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4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生物的多样性的认识及其保护(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4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生物的多样性的认识及其保护(解析版),共52页。
考点01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考点02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考点01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某同学把自制的标本分成两类:一类是贯众、葫芦藓、紫菜、地钱;另一类是马尾松、银杏、侧柏、小麦。他这样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叶的有无B.根的有无C.茎的有无D.种子的有无
【答案】D
【分析】(1)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2)贯众:这是一种蕨类植物,它没有种子,而是依靠孢子进行繁殖。
葫芦藓:这是一种苔藓植物,同样没有种子,也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紫菜:紫菜属于藻类植物,它也没有种子,而是通过孢子或营养体进行繁殖。
地钱:地钱也是苔藓植物的一种,同样没有种子。
马尾松、银杏、侧柏:这三种都是裸子植物,它们的特点是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小麦:小麦是被子植物的一种,它的种子有果皮包被。但尽管如此,小麦和其他三种植物一样,都是有种子的。
【详解】ABC.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ABC不符合题意。
D.贯众、葫芦藓、紫菜、地钱靠孢子生殖,属于孢子植物,马尾松、银杏、侧柏、小麦、属于种子植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某学习小组对图中动物按照一定的生物学依据进行了分类,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能是体温是否恒定
B.②可能是呼吸器官不同
C.③可能是生殖发育特点不同
D.④可能是有无变态发育
【答案】B
【分析】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可以将动物分成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根据呼吸器官的不同,可以将动物分类为用鳃呼吸的动物、用肺呼吸的动物、用皮肤呼吸的动物、用气管呼吸的动物。动物的生殖方式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类,常见的有性生殖根据胚胎发育方式的不同分为卵生、胎生和卵胎生三种,根据受精方式的不同分为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两种。变态发育指动物胚后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形态和习性上的变化,如昆虫从幼虫至成体的变态,青蛙从蝌蚪至成蛙的变态等。
【详解】A.蝮蛇、鲤鱼、大鲵为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灰喜鹊、黄牛为恒温动物,体温保持恒定,不随环境温度变化,①是根据体温是否恒定进行分类,A正确。
B.蝮蛇用肺呼吸,生活在陆地上。大鲵幼体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鲤鱼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②根据呼吸器官不同无法进行分类,B错误。
C.黄牛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内受精、胎生、哺乳。灰喜鹊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内受精、卵生、孵化。③可能是根据生殖发育特点不同进行分类,C正确。
D.大鲵是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成体生活在陆地和水中,用肺和皮肤呼吸。蝮蛇是爬行动物,从卵中孵化出来的小蛇形态与成体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变态发育过程,全程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④可能是根据有无变态发育进行分类,D正确。
故选B。
3.(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近期,兰科调查队在西藏墨脱县发现一种绿色开花的植物,被鉴定为单子叶植物纲兰科异型兰属新种,命名为墨脱异型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墨脱异型兰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墨脱异型兰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C.题干中涉及到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D.兰科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答案】B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通常由细胞、组织、器官直接构成,与动物不同,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一层次。被子植物的特征: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且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这是被子植物与其他植物类群(如裸子植物、蕨类植物等)的重要区别。生物分类单位:生物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这些单位用于描述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使用价值。直接价值包括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科研、美学等;间接价值则主要体现在生态功能方面,如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
【详解】A.墨脱异型兰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A错误。
B.墨脱异型兰作为兰科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通常有果皮包被,这是兰科植物的一个特征,B正确。
C.题干中提到的分类单位,正确的顺序是:纲、科、属、种。门、目这两个分类单位在题干中并未提及,C错误。
D.兰科植物的观赏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因为它直接满足了人类对美的追求。而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功能方面,D错误。
故选B。
4.(2024·宁夏·中考真题)我国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以下是我们学过的几种动物,其体内有脊椎骨的是( )
A.B.C.D.
【答案】D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详解】A.图示为蝴蝶,属于节肢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是无脊椎动物,A错误。
B.图示为河蚌,属于软体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是无脊椎动物,B错误。
C.图示为蜘蛛,属于节肢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是无脊椎动物,C错误。
D.图示为家鸽,属于鸟类,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是脊椎动物,D正确。
故选D。
5.(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下图为部分动物分类等级示意图,图中与亚洲黑熊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北极熊B.大熊猫C.荒漠猫D.兔狲
【答案】A
【分析】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结合题图可知,与亚洲黑熊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北极熊,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2024·陕西·中考真题)小秦将“羚牛、大鲵和朱鹮”归为一类的原因是( )
A.都用鳃呼吸B.都是胎生
C.都是脊椎动物D.都会飞行
【答案】C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详解】A.羚牛和朱鹮用肺呼吸;大鲵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A错误。
B.羚牛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大鲵和朱鹮是卵生,B错误。
C.根据体内有无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为脊椎动物。“羚牛、大鲵和朱鹮”的体内都具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所以小秦将“羚牛、大鲵和朱鹮”归为一类的原因是都是脊椎动物,C正确。
D.羚牛和大鲵都不会飞行,只有朱鹮是鸟类,具有飞行的能力,D错误。
故选C。
7.(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2025年将在哈尔滨举办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下列成语中的动物,与本届亚冬会吉祥物——东北虎“滨滨”和“妮妮”一样,都能维持体温恒定的是( )
A.鹬蚌相争B.鹤立鸡群C.蛛丝马迹D.螳螂捕蝉
【答案】B
【分析】恒温动物指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变温动物是指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如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等动物。
【详解】A.鹬属于鸟类,是恒温动物;蚌属于软体动物,是变温动物,故A错误。
B.鹤和鸡都是鸟类,都是恒温动物,故B正确。
C.蜘蛛是节肢动物,是变温动物,马是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故C错误。
D.螳螂和蝉都是节肢动物,是变温动物,故D错误。
故选B。
8.(2024·陕西·中考真题)小秦将“羚牛、大鲵和朱鹮”归为一类的原因是( )
A.都是脊椎动物B.都会飞行C.都是胎生D.都用鳃呼吸
【答案】A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详解】A.羚牛是哺乳动物,大鲵是两栖动物,朱鹮是鸟类,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A正确。
B.羚牛和大鲵都不会飞行,只有朱鹮是鸟类,具有飞行的能力,B错误。
C.羚牛是胎生的哺乳动物,但大鲵是卵生的两栖动物,朱鹮是卵生的鸟类,C错误。
D.羚牛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大鲵在幼年阶段用鳃呼吸,成年后改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朱鹮是鸟类,也用肺呼吸,D错误。
故选A。
9.(2024·山西·中考真题)中国国宝、全球“网红”大熊猫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如下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代表分类等级“属”
B.大熊猫与猫的亲缘关系最近
C.图中的分类只以动物食性为依据
D.图中四种动物只有大熊猫的牙齿有分化
【答案】A
【分析】(1)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详解】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可代表分类等级“属”,A正确。
B.大熊猫与猫都属于食肉目,而大熊猫与黑熊同属于熊科,科的分类单位较目小,故大熊猫与黑熊的亲缘关系比大熊猫与猫的亲缘关系更近,B错误。
C.动物的分类依据主要是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C错误。
D.图中四种动物都属于哺乳动物,牙齿都有分化,D错误。
故选A。
10.(2024·山西·中考真题)观察图中鼠妇的特征,可推测其属于( )
A.节肢动物B.爬行动物C.环节动物D.线形动物
【答案】A
【分析】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详解】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鼠妇又称“潮虫”,属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不是昆虫。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4·河北·中考真题)河北武强木版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年画作品表示的四种动物中,体温不恒定的是( )
A.牛B.虎C.蛇D.鸡
【答案】C
【分析】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
【详解】ABD.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两类;牛、虎属于哺乳动物,鸡属于鸟类,故牛、虎、鸡都是恒温动物,ABD不符合题意。
C.蛇属于爬行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C符合题意。
故选C。
12.(2024·云南·中考真题)根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度进行分类,狼这一物种不会被划入( )
A.食肉目B.猫科C.哺乳纲D.犬属
【答案】B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狼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有明显差异。下列脊椎动物中,属于变温动物且进行体内受精的是( )
A.B.
C.D.
【答案】B
【分析】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
【详解】A.鱼属于鱼类,是体外受精,且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A错误。
B.蛇属于爬行动物,体内受精,且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B正确。
C.鸭属于鸟类,体内受精,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C错误。
D.黑猩猩属于哺乳动物,体内受精,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D错误。
故选B。
14.(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划分为不同等级,形成了科学的生物分类系统。该系统有7个主要等级,下列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分类单位是( )
A.种B.门C.属D.目
【答案】D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排列的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排列的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故下列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分类单位是目。
故选D。
15.(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
A.大猩猩B.眼镜蛇C.蟾蜍D.带鱼
【答案】A
【分析】(1)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2)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详解】A.大猩猩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体恒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故A符合题意。
BCD.眼镜蛇属于爬行动物,蟾蜍属于两栖类动物,带鱼属于鱼类,体温不恒定,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故CB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2023·河南·中考真题)下图表示几种动物的进化历程。其中与恐龙亲缘关系最近的爬行动物是( )
A.鳄鱼B.蜥蜴C.龟D.大山雀
【答案】A
【分析】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详解】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图中恐龙和鳄鱼都是由早期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且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在植物的分类中,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
A.界B.门C.种D.属
【答案】C
【分析】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孙悟同学将校园内常见的植物如苔藓、银杏和樟树通过表解方式进行分类,下列正确的是()
A.B.C.D.
【答案】A
【分析】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一般把植物分成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不结种子,但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较高等的一个类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苔藓属于孢子植物,没有真根,有假根,有茎和叶的分化,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银杏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产生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樟树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产生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综上分析可知,将校园内常见的植物如苔藓、银杏和樟树通过表解方式进行分类,正确的是根据繁殖方式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苔藓植物属于孢子植物,樟树和银杏属于种子植物,其中银杏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樟树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
故选A。
19.(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李刚将采集的植物分类:玉米、樱桃、侧柏归为一类,地钱、卷柏、葫芦藓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
A.水生和陆生B.有无根
C.有无种子D.种子有无果皮包被
【答案】C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玉米、樱桃、侧柏和地钱、卷柏、葫芦藓都为陆生植物,不符合题干的分类要求,A错误。
B.卷柏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的分化,不符合题干的分类要求,B错误。
C.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玉米、樱桃、侧柏靠种子来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地钱、卷柏、葫芦藓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C正确。
D.玉米、樱桃的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侧柏的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不符合题干的分类要求,D错误。
故选C。
20.(2023·湖南衡阳·中考真题)生物学家将生物进行科学分类,是为了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C.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纲、门、目、科、种、属
D.分类单位越小,其中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答案】C
【分析】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解可正确确立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详解】AC.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A正确,C错误。
B.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B正确。
D.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D正确。
故选C。
21.(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图为甲乙两个圆圈构成的包含关系图,以下对应关系不相符的是( )
A.甲为蝙蝠,乙为鸟类B.甲为昆虫,乙为节肢动物
C.甲为鱼类,乙为水生动物D.甲为爬行动物,乙为脊椎动物
【答案】A
【分析】如图可知甲到乙的逻辑关系是:甲属于乙,或者乙包含甲。
【详解】A.甲蝙蝠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因此甲不属于乙,与图示关系不符,A符合题意。
B.甲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因此乙包含甲,与图示关系相符,B不符合题意。
C.甲鱼类生活在水中,属于乙水生生物,与图示关系相符,C不符合题意。
D.甲爬行动物体内有脊柱,属于乙脊椎动物,与图示关系相符,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在植物类群中,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原因不包括( )
A.种子生命力比孢子强B.种子植物都生活在陆地上
C.种子的寿命比孢子长D.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
【详解】孢子植物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脱离母体后,只有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够萌发和生长,孢子是单细胞的,生命力较弱,环境恶劣时就会死亡;而种子植物则能够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的强得多,遇到恶劣环境它可以停止发育,待到环境适宜时再萌发。并且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适于在复杂的陆地环境中生活。因此ACD都是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并不是所有的种子植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如种子植物莲就生活在水中。
故选B。
23.(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鲸、海豚、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皮下普遍有厚厚的脂肪,而同水域的鱼类、爬行类却没有你认为导致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呼吸方式的差别B.运动方式的差别
C.营养方式的差别D.体温是否恒定的差别
【答案】D
【分析】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
【详解】鱼类、爬行类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鲸、海豚、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的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相对稳定属于恒温动物。所以,这些海洋哺乳动物的皮下普遍有厚厚的脂肪,具有保温作用。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4.(2023·云南·中考真题)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白眉长臂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灵长目猩猩科。下列动物中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蜂猴:灵长目懒猴科B.小熊猫:食肉目浣熊科
C.野牛:偶蹄目牛科D.亚洲象:长鼻目象科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
【详解】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白眉长臂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灵长目猩猩科。蜂猴:灵长目懒猴科,可知蜂猴和白眉长臂猿同属于灵长目,亲缘关系最近;而白眉长臂猿、小熊猫、野牛、亚洲象均不同目,亲缘关系较远。
故选A。
25.(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对生物进行分类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生物。下图是植物分类图,①-⑥表示的是五个植物类群的代表物种,下列植物的排列顺序与它们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马尾松、桃、葫芦藓、贯众、水绵
B.马尾松、桃、水绵、葫芦藓、贯众
C.桃、马尾松、水绵、葫芦藓、贯众
D.桃、马尾松、水绵、贯众、葫芦藓
【答案】B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详解】选项中的马尾松属于裸子植物,桃属于被子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贯众属于蕨类植物,水绵属于藻类植物。所以①是马尾松,②是桃,③水绵,④葫芦藓,⑤贯众。所以ABD错误,B正确。
故选B。
26.(2022·江苏淮安·中考真题)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7个主要等级,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A.界B.纲C.种
【答案】C
【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生物在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详解】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的几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由从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因此“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7.(2022·宁夏·中考真题)如图是某同学对六种动物进行的简单分类,其分类依据是( )
A.胎生或卵生B.脊柱的有无C.体温是否恒定D.生活的环境
【答案】B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根据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根据生殖方式分为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详解】题中的蜘蛛、蝗虫、蚯蚓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鲫鱼、麻雀、野兔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可见题中6种动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28.(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少
C.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应该多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加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A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正确。
B.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B错误。
C.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而不是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C错误。
D.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会导致生态入侵,破坏生态平衡,降低本地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A。
29.(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啄木鸟B.眼镜蛇C.猕猴D.非洲象
【答案】B
【分析】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
【详解】ACD.结合分析可知,啄木鸟是鸟类,猕猴和非洲象是哺乳类,它们都是恒温动物,ACD正确。
B.眼镜蛇是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B错误。
故选B。
30.(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以下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门是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
B.植物类群中种类最多的是被子植物
C.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D.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答案】A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详解】AC.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故A错误,C正确。
B.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故B正确。
D.生物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故D正确。
故选A。
31.(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如图是五种生物的分类图解。有关生物及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⑤分别代表的生物是水绵、大熊猫B.与花生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银杏
C.分类单位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也越多D.大熊猫与丹顶鹤都属于恒温动物
【答案】C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A.水绵无种子,属于藻类植物,银杏有种子,且裸露,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花生有种子属于被子植物;丹顶鹤属于鸟类,卵生;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胎生,故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的生物是水绵、银杏、花生、丹顶鹤、大熊猫,A正确。
B.银杏和花生都属于种子植物,亲缘关系最近,B正确。
C.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C错误。
D.大熊猫为哺乳动物,丹顶鹤为鸟类,二者都是恒温动物,D正确。
故选C。
32.(2022·贵州贵阳·中考真题)某科学家记录了一种沙漠中生活的蜥蜴在不同地表温度下的体温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动物的体温变化与蜥蜴不同的是( )
A.青蛙B.蛇C.蟾蜍D.兔
【答案】D
【分析】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内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体表被毛(羽毛),所以能维持恒定的体温,属于恒温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及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详解】蜥蜴、蛇属于爬行动物,青蛙和蟾蜍属于两栖动物,它们的体温随着环境变化,属于变温动物。而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它的体温不随着环境变化,属于恒温动物。因此,动物的体温变化与蜥蜴不同的是家兔。
故选D。
33.(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大鲵(又名娃娃鱼)与蜥蜴相同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体外受精B.变态发育C.在水中产卵D.有脊柱
【答案】D
【分析】(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
【详解】ABC.大鲵属于两栖类动物,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变态发育,而蜥蜴属于爬行动物,卵产在陆地上,体内受精,不是变态发育,故ABC不符合题意。
D.大鲵和蜥蜴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构成脊柱,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4.(2022·辽宁本溪·中考真题)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
A.体内有无脊椎骨B.用鳃呼吸还是用肺呼吸
C.体表是鳞片还是皮肤D.是卵生还是胎生
【答案】A
【分析】(1)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
(2)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所以,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体内有无脊椎骨。
故选A。
35.(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张明在草丛中发现了四种小动物,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B.C.D.
【答案】B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蝗虫和七星瓢虫属于节肢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构脊柱的动物是无脊柱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内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属于脊柱动物。
故选B。
36.(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每年夏天,衡阳市雨母山风景区的大片田野莲花盛开,美不胜收,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下面列举了雨母山的四种生物,其中在生物分类上与莲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A.野兔B.蛇C.银杏D.樟树
【答案】D
【分析】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分类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莲属于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详解】A.野兔属于动物界,与莲共同特征少,A不符合题意。
B.蛇属于动物界,与莲共同特征少,B不符合题意。
C.银杏属于植物界、裸子植物门,与莲共同特征少,C不符合题意。
D.樟树属于植物界、被子植物门,与莲共同特征最多,D符合题意。
故选D。
37.(2022·云南·中考真题)下图是部分豆目植物分类等级示意图.图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合欢和紫檀B.紫檀和绿豆C.绿豆和菜豆D.菜豆和合欢
【答案】C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分析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据分类索引可知:绿豆和菜豆同属,绿豆和紫檀同科,合欢和紫檀同目,合欢和菜豆同目,属、科、目中属最小,因此同属的绿豆和菜豆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C。
38.(2021·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下列生物分类单位中,生物之间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A.种B.属C.纲D.界
【答案】A
【分析】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生物分类单位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所以,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生物之间共同特征最多。
故选A。
39.(2024·福建·中考真题)阅读资料,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2024年4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搭载以四条斑马鱼和若干金鱼藻为主的小型生态系统,开创了“太空养鱼”的先例。斑马鱼属于鲤形目鲤科短担尼鱼属,具有个体小、繁殖快、胚胎和幼鱼全身透明等适于实验研究的特性。金鱼藻属于双子叶植物。航天员必须给斑马鱼喂食、供氧,为金鱼藻提供营养液、照明,同时满足温度等指标要求,才能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1)划线部分共涉及三个生物分类等级。( )
(2)斑马鱼的特性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
(3)金鱼藻属于被子植物,可以开花结果。( )
(4)该小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
【答案】(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分析】(1)植物按照其生殖方式可以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靠种子繁殖,按照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太空鱼缸这个生态系统的结构极为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
【详解】(1)划线部分提到了“鲤形目鲤科短担尼鱼属”,这确实涉及了三个生物分类等级,即目、科、属,题干叙述正确。
(2)生物体的所有特性,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都是由其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决定的。斑马鱼的个体小、繁殖快、胚胎和幼鱼全身透明等特性也不例外,都是由其遗传物质决定的,题干叙述正确。
(3)资料中提到,金鱼藻属于双子叶植物,因此,金鱼藻确实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能够开花结果,题干叙述正确。
(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而题目中描述的小型生态系统只包含了斑马鱼和金鱼藻两种生物,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因此其自动调节能力确实较弱,题干叙述正确。
40.(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
【答案】正确
【分析】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
【详解】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亲缘关系最密切。题干说法正确。
【点睛】此题注意掌握生物分类单位的大小关系。
41.(2024·福建·中考真题)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栖息着20多万种生物。以下为海洋中部分动物图。
(1)海洋生物多种多样,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有 (填字母)。
(2)B和C均以D为食,B和C的关系是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它们都属于生物部分中的 。
(3)E主要以水母为食,经常误食同样半透明的塑料废品,为保护E,你能做的是: 。
【答案】(1) 生物种类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BCDE
(2) 竞争 消费者
(3)不乱扔塑料垃圾(或尽量少用塑料制品)
【分析】图可知,A螃蟹属于节肢动物,B鲸鱼属于哺乳动物,C蛇属于爬行动物,D鱼类,E乌龟。
【详解】(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海洋生物多种多样,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多样性。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有B鲸鱼,C蛇,D鱼类,E乌龟,体内均有脊椎骨构成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B和C均以D为食,B和C的关系是竞争,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它们都属于生物部分中的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3)E主要以水母为食,经常误食同样半透明的塑料废品,为保护E,能做的是不乱扔塑料垃圾(或尽量少用塑料制品)。
42.(2024·甘肃天水·中考真题)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活有祁连裸鲤、蓑羽鹤、雪豹、白唇鹿、马鹿等动物。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祁连裸鲤生活在河流中,其呼吸器官是 ;身体呈 ,可减少游泳阻力。
(2)蓑羽鹤的前肢变为翼,体表被 。
(3)雪豹等哺乳动物的繁殖特征是 。
(4)上述几种动物中,从分类学角度分析,马鹿和 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答案】(1) 鳃 流线型
(2)羽毛
(3)胎生、哺乳
(4)白唇鹿
【分析】祁连裸鲤属于鱼类,蓑羽鹤属于鸟类,雪豹属于哺乳动物,白唇鹿属于哺乳动物,马鹿属于哺乳动物。
【详解】(1) 鱼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2)鸟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其中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繁殖的特征。
(4)雪豹、白唇鹿和马鹿属于哺乳纲,白唇鹿和马鹿属于鹿属。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因此从分类学角度分析,马鹿和白唇鹿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43.(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钓鱼爱好者之间流传这样一句话:“一日有三迁,早晚要钓边”。难道小鱼一日三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吗?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小鱼分布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器具:体长2—3cm的小鱼、光照强度测试仪、LED冷光灯、长100cm的亚克力水槽(用三块可移动的隔板将水槽分隔成4个相等的区段,将LED冷光灯固定在水槽的一侧,如图一所示)。
方法步骤:
①将亚克力水槽置于独立的黑暗环境中,打开LED冷光灯,用光照强度测试仪测出水槽不同区段的光照强度,测得的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不同区段水槽内光照强度
②将60条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小鱼倒入水槽的四个区段中,每个区段15条。
③将隔板提高并固定,便于小鱼自由通过。
④3分钟后,同时放下隔板,对水槽各区段小鱼进行计数。
⑤多次重复上述步骤②—④,记录数据并算出平均值,生成柱状图(图二)。
(1)在分类上,鱼属于 (填“无脊椎动物”或“脊椎动物”)。小鱼在水中生活,用 呼吸。
(2)该实验的变量是 。
(3)步骤⑤中重复实验的目的是 。
(4)从步骤①中的表格数据可得出:距离光源的位置越远,光照强度 。
(5)结合图二分析,该实验的结论是: 。
【答案】(1) 脊椎动物 鳃
(2)光照强度
(3)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合理即可)
(4)越小(或越弱)
(5)光照强度对小鱼的分布有影响,光照越弱,小鱼的数目越多(合理即可)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故在分类上,鱼属于脊椎动物;小鱼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本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
(3)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从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4)从步骤①中的表格数据可看出:距离光源的位置越远,光照强度越小。
(5)从步图二中的数据可看出:与光源距离0-25cm间4条小鱼;与光源距离25-50cm间9条小鱼;与光源距离50-75cm间14条小鱼;与光源距离75-100cm间33条小鱼;故该实验的结论是:光照强度对小鱼的分布有影响,光照越弱,小鱼的数目越多。
44.(2024·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正式设立的首批国家公园之一。公园内有种子植物832种,分属50科231属;有野生脊椎动物310种,隶属于32目75科,其中哺乳类62种、鸟类196种、两栖类7种、爬行类5种。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我国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二: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不稳定,草地退化问题突出。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阻碍了不同区域的同物种群体间的基因交流。设立国家公园后,通过休牧、轮牧等方式对天然草地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对雪豹、藏原羚等物种建立了迁移廊道,使它们破碎化的栖息地连成片。
(1)资料一提到的四个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是 。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哺乳类和鸟类的种数较多,它们都具有体温 的特点,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2)栖息地破碎化造成近亲繁殖,这会提高由 (填“显性”或“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的发病率。迁移廊道加强了不同区域的同物种群体间的 交流,提高了野生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3)三江源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中,植物属于 ,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能够从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和 的多样性三个层次对该地区的生物进行保护和管理。
【答案】(1) 目 恒定
(2) 隐性 基因
(3) 生产者 生态系统/生态环境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2)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详解】(1)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资料一提到的四个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是目。
鸟类和哺乳类的体温恒定,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温度的 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 分布范围。
(2)遗传病有很多是由于致病基因引起的,致病基因由显性的和隐性的。近亲之间来自祖先的相同基因多,同种隐性致病基因相遇的机会就会增多,因此患遗传病的几率高。
迁移廊道加强了不同区域的同物种群体间的基因交流,提高了野生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3)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丰富,包括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45.(2024·湖南·中考真题)美洲牛蛙、尼罗罗非鱼曾经作为水产类经济动物引入某些地区,却造成当地原有生物种类数量下降,成为两大典型入侵动物。美洲牛蛙是杂食性的,可捕食体型小于其口宽的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尼罗罗非鱼不耐寒,在北方无法过冬,却能在长江以南大量繁殖。请回答问题:
(1)美洲牛蛙属于题干画波浪线部分中的 类,它和尼罗罗非鱼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 ,属于脊椎动物。
(2)造成尼罗罗非鱼在我国南北分布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3)从题干中找出美洲牛蛙成为典型入侵动物的一个自身原因 。当美洲牛蛙入侵农田生态系统后,可形成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其中美洲牛蛙与本土青蛙的关系有 。
(4)生物入侵往往会危害本土生物,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 ,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 能力减弱。
(5)调查发现,随意放生外来生物是水体受到生物入侵的重要原因。针对随意放生现象,写出你的两点做法 。
【答案】(1) 两栖 脊柱
(2)温度
(3) 美国牛蛙是杂食性,可捕食体型小于其口宽的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多种动物 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
(4) 减少(或者受到威胁)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5)树立警告牌标语告知“随意放生会破坏生态”、宣传随意放生的危害生态环境的案例(或向周围群众宣传生物入侵产生的危害;不要网购或随意放生外来物种;遇到有人随意放生,进行劝阻或向相关部门举报。)
【分析】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3.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
【详解】(1)美洲牛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故属于两栖动物。美洲牛蛙和尼罗罗非鱼都属于脊椎动物,这是因为它们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2)尼罗罗非鱼不耐寒,在北方无法过冬,却能在长江以南大量繁殖。可见,造成尼罗罗非鱼在我国南北分布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3)结合资料文字信息可知,美洲牛蛙成为典型入侵动物的一个自身原因是其杂食性,它可以捕食多种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等。当美洲牛蛙入侵农田生态系统后,它与本土青蛙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捕食关系体现在美洲牛蛙捕食本土青蛙,而竞争关系则是因为两者都捕食昆虫。
(4)生物入侵往往会危害本土生物,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或受到威胁)。这是因为入侵物种可能会捕食、竞争或排挤本土物种,从而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通常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结构越稳定。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会进一步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5)针对随意放生现象,可以采取以下两点做法:①树立警告牌标语告知“随意放生会破坏生态”,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②宣传随意放生的危害生态环境的案例,向周围群众宣传生物入侵产生的危害,并提醒他们不要网购或随意放生外来物种。如果遇到有人随意放生,可以进行劝阻或向相关部门举报。(写2条,合理即可)
46.(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3年5月22日,中国生态环境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更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其中所涉及的濒危动物和植物如中华秋沙鸭、朱鹮、海南长臂猿、中华穿山甲、普氏野马、苏铁、五针松、百山祖冷杉、多种珍稀兰花等物种受威胁等级均有下降,实现了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材料二 我国制定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科学规划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保护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涵盖了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公园建设代表着中国生态文明的新高度,正在实现绿水青山、美丽中国的梦想。
材料三 自然界中动物对植物生活有积极的作用。例如,除了熟悉的传粉动物蜂、蛾类外,还有1600多种鸟类,甚至蝙蝠、小型鼠类也能传粉;有些植物的种子借助于钩、刺、卷须、黏液被动物带走并散落到别处。
(1)我国有“裸子植物的故乡”的美称,请写出材料一中的裸子植物 (一条即可);提到的濒危动物在体温上都有共同点,因此都可被称为 动物。
(2)材料二划线部分内容,体现了 的多样性。
(3)由材料三可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答案】(1) 苏铁/五针松/百山祖冷杉 恒温
(2)生态系统
(3)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分析】根据是否产生种子,可以把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类群;种子植物根据外面有无果皮包被,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1)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而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没有形成果实;材料一中的苏铁、五针松、百山祖冷杉都能产生种子,但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都属于裸子植物。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两类;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中华秋沙鸭、朱鹮属于鸟类,海南长臂猿、中华穿山甲、普氏野马属于哺乳动物;因此,材料一中提到的濒危动物中,在体温上都有共同点,都可被称为恒温动物。
(2)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因此,材料二划线部分内容,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体现在能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帮助植物传粉、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等方面。因此,由材料三可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47.(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4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八号飞船,与天宫空间站实现对接,此次航天任务之一是实现太空养鱼。研究人员将斑马鱼和金鱼藻共同放在一个密闭透明的箱体中,在太空环境建立一个小型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持续观察在微重力环境条件下斑马鱼的生存状态。
(1)在水箱内金鱼藻能通过光合作用持续为斑马鱼提供有机物和 ,而斑马鱼则通过呼吸作用产生 ,为金鱼藻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从而实现生态系统内部 平衡。
(2)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为使这个小型生态系统能相对稳定运行,在水箱内除了植物和动物以外,还需要补充 等生物;在空间站内保证植物光合作用最需要的条件是 。
(3)此次实验是继太空培育拟南芥和水稻这样的种子植物,饲养家蚕这样的无脊椎动物之后,首次进行太空培养斑马鱼这样的 动物。
【答案】(1) 能量 二氧化碳/CO2 碳-氧
(2) 腐生细菌、真菌 光/阳光/光照
(3)脊椎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详解】(1)绿色植物利用光,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因此,在水箱内金鱼藻能通过光合作用持续为斑马鱼提供有机物和能量,而斑马鱼则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为金鱼藻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从而实现生态系统内部碳-氧平衡。
(2)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因此,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为使这个小型生态系统能相对稳定运行,在水箱内除了植物和动物以外,还需要补充腐生细菌、真菌等生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故在空间站内保证植物光合作用最需要的条件是光。
(3)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指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是指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斑马鱼属于鱼类,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考点02 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2024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举行。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做法错误的是( )
A.用人工养殖、栽培和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绿化面积
C.为丰富本地区生物多样性,随意引入外来物种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A.用人工养殖、栽培和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绿化面积,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
C.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C符合题意。
D.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濒危动物迁地保护
B.大量引进外来生物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颁布保护生物的法律法规
【答案】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由:(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A.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迁地保护,A正确。
B.引进外来生物,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生物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B错误。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C正确。
D.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3.(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下列保护东北虎、东北豹等濒危物种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加强执法力度,保护生物多样性
B.建立种质库,保护遗传资源
C.大力引进外来物种,丰富食物来源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栖息环境
【答案】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A.加强执法力度可以有效地打击非法猎杀、贩卖濒危物种的犯罪行为,从而保护这些物种的种群数量。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A不符合题意。
B.建立种质库(基因库)来保存动植物的遗传资源是保护濒危物种常用的措施,B不符合题意。
C.大力引进外来物种存在很大的生态风险。外来物种可能适应能力强,没有天敌控制,从而大量繁殖,与本地物种争夺生存空间、食物等资源,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此外,外来物种还可能携带病原体,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此,在保护濒危物种时,不能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作为食物来源,C符合题意。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环境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划定一定范围的区域进行保护和管理,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濒危物种的干扰和破坏,为其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同时,自然保护区还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基地和生态教育的场所,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4·湖南·中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22年发布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收录了125034个物种,这直接体现了( )
A.基因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结构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①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 ②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可见,2022年发布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收录了125034个物种,这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下列对生物多样性内涵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
A.基因的多样性B.生物数量的多样性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①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 ②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可见,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生物数量的多样性”,故B错误,ACD正确。
故选B。
6.(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下面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做法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B.禁止个人将活的动物、新鲜的果蔬等由国外携带入境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收集和宣传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答案】A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之一,两者不能等同,生物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符合题意。
B.我国禁止个人将活的动物、新鲜的果蔬等由国外携带入境,B不符合题意。
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
D.收集和宣传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利于提高自己以及他人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认识,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4·重庆·中考真题)《刑法》第344条规定“非法引进、释放或丢弃外来入侵物种,情节严重的,会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外来入侵物种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与本地物种争夺营养
B.与本地物种竞争空间
C.威胁本地生态安全
D.维持本地生态平衡
【答案】D
【分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详解】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它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又缺少天敌,迅速繁殖,争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阳光、水分、空气、养料等,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给我国的生物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呦呦麋鹿鸣,白鹭引伴来。”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内有麋鹿7840头,植物约500种,动物1000多种,其中丹顶鹤等珍稀鸟类30多种。多种多样的生物主要体现了( )
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景观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遗传多样性即基因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物种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内有麋鹿7840头,植物约500种,动物1000多种,其中丹顶鹤等珍稀鸟类30多种”描述的是物种多样性,B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景观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范畴,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3·湖北襄阳·中考真题)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下列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①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 ②环境污染 ③建立种质库 ④外来物种入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分析】保护动物多样性需要在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详解】①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这是一种积极的做法,旨在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①正确。
② 环境污染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污染物会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降低物种多样性,②错误。
③建立种质库,即建立一个保存各种生物种质的资源库,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它有助于保护濒危物种的遗传资源,确保其基因多样性得以保存,③正确。
④外来物种可能会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导致本地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④错误。
可见,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是①、③,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2023·山东威海·中考真题)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1094种植物药材,443种动物药材,这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数量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D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数量的多样性,A错误。
B.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错误。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类型的多样性,例如: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C错误。
D.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可见,《本草纲目》中记载了1094种植物药材,443种动物药材,这直接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11.(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不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是( )
A.动物的争斗行为B.乱砍滥伐C.环境污染D.生物入侵
【答案】A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的开发利用;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的影响。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乱砍滥伐”和“环境污染”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生物入侵”会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都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而“动物的争斗行为”不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植物界中有一稀有物种,可用于提炼抗癌药物紫杉醇,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界中“大熊猫”的是( )
A.柳树B.杨树C.银杏D.红豆杉
【答案】D
【分析】我国特有的部分珍稀动植物:①金丝猴(哺乳动物),②白鳍豚(哺乳动物),③朱鹮(鸟类),④扬子鳄(爬行动物,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⑤长臂猿(哺乳动物,我国仅有的类人猿),⑥水杉、红豆杉(裸子植物,植物中的“活化石”),⑦麋鹿(哺乳动物,俗称“四不像”),⑧珙桐(被子植物,植物界的“活化石”,中国的鸽子树)。
【详解】AB.柳树、杨树在我国普遍存在,不是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AB错误。
C.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在两亿七千万年前,银杏就已经出现了,再后来绝大部分的银杏也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在我国的部分地区保存下来一点点,有“活化石”和植物中的“熊猫”之称。但是,银杏不能提炼抗癌药物紫杉醇,C错误。
D.红豆杉源于地质年代中的新生代第三纪子遗的珍贵树种,距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有着植物“活化石”和植物中的“熊猫”之称,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红豆杉树皮中,能够提炼抗癌药物紫杉醇,D正确。
故选D。
13.(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共收录物种135061个,其中包括65362种动物、39539种植物和24571种真菌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物种的多样性B.环境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基因的多样性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相关知识。
【详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共收录物种135061个,其中包括65362种动物、39539种植物和24571种真菌等。所以题干内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14.(2023·湖北随州·中考真题)我国兴建青藏铁路时,在穿过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修建了许多涵洞或高架桥,以尽量避免干扰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这样做的生态意义是( )
A.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维持生态平衡B.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
C.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D.增加生态环境的复杂性
【答案】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青藏铁路穿过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时采取绕避、设置安全通道等措施,这样做的意义是有利于保护该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的栖息环境,进而保护了当地的野生动物,有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可见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水稻之子”袁定阳接续“袁梦”继续加快耐盐碱水稻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发。高寒耐盐碱高产水稻的培育利用的是(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多样性不包括生物数量的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
C.广义的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高寒耐盐碱高产水稻的培育利用的是基因的多样性,C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2023·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会导致稻谷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在农业生产中难以防治。后来,科学家发现了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抗性的野生水稻, 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直接使用价值B.间接使用价值C.潜在使用价值D.生态价值
【答案】A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巨大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详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巨大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科研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 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 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如开发新药等。 因此,科学家发现了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抗性的野生水稻, 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直接使用价值。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基本知识。
17.(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少
C.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应该多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加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A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正确。
B.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B错误。
C.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而不是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C错误。
D.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会导致生态入侵,破坏生态平衡,降低本地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A。
18.(2022·湖南娄底·中考真题)近年来,由于湿地面积的大量减少,丹顶鹤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为保护丹顶鹤,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和种群复壮工作,这说明( )
①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威胁,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②为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应大力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③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④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
【答案】D
【分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详解】①由于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已经导致了大量生物的灭绝,正确。
②外来物种入侵会影响本地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本地生物的死亡,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错误。
③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正确。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错误。
故选D。
19.(2022·江苏宿迁·中考真题)2022年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该主题纪念日旨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正确的是
A.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不会产生影响
C.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来
D.外来物种入侵,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答案】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生,A错误。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会产生严重影响,B错误。
C.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所以与人类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列,C正确。
D.外来生物入侵,可能会由于该生物没有天敌,会使该生物大量繁殖,无法控制,导致生物入侵,如水葫芦,D错误。
故选C。
20.(2022·山东潍坊·中考真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
B.遗传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类型的丰富多样有利于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D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详解】A.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主要指的是其生态功能,要比直接使用价值重要,A正确。
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正确。
C.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D.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21.(2022·江苏淮安·中考真题)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会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稳态,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最为有效的是( )
A.依法保护B.建立自然保护区C.迁地保护
【答案】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2.(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下列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原因的一项是( )
A.森林面积减少B.环境污染C.外来物种入侵D.生物变异
【答案】D
【分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包括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人为原因包括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
【详解】A.森林面积减少导致生物的栖息地减少,属于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
B.环境的污染导致环境发生改变,引发生物无法适应环境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
C.外来物种入侵引发本地生物无法生存,属于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变异可以是遗传物质导致的,也可能是环境引起的,但不属于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D符合题意。
故选D。
23.(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大庆市连环湖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其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
C.植物种类的多样性D.动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B
【分析】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说一个物种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载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详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①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②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多样性;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
故选B。
24.(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我国培育的菊花品种繁多,如花色有黄、白、红、紫等,这体现的是( )
A.细胞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菊花品种繁多,如花色有黄、白、红、紫等,这体现的是,这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故选B。
25.(2022·辽宁沈阳·中考真题)请将下列左侧各项与右侧对应项连线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答案】(1)---E,(2)---C,(3)---A,(4)---B,(5)---F,(6)---D
【分析】1.植物的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讲究个人卫生、环境消毒、戴口罩”等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
【详解】(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故连线E。
(2)吃西瓜时,吃进去的瓜瓤属于果肉,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西瓜的瓜皮是保护组织;西瓜瓤内的“筋络”由导管和筛管组成,能运输营养物质,属于输导组织,故连线C。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属于就地保护,故连线A。
(4)建设动物园、植物园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迁地保护,故连线B。
(5)结合分析可知,“室内通风、定期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连线F。
(6)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故连线D。
26.(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广州南沙湿地位处广州最南端,临近珠江入海口,水网纵横。自建立湿地公园后,由于人们注重保护,该地逐渐形成了“绿树成荫,万鸟齐飞”的自然美景。近年来,每年在南沙湿地越冬或迁徙停留的候鸟多达300多种,10万多只。
(1)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自建立湿地公园后,生物 的多样性明显增加。
(2)南沙湿地公园属于 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鱼、虾、鸟属于 者(填写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湿地公园内的白鹭和池鹭都以鱼、虾为食,白鹭和池鹭之间属于 关系。
(4)湿地公园内的秋茄树喜生于浅海泥滩,它的种子在母体萌发出“胎生苗”,其脱落后插入淤泥。这样,“胎生苗”不易被水冲走,更易长成新植株。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 环境。
【答案】(1)种类
(2) 湿地 消费
(3)竞争
(4)适应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因此,自建立湿地公园后,由于人们注重保护,该地逐渐形成了“绿树成荫,万鸟齐飞”的自然美景。近年来,每年在南沙湿地越冬或迁徙停留的候鸟多达300多种,10万多只。这体现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所以南沙湿地公园属于湿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鱼、虾、鸟都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属于消费者。
(3)湿地公园内的白鹭和池鹭都以鱼、虾为食,所以白鹭和池鹭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所以“胎生苗”不易被水冲走,更易长成新植株。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
27.(2022·广西桂林·中考真题)请阅读小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2019年“海水稻”在广西合浦地区试种成功,如今以该种植区为中心,聚集了越来越多种类的生物,不仅有野生海鸭,还有鱼、虾、蟹、蛙等。
(1)图为受精后的海鸭卵结构示意图。结构① (填结构名称)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结构② (填结构名称)能保护卵的内部结构。除此之外,只有图中的 (填结构名称),最终能发育成雏鸟。
(2)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它们? 。
(3)除了海鸭,越来越多的生物也陆续出现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多种多样的生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答案】(1) 卵黄 卵壳 胚盘
(2)不任意猎杀;保护鸟类的生存环境
(3)生物种类/物种
【分析】1.题图中:①卵黄,②卵壳。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详解】(1)卵黄位于细胞的中央,呈黄色,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卵白,卵壳膜与卵黄膜之间,也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和营养物质。位于鸟卵的最外面,坚硬,具有防止卵细胞损伤,减少水分的蒸发的作用。卵壳上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以保证鸟的胚胎发育时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能发育为雏鸟。所以,图中:结构①卵黄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结构②卵壳能保护卵的内部结构;胚盘最终能发育成雏鸟。
(2)我们要注意保护鸟的多样性,保护鸟的多样性体现在保护鸟的生存环境,另外创造营巢或居留的条件、建立鸟类的自然保护区,同不良做斗争,也不要掏鸟卵、毁鸟巢、抓雏鸟、任意猎杀成年鸟等。
(3)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所以,多种多样的生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或物种)多样性。
28.(2022·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OP15)于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在中国昆明举办。大会会标(图一)中间的“水滴”包含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等元素,并以甲骨文作背景,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1)某同学将会标“水滴”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如图二所示。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 。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图二中的F为原型设计。其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 。
(3)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 。
(4)会标“水滴”中没有出现脊椎动物中的两栖动物和 两大类群,其中后一类群因为它们的生殖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相比两栖动物它们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5)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为中学生,你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呢? 。
【答案】(1)有无脊柱
(2)胎生哺乳
(3)基因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4)爬行类
(5)不乱丢垃圾,保护环境(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图2中:E是鱼,F是大熊猫。
【详解】(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所以,图2中的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资料二中提到的F大熊猫为原型设计。大熊猫是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分化。
(3)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基因多样性起到决定性作用。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4)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会标“水滴”中没有出现脊椎动物中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两大类群。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就地保护能保护生物及生物所生活的栖息环境,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最有效的措施。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做到不乱丢垃圾,保护环境。
29.(2022·湖南长沙·中考真题)为介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和实践,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了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 和基因三个层次。
(2)2011年以来,我国建立了380个鸟类观测样区,159个两栖动物观测样区,70个哺乳动物观测样区和140个蝴蝶观测样区。以上观测的对象,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需在水域环境及其附近进行观测的是 。
(3)为全面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去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其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主要保护 生态系统,这也是海南长臂猿唯一的 。
(4)中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与俄罗斯“豹之乡”国家公园开展国际合作,建立跨境自然保护地和生态廊道,野生东北虎开始在中俄保护地间自由迁移。这种国际合作为什么更有利于东北虎的保护? 。
【答案】(1)生物种类/物种
(2) 蝴蝶观测样区 两栖动物观测样区
(3) 森林 分布地
(4)中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与俄罗斯“豹之乡”国家公园开展国际合作,提高了人们对东北虎豹的认识,利于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东北虎豹的保护中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利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为东北虎豹提供更多食物来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①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②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
【详解】(1)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基因(遗传)多样性三个层次。
(2)蝴蝶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而鸟类、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所以,以上观测的对象,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蝴蝶观测样区(的动物)。需在水域环境及其附近进行观测的是两栖动物观测样区,因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离不开水。
(3)海南岛森林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是全球最濒危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的全球唯一分布地,生长着亿年前恐龙时代的植物活化石一树蕨(桫椤)。海南五指山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片区之一,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所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这也是海南长臂猿唯一的分布地。
(4)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是我国境内虎豹种群恢复的重要种源地,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交流,建立稳定的跨国境合作,打开虎豹迁徙通道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东北虎豹野生种群、展示我国大国形象的迫切需要。在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前,人类在东北虎豹活动区域,围栏、道路分割严重,迁移廊道被村庄、道路、农田阻断,破坏了虎豹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而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后,生态环境恢复,有利于保护东北虎豹栖息地;疏通东北虎豹迁移廊道,有利于扩大东北虎豹栖息地,有利于种群保护。所以,通过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提高了人们对东北虎豹的认识,利于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东北虎豹的保护中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利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为东北虎豹提供更多食物来源。(合理即可)
30.(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题)小庄村在“乡村振兴”活动中推广稻田养鱼项目,稻田养殖“稻花鱼”,鱼可以吃害虫,鱼粪能肥田,实现“稻、鱼”双丰收。小明调查发现稻花鱼田里有水稻、杂草、水稻螟虫、鲤鱼、青蛙。
(1)稻田里的各种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 ,稻田里的生产者是水稻和 。
(2)据小明调查的生物,写出稻花鱼田里的一条食物链: ,稻田里多条这样的食物链交错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和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3)稻花鱼田里种植的是杂交水稻,这是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的高产水稻。这充分说明了改造作物品种可以利用 多样性的价值。
(4)请你对乡村振兴就保护环境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
【答案】(1) 生态系统 杂草
(2) 水稻→水稻螟虫→鲤鱼(或者水稻→水稻螟虫→青蛙) 能量
(3)基因/遗传
(4)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不乱倒垃圾;爱护花草树木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详解】(1)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所以,结合分析可知,稻田里的各种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稻田里的生产者是水稻和杂草。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所以,据小明调查的生物,写出稻花鱼田里的食物链可以是:水稻→水稻螟虫→鲤鱼;水稻→水稻螟虫→青蛙(或其它合理答案)。
(3)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原水稻品种与杂交水稻新品种都属于同一个物种。所以,杂交水稻的创作体现了基因(或遗传)多样性的价值。
(4)对乡村振兴就保护环境方面提出的建议可以是: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不乱倒垃圾;爱护花草树木。
31.(2022·安徽·中考真题)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未来”。我国作为最早加入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就,引起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
(1)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是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 、生理功能以及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例如,银杏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属于 植物。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 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以 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科学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
(3)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多种措施中,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属于 ;将濒危植物迁入国家植物园,属于迁地保护;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属于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
【答案】(1) 形态结构 种子
(2)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自然选择
(3)就地保护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详解】(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我们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所以,银杏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
(2)结合分析可知,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结合分析可知: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科学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所以,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属于就地保护。
32.(2022·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甘肃省有多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如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珙桐等国家保护植物14种;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级保护动物18种;陆栖脊椎动物265种等;区内经济植物种类本富,竹类有11种;药用植物有100多种。
资料二:一项新分析发现,自19世纪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碳约为3000亿吨,“森林是我们对抗气候变化的最大天然盟友”,如果在全球增加近10亿公顷森林,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里吸收2050亿吨。
(1)资料一直观体现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 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2)保护区内有豺狗和竹鼠,前者有时成群袭击单独活动的大熊猫,后者以竹为食并居于竹丛洞穴内,危害大熊猫的食物基地,大熊猫生活环境中的竹子、豺狗和竹鼠都属于影响它生活的 (填“非生物”或”生物”)因素。某时期当地因竹子大面积开花死亡,导致大熊猫食物缺乏,出现生存危机,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3)资料二描绘的蓝图中,森林里的绿色植物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属于 ,其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释放到大气中,维持着生物圈中的 。
(4)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减排力度最大,减排贡献最多的国家,我国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碳的净零排放)。保护生物圈,“低碳”减排,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的你,该如何来做呢? (写出一种做法即可)。
【答案】(1) 物种/生物种类 建立自然保护区
(2) 生物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3) 生产者 光能 碳—氧平衡
(4)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等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详解】(1)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资料一直观体现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多样性。结合分析可知,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所以,大熊猫生活环境中的竹子、豺狗和竹鼠都属于影响它生活的生物因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某时期当地因竹子大面积开花死亡,导致大熊猫食物缺乏,出现生存危机,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通常,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资料二描绘的蓝图中,森林里的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其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4)“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
33.(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我国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某生物社团参加了在云南举办的宣传活动,搜集了相关资料。
资料一:云南大理苍山气候适宜、景色秀美。有被誉为“树中君子”的苍山冷杉等植物4052余种;有双尾褐凤蝶、虎纹蛙、眼镜蛇、苍鹰、小熊猫等动物873余种;有牛肝菌等大型真菌439余种。
资料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云南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如重点保护滇金丝猴的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此外,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移入动物园、植物园以及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1)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分析,资料一体现了 的多样性。若将其中所列动物分为两类,依据是 。
(2)资料一中,双尾褐凤蝶、苍鹰形态结构差异很大,却都能飞行。请各写出一条它们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苍鹰通过反复练习,捕获猎物的能力不断提高。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 行为。
(3)资料二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作为一名中学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你的做法是 (答出2条)。
【答案】(1) 生物种类/物种 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或体温是否恒定)
(2) 双尾褐凤蝶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牵引运动器官完成飞行运动;双尾褐凤蝶的翅是适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苍鹰适应飞行的特点有:体形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骨薄,有的中空;胸骨具有高耸的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有气囊,与肺相通,呼吸为双重呼吸等 学习
(3)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一是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二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生物,不破坏生物及其栖息地(合理即可)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详解】(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所以,资料一体现了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若将其中所列动物分为两类,双尾褐凤蝶属于无脊椎动物,虎纹蛙、眼镜蛇、苍鹰、小熊猫属于脊椎动物;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而双尾褐凤蝶、虎纹蛙、眼镜蛇属于变温动物,苍鹰、小熊猫属于恒温动物,分类依据则是体温是否恒定。
(2)双尾褐凤蝶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牵引运动器官完成飞行运动;翅是适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苍鹰适应飞行的特点有:体形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骨薄,有的中空;胸骨具有高耸的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有气囊,与肺相通,呼吸为双重呼吸等。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所以,苍鹰通过反复练习,捕获猎物的能力不断提高,这属于学习行为。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作为一名中学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做法可以是:①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生物,不破坏生物及其栖息地(合理即可)。
34.(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我国正式设立了三江源、东北虎豹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千米,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黑龙江省通过强化野外巡护和监测,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据统计,国家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如东北虎、东北豹、梅花鹿、马鹿、狼、黑熊、丹顶鹤、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团花蛇、东北红豆杉、红松、水曲柳等,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种群数量呈现恢复性增长,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选择在龙江大地上繁衍生息、安家落户,扮靓了龙江多彩的生态空间。
(1)团花蛇、丹顶鹤、梅花鹿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 动物。
(2)小明同学为了弄清部分生物之间的 关系和进化关系,将材料中部分动物按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了分类,如图表解。那么,此表解中最大的分类等级单位是 ,其中与东北豹共同特征最多的动物是 。
(3)设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目的是 。
【答案】(1)脊椎
(2) 亲缘 目 东北虎
(3)保护生物多样性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详解】(1)动物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团花蛇、丹顶鹤、梅花鹿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生物分类主要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析图片信息最大的分类等级单位是:目。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东北虎与东北豹的最小分类等级是科,狼和东北豹的最小分类等级是目,因此东北虎和东北豹之间亲缘关系最近,共同特征最多。
(3)设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是通过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来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最终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比较项目
地表温度(℃)
蜥蜴体温(℃)
测量结果
26
25
53.8
39.5
距离光源的位置(cm)
0
25
50
75
100
光照强度(lx)
56839
522
124
51
2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4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3 健康地生活(解析版),共124页。
这是一份2022-2024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 现代生物技术(解析版),共47页。
这是一份2022-2024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 生物圈中的人(解析版),共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