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传统路灯在季节更替时,如果不及时调整开关时间,会出现“天黑灯不亮,天亮灯也亮”的情况。下图为2月初某日,一位摄影师在过街天桥上拍摄的我国北方某城市中心商业街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升级改造前,该商业街两侧传统路灯出现“天黑灯不亮”的情况,可能出现在( )
A. 元宵节前后B. 清明节前后
C. 儿童节前后D. 教师节前后
2. 该摄影师拍照时发现,落日恰好位于大街的另一端,则街道的走向大致为( )
A. 南北走向B. 东北一西南走向
C. 东西走向D. 西北一东南走向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路灯亮一般为日落之时,天黑灯不亮,说明同样的时间已经日落了,即日落时间提前,昼变短了,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元宵节前后、清明节前后、儿童节前后都是太阳直射点向北移,ABC错误;教师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2月初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日落西南,影子朝向东北,影子朝向跟图中街道走向大体一致,那么街道的走向就是东北——西南走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暖潮是我国秋冬季节出现异常温暖的天气现象。2021年2月,我国北方某市出现了罕见短暂性的暖潮现象。下表示意该市2月18日至23日的天气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市暖潮开始于( )
A. 18日 B. 19日C. 21日 D. 22日
4. 根据天气资料可推测,暖潮期间夜间( )
A. 太阳辐射较强B. 地面辐射较弱
C. 大气散射较强D. 大气逆辐射较弱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暖潮是冬季异常温暖的天气现象。根据表格信息可知,2月18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为10℃和2℃,但2月19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变为22℃和6℃,气温异常升高,所以此次暖潮开始于2月19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暖潮期间,天气晴朗,空气中的云层较少,因此夜晚大气逆辐射弱,D正确;夜间无太阳辐射,A错误;地面辐射与地温直接相关,暖潮期间温度较高,地面辐射相对较强,B错误;大气散射与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的多少有关,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夜间的大气散射不会较强,C错误。故选D。
下图所示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盆地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50毫米,冬季有稳定积雪覆盖,是中国唯一冬季存在稳定积雪覆盖的沙漠,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但年内差异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沙漠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生长所需水源直接来自( )
A. 地表径流B. 大气降水
C. 地下水D. 湖泊水
6. 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相比,稳定的积雪覆盖对该地区意义更大的是( )
A. 补给春季河川径流B. 帮助生物抵抗严寒
C. 抑制风沙活动和减少扬尘D. 不利于害虫越冬进而减少农业虫害
【答案】5. B 6. C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该沙漠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50毫米,冬季有稳定积雪覆盖,所以植被生长所需水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B正确。沙漠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下渗强烈,地表径流少,A错误。沙漠地区的地下水位较深,很难被植被利用,C错误。该区域多为内流区,湖泊多咸水湖,盐度大,不能直接利用农业生产活动,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与东北平原地区相比,该地区是沙漠,植被少,稳定的积雪覆盖对该地区意义更大是避免地表裸露,抑制风沙活动和减少扬尘,C正确。结合上题分析,该地无地表径流,不存在补给春季河川径流,A错误。沙漠区生物少,东北地区积雪覆盖为生物避免严寒、不利于害虫越冬进而减少农业虫害的意义更大,B、D错。故选C。
车尔臣河位于昆仑山北麓。左图为车尔臣河流域月均降水、径流及水资源年内分布图,右图示意1957-2019年车尔臣河流域年际径流量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车尔臣河2-3月径流量增加的主要补给源是( )
A. 大气降水B. 高山冰雪融水
C. 季节性积雪融水D. 地下水
8. 4-5月河流径流量保持稳定,原因可能是( )
A. 降水减少,消融增加B. 降水减少,消融减少
C. 降水增加,消融增加D. 降水增加,消融减少
9. 与车尔臣河流域年际径流量变化特征关联度最大的是( )
A. 春季流量B. 夏季流量
C. 秋季流量D. 冬季流量
【答案】7. C 8. D 9. B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车尔臣河位于昆仑山北麓”,可知,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降水稀少(读左图车尔臣河流域月均降水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夏季温度最高,高山冰雪融水量最大,所以车尔臣河主要补给为夏季南部高山区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读左图车尔臣河流域径流夏季最大及水资源占比夏季最大)。结合已学知识及读左图信息可以看出,车尔臣河冬末春初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冬末春初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量增加,导致车尔臣河2-3月径流量增加,C对;夏季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也容易形成洪水,导致左图车尔臣河流域径流夏季最大及水资源占比夏季最大,B错;2-3月大气降水极少,不会导致车尔臣河2-3月径流量增加,A错;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小、水量较稳定,也不会导致车尔臣河2-3月径流量增加,D错。故选C。
【8题详解】
据左图分析,4-5月份该地降水量增加,AB错;根据上题分析,车尔臣河冬末春初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冬末春初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量增加,导致车尔臣河2-3月径流量增加,而4-5月河流径流量保持稳定,原因可能是季节性积雪消融减少,补给减少导致的,C错,D对。故选D。
【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和上题分析,夏季温度最高,高山冰雪融水量最大,所以车尔臣河夏季主要补给为高山区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综上所述,车尔臣河流域径流量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又读右图1957-2019年车尔臣河流域年际径流量变化特征:总体呈波动上升。结合所学知识,与车尔臣河流域年际径流量变化特征关联度最大的是:近些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山冰雪融水增加,使夏季流量也有所增加,所以1957-2019年车尔臣河流域年际径流量变化特征出现总体波动上升的趋势。综上所述,B对,排除ACD。故选B。
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为微咸水湖。1998-2012年,呼伦湖水位持续下降,退水严重,形成大面积裸露地。有学者在样本区调查发现,裸露地草本植被由早期的盐蓬演替到中期的芦苇,再到后期的羊草,带状演替明显,并且植被在不同年份的覆盖度也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呼伦湖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根据样本区的位置,植被分布与湖岸线的关系是( )
A. 垂直,西北向东南演替为盐蓬→芦苇→羊草
B. 垂直,西北向东南演替为羊草→芦苇→盐蓬
C. 平行,东北向西南演替为盐蓬→芦苇→羊草
D. 平行,东北向西南演替为羊草→芦苇→盐蓬
11. 演替早期,盐蓬成为优势物种是因为土壤( )
A. 过于冷湿B. 含盐量高
C. 过于干燥D. 有机质少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十多年来呼伦湖的水位持续下降,裸露面积变大,湖岸线由四周向湖中心退却,同时导致了湖滨地区的植被发生演替,故湖岸线周边的植被分布应与湖岸线平行,AB错误;结合材料“有学者在样本区调查发现,裸露地草本植被由早期的盐蓬演替到中期的芦苇,再到后期的羊草”可知,最先裸露的裸地(位于偏西南一侧),演化时间最长,离现今的湖岸线最远,应为羊草,反之离湖岸线越近(位于偏东北一侧),裸露时间越短,演化时间越短,应为盐蓬,C正确,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盐蓬位于离湖泊最近的裸地上,呼伦湖为微咸水湖,故生长盐蓬的裸地受到湖泊的影响最大,盐度最高,而盐蓬耐盐碱故成为优势物种,B正确;结合所学和材料可知,土壤的温度、有机质含量受到气候的影响大,但图示湖滨地区范围较小,不同植被生长的地区气候特点差异不大,故湖滨地区士壤温度、有机质差别较小,故两者均不是导致盐蓬成为演替早期优势物种的原因,AD排除;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盐蓬地区距湖泊最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C排除。故选B。
某河位于哥伦比亚中部人烟稀少的山区,该河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下图)。每年7~11月,河水会呈现五彩斑斓的景象,被称为“彩虹河”,由此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河流中呈现红色的地方与水生植物河苔草有关,河苔草在不同的光照和水体环境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在荫蔽处为绿色。该草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要求水体洁净、透光、透气。近几年,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河苔草的数量正在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是因为河苔草( )
A. 根茎抓力强B. 叶片较厚实
C. 根系欠发达D. 叶片较宽大
13. 每年7~11月,河苔草转为艳丽的红色主要是因为( )
A. 营养丰富B. 光照充足
C. 光照减弱D. 热量充足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由河苔草的生长环境分析可得,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是因为河苔草的根茎抓力强,A正确;叶片较宽大和叶片较厚实,与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无关,BD错误;根系欠发达容易被急流冲走,C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河苔草在不同的光照和水体环境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在荫蔽处为绿色。河苔草转为艳丽需要有充足的光照。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每年7-11月,是雨季转旱季,光照变充足,河苔草转为艳丽的红色,B正确;河苔草要求水体洁净、透光、透气,水体营养丰富、泥沙多、浑浊不利于河苔草生长,A错误;光照减弱,河苔草在隐蔽处为绿色,C错误;该地区为热带,全年气温高,不是河苔草转为艳丽的红色的原因,D错误。故选B。
对马暖流位于日本海海域,其势力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对沿岸地区的地理环境有着明显影响。下图为对马暖流及周边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与对马暖流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A. 季风环流B. 东北信风
C. 日本暖流D. 赤道暖流
15. 对马暖流势力最强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
C. 秋季D. 冬季
16. 对马暖流对日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增加日本西部降雪量B. 降低日本海沿岸的水温
C. 增加九州岛渔业资源D. 显著提高日本太平洋沿岸水温
【答案】14. C 15. B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对马暖流是日本暖流在流动过程中遇到岛屿阻挡而产生的分支,日本暖流与对马暖流的形成直接相关,C正确;东北信风和季风环流与对马暖流的形成无直接关系,AB错误;赤道暖流与日本暖流的形成关系密切,但赤道暖流没有直接影响对马暖流,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对马暖流自南向北流,夏季该区域盛行偏南风,风向与洋流流向一致,加强了对马暖流的势力,因此对马暖流在夏季势力最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对马暖流流经日本西部,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作用,会增加沿岸地区的降雪量,A正确,B错误;对马暖流在山东半岛附近没有与寒流交汇,也没有形成上升流,不会增加渔业资源,C错误;对马暖流对日本太平洋沿岸水温提升无显著影响,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铜峡谷铁路连接墨西哥北部的干旱内陆和加利福尼亚湾,施工历时近90年。暑假期间,某地理研学小组在专家带领下抵达华雷斯,乘坐铜峡谷铁路列车前往洛斯莫奇斯,沿途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观察记录。研学小组在华雷斯休整期间,白天酷热难耐,夜晚凉爽宜人。列车行驶途中,研学小组对极致的自然景观感到震撼。到达洛斯莫奇斯后,研学小组查阅气象资料,了解到这里虽然地处沿海,年降水量仍然有限。通过实测发现加利福尼亚湾的盐度较高。下图为铜峡谷铁路沿线区域图。
(1)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华雷斯附近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
(2)洛斯莫奇斯附近海水盐度较高,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简述铜峡谷铁路修筑过程中经历的自然方面的困难。
【答案】(1)地处内陆,受山脉阻挡,气候干旱,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降温快。
(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所处海湾盐度整体偏高,海湾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3)穿越西马德雷山脉,起伏较大;地质结构不稳定,易发地质灾害;气候干旱,淡水资源不足;高温酷暑时间长;荒漠环境,生存条件差,工人施工条件差。
【解析】
【小问1详解】
昼夜温差受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由图可见华雷斯附近位于图示山脉以东,地处内陆,由该地纬度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可知,该地主要被东北风和西风控制,由其所处位置可见,西风带来海上水汽受地形阻挡,难以到达该地,东北方向为美洲大陆,水汽少,导致水汽难以到达该地,导致该地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天气以晴朗为主,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导致白天温度高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降温快,导致夜晚温度低,所以昼夜温差极大。题目要求从大气受热过程分析,故答案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
【小问2详解】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等。由图示可见,洛斯莫奇斯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地降水少,温度位置低,晴天多,导致其海水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从而导致海水盐度升高;由图可见,洛斯莫奇斯位于加利福尼亚海湾,海湾狭长,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注入海湾的径流流量少,加之海湾蒸发量大,导致海湾盐度整体较高,海湾较封闭,其和太平洋交界面积小,导致海湾内海水和太平洋海水交换少,海湾内的水体盐度维持一个较高状态。
【小问3详解】
交通线修建的自然区位条件需要分析地质环境、地形起伏、水文水系条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由图可见,该铁路线线穿越西马德雷山脉,地势起伏较大,导致工程难度大;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质活动活跃,加之该地山地地形,导致该地易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结合材料和第一题分析得知当地气候干旱,淡水资源不足,加之该地纬度较低,且气候干旱,高温酷暑时间长,荒漠环境,生态脆弱,生存条件差,工人施工条件差。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魔鬼塔”耸立在怀俄明州的平原上,高度有264米,塔身几乎直立,塔基部坡度较缓。塔身及顶部少有植被生长,而塔基及周边地区草木繁茂。研究表明,5000万年前,怀俄明州还位于海平面下,岩浆活动形成火山颈,岩浆冷却结晶过程中收缩、断裂,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过一系列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如今的模样。下面左图为美国“魔鬼塔”的形成示意图,右图为“魔鬼塔”实景图。
(1)根据图文信息,说明“魔鬼塔”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2)分析“魔鬼塔”身部陡峭,塔基坡度和缓的原因。
(3)“魔鬼塔”塔身及顶部少有植被生长,塔基及周边地区草木繁茂。推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1)5000万年前由于岩浆活动侵入海底岩层形成火山颈;后经过地壳运动抬升,海洋变为陆地;后经外力不断的风化、侵蚀,火山颈周边沉积岩被侵蚀,而较为坚硬的火山颈岩浆岩存留下来,形成如今的“魔鬼塔”。
(2)火山颈形成过程中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垂直节理),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外力不断风化、侵蚀,外围小柱体破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脱落,魔鬼塔形成陡峭塔身;风化崩塌碎屑物在塔底部堆积,形成缓坡。
(3)塔身及顶部土壤发育较差,水分条件较差,不利于植被生长发育;而塔底周围土壤发育较好,土层深厚,水分条件较好,利于植被生长。
【解析】
【小问1详解】
5000万年前由于地心的岩浆上涌到地表,没有喷出去,侵入到沉积岩中,岩浆在冷却结晶的过程中收缩、断裂,形成多边形柱,最终成为坚硬的侵入型岩浆岩。地壳抬升经过数百万年,该区域从海底隆起抬升形成坚硬的陆地。由于岩浆岩比沉积岩更加坚硬,外力作用不断的侵蚀沉积岩,留下了原本包裹在沉积岩中的巨块的岩浆岩。水渗进岩浆岩柱体之间的空隙,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膨胀、收缩,迫使一些柱体从岩石主体上崩落下来。碎裂的柱体散布于塔基周围,形成岩屑斜坡。
【小问2详解】
火山颈岩浆岩形成过程中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冷却过程中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外力不断风化、侵蚀,沿裂隙节理发育,外围小柱体破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脱落,魔鬼塔上部形成陡峭塔身;风化崩塌碎屑物在塔底部形成堆积体塔基,外力作用之下形成缓坡。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可得,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的因素,塔身及项部以岩浆岩为主,风化形成土壤发育较差,无法留存水分,不利于植被生长发育;而塔底岩石破碎,易风化侵蚀,周围土壤发育较好,土层相对深厚,留存水分条件较好,利于植被生长。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干层是位于多年平均降雨入渗深度以下,因土壤水分流失,形成的含水率低于10%的干燥化土层。黄土高原的土壤干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是区域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条件下土壤水分循环的综合结果。宁夏云雾山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当地自1980代开始封山禁牧,自然植被逐步恢复,对土壤干层产生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云雾山放牧草地的土壤干层分布特征。
(1)分析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形成的自然原因。
(2)描述云雾山放牧草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特征。
(3)恢复自然植被若干年后,推测云雾山草原土壤干层厚度发生的变化,并阐述理由。
【答案】(1)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地形破碎,地表水易损失;土质疏松,土壤水分易下渗至深层土壤。
(2)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加深先下降后上升;140cm左右深度达到最低;0~1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100~5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
(3)变化: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变薄。理由:天然草地逐步恢复,增加雨水截留和水分下渗(涵养水源能力提升);土壤质量得到改善,持水能力增强。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土壤干层是位于多年平均降雨入渗深度以下,因土壤水分流失,形成的含水率低于10%的干燥化土层。其形成和降水以及土壤的渗水情况由直接关系。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土壤含水量低;地形支离破碎,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水易流失;同时黄土土质疏松,土壤水分易下渗至深层土壤故形成土壤干层。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总体上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加深先下降后上升;140cm左右深度达到最低,只有6%左右;0~1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从7%-17%,变化范围较大;100~5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从7%-10%左右。
【小问3详解】
天然草地逐步恢复,植被截留部分水分,增加下渗,土壤含水量增加;植被根系固定土壤,土壤肥力增加,水土流失减轻,土壤质量得到改善,蓄水能力增强,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变薄。
日期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天气
风向
风力
2月18日
13℃
0℃
多云
东北风
3~4级
2月19日
22℃
5℃
晴
西南风
3~4级
2月20日
24℃
9℃
晴
西南风
3~4级
2月21日
27℃
7℃
晴
西南风
3~4级
2月22日
12℃
3℃
多云~阴
东北风
3~4级
2月23日
10℃
0℃
多云~阴
东北风
3~4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校联考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