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说和做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说和做教学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相关人物,识读字音,理解词义,解读标题,整体感知,感悟形象,化用典故,把救国比作看病,探索救国的道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其诗往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情感;语言流畅,气势雄浑,真实朴素而精炼含蓄。代表作有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老马》,诗集《烙印》等。
诗人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rán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 集 诗 人 、学 者 、民 主 战 士 “ 三 重 人 格 ”于 一 身
弥高( ) 衰微( ) 炯炯( ) 深宵( )伴侣( ) 硕果( ) 校补( ) 赫然( )迭起( ) 卓越( ) 澎湃( ) 兀兀穷年( )群蚁排衙( ) 潜心贯注( )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 慷慨淋漓( ) 气冲斗牛( ) 目不窥园( ) 锲而不舍( ) 沥尽心血( ) 心不在焉( )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沥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潜心贯注: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心会神凝:指精神高度集中,用心专一。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观察文章标题,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标题比较特殊,说一说你从文题中获取了哪些主要信息呢?
写作对象:闻一多先生 写作内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两方面事情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
1.写《唐诗杂论》2.写《楚辞校补》3.写《古典新义》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起稿政治传单 2.在群众大会上演说3.参加游行示威
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献身民主事业
精读课文,作者叙述了闻一多先生哪两个方面,哪些事,完成表格。
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精读课文第1—7段,体会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形象。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比喻和对偶,句式前后工整,音调铿锵,具有形象美、音乐美。“钻探”写出了闻一多对古代典籍的热爱和刻苦钻研精神。比喻:把研究古籍比作寻求宝藏 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
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喻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比喻:把中华文化史比作食物,“吃尽、消化尽”写出了闻一多研究古代典籍的殷切渴求。夸张:“炯炯目光”写出了他目光的深邃及钻研的精深。
这句话写出了闻一多炽热的爱国热情。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
此处运用四字短句,语言简洁有力,具有音乐美。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时的治学态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精神。
“头发凌乱”“无暇及此”“零乱不堪”“众物腾怨”“心不在焉”这五个四字短语描写了闻一多先生醉心学术、不拘小节的专心致志和刻苦精神,生动形象、贴切传神。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比喻,把小楷密密麻麻的状态比作群蚁排衙勤奋刻苦、治学严谨、一丝不苟。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
引用别人对他的“何妨一下楼主人”的称呼,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精读课文第15—18段,体会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形象。
“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动作和语言描写,凸显了闻一多先生誓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表现了他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大骂”“指着”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义凛然。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语言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争取民主而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
“警报迭起”“形式紧张”“凶多吉少”这3个四字短语写出了反动派的凶残和当时情况的紧急,从侧面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精神。
“慷慨淋漓”写出了闻一多先生演讲时的慷慨激昂,表现了他不畏牺牲、大义凛然的精神。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巨大影响力,突出闻一多先生“说”得痛快、鼓舞斗志、动人心魄。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闻一多先生不怕牺牲、大义凛然的形象。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用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的人格。
用文中的语言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的人格。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这两个句子是对闻一多人格的高度概括。 “高标”原指高树,泛指高耸特立之物,这里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巨人”和“高标”形象地写出闻一多在“说”和“做”方面的超群出众。 两个句子也是对句,句式短促,节奏分明,作为文章结尾的总结句,简洁有力,意味深长。
说一说作者在塑造闻一多人物形象时,语言运用特点。
(1)修辞角度:比喻、夸张、对偶;(2)句式角度: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3)用词角度:用词典雅,音韵铿锵。
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3 p9·饭,几乎是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3 p10·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10 p11·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16 p1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18 p11·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19 p11·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20 p11
诗性的语言与句式:句式整齐对称,语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诗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诗兴不作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锲而不舍 炯炯目光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无暇及此 凌乱不堪 众物腾怨 心不在焉 精神食粮深宵灯火 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密密麻麻 群蚁排衙 赫然而出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警报迭起 凶多吉少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生死关头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热情澎湃
四字词语的大量使用(33个),增添文章的典雅气质。四字词语的连用,音韵铿锵,更形成一种激烈昂扬的节奏感与气势。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民主战士闻一多,潜心贯注,革命家,表达方式,阅读方法解密,重难点小结,闻一多朱自清故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授课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青岛闻一多像,闻一多,知遇相惜亦师亦友,听朗读入情境,理清结构,毛泽东赞扬闻一多,夹叙夹议,夹叙夹议的作用,记叙与描写相结合,四字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2《说和做》第一课时课件ppt、2《说和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