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6 机械运动(讲义)-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及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 机械运动(讲义)-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及练习,文件包含专题06机械运动讲义原卷版docx、专题06机械运动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6页, 欢迎下载使用。
TOC \ "1-3" \h \u \l "_Tc9740" PAGEREF _Tc9740 \h 3
\l "_Tc20132" PAGEREF _Tc20132 \h 4
\l "_Tc5159" 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PAGEREF _Tc5159 \h 4
\l "_Tc6774"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 PAGEREF _Tc6774 \h 9
\l "_Tc3253" 考点三 运动的快慢 PAGEREF _Tc3253 \h 12
\l "_Tc18788" 考点四 速度的测量 PAGEREF _Tc18788 \h 16
\l "_Tc12354" PAGEREF _Tc12354 \h 19
\l "_Tc24404" 题型一 长度、时间和速度的估测 PAGEREF _Tc24404 \h 20
\l "_Tc14282" 题型二 刻度尺的使用 PAGEREF _Tc14282 \h 20
\l "_Tc2904" 题型三 时间与时间的测量 PAGEREF _Tc2904 \h 22
\l "_Tc4111" 题型四 参照物 PAGEREF _Tc4111 \h 23
\l "_Tc311" 题型五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PAGEREF _Tc311 \h 25
\l "_Tc30596" 题型六 速度概念及应用 PAGEREF _Tc30596 \h 26
\l "_Tc8254" 题型七 速度的计算 PAGEREF _Tc8254 \h 27
\l "_Tc2145" 题型八 运动图像的分析 PAGEREF _Tc2145 \h 28
\l "_Tc22901" 题型九 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PAGEREF _Tc22901 \h 31
\l "_Tc30836" 题型十 频闪摄影法测量平均速度、区间测速 PAGEREF _Tc30836 \h 33
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
1.测量的意义
(1)测量的意义: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比较距离的远近、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人们常常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知外界的情况。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
为此,人们发明了很多测量仪器和工具。生活中常见的尺子、钟表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和工具。
(2)国际单位制
长度、时间等可定性或定量描述的属性称为物理量。测量物理量的过程实际上是比较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物理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标准量就是单位。为了方便国际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为SI)。
2.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米,符号是m。
(2)常用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常见物体的长度:课桌的高度约0.75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一支铅笔的长度约20cm;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m;门的高度约为2m……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工具有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刻度尺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2.认识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如图所示:
(1)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使用时要注意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在端,是否磨损。
(2)测量范围:是指刻度尺能测量的最小值到最大值。有时用量程来表示测量工具测量的范围。量程是测量范围上限和下限的差。
(3)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3.刻度尺的使用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应做到“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三、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
(2)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时间的测量工具
(1)古代测量工具:沙漏、日晷、圭表等。
(2)现代测量工具:机械秒表、智能手表、石英钟、手机秒表等。
3.机械停表
(1)认识机械停表
机械停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它有两个表盘,一个是长针(秒针)和一个短针(分针),常见的型号有两种,大表盘量程0~30s和0~60s。如图:
(2)机械停表的使用
①调:按下复位按钮,使指针指在“0”处;
②按:按下启动/停止按钮开始计时;
③停:再次按下启动/停止按钮计时结束;
④读:时间=小盘分数+大盘秒数。
(3)读数
内圈示数+外圈示数。先读小盘分钟数,再读大盘秒数。若大盘量程为0~30s时,观察小盘指针是否超过两数之间的半分钟刻度线,若未超过,则大盘按 0~30s读数,若超过,则大盘按 30~60s读数。
如下图,外圈有两排刻度,分别为0~30 s、30~60s,要由内圈指针位置来确定读哪一圈的示数,如果没超过半个大格,按0~30s读数,如果超过半个大格,按30~60s读数。右图中内圈指针超过了3和4中间的刻线,内圈读为3 min,即180 s,外圈按30~60s读数,为38.3s,所以停表示数为180s+38.3s=218.3 s。
4.时间的估测
(1)1 min内正常人的脉搏跳动约为70次。
(2)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为15 s。
(3)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46 s。
(4)中学生的脉搏1min内大约跳动70次,一次大约用时0.86s。
四、误差
1.单位换算
(1)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2)小单位→大单位,除以进率。
(3)规范使用科学计数法。
(4)单位使用字母符号书写。
(5)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正确步骤是:数值不变,乘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
2.刻度尺的使用
(1)实际测量时,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只要能达到测量精度要求就可以了。
(2)零刻度线磨损的,应以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
(3)对刻度尺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是“0”时不能省略,如读数时3.50cm,小数点后的“0”是估读的,不能省略。
3.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对刻度尺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是“0”时不能省略,如读数时3.50cm,小数点后的“0”是估读的,不能省略。
4.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时的注意事项
1.应先剔除测量数据中的错误数据,如读数明显错误的数据,或有效值位数不够的数据。
2.测量值有几位有效数字,求平均值的结果也要保留几位有效数字。
(1)若平均数除不尽,应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2)若平均数的最后一位有效数字是零,应保留,不能删除。
1.(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一节新干电池电压为 V,如图所示测量7号干电池长度,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或“B”),长度为 cm。
【答案】 1.5 A 4.20
【详解】[1]一节新干电池电压为1.5V,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对人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2]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不能斜视,所以读数方法正确的是A。
[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电池的长度为4.20cm。
2.(2024·江苏苏州·二模)如图甲、乙、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温度计示数为 ℃,秒表读数为 。
【答案】 2.80 ﹣7 92.3s
【详解】
[1]由图甲中,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
L=5.80cm−3.00cm=2.80cm
[2]由图乙中,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由温度计数值从左到右变小可判断温度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7℃。
[3]由图丙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靠近2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2.3s,因此秒表读数为1min32.3s=92.3s。
3.【新考法】(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用特定波长的红光持续照射人体背部15min,可明显刺激人体线粒体,增加葡萄糖消耗,降低血糖水平,该技术有望用来帮助糖尿病患者通过非药物方式降低血糖,该红光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则该红光的波长为( )
A.335nm,合B.335nm,合
C.670nm,合D.670nm,合
【答案】D
【详解】一个完整的波长包括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即从O到B的距离。OA、AB、BC、CD都是335nm,一个完整的波长为2个OA的长度,即
2×335nm=670nm
因此,该红光的波长为670nm,合6.70×10-7m。
故选D。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判断方法:概念中“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物体间距离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的方位发生变化。凡是符合二者之一的宏观物体,我们就可以判定其做了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定义: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
(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2)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不一定相同。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准确的判断。
3.相对静止
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它们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这两个物体就相对静止。
例如,空中加油时的加油机和受油机,运动快慢相同,运动方向相同,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
1.【经典诗词】(2024·西藏·中考真题)有一首诗词写道“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感觉“山走来迎”是以 为参照物;全诗说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
【答案】 船 相对
【详解】[1] “看山恰似走来迎”意思是此时山是运动的,在向我们走来,山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与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故可知此时是以船为参照物。
[2]由“仔细看山山不动”说明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故可知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2.【航空航天科技】(2024·北京·中考真题)图中所示为我国某型号的火箭发射时上升的情境。关于该发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B.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答案】C
【详解】A.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火箭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发射塔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火箭是运动的,故C正确;
D.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发射塔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三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观众的比较方法)
(2)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所花的时间,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裁判的比较方法)
2.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物体运动的速度。
(2)公式: 变形公式:。
(3)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这个数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的越慢。
(4)单位及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者m·s-1,速度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组合单位。
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常用千米每小时(km/h)表示。这两个单位换算关系是:1m/s=3.6km/h。
(5)常见速度估测: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1m/s;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5 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6)与速度有关的交通标志
①速度表
下图中的汽车速度表,它上面的单位是km/h,当指针指在哪个位置时,说明此时的速度是多少km/h。如图所示,汽车的速度是80 km/h。“136018”是指这辆车总共通过的路程为136018km。
②限速标志与里程标记
甲 乙
在不同的道路或不同的路段,有很多限速的标志牌。如图甲所示为限速标志,限速标志牌的单位是km/h,表示机动车在该道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km/h。图乙是公路上的里程标记牌,表示从此标志牌到北海的路程为24km。
二、匀速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的分类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比较
(2)s-t图像和 v-t图像分析
①(路程-时间)图像: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路程时间图像,纵坐标表示路程(s),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如果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如果图像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
由图可以看出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长,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大,乙的速度小。
②(速度-时间)图像: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速度时间图像,纵坐标表示速度(v),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甲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加速运动),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减速运动)。
1.速度公式的应用
(1)速度公式中的v、s和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2)速度的大小时由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决定的,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或“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3)计算时代入的数据,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个部分。
(4)在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对应搭配,“千米”和“时”搭配,“米”和“秒”搭配,组合成的速度单位分别是“千米/小时”或“米/秒”。
2.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
(1)平均速度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应该根据公式,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得。当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那段路程上或那段时间内。
(2)速度的平均值是指物体在不同路程(或时间)的速度的平均值。例如,物体从甲地道乙地的速度是v1,从乙地道丙地的速度是v2,这两端路程的速度的平均值是。实际上,物理学中并没有速度平均值的概念,不要把“平均速度”误解为“速度的平均值”。
1.(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A同学和B同学在郊外骑自行车,他们在某段平直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s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B.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同学总是运动的
C.10s时,两人的速度相等D.A同学做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详解】A.由图像可知,第10s前A的速度始终小于B的速度,根据可知0~10sA同学的路程小于B的路程,故A错误,符合题意;
B.B同学的速度不为零,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同学的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10s时,两人的速度相等,均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A同学速度不断变大,做变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图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两车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C.10~20s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D.20~30s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D
【详解】AB.由图甲可知,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则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则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B 错误;
C.10~20s内,由图甲、乙可知甲车行驶的路程大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20~30s内,由图甲、乙可知两车行驶的路程相同,根据可知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3.【新情境】(2024·新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钓鱼时鱼漂静浮于水面的示意图。某次鱼咬钩后,鱼漂从露出水面的长度为6cm竖直向下运动到露出水面的长度为2cm的过程,所用时间为0.4s,则该运动过程鱼漂的平均速度为( )
A.5cm/sB.10cm/sC.15cm/sD.20cm/s
【答案】B
【详解】该运动过程鱼漂的平均速度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四 速度的测量
一、测量平均速度
二、现代测速方法
1.(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过程中速度的变化。
(1)实验中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是为了便于测量 。
(2)段距离为,B为中点,测得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 。(选填“>”、“<”、“=”)
(3)为使测量更准确、数据更直观,用位置传感器进行实验,得到的图像与图乙中 相似。
(4)撤掉金属片,让小车从A点自由滑下,发现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一段距离停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在木板上铺上薄玻璃板,让小车仍从A点自由滑下,发现小车在玻璃面上滑行距离更 ,由此推理:若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它将做 运动。
【答案】(1)小车运动的时间
(2)<
(3)C
(4) 运动状态 远 匀速直线
【详解】(1)实验中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较长,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B为中点,即AB与BC的距离相等,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则从B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
根据可知
(3)由(2)可知,小车在斜面做加速运动,即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大,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1]小车从A点自由滑下,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阻力,在水平木板上滑行一段距离停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在木板上铺上薄玻璃板,水平面的阻力更小,小车速度减小得更慢,滑行距离更远。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推理,若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它的速度将不会变化,即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题型一 长度、时间和速度的估测
1.(2024·吉林·中考真题)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根据你的经验,下列描述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根铅笔的质量约为2kg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cm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5℃D.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约为5s
【答案】B
【详解】A.一支铅笔的质量在10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物理课本的宽度大约与一张A4纸的宽度相同,而一张A4纸宽约为21cm,所以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是合理的,故B符合题意;
C.一般情况下,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在15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列估测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5m
B.中学生跑完800米的时间约为1min
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20km/h
D.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kg
【答案】A
【详解】A.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5m,比成人身高高一些,故A符合题意;
B.学生跑完800米的时间约为3min,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约合4km/h,故C不符合题意;
D.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0.2k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新情境】(2024·湖北·中考真题)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 )
A.3mmB.3cmC.3dmD.3m
【答案】B
【详解】通常情况下,男子的手比女子的手大,一拃的长度也比女子的长一些。一拃长通常是20cm左右,“咫”与“尺”的长度相差不会太大,3mm 过小,3m 过大,3dm 相当于 30cm 也偏大,所以3cm 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即“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 3c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 B 。
题型二 刻度尺的使用
4.(24-25八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cm; 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 (选填“甲”或“乙”)。
【答案】 3.00 乙
【详解】[1]如图所示,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物体的长度是
L=6.50cm-3.50cm=3.00cm
[2]测量时,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歪斜,有刻度的一侧要紧靠被测物体,要使刻度尺的零刻度或某一整刻度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为起点),图甲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物体,则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乙。
5.(24-25八年级上·天津河西·期中)如图所示,为了较准确测量八年级物理教科书的长,下列测量工具最合适的是( )
A.测量范围:、分度值:1cm
B.测量范围:、分度值:1cm
C.测量范围:、分度值:0.1cm
D.测量范围:、分度值:0.1cm
【答案】D
【详解】物理书的长度约为26cm,大于15cm,所以应选用测量范围为的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的刻度尺的精确度比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更高,所以应选择分度值为0.1cm的刻度尺。
故选D。
6.(24-25八年级上·重庆·期中)卓希同学学习完长度的测量后,用A、B刻度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刻度尺的分度值都为0.1mm
B.两个刻度尺的摆放方式都正确
C.该物体的长度为6.00cm
D.不能用B刻度尺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答案】D
【详解】A.刻度尺上最小一格的距离是分度值,由图可知,两个刻度尺的分度值都为0.1cm,故A错误;
B.刻度尺在使用时,有刻度的一侧应与被测物体紧贴,且用有刻度线的部分测量,因此B刻度尺摆放正确,A刻度尺摆放错误,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该物体的起始端与4.00cm对齐,末端与6.00对齐,因此该物体的长度为
L=6.00cm-4.00cm=2.00cm
故C错误;
D.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7mm,远小于B刻度尺分度值,因此不能用B刻度尺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故D正确。
故选D。
题型三 时间与时间的测量
7.(24-25八年级上·重庆梁平·期中)如图所示,测量圆形物体的长度是 cm;图中秒表的读数是 s。
【答案】 1.20 110
【详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长度是0.1cm,即1m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测量值还要再加一位估测值,物体左侧与2.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20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
[2]由图可知,停表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分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是1min,大表盘秒针相应在“30~60”秒范围内;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分度值是0.1s,指针指在5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是50s,因此停表的时间是1min50s,合110s。
8.(24-25八年级上·安徽安庆·期中)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秒表所示的时间为 s;
(2)图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一部分,图中所示示数为 。
【答案】(1)135
(2)-22℃
【详解】(1)分针过2格,故分针为2min,秒针指向了15s,故秒表的示数为2min15s,合135s。
(2)从下往上,刻度越变越小,是零摄氏度以下,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22℃。
题型四 参照物
9.(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行驶,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
C.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后运动的
【答案】A
【详解】AB.根据上图可知,相同时间甲通过的距离大于乙通过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正确,B错误;
CD.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行驶,甲的速度大于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后运动(不是静止的);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前运动的,故CD错误。
故选A。
10.(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将来,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我国研发的“忠诚僚机”FH-97A无人机将与有人驾驶歼20战斗机“比翼齐飞”(即相对静止),如图所示,若认为FH-97A无人机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歼20战斗机B.FH-97A无人机C.地球D.太阳
【答案】A
【详解】A.以歼20为参照物,FH-97A无人机和它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地球和太阳为参照物,FH-97A无人机和它们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1.【民族优秀文化】(2024·青海·中考真题)从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到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再到朱自清的文学作品《荷塘月色》,月亮被赋予了多种寓意。“飞天”兴趣小组依照张九龄的诗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一幅画,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是( )
A.升起的明月B.海边的礁石
C.站立的诗人D.海边的房屋
【答案】A
【详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升起的明月的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故A符合题意;
B.以地面为参照物,海边的礁石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地面为参照物,站立的诗人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地面为参照物,海边的房屋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题型五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2.(2024·湖北·中考真题)2024年5月28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任务。如图,搭乘机械臂的航天员A已为空间站安装好空间碎片防护装置,航天员B正在出舱。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安装好的防护装置是 的,航天员B是 的。
【答案】 静止 运动
【详解】[1]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安装好的防护装置相对空间站的位置不变,所以,是静止的。
[2]以空间站为参照物,正在出舱的航天员B相对空间站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13.【新情境】(24-25八年级上·云南昭通·期中)2024年9月25日,中国—31AG洲际弹道导弹从海南成功发射,20分钟后成功精确命中太平洋南部海域的预定目标,中国—31AG洲际弹道导弹射程高达120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0马赫。如图洲际弹道导弹在发射前相对于发射架是 的,发射后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相对发射架是 的。
【答案】 静止 运动
【详解】[1]洲际弹道导弹在发射前相对于发射架,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洲际弹道导弹是静止的。
[2]发射后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洲际弹道导弹的位置相对发射架位置发生了变化,故洲际弹道导弹是运动的。
题型六 速度概念及应用
14.(24-25八年级上·山东枣庄·期中)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相同的路程物体所用的时间;另一种方法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 。甲同学100m跑的成绩为15s,乙同学50m跑的成绩为8s, 跑的快。
【答案】 路程 甲
【详解】[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来判断,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多,物体运动的越快。
[2]由题意可知
因,故甲跑得快。
15.(24-25八年级上·上海闵行·期中)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答案】C
【详解】AB.根据可知,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共同决定,故AB错误;
C.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根据可知,速度越大,故C正确;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定值,与路程与时间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题型七 速度的计算
16.(2024·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小明和爸爸自驾游返程时,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此处至少需 h到达哈尔滨;若以他们正在行驶的车为参照物,此交通标志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 0.45 运动
【详解】[1]由图可知,距离哈尔滨的距离是18km,该路段最高限速40km/h,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到达哈尔滨需要的时间为
[2]若以他们正在行驶的车为参照物,此交通标志相对于汽车发生了位置上的变化是运动的。
17.(2024·辽宁·中考真题)我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运送图书、教具的货车和教师乘坐的客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路线前往同一目的地。客车比货车晚出发0.5h,货车速度为40km/h,客车速度为60km/h,两车均做匀速运动,且同时到达,则货车行驶的时间是 h。当货车行驶时,以 为参照物,货车是静止的。
【答案】 1.5 货车司机
【详解】[1] 设货车行驶的时间为,则客车用时为,根据,则有
解得货车行驶的时间。
[2] 当货车行驶时,以货车司机为参照物,货车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
18.(2024·北京·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B位置,A、B之间的距离为 cm,所用的时间为0.2s,依据公式 可计算出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cm/s。
【答案】 20.0 100
【详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10cm之间有10小格,分度值为1c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点与零刻度线对齐,B点与20.0cm对齐,因此A、B之间的距离为20.0cm。
[2][3]由可得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19.【新情境】(24-25八年级上·天津河西·期中)在平直的公路上,小王同学观察到大巴车上的车速显示屏始终显示72km/h。他用电子表测出大巴车由第1根路灯杆行驶到第6根路灯杆的时间为10s,如图。若路灯杆之间是等距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车行驶的速度为10m/s
B.相邻两根路灯杆之间的距离为40m
C.在10s内大巴车行驶的距离为400m
D.该车从第1根路灯杆行驶到第3根路灯杆的时间为5s
【答案】B
【详解】A.该车行驶的速度
故A错误;
B.第1根路灯杆行驶到第6根路灯杆之间有5个间隔,每个间隔的距离为
故B正确;
C.在10s内大巴车行驶的距离
故C错误;
D.该车从第1根路灯杆行驶到第3根路灯杆经过2个间隔,距离为80m,时间为
故D错误。
故选B。
题型八 运动图像的分析
20.(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小明从家前往科技馆,整个过程中有步行,也有骑行,其全程的s-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骑行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大,则他骑行的路程为 m,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答案】 3150 3.75
【详解】[1][2]由图像可知,0~5min内的速度为
5~6min内小明处于静止状态,6~16min的速度为
骑行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大,因此他骑行的路程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1.(2024·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图像,从0时刻开始计时,则关于它们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时,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4s追上乙
B.甲乙同时出发,乙运动2s追上甲
C.甲乙在出发后都做匀速运动,且
D.甲比乙先出发2s,甲运动4s和乙相遇
【答案】D
【详解】A.当
时,甲在乙的前面,乙运动2s追上甲,故A错误;
B.甲出发2s后乙才开始运动,乙运动2s追上甲。故B错误;
C.图像均为倾斜直线,说明甲乙在出发后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乙图像倾斜程度更大,故
故C错误;
D.甲比乙先出发2s,刚开始运动时,甲在乙前面,甲运动4s和乙相遇,故D正确。
故选D。
22.(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经过P点向Q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则( )
A.甲车速度为2m/sB.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C.乙车先到达Q点D.甲车到达Q点时,甲、乙两车相距4m
【答案】D
【详解】ABC.由图(a)可知,甲车到达Q点用时4s,则甲车速度为
由图(b)可知,乙车到达Q点用时6s,甲车先到达Q点,所以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故ABC错误;
D.甲车到达Q点用时4s,由图(b)可知,此时乙车行驶了8m,则甲车到达Q点时,甲、乙两车之间距离为
故D正确。
故选D。
题型九 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23.【新考法】(2024·江西·中考真题)以下是某同学“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的实验报告,请你将报告内容补充完整。
【答案】 42.40 42.40 19.70 > 变速 大
【详解】(1)[1] 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实验原理为。
(2)[2]该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故SAB读数为42.40cm。
(3)[3] [4]
(4)[5] [6]从上一问中得出,故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变速运动。
(6) [7]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小球运动时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小球动能过大,从桌面掉落时伤人。
24.【新情境】(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2024年6月2日清晨,“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探测器经历了减速、悬停、自由下落等复杂的运动过程。为了解探测器在月球上自由下落的有关情况,学校科技小组开展了相关研究。
第一步:实验探究。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为: (用公式表示)。
猜想: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由静止状态释放,下落的速度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及下落时间有关。
实验:如图所示,为了在地球上模拟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的环境,实验均在抽真空的竖直管道内进行。实验时,将不同数量的相同沙包放入不同的容器内,依次进行了甲、乙、丙、丁四次实验,物体在0s时由静止落下,利用频闪摄影记录了物体在0s、1s、2s、3s时的位置。(各种容器的质量均相等,容器形状和体积已在图中标注)
(2)分析频闪照片,若想验证物体下落的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应比较 ;若想验证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形状是否有关,应比较 (上述两空均选填“甲”“乙”“丙”“丁”)。综合分析四次实验,请你判断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由静止状态释放,下落的速度与 有关;
(3)利用精密测量技术测量速度,画出图中直线a。请推测时,物体的速度为 m/s,他们发现速度与时间的比为定值,于是将这个定值定义为一个新的物理量,则这个物理量的单位为 ;
第二步:联想迁移。
(4)科技小组又发现“速度与时间的比值”与“地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比值”存在某种神奇的“巧合”。若这种“巧合”在月球上同样成立,已知月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比值约为1.6N/kg,请判断物体在月球上竖直下落过程的图象可能为图中的 (选填“a”“b”“c”)。
【答案】(1)
(2) 甲乙 乙丙 下落时间
(3) 39.2 m/s2
(4)c
【详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根据得到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为。
(2)[1]若想验证物体下落的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其它条件不变,改变质量,比较甲乙两图。
[2]若想验证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形状是否有关,其它条件不变,改变形状,比较乙丙两图。
[3]由实验现象可知,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下落速度只与下落时间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形状无关。
(3)[1]由图可知,速度和时间成正比,直线a中
v=39.2m/s
[2]速度的单位是m/s,时间的单位是s,速度与时间的比的单位为m/s2。
(4)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比值约为9.8N/kg,月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比值约为1.6N/kg,月球上重力和质量比值减小,物体在月球上竖直下落过程的速度和时间的比值也小于地球上速度和时间的比值,所以c图符合题意。
题型十 频闪摄影法测量平均速度、区间测速
25.(24-25八年级上·上海·期中)“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图为两个质量相同的甲、乙小球同时从同一高度竖直下落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球从A处到B处的时间 乙球从C处到D处的时间(选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6 机械运动(练习)-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及练习,文件包含专题06机械运动练习原卷版docx、专题06机械运动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机械运动(讲义)-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6机械运动讲义原卷版docx、专题06机械运动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6 机械运动(讲义)(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6机械运动讲义原卷版docx、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6机械运动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