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微粒的VSEPR模型与空间结构不一致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CO2的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数=2+(4-2)=2+0=2,无孤电子对,VSEPR模型和其空间构型均为直线形,故A不符合题意;
B.的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数=3+(4+2-3)=3+0=3,无孤电子对,VSEPR模型和其空间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形,故B不符合题意;
C.CH4的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数=4+(4-4)=4+0=4,无孤电子对,VSEPR模型和其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形,故C不符合题意;
D.H2O的中心原子O的价层电子对数=2+(6-2)=2+2=4,有2个孤电子对,VSEPR模型是四面体形,空间构型为V形,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2. 制备肼可利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B.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C. 与均为非极性分子
D. 中仅含有离子键
【答案】B
【解析】A.O是第8号元素,图示违背洪特规则,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A错误;
B.N的非金属性较强,N2H4分子间能形成氢键(),B正确;
C.中心价层电子对数为4,含一对孤电子对,中心价层电子对数为4,含两对孤电子对,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均为极性分子,C错误;
D.中次氯酸根含有极性键,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D错误;
故选B。
3. 部分含氮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含键数目为
B. 标准状况下,中原子总数为
C. 溶液中含原子数目为
D. 反应②每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
【答案】D
【解析】A.的结构式为,1个结构中含有3个键,中含键数目为,A项错误;
B.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物质的量不是1ml,原子总数不等于,B项错误;
C.溶液中,溶质及溶剂都含有原子,原子数目远大于,C项错误;
D.反应②为,每生成1ml转移电子,则生成,转移电子数目,D项正确;
答案选D。
4. 京尼平苷酸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京尼平苷酸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烃的衍生物B.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 与和均能反应D.能使溴水和酸性溶液褪色
【答案】B
【解析】A.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H、O三种元素,故其属于烃的衍生物,A正确;
B.不含有酚羟基,所以不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错误;
C.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与和均能反应,C正确;
D.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和酸性溶液褪色,含有羟基,由于羟基连接的C原子上有H原子,因此羟基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溶液褪色,D正确;
答案选B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基态碳原子核外有三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B. 的酸性小于
C. 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
D. 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答案】A
【解析】A.基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占据三个能级,所以有三种能量不同的电子,A正确;
B.吸电子基团越强越多的,酸性越强。氟的电负性最大,吸电子能力强,所以三氟乙酸的酸性强于三溴乙酸,B错误;
C.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C错误;
D.由结构简式可知,乳酸分子中与羟基和羧基相连的碳原子为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手性碳原子,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D错误;
故选A。
6.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图①装置注射器活塞自动右移,说明与反应放热
B. 图②装置可制备并收集
C. 图③装置可制备少量干燥的气体
D. 图④装置验证氧化性:
【答案】C
【解析】A.Na和水产生氢气,也能使注射器活塞自动右移,不能证明反应放热,A错误;
B.NO2能够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硝酸和NO,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且吸水相当于稀释,该过程会放热,可以用图③装置制备少量干燥的HCl气体,C正确;
D.氯气也能使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使淀粉变蓝色,不能证明氧化性Br2>Ⅰ2,D错误;
故答案选C。
7. 室温下,用含少量的溶液制备的过程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溶液中:
B. “除钙”得到的上层清液中:
C. 的溶液中:
D. “沉镍”后的滤液中一定存在:
【答案】B
【解析】A.的溶液中电荷守恒:,物料守恒:,根据以上两式可得:,A错误;
B.“除钙”得到的上层清液为氟化钙饱和溶液,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因此有:,B正确;
C.的溶液中有电荷守恒:,整理得:,C错误;
D.“沉镍”时生成碳酸镍、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沉镍”后的滤液中含有碳酸、多余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根据物料守恒一定存在:,D错误;
故选B。
8.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与同一中心离子(或原子)通过整合配位成环而形成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的一种螯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第一电离能:
B. 氢化物的沸点:
C. 该配合物中、原子杂化方式相同
D. 该配合物中通过螯合作用形成的配位键有
【答案】D
【解析】A.N原子电子排布为1s22s22p3,2p轨道上为半满状态,因此氮的第一电离能相对较高;H原子电子排布为1s1,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且原子半径非常小,其第一电离能相对较高;C原子电子排布为1s22s22p2,2p轨道上的电子相对容易失去,因此碳的第一电离能相对较低,第一电离能:N>H>C,A正确;
B.氨分子间形成氢键,故沸点高,HCl和CH4均为分子晶体,HCl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范德华力大,沸点高,故氢化物的沸点:NH3>HCl>CH4,B正确;
C.该配合物中碳原子形成4个单键,无孤电子对,为sp3杂化,氮原子形成3个单键,有1对孤电子对与Ni2+形成配位键,为sp3杂化,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只有成环的配位键才能起到螯合作用,由结构可知,1ml该配合物通过螯合作用形成的配位键有4ml,D错误;
故答案选D。
9. 利用如图电化学装置可将转化为,同时获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催化电极Ⅱ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B. 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催化电极Ⅱ室移向催化电极Ⅰ室
C. 催化电极Ⅰ的电极反应式:
D. 理论上每消耗,生成
【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催化电极Ⅰ通入CO2,生成CO,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O2+2e−+2H+=CO+H2O,催化电极Ⅱ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l--2e-+H2O=ClO-+2H+,以此解题。A.催化电极Ⅱ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故A正确;
B.电解池中,质子移向阴极,质子通过交换膜由催化电极Ⅱ室移向催化电极Ⅰ室,故B正确;
C.催化电极Ⅰ通入CO2,生成CO,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为阴极,电极反应为CO2+2e−+2H+=CO+H2O,C正确;
D.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消耗1mlCO2,转移2ml电子,生成1mlNaClO,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0. 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下列实例与解释相符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A.的价层电子数为,无孤对电子,因此N采用sp杂化,空间结构为直线形,键角为180°,的价层电子数为,无孤对电子,因此N采用sp2杂化,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的价层电子数为,无孤对电子,因此N采用sp3杂化,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键角为109°28′,都无孤电子对,无法得出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故A错误;
B.和均为分子晶体,融化时均需克服范德华力,优于分子范德华力大,故熔点:,故B错误;
C.原子价层只有2s、2p合计4个原子轨道,由共价键的饱和性可知,所以不能形成5个键,所以不存在稳定的分子,故C正确;
D.焰色试验为黄色,与Na电子跃迁有关,故D错误;
答案选C。
11. 已知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原子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四面体:沿轴投影晶胞中所有原子的分布图如图2所示,点的分数坐标为。设晶胞参数为,的摩尔质量为,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负性:B.B点的分数坐标为
C. A、C两原子间的距离为D.该晶体的密度为
【答案】C
【解析】A.Na与Al同周期,同周期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左至右逐渐增大,故电负性:,A正确;
B.A点的分数坐标为,可得B点的分数坐标为,B正确;
C.由图2可知,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体对角线的,故A、C两原子间的距离为,C错误;
D.根据均摊法可知该晶胞中含有Na原子的数量为,则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故晶胞的密度为,D正确;
答案选C。
12. 如图是 的反应历程与相对能量关系,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基元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历程包含了三个基元反应
B. 该反应的
C. 该反应总反应速率由基元反应决定
D. 与具有相似的结构,中键和键的数目不相等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得出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反应②:;
反应③:。A.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历程包含了三个基元反应,故A正确;
B.利用盖斯定律,将反应①+②+③得,,故B正确;
C.由于第一个基元反应活化能最大,所以该反应总反应速率由基元反应决定,故C正确;
D.与结构相似,所以的结构式为N=N=O,所以中键和键的数目也相等,故D错误;
答案选D。
13. 常温下,向二元弱酸的稀溶液中滴加等浓度溶液,所得混合溶液的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曲线表示与之间的关系
B. 的溶液中:
C. 交点的溶液中:
D. 溶液中:
【答案】B
【解析】二元弱酸的一级电离常数,二级电离常数,当或时,或,由图可知,坐标原点时,曲线对应,曲线对应,一级电离常数大于二级电离常数,则曲线表示与变化的曲线,曲线表示与变化的曲线,一级电离常数、二级电离常数。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正确;
B.,,,得到,B错误;
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同时在交点的溶液中,,此时,进行等量代换,则有:,C正确;
D.溶液,,电离方程式为:,水解方程式为:,由于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故,D正确;
故选B。
14. 已知金属硫化物在“细菌氧化”时转化为硫酸盐,某工厂用细菌冶金技术处理载金硫化矿粉(其中细小的颗粒被、包裹),以提高金的浸出率并冶炼金,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细菌氧化”过程中,体系的酸性增强
B. “细菌氧化”的优势为无需控温,可减少有害气体产生
C. “沉金”中作还原剂,将还原为
D. “沉铁砷”时需加碱调节,生成胶体起絮凝作用,促进了含微粒的沉降
【答案】B
【解析】矿粉中加入足量空气和H2SO4,在pH=2时进行细菌氧化,金属硫化物中的S元素转化为硫酸盐,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Fe3+、硫酸根离子、As(Ⅵ),加碱调节pH值,Fe3+转化为Fe(OH)3胶体,可起到絮凝作用,促进含As微粒的沉降,过滤可得到净化液;滤渣主要为Au,Au与空气中的O2和NaCN溶液反应,得到含[Au(CN)2]-的浸出液,加入Zn进行“沉金”得到Au和含[Zn(CN)4]2-的滤液②,据此解答。
A.根据分析可知,“细菌氧化”过程中硫元素被氧化为硫酸,即有硫酸生成,体系的酸性增强,故A正确;
B.“细菌氧化”的需要控温,保证细菌的活性,故B错误;
C.“沉金”中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将还原为,故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沉铁砷”时需加碱调节,生成胶体起絮凝作用,促进了含微粒的沉降,故D正确;
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工业上用某软锰矿(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铁、铝及硅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锰酸锂。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当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不大于时,该离子沉淀完全。时相关物质的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其晶体类型为_______。
(3)“浸取”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精制”时,加入的量应大于理论值,原因是_______。
(5)若“浸取”后溶液中,则“精制”时应调的范围为_______[计算时只考虑生成沉淀],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写化学式)。
(6)“控温、氧化”时,和均可被氧化为,该步骤溶液的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呈现如图所示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7)“锂化”时,参加反应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答案】(1)[Ar]3d54s2
(2)共价晶体
(3)MnO2+2Fe2++4H+=Mn2++2Fe3++2H2O
(4)部分H2O2被Fe3+催化分解
(5) ①. 4.9-8.1 ②. Fe(OH)3、Al(OH)3
(6)Mn2(OH)2SO4+O2=2MnO2+2H++
(7)4∶1
【解析】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少量铁、铝及硅等的氧化物,加入FeSO4、H2SO4浸取,MnO2被还原为MnSO4,FeSO4被氧化为Fe2(SO4)3,过滤出SiO2,得到MnSO4、Fe2(SO4)3、Al2(SO4)3、FeSO4、H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H2O2把Fe2+氧化为Fe3+,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生成Fe(OH)3、Al(OH)3沉淀,除去Fe、Al元素,滤液中加氨水沉锰,得到的是硫酸铵溶液和滤饼Mn(OH)2、Mn2(OH)2SO4,通入水、氧气控温、氧化生成MnO2,加入Li2CO3锂化生成LiMn2O4。
(1)Mn为25号元素,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2;
(2)SiO2为共价晶体;
(3)“浸取”时,MnO2被还原为Mn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Fe2++4H+=Mn2++2Fe3++2H2O;
(4)“浸取”过程还剩余Fe3+,“精制”时部分H2O2被Fe3+催化分解,故过氧化氢的量比理论值大;
(5)“精制”时Fe3+、Al3+转化为Fe(OH)3、Al(OH)3沉淀除去,氢氧化铁完全沉淀时,Fe3+浓度不大于1.0×10−5ml⋅L−1,c(OH-)=,pH=2.8,氢氧化铝完全沉淀时,Al3+浓度不大于1.0×10−5ml⋅L−1,c(OH-)=,pH=4.9,锰离子的浓度为0.1ml·L-1时,c(OH-)=,pH=8.1,故调节pH的范围为4.9-8.1;
(6)根据分析,滤饼含有Mn(OH)2、Mn2(OH)2SO4,与氧气可能的反应分别为2Mn(OH)2+O2=2MnO2+2H2O、Mn2(OH)2SO4+O2=2MnO2+2H++,则Mn2(OH)2SO4被O2氧化产生H+,而Mn(OH)2被O2氧化不产生H+,根据图通入O2时15~150分钟pH越来越小,酸性增强,则15~150分钟滤饼中一定参与反应的成分是Mn2(OH)2SO4,离子方程式为Mn2(OH)2SO4+O2=2MnO2+2H++,;
(7)锂化时的化学方程式:8MnO2+2Li2CO3 =2CO2↑+4LiMn2O4+O2↑,故参加反应的MnO2与Li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16. 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某实验小组利用氧化制备的装置(夹持装置略)如图所示。
已知:锰酸钾在浓强碱溶液中可稳定存在,碱性减弱时易发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
(2)装置中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装置连接顺序是_______(按照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4)若去掉装置,会导致产率_______(填“增大”“降低”或“无影响”)。
(5)装置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利用滴定法测定某样品[杂质为和中的其中一种]的组成,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全部溶解,水浴加热至。用的溶液趁热滴定至溶液出现粉红色且内不褪色,消耗溶液。
Ⅱ.向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还原剂(不引入铁元素)将恰好完全还原为,加入稀硫酸酸化后,在75℃继续用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粉红色且30s内不褪色,又消耗溶液。已知上述过程中,,。
①样品中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步骤Ⅰ中滴入溶液不足(假设已完全被氧化),则测得样品中元素含量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③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为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1)恒压滴液漏斗
(2)
(3)cabedf
(4)降低
(5)
(6) ①. ②. 无影响 ③.
【解析】由实验装置及制备原理可知,B中氯酸钾和浓盐酸发生归中反应产生Cl2,通过A装置除去挥发的HCl气体,C中Cl2和K2MnO4反应产生KMnO4,反应不完的Cl2用D中NaOH溶液吸收。
(1)仪器的名称是恒压滴液漏斗;
(2)氯酸钾和浓盐酸发生归中反应产生Cl2,化学方程式为;
(3)由分析可知,装置连接顺序是cabedf;
(4)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会和氢氧化钾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时发生反应,会导致产率降低;
(5)强碱性条件下,氧化制备,锰元素化合价由+6变为+7、氯元素化合价由0变为-1,结合电子守恒,反应为:;
(6)①设的物质的量为xml,的物质的量为yml,的物质的量为zml,步骤Ⅰ中草酸根和Fe2+均被氧化,结合得失电子守恒有:、KMnO4~5Fe2+,所以,步骤Ⅱ中Fe2+被氧化,由KMnO4~5Fe2+可知,,联立二个方程解得:,所以的质量分数;
②Fe元素的物质的量,若步骤Ⅰ中溶液不足,则步骤Ⅰ中有一部分Fe2+没有被氧化或都没有被氧化,不影响V2的大小,则不变,所以对于测得Fe元素的含量无影响;
③若,的质量分数=0,样品中不含,由和可知,y≠0,样品中含杂质。
17. 1-丁烯裂解可生成丙炔、乙炔、、,涉及反应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已知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的_______。该反应能够自发的条件是_______(填写“高温”或“低温”)。
(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丁烯,发生上述反应,测得1-丁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X代表_______(填“温度”或“压强”)。_______(填“>”“=”或“0,>0,,当反应自发进行,故应该在高温下进行;
(2)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即反应正向移动,1-丁烯的平衡转化率逐渐增大,故X表示温度;Y代表压强,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1-丁烯的平衡转化率增减小,故Y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共3页。
这是一份化学丨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监测联考化学试卷及答案,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