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三上12月月考大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三上12月月考大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蓝碳”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海底海草床、红树林、河口及滩涂的盐沼被认为是三个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下表示意我国沿海部分省份2020年三大系统的固碳总量(单位:万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三大“蓝碳”生态系统中( )
A. 红树林的固碳能力最低B. 北方沿海盐沼固碳速率最快
C. 南方各省均以红树林固碳为主D. 盐沼是沿海主要固碳系统
2. 在“蓝碳”研究中,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GPS可以定位并测算红树林的面积变化情况
B. 可用GIS搜集、传输海草床分布及面积信息
C. RS可搜集沿海各省份盐沼面积的变化数据
D. 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滨海湿地“蓝碳”制图及总量核算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中数据可知,红树林的固碳能力因地而异(如在海南,其固碳总量超过盐沼和海草床;在浙江其固碳总量与海草床相差很小等),A错误;图中只是固碳量的比较,并不能得出固碳速率的快慢,B错误;红树林在浙江固碳量为0.06万吨,远小于盐沼固碳量5.71万吨,所以南方各省并非均以红树林固碳为主,C错误;从沿海省份生态固碳量来看,盐沼固碳方式占比最大,以盐沼固碳方式为主,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GPS是美国的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不能进行滨海湿地蓝碳制图及总量核算,A错误;GIS主要是分析功能,不能有效搜集海草床的分布及面积信息;RS是遥感技术,可以搜集我国沿海各省份盐沼湿地面积变化数据,C正确,B错误;BDS指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不能测算红树林的面积变化情况,D错误。故选C。
某中国同学应邀参加某国外地理研学活动(活动地点是某个海岛),野外研学活动结束后,某同学手绘了研学刚到达目的地的一个场景(图中树木为针叶林树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以下描述与图中所示场景出现的季节相吻合的是( )
A. 洞庭湖流域油菜花盛开B. 天山牧民正在山麓牧场放牧
C. 开普敦炎热干燥D. 澳大利亚农场主忙于剪羊毛
4. 图中旗帜飘向( )
A. 东方B. 西方
C. 南方D. 北方
5. 该同学刚到达目的地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A. 6:10B. 11: 00
C. 14:00D. 18:00
【答案】3. D 4. D 5. 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树木为针叶林,只在北半球分布,据图中服饰和西瓜,可知该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洞庭湖流域油菜花盛开为春季,排除A;天山牧民冬季在山麓牧场放牧,排除B;开普敦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当地炎热干燥时为北半球冬季,排除C;澳大利亚农场主一般8~9月剪羊毛,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图中树木为针叶林,只在北半球分布,针叶林生长较好的一侧为南侧(南侧向阳,光热条件好),故图中旗帜飘向北方,D正确,排除ABC。故选D。
【5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根据图中人物影子朝向西方,可知现在太阳大致在东方,当地地方时日出后不久,选项中6:10符合题意,A正确,排除BCD。故选A。
潼关断面位于黄河三门峡水库大坝上游113.5千米处(如下左图),为渭河下游河道和黄河小北干流河道的侵蚀基准面。潼关高程是指潼关断面流量为1000m3/s的水位,1973年以来三门峡水库进行了蓄清排浑工程,对潼关高程升降产生了一定影响,1973~2000年潼关河段高程升降不断变化(如下右图)。渭河河道摆动不定,会造成河势多变、河床易冲易淤,对河道两岸的堤防及下游生产生活造成威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1973年以来潼关高程的变化有( )
①非汛期潼关高程下降,汛期潼关高程升高
②非汛期潼关高程升高,汛期潼关高程下降
③潼关高程总体升高
④潼关高程总体下降
A. ①④B. ②③
C. ①③D. ②④
7. 下列关于渭河下游河道摆动幅度与潼关断面高程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潼关高程下降,渭河河道变浅变宽,河道摆动幅度增大
B. 潼关高程上升,渭河河道加深变宽,河道摆动幅度增大
C. 潼关高程下降,渭河河道加深变窄,河道摆动幅度减小
D. 潼关高程上升,渭河河道变浅变窄,河道摆动幅度减小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读右图可知,非汛期潼关高程升降值为正值,高程上升;汛期潼关高程升降值为负值,高程下降;汛末潼关高程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高程波动上升。综上所述①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
【7题详解】
潼关高程下降,下游河道侵蚀基准面下降,冲刷侵蚀能力加强,河道加深变窄,河道摆动幅度减小,A错误,C正确;潼关高程上升,下游河道侵蚀基准面上升,冲刷侵蚀能力减弱,河道变宽变浅,河道摆动幅度增大,BD错误。故选C。
阿牙克库木湖位于阿尔金山与昆仑山之间的库木库里盆地东部低洼处。湖面面积约1127km2,高程为3870m。阿牙克库木湖流域属高原干旱气候区,区内气候干旱寒冷,极端低温可达-37℃,几乎终年无夏,年降水量100~200mm,气候恶劣,周边大部分区域至今无人居住。受某些因素影响,湖泊近年来变化显著。下图为1995~2015年阿牙克库木湖面积时空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关于阿牙克库木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湖水终年不冻B. 为淡水湖,湖中鱼类众多
C. 湖盆南岸较缓、北岸较陡D. 以雨水补给为主,湖水含沙量大
9. 推测图示期间阿牙克库木湖面积变化及流域内气候变化的趋势是( )
A. 变大 冷湿化B. 变大 暖湿化
C. 变小 冷干化D. 变小 暖干化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阿牙克库木湖海拔较高,极端低温可达-37℃,故湖水会有结冰期,A错;据材料和图可知,湖区气候干燥,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但无河流流出,不能向外排出盐分,因此为咸水湖,B错;阿牙克库木湖流域属高原干旱气候区,湖区降水较少,雨水不是主要补给方式,D错;据图可知,1995--2015年湖泊面积变大,但北岸湖岸线几乎无变化,可知北岸湖盆较陡,C正确。故选C。
【9题详解】
据图可知,1995~2015年湖泊面积变大,由于湖泊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因此可知区域气候趋向暖湿化,B正确,排除ACD。故选B。
暴雨的发生常受水汽量、水汽集中能力(正值表示水汽自该地区向四周辐散, 负值表示四周有水汽向该处汇集)以及气流垂直运动影响。下图为云南省某次暴雨发生时刻气流垂直运动速度剖面图, 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示时刻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11. 此次暴雨区域出现在垂直上升运动中心区和水汽辐合中心区的北侧,原因可能北侧是( )
A. 受冷空气控制形成冷锋降水B. 水汽量更加充足
C. 受暖空气控制形成暖锋降水D. 气流上升更明显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水汽的集中能力的正值表示水汽自该地区向四周辐散,负值表示四周有水汽向该处汇集。水汽向四周辐散,气流由中心往四周流动,垂直方向为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四周有水汽向该处汇集,气流由四周往中心流动,垂直方向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此次暴雨区域出现在垂直上升运动中心区和水汽辐合中心区的北侧。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为气旋,在低压槽附近会形成锋面。冷锋降水在锋后(即北侧冷气团),冷锋移动速度快,暖气团被迅速抬升,可能形成暴雨,A正确;北侧受冷气团控制,较干燥,B错误;暖锋降水在锋前,暖锋移动速度较慢,常形成持续性降水或雾,C错误;冷暖锋均可能在锋面气旋中形成,水汽均上升明显,D错误。故选A。
气流因地势高差在重力加速下形成的风,称为流泄风。图1为噶顺戈壁区域图。白垩纪时期,噶顺戈壁仍为淡水湖泊,后因气候变化,湖泊干涸。在长期风力作用下,该地风蚀残丘广泛分布。一些大规模残丘地带,两侧崖壁分层现象明显,呈现出奇特的“千层饼”景观。图2为风蚀残丘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关于噶顺戈壁风力强盛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离亚洲高压近,风力较强
B. 山口利于西北风进入,“狭管效应”强
C. 气流翻越山地后,在重力作用下风力加速
D. 该地风蚀残丘广泛分布,风力作用强
13. 该地残丘崖壁“千层饼”景观的形成过程中未经受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
A. 沉积作用B. 地壳的水平运动
C. 侵蚀作用D. 地壳的垂直运动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新疆,离亚洲高压近,风力较强,A不符合题意;山口利于西北风进入,“狭管效应”强,B不符合题意;与西北部有地势差,可形成流泄风,加强风速,C不符合题意;风蚀残丘为风力侵蚀后形成的地貌,是风力强盛的结果,而不是风力作用强的原因,D符合题意。故选D。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白垩纪时期该地形成湖泊相沉积岩,后由于气候变干,地壳抬升,湖水外泄,岩层出露,经过长期风力作用形成图2景观;图中岩石未发生弯曲变形,故未经受水平运动,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近年来,新加坡推行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并将该计划融入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基础设施支撑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形成“源头→路径→去向”的技术路线,具有多维度、多效益的价值。下图为新加坡综合全过程水敏感城市设计流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示去向设计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下渗B. 地表径流
C. 水汽输送D. 蒸发
15. 新加坡生产空间大致可分为集中的产业园区和零散的商业空间,其主要原因是( )
A. 用地需求竞争强B. 产业结构不合理
C. 人口分布不均衡D. 填海造陆面积小
16. 该水计划融入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 降低治污成本B. 避免洪水风险
C. 保护天然水系D. 蓄积城市饮用水
【答案】14. B 15. A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去向设计中含有蓄水池、建筑物防洪屏障,这些措施将会调节注入河流的水量,直接影响地表径流,B符合题意;该设计也会影响下渗环节,但不是直接影响的环节,排除A;这些措施对水汽输送、蒸发影响相对较小,且不是直接影响,排除CD。故选B。
【15题详解】
材料可知,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土地使用需求竞争强,产业园区的分布较为集中,而商业空间需要辐射较大范围的区域,因此分布比较零散,A正确;与填海造陆面积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分布不均衡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水敏感城市通过“源头路径去向”设计将天然降水储存起来,其中源头是产生雨水径流的区域,路径是雨水流经的排水沟等,去向是可能发生内涝的地区,设计关键在于保护天然水系,C正确;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中没有关于污水治理的相关内容,A错误;可以降低内涝风险而非避免洪水风险,B错误;城市蓄水只是该设计产生的额外效益,并不是城市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戈兰高地原是叙利亚西南边境库奈特拉省的一块狭长高地,位于以色列与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交界地带,南北长71千米,中部最宽处约43千米,面积1 800平方千米(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被以色列控制1 200平方千米,占三分之二)。戈兰高地地下水丰富,淡水储量很大,数百个泉眼长年喷涌,它也是约旦河(流经以色列境内河段是其唯一一条非季节性河流)等一些河流的水源地,因而,戈兰高地被誉为“中东水塔”。
材料二 下面左图为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位置图,右图为戈兰高地及周边地区地形图。
(1)右图中嘹望塔与甲地能否通视?请绘图说明。
(2)从地理角度,分析戈兰高地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3)以色列沙漠广布,水资源严重缺乏,但通过节水技术,每年生产的蔬菜、瓜果、花卉大量向欧洲出口,被称为“欧洲冬季厨房”。分析以色列被称为欧洲冬季厨房的原因。
【答案】(1)不能。绘图如下。
(2)位于多国交界地带,海拔较高,是叙利亚、以色列、黎巴嫩三国的制高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戈兰高地海拔较高,降水较丰富,有“中东水塔”之称,是该区域主要河流——约旦河的发源地,控制戈兰高地就等于控制了该区域的主要水源。
(3)与欧洲相比,以色列纬度更低,冬季热量条件更好,利于蔬菜的生长;以色列气候以地中海气候为主,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产品品质好;资金充足、技术先进、节水农业发达;靠近欧洲市场,交通便利。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甲地与瞭望塔之间有高地阻挡,因此不能被瞭望塔直接观察。绘图如下: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戈兰高地位于多国交界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且该地海拔在1500米以上,海拔较高,地势险要,是叙利亚、以色列、黎巴嫩三用的制高点,战略位置突出;结合前面分析,该地区气候干旱,而戈兰高地降水丰富,是该区域主要河流的源地,因此谁控制了控制戈兰高地就等于控制了该区域的主要水源。因而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以色列所处纬度较低,冬季时热量充足,有利于蔬菜生长;同时以色列气候以地中海气候为主,该地区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累积,因此农产品品质好;同时以色列资金充足、技术先进、节水农业发达;靠近欧洲市场,交通便利。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中通道”东起深圳,跨越珠江口后连接西岸的中山市,是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集“桥、岛、隧、海底互通”于一体的跨海工程。工程采取了东隧西桥的方式,隧道采用沉管隧道,桥梁制造选用模块化生产方式,每一段桥梁的制造都是在陆地上的“智慧梁场”完成,再由“天一号”架梁船运送到海上拼装。该项目于2016年12月29日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全线通车,届时珠江两岸将实现半小时通达。
(1)说出深中通道桥梁建造采用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好处。
(2)推测深中通道隧道建设中沉管工程最易施工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3)分析深中通道与港珠澳大桥修建过程中面临的共同困难。
【答案】(1)有利于整个工程的质量控制;降低施工风险;缩短制作周期;同时可以更好地保护伶仃洋的生态环境。
(2)冬季。原因:深中通道沉管工程位于珠江口的海底,冬季珠江处于枯水期,水浅,且夏秋季节容易受台风影响,风浪大,不易施工。
(3)两座跨海大桥所处海域宽阔、水深、流速急,工程量大,难度大;位于珠江入海口,地基不稳,海底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要求高;位于低纬度地区,夏秋季节多台风。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深中通道桥梁建设采用模块化生产,即将复杂的生产进行简单化分解,可以降低施工的风险,缩短制作周期,可以提前完成桥梁建设;同时,有利于整个工程的质量控制,也可以更好的保护伶仃洋的生态环境。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隧道采用沉管隧道,沉管隧道工程位于珠江口的海底,而冬季时,珠江属于枯水期,水流量较少,水位较低,便于施工,同时,该地区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风浪较大,危险性较大。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深中隧道和港珠澳大桥修建都属于跨海工程,跨海工程所处海域比较宽阔,水深流速比较急,导致建设难度较大,工程量较大,建设成本较高;且该地区位于珠江入海口地区,地基不稳,且海底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施工难度进一步增大;同时,海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施工材料具有较高的要求;该地区多台风,影响施工进程的发展。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黑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的土壤。吉林省位于东北黑土区的核心区,近年来黑土地退化严重,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威胁。该省把黑土地保护划分成三个区域,I区多为山地,坡耕地较多,主攻固土保肥;Ⅱ区为半湿润的丘陵平原,是典型黑土的分布区,主攻提质增肥;Ⅲ区多为半干旱的平原,黑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主攻改良培肥。
材料二 图1为吉林省及周边地区略图,图2为工区中某地不同坡向与坡面侵蚀量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 Ⅱ区是典型黑土的分布区,传统耕作方式以“浅耕”为主,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导致黑土耕层变薄、肥力下降、土壤板结等问题。近年来,该区采用了“深耕(耕作深度在25厘米以上)+秸秆留茬粉碎翻压还田”等耕作技术,既提高作物产量,又促进了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
(1)指出I区不同坡向与坡面侵蚀量的关系,并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自然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Ⅲ区黑土地盐碱化的成因。
(3)与“浅耕”相比,简析“深耕”技术的优点,并说明“秸秆留茬粉碎翻压还田”耕作技术对黑土资源永续利用的积极影响。
【答案】(1)阳坡的坡面侵蚀量高于阴坡(或东南坡、南坡和西南坡的坡面侵蚀量高于东北坡、北坡和西北坡)。原因:阳坡较阴坡,冻融作用更明显,使表层土壤质地疏松、抗蚀性降低;阳坡春季融雪较快,产生径流快而集中,坡面侵蚀增强;阳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雨水冲蚀作用更强。
(2)河流众多,盐分随径流汇入积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阻碍盐水下渗;晴天多,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分积聚地表;降水较少,雨水淋盐作用微弱。
(3)优点:增加犁底层深度,耕层变厚;增加下渗,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更利于作物根系向下深扎,促进作物生长,提升防旱抗涝能力(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积极影响:增加地表粗糙度,减轻风蚀;固土拦泥,减少水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阳坡侵蚀量高于阴坡(或东南坡、南坡和西南坡的坡面侵蚀量高于东北坡、北坡和西北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阳坡较阴坡而言,接受更多的太阳光照,冻融作用更明显,使表层土质地疏松、抗蚀性降低;阳坡在春季时,升温更快,融雪较快,产生径流快而集中,使坡面侵蚀增强;根据所学知识,阳坡(东南坡、南坡和西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雨水冲蚀作用更强。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III区河流众多,地表盐分随径流汇入累积;根据所学知识,III区位于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积水;由于III区纬度高,冬季有季节性冻土,阻碍盐水下渗;根据所学知识,III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晴天多,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分积聚地表;距离夏季风源地远,降水较少,雨水淋盐作用微弱。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深耕”技术,可增加犁底层深度,耕层变厚;“深耕”技术,使耕层更浓厚疏松,可增加下渗,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深耕”技术,使耕层更浓厚疏松,更利于作物根系向下深扎,促进作物生长,提升防旱抗能力(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秸秆留茬粉碎翻压还田”耕作技术,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轻风蚀;秸秆留茬粉碎翻压还田,能起到固土拦泥,减少水蚀作用;秸秆留茬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被分解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南岛及南海海域位于热带和副热带海域,在季风、海底地形和邻近海洋的影响下,形成了较复杂的洋流系统,北部湾海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洋流。下面左图为北部湾夏季表层洋流示意图,右图示意某年6月琼东沿海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
材料二 海南岛是个神奇之地,不但能够看到浩瀚的大海和绿意盎然的热带雨林,而且还能够感受沙漠的风情万种。岛屿西部是我国具有热带稀树干草原沙漠化典型地区,其沙物质来源广泛,在地质年代古风成沙,植被、底层破坏会使其“活化”,人类过度的生产活动的影响更不能小觑。
(1)据左图描述北部湾海区夏季洋流的形成过程。
(2)据右图描述图示20°N以南海域表层海水的水温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海南岛西部有丰富的沙物质,推测其沙物质的来源,并阐述理由。
【答案】(1)夏季,北部湾海域盛行西南风,表层海水受西南风的吹拂沿海岸线北上,受海湾轮廓的影响向东岸运动,折转后,沿东部海岸线南下向低纬运动,形成顺时针的环流。
(2)特征:低值中心在近海;由近岸向外海,水温逐渐升高;近岸温差变化大。(任答两点给2分)原因:西南季风在琼东部是离岸风,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表层海水减少,使近岸底层冷海水上泛。
(3)①古沙地质:当地原生植物和土层结构破坏后,古风成沙在风力作用下就地起沙、迁移、再堆积;②河流输沙:近年,岛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雨季河流下游和三角洲沉积量增大,旱季水位下降,河漫滩大面积出露,在风力作用下不断向岸输沙;③海水输沙:海水运动带来底层沙物质,退潮时,沙物质在向岸风的作用下,源源不断向岸输送沙物质;④风力输沙:东部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土壤风化,沙化的物质随风输入西部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北部湾海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洋流。该海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风,且该海区呈半环形南北走向,海域狭窄,吹拂海水沿海岸线北上,受海湾轮廓的影响向东岸运动,进一步向北受到半岛阻挡折转后,沿东部海岸线南下向低纬运动,形成顺时针的环流。
【小问2详解】
地理事物的分布问题,要从分布的格局、联系、极值等方面回答据图可知,20°N以南近岸由于受到上升冷海水的影响水温小于27℃,且近岸向外海,水温数值由27℃逐渐升高到29℃。原因:8月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在琼东部是西南吹向东北,为离岸风,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表层海水减少,使近岸底层冷海水上泛补偿,而近岸的海水源自上泛的冷海水,故水温较低。
【小问3详解】
海南岛西部的沙源需要从古沙地质,河流、海水、风力等方面分析;当地原生植物和土层结构破坏后,由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较少,古风成沙在风力作用下就地起沙、迁移、再堆积;近年,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在雨季岛西河流附近地区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进入河流,导致河流含沙量增。雨季河流下游和三角洲沉积量增大,旱季河流补给减少,水位下降,河漫滩大面积出露,成为沙源地,在风力作用下不断向岸输沙;同时海水带来的沙,还有近岸上升流带来底层沙物质。退潮时,沙物质在向岸风的作用下,源源不断向岸输送沙物质;风力搬运带来的沙,风力输沙,东部由于人类活动密集,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大量野生植物被破环,进而导致土壤风化,沙化的物质在夏季随东南风输入西部。 辽宁
山东
江苏
浙江
广东
海南
海草床
0.18
0.20
0.07
0.08
0.09
0.70
红树林
0
0
0
0.06
2.61
1.01
盐沼
0.94
4.46
6.62
5.71
0.10
0.0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卷】湖南省天壹联盟·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地理,文件包含天壹联盟·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地理pdf、天壹联盟·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试题地理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地理pdf、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