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
2.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 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图中操作流程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D. ③→①→④→②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四步。
【详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与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对光,即图中的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即图中的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即图中的②。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即图中的④。整理,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故选C。
2.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光时,显微镜视野太暗,可以把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B. 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40×的镜头组合放大倍数是50倍
C. 对光时应先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D. 盖盖玻片时要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另一侧先接触液滴,再缓缓虚上
【答案】D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支持部分及调节部分三部分组成。光学部分由镜头(目镜和物镜)和反光镜组成;支持部分包括镜筒、镜臂、载物台、镜柱及镜座等;调节部分有转换器、遮光器和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影响观察。
【详解】A.对于显微镜视野太暗的情况,我们应该把平面镜换成凹面镜,因为凹面镜具有聚光作用,可以增强视野的亮度,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所以,如果目镜10×,物镜40×,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B错误。
C.在对光时,我们应该先将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而不是高倍物镜。因为低倍物镜进入的光线多,更容易找到明亮的视野,C错误。
D.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D正确。
故选D。
3. 小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在换用高倍镜③后,调节①使物像变清晰
B. 乙图中,使用物镜①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多,视野较亮
C. 由丙图转为丁图时,应将载玻片向右移动
D. 若视野中有一个污点,小明转动转换器换物镜后,污点不移动,可以判断污点肯定在目镜上
【答案】B
【分析】低倍镜下:细胞体积小,视野中细胞数目多;高倍镜下:细胞体积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少。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越远。粗准焦螺旋:转动它,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转动它,使物像更清晰。①粗准角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物镜,④目镜。
【详解】A.换用高倍镜后,应调节②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A错误。
B.乙图中,物镜①是低倍物镜,使用低倍物镜时视野较广,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多,视野也较亮,B正确。
C.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丙图物像在左侧,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左侧移动,物像才能向右移动到达视野中央,C错误。
D.显微镜视野中污点存在的位置只能是目镜、物镜和玻片上,小明转动转换器换物镜后,污点不移动,可以判断污点可能在目镜上或玻片上,D错误。
故选B。
4. 下列细胞结构中,白菜的叶肉细胞有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的是( )
A. 细胞壁、细胞膜、液泡B. 细胞膜、叶绿体、液泡
C. 叶绿体、线粒体、液泡D.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答案】D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详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青菜叶肉细胞属于植物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因此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5. 爱车族的图图同学,跟老师提出了一个想法,用房车理论来类比植物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如图所示,他的思维观点正确的是( )
A. 太阳能电池——线粒体
B. 房车车体结构——细胞膜
C. 控制操作台——细胞核
D. 发动机——叶绿体
【答案】C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能够将细胞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叶绿体和线粒体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详解】A.太阳能电池,它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房车提供电力,相当于叶绿体。在植物细胞中,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它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以利用的能量形式,A不符合题意。
B.房车车体结构,它保护着房车的内部,为房车提供稳定的形态和结构。在植物细胞中,细胞膜保护着细胞内部的稳定,控制着物质进出细胞。而房车车体没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
C.控制操作台,它是房车的指挥中心,控制着房车的各种功能和运动。在植物细胞中,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包含了细胞的遗传信息,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等活动。因此,控制操作台可以类比为细胞核,C符合题意。
D.发动机,它是房车提供动力的装置,使房车能够行驶。在植物细胞中,叶绿体是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而线粒体能够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首先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A. 清水、清水B. 生理盐水、清水
C. 清水、生理盐水D.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答案】C
【分析】(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①擦、②滴(生理盐水)、③刮、④涂、⑤盖、⑥染、⑦吸。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①擦、②滴(清水)、③撕、④展、⑤盖、⑥染、⑦吸。
【详解】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这一结构,细胞壁对细胞起到支持和保护作用,能够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因此,在制作其临时装片时,我们不需要额外的液体来维持细胞的形态,只需要滴加清水即可。清水可以为细胞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细胞的观察和保存。
而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这一结构。如果直接滴加清水,由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细胞可能会因为吸水过多而涨破,导致无法观察到完整的细胞形态。因此,我们需要滴加与人体细胞液浓度相近的生理盐水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生理盐水可以为细胞提供一个等渗的环境,防止细胞因吸水或失水而发生形态变化。
综上所述,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首先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如图,图1表示单细胞生物变形虫的分裂过程,图2表示细胞的几种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1中变形虫分裂过程的正确排列顺序是①③②④
B. 图2中A过程表示细胞分裂,B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C. 图2中A使细胞数目增加,B可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改变
D. 图2中B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答案】C
【分析】
(1)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其目的是保证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 。
(2)图1动物细胞分裂过程;图2中A表示细胞分裂过程,B表示细胞分化。
【详解】A.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靠分裂生殖,动物细胞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可见正确排列顺序是①③②④,A正确。
BD.图2中A过程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表示细胞分裂过程,图2中B表示细胞分化,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BD正确。
C.图2中A过程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图2中B表示细胞分化,遗传物质没有改变,C错误。
故选C。
8. 虎皮兰是一种观赏植物,生命力顽强,象征着坚定与刚毅。关于虎皮兰与老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有保护组织和输导组织
B. 虎皮兰的叶和老虎的血液都属于器官
C. 老虎的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D. 各自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D
【分析】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动物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A.虎皮兰作为植物,具有保护组织和输导组织,保护组织主要起保护作用,如叶的表皮;输导组织则负责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等。老虎作为动物,没有保护组织和输导组织,故A错误。
B.虎皮兰的叶属于器官,而老虎的血液属于组织(结缔组织),故B错误。
C.老虎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故C错误。
D.生物体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无论是虎皮兰还是老虎,它们各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故D正确。
故选D。
9. 荷花全身是宝,如荷花可供观赏,莲子心、莲子、莲房、荷叶、荷梗等均可入药,莲藕可以做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荷叶一—营养器官一茎B. 莲藕—营养器官一根
C. 荷花—生殖器官一花D. 莲子—生殖器官一果实
【答案】C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详解】A.荷叶是营养器官,是叶,A错误。
B.莲藕是营养器官,是茎,B错误。
C.荷花是生殖器官,是花,C正确。
D.莲子生殖器官,是种子,D错误。
故选C。
10. 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形态结构都是相同的
B. 骨组织属于是人体内的上皮组织
C. 从结构层次上分析,苹果果肉属于组织
D. 月季和喜鹊的结构层次完全相同
【答案】C
【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①细胞: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详解】A.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会根据其所在的位置和功能而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例如,在人体中,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就截然不同,故A错误。
B.骨组织并不属于上皮组织,而是属于结缔组织。上皮组织主要覆盖在生物体的表面或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而结缔组织则广泛分布在生物体内,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多种功能,故B错误。
C.苹果果肉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相似,共同执行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因此属于薄壁组织(营养组织),故C正确。
D.月季作为植物,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而喜鹊作为动物,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以看出,喜鹊的结构层次比月季多了一个系统层次,故D错误。
故选C。
11. 下列关于藻类与人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藻类是水中有机物的生产者,为浮游动物和鱼类提供食物
②海洋藻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
③藻类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④藻类过度繁殖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A. ③④B. ①②④
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答案】D
【分析】藻类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其他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供人类食用;工业和医药用;净化污水。
【详解】①藻类作为水生生物,其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成为水中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们为浮游动物和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①正确;
②海洋中藻类的数量极为庞大,分布十分广泛,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可见,海洋藻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②正确;
③藻类具有多种经济价值。例如,海带、紫菜等藻类是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螺旋藻等藻类富含营养,被广泛用作保健品和饲料;此外,藻类还能用于提取工业原料和药物成分等,③正确;
④藻类过度繁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或赤潮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水质和渔业资源,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④正确;
故D①②③④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 种子植物是植物界等级最高的类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种子植物包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个类群
B. 种子植物都能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C. 种子植物都能开花结果
D. 被子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裸子植物强
【答案】C
【分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详解】A.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我们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A正确。
B.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B正确。
C.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不开花,C错误。
D.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其次有些果实的表面有翅或毛,适于随风传播;有些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或果肉,能诱使动物来吃,利于播种。因此,被子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裸子植物强,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描述不属于环节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是( )
A. 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
B. 在医学上可以利用水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C. 蚯蚓能够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D. 秀丽线虫是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应用于食品、药物等领域的筛选研究工作
【答案】D
【分析】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
秀丽线虫是线形动物(线虫动物),该类群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详解】A.沙蚕是环节动物的一种,它们经常作为鱼、虾、蟹的食饵,这是环节动物与人类关系的一个方面,A正确。
B.水蛭也是环节动物的一种,其体内含有的水蛭素在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B正确。
C.蚯蚓同样是环节动物,它们在土壤中活动,能够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对农业生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C正确。
D.秀丽线虫并不属于环节动物,而是属于线形动物门;它在生物学研究中确实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等领域的筛选研究工作,但这与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无关,D错误。
故选D。
14. 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
①身体表面有角质层 ②身体细长 ③消化管长而发达 ④生殖器官发达 ⑤消化管结构比较简单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⑤D. ②④⑤
【答案】C
【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详解】①蛔虫为了避免寄生动物消化液的侵蚀,所以体表有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正确。
②身体细长与寄生生活无关,错误。
③蛔虫的消化道简单,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错误。
④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数量超多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正确。
⑤蛔虫的消化管比较简单,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正确。
故选C。
15. 如图,关于观察鲫鱼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表鳞片有滑液,能防止水分的散失
B. ③尾鳍可以控制鱼体前进的方向
C. 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适于水中生活
D. 剪掉①②④,鱼正常在水中游泳
【答案】B
【分析】图可知,①背鳍,②侧线,③尾鳍,④腹鳍。
【详解】A.鲫鱼的体表鳞片有粘液,还有保护作用,减少游泳时的阻力,故A 正确。
B.鲫鱼生活在水中,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然而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所以③尾鳍可以控制鱼体前进的方向,故B正确。
C.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故C错误。
D.鲫鱼生活在水中,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所以鳍鱼剪掉①背鳍,②侧线、④腹鳍,鱼不能正常在水中游泳,故D错误。
故选B。
16. 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这是因为爬行动物具有( )的特征( )
①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②完全用肺呼吸
③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④生殖和发育过程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⑤属于变温动物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D. ②③
【答案】B
【详解】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同时,爬行类动物是肺呼吸,所以爬行类成为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故选B。
17. 家兔是植食性的动物,下列有关家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家兔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门齿和臼齿发达
B. 家兔的体内有膈,膈把腹腔分为胸腔和体腔两部分
C. 家兔消化道很长,盲肠发达,这与它的植食性相适应
D. 家兔的体表被毛,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
【答案】B
【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详解】A.家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这与其植食性相适应,故A正确。
B.家兔的体内有膈,膈把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在胸腔中有心脏、肺等器官,而胃、肝脏、肾脏、膀胱、小肠等器官位于腹腔中,故B错误。
C.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这与其植食性相适应,故C正确。
D.家兔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18. 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家鸽的前肢变成翼,适于在空中飞行
B. 蟾蜍的前肢短小,后肢发达,适于在陆地上跳跃
C. 鲨鱼身体呈梭形,用鳃呼吸,适于在水中生活
D. 蜥蜴的肺不发达,用皮肤辅助呼吸,以增强对陆地环境的适应
【答案】D
【分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详解】A.家鸽作为鸟类,其前肢已经演化成翼,这使得它们能够在空中飞行。翼的形状和结构为家鸽提供了足够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使它们能够轻松地在空中翱翔,A正确。
B.蟾蜍是两栖动物的一种,它们的前肢相对短小,而后肢则非常发达。这种形态结构使得蟾蜍能够在陆地上进行跳跃,从而更有效地捕食和逃避天敌,B正确。
C.鲨鱼是典型的水生动物,它们的身体呈梭形,这种形状有助于减少水的阻力,使鲨鱼在水中游动时更加迅速和高效。同时,鲨鱼用鳃进行呼吸,这也是水生动物的一个典型特征,C正确。
D.蜥蜴是爬行动物的一种,它们的肺已经相当发达,足以支持它们在陆地上的呼吸需求;与两栖动物不同,爬行动物的皮肤并不具备辅助呼吸的功能,D错误。
故选D。
19. 哺乳动物与其他各种动物相比较,最显著的区别是( )
①胎生哺乳 ②牙齿有多种类型的分化 ③完全用肺呼吸 ④有四肢 ⑤体温恒定 ⑥体内受精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④⑤⑥C. ①②D. ①④⑥
【答案】C
【分析】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详解】①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特征,正确。②牙齿有多种类型的分化,如门齿、臼齿、犬齿,正确。③完全用肺呼吸的动物有爬行动物、哺乳动物、鸟类,错误。④有四肢的动物有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部分哺乳动物,错误。⑤体温恒定的动物有哺乳动物、鸟类,错误;⑥体内受精的动物包括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错误。
故选C。
20. 设计实验时,一般要设置对照实验,将实验对象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其中一组不做处理,称为对照组。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为( )
A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 所有变量都相同
C.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D. 所有变量都不同
【答案】A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设置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设置对照原则和重复性原则。
【详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1. 下列关于图中三种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利用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 噬菌体必须寄生在活的动物细胞内
C. 可自由生活,能独立完成生殖过程
D. 2在病毒的繁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答案】D
【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图中1是蛋白质外壳,2为遗传物质。
【详解】A.病毒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A错误。
B.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称为动物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称噬菌体,故B错误。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活细胞中,故C错误。
D.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遗传物质),合成,装配,释放五个步骤。该过程是病毒用自身的2遗传物质为模板,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由此可知2遗传物质在病毒的繁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22. 下列关于菌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叫菌落
B. 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小
C. 只要有合适的条件,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能形成菌落
D. 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
【答案】A
【分析】(1)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
(2)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
(3)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详解】A.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A错误。
B.与真菌的菌落相比,细菌的菌落一般比较小,B正确。
C.菌落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子细胞成为群体,自然条件下如果条件合适,也可以形成菌落,C正确。
D.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D正确。
故选A。
23. 屠呦呦因创制了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分类学上,青蒿和向日葵同科不同属,青蒿和棉花同纲不同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青蒿与棉花的亲缘关系比与向日葵的近
B. 青蒿与向日葵的共同特征比与棉花的多
C. 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
D. 向日葵与棉花之间没有共同特征
【答案】B
【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青蒿和向日葵同科不同属,青蒿和棉花是同纲不同科。所以青蒿和向日葵之间共同特征多,青蒿和棉花之间共同特征少。
【考点定位】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
24. 为保护大熊猫,我国建立了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将大熊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
A.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和政策保护
B. 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和政策保护
C. 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和政策保护
D. 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和政策保护
【答案】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等。就地保护中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是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详解】①就地保护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典型的就地保护,它为大熊猫提供了一个自然、适宜的生存环境。
②迁地保护是指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就属于迁地保护,它通过对大熊猫的人工繁育和科学研究,为保护和恢复大熊猫种群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法制和政策保护则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将大熊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就是法制和政策保护的具体体现。
可见,题干中,为保护大熊猫所采取的措施分别属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法制和政策保护,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 关于珍稀植物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造成银杉珍稀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度砍伐
B. 由于人类过度采挖,使野生人参数量大量减少
C. 桫椤大量减少的原因是过度砍伐森林,致使桫椤的生活环境被破坏
D. 我国提出了对野生植物加强保护、积极发展、合理利用的方针
【答案】A
【分析】濒危物种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导致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的物种。
【详解】A.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造成银杉珍稀的主要原因是对生长条件要求极高,且繁殖困难,故A错误。
B.野生人参作为我国的一个濒危物种,威胁其生存的主要原因也是其栖息地的丧失,但人类的过度采挖,也使得其野生数量大量减少,故B正确。
C.桫椤是古老蕨类家族的后裔,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森林而造成桫椤数量的大量减少,同时也破坏了桫椤的生长环境,故C正确。
D.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三条提出了对野生植物资源加强保护、积极发展、合理利用的方针,故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5分)
26. 如图是某生物实验小组“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番茄果肉细胞”的实验时,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请据图回答。
(1)进行以上两个实验时,不需要用到的器材和药品有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载玻片②生理盐水③镊子④清水⑤酒精灯⑥滴管
(2)实验中,这两种细胞都不会发生吸水涨破,是因为有______的保护和支持。
(3)使洋葱和番茄两种蔬菜具有不同的味道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的[ ]______里。
(4)洋葱和番茄的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这与[ ]______的控制密不可分。
(5)洋葱的叶有管状和鳞片状两种形态(如图),与鳞片叶相比,绿色的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结构是______。
【答案】(1)②⑤ (2)细胞壁
(3)①液泡 (4)②细胞核
(5)叶绿体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题图中:①液泡,②细胞核,③细胞壁,④细胞质。
【详解】(1)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番茄果肉细胞”的实验时,①载玻片和③镊子是用于放置和夹取标本的,⑥滴管则用于滴加液体;需要滴加④清水来保持植物细胞的形态;但是,②生理盐水在这两个实验中都是不需要的,因为它主要用于动物细胞实验中。同样,⑤酒精灯也是不需要的,因为这两个实验都不需要进行加热处理。所以,不需要用到的是:②生理盐水和⑤酒精灯。
(2)植物细胞之所以不会发生吸水涨破,是因为它们具有细胞壁这一结构。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它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能够为细胞提供保护和支持作用。当细胞处于高渗溶液中时,细胞内的水分会向外渗出,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细胞不会因此发生破裂。
(3)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洋葱和番茄之所以具有不同的味道,是因为它们细胞质中的①液泡里含有不同的物质。
(4)洋葱和番茄的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这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而这些变化都与②细胞核的控制密不可分。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含有遗传物质DNA,能够指导细胞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5)洋葱的叶有管状和鳞片状两种形态。与鳞片叶相比,绿色的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结构是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构,它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由于管状叶需要进行光合作用来制造养分,含有叶绿体;而鳞片叶则主要用于保护洋葱的鳞茎,不进行光合作用,不含有叶绿体。
27. 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某中学生命科学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不分动物图片如图甲所示,并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分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A-E中选择合适的生物填到横线上: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
(2)请补全检索表中的分类特征:①______;②______。
(3)生物A体内有______辅助呼吸,进行______呼吸,保证飞行时对氧气的充足供应。
(4)E属于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坚硬的______,头部下方有______适于取食植物性食物。
【答案】(1)①. E ②. D ③. C ④. A
(2)①. 有脊柱(或有脊椎)②. 鳃
(3)①. 气囊 ②. 双重
(4)①. 外骨骼 ②. 口器
【分析】图甲中,A家鸽是鸟类,B是鱼类,C青蛙是两栖动物,D家兔是哺乳动物,E蝗虫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
图乙中:①是有脊椎,②是鳃,③是无脊椎动物蝗虫,④是用肺呼吸、胎生的家兔,⑤是用肺呼吸、卵生、体温不恒定的青蛙,⑥是用肺呼吸、卵生、体温恒定的家鸽;B是鱼类。
【详解】(1)根据题目中的分类表和动物特征,可以确定: ③代表的是无脊椎动物,而在给出的动物中,只有E蝗虫是体内没有脊椎的,所以③填E; ④代表的是用肺呼吸且胎生的动物,给出的动物中,只有D家兔符合这一特征,所以④填D; ⑤代表的是用肺呼吸、卵生且体温不恒定的动物,这符合C青蛙的特征,所以⑤填C; ⑥代表的是用肺呼吸、卵生且体温恒定的动物,这符合A家鸽的特征,所以⑥填A。
(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这一特征,我们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而根据动物的呼吸器官,我们可以进一步区分某些脊椎动物,如鱼类用鳃呼吸。所以,补全的检索表特征为:①有脊柱,②用鳃呼吸。
(3)A家鸽等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鸟类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气囊可辅助呼吸(注意: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经过肺,再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因此,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有利于鸟的飞行生活。
(4)E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其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这不仅提供了保护,还减少了体内水分的蒸发。头部是蝗虫的感觉和取食中心,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一个咀嚼式口器,口器用于摄食,口器中最坚硬的部分是上颚,适于磨碎食物。可见,蝗虫头部下方有口器,适于取食植物性食物。
28. 以下为几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与其他三种生物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它能形成______抵抗不良环境;图丁中a是______,乙、丙、丁都可以通过产生a来繁殖。
(2)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在酿酒、蒸馒头时离不开图[______],能产生青霉素的是图[______]。
(3)以上几种生物的细胞中都没有______,一般情况下,它们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答案】(1)①. 无成形的细胞核 ②. 芽孢 ③. 孢子
(2)①. 丙 ②. 乙
(3)叶绿体
【分析】图甲是细菌,1是DNA集中区域、2是细胞膜、3是细胞壁、4是荚膜、5是细胞质、6是鞭毛。
图乙是青霉;图丙是酵母菌。
图丁是蘑菇,a孢子、b菌盖、c菌褶、d菌柄、e地下菌丝。
【详解】(1)图甲是细菌,与其他三种生物(真菌)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是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DNA没有核膜包被,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此外,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能形成芽孢来抵抗不良环境,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图丁中a是孢子,它是真菌的一种生殖细胞,乙(青霉)、丙(酵母菌)、丁(蘑菇)都可以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
(2)图丙是酵母菌,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酿酒也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能产生青霉素的是图乙的青霉,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都有抑制作用。
(3)以上几种生物(细菌、酵母菌、青霉、蘑菇)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这些生物都是异养的,它们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29. 如图是5种不同植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植物只能生活在水中的是[______]。它所代表的植物类群与其他植物类群相比较,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______。
(2)图中可以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的植物是[______],其中[______]体内具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因而该类群的植物长得相对比较高大。
(3)图中代码①②所示结构都是植物的______器官,但二者在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同,其中②比①多了起保护作用的______,因而生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都更强。
(4)图中植物都与环境密切依存,其中[______]对环境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常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答案】(1)①. E ②. 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2)①. ACE ②. A
(3)①. 生殖 ②. 果皮
(4)C
【分析】题图中:A肾蕨是蕨类植物,B银杏是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C葫芦藓是苔藓植物,D桃是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E海带是多细胞藻类;①是银杏的种子,②是果实。
以前,学者一般把藻类归为植物。现在,有的学者只把像水绵、紫菜这样的藻类归为植物;有的学者不把藻类当作植物。藻类的细胞中一般都含有可吸收光能的色素,可以说,藻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没有根、叶、茎等器官的分化。
【详解】(1)图中只能生活在水中的植物是E海带,它属于藻类。藻类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并且结构相对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图中可以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的植物包括A肾蕨(蕨类植物)、C葫芦藓(苔藓植物)和E海带(藻类)。其中,A肾蕨体内具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这使得它能够更有效地运输水分和养料,从而支持其相对高大的植株。
(3)图中代码①表示的是银杏的种子,而②表示的是桃的果实。种子和果实都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用于繁殖后代。然而,它们在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同。果实(如桃的果实)比种子(如银杏的种子)多了起保护作用的果皮。这层果皮能够保护内部的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从而提高其生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4)在图中所示的植物中,C葫芦藓对环境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这是因为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对其生存构成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苔藓植物(如C葫芦藓)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0. 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温度对草履虫生长繁殖的影响,实验研究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取三个锥形瓶,分别加入50毫升草履虫培养液
②每瓶接种2个草履虫
③分别置于15°C、25°C、35°C环境下培养
④每隔24小时,取样计数草履虫的个数
⑤每个温度做3次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如图,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15°C、25°C、35°C环境下草履虫的生长状况。
(1)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
(2)本实验每个温度做3次重复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可以推断:
A草履虫在___________℃环境下,生长繁殖速度最快,达到个体数量最高值的时间最短。
B从第1天到第9天,提高温度能够___________草履虫的生长繁殖。
C三组实验中,草履虫的数量达到最高值后,均逐渐减少并趋于零,原因是培养液中___________和氧气逐渐消耗殆尽。
【答案】(1)温度 (2)减小误差(或“避免偶然性”或“避免偶然因素造成误差”)
(3)①. 35°C ②. 促进 ③. 营养物质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温度对草履虫生长繁殖影响,则该实验变量是温度。
(2)设置重复实验,是减少偶然性、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实验结论更可信的重要方法。
(3)A由折现统计图可知:草履虫在35°C环境下,生长繁殖速度最快,达到个体数量最高值的时间最短。
B从第1天到第9天,温度升高,生长繁殖速度加快,故提高温度能够促进草履虫的生长繁殖。
C生物生活需要营养物质。三组实验中,草履虫的数量达到最高值后,均逐渐减少并趋于零,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和氧气逐渐消耗殆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南八生物pdf、八年级生物河少版第三阶段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