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讲 全球航路的开辟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18讲 全球航路的开辟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18讲全球航路的开辟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第18讲全球航路的开辟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024·山东潍坊模拟)传统观点下,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有东西方商路受阻、寻求黄金、宗教扩张等。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当时欧洲的落后和衰落促使欧洲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欧洲力量被挤向地中海西部和大西洋,新航路开辟因此展开。据此可知,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的认识( )
A.说明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当时其他视角的观察
D.近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对于新航路开辟,近年来有学者认为与“当时欧洲的落后和衰落促使欧洲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欧洲力量被挤向地中海西部和大西洋”有关,这表明人们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的认识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故选B项;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的几种观点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历史解释,这不能说明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排除A项;材料说明人们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观察,排除C项;近期学者和传统研究的观点不同,主要是因为研究的角度不同,他们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排除D项。
2.(2024·福建模拟)公元8 世纪后,阿拉伯人长期占据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反抗阿拉伯人的斗争中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并于15世纪末建立起独立的中央集权国家。这可用来说明( )
A.阿拉伯人在东西交流中的作用
B.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历史条件
C.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
D.葡萄牙成为商业强国的原因
答案:B
解析:由材料“葡萄牙和西班牙……于15世纪末建立起独立的中央集权国家”可知,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使西、葡两国逐渐具备了远洋航行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国家是新航路开辟的先锋,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历史条件,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西、葡反抗阿拉伯人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占领,而非阿拉伯人在东西交流中的作用,排除A项;民族国家指的是摆脱民族压迫、主权独立后形成的国家,和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并没有成为商业强国,排除D项。
3.(2023·安徽池州测试)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指出,新航路开辟后新世界的市场增长十分缓慢:在17世纪60年代,英国近一半的出口货物出口到地中海,只有10%左右的出口货物出口到美洲和印度。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新世界( )
A.小农经济的抵制 B.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C.消费主体是移民 D.市场购买力非常有限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出口到美洲和印度的货物并不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洲受到殖民侵略,原住民大量死亡或遭受奴役,市场购买力非常有限,故选D项;当时美洲地区没有形成小农经济,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地区没有实行闭关锁国,排除B项;当时前往美洲的移民人数很少,原住民仍然是消费主体,排除C项。
4.(2023·湖南联考)下面是两千年来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它可以用来说明( )
A.重视农耕保障了人口稳定增长
B.哥伦布大交换促进人口增长新高
C.工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最快
D.两次世界大战造成全球人口骤减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曲线图反映出17世纪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率迅速上升到5%,人口数量打破长期低水平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哥伦布大交换密切相关,高产作物的推广等因素大大促进人口增长,故选B项;人类长期从事农耕,人口稳定,但未明显增长,排除A项;材料显示人口最高增长率出现在20世纪,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5.(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牛、山羊、猪和马引入美洲后,为美洲印第安人提供了皮革和羊毛以及新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马和牛提供了重要的畜力,便于人们在美洲土地上开垦耕种;有轮子的车辆和更多种类的驮畜也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
A.导致了美洲人口数量的激增
B.以动物物种交流为主
C.影响了美洲地区的社会生活
D.导致美洲自然经济解体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牛、山羊、猪和马引入美洲后,对当地的生产力、交通运输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说明物种交流影响了美洲地区的社会生活,故选C项;猪、山羊、牛的引进主要是对生产力和交通运输产生影响,材料中并无内容表明人口数量激增,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非常丰富,并不以动物物种交流为主,排除B项;新物种的引进提高了美洲的生产力水平,但并未直接导致美洲自然经济解体,排除D项。
6.(2024·山东烟台模拟)15世纪前,欧洲人仅把棉织品用作装饰品、桌布等。从16世纪开始,印度实用、舒适、色彩斑斓的棉纺织品不断被运到欧洲。到17世纪中期,印度莫卧儿帝国生产了占世界1/4的棉纺织出口品,年获利甚至达到数百万两白银。这可以用来佐证( )
A.海路贸易得到蓬勃发展
B.印度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
C.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D.欧洲产生价格革命的根源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到17世纪中期,印度莫卧儿帝国生产了占世界1/4的棉纺织出口品,年获利甚至达到数百万两白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东西方经济贸易往来逐渐频繁,此时的海路贸易得到蓬勃发展,故选A项;题干仅涉及印度莫卧儿帝国生产棉纺织品的数量非常多,并没有涉及其“生产组织方式”,排除B项;题干内容涉及的是新航路开辟之后,东西方经济贸易往来逐渐频繁,而不是新航路开辟本身,排除C项;题干内容涉及的是商业革命,而不是价格革命,排除D项。
7.(2023·安徽测试)16世纪中叶,西班牙王室官员在西属美洲建立起了规模巨大的白银采矿业,为了满足矿业和城市的需求,当地农业和畜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但殖民当局却严格限制当地发展制造业的尝试。这体现出当时的西属美洲( )
A.移植了宗主国发展模式
B.殖民地经济缺乏自主性
C.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D.民族独立运动遭遇挫折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属美洲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满足了殖民者的殖民活动,“殖民当局却严格限制当地发展制造业的尝试”是因为殖民者要避免自己的手工业产品在西属美洲滞销,这体现出当时西属美洲殖民地的经济缺乏自主性,故选B项;据题干内容可知,西班牙在西属美洲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满足其殖民侵略的需要,材料未体现西属美洲移植了西班牙的发展模式,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原始积累的目的在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是当时的西属美洲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不会让其殖民地充分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
8.(2024·河北模拟,12)16世纪后期,西班牙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高于英、法、荷等国,于是西班牙开始大量进口英、法、荷等欧洲其他国家的商品。17世纪中叶以后,西班牙干脆把纺织原料——羊毛输往国外,其总量(每年)达40000捆。这可用来说明( )
A.西欧各国对世界市场的激烈争夺
B.西班牙殖民霸权衰落的经济根源
C.西班牙成为当时欧洲的商贸中心
D.西班牙拉开世界霸权争夺的序幕
答案:B
解析:由材料“西班牙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高于英、法、荷等国,于是西班牙开始大量进口英、法、荷等欧洲其他国家的商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金属涌入西班牙,引发价格革命,西班牙物价飞涨,但西班牙多将掠夺的黄金、白银用于奢侈消费,结果“17世纪中叶以后,西班牙干脆把纺织原料——羊毛输往国外”,这说明西班牙并没有将金银转化为商业资本,未能实现经济转型,最终导致西班牙霸权衰落,故选B项;材料的主旨是西班牙经济衰落的原因,而非欧洲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未能实现经济转型,未强调西班牙的商贸地位,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时,西、葡两国就已经开始了世界霸权争夺,排除D项。
B组(发展素能,创新思维)
9.(2023·辽宁期中)罗盘是唐宋时期中国人的发明,12世纪中期,欧洲水手开始用它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上导航。15世纪晚期,葡萄牙水手在印度洋上航行的时候发现穆斯林用来确定纬度的仪器更为简便实用,不久便仿制出了十字标尺和反向标尺。这反映了( )
A.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化的推动
B.新航路开辟所追求的宗教动机
C.劳动者对航海发明的主导作用
D.技术借鉴对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答案:D
解析:由材料“15世纪晚期,葡萄牙水手在印度洋上航行的时候发现穆斯林用来确定纬度的仪器更为简便实用,不久便仿制出了十字标尺和反向标尺”可知,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和穆斯林用以确定纬度的仪器,被欧洲人改良更新,促进了地理大发现,这说明技术借鉴对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只提到指南针的影响,并未涉及另外三大发明的传播及影响,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所追求的宗教动机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水手只是改良指南针和测量纬度的仪器,而不是发明,排除C项。
10.(2022·辽宁葫芦岛测试)在15世纪下半叶,虽然西欧对黄金的渴求在社会各阶层间普遍蔓延,但最早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封建王室。第一批寻找新航路的航海家或出身于贵族,或渴望通过航海活动得到贵族头衔、土地分封等赏赐。据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
A.带有社会转型期的特征
B.根源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C.巩固了欧洲的封建统治
D.偏离了商业发展的潮流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受到封建王室的支持,并且航海家或出身于贵族,或渴望得到贵族头衔、土地分封等赏赐,这说明封建势力支持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得益于葡萄牙、西班牙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折射出欧洲社会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故选A项;新航路开辟根源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非封建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并未偏离商业发展的潮流,排除D项。
11.(2023·河北联考)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达·芬奇通过解剖了解了人体结构,伽利略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了“地心说”的谬误,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发明了“微积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文艺复兴波及范围日益广泛
B.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思想解放
C.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D.欧洲社会孕育了转型的力量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与自然科学的突破,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思想解放有重大意义,这有利于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故选D项;麦哲伦船队无关于文艺复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及其与思想解放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并非自然科学突破的产物,C项表述以偏概全,排除。
12.(2023·辽宁模拟)南美洲有多种类型的混血种人,如卡博克洛人(白人与印第安人混血)、穆拉托人(白人与黑人混血)等。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与新航路开辟后西、葡殖民政府的鼓励有关。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削弱了西葡对殖民地的控制力
B.改变了南美洲社会的族群结构
C.反映了白人文化侵略大大加深
D.导致南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兴起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南美洲有多种类型的混血种人”可知,不同人种之间经过通婚和交融,形成了新的族群,影响了当地原有的族群结构,也使得美洲地区成为族群混合程度较高的地区,故选B项;材料现象是西、葡殖民侵略的结果,排除A项;混血种人的出现并不是因为文化侵略,且混血种人中既有白人,又有黑人,排除C项;南美洲种植园经济兴起的原因是列强殖民侵略,而不是混血种人的出现,排除D项。
13.(2023·福建三明模拟)下面是部分省份方志中关于辣椒的最早记载情况表,此表可用于( )
A.合理推断辣椒在中国传播的路径
B.准确把握辣椒传入中国的时间点
C.分析亚洲与美洲间的物种大交换
D.研究物种传入对饮食结构的影响
答案:A
解析:由部分省份方志中关于辣椒最早记载情况表可知,浙江关于辣椒的记载最早,其次是辽宁,这两省都属于沿海省份,湖南、河北关于辣椒的记载出现较晚,这两省都属于内陆省份,据此推断,辣椒应当是由浙江等沿海地区传入内陆的,故选A项;材料中关于中国方志对辣椒的最早记载大都在17世纪后半期,据此推断,辣椒传入中国的时间应该在17世纪,但不能准确断定具体年份,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辣椒原产于美洲,且仅参考辣椒的相关资料不能全面了解亚洲与美洲间的物种交换情况,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饮食结构,排除D项。
14.(2023·山西大同模拟)1500年之后的10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向本国运送的白银高达200吨。同时,美洲出产的白银约有1/3都横跨太平洋流入亚洲,当时每周运往马尼拉的白银的价格还不到亚洲银价的1/3。这些白银的流动( )
A.推动了流入地工商业迅速发展
B.导致美洲货币严重短缺、经济停滞
C.助力中国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D.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美洲白银除一部分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外,大量白银经海上贸易流入亚洲,这进一步加剧了美洲的财富流失,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和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的白银货币化和税制改革,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故选D项;西班牙本土并未将白银转化为资本原始积累,排除A项;美洲经济发展受阻主要是殖民侵略的结果,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此前中国就已长期是世界贸易的中心,排除。
15.(2023·山东泰安模拟)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很快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在欧洲的销售量也连年增长。这表明( )
A.全球横向交流不断扩展并更加频繁
B.人类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跨越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成熟
D.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市场上海外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增加,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之间的商业贸易联系的加强,如亚洲和欧洲建立起直接商业贸易联系、美洲加入世界贸易,都推动了全球横向交流,即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故选A项;材料内容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间的商业贸易联系的加强,这不能表明人类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跨越,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6.(2023·福建厦门模拟)16世纪末期以后,西班牙依赖进口英、法、荷等国货物以供应本国和西属美洲殖民地;西属美洲殖民地从欧洲其他国家进口的商品的价值多于从西班牙进口的商品的价值。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 )
A.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 B.拉美民主运动的高涨
C.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 D.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商品供应和商品交换增多,这体现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项;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有暴力掠夺、欺诈性贸易、罪恶的黑奴贸易等,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及其殖民地与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的贸易,而不是资本原始积累,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16世纪至18世纪,拉丁美洲没有出现民主运动的高涨,排除B项;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建立了包括北美、加勒比海岛屿、印度和大洋洲等地殖民地在内的帝国,排除C项。
17.(2023·山西临汾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无法自行生产甘蔗,因而糖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是非常昂贵的商品。15世纪,葡萄牙人在适合种甘蔗的地方生产砂糖。17世纪之后,荷兰人把甘蔗种植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中南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和巴西。一种基于砂糖贸易的历史现象诞生了,那就是著名的“三角贸易”。欧洲人来到美洲建立殖民地,在极差的条件下种植甘蔗,生产砂糖,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这都是通过对大量非洲奴隶的残酷剥削而实现的。数万吨糖被运往欧洲的码头,并在当地精炼厂进一步加工,最终通过市场、集市、商店和流动商贩,销往整个西欧乃至全世界。这时候,大多数从事砂糖贸易的商人都住在英国,这些人因为富有,逐渐成为上流阶层,其政治影响力也开始凸显。可以说,砂糖商在当时几乎把持了英国的政治。蔗糖在18世纪变得越来越日常化、平民化,工人阶级中开始流行茶歇,即在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加糖红茶以补充每天所需要的能量,从而省出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工业生产。
——摘编自[英]詹姆斯·沃尔韦恩《糖的故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蔗糖在欧洲逐渐日常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蔗糖在欧洲流通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砂糖本身具有特殊的价值;近代世界砂糖贸易的兴起。
(2)影响:欧洲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商业资本家实力增强,政治地位上升);工人生活有所改善;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亚非拉的落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格局。
18.(2023·江苏如皋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菲律宾麦克坦岛上有两座纪念碑,一座是麦哲伦纪念碑,建于1866年;另一座是麦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纪念碑(如上图),建于1933年。当地还有一个双面碑亭,正反两面镌刻着记载同一事件的两篇碑文。正面碑文写道:“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率部众在此击溃西班牙入侵者,击毙其统帅费尔南多·麦哲伦。因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背面碑文写道:“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麦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的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摘编自刘汉生《麦哲伦:英雄还是强盗》、
崔福元《马克坦岛上的麦哲伦纪念碑》等
提取以上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省份
最早年份
所查方志
浙江
1671
《山阴县志》
辽宁
1682
《盖平县志》
湖南
1684
《邵阳府志》
河北
1697
《深州志》
信息
说明
正面碑文写道:“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率部众在此击溃西班牙入侵者……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正面碑文表明当地人认为麦哲伦是侵略者,拉普拉普及其部众是捍卫民族独立、反侵略的英雄,体现了菲律宾人民对麦哲伦到达菲律宾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及立场
背面碑文写道:“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在……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麦哲伦的海外探险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给麦克坦岛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麦哲伦船队成为西班牙占领菲律宾的殖民主义先遣队。
背面碑文同时肯定了麦哲伦船队首先完成了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说,为世界航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麦哲伦纪念碑,建于1866年;拉普拉普纪念碑,建于1933年。图中是拿着大刀和盾牌的英雄形象
麦哲伦纪念碑是西班牙对菲律宾殖民统治的见证;拉普拉普纪念碑是20世纪菲律宾民族意识增强的反映
综上,麦克坦岛同时建有麦哲伦纪念碑和拉普拉普纪念碑,还有一个双面碑亭,反映了当地人对民族英雄的肯定与崇敬,也反映了对麦哲伦殖民侵略者和伟大航海家双重身份的客观认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44讲 战争与文化交锋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44讲战争与文化交锋-学生版doc、第44讲战争与文化交锋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41讲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41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解析版doc、第41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38讲 医疗与公共卫生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38讲医疗与公共卫生解析版doc、第38讲医疗与公共卫生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