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范围:必修 1 第 1 章~第 5 章第 3 节;考试时间:75 分钟;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
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句描绘了江南早春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参与某些层次生命系统的组成
B. 江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种群
C. 江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 一棵桃树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可以参与如生态系统等某些层次生命系统
的组成,A 正确;
B、种群指的是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而一片江水中的所有鱼,不会是同种生
物,其中包括不同种类的鱼,所以不能构成一个种群,B 错误;
C、生态系统除了生物还需要有其生活的无机环境,C 错误;
D、植物没有系统层次,D 错误。
故选 A。
2. 如图①②分别是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③④⑤⑥分别是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或物镜。下列
有关显微镜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 1页/共 17页
A. 图示③~⑥中放大倍数最小的镜头组合是⑤⑥,与装片距离最近的镜头是⑥
B. 使用③④组合时视野亮度最亮,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C. 显微镜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是指对面积的放大倍数
D. 若要将物像从图①调节为图②,需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D
【解析】
【分析】结合题图分析可知,③⑤是目镜,④⑥为物镜,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与放大倍
数成正比,其中③ 放大倍数比⑤小,④的放大倍数比⑥小。
【详解】A、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放大倍数越大与装片距离越近,据
图可知,图示③~⑥中放大倍数最高的镜头组合是⑤⑥,与装片距离最近的镜头是⑥,A 错误;
B、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使用③④组合时放大倍数较小,可以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B 错误;
C、放大倍数为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放大倍数指的是对长度的放大倍数,C 错误;
D、若要将物像从图①调节为图②,即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操作步骤为: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
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D 正确。
故选 D。
3. 下列有关真核与原核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不一定含 DNA
B. 原核生物都是自养型生物
C. 真菌不一定是单细胞生物
D.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不一定是 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
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
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 和 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原核细胞同时含有 DNA 和 RNA,遗传物质一定是 DNA,A 错误;
B、大多数原核生物生活方式是寄生或腐生,是异养型生物,B 错误;
C、真菌也有多细胞生物,如蘑菇,C 正确;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 DNA,D 错误。
故选 C。
第 2页/共 17页
4. 在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检测蛋白质时,加入的 0.1g/mLNaOH 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B. 进行脂肪检测时,最好选用小麦作为实验材料
C. 脂肪检测中,可用 95%的酒精洗去浮色
D. 在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样液由无色变成砖红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镰、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蛋白质鉴定时加入的 0.1g/mLNaOH 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蛋白质中的肽键在碱性环境
中和铜离子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A 正确;
B、小麦种子中主要含淀粉,脂肪含量少,不适宜作为脂肪检测的实验材料,进行脂肪检测时,最好选用富
含脂肪的花生种子等作为实验材料,B 错误;
C、脂肪检测中,要用 50%的酒精洗去浮色,而不是 95%的酒精,C 错误;
D、梨汁本身是无色或接近无色的,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样液由蓝色(斐林试剂中 Cu(OH)2 的颜色)
变成砖红色,而不是由无色变成砖红色,D 错误。
故选 A。
5. 校运会上参加 800 米长跑的同学们大汗淋漓,可能引起电解质失衡,此时最宜饮用的是( )
A. 矿泉水 B. 淡盐水 C. 果汁冰 D. 酸牛奶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 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
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矿泉水中虽然含有一定的矿物质,但对于因大汗淋漓导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其所含电解质的
量及种类不一定能很好地满足补充需求,相比之下,淡盐水更具针对性,A 错误;
第 3页/共 17页
B、同学们大汗淋漓会使体内的盐分随汗液排出,淡盐水既可以补充水分,又能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盐分,
有助于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是此时最适宜饮用的,B 正确;
C、果汁冰主要成分是水、糖分以及一些水果成分等,基本不含电解质,不能有效纠正电解质失衡的状况,
C 错误;
D、酸牛奶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分等,同样缺乏补充电解质所需的成分,不能满足因出汗导致电解质失衡
的补充需求,D 错误。
故选 B。
6. 下图为糖类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某种单糖 A 为葡萄糖,则物质①是淀粉
B. 若构成物质②的碱基有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 A 是核糖
C. 若③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③是糖原
D. 若④加两个磷酸后成为 ATP,则某种单糖 A 为脱氧核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表示二糖,②④表示核苷酸,③表示多糖。
【详解】A、由图可知物质①表示二糖,某种单糖 A 为葡萄糖,它与葡萄糖缩合失去 1 分子水后形成的物
质①为麦芽糖,属于二糖,A 错误;
B、物质②表示核苷酸,若构成物质②的碱基有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 A 为脱氧核糖,物质②是脱氧核糖核
酸的基本单位,B 错误;
C、物质③表示多糖,若物质③是动物细胞中储能物质,则物质③为糖原,C 正确;
D、若④加两个磷酸后成为 ATP,则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某种单糖 A 为核糖,D 错误。
故选 B。
7. 种庄稼有一句谚语“缺肥黄,多肥倒,不怕种子旱,就怕倒春寒”。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缺肥黄:Mg2+不足可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叶片发黄
B. 多肥倒:施肥过量可使根细胞因吸收过多无机盐而死亡
第 4页/共 17页
C. 不怕种子旱:将种子晒干以减少细胞内的自由水,有利于储存
D. 就怕倒春寒:温度过低对幼苗的伤害大于种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镁是合成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无机盐不足可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叶片发黄,A 正确;
B、若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
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B 错误;
C、晒干种子时,自由水蒸发出来,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减少,降低代谢水平,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便于储
藏,C 正确;
D、因为种子处于休眠状态,新陈代谢活动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因此,温度过低对幼苗的伤害大
于种子,D 正确。
故选 B。
8. 两种氨基酸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B. ①②中的 R 基分别为 CH3、COOH
C. ①与②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有 1 个肽键,称为一肽
D. 构成上述氨基酸分子的基本元素是 C、H、O、N
【答案】D
【解析】
【分析】氨基酸通式的结构特点是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
同一个碳原子上,同时这个中心碳原子上还连接了一氢原子和一个 R 基团.
【详解】A、图中②含有两个羧基,A 错误;
B、②的 R 基是-CH2-COOH,B 错误;
第 5页/共 17页
C、①与②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有 1 个肽键,称为二肽,C 错误;
D、由图可知,构成上述氨基酸分子的基本元素是 C、H、O、N,D 正确。
故选 D。
9. 如图所示生物体内某种有机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 c 为 T、则 b 为脱氧核糖
B. 若 c 为 G、则该化合物的名称为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 a、b、c 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在人体中共有 5 种
D. a 属于不能水解的糖,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a 是磷酸,b 是五碳糖,c 是碱基。
【详解】A、若 c 为 T,只能是脱氧核苷酸,则该有机小分子的名称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b 为脱氧核糖,
A 正确;
B、若 c 为 G,则该化合物的名称为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或鸟嘌呤核糖核苷酸,B 错误;
C、a、b、c 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是核苷酸,在人体中共有 8 种,C 错误;
D、a 是磷酸基团,D 错误。
故选 A。
10. 辨别伪科学是 21 世纪新青年的必备素质,下列说法具有科学依据的是( )
A. 吃鱼眼能明目,喝虎骨酒可壮骨
B. 补充核酸保健品可增强 DNA 修复能力
C. 可从头发样品中提取出 DNA
D. 不摄入碳水化合物是减肥的最佳方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食物种类及所含营养成分较多,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糖类、蛋白质、脂类、
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及水,不同的食物营养成分对人体各有不同的作用。
【详解】A、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都要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些小分子都要在人体细胞
第 6页/共 17页
内重新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在人体内执行不同的功能,故“吃鱼眼可以明目,喝虎骨酒可以壮筋骨”这种说法是
错误的,A 错误;
B、人体细胞不会直接利用外来核酸,无论是食物中的核酸,还是补充特定的核酸,都不能直接被细胞利用,
都要被消化系统分解后才能被人体细胞利用,细胞内的基因修复有复杂的机制,补充核酸不会增强基因修
复能力,B 错误;
C、头发是可以做 DNA 鉴定的,而且鉴定效果很好,准确率达 99%以上,细胞核 DNA 集中在毛根部,因
此 DNA 鉴定需要拔下来带毛根的头发,C 正确;
D、碳水化合物又称为糖类,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不吃碳水化合物能起到一定的减肥作用,但是如果想
要减肥并不能仅仅依靠不吃碳水化合物来达到瘦身的目的,如果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就会出现低血糖现象,
从而对大脑造成影响,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或反应迟钝,甚至也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因此要科学减肥,D
错误。
故选 C。
11. 对异体细胞的排斥是器官移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 )
A. 具有选择透过性 B. 糖蛋白有识别作用
C. 磷脂尾部有疏水性 D.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糖
蛋白在细胞之间的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
【详解】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 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细胞排成的前提是生物体
识别“自己”和“非己”,这种识别作用主要依赖于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B 符合题意。
故选 B。
12.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一定与核仁有关
B. 细胞核是储存遗传信息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 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 DNA 自由进出
D. 不是所有细胞都有染色体或染色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1、染色质主要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在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状态,进入分裂期前期,染色质
第 7页/共 17页
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
2、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
3、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但有核糖体,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
仁密切相关,所以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都与核仁有关,A 错误;
B、细胞核是储存遗传信息的主要场所,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 错误;
C、核膜上的核孔具有选择性,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但 DNA 不能通过核孔自由
进出细胞核,C 错误;
D、真核细胞中,只有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细胞分裂的细胞在分裂期才会出现染色体,而像哺乳动物
成熟红细胞等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不存在染色体或染色质,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或染色质,
所以不是所有细胞都有染色体或染色质,D 正确。
故选 D。
13.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命观念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附着在内质网上和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具有不同的分子组成
B. 心肌细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有利于其节律性收缩
C.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等活动有关
D. 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1、线粒体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
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 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高尔基体能接收和形成囊泡,使其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
【详解】A、附着在内质网上和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都是由 rRNA 和蛋白质构成的,A 错误;
B、心肌节律性收缩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心肌细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B 正确;
C、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在细胞的运动、分裂和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
传递中有重要作用,C 正确;
D、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D 正确。
故选 A。
14. 下列对胞吞和胞吐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是以胞吞胞吐的方式完成的
第 8页/共 17页
B. 通过胞吞、胞吐方式进出细胞的物质一定是大分子物质
C. 胞吞、胞吐过程需要蛋白质和能量的参与
D. 胞吞和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一般大分子通过胞吞和胞
吐进出细胞。
【详解】A、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大分子物质交换是通过核孔进行的,A 错误;
B、通过胞吞、胞吐方式进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某些小分子神经递质,B 错误;
C、物质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时需膜上蛋白质参与,且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 正确;
D、胞吞和胞吐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D 正确。
故选 C。
15. 下列能表示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红细胞的示意图是( )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的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消耗
能量。
【详解】①曲线图中,物质浓度越大,运输速率越快,完全取决于浓度差,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与题意
不符,①错误;
②曲线图中,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物质浓度增加,物质跨膜速率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不再增加,
原因是受到载体数量或能量的限制,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符合题意,②正确;
③氧气浓度变化不会影响运输速率,说明物质的运输速率与能量无关,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符合题意,③正确;
④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速率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不再增加,运输方式属于
第 9页/共 17页
胞吞、胞吐、主动运输,不符合题意,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④错误,②③正确。
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16. 下列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载体蛋白包括转运蛋白和通道蛋白
B. 需要消耗 ATP 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C. 主动运输时载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
D. 协助扩散的运输速率与膜两侧浓度差完全呈正相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
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
【详解】A、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A 错误;
B、需要消耗 ATP 的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胞吞、胞吐,B 错误;
C、主动运输时载体蛋白会与被运输物质结合,并改变自身构象,C 正确;
D、协助扩散的运输速率随膜两侧浓度差先增大后不变,D 错误。
故选 C。
17. 甲、乙、丙分别是三种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将它们分别置于同一浓度的某水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示意图如图(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单位时间内水分子出入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 甲、乙、丙三种红细胞在该溶液中都能发生渗透作用,且速率相等
B. 若将甲、乙、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丙可能会最先涨破
C.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进出乙细胞的水分子数相等
D. 在该溶液中能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是细胞甲
【答案】B
第 10页/共 17页
【解析】
【分析】甲图中出细胞水分子多于进细胞的水分子,细胞失水皱缩,甲细胞内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乙
图中进出细胞的分子数相同,细胞维持原来的形态,乙细胞内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丙图中进细胞的水
分子多于出细胞的水分子,细胞吸水膨胀,丙细胞内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
【详解】A、图中甲、乙、丙三种红细胞在该溶液中都能发生渗透作用,由于箭头的粗细不同,速度不相同,
A 错误;
B、若将甲、乙、丙细胞分别置于蒸馏水中,红细胞会过度吸水而涨破,其中丙细胞内浓度最高,可能会最
先涨破,B 正确;
C、进出乙细胞的水分子数相等,但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水分子的扩散,C 错误;
D、只有成熟植物的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甲、乙、丙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 错误。
故选 B。
18. 如图为氨基酸和 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为主动运输 B. ②过程需要线粒体参与
C. ③过程为自由扩散 D. ④过程需要通道蛋白的参与
【答案】A
【解析】
【分析】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详解】A、①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A 正确;
B、②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 错误;
C、③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C 错误;
D、④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高浓度,且消耗 ATP,为主动运输,所以都必须有载体蛋白协助,D 错误。
故选 A。
19. ATP 快速荧光检测仪基于萤火虫发光原理,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体系”与 ATP 发生反应产生光,再根
第 11页/共 17页
据发光强弱来估测微生物残留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TP 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
B. ATP 的组成元素与萤火虫的遗传物质组成元素相同
C. 萤火虫细胞内线粒体是合成 ATP 的主要场所
D. 由反应式可知萤火虫发出荧光属于放能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ATP 又叫腺苷三磷酸,ATP 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ATP 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因 ATP
与 ADP 可迅速相互转化;细胞内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
的共性;吸能反应一般与 ATP 的分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 ATP 的合成相联系。
【详解】A、ATP 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水解时可以释放能量,A 正确;
B、ATP 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构成,元素组成为 C、H、O、N、P,萤火虫的遗传物质为 DNA,元素
组成也是 C、H、O、N、P,B 正确;
C、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 ATP,所以萤火虫细胞内线粒体是合成 ATP
的主要场所,C 正确;
D、由反应式可知萤火虫发出荧光消耗 ATP,属于吸能反应,D 错误。
故选 D。
20. 以下关于①~④四个实验的概括,错误的是( )
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②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③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④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A. ①②所用材料必需为活细胞
B. ③④中产生的气体不同
第 12页/共 17页
C. ①②中的材料均需染色
D. ③④中有酶的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 分解,(1)实验原理:Fe3+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新鲜肝
脏中则含有过氧化氢酶。经测算,每滴 FeCl3 溶液(质量分数 3.5%)中的 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
(质量分数 20%)中过氧化氢酶分子的 25 万倍。(2)实验结果:1 号试管(常温无处理)几乎没有气泡产
生。2 号试管(酒精灯加热)缓慢产生少量小气泡。3 号试管(加 FeCl3 溶液)较快地产生较多的小气泡,
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4 号试管(加肝脏研磨液)快速地产生很多的大气泡,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极其猛烈。
【详解】A、①②实验中,都需要细胞保持活性才能看到对应变化,A 正确;
B、③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④中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B 正确;
C、①中的叶绿体和②中的液泡均有颜色,不需要染色,C 错误;
D、③中有过氧化氢酶参与,④中有多种呼吸作用相关酶参与,D 正确。
故选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简答题(3 小题,共 40 分)
21. 图甲表示细胞呼吸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A、B、C、D 表示物质。图乙是某植
物的非绿色器官 CO2 释放量和 O2 吸收量的变化。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 A 表示的物质是_____,③发生的场所是_____,产生 ATP 的生理过程包括_____(填序号)。
(2)图乙中氧浓度为 b 时,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_____倍。d 氧浓度时
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相等,原因是_____。
(3)图乙中氧浓度为 a 时对应图甲中的呼吸作用过程包括_____(填序号)。
【答案】(1) ①. 丙酮酸 ②. 线粒体内膜 ③. ①②③
(2) ①. 5 ②. 植物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3)①④
【解析】
第 13页/共 17页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细胞呼吸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有氧呼吸,①④表示无氧呼
吸,物质 A 表示丙酮酸,B 表示[H], C 表示酒精,D 表示乳酸;图乙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 CO2 释放量
和 O2 吸收量的变化,a 点时只进行无氧呼吸,d 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bc 两点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
吸。
【小问 1 详解】
图甲中①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少量 ATP;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
场所为线粒体基质,产生少量 ATP;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其产生的 ATP 最多;
生理过程④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产生 ATP,A 物质是丙酮酸。
【小问 2 详解】
O2 浓度为 b 时,CO2 的释放量大于 O2 的吸收量,则植物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此时 O2 吸收
量为 3,则有氧呼吸产生 CO2 的量为 3,无氧呼吸产生 CO2 的量为 5,根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
式可知,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 5 倍。图乙中 O2 浓度为 d 时,O2 吸收量和 CO2 释
放量相等,植物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小问 3 详解】
图乙中氧浓度为 a 时,植物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图甲中的呼吸作用过程①④。
22. 图甲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中膜面积的变化。据图作答:
(1)图甲是动物细胞的_____(填“显微”或“亚显微”)结构。其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_____(填序号),
含有核酸的细胞结构有_____(填序号)。
(2)为了探究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实验中用 35S 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则最
先出现放射性元素的细胞器是图甲中的_____(填序号),它的功能是_____。图乙中 a、c 两种细胞结构分别
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
(3)图甲中生物膜系统除细胞器膜外,还有_____(填序号);各种生物膜 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
差别较大,原因是_____。
第 14页/共 17页
【答案】(1) ①. 亚显微 ②. ⑥ ③. ①⑥⑧
(2) ①. ① ②. 合成蛋白质 ③. ④ ④. ②
(3) ①. ②⑨ ②. 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
分析图甲:①是核糖体、②是细胞膜、③是中心体、④是内质网、⑤是溶酶体、⑥是线粒体、⑦是高尔基
体、⑧是染色质(体)、⑨是核膜;
分析图乙: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的面积减小,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的面积增
大,故图乙中 a 为内质网,b 为高尔基体,c 为细胞膜。
【小问 1 详解】
图甲能看到核糖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精细结构,所以是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动物细胞中具有双层膜
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即图甲中的⑥,含有核酸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图甲中的⑧,含有 DNA)、线粒体(图
甲中的⑥,含有 DNA 和 RNA)、核糖体(图甲中的①,含有 RNA);
【小问 2 详解】
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用 35S 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最先出现放射性
元素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即图甲中的①,核糖体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
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所以图乙中 a 是内质网(图甲中的④),c 是
细胞膜(图甲中的②);
【小问 3 详解】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所以图甲中生物膜系统除细胞器膜外,还有细胞膜(②)和核
膜(⑨)。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原因是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23.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通过特殊的叶片结构捕捉昆虫,并以其分泌物消化虫体获取额外的营养。为
检测此分泌物含有什么酶,做了如下实验:取 6 支大小一样的洁净试管,加入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检测液
后,再分别加入瘦肉块和马铃薯块,两小时后观察现象,记录如下表。
编
加入物 条件 现象 号
1 2mL 水+1cm3 瘦肉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第 15页/共 17页
瘦肉块明显变 2 2mL 新鲜分泌物+1cm3 瘦肉块 室温
小
煮沸后冷却到室
3 2mL 新鲜分泌物+1cm3 瘦肉块 ?
温
4 2mL 水+1cm3 马铃薯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2mL 新鲜分泌物+1cm3 马铃薯
5 室温 无明显变化
块
2mL 新鲜分泌物+1cm3 马铃薯
煮沸后冷却到室
6 无明显变化
块 温
回答下列问题:
(1)酶催化反应的机理是_____。试管 1 和试管 4 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
(2)此实验的原理是:①瘦肉和马铃薯块的主要成分不同;②酶具有_____性。根据实验结果,此分泌物
中的酶有_____(选填“蛋白酶”、“淀粉酶”、“蛋白酶和淀粉酶”)。
(3)试管 3 的“?”处所对应的现象最可能是_____,理由是_____。
(4)猪笼草捕食昆虫是对土壤中缺少_____(选用“C/H/O/N”作答)元素的一种适应。
【答案】(1) ①.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②. 作为对照
(2) ①. 专一 ②. 蛋白酶
(3) ①. 无明显变化 ②. 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之失活
(4)N
【解析】
【分析】此实验中,瘦肉块分解,但马铃薯块没有分解,则说明分泌物中有蛋白酶,没有淀粉酶。
【小问 1 详解】
酶催化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试管 1 和试管 4 加入清水而没有加分泌物,作用是作为对照。
【小问 2 详解】
此实验的原理是瘦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马铃薯块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而酶具有专一性。根据实验结果,
此分泌物能够分解瘦肉块而不能分解马铃薯块,可知其含有蛋白酶,不含淀粉酶。
【小问 3 详解】
试管 3 先煮沸后冷却,此过程中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使之变性失活,因此现象最可能是无明显变化。
第 16页/共 17页
【小问 4 详解】
猪笼草能捕食昆虫,捕食昆虫并消化蛋白质,蛋白质含有丰富的 N 元素,是对土壤中缺少 N 元素的一种适
应。
第 17页/共 17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文填空,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