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俯瞰 (kàn) 秀颀(qí) 上溯(shuō) 惟妙惟肖 (xià)
B.濒临(pīn) 鲜腴(yū) 喧嚣(xiǎ) 络绎不绝(yì)
C.踌躇(chú) 洗涤(dí) 纤维(qiān) 摩肩接踵(zhǒng)
D.遒劲(qiú) 逾越(yú) 瞻仰(zhān) 潜滋暗长 (qián)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天堑 颓唐 虬枝 自出心裁
B.婆娑 遏制 狼籍 坦荡如砥
C.干燥 琐屑 挑衅 重峦叠障
D.防御 序暮 簇拥 恹恹欲睡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科技进步,数字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我们阅读的内容更加多元丰富,阅读载体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随时随地阅读,地铁上、电梯里、上下班途中□生活中的每个间隙都能碰到进行数字阅读的人。
A.。” , 。B.。” , ……
C.”。 、 。D.”。 、 ……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B.“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通过天神移走大山的结局,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古人以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与“阴”相对。《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汉水南岸,
D.《周亚夫军细柳》出自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5.赏析李清照的《渔家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B.“殷勤问我归何处”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我报路长嗟日暮”中,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D.本词通过记梦,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也表现了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6.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回答问题。
①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②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颗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③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在园林里装上镜子的作用。
B.第②自然段通过选取的几幅小景,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C.第③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D.选文中“大多” “几乎”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简 牍
①文字的诞生,是一个民族走出蒙昧的象征。作为文字载体的材料,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不断变化。西汉时,简牍是人们书写的主要“纸张”,承载着当时的文化与精神风貌。
②据儒家五经之一的《尚书·周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意为殷商时期,即有成册的文书典籍。在纸张出现以前,作为书写载体的材料种类丰富——龟甲兽骨、金石帛书、竹简木牍……简牍作为古代最重要的文字载体之一,最早可追溯至商,盛行于秦汉,在华夏已有3000 多年的历史。
③简牍是“简”与“牍”的合称,是古人用于书写的木片和竹片。依据材质的不同,可分为竹简、木简、竹牍、木牍。简又称“毕”,多为细长条形,可供书写的面积较少。连续书写时,以麻绳编联,单支称为“简”,多支连编在一起称为“册”,如同现今的书籍册页一样。在实际使用中,简的制式多有差异,根据书写需求被制成不同形状,且因内容不同,长度也有差别。牍又称“版”或“方”,多为方形或长方形的薄板,比一般的竹简要宽,可供书写的面积较大,不穿孔,常单片使用,可做到“一板书尽”,多用于记录小事。
④作为古代的“图书”,简牍的内容包罗万象,诸如医药养生、天文数术、兵法礼制、行政公文等。根据内容的不同,定名也有所差异,例如:信牍是用于写信的书简,遣册是记录墓中随葬品器物清单的简牍,签牌是起标识、凭证作用的简牍。古人书写时,自右向左,以毛笔蔽墨书于简牍上,若有错字,则用书刀 (古时刮削文字的小刀,其作用类似于今天的橡皮擦) 刮去墨迹,再重新写即可。
⑤简牍的原材料为竹木,数量丰富,价廉而易得。古人因地制宜,南方地区多竹,则多为竹制;北方地区便多以松木、红柳等木材替代。
⑥作为典型的西汉列侯蒫箅遗址,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了5300余枚简牍,包含众多珍贵古籍与文书档案,生动再现了西汉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从内容上看,这批简牍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著作典籍,一类为公文奏牍,一类为签牌。其中,典籍类简牍数量最多,内容丰富,尤其是出土的《论语》《诗经》 《礼记》 《春秋》 《孝经》等典籍,对研究汉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3年第4期,有删改)
7.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文字载体的材料,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不断变化。
B.简牍是“简”与“牍”的合称,是古人用于书写的木片和竹片。
C.古代简牍内容包罗万象,虽然内容不同,但定名是一致的。
D.简牍的原材料为竹木,数量丰富,价廉而易得。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交待说明内容,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简牍。
B.本文第①③段中加点词语“主要”和“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海昏侯墓中出土大量典籍,对研究汉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D.本文是“分——总”结构,采用空间顺序说明了简牍的历史发展脉络。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B.丈夫之冠也 冠:行冠礼
C.得志,与民由之 由:由于
D.贫贱不能移 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10.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子未学礼乎B.往之女家C.独行其道D.威武不能屈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景春首先提出观点,并且运用反问句加强语气,透露出他对公孙衍、张仪的钦佩和羡慕。
B.第②段中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并对景春的观点进行反驳。
C.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有两点:做事情要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D.文章主要探讨了“何谓大丈夫”的问题,先破后立,且多处采用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磅礴。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①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公孙丑下》)
②,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③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④,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⑤《春望》中,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再现了国都沦陷、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的句子是:,。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①,善用矛。有一偷亦善击刺,唯与此弓手不相下。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②,适值③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逐曳矛而斗。观者如堵④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⑤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又有人曾遇强寇斗,矛刃方接,寇先含水满口,忽噀⑥其面,其人愕然,刃已透胸。后有一壮士复与寇遇,已先知噀水之事。寇复用之,水才出口,矛已洞颈。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弓手:又冬弓兵,宋代地方治安早之一。②村步:村连头。步,迈“洋”,码头。③适值:恰逢。④堵:皆。⑤尉:指县尉,维持太县治安。⑥噀(xàn):含在口中而喷出。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至:(2) 盖乘隙也 盖: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15.结合选文内容,分别说说“弓手”“壮士”取胜的原因。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句话的魔力
贺平安
①初中开学那天,我坐在人头攒动的教室里,忍受着陌生眼光的打量,像个异类。周遭传来热络的交谈,我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只想快点有人来解救我。
②这时,他出现了,一张热情洋溢的脸。他拍着我的肩膀,主动和我打招呼,瞬间化解了我的尴尬。
③他声音低沉,每到他发言的时候,便是全班同学的耳膜放松时刻。他的体育很好,一身小麦色的皮肤,膝盖或是手肘处会出现打球摩擦产生的伤痕。他的酒窝很深,尤其喜欢坏笑,嘴角扬起,仿佛能酝酿出甜甜的果酒。他走路的时候常常会忍不住踮一踮脚,做出要跳跃的姿势,无时无刻不想投个三分球。
④我从来不知道人的脊背可以挺得这么直。以往上课,听得懂的课我勉强能坐得端正,要是听不明白,就干脆趴在桌子上,腰背弓得像只炸毛的猫。可是他坐到我后面的这段时间,我每节课都把背挺得笔直,听到他讲有趣的事情,脸上也会浮现笑容。那些学习上的阵痛、生活上的畏缩,似乎都随风消散了。
⑤这一天午后,阳光明媚,湛蓝色天空上浮着棉白的云,空气中透着植物被晒暖后的清新香气。我趴在桌子上无所事事地等待下节课的来临,却出乎意料地收到他的邀请:“体育课一块儿打球吗?”
⑥我迅速直起身子,左右看了看:“和我吗?我可不会打篮球。
⑦“哪有男孩子不会打篮球的?”他的眼睛明亮得像天上的星星。
⑧“我……”
⑨“你别怕,勇敢点!要不咱们打羽毛球”
⑩他背后是耀眼夺目的午后日光,一如他灿烂的笑容,照亮了空气里上下漂浮的尘埃。
⑪绿茵茵的草地上扎堆站着两支足球队,阴凉处的乒乓球桌也里三层外三层地位了一群人。羽毛球场馆因为离得远,反而一片清净。人很少,我依然感到紧张,生怕自己球技不佳被人笑话。
⑫他双腿蹬地有力,臂膀舒展,每出都抢先搂住半空中的羽毛球。我也不示弱,挥动着手上的球拍,大开大合,果断地反击。
⑬渐渐地,围观的同学越来越多。我也受其感染,竭力去接他打出的每一个球。当最后一个球落地的时候,我输了,可人群里发出了一阵赞叹的欢呼声。他快步走到我面前,露出真诚的笑容,赞到:“你打得真不错!”
⑭我看着他脸上的汗水,爽朗地冲他笑了笑。他突然收起挂在脸上的笑容,一本正经地直视我:“你别怕,对生活勇敢一点。”
⑮“你别怕,对生活勇敢一点。”这句话好像有什么魔力。我那些潜藏的心理活动就像藏在深蓝海底的冰山,看不见也摸不着。可如今它被一个人彻底识破,跃跃欲试,蓄势待发。想成长、想变得更好的念头越发强烈,我迫不及待地要长成遮天蔽日的模样。
⑯他使我懂得了勇敢的真正意义,让我得以在青春的起点,手持火把核武器,做最真实的自己。哪怕这一路有荆棘和风雨,也要高歌猛进,翻山越岭,再害怕也不停下。因为我知道,我勇敢的付出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我来过,盛放过,就是青春的意义。
(选自《青年文摘》2023年第10期,有删改)
16.结合语境,解释第③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17.选文第⑩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18.简要概括“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19.文章题目中的“一句话”指的是哪一句?这句话有哪些“魔力”?
七、综合性学习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你所在的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互联网改变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20.班级要出一期与互联网有关的黑板报,请你选出正确的操作步骤( )
①设计黑板报具体栏目 ②请老师帮忙筛选材料 ③确定黑板报主题名称
④撰写并加工美术插图⑤成立黑板报编辑小组 ⑥分工并搜集相关知识
A.⑤④②①③⑥B.⑤③①⑥②④
C.③⑥④⑤①②D.③⑤⑥④②①
21.同学们搜集到“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的积极意义”的图表(如下) ,请从图表中提取两条有效信息。
八、名著阅读
22.请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把长征中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补充完整。
23.阅读《昆虫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时刻到了。唉! 没到哩。我又一次上当了。我那一轮一轮的八小时值班监视没见结果。它走了,没有利用自己钻探的成果便遗弃了那个橡栗。没错儿,我完全有理由怀疑自己在树林里所观察到的结果。在绿橡树中,忍受烈日的烤炙,全神贯注地待着,简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
……
整个十月份,必要时求助手们帮忙,我查看了没被下卵的许多钻井。观察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是两个小时,有时候达到或者超过半天。
从上面的选段中,你感受到了作者的哪些精神品质?
九、作文
24.作文
同学们,丰富多彩的一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回忆自己的生活,在这个学期里,你收获了什么? 是幸福、坚强、感动,还是……
请以《这个学期,我收获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记事要内容具体,中心突出; ④注意句子、段落之间的连贯; ⑤不少于 600字。
《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上溯(shuō)——sù;
B.濒临(pīn)—— bīn,鲜腴(yū)——yú ,喧嚣(xiǎ)—— xiā;
C.纤维(qiān)——xiān ;
故选D。
2.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B.狼籍——狼藉;
C.重峦叠障——重峦叠嶂;
D.序暮——序幕;
故选A。
3.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一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部分引用,充当句子成分,与前文“随着……”构成完整一句话,句号放在引号外;
二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并列关系,中间用顿号衔接;
三空,“地铁上、电梯里、上下班途中”均为各种阅读的场所,用省略号表示同类列举的省略;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有误,《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并非我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故选B。
5.A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词的能力。
A.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体现了作者在经历人生挫折后的坚定与豪情壮志,词风豪放。故应为其豪放词的代表作。故选A。
6.A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说明文知识方面的问题。
A.第①自然段中“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是举例子,说明在园林里装上镜子的作用,进而说明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设计的特别。本项中的“打比方”理解错误;故选A。
7.C 8.D
【导语】这篇文章对古代书写材料简牍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文章首先概述了简牍的历史及其作为文字载体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对简牍结构、材质、使用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的阐述,展示了其在古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场景。文中还提到了简牍的出土及其学术价值,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文章结构清晰,语言详实且具有学术性。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结合④段“作为古代的‘图书’,简牍的内容包罗万象,诸如医药养生、天文数术、兵法礼制、行政公文等。根据内容的不同,定名也有所差异”可知,“但定名是一致的”表述有误;故选C。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D.有误,本文是“总——分——总”的结构,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了简牍的历史发展脉络。首先,第①段总体介绍简牍作为文字载体的演变及其在西汉时期的重要地位,并引出简牍的定义及其经典历史。接着,②③④⑤段以分述的方式详细描述简牍的历史、分类、内容书写、原材料等内容,列举了简牍的不同种类及其用途,强调了简牍材料的因地制宜与经济性。最后,第⑥段通过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实例,概括简牍在汉代社会和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实际例证总结说明对象的现实意义。故选D。
9.C 10.B 11.C
【导语】这篇文章来自孟子的《富贵不能淫》,核心探讨何谓“大丈夫”。第一段景春以反问表达对公孙衍、张仪的钦佩,然而孟子通过第二段揭示对他们的反驳,他借“妾妇之道”谴责他们迎合权贵,不具大丈夫风范。孟子的“大丈夫”强调道德原则的坚定不移,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标准,文章逻辑清晰,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论证,极具气势与说服力。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C.句意:能实现理想时就与人民一起遵从这条正道。由:遵从;
故选C。
10.本题考查通假字。
B.句意为:到了你丈夫家里。女:通“汝”,你;
故选B。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联系第②段“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分析,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本项说法不完整;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他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他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他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2. 地利不如人和 折戟沉沙铁未销 悠然见南山 无可奈何花落去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利、戟、销、奈、深。
13. 到 大概是 14.你敢和我在县尉马前决一生死吗? 15.由文中“盖乘隙也”,可知弓手运用智谋,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将偷杀死,也可见弓手智慧过人,动作敏捷。由文中“已先知噀水之事”,可见壮士预先知道他含水喷人这一招,果断先发制人,将寇刺死,也可看出壮士料事如神,机智识破,勇敢出击。
【导语】《梦溪笔谈》中的选段通过两个故事强调了智慧与机智在战斗中的重要性。第一则故事中,弓手利用对手的放松警惕而取胜,体现了智勇双全。第二则故事中,壮士因事先了解敌人的策略而得以先发制人,说明了谙知对方计谋可增加胜算。这些情节突出可通过巧计战胜敌人的主题,并反映了沈括对人际对垒中随机应变能力的重视。整篇文字简练,以小见大,使读者在幽默中领悟智慧的重要性。
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弓兵因公事来到村埠头。至:到。
(2)句意:大概是乘其分神不备而取胜的。盖:大概是。
1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
汝:你。决生死:决一生死,决一死战。乎:吗。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由“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可知,当弓手和小偷僵持不进的情况下,弓手改变招数,采用智谋,通过和小偷约定在县尉马前决一生死小偷应战的时刻抓住进攻时机,一举将小偷杀死,可见其机智;“一举而毙”更体现其动作敏捷;由“已先知噀水之事”“寇复用之,水才出口,矛已洞颈”可知,壮士已经提前知道寇会用到的手段,所以在“寇复用之”的时候能够先发制人,“矛已洞颈”一下子杀死寇,可见其料事如神,机智勇敢。
【点睛】参考译文:
濠州定远县有一个弓兵,善于使用长矛。有一个小偷也善于击刺,只与这位弓兵技艺不相上下。一天,弓兵因公事来到村埠头,恰逢小偷在市肆喝酒,来势迅猛,不可躲避,就拖矛来斗,围观的人很多。许久,两人都僵持不进。弓兵忽然对小偷说:“县尉来了,我和你都是好汉,你敢和我在县尉马前决一生死吗?”小偷说:“好。”弓箭手话音刚落举手就刺,一下就把小偷刺死,大概是乘其分神不备而取胜的。
又有一人曾经与强盗争斗,双方兵器相交,强盗先含一满口水在嘴里,忽然喷在对方脸上,愕然之间,刀已穿胸而过。后来一个壮士又遇上这个强盗,已经预先知道他有含水喷人的一招。强盗果然又使出此种伎俩,水才出口,壮士的长矛已经贯颈刺出。
16.“酝酿”本指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写他经常露出有感染力的笑容,表现出他的积极乐观。 17.不能。运用景物描写,写出午后阳光的明亮,渲染温暖的气氛:写出他的热情开朗,丰富人物形象:让“我”的心境发生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答出两点即可) 18.胆小怯懦、敏感内向、善于观察、不甘落后、勇于改变。(答对四点。意思接近即可) 19.一句话指“你别怕,对生活勇敢一点。”这句话的魔力有:让“我”由怯懦走向勇敢。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我”懂得勇敢的真正含义,敢于做真实的自己;让“我”明白青春就要无所畏惧,不求回报,做勇敢的自己。
【解析】16.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此类题先解释词语本来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分析。结合第②段“这时,他出现了,一张热情洋溢的脸。他拍着我的肩膀,主动和我打招呼”,可见“他”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结合第②段“他的酒窝很深,尤其喜欢坏笑,嘴角扬起”,可知本句描写的是“他”爱笑的性格特点;据此概括答题即可。
17.本题考查中间段的作用。
中间段的作用:1、结构上:①承上启下;②呼应标题(开头、结尾);③做铺垫;④推动情节发展;⑤使文章脉络清晰。2、内容上:①承接上文……,引出下文……;②强调……,点明中心;③若为插叙段,补充说明……的内容;④若为环境描写段,则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展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内容上:首先,第⑩段“他背后是耀眼夺目的午后日光”中的“日光”,既指自然界的日光,也就是运用景物描写,写出午后阳光的明亮,渲染温暖的气氛;又是指“他”的性格特点:积极乐观、热情开朗。再次,“照亮了空气里上下漂浮的尘埃”,中的“尘埃”,不仅指自然界的尘埃,更是指“我”的性格弱点:胆小怯懦、敏感内向;“照亮了空气里上下漂浮的尘埃”,就是指让“我”的心境发生变化。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引出下文的叙述。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第①段“初中开学那天,我坐在人头攒动的教室里,忍受着陌生眼光的打量,像个异类”,可见“我”的胆小怯弱;“周遭传来热络的交谈,我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可见“我”不善与人交流、敏感内向;结合第⑤段“这一天午后,阳光明媚,湛蓝色天空上浮着棉白的云,空气中透着植物被晒暖后的清新香气”、第⑫段“他双腿蹬地有力,臂膀舒展”,可见“我”善于观察;结合第⑮段“可如今它被一个人彻底识破,跃跃欲试,蓄势待发。想成长、想变得更好的念头越发强烈,我迫不及待地要长成遮天蔽日的模样”、第⑯段“他使我懂得了勇敢的真正意义,让我得以在青春的起点,手持火把核武器,做最真实的自己。哪怕这一路有荆棘和风雨,也要高歌猛进,翻山越岭,再害怕也不停下”,可见“我”不甘落后、勇于改变。
19.本题考查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第一问。结合第⑭段“他突然收起挂在脸上的笑容,一本正经地直视我:‘你别怕,对生活勇敢一点。”第⑮段“你别怕,对生活勇敢一点。’”,可知这句话指“你别怕,对生活勇敢一点”。
第二问。结合第⑮段“我那些潜藏的心理活动就像藏在深蓝海底的冰山,看不见也摸不着。可如今它被一个人彻底识破,跃跃欲试,蓄势待发”、“想成长、想变得更好的念头越发强烈”,可知:这句话让“我”由怯懦走向勇敢,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结合第⑯段“他使我懂得了勇敢的真正意义,让我得以在青春的起点,手持火把核武器,做最真实的自己”,可知:这句话使我懂得了勇敢的意义,要做真实的自己;结合“哪怕这一路有荆棘和风雨,也要高歌猛进,翻山越岭,再害怕也不停下”,可知:这句话让“我”明白青春就要无所畏惧,不求回报,做勇敢的自己。
20.B 21.①大部分未成年人能够使用互联网增长自己的见识。②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的积极意义是多种多样的。
【解析】20.本题考查衔接排序。
因为要设计黑板报内容,首先应成立黑板报编辑小组,确定参与该工作的人员;其次要确定黑板报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设计;接着围绕主题进行板报栏目设计并小组成员分工搜集素材及内容;搜集到的内容和素材要进行筛选,必要时邀请老师帮忙;最后将文字和图片进行处理加工,完成板报设计。因此排序为:⑤③①⑥②④;故选B。
2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该图表为“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的积极意义”统计表,观察数据可知,认识世界的窗口占67.%,日常学习的助手占66.1%,娱乐轻松的途径占59.3%,便利生活的工具占53.1%,认识朋友的渠道占36.5%,自我表达的空间占18.8%,以上均无占7.7%。从数据中看出,“认识世界的窗口”是互联网对未成年人产生的最大的意义,互联网帮助未成年人更便捷地认识、了解世界,开拓视野,增长见闻;同时,从七个数据看出,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产生的意义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据此可得:大部分未成年人能够使用互联网增长自己的见识;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的积极意义是多种多样的。其他符合要求的信息也可。
22.①金沙江/长江 ②过草地/过大草地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重要事件的概括。
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四渡赤水河(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3日至5月9日)、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24日至5月25日)、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5日)、爬雪山(1935年6月8日至6月12日)、过草地(1935年8月21日到8月27日)。根据题干提示和图片可知,第一空为“金沙江”;第二空为“过草地”。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的第三节《大渡河英雄》,特写了强渡金沙江事件。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地理位置险要,渡江困难。当时,蒋介石企图利用金沙江的天险围歼红军。然而,红军以迅速和机智的行动,在敌军重重包围中成功渡过金沙江。这一突破不仅粉碎了敌军的围剿计划,还为红军避开敌人主力和进入更安全的地区打下基础,是长征中的一个决定性胜利。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的第四节《通过大草地》,主要简述了红军如何克服困难,战胜雪山、草地,最终到达陕北根据地的过程。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
23.一丝不苟(全神贯注)观察研究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科学精神;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对昆虫世界的人文关怀。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一段中的“在绿橡树中,忍受烈日的烤炙,全神贯注地待着,简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可以看出作者一丝不苟(或全神贯注)观察研究的科学态度。
根据第二段中的“观察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是两个小时,有时候达到或者超过半天”可以看出作者坚持不懈(或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科学精神。作者观察“它”,并没有影响“它”的正常生活,只是在一旁进行细致的值班监视。在文中作者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第一段“它走了,没有利用自己钻探的成果便遗弃了那个橡栗”,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对昆虫世界的人文关怀。
24.例文:
这个学期,我收获了成长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这个丰富多彩的学期已接近尾声。回首这几个月的点点滴滴,我心中满是感慨,因为这个学期,我收获了成长。还记得开学初,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踏入新的班级。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我感到有些无所适从。看着周围的同学们很快就打成一片,我既羡慕又焦虑,不知道该如何融入这个新集体。然而,一次班级活动改变了这一切。
那是一次户外拓展活动,我们被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一开始,大家都有些拘谨,配合也不默契。但随着比赛的进行,我们逐渐放下了心中的顾虑,开始齐心协力为团队的荣誉而战。我也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讨论战术,互相鼓励,在比赛中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从那以后,我不再害怕与同学们交流,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些宝贵的经验,让我在班级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这个学期,学习上的挑战也让我收获了成长。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我开始感到有些吃力。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那些复杂的公式和难题常常让我绞尽脑汁。但是,我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我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毅力和耐心。记得有一次,我为了一道数学难题苦思冥想了好几个小时,仍然没有找到解题的方法。我感到非常沮丧,甚至想要放弃。但是,当我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努力学习,我又不甘心落后。于是,我重新振作起来,继续钻研那道难题。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找到了解题的方法。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道难题的胜利,更是我在学习上的一次成长。
这个学期,我还收获了许多感动。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总是会伸出援手,给予我帮助和鼓励。记得有一次,我在体育课上不小心扭伤了脚,行动非常不便。同学们主动帮我打饭、送我去医务室,老师也关心地询问我的伤势,让我好好休息。这些温暖的举动,让我感受到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这个学期即将结束,但我收获的成长将永远伴随着我。我知道,成长的道路还很漫长,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和困难等待着我。但是,我不再害怕,因为我相信,只要我勇敢地面对,努力地拼搏,就一定能够不断地收获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这个学期”明确了时间范围,限定了所写内容必须是在本学期发生的事情。“我收获了______”是半命题作文,需要先补充完整题目。“收获”一词意味着得到、学到、感悟到等,所填内容应该是积极向上、有价值的品质、情感或经验等。立意方面,可以从学习、生活技能、人际交往等方面,讲述自己在这个学期的成长和进步,如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掌握了一项新的运动技能、改善了与同学的关系等;或通过具体的事件,表达自己在这个学期收获的情感,如幸福、感动、友谊、关爱等。可以描写老师、同学、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让自己感受到温暖和爱;也可阐述自己在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品质,如坚强、勇敢、自信、乐观等。可以讲述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克服困难,培养出这些品质;或从一些特殊的经历中获得人生感悟,如懂得了珍惜时间、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学会了感恩等。
2.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学习方面:例如在一次考试中失利后,通过反思和努力,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收获了自信和坚持;参加学科竞赛,在准备过程中学会了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生活方面: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他人,收获了快乐和满足;学会了做饭、洗衣服等生活技能,变得更加独立;人际关系方面:与同学发生矛盾后,通过沟通和理解,化解了矛盾,收获了友谊和宽容;在老师的鼓励下,克服了自卑心理,敢于展示自己。开头可以用回忆的方式引入,如 “这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几个月的时光,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东西”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详细叙述具体的事件,突出自己的收获。可以运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收获,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可以用一些富有哲理的话语升华主题,如“这个学期的收获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A
D
B
A
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综合性学习,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概括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综合性学习,填空题,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