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青铜铭大联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青铜铭大联考语文试题第1页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青铜铭大联考语文试题第2页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青铜铭大联考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青铜铭大联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青铜铭大联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间故事讲述人讲述的故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呈现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浓郁的生活情感,又蕴含着鞭辟入里的为人之道、处世之理。讲述人讲述的故事具有教化功能,包含深厚的道德思想。尽管其讲述包含了讲述人个人的情感选择,但是,更多则是集体情感选择下被接受和认同的道德生活。因此,民间故事讲述贯穿“诗学”显然将教化与讲述人所在区域人民集体情感紧密结合。民间故事讲述人通过讲故事传递人民的集体情感,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勇,批判游手好闲者的不思进取,教导不学无术者奋发图强,规劝品行恶劣者多做好事……这些在民间故事讲述中流淌的情感能量是区域人民的价值观作用选择的结果,也是贯穿民间故事持久的认同传统以及凝聚力的诗学生活的来源。
    民间故事浓郁的诗学传统是口头的,也离不开书面传统的影响,尤其是民间故事世界中出现了大量文化人的故事,其故事讲述人也大多是当地识字的文化人,这就决定了民间故事诗学传统在表现生活时的倾向性和价值共识。民间故事大量出现讲述秀才类、先生类、文人类的故事,这类故事往往穿插了吟诗作对,或者以吟诗作对推动叙事情节向前发展。如有个故事讲,三个秀才去圣人庙朝拜,出山门外看到四枚铜钱,他们将铜钱捡起来,一人分一枚,可是剩一枚归谁呢?最后决定通过吟诗看谁最穷就给谁:
    第一个吟道:“身居房半间,半边露着天,盖的麻袋睡,枕着一块砖。”
    第二个吟道:“自幼没有屋,睡觉躺大路,枕的胳膊弯,光着一身骨。”
    第三个吟道:“年过二十春,过了十九冬,吃的天河水,喝的西北风。”
    三个秀才都穷,怎么办呢?只有到县衙里去请老爷公断。……县老爷将四个铜钱收下,吟诗一首作判断:
    击鼓鸣钟又喊冤,秀才怎能也贪钱,吟困说穷争小利,修身报国丢一边。
    四枚铜钱都归我,三人屁股全加鞭,今后再敢来吵闹,打进大牢年复年。
    讲述中三位秀才和县老爷吟诵诗歌的行为符合故事中主人公的身份,也契合故事情节的演进逻辑,秀才彰显自己不同于老百姓的才学的优越感,县老爷也以吟诗的方式霸占四枚铜钱。故事中秀才和县老爷吟诗作对的文采与贪欲的心理形成反差,把文化人的酸腐形象和县老爷的贪婪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中国民间故事是人民共享的诗学传统,也是人民的日常生活实践。民间故事作为人民的文艺,其创作的人民性、传承的人民性、审美的人民性、讲述内容和艺术表达的人民性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充分表现。也就是说,民间故事是人民的“诗学”生活,通过故事讲述方式建构“诗的世界”,表达人民明确的道德感,发挥慰藉人民心灵情感的作用,唤醒人民“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
    (摘编自林继富《故事诗学——人民生活的叙事实践》)
    材料二:
    下堡坪人在继承巴楚文化诗学传统过程中,不断将地方文化、时代生活和艺术形式等融入其中发展创新,突出故事诗学的叙事特征。北宋诗人欧阳修曾被贬夷陵任职,下堡坪有故事讲他乔装成船公,渡两弟兄过江时,遭到他们的戏弄。兄弟俩自恃才学瞧不起船公,二人承诺船公若是他能吟诗作对、对答如流,便付他双倍的船钱。船公欣然同意。哥哥说:“一棵枇杷树,两个大丫权。”船公答:“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哥哥又说:“河边一群鹅,见人飞下河。”船公答:“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哥哥再出:“一步跨上舟,气死欧阳修。”船公便答:“修已知尔等,尔等不知修(羞)。”自负的两位读书人终在吟诗交锋中败下阵来,下堡坪人对诗学生活的崇尚可见一斑。
    民间故事传承人乐于讲述诗文名家与下堡坪的关系,既展现了下堡坪人对家乡文风昌盛和诗学传统深厚的自信和自豪,同时也可借助名人名家的才学品行提升下堡坪民间故事的诗学格调。这些基于历史人物在夷陵活动的描述和想象,建构了富有奇幻色彩的文化生活,亦是以诗学艺术为根本的生活叙事。这就是说,下堡坪口头诗学传统滋润了文人的诗歌创作,文人的诗学艺术也丰润了下堡坪口头诗学的表达形态。
    对仗工整的讲述语言赋予下堡坪民间故事更强的表现力和节奏感,如“窗外竹叶飘,山中树木摇,平地起灰尘,大海翻波涛”“头戴凤,凤站头,头动凤点头;身穿龙,龙蟠身,身动龙翻身”等,这些语言来自下堡坪人的生活实践,是他们继承诗学传统的体现,流淌出清新自然的乡土之风。下堡坪民间故事的诗学叙事通常表现为使用押韵的诗文构成主干情节,并依此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发展。因此,无论是散文的叙述,还是韵文的表达,下堡坪民间故事讲述与诗文吟诵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展现了下堡坪人的生活现实和审美习惯。
    下堡坪民间故事传承人擅长在故事讲述时吟诗唱歌,在文采飞扬与神采奕奕之际制造笑料,传播知识,从而使下堡坪民间故事讲述承载着诗学传统精神和诙谐幽默的特质。这种故事诗学的叙事倾向是对口头讲述的丰富,它源于下堡坪人的生活需要和生命诉求,成为他们钟爱的民间故事讲述方式。诚如郭沫若所说:“在诗歌,要学习民间文艺表现人民情感的手法、语法,学习它的韵律、音节。同时,还可以借民间的东西来改造自己。民间艺术的立场是人民,对象是人民,态度是为人民服务。”下堡坪民间故事的诗学传统是基于人民的立场,是基于人民生活诞生的故事讲述表达方式。挖掘和弘扬下堡坪民间故事的诗学传统,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理解下堡坪人的生活实践、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
    (摘编自王丹《民间故事的诗学实践研究——基于刘德方故事讲述的分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讲述人所讲的民间故事,虽能体现个人的情感选择,但其中蕴含更多的还是被集体所接受和认同的道德生活。
    B.有些民间故事在讲述时穿插吟诗作对,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特征,还可以依靠其推动叙事情节的演进。
    C.中国民间故事的创作、传承、艺术表达等多个环节在生活实践中充分表现出人民性,被称为人民的文艺。
    D.民间故事传承人遵循以诗学艺术为根本的创作原则,对历史人物在夷陵活动的事实进行了描述与想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某些在民间故事讲述中流淌的情感能量反映的是特定区域人民的价值观,往往无法引起本区域外听众的共鸣。
    B.下堡坪口头诗学传统为文人提供了诗歌创作的源泉,文人的诗学艺术反向丰富了其口头诗学的表达形态。
    C.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的下堡坪民间故事讲述语言来源于人民的生活实践,呈现出清新自然的乡土之风。
    D.下堡坪人出于对生活的需要和对生命的诉求,选择借口头讲述的方式对故事诗学的叙述倾向进行丰富。
    3.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及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所讲述的故事,在三位秀才与县老爷人物形象的对比中,将文化人的酸腐、贪婪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B.材料二在论述下堡坪民间故事诗学传统时,引用郭沫若的话语,目的是强调民间故事在创作时要向诗歌学习。
    C.两则材料都强调民间故事基于人民的生活而诞生,且诗学传统在其中发挥着慰藉心灵、表达情感等重要作用。
    D.材料一从整体上论述中国民间故事的诗学特征,材料二则聚焦下堡坪这一特定区域,两者是点面结合的关系。
    4.两则材料都详述了一个民间故事,作用有何不同?
    5.下面是下堡坪民间故事中的一则,请结合两则材料的观点对其进行点评。
    北宋嘉祐元年某日,三个酒醉佬和苏东坡相逢,这三个酒醉佬明知苏东坡有才,但还是想为难他。三人邀苏东坡喝酒斗诗,并要求只能说以字为话的四言句。苏东坡让他们先说。
    第一个说:“吕字二个口,装的茶和酒,不知哪个装的茶,不知哪个装的酒。”
    第二个说:“出字两座山,出的煤和炭,不知哪座山上出煤,不知哪座山上出炭。”
    第三个说:“朋字两个月,下的霜和雪,不知是哪月有霜,不知哪月下雪。”
    苏东坡想了想便说:“三字三根铁,都是一个色,取名叫虱龟鳖,不知你们哪个是虱、哪个是龟、哪个是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翠子①
    汪曾祺
    天黑郁郁的,星一个一个地挂起来,乍起的风摇动园里的竹叶,沙沙地响。
    家里只有我和大丫头翠子,等待父亲回家。翠子扬起头,凝望着远远的天边,抱在膝上的两手渐渐松了下来。
    “又来了!看你那呆样子。翠子,你跟我说个故事好不好?”
    像是没有听见似的,她的眼睛还是睁得那么大,在她的眼睛里,我看出我有点生气。我盯着廊下两个淡淡的影子,心里想:不理我,好!看我的影子比你的也短不了多少。
    终于,她站起身来,伸手理一理被调皮的风披下来的几丝头发,说:“不早了,我给你弄晚饭去。①爷大概不会回来吃了。”
    爷?爷又不是你的爷,为甚么你也这么叫呢?不害羞!叫人家的爷做爷。我心里笑。
    吃饭时,我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拿根纸捻,蘸点儿水,在灯盏里滚一滚,就火头上必必剥剥地烧起来。
    “看油点子溅到眼里去,怎么这么皮!”
    “哟,真真像个妈!”我想着,小猫儿似的咕咕地笑着。
    “爷一早就出去了,这会还不回来,老不肯待在家里,把我一个人撇下!”
    其实有翠子伴着我也并不寂寞,但我仍亟亟盼他回来。
    ②一只褪了绿色的小蚂蚱,振翅向灯焰飞来,翠子一挥手把它赶去了,嘴里叽咕着:“你为甚么不在青草窠里玩着,却迷在这亮亮的一团火里?”
    大家都不说话,风掀起壁上的条幅,划划地响,我想起父亲近来画也不画,字也不写,连话也不多说,便问翠子:
    “爷近来是不是又老了些?下巴的须子长得那么长,刺在脸上痒痒的。怎么回事?”
    “你爹……哦,你明儿早上醒来,叫他莫出去。明儿是他的生日,今年三十了吧。……快吃,看菜都冷了!”
    咦!我不是吃完了吗?她一定又想着甚么忽略了。今晚上我还要告诉父亲,翠子这两天像丢了魂。她的魂生了翅膀,把翅膀一举,就被风吹到远远的地方去。是一阵甚么风?我不知道,翠子也不知道。
    翠子收了碗,把折好的爷的衣裳压在衣砖底下,便做起针线来。我倚在她身上,随着她胸前的起伏,轻轻地唱:
    “小白菜呀,点点黄啊……”
    “翠子,底下是甚么的?”
    “——听,叫门,你爹回来了?”
    翠子打了风雨灯,走到黑黑的过道里,我站在可以看到大门的地方等着,看烛火一步步地近了,却是父亲提着的。翠子静静地跟在后面。
    父亲一把抱起我,亲了一下,问我为甚么还不睡。
    “等你!”
    一进房门,便听见屋角矿、矿的声音,他问我:“五更鸡②上煮的甚么?”
    “莲子。翠子在柜子里找出来的,说上好的建莲,再不吃要坏了。天也冷了,爷该吃点滋润清补东西,所以煨了它。让我关照爹,糖在条几上玻璃缸里。”
    “哦,——家里,几时还有莲子?”
    爷只吃几颗莲子,其余的都给我吃了。我一边吃,一边看着他的瘦脸:黑了,更瘦了,头发长得那么长,下巴全是青的。这么大的人了,自己不晓得打扮,还要人来照应,呕……
    我想起一件事,赶忙告诉爷:
    “高家伯伯今儿来过了,跟我谈了很多话,问我:想不想妈?要是想,教爷替你再娶个妈。还拿纸写了些甚么。”
    父亲看看那字条,哈哈地笑起来。随后也脱了衣裳睡下,点起一支烟,烟一丝丝地卷起来,满帐子里都是烟雾。
    “二宝,你今儿晚上吃的甚么菜?”
    “青菜虾圆汤。”
    “可好吃?”
    “好吃,好吃,虾子又新鲜。买来时还活蹦乱跳,青菜是到园上现挑的。翠子说,这样有起水鲜。哎,爹,你说翠子为甚么老呆呆的,望着天,天上有甚么?翠子一发呆,便不爱说话,不跟我说故事,也不教我唱歌。爷,你说说她,要她同我玩玩,不许发呆。”
    嗯,父亲不知为甚么,这时不理我了,也呆呆的,好像从帐顶可以透过屋顶,看到翠子白天发呆的那个样子。怎么回事?
    “哎,爹,你怎么的?看落了一枕的烟灰。”
    父亲笑了笑,把灰拍去了些。
    “翠子真好,又好看,又待我好,跟妈一样。爹,我们再也不要让她走,教她永远在我们家里!”
    “……十九岁了;……明年四月……一个跛子男人……哦,二宝,让她回到自己的家里去吧,她妈就要来带她了,这件事,我不能管!”
    爷又叼上一支烟,划了一根火柴,半天都不去点。等火把指头灼痛了,才把火柴扔了。我真不明白,为甚么父亲的魂也生了翅膀,向虚空飞。
    “爹,你是不是三十岁了?翠子让你明儿别出去,为你做生日,她办菜!”
    ③“三十了?三十了!为甚么是三十呢?我要翠子回家,她长大了,留不住。”
    为甚么要让翠子走呢?我觉得鼻子很酸,哭了。父亲把我抱在怀中,贴着我的脸:“睡罢,半夜了!……”
    ④灯油尽了,火头跳动了几下,熄了。满屋漆黑,柝声敲过三更了。我不知道父亲甚么时候方睡。我醒来时,父亲已起了床出院中作深呼吸去了。翠子站在我床边,眼睛红红的。
    (有删改)
    文本二:
    这类奇中藏秀的作品,大量使用了暗示的手法。这类小说的叙述者,总在故事的边缘处唠唠叨叨,对故事的内核,对故事的紧要处的讲述,他却总是蜻蜓点水,却总是浅尝辄止。如果要对这类小说的叙述方式做个概括,那就是:闲碎语多说,正经话少说。而在闲言碎语中,偶尔有一两句指向故事内核,指向故事紧要处的暗示。
    (节选自王彬彬《汪曾祺早期小说片论》)
    【注】①本文写于1940年。文中的翠子被父母许配给了一个“跛子男人”。②五更鸡:旧时人家用来烹煮简单夜宵的小炉。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委婉含蓄地描写了翠子和父亲因命运捉弄爱而不得的隐晦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B.本文描写细腻,“星一个一个地挂起来”显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两手渐渐松了下来”暗示翠子呆坐时间长。
    C.本文以孩子视角叙述翠子和父亲的关系,作者抓住孩子认知有限的特点,为小说增加了活泼有趣的色彩。
    D.本文的明线是“我”的日常生活及感受,暗线是翠子与父亲之间隐秘的情感,双线交织,拓展了文章的内容。
    7.下列对画横线句子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中丫头翠子对父亲的称呼,超出了主仆界限,暗示她对父亲怀有特殊情感,她在内心将父亲视为重要亲人,这也为后文两人无奈分离做了充分铺垫。
    B.句子②写翠子赶蚂蚱并嘀咕,看似在劝诫蚂蚱,其实是一种自我劝诫。蚂蚱被灯焰吸引而振翅扑来,正如翠子明知与主人相爱违背父母安排,却深陷其中。
    C.句子③中反复出现的“三十”体现出父亲深深的无奈。“我要翠子回家,她长大了,留不住”这句话中,既有父亲的理智和责任感,也暗含着不舍之情。
    D.句子④视听结合,营造出寂静怅惘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沉重的心情;灯熄象征希望消逝,翠子红眼和父亲深呼吸展现出他们对无法掌控命运的痛苦。
    8.文本二说“在闲言碎语中,偶尔有一两句指向故事内核,指向故事紧要处的暗示”,请据此谈谈你对画波浪线部分的理解。
    9.“呆”这一细节在文本一中反复出现,有怎样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范增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狙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义帝②。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以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①卿子冠军:秦末楚怀王封给臣子宋义的称号。②义帝:楚怀王熊槐之孙熊心,秦二世二年,被楚地反秦军首领项梁等拥立为王。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增A始劝项梁B立义帝C诸侯以此D服从E中道F而弑之G非增H之意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骸骨,又称乞骸骨、乞身、乞老,古时大臣请求告老还乡的委婉说法。
    B.蚤,同“早”,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意思相同。
    C.曷为,为何,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的“何为”句式不同。
    D.矫,指假托命令,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时矫首而遐观”的“矫”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段首先记叙范增离开项羽、死亡的经过,然后对范增离开项羽一事发表议论,最后指出了范增离开的最佳时间。
    B.义帝的存亡、楚国的盛衰、范增的祸福之间有着紧密的
    联系,项羽杀掉义帝后便开始怀疑范增,这是范增祸事的开端。
    C.第三段用物品必先腐烂才能生蛆虫来比喻人必先有怀疑之心然后才听得进谗言,以此说明项羽与范增之间早有嫌隙。
    D.苏轼认为范增虽然妄想依靠项羽来成就功名,没有把握住离开的最佳时机,不是处事果决的男子汉,但也称得上人中豪杰。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
    (2)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14.苏轼在第二段并不急于提出中心论点,而是先故意停顿、蓄势,请据此分析其论证过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怀示邻里①
    陈师道
    断墙著雨蜗成字②,老屋无僧③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逐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④。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⑤未开花。
    【注】①此诗写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1094年,陈师道被朝廷视为苏轼余党,罢职回家。②蜗成字:蜗牛爬过之处留下的黏液,如同篆文,称为蜗篆。③僧:诗人自指,自嘲如游方和尚般浪迹在外。④两衙:众蜂簇拥蜂王,如朝拜时两旁站着的侍卫,称为蜂衙。⑤容有:当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选取典型意象,断墙、蜗迹、蛛网、蜂窠、春花等共同营造了荒寂的氛围。
    B.“剩欲”“却嫌”写出诗人的复杂心绪:本想出门应酬,又怕风沙大而放弃。
    C.邻家相邀赏春诗人屡次爽约,如今或许还有未开的花,遗憾中流露出些许希望。
    D.诗歌结构上前后照应,一、三两联写居住环境,二、四两联写诗人生活。
    16.有人认为“风翻”两句蕴含着诗人对世事艰难的慨叹,谈一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赞美屈原“文如其人”的句子是“ , ”。
    (2)战争使无数家庭分离,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中“ , ”两句,就将夫妻分别的痛苦写得细腻动人。
    (3)在古诗文中,“沧海”经常和其他意象组合,寄托各种情绪、哲思,如“ , ”就非常具有意境美和感染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网络影视的发展 A ,踊现出《我的阿勒泰》《唐朝诡事录之西行》等爆款剧集。目前网剧呈现两大趋式:一是( ① ),如《边水往事》只有21集,《新生》仅有10集;二是微短剧一路高歌猛进,不仅在卫视或长视频平台享有专区,实现大屏展播,而且催生了长剧短剧化、长短连动的态势。
    从快进、倍速播放再到刷短视频,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微短化的审美消费 B 。微短剧之所以能够获得迅猛增长和传播,( ② ):其一,微短剧体量小、成本低、制作快,短叙事更符合当下观众碎片化、快节奏的视听消费习惯,更方便快捷;其二,微短剧满足了( ③ )。微短剧自带网文基因和各种流行“梗”,通过强剧情、多反转直击观众的爽点和痛点,更擅长“埋钩子”、吊胃口,为观众提供高浓度的情绪价值,更“止渴”更“解馋”。不过,当下微短剧也面临着尴尬局面:虽然市场火爆,成功出海,被各行各业蹭流量,但也屡屡受到 C ,被批评为“不是作品,只是产品”。文化部门也不得不多次发布监管提示,对其实施分类分层审核,引导创作,如遏制“霸总”等题材或套路的泛滥,加强“片名”审核等,借以提升行业整体形象。
    18.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爆款”构词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热词B.佳酿C.潮牌D.爆表
    19.文中第一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作品”和“产品”仅有一字之差,含义却天差地别。请分析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文言文中提到了“相彼雨雪,先集维霰”,这句话的意思是“观察那天象,下雪之前,水汽必定先凝结成霰”。大到自然界的雨雪风霜、人类社会的兴衰变迁,小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事情的发生往往都有先兆。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大湾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大湾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共8页。

    新疆部分学校2024-2025年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新疆部分学校2024-2025年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共14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