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Ba-137,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Cl-35.5 Ba-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 我国的古代文物呈现了瑰丽的历史文化,下列文物中主要成分属于合金的是
A. 颜真卿祭侄文稿B. 西汉素纱禅衣
C. 唐兽首玛瑙杯D. 三星堆青铜面具
2. 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
A. KB. NaC. FeD. Al
3. 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中文名“”,tián),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第七周期第VIIA族元素B. 中子数为176的核素符号是
C. 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D. 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4.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
A. 的结构式:
B. 的分子结构模型为:
C. 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
D. 的电子式:
5.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A. CuB. NaCl溶液C. NaOH固体D. 熔融KNO3
6. 实验室中,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在通风橱内制备有毒气体
B. 将过期的化学药品直接倒入下水道
C.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D. 用干燥沙土覆盖少量燃着的金属钠
7.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HNO3=H++NOB. KOH=K++OH−
C. FeCl2=Fe2++Cl−D. NaClO=Na++ClO−
8.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氨水与稀盐酸反应:
B. 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
C. 小苏打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D. 过量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9. 下列物质的保存或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 保存FeCl3溶液时需要加少量铁粉B. Na2O2需要密封保存
C. 铝锅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D.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10. 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酸性;H2SO4>H3PO4
B. 非金属性:Cl>Br
C. 碱性:NaOH>Mg(OH)2
D.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11.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无色透明溶液中:、、、
B. 溶液中:、、、
C.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
D. 在强碱溶液中:、、、
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 标准状况下,22.4 L水所含的水分子数为NA
B. 1 ml·L-1FeCl3溶液中所含Cl-的数目为3NA
C. 25℃、1.01×105Pa下,14 g氮气所含的氮原子数为NA
D. 1 ml Na2SO4溶于水,所得溶液中Na+的数目为NA
13. 下列关于“100 mL 0.1 ml·L-1 BaCl2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主要有:BaCl2、Ba2+、Cl-、H2O
B. 若取该溶液10 mL,其中c(Ba2+)=0.01 ml·L-1
C. 若取该溶液10 mL,恰好能与10 mL 0.1 ml·L-1 Na2SO4溶液完全反应
D. 该溶液与0.1 ml·L-1 NaCl溶液中的c(Cl-)相等
14. 下列实验能达到对应的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15.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发生反应:
B. 将过量通入溶液:
C. 打磨过的铝片与溶液反应:
D. 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发生反应:
16. 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项是
A. AB. BC. CD. D
17. 在一定条件下,与可发生反应:下列关于R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R位于周期表中族B. R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是强酸
C. 中的R只能被还原D. 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18.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 用溶液、溶液、氨水三种试剂可比较镁铝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D. 如图所示实验不可证明元素非金属性:
19. 下列对图示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20. 已知七种短周期元素a~g的有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氢氧化物碱性的强弱:f < gB. 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b < g
C. 元素e的氧化物只能与酸反应D. 元素a与元素d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21. 过氧化钠和氢化钙与水的反应分别为:①;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水发生氧化反应,②中水发生还原反应
B. 、中都存在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C. 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1
D. 当反应①和②中转移的电子数相同时,产生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22. 将溶液分别滴入溶液和溶液中,如图所示,I、II中均有沉淀产生。
已知: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前
B. I中的沉淀可能有、和
C. II中生成的反应:
D. 将溶液替换为溶液后,I和II中均可能有白色沉淀生成
23. 84消毒液的主要成份是NaCl和NaClO。实验小组同学围绕“84消毒液能否与医用酒精发生反应”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
A. 由①②可知,①中产生的大量气泡与酒精挥发无关
B. 由①③可知,①中刺激性气味产生可能与酒精无关
C. 由①②③可推断,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混合后,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D. 由①④可推断,酸性条件有利于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发生反应
24.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联合合成氨工业生产纯碱和氮肥,工艺流程图如下,碳酸化塔中的反应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海水中获得的粗盐(含,,杂质离子)精制,可以依次采用过量溶液,过量溶液,过量溶液和适量盐酸
B. 回转焙烧炉中发生的反应为
C. 碱母液储罐“吸氨”后的溶质是和
D. “冷析”和“盐析”的目的是为了使析出
25. 小组同学探究和物质的反应,实验如下
已知: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铁元素+2;氮元素+2;氧元素-2.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②中铜粉溶解的原因:
B. ①中产生的原因:时直接将还原为
C. 若向③中加入固体,推测铜粉可能会溶解
D. ①②③现象的差异与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有关
二、填空题(共50分)
26. 补齐物质及其用途的连线_____。
27. 实验室用固体配制的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称取固体_____。
(2)配制溶液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量筒、_____。
(3)请分析下面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如何变化(填“偏大”或“偏小”)。
①在烧杯中溶解固体后,马上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_____
②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时,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进行操作。_____
28. 黄铜矿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亚铁铜()。黄铜矿经熔炼、煅烧后得到粗铜和炉渣,冶炼过程的主要反应有:
①
②
(1)反应②中还原剂是_____。
(2)某校学习小组用炼铜产生的炉渣(含、、、等)制备铁红,进行如下实验。
①炉渣碱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和_____。
②滤渣1中加入盐酸并通入氧气可使转化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为检验铁元素是否被氧化完全,应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滤液2于试管中,_____。
29. 结合下图回答后面问题:
(1)在上面呈现的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_____。(选填A、B、C、D)
(2)请写出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
(3)现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元素原子半径最小,乙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丙元素的焰色试验为黄色,丁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代数和为0,含戊元素的某些化合物常用于漂白消毒。
①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
②请写出乙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
③用电子式表示甲、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
④请判断丁元素和戊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的强弱_____(用化学式表示)。请从位-构-性角度分析原因_____。
⑤将标况下气体通入600毫升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请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0.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甲同学欲探究X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
②Al3+在pH=5.0时沉淀完全;Mg2+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11.4时沉淀完全。
实验过程:
I.向化合物X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
Ⅱ.用铂丝蘸取少量I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Ⅲ.向I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6,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
Ⅳ.向沉淀B中加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Ⅴ.向Ⅲ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至12,得到白色沉淀C。
(1)Ⅰ中气体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由Ⅰ、Ⅱ判断X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_____________。
(3)Ⅲ中生成B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4)Ⅳ中B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5)沉淀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6)若上述n(A):n(B):n(C)=1:2:3,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31.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1)①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_____。
(2)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
E装置中: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
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
①请推测D装置中溶液褪色的原因_____。
②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
③将少量通入到碘化钾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④将通入的溶液中发生反应,被氧化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
32. SCR和NS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排放。
(1)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工作原理:
①尿素水溶液热分解为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反应器中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当燃油中含硫量较高时,尾气中在作用下会形成,使催化剂中毒,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形成:_______。
(2)NSR(储存还原)工作原理:
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图所示。
①通过BaO和的相互转化实现的储存和还原,储存的物质是_______。
②用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的催化还原过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下图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第一步反应消耗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
③还原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笑气()。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发现笑气的产生与NO有关。在有氧条件下与以一定比例反应时,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_______
北京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B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A
【21题答案】
【答案】D
【22题答案】
【答案】C
【23题答案】
【答案】D
【24题答案】
【答案】C
【25题答案】
【答案】B
二、填空题(共50分)
【26题答案】
【答案】
【27题答案】
【答案】(1)20.0
(2)容量瓶
(3) ①. 偏大 ②. 偏小
【28题答案】
【答案】(1)
(2) ①. ②. ③. 滴入2∼3滴溶液,若有蓝色沉淀产生,则氧化不完全,反之则氧化完全
【29题答案】
【答案】(1)B (2)
(3) ①. 第三周期第IVA族 ②. ③. ④. ⑤. 硅元素与氯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原子半径,所以得电子能力,则非金属性 ⑥.
【30题答案】
【答案】 ①. CO2 ②. 钠、硅 ③. Al3++3NH3•H2O═Al(OH)3↓+3NH4+ ④. Al(OH)3+OH-═AlO2-+2H2O ⑤. Mg (OH)2 ⑥. Mg3 Al(OH)7 CO3
【31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2) ①. 过量氯气和反应 ②. ,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③. ④.
【32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③.
(2) ①. BaO ②. 8:1 ③. A.制取纯净的沉淀
B.比较和的热稳定性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D.除去中的少量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溶液变红
该溶液中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可能含有
D
用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随后褪色
氯气有酸性和漂白性
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导电能力变化
光照过程中氯水的变化
A.a时刻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
B.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分解
的形成
溶于水
C.
D.
元素编号
a
b
c
d
e
f
g
原子半径 / nm
0.037
0.074
0.082
0.102
0.143
0.152
0.186
最高化合价或最低化合价
+1
-2
+3
-2
+3
+1
+1
序号
实验
现象
①
分别取40 mL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混合均匀,并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溶液温度由20℃升高至23℃,并产生大量气泡,略有刺激性气味,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②
分别取40 mL医用酒精和蒸馏水混合均匀,水浴至23℃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③
分别取40 mL84消毒液和蒸馏水混合均匀,水浴至23℃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略有刺激性气味
④
分别取40 mL84消毒液、40 mL医用酒精和少量白醋,混合均匀
产生大量气泡,有强烈地刺激性气味,溶液逐渐变为淡黄色
装置
序号
物质A
实验现象
①
溶液(调)
铜粉溶解,溶液变为深棕色[经检验含]
②
溶液(调)
铜粉溶解,溶液变为蓝绿色
③
溶液(调)
无明显变化
物质
用途
A.氧化铁
a.自来水消毒剂
B.过氧化钠
b.烘焙糕点
C.二氧化氯
c.颜料
D.碳酸氢钠
d.抗氧化剂
E.铁粉
e.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
D装置中:溶液变红
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后,层无明显变化。
、、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i.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
ii.和反应生成,它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5℃,与水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iii.、均可溶于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共14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顺义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06×1024,1ml CH4的质量是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