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 课件+练习+讲义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 课件.pptx
    • 原卷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原卷版).docx
    • 原卷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练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练习)(解析版).docx
    • 讲义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解析版).docx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 课件第1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 课件第2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 课件第3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 课件第4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 课件第5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 课件第6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 课件第7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 课件第8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原卷版)第1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原卷版)第2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原卷版)第3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练习)(原卷版)第1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练习)(原卷版)第2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练习)(原卷版)第3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练习)(解析版)第1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练习)(解析版)第2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练习)(解析版)第3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解析版)第1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解析版)第2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解析版)第3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 课件+练习+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 课件+练习+讲义,文件包含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4物态变化课件pptx、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4物态变化讲义原卷版docx、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原卷版docx、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4物态变化练习解析版docx、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4物态变化讲义解析版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跨学科实践+重点实验+新素材、新情境、新考法
    全国视角过考点,易混易错细辨析,针对训练强效果
    精准划分题型以把握命题规律,深入掌握考试动态与趋势
    解读近年考情,融合最新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预测中考方向
    知识串联明关联,思维导图巧记忆,特殊标注知重点
    考点一 温度考点二 熔化和凝固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新教材 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温度: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表示物体的 。
    温度计--用来测量 的工具
    (1)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
    (2)基本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直玻璃管、刻度等。
    (1)常用单位: ,符号是 。
    (2)摄氏温度的规定:我们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 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3)常见温度的估测: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40℃,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8℃。
    会认:使用前,应认清温度计的 和 。
    会选:测量前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会放: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 被测液体中,且 碰到容器底或侧壁。
    会读: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液体中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 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 。
    会记:记录温度值时,不用进行估读,但不要漏写或错写 。
    判断下列图片中温度计使用和读数是否正确?
    特殊结构:玻璃体温计是接触式测量方式的代表。最初医生给患者检查体温时,是让患者用嘴一直含着温度计的,因为温度计拿出来一遇冷空气,指示的温度就降下来了。后来,通过在温度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制造一处具有特殊结构的狭道。
    体温计的量程与分度值:如图所示,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使用方法: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狭道挤到直玻璃管。当读数时将体温计拿离人体,水银变冷收缩,狭道内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此时的示数表示的是人体的温度。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
    (1)仰视偏小,俯视偏大,正确读数为平视。(2)在读取温度计示数时,一定要看清温度计是零上还是零下,若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温度计示数越来越大,则是零上;若数字越来越小,则是零下。(3)书写摄氏温度单位符号“℃”时,要注意格式,字母左上角的小圆圈不能漏掉,也不能分开或错位,如人体的正常温度约为37℃,不能写成“37°”或“37C”。
    体温计的特殊结构——缩口,体温计在正常使用时,示数只升不降。例如当人体的温度高于体温计原示数时,体温计的示数上升,此时能测量出人体的实际温度。但是,当人体温度低于体温计原示数时,因为体温计的示数不会下降,显示还是之前的温度,将导致测量值偏高。
    1. (24-25八年级上·广东广州·期中)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 ℃。
    A对应0℃,B对应100℃,AB之间总共40格,每格代表2.5℃。从A点到液面所在的位置一共25个小格,则对应的温度为25×2.5℃=62.5℃
    2. 【新情境】(24-25八年级上·山西晋中·期中)为庆祝妈妈的生日,小明购买了一个上端开口的爱心“温度计”作为礼物。当用手包裹住底端玻璃泡时,玻璃泡温度上升,内部气体受热膨胀,使管中液体迅速上升,形成一个爱心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面上升主要是由于玻璃泡受到手的挤压B.工作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使液面升降C.夏季静止在桌面上的爱心“温度计”液柱较高D.冬季静止在桌面上的爱心“温度计”液柱较高
    3. 【实践应用】(2024·福建莆田·二模)在科技创新节期间,同学们展示自制简易温度计。(1)如图甲是甲组同学自制的简易温度计,在玻璃瓶内装满煤油,煤油里滴几滴红墨水这是为了 ,用打孔的橡皮塞封住瓶口后插入透明细吸管并密封完好。按摄氏温标的方法标注刻度,就制成了一个简易温度计;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液柱的变化情况
    ①图乙、丙是小组同学标刻度的过程:在充分接触足够长时间后,液面a处应标注 ℃,液面b处应标注 ℃;②对于这样的温度计,为了让其测温更加准确,你的改进措施是 ;(2)图丁是乙组同学设计的温度计:A为玻璃瓶,B为吸管,且穿过软木塞与A相连,装置不漏气,管下端插入水槽C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此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 ;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此温度计的h将 。
    (1)物质的三态:自然界中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态变化的概念:随着 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作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熔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熔化成水。
    凝固: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2)实验: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块冰块放入碗中,在室温下不久冰块就开始熔化,之后一段时间内碗里都是冰和水混合在一起的情况。如果用温度计测量,就会发现尽管冰在逐渐熔化变少,但水的温度并没有升高。这是怎么回事?想一想:其他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否也不变?
    海波、石蜡、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大试管、温度计、搅拌器、水、火柴。
    探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分别取适量的海波和石蜡(研碎),对它们进行加热,测出加热过程中的温度,观察熔化的情况,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图像,比较二者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选择一些不同的物质进行实验研究,例如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将海波放入内有温度计的试管中,再把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点燃酒精灯,经过一段时间后海波就会慢慢熔化。当温度计的温度升至40°C左右时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填入下表。分析温度的变化,就可以找出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将海波换为石蜡,找出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都要 热量。②不同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有的物质(如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 ;有的物质(如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先变软,后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续温度逐渐升高。
    (1)安装实验器材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目的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2)让海波、石蜡均匀受热的三种措施:①采用水浴法加热;②在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搅拌;③将物质研碎。(3)选用小颗粒固体的目的:可以使固体受热均匀,便于与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接触。(4)烧杯中的水要适量,原因是:①水太多会延长实验时间;②水太少不能使固体浸没,会造成固体受热不均匀。(5)撤掉酒精灯后,固体停止熔化;继续加热又开始熔化,这样操作说明:固体熔化需要吸热。(6)记录时间间隔不能过长,否则可能记录不到温度不变的过程。
    (3)液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对液态海波停止加热后,温度逐渐降低,当温度降到48C时,液态海波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直至凝固完毕,温度才会继续下降;如甲图所示。石蜡的凝固过程则不同,停止加热后,石蜡由稀变稠,又变成固态,温度不断降低。由于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当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会向外界放出热量。如乙图所示。
    凝固过程是熔化的逆过程,当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时,会向外 热量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 确定的熔点。
    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非晶体 确定的凝固点。
    如果在一种晶体中掺入其他物质,则该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会发生变化。例如,在水中加入食盐或酒精,可降低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所以冬天在大量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加速冰雪的熔化。
    晶体熔化图像中,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 态,吸热升温;在B点时,物质开始熔化,到C点熔化结束;BC段表示熔化过程,物质处于 存态,温度保持 ;CD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 态,吸热升温。
    晶体的凝固图像中,EF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 态,放热降温;在F点物质开始凝固,到G点凝固结束;FG段表示凝固过程,物质处于 态,温度保持 ;GH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 态,放热降温。
    (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熔化吸热应用①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一些冰块,并不是直接加冷水。这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更低,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的更多。②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因为冰熔化吸热。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应用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晶体的熔化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当温度相同时,不能发生热传递,也就不存在吸热。因此不能满足继续吸热的条件。
    物质温度为熔点时,物质的状态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
    1. 【民族优秀文化】(2024·江苏苏州·一模)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钝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所示)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铁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2. (2024·重庆·中考真题)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加热过程搅拌试管中的海波是为了使它 受热,海波的温度升高,内能 ;在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 ℃。
    固态变成液态为熔化,熔化吸热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3. 【中考新考法】(2024·山西·中考真题)由于全球变暖,世界各地许多冰川开始快速消融。如图所示,为了保护全球海拔最低、蕴含丰富地质学信息的四川达古冰川,科学家正在探索为冰川盖“被子”来减小太阳辐射热对冰川消融的影响。市场上有同种规格的白色、灰色、黑色三种颜色的纳米纤维布,选谁做“被子”呢?请你设计一个可操作的选择方案。
    【解析】由题意可知,是为了探索给冰川盖“被子”来减小太阳辐射热对冰川消融的影响,因此可设计实验:(1)实验准备:选取体积相同的三块冰,给其分别盖上白色、灰色、黑色三种颜色的纳米纤维布。(2)实验过程:将他们放在太阳底下,隔一段时间,观察冰的熔化情况。(3)实验结论:冰熔化最慢的其所盖的那个颜色的纳米纤维布最适合。
    4. (2024·河南南阳·一模)学习了熔化和凝固的知识后,同学们想知道,水中掺有其他物质后其凝固点是否会受影响,于是就开始了实验探究。他们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制成盐水,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就观察盐水的状态,并测出盐水的温度,然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出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1)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2)实验结果表明,该盐水的凝固点为 ℃,水中掺有其他物质后其凝固点变 (选填“高”或“低”)了;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将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凝固有固定温度,说明为晶体,凝固点为-2℃
    温度到达并的凝固点,能继续放热,冰会变多
    汽化: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汽化。
    液化:物质由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液化。
    沸腾的概念:沸腾是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将冷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了。如果持续加热,水的温度是不是会越来越高?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火柴、硬纸板、停表等
    我们可以通过将水加热至沸腾,测量水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图像,得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用酒精灯(或家庭常用的电磁炉、电热水壶等)将水加热,使其沸腾。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当水温接近90℃时开始计时,每隔0.5min读数一次并将温度填入下表中直到水沸腾4~5min后为止。
    (1)沸腾前,烧杯底部有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气泡越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如图所示。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到达水面时破裂,并发出里面的水蒸气,如图所示。(2)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水不再沸腾
    (1)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起来,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2)由实验现象和图像可知,水沸腾前,不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沸腾。(3)水沸腾后,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不变。停止加热,水停止沸腾,说明水的沸腾需要吸收热量
    水在沸腾前,温度不断 ;水在沸腾后,温度保持 。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目的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2)实验时,烧杯内的水要适量。水太多,加热时间会太长;水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会露出水面或在很短时间内水杯烧开,导致实验观察时间太短;(3)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用温水进行实验;②用适量的水进行实验;③调大酒精灯的火焰,并用外焰加热;④在烧杯上加带小孔的盖子,以减少热量损失;(4)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烧杯底或石棉网还有余热;(5)实验时,由于大气压的影响,测出水的沸点可能不是100℃。
    沸点的概念: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作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增大,沸点 ;气压减小,沸点 。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①液体的温度达到 ;②液体能持续 。
    (1)蒸发的概念: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是汽化另一种形式。
    (2)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蒸发是缓慢地汽化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①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和树荫下,哪种情况下会先干呢?②将湿衣服分别卷起来和摊开晾晒,哪种情况下会先干呢?③将湿衣服分别放在通风与无风处,哪种情况下会先干呢?
    四块相同的玻璃片、酒精灯、水、酒精、胶头滴管、扇子。
    (1)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如图A、B、C、D所示。其中,B被摊开表面积变大;C与A的表面积相同,但用灯加热;D与A的表面积相同,用扇子使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加快。(2)并测出它们变干所用的时间。
    液体温度越 ,蒸发得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 ,蒸发得越快;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 ,蒸发得越快。
    蒸发制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从周围物体(或自身) 热量,使周围的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所以蒸发具有制冷作用。蒸发越快,制冷作用越明显。例如,人们将中暑的患者,扶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并在患者皮肤上擦拭温水(酒精),这样水蒸发吸热能使患者的体温快速下降,缓解中暑症状。
    降低温度:如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压缩体积:如日常见到的打火机中的液体就是在常温下采取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的。
    (2)液化放热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汽化需要 热,液化需要 热。生活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要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会发出大量的热,因而加重烫伤。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在平时我们看得到的从壶嘴冒出的“白气”、雪糕周围的“白气”,其实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大量悬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凡是看得见的“白气”、“白雾”都不是水蒸气。
    (1)水蒸发得快慢跟周围空气的湿度也有关,周围空气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如夏天下雨前,人往往感到特别闷热,就是因为下雨前空气湿度大,人体上的汗液难以蒸发所致。(2)对于不同的液体来说,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比如,在通常条件下,酒精比谁蒸发得快,汽油比柴油蒸发得快。
    2. (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小李用图1所示装置观察水的沸腾,正确实验并采集数据后,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图像。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温度保持100℃不变B.水面上方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C.8~10min内水不需要吸收热量D.杯口的“白气”是蒸发形成的
    1. 【跨学科实践】(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煮面条时,人们一般先用大火使水迅速沸腾,再改用小火使水保持沸腾。改用小火使水保持沸腾时,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使用高压锅煮饭更容易把饭煮熟,原因是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 (选填“高”或“低”)。
    水沸腾时温度特点:温度不变
    水沸腾时温度为98℃,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
    3. (2024·湖南岳阳·模拟预测)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请指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A.在﹣180℃时氮是液态B.将氮和氧放在﹣200℃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慢慢提高环境的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高于-196℃,氮为气体
    液态氮在25℃的环境中已经沸腾,温度保持不变
    氧的沸点高于氮,所以氮先变为气体
    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不能测沸水温度
    5. (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情景,说明水还没有沸腾B.调节铁圈B高度时,不用点燃酒精灯C.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水内部也在汽化D.移去酒精灯,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
    4. (2024·海南·中考真题)用塑料袋套在绿叶上并扎紧袋口,过一段时间后,塑料袋的内表面就会出现一层水珠。水珠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
    气泡向上越来越大,说明水正在沸腾
    需要点燃酒精灯,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因为石棉网还有余热
    (1)升华:物质由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需要 热量。(2)凝华:物质由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需要 热量。
    (1)水的三态相互转化图
    (2)云、雨、雾、露、霜、雪、冰雹的成因和涉及的物态变化
    云与雨的形成:阳光晒暖的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以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便液化成为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小水滴相互聚集,就会凝结成大水滴下降成雨。冰雹与雪花的形成: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最后有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雪花飘落大地。雾的形成: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 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附着在悬浮于空气中的灰尘上,形成了雾。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 成小水滴附着在它们的表面,形成了露。霜的形成:霜是地表水蒸气在温度迅速降低时 成的小冰晶。
    1. (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有少量碘颗粒,如图所示,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玻璃泡内碘颗粒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紫红色碘蒸气,这是 (物态变化名)过程,需要 (吸/放)热.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后,碘蒸气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碘颗粒,这是 (物态变化名)过程。
    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升华吸热
    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2. 【生活日常场景】(2024·西藏·中考真题)寒冬的早晨,西藏高海拔地区教室玻璃窗内侧常能见到美丽的冰花,如图所示。冰花形成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固C.升华D.凝华
    3. (2024·江苏泰州·一模)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霜前冷”是由于气温偏低,水蒸气遇冷升华B.“雪后寒”是由于雪汽化要吸热C.“霜前冷”是由于气温偏低,水蒸气遇冷液化D.“雪后寒”是由于雪熔化要吸热
    1. 【跨学科实践】(24-25八年级上·吉林长春·期中)(多选)小明进行实践活动时,观察了厨房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蒸馒头时,最上层的比下层的馒头先蒸熟,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放热B.放在案板上的冻肉表面会出现一层水珠,这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在冻肉表面C.煮汤时,揭开锅盖,锅上方出现大量“白气”,这里的“白气”实际是水蒸气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这个现象与露珠形成的物态变化相同
    2. 【跨学科实践】(24-25八年级上·湖南长沙·期中)(多选)刚学完物态变化的小郡,观察厨房中的物态变化相关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灶台上锅子里正在沸腾的水,温度在不断上升B.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加快了积水表面空气流动,从而加快蒸发C.从冰箱里拿出冻肉,不一会儿冻肉外面结了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D.夏天为了喝到冰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几块冰,其利用的是冰熔化时吸收热量
    题型一 温度的估测题型二 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题型三 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题型四 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题型五 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题型六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题型七 判断物态变化题型八 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决温度的估测试题,需要同学们多熟悉、记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推断。以下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37℃,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40℃,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8℃等。
    1. (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小明帮妈妈做饭时,对几个物理量进行了估测,他的估测中合理的是( ) A.10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0g B.煮熟锅米饭约需10s C.铁锅的直径约是28mm D.刚蒸熟的馒头温度约是37℃
    2. (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刻度尺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测量工具,它用来测量( )A.时间B.温度C.长度D.质量
    4. (24-25八年级上·贵州·期中)小宾同学在实验室练习使用温度计时进行了如下操作:用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测量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用寒暑表测量沸水的温度;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并读数。其中操作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3. (24-25九年级上·海南海口·期中)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体温计,它的测温原理是根据液体的 。某时刻用寒暑表测得的温度如图所示,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
    (1)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的过程。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2)分析晶体的凝固图象:DE段:物质处于液态,物质放热降温的过程;EF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晶体溶液的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FG段:物质处于固态,晶体放热降温过程。
    5. (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C.该物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熔化前后,该物质的比热容不变
    6. (2024·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这种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在AB段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t1时物体的内能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t2时物体的内能。若相同时间内该物质吸收热量相等,由图像可知,这种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固态时的比热容。
    熔化时温度不变,因此是晶体
    比热容跟物质的状态有关
    吸收相同热量,液态升高的温度小
    7. (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在课外实践性作业中,某同学探究了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该盐水的凝固点是 ℃,凝固过程经历 min,凝固过程中盐水的内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8. (2024·山东泰安·二模)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不相等B.甲、乙两种物质熔化前比热容相同C.甲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D.甲、乙两种物质全部变为液态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甲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为晶体
    9. (2024·山东淄博·中考真题)小明发现冬天海水结冰时的温度比河水的低,这一现象激发了他探究盐水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兴趣.他将一杯盐水放入温度为-20℃的恒温冷冻室内,利用传感器收集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1)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 ℃,凝固过程持续了 min。(2)杯内盐水第25min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5min时的内能。(3)从图象中发现,当盐水凝固后,温度降低明显变快,这是因为凝固后它的 变小。(4)小明查阅资料还发现,不同的海域海水结冰的温度也不同.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物理问题: 。
    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什么关系
    10. (2024·山东泰安·二模)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冰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图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温度是 ℃。(2)物体在B点时具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点时的内能,第4min时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态; (3)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不考虑水的质量变化),分析图象发现,其原因可能是 ;(4)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
    和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
    11. (2024·陕西咸阳·一模)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或“B”);图甲实验器材安装时存在的一处错误是 ;(2)调整好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计时,每隔1min观察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4min后停止读数,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①第6min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乙中 (选填“C”或“D”)图;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得,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 (3)实验时,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4)星期天,小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A. B. C. D.
    12. (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小涵和小怡一起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1)观察可以发现,图甲中实验仪器的组装存在一处明显的错误,该错误是 。纠正错误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观察水温和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待水温升至60℃左右时,开始记录,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和实验现象,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2)小涵发现自己每次记录的温度值都要比同一次小怡记录的数值高,分析后发现是自己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不规范造成的,根据上面的情况可知,小涵读数时是按图乙中 (选填“A”、“B”或“C”)所示的情景读取的;
    温度计玻璃泡与容器底部接触
    (3)小涵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设计了实验,将热源换成电火锅,并进一步探究水沸腾的条件:①在电火锅内倒入大半锅水,将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放入电火锅中的支架上,让玻璃杯中的水面低于锅内水面;②打开电火锅,对电火锅内的水加热,待锅中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后,用温度计测量可以发现锅内和玻璃杯中的水温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小涵观察还发现,当锅内水沸腾后,玻璃杯中的水 (选填“也沸腾”或“不沸腾”),由此得出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 并且 ;(4)小怡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相同热源对初温和质量都相等的不同液体A、B同时加热,“探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①由图丙可知, (选填“A”或“B”)液体的吸热能力更强;②本实验中,小怡是用 (选填“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13. ((2024·北京·中考真题)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油的温度B.减小油的表面积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D.减少油的体积
    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使油的温度升高得慢些,减慢了油的蒸发
    14. 【新考法】(24-25八年级上·北京·阶段练习)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小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提出猜想】猜想①:与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有关猜想②:与蔬菜的表面积有关猜想③:与蔬菜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进行实验】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军按如图进行了四次实验(实验中的胡萝卜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剖开的胡萝卜均为均匀剖开)。【分析论证】(1)在上述实验中,实验C的探究方法不正确,原因是 。 (2)这四次实验中,实验 可验证猜想①是否正确。
    缺少变量,没有使胡萝卜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
    (3)实验B中发现剖开的胡萝卜比未剖开的胡萝卜干瘪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拓展应用】小军突然想到:下雨后,大雨地面干得慢,小雨干得快。于是他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人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实验发现水少的杯中没有水时,另一杯中还残留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 ,经过多次实验和精确测量,小军发现当放水少的杯中无水时,放水多的杯中减少的水量总是与放水少的杯中原来的水量相等,由此可知:水蒸发的快慢和水的多少 (选填“有关”或“无关”)。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15. (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下列热现象:①雪糕周围的“白气”;②草叶上的露珠;③树枝上的雾凇;④燃烧蜡烛流的“泪”;⑤瓦房房顶的霜;⑥冶炼用的“铁水”。形成过程属于液化的有 ;属于吸热过程的有 。(两空均选填序号)
    16. (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深秋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来B.清晨的雾是由水蒸发而来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D.冰柜中刚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出现“白汽”,是汽化现象
    17. 【自然景观】(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2024年初,济南南部山区某地出现“雾凇漫道”奇观,如图所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夜间气温骤降时树枝上形成的美丽景观。“雾凇”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B.凝华C.升华D.液化
    18. 【民俗文化融合】(2024·湖北·中考真题)如图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表演“打铁花”。表演者击打高温液态铁,液态铁在四散飞溅的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最后变成固态铁。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
    题型八  自然界的水循环
    19. (2024·山西晋城·模拟预测)“水是生命之源”,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节约用水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是自然界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地表面的水吸收热量,液化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C.小水滴遇到更冷气流,凝华成小冰晶D.冰晶降落遇到暖气流,汽化形成雨水
    20. (2024·山东德州·二模)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部水资源的万分之一,提高节水意识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雨在下落过程中有熔化现象发生,放出热量B.树木蒸腾作用属于汽化现象,吸收热量C.云的形成有液化现象,吸收热量D.由图可知,自然界中水总量不变,不必节约
    21. (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下列关于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雨的形成是汽化B.雪的形成是凝固C.雾的形成是液化D.霜的形成是升华
    22. (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大自然是神奇而多彩的。下列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冰清玉洁的雾凇,是热空气凝华放热形成的B.虚无缥缈的雾,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C.白如凝雪的冰雹,是水凝固吸热形成的D.晶莹剔透的露水,是液态水汽化吸热形成的
    23. 【自然景观】(2024·河北·中考真题)下图中的四幅图,反映的物态变化不属于凝华的是( )A.冰锥的形成 B.冰花的形成 C.雾凇的形成 D. 霜的形成

    相关课件

    专题04 物态变化(核心知识精讲课件)-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物态变化(核心知识精讲课件)-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全国通用),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透视·目标导航,知识导图·思维引航,冷热程度,热胀冷缩,3温度计的分类,摄氏度,冰水混合物,1正确使用温度计,分度值,玻璃体温计接触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04讲 物态变化(课件)-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第04讲 物态变化(课件)-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考必备知识梳理,源头活水话中考,经典例题与变式拓展,实验探究,河北十年中考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课件专题04 物态变化(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课件专题04 物态变化(含答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04,物态变化,考情分析,知识建构,知识梳理,题型归纳,夯基·基础知识梳理,提升·必考题型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