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百岁兰繁盛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能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48分)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将到达火星附近,进行火星科学探测。请结合下面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火星的序号是( )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文昌发射中心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是天体B.奔火星过程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属于天体
    C.明年在火星表面采样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是天体D.将来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火星样品是天体
    3.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原因是火星与地球相比( )
    A.有相近的昼夜交替周期B.有相近的大气成分和卫星数
    C.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百岁兰繁盛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
    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
    5.下列对百岁兰特征的形成原因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B.为保存水分,叶片厚C.为减少蒸发,只长两片叶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2018年2月5日至2月11日,国家天文台观测到太阳表面一个活动区发生了一次C级耀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耀斑爆发会中断有线电视信号传输B.耀斑是色球层中激烈的能量爆发
    C.耀斑发生的周期大约为十几秒D.耀斑会使全球范围形成特大暴雨
    7.当太阳风到达地球时,以下地区较易观看到绚丽极光的是( )
    A.南亚地区B.北非地区C.北欧地区D.西亚地区
    8.下列不用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的部门是( )
    A.通信部门B.航天部门C.冶金工业D.气象部门
    我国某些区域的交通路口有下图所示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哪一城市最适宜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 )
    A.拉萨B.重庆C.哈尔滨D.上海
    10.下列能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①核能②生物能③煤炭④风能⑤地热能⑥水能⑦潮汐能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③④⑤⑦
    下图所示的三叶虫又名“燕子石”,是近年奇石市场的新成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三叶虫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 )
    A.温暖的海域B.寒冷的海域
    C.温带陆地D.热带陆地
    12.下列事件与三叶虫诞生时的地质时期相对应的是( )
    A.蓝藻大爆发B.蕨类植物繁盛
    C.无脊椎动物繁盛D.脊椎动物繁盛
    下图为地质时期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关于地球演化史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③时期现代地球基本面貌形成
    B.④时期是主要的成煤时期
    C.植物界经历了由海生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
    D.动物界经历了由爬行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
    14.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B.②C.③D.④
    15.关于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原核生物
    B.生物在地球表层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C.生命的进化经过了从海洋到陆地,又从陆地到海洋的螺旋式进化
    D.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图中各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D四部分组成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外部圈层的温度总体上高于内部圈层D.ABCD四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17.地球各圈层中( )
    A.水圈由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连续规则
    B.大气圈是由不同类型的气体组成,干燥洁净
    C.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生机勃勃
    D.岩石圈由莫霍界面以上的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日本具有“火山之国、地震之邦”的别称,日本地热资源丰富,温泉众多,泡温泉澡是日本人日常习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地核B.下地幔C.上地幔D.地壳
    19.火山喷发对其附近地区的影响不可能的有( )
    A.增加地表起伏B.增加气温日较差C.增加阴雨天气D.增加土地矿物质
    20.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关系不大B.水圈是一个连续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的上部D.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
    2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B.地幔C.软流层D.莫霍面
    22.眉山(北纬30.07度,东经103.84度)位于震中的( )
    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2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
    二、综合题(52分)
    25.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及“火山喷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
    (2)D表示 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 。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的速度也突然 ,该处称为 界面,其上下物质状态分别为 和 。
    (4)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5)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的感受是( )
    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6.读“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分别是 和 ,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 。
    (2)C的值大约是 ,它大于B的原因主要是 。
    (3)“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盆地太阳辐射贫乏,该盆地的两个重要城市是 和 。请简要分析“蜀犬吠日”形成的原因 。
    27.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几个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结束往往是生物的大灭绝。读“地质年代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
    (1)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缩小,中期进化出能适应陆地环境的 动物, 植物繁盛;晚期,气候变得干旱,进化出能适应干燥气候的 动物, 植物开始出现。
    (2)恐龙生活在显生宙的 代,该时期包括三叠纪、侏罗纪、 纪,联合古陆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而 ,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这一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重要的 期。
    项目
    距日距离/106千米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自转周期(小时)
    卫星数
    地球
    149.6
    1
    1
    23.9
    1
    火星
    227.9
    0.11
    0.15
    24.5
    2
    1.B 2.B 3.A
    【解析】1.图中位于小行星带两侧的是②、③行星,其中②行星轨道位于小行星带的内侧,为火星;③位于外侧,为木星;①为火星内侧的地球,④为地球内侧的金星,故B正确,A、C、D错故。选B。
    2.文昌发射中心的“天问一号”探测器依然停留在地球,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A错误。奔火星过程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中,是天体,B正确。明年在火星表面采样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属于火星的一部分,不是天体,C错误。将来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火星样品在地球上,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D错误。故选B。
    3.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火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差别不大,所以有相近的昼夜交替周期,A正确。表格中不能体现有相近的大气成分和卫星数,B错误。表格中地球和火星的体积和质量差别大,C错误。表格中不能体现火星有岩石、土壤和液态水,D错误。故选A。
    【点睛】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按其成因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有恒星、行星、卫星、星云、彗星、流星体、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人造天体有运行在宇宙空间中的人造卫星、太空实验室、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天体,但地球的一部分或者附属物不能称天体,例如:按航线飞行的飞机,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等都不是天体。
    4.B 5.D
    【解析】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为裸子植物,根据植物进化历史,裸子植物盛行于中生代,B正确。故选B。
    5.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生活在沙漠地区,根极长,表明百岁兰生存环境地下水埋藏深,百岁兰根系发达,A正确,不符合题意。沙漠地区降水少,夜间地表附近冷却速度快,地表附近水汽易凝结,气孔夜间张开可吸收水分,叶片厚主要是为了能更多地保存水分,B正确,不符合题意。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茎短,同时只长两片叶子可减少蒸发,所以茎短与风力大关系不是很大,C正确,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地质年代与生物发展阶段对照表如下:
    6.B 7.C 8.C
    【分析】6.太阳耀斑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局部区域的一种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引起局部区域瞬时加热,向外发射各种电磁辐射,并伴随粒子辐射突然增强,是色球层中激烈的能量爆发,B正确。耀斑属于太阳活动的一种,主要影响无线短波通讯,A错误。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C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全球的气候,与降水变化有时候呈正相关,有时候是负相关,D错误。故选B。
    7.太阳风到达地球时,由于受到两极地区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会与极地地区的大气摩擦,产生美丽的极光。因此极光一般出现在高纬地区,北欧地区较容易看到极光,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太阳活动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以及空间设备,通讯部门、航天部门和气象都会受到影响,只有冶金工业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对地球的影响,难度较小。仔细审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题即可。
    9.A 10.C
    【解析】9.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地形和大气状况也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纬度低,因此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故A正确。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常年多云雾,太阳辐射量少,故B错误。哈尔滨是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因此太阳辐射少,故C错误。上海处于长江河谷地带,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量小,故D错误。
    10.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有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因此水能、风能、生物能以及煤炭都与太阳辐射有关。故②③④⑥正确,选C。
    【点睛】本试题考查了太阳辐射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要求考生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通过户外观察和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学会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1.A 12.C
    【分析】11.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当时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绝大部分三叶虫生活在温暖的浅海地带过着底栖生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三叶虫是在早古生代的寒武纪诞生的,寒武纪时期,无脊椎动物繁盛,C正确。蓝藻大爆发在前寒武纪,A错误。蕨类在晚古生代繁盛,B错误。脊椎动物繁盛在晚古生代之后,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关键要掌握不同地质时期的特征,尤其是当时的海陆分布状况及动物和植物的发展与演化,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对做本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3.B 14.C 15.C
    【解析】13.考查地质历史时期的判断,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即可。地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成煤时期:一个是古生代,另一个是中生代,对应图中的③④,B正确;新生代形成了现代地球的基本面貌,对应图中的⑤时期,A错误;植物界的演化经历了海生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演化,C错误;动物界经历了由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 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D错误。故选B。
    14.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晚期,距今5.4亿年为前寒武纪,①②为前寒武纪,距今2.5一5.4亿年为古生代,③为古生代,距今0.7亿年为新生代,④为新生代,C正确,故选C。
    15.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地球上生命的进化经过了从海洋到陆地的变化过程,而不是螺旋式的进化,C项错误;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原核生物,A正确; 生物在地球表层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B正确;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以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为切入点,设置三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6.D 17.C
    【解析】16.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F和软流层共同构成地幔,G为地核,外部圈层由ABC组成,AB错误;地球外部圈层温度总体上低于内部圈层,C错误;圈层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D正确。故选D。
    17.水圈由地球上各种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A错误;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的,B错误;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环境的总称,生机勃勃,C正确;岩石圈由软流层以上的岩石组成,厚度不均,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由不同状态和不同物质成分的同心圈层所组成的球体。地面以上的圈层称为外部圈层,地面以下的圈层称为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3个圈层。
    18.C 19.B 20.C
    【分析】18.地球内部熔岩存在于软流层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中,据此分析本题选C。
    19.火山喷发会导致地壳运动,增加地表起伏;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等弥漫天空,导致大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增加阴雨天气出现几率,减小气温日较差;火山喷发物富含矿物质,故火山喷发会增加土地矿物质,火山灰覆盖的土壤较为肥沃。据此分析本题选B。
    20.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且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也有密切关系;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是由大气、水汽及悬浮在其间的物质组成的复杂圈层系统。据此分析本题选C。
    【点睛】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21.A 22.B
    【解析】21.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是39-41千米,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县境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地球上地壳最厚分布区。因此此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属于地壳范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震中位于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眉山(北纬30.07度,东经103.84度),眉山位于震中的东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23.C 24.C
    【解析】23.从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分析可知,等值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同一经度区南北变化较小,BD错误;数值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所以表示地壳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C正确,A错误,故选C。
    2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应表示地壳底部,地壳底部应为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莫霍界面,地壳厚度是由莫霍面向地表面方向度量的,C正确;海平面以下仍有地壳,A错误;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B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软流层以上仍有一部分地幔,不都是地壳,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
    25.(1) 横 纵
    (2) 莫霍 地壳
    (3) 下降 古登堡 固态 液态
    (4)A
    (5)D
    【分析】本题以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和火山喷发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地震波波速大小判断是纵波还是横波,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可以判断A是横波,B是纵波。
    (2)D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表示莫霍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地壳。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的速度也突然下降,该处称为古登堡界面,其上下物质状态分别为固态和液态(熔融状态)。
    (4)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A正确;地球的内能不是来自太阳辐射,B错误;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纵波,C错误;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会诱发海啸等灾害,D错误。所以选A。
    (5)地震发生时,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地面,故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的感受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故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6.(1) 青藏高原 撒哈拉沙漠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2) 160-180 纬度低
    (3) 四川 成都 重庆 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扩撒,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雨雾天气较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所以太阳辐射贫乏。
    【分析】本题以世界年太阳辐射图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等值线、太阳辐射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调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解】(1)图中①为青藏高原,该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大的原因有: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②为撒哈拉沙漠,该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大的原因有: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2)读图可知,C的数值在160-180之间,B的数值在140-160之间,B地多晴天,C地多阴雨天气,而C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多于B地,原因在于C地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厚度薄,受到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较多。
    (3)“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贫乏;该盆地两个重要城市是成都和重庆。四川盆地的盆地地形,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水汽容易在盆地内集聚,难以飘散,因此四川盆地多云雾天气,从而对于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日照时间较短,使得四川盆地地区成为了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
    27.(1) 两栖类 蕨类 爬行 裸子
    (2) 中生(代) 白垩(纪) 开始解体 成煤(期)
    【分析】本题以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以及地质年代表为背景,主要考查地球的历史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主要以识记性的基础知识的运用为主,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图文信息及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获取材料关键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晚古生代早期,海洋面积缩小,为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生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一些鱼类进化为两栖类,蕨类植物大量繁殖;晚古生代晚期,气候干旱,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出现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爬行动物,此时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2)根据所学知识,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中生代包含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侏罗纪以后联合古陆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而开始解体,各大陆开始漂移。这一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重要的成煤期。

    相关试卷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校可能位于, 该中学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docx、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