![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55994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55994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55994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包33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Ⅰ考试高一政治试题试题
一、选择题:
1. 2016年元月,张某从公司财务处领取了2015年12月工资5000元。趁商家促销,他在淘宝上通过支付宝花400元购买了一双标价为500元的皮鞋,在这里,5000元、400元和500元分别执行的职能是
A. 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B.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C.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
D.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答案】B
【考点定位】货币的职能
【方法技巧】通过关键词语区分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语;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词语;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语;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词语;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国际结算”等词语。
2. 中国“交子”诞生,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近1000年后,纸币有望退出历史,引来“无现金社会”,丹麦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纸币国家,从2016年1月开始,商家有可能拒绝接受现金,只接受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支付。这意味着
A. 货币不再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B. 收款手续简化,方便购物消费
C. 国家能够调节货币的流通速度
D. 交易效率提高,降低交易成本
【答案】B
【解析】“无现金社会”的到来为商家省去了验钞、开钱屉、点钱、找钱等环节,方便购物消费,故B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无现金社会”货币仍将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排除;C说法错误,货币的流通速度是由市场决定,政府不能控制货币流通速度,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货币流通速度: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周转的次数叫做货币流通速度。它是决定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流通中货币数量的不足。在一定时期内,当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不变时,货币流通的速度由商品流通的速度所决定,随商品流通速度的快慢而变化;当商品的价格总额不变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由于货币流通伴随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所以货币流通的速度也就表现商品转换的速度,即某些商品迅速退出流通领域并同样迅速地为另外一些新商品所代替。
某国2015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4万亿元。完成下面小题。
3. 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2016年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不考虑其它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A. 5万亿元 B. 6万亿元 C. 7.5万亿元 D. 10万亿元
【答案】B
【解析】本题为高中政治类计算题,考生要明确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由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则有2016年货币流通速度为20万亿元÷4万亿元=5万亿;不考虑其它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30万亿元÷5万亿=6万亿,故B选项符合题意;A、C、D计算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不同,商品出售以后,随退出流通领域,而货币却留在流通领域继续媒介商品交换。同一货币可以媒介多次商品流通。在商品价格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同一单位货币媒介的商品交换的次数越多,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少,反之就越多。所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4. 该国2016年实际发行纸币8万亿元,若其它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A. 价值量降低 B. 价值量提高 C. 价格下降 D. 价格上涨
【答案】D
【解析】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国2016年实际需要货币6万亿元,如果发行8万亿元的话,就会发生通货膨胀,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故D选项符合题意;A、B、C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5. 一直以来,生猪养殖业都难逃价格暴涨暴跌的怪圈。2016年2月2日报道,自2016年10月以来,全国各地生猪价格呈稳中趋升态势。面对此番行情,生猪养殖户可能会
①扩大养殖规模 ②压缩养殖规模 ③加强科学管理 ④积极寻求转行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猪肉价格呈稳中趋升态势,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生猪养殖户的收益会有所增加,养猪户会扩大养殖规模,加强科学管理,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④与材料反映的相反,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6. 2015年中秋和“十一”黄金周离得很近,不少游客准备拼假出行,也使一部分游客准备错峰出游。错峰出游
①能够节约出游成本,避开热门景区拥堵
②往往是基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考量
③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一种理智的消费
④是一种紧缩型消费,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错峰出游能够节约出游成本,避开热门景区拥堵,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一种理智的消费,①③正确且适合题意;错峰出游与适度消费无关,②说法错误;错峰出游不属于紧缩型消费,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名师点睛】把握好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
(1)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消费心理是指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的总和,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需要的活动。联系:消费心理影响和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体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2)同一消费行为不一定只是由一种消费心理引发的,也可能是多个消费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7. 时下年轻人更加追求自驾游的自由无约束,他们给旅游的定义是不在乎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以租代购”的汽车消费模式。这种消费模式
①不变更该商品的所有权
②让消费者获得商品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③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④是消费者通过透支未来收入进行的消费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C
【解析】租赁消费中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消费者获得该商品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适用于使用次数有限,为暂时使用而购买不划算的商品,①②适合题意;从众心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③;贷款消费是消费者通过透支未来收入进行的消费,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消费类型
【名师点睛】各类消费类型之间往往是交叉的。比如上题中的花4 800元买上好龙井,既是钱货两清的消费,又是享受资料消费。
8.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表变化的出现可能会导致出现的经济现象是(人民币∕100美元)
时间 | 美元 | 人民币 |
2015年3月1 日 | 100元 | 614.75 |
2016年3月1日 | 100元 | 653.85 |
A. 来华旅游购物的美国朋友减少
B. 人民币在世界市场上取代美国
C. 有利于我国出口,不利于进口
D. 不利于我国出口,有利于进口
【答案】C
【解析】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美元兑换的人民币越来越多,这说明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此时有利于我国出口,不利于进口,故C选项符合题意,排除D;A说法错误,美元升值来华旅游购物的美国朋友将增加,排除;B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汇率升降的利弊:
| 本币汇率上升 | 本币汇率跌落 | ||
利 | 弊 | 利 | 弊 | |
贸易 | 利于进口 | 不利于出口 | 利于出口 | 不利于进口 |
投资 | 有利于对外投资 | 不利于吸引外资 | 有利于吸引外资 | 不利于对外投资 |
消费 | 国际购买力将提高 | 不利于扩大外需 | 有利于扩大外需 | 国际购买力将降低 |
债务 | 利于偿还外债 | 不利于收回外债 | 利于收回外债 | 不利于偿还外债 |
9. 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品,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时
①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②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③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当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后,人们会争相购买甲商品,故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品,当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后,人们会争相购买甲商品,作为互补品的丙商品需求量增加。故本题选D。
考点: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10. 2016年1月15日零时起,安徽省汽、柴油价格全面下调。油价的变动不仅会引起汽、柴油需求量的变动,还会影响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对油价下调的变动可能对汽车需求量带来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 汽、柴油与汽车是互补商品,油价下调会引起汽车的需求量减少
B. 汽、柴油与汽车是互补商品,油价下调会引起汽车的需求量增加
C. 汽、柴油与汽车是互为替代品,油价下调会引起汽车的需求量增加
D. 汽、柴油与汽车是互为替代品,油价下调会引起汽车的需求量减少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对于互补商品而言,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汽、柴油与汽车必须组合在一起使用,是互补商品,因此油价下调会引起汽车需求量的增加,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价格变动的影响
11.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某物价格高趋,购买者盖寡;反之,价格低趋,购买者必多。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是:前几年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购买者趋之若鹜;而今房地产价格下跌,卖楼出却门可罗雀。这是因为
A. 价值决定价格,建房成本降低决定了住房价格仍有下降空间
B. 人们的消费心理和观念影响消费行为
C.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需求减少决定了房价下跌
D. 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决定了房价必定走低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下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但是中国人有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B适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建房成本,A不符合题意。供求影响价格,需求减少是房价下跌的影响因素,C错误。房价的决定因素是价值,不是国家的宏观调控,D错误。
考点: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影响价格的因素
12. 2016年1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丙申年(猴年)特种邮票,引起人们争相抢购。该套猴票由80版猴票设计者、美术泰斗黄水玉老先生创造。如今,80版猴票价格已经翻了上万倍,从当时的发行价(面值)8分涨价至1.2万元左右。80版猴票价格飞涨的原因主要在于其
A. 有艺术大师执笔创作
B. 耗费了大量人类劳动,价值量较大
C. 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能够流通
D. 具有独特的纪念价值,物以稀为贵
【答案】D
【解析】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材料中80版猴票价格飞涨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具有独特的纪念价值,物以稀为贵,供不应求,D适合题意;A、B、C均不适合题意。
【考点定位】影响价格的因素
【名师点睛】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
(1)因素之一:商品的供求。
①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②直接原因:商品的供给与需求。
③间接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直接因素实现的,即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实现的。
(2)因素之二:纸币(货币)的供求。
①如果流通中的纸币超过了实际需要的数量,则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反之,则物价下跌。
②具体讲,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是通过调节流通中纸币的数量来调控商品价格和经济发展的。
(3)因素之三: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
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行为等。
③生产经营者的降价销售等。
(4)因素之四:市场。
①国内市场:市场秩序、市场交易原则的遵守贯彻程度等。
②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国际经济形势、国际贸易开展情况、汇率变动等,都会影响国内商品价格。
(5)因素之五:国家宏观调控。
①稳定物价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稳定物价,应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②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中的货币、财政政策会影响商品价格。从价格与利率的关系看:通胀时,要提高利率,以稳定物价;从价格与财政的关系看:通胀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以降低物价。
③国家有时调控商品的价格。如规定最低价收购农民余粮、调控汽、柴油价格等。
(6)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供求影响商品价格,价值决定商品价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降价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引起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13. 2015年10月22日,在文华学院老食堂的山西拉面窗口,一名特别的“董师傅”正在为学生服务着。它是一个小型智能机器人,耗电省,障碍低,有6年的寿命,一分钟能削出190条,而人手只能削出七八十条,削出的面条形状也十分美观,因为这台机器人的售价也不算高,所以食堂选择购买机器人来服务。材料体现了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
A. 增加学生对刀削面的需求
B. 提高劳动生产率
C.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D. 对面条这种生活必需品影响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材料中“因为这台机器人售价由原来较高价格调整到6500块,所以食堂选择购买机器人来服务”体现了价格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C正确;A、D是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没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4. “口红效应”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在美国,“口红”这种消费品是一种廉价商品,经济不景气时,这种商品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究其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经济衰退─收入下降─高档消费品需求增加─廉价替代品需求下降
B. 经济衰退─价格下降─高档消费品需求减少─廉价互补品需求增加
C. 经济衰退─收入下降─高档消费品需求减少─廉价消费品需求增加
D. 经济衰退─价格下降─高档消费品需求减少─生活必需品需求增加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推导类选择题,考生解答此类试题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即先确定第一个选项或者先确定最后一个选项,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选项,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经济衰退,会使职工的收入减少,居民收入减少,居民的消费观念会更加的务实,讲究实惠,会减少高档消费品的需求量,廉价消费品的需求量将会增加,故C选项符合题意;A、B、D传导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5. 甲集团通过技术创新,成功研发出第一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平板电视第一品牌。这表明,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
A. 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增大
B.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增大
C.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增大
D.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增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不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所以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在同一时间内生产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增大,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故选项C正确。
考点:社会劳动生产率瑜伽和自律、价值总量的关系
16. 当价格发生变化时,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是不同的。以下四种产品,最有需求弹性的是
A. 照明用电 B. 自来水 C. 大米 D. 某品牌的咖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下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照明用电、自来水和大米都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某品牌的咖啡最有需求弹性,D适合题意。
考点:价格变动的影响
17. 黑枸杞,豆粒般大的紫黑色浆果。藏医中,此物用于治疗心热病、心脏病、降低胆固醇,又具有提高免疫力等效果。2008年后,野生黑枸杞被发现花青素超过蓝莓,被市场热炒。干果价格从四年前140元每公斤,增长到现在的近500元每公斤。由此可见,黑枸杞的价格
A. 由其巨大的医疗价值来决定
B. 是在市场的自发调节中形成的
C. 受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影响
D. 不会围绕自身价值上下波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医疗价值强调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不能决定价值,故排除;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影响,由市场形成,故选项B正确;选项C不符合题意,因为材料没有体现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价值决定价格
18. 如今,人们出门吃、住、行、游、购、娱时,更喜欢刷卡消费。201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通过银联刷卡交易的总金额达到5100亿元,同比增长23.5%。这表明
①信用卡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
②使用信用卡可以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③使用信用卡能够减少现金的使用,减少流通中货币量
④信用卡作为一种信用凭证,可以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①正确;使用信用卡可以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②正确;使用信用卡并不能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③错误;使用信用卡本身并不能提高消费水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点睛】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不是一般等价物。信用卡只能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和先进的支付工具,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
19. 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扩大中国对外投资,加快“走出去”步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要求说明美元升值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美元升值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可以降低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美元价格,从而增加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①符合要求;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以美元为主,美元升值可以提高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②符合要求;③中的“抑制中国居民出境”不符合题目“积极影响”的要求;人民币贬值不利于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汇率变动及其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近期汇率变动为背景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主要从贸易、消费、投资和外债等方面考虑。解答本题时将美元持续升值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理解为人民币贬值对本国的作用,是对外汇和汇率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人民币贬值,利出口,不利于进口;利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我国留学和旅游;利吸引外资;利回收外债。
20. 菠菜平时1元一斤,春节竟卖到7元一斤。这说明
①使用价值决定价格 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③价值有时不能决定价格 ④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考点:影响价格的因素
21. 下列经济现象与《经济生活》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A. 物以稀为贵──价值决定价格
B.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被淘汰──使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C. 不看广告看疗效──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D. 货多不值钱──卖方市场
【答案】C
【解析】A说法错误,“物以稀为贵”说法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排除;B说法错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排除;C符合题意,“不看广告看疗效”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D说法错误,“货多不值钱”是买方市场,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2. 2016年春节期间,小王去书店买了三本有关高中学习的参考书。这种消费的方式是
①钱货两清的消费 ②发展资料消费 ③享受资料消费 ④租赁消费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按交易方式的不同,消费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照消费的目的不同,消费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材料中小王消费的方式是钱货两清的消费和发展资料消费,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选项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3. 2015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16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 720万元,6元 B. 720万元,5元 C. 600万元,5元 D. 600万元,6元
【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2016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2017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故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6÷(1+20%)=5元,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关,故总量为100×6=600,故选项C。其他选项计算错误。
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价格变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况下,价格与需求、价格与供给可以用如图和如图表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由图可以看出
①一种高品的价格越高,对这种商品需求越少
②一种高品的价格上涨,可以增加这种商品的供给
③价格与需求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④一种高品价格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该高品的供给和需求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C
【解析】图 1 反映的是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反向关系,即一种高品的价格越高,对这种商品需求越少,故选项①符合题意;图 2 反映的是供给与价格之间的正向关系,即一种高品的价格上涨,可以增加这种商品的供给,故选项②符合题意;选项③说法错误,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一种商品价格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5. 需求曲线对生产者的启示是
A. 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B. 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高质量的商品
C.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价格,扩大市场份额
D. 企业要减少商品生产,控制需求,从而获得高额的价格
【答案】C
【解析】图 1 反映的是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反向关系,即一种高品的价格越高,对这种商品需求越少,这对生产者的启示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价格,扩大市场份额,故C选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
26. 某班同学学习《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知识,走访了本地农贸批发市场,从市场统计信息部了解到,2015年9月至10月份鸡蛋价格较去年同期明显上涨,平均价格达到每斤5.15元,而去年同期该市场鸡蛋平均批发是3.8—4.0元∕斤,仅一年时间,鸡蛋价格上涨超过25%。
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一期间,恰逢中国传统的中秋和国庆“双节”,食品加工企业肉蛋采购量增加;另外,养鸡饲料价格尤其是玉米价格也有上涨;加之前期肉价上涨让很多居民选择用鸡蛋作为代替品,这也是推动鸡蛋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请从同学们调查获得到的信息中,分析引起鸡蛋价格上涨的因素。
【答案】①价值决定价格。养鸡饲料价格的上涨即成本增加是促使鸡蛋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
②供求影响价格。市场需求增加是促使鸡蛋价格上涨的另一重要因素。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鸡蛋和肉类互为替代品,肉类价格上涨间接带动了蛋价上涨。
【解析】本题以相关调查活动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影响价格的因素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引起鸡蛋价格上涨的因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解答时首先明确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然后可以从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两个方面回答,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点睛:考生一定要区分“供求影响价格”和“价值决定价格”两种不同说法。供求和价值都对价格产生影响,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又不相同。价值对价格是决定作用,是基础性的影响。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是常见的、多变的,不是基础性的影响。
27.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内置摄像头的像素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外出时舍弃了数码摄像机,而改用手机和平板进行拍照。为了挽回逐步丢失的市场,数码相机厂商们打起了价格战,不少知名的卡片式数码相机更是跌破千元大关,如索尼、三星、尼康等品牌开展各种促销活动,竞争尤为激烈。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数码相机降价对企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答案】①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经营,调节产量。数码相机降价可能使生产者因获利减少而缩小生产规模。
②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会促使企业在生产中采用成本更低的生产要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数码相机降价对企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实质是考查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价格变动影响生产,价格变动会促使生产者调节产量和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解答时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数码相机降价进行分析,数码相机降价可能使生产者因获利减少而缩小生产规模;促使企业在生产中采用成本更低的生产要素。
考点: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28. 农民工小张买车的纠结:“这些年经济好了,家里有点存款,现在收入也不错,可以考虑买车。但又考虑企业前景不乐观,工作也不稳定,父母年纪大、孩子又上学,将来花钱的事多着呢!再说现在物价涨得又这么快,又觉得不敢买。
试从小张买车纠结的原因总结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①家有存款和现在收入不错而想买车,这说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影响消费支出。
②企业前景不乐观,工作也不稳定,父母年纪大、孩子又上学等因素导致其不敢买,这说明未来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水平。
③物价上涨影响其不敢买车,这说明物价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较容易,考查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可考虑影响消费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其他原因。材料“这些年经济好了,家里有点存款,现在收入也不错”这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原因,说明当前可支配收入影响消费;“企业前景不乐观,工作也不稳定,父母年纪大了,孩子上学了”考虑到未来的收入情况,这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原因,说明未来收人预期影响消费水平;“物价涨得又这么快”说明在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中,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考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