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西省太原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山西省太原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山西省太原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山西省太原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太原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黑藻的共同点是( )
    A. 都有核糖体B. 都有细胞质
    C. 都有RNAD. 都有DNA
    【答案】D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噬菌体为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细胞器;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黑藻为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细胞质,B错误;
    C、噬菌体属于非细胞生物,只含DNA一种核酸,C错误;
    D、噬菌体只含DNA一种核酸,大肠杆菌、黑藻均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所以噬菌体与大肠杆菌、黑藻都含有DNA,D正确。
    故选D。
    2. 在洋葱叶肉细胞中,组成核酸的含氮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几种( )
    A. 5、2、8B. 4、2、2C. 4、2、8D. 5、4、8
    【答案】A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是由1分子核糖、1分子磷酸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由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磷酸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G、C、U;脱氧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G、C、T。
    【详解】洋葱叶肉细胞中既含有核糖核酸(RNA),也含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因此组成核酸的碱基有A、G、C、T、U五种;五碳糖有核糖和脱氧核糖两种;核苷酸有4中核糖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共8种。
    故选A。
    3.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面积不同代表含量不同,其中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Ⅳ代表蛋白质,Ⅶ代表糖类和核酸,则Ⅵ代表脂肪
    B.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Ⅳ
    C. 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Ⅲ为基础的环境中
    D. Ⅱ中共有的化学元素是C、H、O
    【答案】A
    【分析】此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据图示含量可知,Ⅰ为无机物,Ⅱ为有机物,Ⅲ为水,Ⅴ为无机盐,Ⅳ为蛋白质,Ⅵ为脂质,VII为糖类或者核酸。
    【详解】A、此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据图示含量可知,若Ⅳ代表蛋白质,Ⅶ代表糖类和核酸,则VI代表脂质,脂肪只是属于脂质中的一类,A错误;
    B、Ⅳ为蛋白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IV蛋白质,B正确;
    C、据图示含量可知,Ⅲ为水,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Ⅲ为基础的环境中,C正确;
    D、Ⅱ中的化合物分别是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它们共有的化学元素是C、H、O,D正确。
    故选A。
    4. 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列3种氨基酸.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1个C22H34O13N6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
    B. 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同时将产生5个水分子
    C. 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
    D. 三种氨基酸的R基各不相同
    【答案】C
    【详解】A、假设谷氨酸有X个,则根据氧原子守恒,13=2X+6×2-5,解得X=3,由此可知谷氨酸3个、甘氨酸和丙氨酸共3个,A正确;
    B、3种氨基酸都含有一个氨基,C22H34O13N6是由6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形成5分子水,B正确;
    C、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4个游离的羧基,C错误;
    D、根据三种氨基酸的结构式可知,其R基各不相同,D正确。
    故选C。
    5. 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和丙图分别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和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基本单位
    B. 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过程中所失去的水是结合水
    C. 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则m有A、T、C、G四种
    D. 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乳糖
    【答案】B
    【详解】A、甲图表示氨基酸,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丙图表示核苷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种子晒干的过程丢失的主要是自由水,B错误;
    C、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是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m有4种碱基A、T、C、G,C正确;
    D、小鼠体内含有的二糖是乳糖,丁很可能是乳糖,D正确。
    故选B。
    6. 下图所示的由39个氨基酸形成的某链状多肽中含有4个丙氨酸,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4条多肽的氨基至少有4个
    B. 4条多肽的肽键共有30个
    C. 多肽中的氮主要存在于肽键
    D. 4条多肽重新连接起来需要脱去3分子水
    【答案】B
    【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详解】A、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多少氨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因此4条多肽的氨基至少有4个,A正确;
    B、去掉4个丙氨酸后,4条肽链总共有35个氨基酸,则肽键的数量为35-4=31,B错误;
    C、多肽中的氮主要存在于肽键(-CO-NH-)中,C正确;
    D、4条多肽重新连接起来需要脱去3分子水,D正确。
    故选:B。
    7. 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最初是从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中分离出来的结构蛋白。其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蛋白质可能由2条肽链组成
    B. 该蛋白质R基上的氨基有16个
    C. 该蛋白质水解时,水中氢的去向是形成氨基,氧去向羧基
    D. 在不考虑其他化学键的形成时,合成该物质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2250
    【答案】A
    【分析】分析柱形图:该蛋白质由126个氨基酸组成,游离羧基的总数和游离氨基的总数都是17,R基中的羧基数目是15,说明该蛋白质是由两条肽链(17-15=2)组成的,且该蛋白质的R基中也含有15个氨基。
    【详解】A、该蛋白质共含有17个游离的羧基,其中有15个在R基中,该蛋白质含有的肽链数=17-15=2,A正确;
    B、该蛋白质有2条肽链,游离氨基总数为17,因此R基上的氨基有15个,B错误;
    C、由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该肽链时,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氧来自羧基,相反,该蛋白质水解时,水中氢的去向是形成氨基和羧基,氧去向羧基,C错误;
    D、在合成该物质时的脱水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数=126-2=124个,其相对分子量减少124×18=2232,D错误。
    故选A。
    8.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 不是所有细胞的边界都是细胞膜,比如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
    C. 活细胞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说明细胞膜对物质进入细胞具有控制作用
    D.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信息分子随血液运输后作用于靶细胞
    【答案】A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
    B、细胞膜是动物细胞的边界,也是植物细胞的边界,因为植物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能作为细胞的边界,B错误;
    C、活细胞不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死细胞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说明细胞膜对物质进入细胞具有控制作用,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
    D、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信号分子在细胞膜表面,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传递信息,D错误。
    故选A。
    9. 分散到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会自发组装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成为脂质体。研究人员在脂质体上镶嵌上相应的抗体,制造出一种能定向运送药物的“隐性脂质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隐性脂质体含有的元素包括C、H、O、N、P,有可能含有S
    B. 脂质体的膜结构与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
    C. 图中药物A、B是脂溶性药物,C是能在水溶性药物
    D. 脂质体能与细胞膜发生融合使药物进入细胞
    【答案】C
    【分析】分析图示,脂质体为两层磷脂分子组成,在脂质体外镶嵌上相应的抗体,制造出一种能定向运送药物的“隐性脂质体”,利用的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的特点,药物A包裹在内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C在磷脂分子层中间,为脂溶性药物。
    【详解】A、该隐性脂质体含有磷脂和抗体,磷脂的组成元素为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C、H、O、N,有的含有S,抗体本质为蛋白质,故该隐性脂质体含有的元素包括C、H、O、N、P,由于有抗体,有可能含有S,A正确;
    B、由图可知,脂质体是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膜,细胞膜也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B正确;
    C、磷脂分子的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疏水的,药物A、B包裹在内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C在磷脂分子层中间,为脂溶性药物,C错误;
    D、该脂质体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可依靠膜的流动性与细胞膜发生融合使药物进入细胞,D正确。
    故选C。
    10. 科学家发现了囊泡运输的调控机制。如图是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程的示意图,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膜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B.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依次参与血红蛋白的分泌过程
    C. 分泌蛋白的运输需要囊泡的参与,该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
    D. 图中T—SNARE与V—SNARE的结合存在特异性
    【答案】B
    【分析】细胞内分泌蛋白合成的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包裹运输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又由囊泡包裹蛋白质将其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A、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即细胞中所有的生物膜均属于生物膜细胞,也包括细胞中的囊泡膜,A正确;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需要分泌到细胞外,B错误;
    C、分泌蛋白的运输需要囊泡的参与,该过程中高尔基体接受来自内质网的囊泡,同时将加工成熟的蛋白质以囊泡的形式转运出去,可见,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在该过程中先增大后减小,C正确;
    D、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故图中T-SNARE与V-SNARE的结合存在特异性,D正确。
    故选B。
    11.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代谢越旺盛的真核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较多
    B. 高等植物中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有利于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D. 内质网膜可与高尔基体膜、细胞膜直接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答案】D
    【分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为双层膜细胞器,内膜向内不断凹陷增大膜面积有利于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为双层膜,内含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从而增大光反应膜面积。
    【详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代谢越旺盛的真核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较多,A正确;
    B、高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对于真核生物而言,只有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线粒体的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进而增大内膜面积,从而有利于其中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C正确;
    D、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囊状结构,与细胞核靠近,附着多种酶,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内质网膜可通过囊泡的移动与高尔基体膜间接连接,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组成叶绿素、血红蛋白和甲状腺激素特有的微量元素分别是 Mg、Fe、I
    B. 在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均含有核糖
    C. 脂肪具有构成生物膜、调节代谢和储存能量等生物学功能
    D. 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在氧化分解时都释放能量,代谢终产物都相同
    【答案】B
    【详解】A、Mg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其中Mg是大量元素,A错误;
    B、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细胞质基质中都含有RNA,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其中RNA的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含有核糖, B正确;
    C、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性激素能调节代谢,脂肪能储存能量,C错误;
    D、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在氧化分解时都释放能量,脂肪和淀粉的代谢终产物相同是二氧化碳和水,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尿素,D错误。
    故选B。
    13. 如图表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a、b、c中只有b、c含有DNA与RNA
    B. 图a、b、c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C. 图a、b、c分别代表的是线粒体、叶绿体与细胞核
    D. 图c中的孔道是大分子进出该结构的通道,允许DNA和RNA自由进出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显示abc都具有两层膜,其中a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b中内膜光滑,有类囊体,是叶绿体;c膜不连续,是核膜,上有核孔,有助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图中a、b、c依次是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它们都含有DNA和RNA,A错误;
    B、图b叶绿体只分布在绿色植物细胞中,而b线粒体、c细胞核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图a、b、c分别代表的是线粒体、叶绿体与细胞核,C正确;
    D、图c为核膜,其中的孔道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主要是RNA和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而DNA不进出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14. 关于细胞结构与生物种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一定含有中心体
    B. 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C. 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真核细胞不一定有核糖体
    D. 只有细胞生物才有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答案】C
    【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中心体。
    【详解】A、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并非所有的动物都有中心体,如草履虫是动物,但没有中心体,A错误;
    B、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真核细胞,单细胞生物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如草履虫,B错误;
    C、植物的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真核细胞中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核糖体,C正确;
    D、病毒无细胞结构,也含有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D错误。
    故选C。
    15. 下列关于科学技术研究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离真核细胞各种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密度梯度离心法
    B. 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不可信的,不能用来预测和判断
    C. 选择不同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将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来探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D. 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西瓜瓤细胞,能够准确测出细胞液浓度
    【答案】C
    【详解】A、由于真核细胞中细胞器大小、质量不同,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所以分离真核细胞各种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A错误;
    B、不完全归纳法是通过对某类事物的一部分对象或一部分子类的考察,从中概括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由于不完全归纳法是对某类事物中的某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因此,前提和结论之间未必有必然的联系,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结论不一定正确,结论的正确与否,还需要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B错误;
    C、科学家选择不同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最终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的,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西瓜瓤细胞,能够大致测出细胞液浓度,不能准确得出,D错误。
    故选C。
    16. 经测定,某多肽链分子式是C21HXOYN4S2(—SH+—SH→—S—S—+2H),其中含有一个二硫键(—S—S—),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
    B. 该多肽中H原子数和0原子数分别是32和5
    C. 该多肽形成过程中发生脱水缩合,产生2分子水
    D. 该多肽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6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在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中,每分子均含1个N原子、只有半胱氨酸含有1个S原子,若分子式是C21HXOYN4S2的多肽为以上几种氨基酸中的几种合成的,根据N原子数量可知,该多肽由4个氨基酸组成;根据S原子可知该多肽中含有2个半胱氨酸;根据C原子守恒,每分子半胱氨酸含有3个C,所以另两个氨基酸共含有C原子个数为21-3×2=15个,可知为苯丙氨酸和亮氨酸(分别含有9个C和6个C)。
    【详解】A、根据试题分析,该多肽由苯丙氨酸、亮氨酸和半胱氨酸组成,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苯丙氨酸和亮氨酸,A错误;
    B、由以上分析知,该多肽由2个半胱氨酸、1个苯丙氨酸和1个亮氨酸经脱水缩合反应失去3分子水和2个氢原子形成,该多肽中H原子数=2×7+11+13-3×2-2=30个、O原子数=2×2+2+2-3=5个,B错误;
    C、该多肽形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4-1=3个,C错误;
    D、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时的脱水数为3个,另外由于形成一个二硫键失去2个氢原子,所以该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3×18+2=56,D正确。
    故选D。
    17. 研究发现,细胞可以通过回收机制使细胞器的驻留蛋白质返回到正常驻留部位。驻留在内质网的可溶性蛋白的羧基端有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称为KDEL序列,如果该蛋白被意外地包装进入转运膜泡,就会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此时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区的KDEL受体就会识别并结合KDEL序列将它们回收到内质网,KDEL信号序列和受体的亲和力受pH高低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COP I膜泡上和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上均有特异性识别并结合KDEL序列的受体
    B. 低pH能促进KDEL序列与受体的结合,高pH有利于KDEL序列从受体上释放
    C. 如果某种蛋白质缺乏KDEL序列,那么该蛋白质转运到高尔基体后将不能返回内质网
    D. 正常情况下,内质网驻留蛋白质的合成、加工都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
    【答案】D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KDEL序列,会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此时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区的KDEL受体就会识别并结合KDEL序列将它们回收到内质网”,COP I膜泡可以将物质从高尔基体运回内质网,所以在COP I膜泡上和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上均有特异性识别并结合KDEL序列的受体,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高尔基体中,pH较低,有利于KDEL序列与受体的结合,而在内质网中,pH较高,有利于KDEL序列从受体上释放,B正确;
    C、如果内质网的某一蛋白质缺乏KDEL序列,那么该蛋白质将不能返回内质网,而有可能被分泌到细胞外,C正确;
    D、内质网驻留蛋白质的合成、运输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线粒体的参与,当该蛋白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才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D错误。
    故选D。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3)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4)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可被细胞内的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分解
    (5)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植物的组织、器官、系统等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6)蓝细菌细胞没有核膜,细胞中的大型环状DNA就是拟核,用高倍显微镜清晰可见
    (7)已知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说明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8)动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A. 一项B. 二项C. 三项D. 四项
    【答案】C
    【详解】(1)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正确;
    (2)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正确;
    (3)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错误;
    (4)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错误;
    (5)植物无系统,错误;
    (6)蓝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是具有一个大型的DNA构建的拟核,高倍显微镜不可见,错误;
    (7)已知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酶的催化,说明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正确;
    (8)动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错误。
    综上所示,(1)(2)(7)共三项正确,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9. 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小窝,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1(82~101位氨基酸)和肽段2(101~126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磷脂分子和小窝蛋白共同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 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主要在肽段1
    C. 采用荧光标记法可证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有一定的流动性
    D. 胆固醇能与氨基酸结合,说明胆固醇具有运输氨基酸的功能
    【答案】B
    【详解】A、由题知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错误;
    B、由题知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观察图发现只有肽段1出现了降低,所以对比肽段1、肽段2,可以得出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B正确;
    C、采用荧光标记法可证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有一定的流动性,而不是功能特点,C错误;
    D、由题意可知,胆固醇能与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但不能说明胆固醇具有运输氨基酸的功能,D错误。
    故选B。
    20. 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 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 实验中,甲液浓度变小是由于蔗糖分子进入细胞
    D. 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答案】D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将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说明甲溶液吸水,即甲浓度>细胞液浓度,乙的浓度不变说明乙浓度=细胞液浓度,丙的浓度变大,丙溶液失水,则丙浓度<细胞液浓度,据此答题。
    【详解】A、生理状态相同的叶片的细胞液浓度是相同的,甲浓度>细胞液浓度,乙浓度=细胞液浓度,丙浓度<细胞液浓度,则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细胞液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B错误;
    C、实验中,甲液浓度变小是由于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C错误;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细胞渗透失水和渗透吸水造成的,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35分)
    21. 图1是人体某种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是四类细胞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是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图1中的2代表__________,其组成元素有__________。
    (2)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图1所示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 ]________(填图中数字与中文名称)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的功能。
    (3)图2中Ⅳ属于________(填“动物”“植物“或“低等植物”)细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答案】(1)①. 流动镶嵌模型 ②. 磷脂双分子层 ③. C、H、O、N、P
    (2)①. 3糖蛋白 ②. 信息交流
    (3)①. 低等植物 ②. 含有中心体和叶绿体这两种细胞器
    【分析】分析图1: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是蛋白质,2是磷脂双分子层,3是糖蛋白,A表示细胞外侧。
    分析图2:Ⅰ细胞不含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Ⅱ细胞含有细胞壁和叶绿体等结构,属于高等植物细胞;Ⅲ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是蓝细菌细胞的一部分,属于原核生物;Ⅳ含有中心体、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小问1详解】
    图1所示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l中的2代表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组成元素有C、H、O、N、P。
    【小问2详解】
    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图1所示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3(糖蛋白)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小问3详解】
    图2中Ⅳ含有中心体、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应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22. 下面甲、乙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通过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时的状态)
    (1)由乙图漏斗液面上升可知,甲图中①②处溶液浓度大小是①_______②(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达到乙图状态时,漏斗内外液体的浓度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2)甲图中的③相当于丙图中的⑦_______(填结构名称)。两者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
    (3)若把根毛细胞放入0.3 g/mL的蔗糖溶中,它将出现_______现象,再放入清水中,它又出现_______现象。
    (4)若将根毛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0.3ml/L蔗糖溶液和0.5ml/L硝酸钾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植物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结构部分)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其结果如图所示。
    曲线a、b、c中,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_____,表示在0.5ml/L硝酸钾溶液中的是_____。曲线a最后不再上升的原因是受______的限制。BC段细胞的吸水能力变化为_______(填“变弱”、“变强”、“不变”)。
    【答案】(1)①. 小于 ②. 不一定
    (2)①. 原生质层 ②. 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3)①. 质壁分离 ②. 质壁分离复原
    (4)① a ②. b ③. 细胞壁 ④. 变弱
    【小问1详解】
    ①表示烧杯中的液体,②表示漏斗中的液体,③表示半透膜;由乙图可知内部溶液浓度高于外部,所以①的溶液浓度小于②的浓度。当漏斗内的液面不再上升时,烧杯中的溶液的浓度依然大于漏斗里的溶液浓度。
    【小问2详解】
    甲图中的③半透膜相当于丙图中的⑦原生质层。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小问3详解】
    0.3 g/mL的蔗糖溶液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把根毛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再放入清水中,细胞会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小问4详解】
    把植物细胞放到蒸馏水中,它会吸水,导致原生质层的体积增加,但在细胞壁的限制下(细胞壁的伸缩性小),最终细胞的体积保持稳定,故对应a曲线。植物细胞放在0.5 ml/L硝酸钾溶液中,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由于外界溶液的溶质可以进入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这与b曲线相对应。细胞在吸收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下降,渗透压变小,吸水能力变弱。

    相关试卷

    山西省太原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内环境稳态的实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富锦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第三次考试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富锦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第三次考试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11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北京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11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