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金太阳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金太阳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B. 外周神经系统只包括运动神经
C. 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D. 下丘脑参与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答案】B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及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脑干中有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中枢等;小脑有维持躯体平衡的中枢;脊髓中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外周神经系统,既包括传入神经也包括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既有控制躯体运动的,也有控制内脏器官的,A正确,B错误;
C、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因此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C正确;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D正确。
故选B。
2. DNA分子部分片段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①和⑥均为5'端
B. 解旋酶可作用于⑤
C. 转录时,⑦与胸腺嘧啶配对
D. ADP分子中不含有②
【答案】C
【分析】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其中, A与T形成2个氢键,C与G形成3个氢键。一个一个的脱氧核苷酸依次连接,首位核苷酸的5号碳上只连接一个磷酸基团,故把这一端称作DNA的5' 端;处在核苷酸长链尾部的3号碳上,只连接一个羟基,故把这一端称作DNA的3' 端。 从第一个核苷酸的3号位同下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相连接,形成两个酯键。
【详解】A、首位核苷酸的5号碳上只连接一个磷酸基团,故把这一端称作DNA的5' 端,由此可知①和⑥均为5'端,A正确;
B、⑤是氢键,解旋酶可作用于⑤氢键,B正确;
C、⑦是A,转录时,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RNA 中没有胸腺嘧啶,而是尿嘧啶与腺嘌呤配对,C错误;
D、②为脱氧核糖,ADP分子中含有核糖,不含有脱氧核糖,D正确。
故选C。
3. 下列有关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脂是生物膜的成分,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 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和O,糖类都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C. 核酸和蛋白质都是多聚体,两者在细胞内合成时都需要模板
D. DNA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分布,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
【答案】B
【分析】一、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
二、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其基本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和RNA,核酸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生物的核酸中的遗传信息不同。
【详解】A、磷脂是生物膜的成分,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还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
B、并不是所有的糖类都能为细胞提供能量,如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B错误;
C、合成DNA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RNA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蛋白质以mRNA为模板,因此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模板,C正确;
D、DNA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分布,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故选B。
4. 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PSII和PSI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叶肉细胞中,PSII和PSI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B. 若高温改变PSII的构象,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减少
C. PSI有传递电子的作用,电子用于NADPH的生成
D. PSII和PSI中的蛋白质和光合色素不溶于有机溶剂
【答案】D
【分析】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II(PSII)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
【详解】A、在叶肉细胞中,PSII和PSI分布在类囊体膜上,以利于吸收、传递、转化光能,A正确;
B、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密切相关,若高温改变PSII的构象,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减少,B正确;
C、据图可知,PSI有传递电子的作用,电子用于NADPH的生成,C正确;
D、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D错误。
故选D。
5. 水平衡是指人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的水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B. 运动过程中机体出汗有利于维持体温稳定
C.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D. 机体大量失水会引起肾上腺髓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答案】D
【分析】水平衡对于人体至关重要。人体通过出汗、排尿等方式排出水分,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废物。内环境的渗透压稳定需要水的摄入和排出保持平衡,水还在物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详解】A、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自由水和结合水,人体内的水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A正确;
B、机体出汗时,水分蒸发会带走热量,从而有利于散热,运动过程中机体出汗有利于维持体温稳定,B正确;
C、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正确;
D、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 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D错误。
故选D。
6. 植物体内的多半乳糖醛酸酶可将果胶降解为半乳糖醛酸,能促进果实的软化、成熟和脱落。某小组为探究该酶的特性,进行以下4组实验,条件及产物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注:“+”表示存在,“+”的数量表示量的多少;“-”表示无。①~③组在常温下进行实验。
A. 由①②组可知,Ca2+能使多半乳糖醛酸酶变性失活
B. 由①④组可知,升高温度可能会提高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
C. 由①③组可知,喷施Mn2+能缩短果实成熟期,利于提前上市
D. 若延长反应时间,则各实验组生成的半乳糖醛酸的量不变
【答案】D
【分析】酶的催化功能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由于酶分子的结构只适合与一种或者一类分子结合,所以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 物或者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这就是酶的专一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 ~ 1013倍。
【详解】A、分析题表,①②组自变量是有无Ca2+,由①②组可知,Ca2+能使多半乳糖醛酸酶变性失活,A正确;
B、由①组和④组对比,温度升高(从常温到55℃)后,产生的半乳糖醛酸量明显增加,这说明适当升温能提高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B正确;
C、喷施Mn2+制剂,半乳糖醛酸增多,能促进果实的软化和成熟脱落,缩短果实成熟期,利于提前上市,C正确;
D、若题表中底物没有消耗完,延长反应时间,①③④实验组生成的半乳糖醛酸的量会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D。
7. 将流感病毒灭活后制成疫苗,并给小鼠接种该疫苗。接种后,灭活的病毒会引起小鼠产生免疫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巨噬细胞吞噬灭活的病毒,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B. B细胞接受灭活病毒刺激后即被激活,开始增殖分化
C. 树突状细胞能将灭活病毒的信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D. 多次接种灭活病毒制成的疫苗,有利于小鼠建立免疫屏障
【答案】B
【分析】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
【详解】A、巨噬细胞具有吞噬作用,可以吞噬灭活的病毒,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A正确;
B、B细胞的活化需要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等两个信号,B错误;
C、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有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将灭活病毒的信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C正确;
D、多次接种同种疫苗可使机体产生的浆细胞(产生更多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多,有利于小鼠建立免疫屏障,D正确。
故选B。
8. 血糖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正常情况下,人体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l·L-1。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物质甲为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B细胞接受刺激分泌物质甲的过程为体液调节
B. 下丘脑中存在调节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
C. 物质甲能抑制肝细胞吸收和储存葡萄糖
D. 肾上腺素与物质甲协同调节血糖的平衡
【答案】B
【分析】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详解】A、分析图可知,胰岛B细胞受神经递质的作用或直接受血糖浓度上升的作用分泌物质甲,其中胰岛B细胞受神经递质的作用分泌物质甲为神经调节,图中未体现胰岛B细胞接受刺激分泌物质甲的过程为体液调节,A错误;
B、分析题可知,葡萄糖感受器产生兴奋后可将兴奋传递给下丘脑,说明下丘脑中存在调节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B正确;
C、物质甲为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胰岛素具有促进肝细胞吸收和储存葡萄糖,C错误;
D、肾上腺素可以升高血糖,物质甲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两者并不是协同调节血糖平衡,D错误。
故选B。
9.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时,机体能够通过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肾小管重吸收的水增多
B. 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乳酸量增加,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 无机盐、激素和细胞因子等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 机体出现过敏反应时,血管通透性会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A
【分析】一、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二、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其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A、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大量饮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重吸收的水减少,尿量增多,A错误;
B、剧烈运动以后,进入血液中的乳酸量增加,但由于血浆中存在HCO3- /H2CO3、HPO42- /H2PO4- 等缓冲对,血浆pH仍在7.35 ~ 7.45这个范围内,B正确;
C、无机盐、激素、细胞因子属于内环境的组分,C正确;
D、机体出现过敏反应时,血管通透性会增加,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吸水,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A。
10. 下列最可能被免疫细胞识别的外来分子是( )
A. 过敏原B. 干扰素C. 溶菌酶D. 溶酶体
【答案】A
【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详解】A、过敏原一般是能引起过敏反应外来物质,过敏反应是机体的免疫反应,免疫细胞能够识别过敏原,A符合题意;
BCD、干扰素、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溶酶体是细胞器,都来自于机体本身,不是外来分子,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只能运输到特定的细胞或器官
B. 神经系统的某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激素
C.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
D. 激素在代谢时发挥催化作用
【答案】B
【分析】激素调节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详解】A、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特定的细胞或器官,A错误;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激素,如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B正确;
C、激素起调节作用,不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C错误;
D、激素起调节作用,而酶在代谢时发挥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淋巴液和胃液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 血管中药物需要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 组织液中的某些物质可进入血浆或淋巴液
D.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答案】A
【分析】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它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绝大多数细胞都浸浴在组织液中,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详解】A、胃液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组织液是肌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管中的药物需要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正确;
C、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同时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所以组织液中的某些物质可进入血浆或淋巴液,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D正确。
故选A。
13. 人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眼和耳中的感受器能将外界刺激转变为电信号
B. 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C. 肾上腺素经过体液运输后作用的时间比较短暂
D. 神经系统可通过内分泌腺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答案】C
【分析】在反射活动中,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详解】A、在反射活动中,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即眼和耳中的感受器能将外界刺激转变为电信号,A正确;
B、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B正确;
C、肾上腺素经过体液运输后作用的时间比较长,C错误;
D、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正确。
故选C。
14. 为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配制的不同浓度的2,4-D溶液都能促进插条生根
B. 预实验的浓度梯度较小,可为寻找最适浓度提供参考
C. 各实验组中2,4-D溶液的浓度不同,处理的时间也不同
D. 用高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插条时,可采用沾蘸法
【答案】D
【分析】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很多,以下2类方法比较简便。
(1)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2)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 深约1.5 cm即可。
【详解】A、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所以若配制的2,4-D溶液浓度太高,会抑制插条生根,A错误;
B、在进行正式实验前先要进行预实验,预实验的浓度梯度较大,B错误;
C、本实验处理的时间是无关变量,每一组处理的时间应该保证相同且适宜,C错误;
D、用高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插条时,可采用沾蘸法,生长素溶液浓度较低时采用浸泡法,D正确。
故选D。
15. 野生型罗汉果(2n=28)的甜苷含量较低。某研究小组获得了一株富含甜苷的突变体M,其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将M与野生型罗汉果植株杂交,得到了无籽罗汉果植株F。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M属于四倍体,含有56条染色体和14个染色体组
B. M的配子含有2个染色体组,由配子发育成的幼苗为二倍体
C. 野生型罗汉果植株与突变体M杂交能产生子代植株F,属于同一物种
D. F含有3个染色体组,几乎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是高度不育的
【答案】D
【分析】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详解】A、野生型罗汉果为二倍体,含有28条染色体,由图可知,突变体M为四倍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
B、突变体 M 的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为单倍体植株,B错误;
C、M(四倍体)与野生型(二倍体)杂交,得到了无子罗汉果F为三倍体,三倍体不育,故野生型罗汉果和M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同一物种,C错误。
D、F个体为三倍体,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几乎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是高度不育的,D正确;
故选D。
16. 基因甲基化异常是肿瘤发生的最常见的表观遗传变化之-。CpG岛是基因组中的-类特定区域,位于基因转录的起始处,具有重要的转录调控功能。在肿瘤细胞中,CpG岛会发生异常高甲基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DNA的超甲基化
A. 基因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 肿瘤细胞中,原癌基因可能处于低甲基化状态
C. 正常细胞中,抑癌基因可能处于超甲基化状态
D. 肿瘤细胞中,抑癌基因可能处于超甲基化状态
【答案】C
【分析】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例如,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就与表观遗传有关;一个蜂群中,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但它们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截然不同,表观遗传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解】A、基因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都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A正确;
B、肿瘤细胞中原癌基因会过度表达,因此在肿瘤细胞中原癌基因可能处于低甲基化状态,B正确;
C、正常细胞中抑癌基因正常表达以抑制细胞不正常增殖,应处于低甲基化状态,C错误;
D、肿瘤细胞中,抑癌基因被抑制,可能是处于超甲基化状态,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 为研究重金属镉(Cd)对海洋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小组以石莼(-种绿藻)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CdCl2溶液处理,检测石莼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石莼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环境中的CO2进入叶肉细胞后,在______(填场所)中被固定。
(2)在该实验的浓度范围内,Cd2+浓度高于10×10-6 ml⋅L-1后,石莼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为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3)镉进入细胞的线粒体后会干扰电子传递,使ATP的合成效率降低,导致呼吸速率短暂增加。镉胁迫时,呼吸速率短暂增加的生理意义是_____。镉在细胞内积累会诱导细胞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 。
【答案】(1)①. 红光和蓝紫光 ②. 叶绿体基质
(2)①. 逐渐增大 ②. 净光合速率等于总光合速率减去呼吸速率的差值,当Cd2+浓度高于10×10-6ml/L时,随Cd2+浓度增加,石莼的总光合速率略有下降(变化不大),但呼吸速率逐渐明显下降
(3)①. 通过增加呼吸速率,为细胞主动运输镉离子出细胞提供更多能量,减少镉离子在细胞内的积累 ②. 活性氧(自由基)会破坏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叶绿素等)、光合膜结构以及光合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小问1详解】叶绿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红光和蓝紫光。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环境中的CO2进入叶肉细胞后,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固定。
【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随着Cd2+浓度高于10×106ml/L后,总光合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都在下降,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呼吸速率下降趋势大于总光合速率,两者差值逐渐增大,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大。
【小问3详解】镉胁迫时,呼吸速率短暂增加的生理意义是通过增加呼吸速率,为细胞主动运输镉离子出细胞提供更多能量,减少镉离子在细胞内的积累。镉在细胞内积累会诱导细胞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原因是活性氧(自由基)会破坏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叶绿素等)、光合膜结构以及光合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18. 已知某自花传粉植物(2n)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A基因控制花色素的合成,B基因能淡化花色素的颜色,基因组合与表型的关系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查耳酮合成酶是花色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A基因能控制查耳酮合成酶的合成,从而使花呈现颜色,这体现了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为_____。A基因表达合成查耳酮合成酶的过程中,要经过_____和_____两个步骤。
(2)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子代出现该结果的实质是亲本在产生配子时,______。
(3)为探究基因A/a、B/b是否为独立遗传关系,可选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自交,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则说明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则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1)①.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②. 转录 ③. 翻译
(2)①. 红花:粉花:白花=1:2:1 ②. 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①. 红花:粉花:白花=3:6:7 ②. 粉花: 白花=1:1或红花:粉花:白花=1:2:1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 基因能控制查耳酮合成酶的合成,查耳酮合成酶是花色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从而使花呈现颜色,这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最终体现为花的颜色这一性状。 在基因表达形成蛋白质(酶)的过程中,要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
【小问2详解】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1:2:1。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亲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小问3详解】为探究基因A/a、B/b是否为独立遗传关系,可选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自交,若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A_bb=2Aabb、1AAbb):粉花(A_Bb=4AaBb、2AABb):白花(A_BB或aa__=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3:6:7;若这两对基因位于 1 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有两种情况:如果 A 和 B 连锁,a 和 b 连锁,那么产生的配子为AB、ab,自交后代为AABB:AaBb:aabb=1:2:1,表型为白花(AABB): 粉花(AaBb): 白花(aabb)=1:2:1,即粉花: 白花=1:1;如果 A 和 b 连锁,a 和 B 连锁,那么产生的配子为Ab、aB,自交后代,表型为红花(AAbb): 粉花(AaBb): 白花(aaBB)=1:2:1,即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1:2:1。
19. 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如图1所示。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生理盐水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的其膜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神经元接收信号后,兴奋传导至轴突末端,引起______前移并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将乙酰胆碱(Ach)释放到突触间隙。该过程中,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为______。
(2)Ach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______而出现动作电位,使肌肉收缩。分析图1可知,A受体具有_____的功能。运动神经元支配的细胞有神经细胞、肌细胞和_____。
(3)分析图2可知,在A~B段,膜电位的转变为_____。在B~C段,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主要是_____的结果。
【答案】(1)①. 突触小泡 ②. 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2)①. 钠离子内流 ②. 信息交流和运输 ③. 腺体细胞
(3)①. 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②. 钾离子外流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小问1详解】运动神经元接收信号后,兴奋传导至轴突末端,引起突触小泡前移并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通过胞吐方式将乙酰胆碱(Ach)释放到突触间隙,而后乙酰胆碱扩散至突触后膜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该过程中,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小问2详解】Ach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改变,表现为钠离子内流,进而使得而突触后膜出现动作电位,即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使肌肉收缩。根据图1信息可知,A受体不仅能接受神经递质,还能通过协助扩散转运钠离子,即表现为运输功能。运动神经元支配的细胞有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体细胞,进而可能引起神经细胞发生电位变化,肌细胞的变化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活动加强。
【小问3详解】图2中在A~B段,为钠离子内流引起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此时膜电位的转变是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在B~C段,钾离子外流引起膜电位发生逆转,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这主要是钾离子外流的结果。
20. 甲状腺在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出现炎症进而功能异常,发病机制如图所示。已知TSH是促甲状腺激素,Tg是甲状腺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1)甲状腺激素具有多种作用,包括调节______,提高神经系统的______。
(2)分析图可知,GD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______,TSH的含量会_____。GD 的发病机制是____。
(3)NK细胞是天然的免疫细胞,能快速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
(4)某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其甲状腺出现炎症。为了区分该患者是患GD还是CLT,可检测其血浆中_____(答出2点)的含量。
【答案】(1)①. 体内的有机物代谢 ②. 兴奋性
(2)①. 增加 ②. 减少 ③. 机体产生的 TSH 受体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 TSH 受体结合,刺激甲状腺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3)监视
(4)甲状腺激素、TSH、TSH 受体抗体、Tg 抗体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如促进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作用。
【小问2详解】对于 GD 患者,从图中可知,TSH 受体抗体与 TSH 受体结合,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所以 GD 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增加。由于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 TSH,所以 TSH 的含量会减少。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是常见的甲亢类型,患者会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的抗体,这种抗体与TSHR结合,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小问3详解】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NK细胞是天然的免疫细胞,能快速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
【小问4详解】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 TSH的含量会减少,且含有TSH 受体抗体;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 TSH的含量会增加,且含有Tg抗体,因此为了区分该患者是患GD还是CLT,可检测其血浆中甲状腺激素、TSH、TSH 受体抗体、Tg 抗体的含量。
21. 为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萌发的实验。其中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赤霉素含量的影响如图甲所示,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光作为一种信号,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光敏色素能接受光信号的刺激,光敏色素的化学成分为______。赤霉素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包括促进种子萌发、______(答出2点)。
(2)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分析图甲可知,红光能促进_____从而促进种子萌发。
(3)分析图乙可知,红光和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的区别是___________(答出2点)。
【答案】(1)①. 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 ②.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和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等作用
(2)①. 处理时间以及处理的方式是红光、远红光还是外施赤霉素 ②. 赤霉素的合成
(3)红光处理后种子萌发的响应早于赤霉素处理;红光处理后的种子的萌发率高于赤霉素处理
【分析】一、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二、赤霉素的作用:(1)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2)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3)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
【小问1详解】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赤霉素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包括促进种子萌发、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和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等作用。
【小问2详解】本实验目的是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时间以及处理的方式是红光、远红光还是外施赤霉素。分析图甲可知,红光照射后赤霉素含量升高,而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推测红光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从而促进种子萌发。
【小问3详解】图乙显示红光处理6天左右莴苣种子开始萌发,赤霉素处理10天以后莴苣种子开始萌发,两种处理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不同;图中也显示处理相同时间,红光处理后的种子的萌发率高于赤霉素处理。
①
②
③
④
果胶
+
+
+
+
多半乳糖醛酸酶
+
+
+
+
Ca2+
-
+
-
-
Mn2+
-
-
+
-
55℃
-
-
-
+
半乳糖醛酸
+
-
+++
++
基因组合
A_Bb
A_bb
A_BB或aa__
表型
粉花
红花
白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重庆市金太阳联盟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肌萎缩侧索硬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金太阳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肌萎缩侧索硬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贵州省金太阳高三上学期联考一模生物试题,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