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山东专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13449/0-173958978644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山东专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13449/0-17395897865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山东专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13449/0-17395897865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山东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山东专用),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0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研究发现,正常细胞中HPO-27蛋白作为RAB-7蛋白效应物被募集到溶酶体上,介导膜收缩和断裂,以保持溶酶体相对稳定的数量和功能等。HPO-27缺失导致溶酶体分裂事件减少,融合事件增加;过表达HPO-27则显著降低管状溶酶体的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酶体能够清除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毒素等
B.RAB-7活性丧失将会导致管状溶酶体出现
C.HPO-27功能缺失将会导致溶酶体功能下降
D.HPO-27增多的巨噬细胞其消化能力将会受到影响
2.拟南芥CLCa转运蛋白位于液泡膜上,负责将胞质基质中过多的 NO转运进入液泡。研究发现ATP和AMP可以差异性调控 CLCa蛋白的转运活性,机理如图所示,已知液泡腔中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CLCa 蛋白运输NO,可能需要消耗H+的电化学势能
B.ATP 与CLCa蛋白结合稳定了发夹结构,堵塞了NO转运通道
C.ATP/AMP值上升有利于 AMP 与CLCa蛋白竞争性结合进而发挥转运活性
D.若液泡吸收2个NO的同时排出1个H+,则液泡中pH 和渗透压会发生改变
3.我国科学家“让关节炎小鼠衰老的软骨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并重回青春”的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他们提取菠菜的类囊体,制成纳米级类囊体单元(NTUs),再用小鼠软骨细胞膜(CM)进行封装,制备出CM-NTUs,注射到患骨关节炎小鼠的膝关节腔中。对该部位进行光照后,发现衰老的软骨细胞代谢得到改善,活力得到恢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软骨细胞缺乏ATP和还原剂,可能是其患骨关节炎的病因
B.CM-NTUs进入衰老软骨细胞的方式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对CM-NTUs进行光照后,可以相继发生光反应和暗反应
D.用CM对NTUs进行封装,能够避免NTUs被免疫系统清除
4.泛素化是指泛素分子(一类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细胞内的蛋白质分类,从中选出靶蛋白分子,并对靶蛋白进行特异性修饰的过程。最新研究表明,核蛋白UHRF1在有丝分裂中催化驱动蛋白EG5泛素化,进而调控细胞周期转换与细胞增殖,该研究揭示了UHRF1调控有丝分裂纺锤体结构和染色体行为的新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UHRF1蛋白参与调控组装纺锤体和维持染色体正常行为
B.UHRF1蛋白缺失可能会导致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被阻滞
C.TPX2确保有丝分裂后期EG5在纺锤丝上的正确分布
D.该研究为UHRF1作为潜在抗癌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5.为研究细胞分裂过程,研究团队将基因M(基因的每条单链均被32P标记)插入到精原细胞(不含32P)的一条染色体上,将其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得到四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标记情况。若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某个子细胞中有1条染色体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B.若四个子细胞含标记染色体的数目分别为0、0、1、1,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形成的子细胞中被标记的细胞占1/2
D.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个子细胞中只有1条染色体含32P的概率为1/4
6.某些人的某编号染色体全部来自父方或母方,而其它染色体均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单亲二体”。三体细胞(染色体比正常体细胞多1条)在有丝分裂时,三条染色体中的一条随机丢失,可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体细胞,这种现象称为“三体自救”。发育成某女子的受精卵为三体细胞,该细胞发生“三体自救”后,该女子成为“单亲二体”,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但两条X染色体的碱基序列差异很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母亲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减I后期X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
B.受精卵卵裂时发生“三体自救,来自父方的性染色体丢失
C.此女子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高于母亲
D.发育成此女子的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X或XXY
7.细菌利用黏肽合成细胞壁的反应需要黏肽转肽酶的催化,青霉素的结构和黏肽的末端结构类似,能与黏肽转肽酶的活性中心稳定结合,是主要在细菌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在20世纪,我国青霉素的临床用量为20~40万单位/次;近年来,由于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目前青霉素的临床用量为160~320万单位/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能与黏肽竞争酶活性位点,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造成其细胞壁缺损
B.青霉素可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但有引发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
C.注入体液中的青霉素能消灭患者体内的多种病原体,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青霉素能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突变,经逐年诱导,敏感型细菌的耐药性增强
8.研究证实,被良好照顾的大鼠幼崽通过下列途径,使脑内激素皮质醇的受体表达量升高。据下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鼠的情绪受多个基因的共同调控B.皮质醇受体的高表达与表观遗传有关
C.据图可知DNA乙酰化与甲基化正相关D.大鼠的情绪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9.当阳生植物受到周围环境遮荫会造成避荫反应(如图1),自然光被植物滤过后,会出现R(红光)/FR(远红光)的比值降低。研究人员模拟遮荫条件,对番茄植株的避荫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和图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错误的是( )
A.节间距增加是遮荫条件下番茄植株茎伸长速度加快的原因之一
B.被遮荫的下层植物接收的光中,R/FR的比值降低,可能是叶片中叶绿素减少导致的
C.被遮荫的植物发生避荫反应可以提高植物遮荫时的光合作用强度
D.番茄通过分布在植物体各个部位的光敏色素吸收红光和远红光从而调节自身生长发育
10.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用普通饲料和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对小鼠进行饲喂,以研究KD饮食的小鼠抵御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的效果。饲喂小鼠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小鼠,统计小鼠的生存率,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和γT细胞(一种新型T细胞)的相对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普通饲料饲喂的小鼠对IAV的抵抗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防御功能
B.感染约3天后的结果说明KD饮食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
C.两组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其在针对IAV的免疫中没有发挥作用
D.γT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11.在岛屿中,大部分植物种子依赖食果鸟类在不同地点扩散,这种食、果互作关系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群落的更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研人员研究了浙江千岛湖地区不同岛屿中鸟类和植物的种类情况,得到如下结果。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食、果互作关系对鸟类有利,对植物不利
B.应在千岛湖各岛屿上随机设置样方进行调查
C.岛屿的面积大小与物种数呈显著的正相关
D.岛屿与大陆的距离对物种数没有显著影响
12.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一种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为了绿色、高效地防治灰霉病,研究人员从灰霉病多发的大棚土壤中取样、分离出多种单菌落并进行扩大培养,随后将各组微生物的无菌发酵滤液与未凝固的普通培养基混合后倒平板,冷却后在平板中央接种灰葡萄孢,通过比较灰葡萄孢菌丝生长情况,从而筛选出高效的灰葡萄孢拮抗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灰霉病多发的大棚土壤取样,比普通土壤更有可能获得灰葡萄孢拮抗菌
B.取无菌发酵滤液的目的是用拮抗菌的代谢产物对灰葡萄孢产生抑制作用
C.为筛选出高效拮抗菌,只需在普通培养基接种等量灰葡萄孢作为对照
D.灰葡萄孢菌丝生长最缓慢、稀疏的组别对应的微生物即为最高效拮抗菌
13.据研究表明入侵植物通过3种途径影响食物网:一是入侵植物能够直接被土著草食者取食,进入土著食物网;二是入侵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引入新的消费者形成新的食物网结构;三是入侵植物通过非营养作用影响土著生物群落和食物网结构。根据下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相较途径Ⅰ,途径Ⅱ入侵植物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B.如果食物网中食性广的消费者较多,则入侵植物更容易以途径Ⅰ影响食物网
C.途径Ⅲ中显示C和P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
D.“裂稃燕麦产生碎屑增加入侵地土壤湿度,从而促进土著植物生长”属于途径Ⅲ
14.CD20抗原是一种B细胞分化抗原,可位于前B细胞和成熟B细胞上。CD20抗原基因在95%以上的B细胞性淋巴瘤中表达,而在造血干细胞、浆细胞和其他正常组织细胞中不表达。利妥昔单抗是针对CD20抗原的一种单克隆抗体,其与肿瘤细胞上的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析以上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妥昔单抗能特异性识别CD20抗原并发挥作用
B.利妥昔单抗为肿瘤细胞提供了诱导细胞凋亡的信息
C.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B细胞的过程中,CD20抗原基因进行表达
D.当受到病原体和相应辅助T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的特定分子刺激时B细胞即可活化
15.实时荧光RT-PCR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RT-PCR是将RNA逆转录(RT)和cDNA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相结合的技术,其原理是:在PCR复性过程中探针和引物一起与模板结合,探针两侧分别带有荧光基团和抑制荧光发出的淬灭基团,新链延伸过程中,DNA聚合酶会破坏探针,导致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而发出荧光。利用RT-PCR进行核酸检测的相关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做RT-PCR之前,需要先根据新冠病毒的cDNA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和探针
B.如果检测结果有强烈荧光信号发出,说明被检测者没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C.RNA不能作为PCR扩增的模板,需将样本中的RNA反转录为DNA后再扩增
D.还可以检测病毒的外壳或病毒引发产生的抗体,其原理都是抗原—抗体杂交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科研人员分离出某植物的叶绿体,让叶绿体交替接受5秒光照、5秒黑暗处理,持续进行20分钟,并用灵敏传感器记录环境中O2和CO2的变化,部分实验记录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暗反应较缓慢,不能及时消耗掉光反应产生的NADH和ATP
B.S1、S3可分别表示光反应释放的O2总量与暗反应吸收的CO2总量
C.黑暗开始后CO2吸收速率稳定一段时间后下降,该段时间内C5的含量增加
D.间歇光处理的植物,单位光照时间内光合产物合成量可能会更大
17.科学家发现了一对“半同卵双胞”龙凤胎,他们来自母亲的基因完全一样,来自父亲的基因却只重合一部分。这次发现用事实告诉我们,“半同卵双胞”龙凤胎的基因相似度为89%。半同卵双胞胎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图2细胞中包含3个原核,为1个雌原核和2个雄原核,一般情况下这种受精卵无法正常发育。但是,该受精卵在母体内恢复了分裂,形成了三极纺锤体(图3),并最终分裂成3个二倍体细胞(图4)。细胞A、B继续发育形成两个嵌合体胚胎,而细胞C发育失败。最终该母亲成功诞下两名婴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表示该异常胚胎的受精过程,此时卵子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B.图3细胞中细胞A、B、C染色体组都是由1个父系染色体组和1个母系染色体组组成
C.最终该母亲成功诞下的两名婴儿的性别不一定相同
D.图3细胞显示该细胞在该异常情况下,可以从三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三极纺锤体
18.甲地只有白车轴草(T)单独分布,乙地T与黑麦草(L)共存且L占据优势。为研究两物种是否会因种间竞争而发生资源利用的分化,科学家划分了六块样地,去除了某些物种并开展了3个移栽T实验和3个重栽T实验,具体处理如图a,移栽和重栽均遵循等量原则。一段时间后统计了不同处理下每块样地中T的总干重如图b。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注:图a中“—”代表去除,箭头代表移栽或重栽白车轴草的情况,箭头基部表示白车轴草的来源地,箭头表示白车轴草所种植的地方
A.处理3、4、5为重栽实验,目的是作为对照来排除无关变量栽种操作对植物干重的影响
B.由处理1、2可知,和重栽于乙地的白车轴草组相比,甲地的白车轴草移栽到乙地后生存能力更弱
C.是否去除黑麦草对乙地的白车轴草干重影响较小,但去除L后能促进来自甲地的白车轴草的生长
D.种间竞争使乙地白车轴草可利用的资源少于甲地,该过程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9.淋巴细胞可产生多种能清除肿瘤的细胞因子。研究者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一,将编码细胞因子的mRNA与编码荧光素酶的mRNA连接,然后将重组mRNA注射到肿瘤模型鼠的实体瘤中,肿瘤中仅产生少量细胞因子;实验二,将上述mRNA改造修饰后,重复实验一,发现肿瘤荧光强度更高并且其他部位检测不到荧光;实验三,用修饰后的mRNA对肿瘤模型鼠注射治疗30天后,其肿瘤得到有效控制,再移植同种肿瘤至原部位,肿瘤体积快速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测实验一模型鼠体内的部分重组mRNA可能被清除.
B.实验二结果表明修饰后的mRNA指导合成了大量细胞因子
C.实验三结果表明原部位产生的攻击肿瘤细胞的抗体依然有效
D.肿瘤细胞清除过程中,细胞因子主要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20.某制药公司“红曲”成分的保健品致人死亡事件给中国消费者也敲响了警钟。红曲是由红曲菌发酵制得。《本草纲目》有记载:“红曲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红曲霉在传统发酵酿造工艺中主要作为辅助菌种使用,可使产品有一定的色泽和风味。某品牌企业以红曲霉为发酵菌种生产陈醋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红曲酶为真核生物,最适温度32℃~35℃)
A.发酵产酒精时发酵罐需要先通气,使菌种数量增多
B.由酒精发酵转变为甜醋发酵,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增大氧气含量
C.膨化可使糖化更充分,加普洱熟茶可以增加陈醋的风味
D.“红曲”成分的保健品致人死亡可能是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有害的次生代谢物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图1是在温度和CO2等其他因素均适宜的条件下测定的玉米叶和小麦叶的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同时测定了小麦和玉米叶肉细胞的D1蛋白、F蛋白及氧气释放速率的相对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结果如下表所示(“+”多表示量多)。已知叶绿素a通常与D1蛋白等物质结合,构成光合复合体PSⅡ(可使水发生光解)。
(1)根据题意,光合复合体PSⅡ位于 ,其上色素具有 光能的作用,用 法分离光合色素所依据的原理是 。
(2)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在图1中的d光强下,玉米叶的总光合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麦叶的总光合速率。
(3)D1蛋白极易受到强光破坏,被破坏的D1蛋白降解后,空出相应的位置,新合成的D1蛋白才能占据相应位置,使PSⅡ得以修复。叶绿素酶(CLH)可催化叶绿素a降解,结合态的叶绿素a不易被降解。CLH与F蛋白结合后可催化被破坏的D1蛋白的降解。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在强光下玉米叶的氧气释放速率比小麦叶降低更慢的原因是 。
(4)玉米称为C4植物,其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酶1为PEP羧化酶,可以固定低浓度的CO2形成C4,酶2为RuBP羧化酶,可以固定高浓度的CO2形成C3,对低浓度的CO2没有固定能力。则酶1固定CO2的能力比酶2 (填“强”或“弱”)。小麦叶肉细胞没有酶1催化生成C4的过程,称为C3植物,其光合作用均在叶肉细胞完成。据上述信息分析,与小麦相比,玉米更适应高温、干旱环境的依据是
22.胰岛B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28倍,而细胞外Ca2+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能引起胰岛B细胞和组织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部分生理反应如图1所示。
(1)有研究发现:某物质能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促使某种类型的K+通道打开,K+ ,进而触发Ca2+通道关闭,Ca2+内流受阻,导致胰岛素分泌量 。
(2)据图1可知,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需要 的协助,图1中体现的激素调节的特点有: 。
(3)另有研究发现:Akt是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相关受体后胞内信号传导的关键蛋白。Akt的磷酸化受阻导致组织细胞(如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这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为研究人参皂苷对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人员用1μml/L地塞米松(DEX)处理正常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处理胰岛素抵抗细胞,相关检测结果如图2。
①结合实验结果推测,人参皂苷降低血糖可能的原因是 。
②若要进一步确定人参皂苷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需在上述实验基础上检测 。
23.某种小鼠(2n=40)的毛色斑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若只含B基因则表现为黑斑,若只含b基因则表现为白斑,同时含有B和b基因表现为黑白斑。该种小鼠的尾长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T对t为完全显性,T控制长尾性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小鼠群体中,毛色上有黑白斑的小鼠性别是 (填“雄性”“雌性”或“雌雄都有”),理由是 。
(2)现用一只长尾黑白斑雌鼠与多只短尾白斑雄鼠杂交获得了多只子代,子代中长尾:短尾=5:1,多次实验的结果均如此。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两种假说:
①假说Ⅰ认为是母本产生的某种配子部分致死引起的。若这种假说成立,则母本产生的含 (填“长尾”或“短尾”)基因的配子存在部分致死现象,这种配子的致死比例为 。
②假说Ⅱ认为是母本的尾长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有三条且产生了染色体异常的配子引起的。若这种假说成立,则母本的染色体存在 (填“结构”或“数目”)变异。
③为了确定假说Ⅱ是否成立,耗时较短的检测方法是 ,支持这一假说的检测结果是 。
④若假说Ⅱ成立,则长尾黑白斑雌鼠亲本的基因型是 ;若三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机分配,则其与短尾白斑雄鼠杂交所得的子代雌性小鼠中,各种性状组合及其分离比是 。
24.镉(Cd)造成的水体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科研人员为筛选适合华北某地区Cd污染修复的水生植物,用不同浓度Cd溶液处理本地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并检测不同浓度Cd溶液下两类植物的生长量和单位干重Cd的含量,结果如下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学者可以采用 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种植合适的植物类型。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通过 方式使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由图1可知,水体Cd浓度较大时,应选 植物用于修复水体,依据是 。
(2)为了进一步筛选,研究人员从Cd污染水体中取底泥,分别栽培苦藻、灯笼藻和眼子菜,并测定不同部位的富集系数(代表富集能力)和迁移系数(指由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的迁移能力),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研究结果,若要采用及时收割地上部分并无害化处理以达到修复目的,则应选择 作为最佳植物,主要原因是 。
(3)经历一段时间的修复,Cd污染物含量显著下降至符合国家标准后,该地被打造成湿地公园。但是出现了鼠害,仅用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维持有效。请写出一种防治鼠害的有效措施: 。
(4)以沉水植物为食的动物称为初级消费者,下表是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动情况:
据表可知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不经次级消费者的任何作用而直接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最多为 。
25.营养期杀虫蛋白(Vip3Aa)是苏云金芽孢杆菌在营养生长阶段产生的一种新型杀虫蛋白,对许多鳞翅目害虫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研究人员以鳞翅目害虫草地贪夜蛾为模型,筛选获得了与Vip3Aa抗性相关的基因(Sfmyb基因)。
(1)研究人员首先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使草地贪夜蛾体内部分Sfmyb基因沉默,发现幼虫对Vip3Aa的敏感性显著降低,由此说明Sfmyb基因与Vip3Aa抗性的关系是 。
(2)研究人员通过启动子活性实验发现草地贪夜蛾抗性品系中Sfmyb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低于敏感品系。由此推测,Vip3Aa抗性的产生可能是由于Sfmyb基因启动子活性下调后影响 ,从而改变了Sfmyb基因的转录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抗性品系中Sfmyb基因启动子发生了多个位点的突变和缺失。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品系中Sfmy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原因是 。
(3)进一步研究发现,Sfmyb基因的表达产物转录因子myb(能识别特定DNA序列并与之结合)可调控下游靶标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导致抗性性状的出现。研究人员采用反向酵母单杂交技术对某待测基因是否是myb的靶标基因进行鉴定,具体操作步骤为:
①采用PCR技术扩增待测基因,再将待测基因插入下图结构N所示的启动子上游,构建基因表达载体1,将Ⅰ导入营养缺陷型酵母菌中。
②将Sfmyb基因和AD基因(能表达出转录激活蛋白AD)融合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Ⅱ.将其转入上述转基因酵母菌中,融合基因表达出的转录因子myb和AD组合成复合蛋白,当myb能识别待测基因并与之结合时,AD便发挥转录激活活性,诱导下游组氨酸合成基因和色氨酸合成基因表达。
③将上述转基因酵母菌接种到特定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
步骤①中,PCR扩增待测基因时加入的引物需满足的条件是 ;为确定结构N中待测基因插入方向正确,采用PCR技术检测时,应选择上图中的引物 。步骤③中。特定的固体培养基是指 ;若观察到培养基中有酵母菌菌落分布,则说明 ,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是 。
光照强度
a
b
c
d
e
f
小麦
D1蛋白含量
++++
++++
++++++
++++
++
+
F蛋白含量
++++
++++
++++++
++++
++
+
氧气释放速率
++
++++
++++++
++++
++
+
玉米
D1蛋白含量
++++
++++
+++++
+++++
++++
+++
F蛋白含量
++++
++++
+++++
+++++
++++
+++
氧气释放速率
+
++
+++++
+++++
++++
++++
项目
摄入量J/ (hm2.a)|
粪便J/ (hm2a)
呼吸量J/ (hm2.a)
初级消费者
1.06×109
3×108
7.1×108
次级消费者
3.9× 107
1.9×106
2.18×107
《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山东专用)》参考答案:
1.D
【分析】由题意可知:HPO-27与溶酶体分裂有关,当HPO-27功能缺失会导致溶酶体融合,形成管状溶酶体,当HPO-27过表达,会在溶酶体膜上富集,导致溶酶体分裂。当RAB7活性丧失时会抑制HPO-27在溶酶体膜上的富集。
【详解】A、溶酶体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能够清除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毒素等,A正确;
B、RAB-7活性丧失,会抑制HPO-27在溶酶体膜上的富集,将会导致溶酶体融合,从而导致管状溶酶体出现,B正确;
C、HPO-27功能缺失,导致管状溶酶体出现,不利于溶酶体的增殖,将会导致溶酶体功能下降,C正确;
D、HPO-27增多,会在溶酶体膜上富集,导致溶酶体分裂,该巨噬细胞其消化能力不会受到影响,D错误。
故选D。
2.C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自由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耗能,例如气体、小分子脂质; (2)协助扩散:物质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膜转运蛋白的协助,不耗能,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耗能,如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详解】A、通过CLCa 蛋白运输NO3−,不直接消耗ATP,需要消耗H+的电化学势能,A正确;
BC、ATP 与CLCa蛋白结合稳定了发夹结构,堵塞了NO3−转运通道,导致CLCa蛋白不能运输NO3−,所以ATP/AMP值上升不利于 AMP 与CLCa蛋白竞争性结合进而发挥转运活性,B正确,C错误;
D、若液泡吸收2个NO3-的同时排出1个H+,则液泡中pH 上升,渗透压变大,D正确。
故选C。
3.C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
【详解】AC、分析题意,光照小鼠注射部位后,由于该部位含有纳米级类囊体单元,因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进而合成了ATP和NADPH,因此症状显著缓解,即在细胞内的纳米级类囊体单元上合成了ATP和NADPH,据此推测患者关节内软骨细胞缺乏ATP和还原剂,可能是其患骨关节炎的病因,A正确、C错误 ;
B、通过融合将CM-NTUs导入软骨关节炎小鼠的软骨细胞,依赖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D、研究人员把CM-NTUs不是NTUs注入患病小鼠的膝关节,这是因为用小鼠软骨细胞膜对NTUs进行封装后,一方面为类囊体发生作用提供了合适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也对NTUs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被免疫系统清除,D正确。
故选C。
4.C
【分析】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详解】A、UHRF1蛋白在有丝分裂期催化驱动蛋白EG5泛素化,从而促进TPX2纺锤体装配因子发挥作用,形成纺锤体,牵引染色体移动,正常执行正常功能,参与调控组装纺锤体和维持染色体正常行为,A正确;
B、UHRF1蛋白缺失,EG5无法泛素化,可能导致TPX2纺锤体装配因子无法正常执行正常功能,可能会导致细胞有丝分裂期发生阻滞,B正确;
C、据图可知,TPX2纺锤体装配因子确保有丝分裂中期EG5在纺锤丝上的精确分布,C错误;
D、如果缺少UHRF1蛋白,将不能催化EG5的泛素化,抑制其活性会阻碍双极纺锤体装配,导致细胞阻滞在有丝分裂期,无法正常进行分裂,该研究为UHRF1作为潜在抗癌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D正确。
故选C。
5.C
【分析】依照题意,被标记的DNA单链有2条,则有1个DNA含有32P标记。若进行1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细胞,则每个细胞中都有1个DNA的一条单链带有32P标记,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由于半保留复制,可以形成4个细胞,其中只有2个有1个DNA的一条单链带有32P标记。如果直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只有两个子细胞的1个DNA的一条单链带有32P标记。
【详解】A、依照题意,被标记的DNA单链有2条,则有1个DNA含有32P标记。若进行1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细胞,则每个细胞中都有1个DNA的一条单链带有32P标记,如果直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只有两个子细胞的1个DNA的一条单链带有32P标记。因此若某个子细胞中有1条染色体含32P,可能是有丝分裂,也有可能是减数分裂,A错误;
B、根据A选项的分析,进行两次有丝分裂,由于半保留复制,可以形成4个细胞,其中只有2个有1个DNA的一条单链带有32P标记,即细胞中含标记染色体的数目分别为0、0、1、1,如果直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只有两个子细胞的1个DNA的一条单链带有32P标记,即细胞中含标记染色体的数目分别为0、0、1、1,因此若四个子细胞含标记染色体的数目分别为0、0、1、1,则可能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能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
C、如果直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只有两个子细胞的1个DNA的一条单链带有32P标记,即形成的子细胞中被标记的细胞占1/2,C正确;
D、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若进行1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细胞,则每个细胞中都有1个DNA的一条单链带有32P标记,某个子细胞中只有1条染色体含32P的概率为1,D错误。
故选C。
6.C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
【详解】A、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但两条X染色体的碱基序列差异很大,说明不是相同的染色体,则来自母亲的一对同源染色体,说明母亲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减I后期X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A正确;
B、该女子成为“单亲二体”,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则说明受精卵卵裂时发生“三体自救,来自父方的性染色体丢失,B正确;
C、此女子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与母亲的一样,则该女子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与母亲的相同,C错误;
D、母亲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减I后期X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产生的卵细胞性染色体为XX,父亲产生的精子性染色体为X或Y,故发育成此女子的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X或XXY,D正确。
故选C。
7.A
【分析】1、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是肽聚糖,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增殖,但抗生素使用过多会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
2、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特异性免疫。
【详解】A、细菌利用黏肽合成细胞壁的反应需要黏肽转肽酶的催化,青霉素的结构和黏肽的末端结构类似,能与黏肽转肽酶的活性中心稳定结合,所以青霉素能与黏肽竞争酶活性位点,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造成其细胞壁的缺损,A正确;
B、青霉素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支原体没有细胞壁,青霉素不能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青霉素有引发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B错误;
C、注入体液中的青霉素能消灭患者体内的多种病原体,该过程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也不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
D、细菌的耐药性突变不是青霉素诱导的,青霉素能杀死无耐药性突变的细菌,有耐药性的细菌无法被杀死而将耐药性遗传给后代,导致具有耐药性的细菌越来越多,D错误。
故选A。
8.C
【分析】由图可知,对大鼠幼仔大量的舔舐和清理,会使大鼠快乐神经递质血清素表达升高,进而升高HAT,进一步引起了皮质醇受体的高表达。
【详解】A、由题意可知,大鼠的情绪受多个基因的共同调控,如神经递质血清素基因,皮质醇受体基因等,A正确;
B、皮质醇受体的高表达与DNA甲基化被移除有关,与表观遗传有关,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DNA乙酰化导致DNA甲基化被移除,故二者呈负相关,C错误;
D、大鼠的情绪与神经递质、激素均有关,故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9.B
【分析】1、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环境中的红光、蓝光对于植物的生长感受不同波长的光的分子不同,其中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2、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
3、受到光照射后→光敏色素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传导到细胞核内→基因选择性表达→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详解】A、由图3可知,遮阴组节间距比正常光照组大,这说明节间距增加是遮荫条件下番茄植株茎伸长速度加快的原因之一,A正确;
B、因为植物叶片会选择性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不吸收远红光,因此自然光被植物滤过后,遮阴下的叶片R/FR比值下降,B错误;
C、R/FR的变化引起避阴反应,有利于下层植物叶片捕获更多的光能,提高植物遮荫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为生长发育提供更多的物质和能量,C正确;
D、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环境中的红光、蓝光对于植物的生长感受不同波长的光的分子不同,其中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因此番茄通过分布在植物体各个部位的光敏色素吸收红光和远红光从而调节自身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B。
10.C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是研究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实验的自变量是否用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饲喂,因变量是小鼠的生存率。分析图1结果可知,IAV感染3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分析图2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而γ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
【详解】A、根据题意,该实验是研究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饲喂小鼠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小鼠,用普通饲料饲喂的小鼠(对照组)被IAV感染后具有一定的存活率,说明用普通饲料饲喂的小鼠对IAV的抵抗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防御功能,A正确;
B、分析图1结果可知,IAV感染3天后,实验组(饲喂高脂肪低糖类饲料的小鼠)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普通饲料饲喂),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B正确;
C、分析图2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但是细胞毒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会引起机体发生细胞免疫,故细胞毒性T细胞在针对IAV的免疫中发挥作用,C错误;
D、分析图2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而γ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说明γT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D正确。
故选C。
11.A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由题干“大部分植物种子依赖食果鸟类在不同地点扩散”可知,食、果互作关系有利于扩大被取食植物的生态位, A错误;
B、无论是调查种群密度还是物种丰富度,均要遵循随机设置样方的原则,B正确;
C、由图可知,随着岛屿面积增大,物种数呈显著正相关地跟着增大,C正确;
D、纵坐标表示物种数,圆圈大小表示岛屿与大陆的距离,图中没有显示出越大的圆圈越靠上,故二者没有明显关系,D正确。
故选A。
12.C
【分析】纯化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的过程是:由接种环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
【详解】A、由题意可知,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一种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因此在灰霉病多发的大棚土壤取样,比普通土壤更有可能获得灰葡萄孢拮抗菌,A正确;
B、取无菌发酵滤液的目的是排除其他杂菌的干扰,利用拮抗菌的代谢产物对灰葡萄孢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获得专一性的拮抗菌,B正确;
C、为筛选出高效拮抗菌,需在普通培养基接种等量不同浓度的灰葡萄孢来进行实验,挑选出对灰葡萄孢拮抗效果最好的拮抗菌,C错误;
D、最高效拮抗菌对灰葡萄孢的拮抗效果是最好的,导致灰葡萄孢菌丝生长最缓慢、稀疏,D正确。
故选C。
13.C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A、相较途径Ⅰ,途径Ⅱ入侵植物会引入新的消费者,形成新的食物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大,A正确;
B、食物网中广食性消费者较多时,入侵植物能被土著草食者取食的可能性更大,则此时入侵植物主要通过途径Ⅰ影响食物网,B正确;
C、通过非营养作用影响土著生物群落和食物网结构,属于通过途径Ⅲ影响食物网,C和P的种间关系为捕食,没有种间竞争关系,C错误;
D、产生的碎屑能够增加半干旱系统中土壤的湿度,从而促进土著植物的生长,对食物网产生了强烈的上行效应,使土著草食者和捕食者丰度均呈现增加趋势,导致食物网结构发生改变,属于途径Ⅲ,D正确。
故选C。
14.D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特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详解】A、利妥昔单抗是针对CD20抗原的一种单克隆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所以利妥昔单抗能特异性识别CD20抗原并发挥作用,A正确;
B、利妥昔单抗与肿瘤细胞上的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说明利妥昔单抗为肿瘤细胞提供了诱导细胞凋亡的信息,B正确;
C、CD20抗原基因在95%以上的B细胞性淋巴瘤中表达,则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B细胞的过程中,CD20抗原基因进行表达,C正确;
D、当受到病原体刺激、相应辅助T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的特定分子刺激,以及辅助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活化,D错误。
故选D。
15.B
【分析】根据题意,通过病毒的RNA进行逆转录产生cDNA,cDNA在PCR过程中解旋后可以和引物一起与模板结合,探针两侧有荧光基团和抑制荧光发出的淬灭基团,延伸过程DNA聚合酶破坏了探针使淬灭基团分离后发出荧光而检测到是否有cDNA来判断是否有病毒。
【详解】A、PCR 需要根据cDNA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同时RT-PCR还需要探针与待测样本DNA混合,故需要根据cDNA的核苷酸序列合成探针,A正确;
B、若检测结果有强烈荧光信号发出,说明被检测者极有可能感染了病毒,B错误;
C、PCR扩增必须以 DNA为模板,RNA 不能作为 PCR 扩增的模板,所以需要将样本中的 RNA 反转录为 DNA后再进行扩增,C正确;
D、RNA病毒的检测方法有:①RNA 检测,即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 RNA;②特异性抗原蛋白检测,即检测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③特异性抗体检测,即检测感染者体内通过免疫反应所产生的某种抗体。后两种方法的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D正确。
故选B。
16.ABC
【分析】光反应阶段需要光照,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由图可知,光照开始时,氧气释放速率先增加,CO2吸收速率随后增加,黑暗开始后,氧气释放速率先减小为0,随后CO2吸收速率才减小。
【详解】A、光照开始时,氧气释放速率先增加,CO2吸收速率随后增加,但bc段氧气释放速率减小,cd段氧气释放速率与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相等,说明与光反应相比,碳反应较缓慢,不能及时消耗掉光反应产生的NADPH不是NADH和ATP,使bc段光反应速率下降,A错误;
B、据图可知,一个光周期内,光反应释放的O2总量=S1+S2,碳反应吸收的CO2总量=S2+S3,B错误;
C、由于光反应时间内产生的NADPH和ATP有积累,因此黑暗开始后C3可以继续被还原,故CO2吸收速率稳定一段时间后才随着NADPH和ATP被逐渐消耗减少而迅速下降,由于CO2继续与C5固定形成C3,而C3被还原为C5的速率减慢,因此该段时间内C5的含量减少,C错误;
D、从一个光周期来看,“间歇光”在一个光周期内光反应的产物恰好能被暗反应利用,而持续光照时间内光反应的产物会有剩余,所以间歇光使植株充分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单位光照时间内光合产物合成量会更大,D正确。
故选ABC。
17.AC
【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A、图1中表示精子入卵,表示受精过程,卵细胞发育至减数分裂Ⅱ中期才具备受精能力,A正确;
BC、这个异常受精卵是由卵母细胞与2个精子受精,故图2细胞中的3个原核包括1个雌原核和2个雄原核,由图3分析可知,此时受精卵形成了3极纺锤体,并最终分裂成3个合子(图4),三个合子的组成可能是:1个合子由1个父系染色体组和1个母系染色体组组成,则另外2个合子的染色体组为1个父系染色体组和1个母系染色体组、2个父系染色体组,设母亲的染色体组成是XX,父亲的是XY,则最终该母亲成功诞下的两名婴儿可能都是XX,也可能是XX和XY,故最终该母亲成功诞下的两名婴儿的性别不一定相同,B错误,C正确;
D、图示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动物细胞分裂不形成纺锤丝而是通过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错误。
故选AC。
18.ACD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两物种是否会因种间竞争而发生资源利用的分化,结合题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白车轴草和黑麦草的栽植情况,因变量是总干重,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箭头代表移栽或重栽白车轴草的情况,箭头基部表示白车轴草的来源地,箭头表示白车轴草所种植的地方,图中3、4、5的箭头基部和箭头方向一致,目的是作为对照来排除无关变量栽种操作对植物干重的影响,A正确;
B、处理1是去除乙地的白车轴草然后将甲地的白车轴草移栽到乙地,而2处理是将乙地的两种植物去除后再移栽甲地的白车轴草,两组对照不能说明重栽于乙地和移栽到乙地的车轴草对比,B错误;
C、据图分析,4和5组的自变量是是否去除黑麦草,两组均重新栽植乙地的白车轴草,结果两者的干重差别不大,而1组和2组的自变量是是否去除黑麦草,两组均重新移栽甲地的白车轴草,结果2组的干重明显大于1组,说明是否去除黑麦草对乙地的白车轴草干重影响较小,但去除L后能促进来自甲地的白车轴草的生长,C正确;
D、分析乙地可知,两物种地点黑麦草占据优势,种间竞争使乙地白车轴草可利用的资源少于甲地,该过程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最终导致生物进化,D正确。
故选ACD。
19.AB
【分析】由题意可知,mRNA是翻译的模板,将编码细胞因子的mRNA与编码荧光素酶的mRNA连接后,注射到肿瘤模型鼠的实体瘤中,翻译荧光素酶的同时会翻译细胞因子,故可通过荧光强度反映mRNA在肿瘤内的翻译情况。
【详解】A、部分编码细胞因子的mRNA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清除,则翻译的模板减少,产生的细胞因子数量下降,A正确;
B、编码细胞因子的mRNA与编码荧光素酶的mRNA连接,翻译荧光素酶的同时会翻译细胞因子,故可通过荧光强度反映mRNA在肿瘤内的翻译情况,mRNA改造修饰后,发现肿瘤荧光强度更高,表明修饰后的mRNA指导合成了大量细胞因子,B正确;
C、实验三肿瘤体积快速减小的原因是之前机体产生了记忆细胞,C错误;
D、肿瘤细胞清除过程中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细胞因子主要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D错误。
故选AB。
20.AD
【分析】醋酸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条件是30~35℃、一直需氧。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繁殖,所以发酵产酒精时发酵罐需要先通气,使菌种数量增多,A正确;
B、由酒精发酵转变为甜醋发酵,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增大氧气含量和提高温度,B错误;
C、膨化处理是指将粮食加入密闭容器中,加热加压后突然减压,粮食中的水分汽化膨胀,使其出现许多小孔,变得松脆,这有利于加大与红曲霉的接触面积,使发酵更充分,C错误;
D、发酵产生的有毒物质不是微生物必需的物质,属于次生代谢物,则“红曲”成分的保健品致人死亡可能是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有害的次生代谢物,D正确。
故选AD。
21.(1)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吸收、传递、转化 纸层析 4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2)大于
(3)强光下,玉米叶比小麦叶含有更多的CLH和F,二者结合后能及时将被破坏的D1蛋白降解,使PSⅡ更快恢复;玉米结合态的叶绿素a分子比小麦减少慢,水光解速率降低慢
(4) 强 和小麦相比,玉米含有酶1,可以固定低浓度的CO2,正常进行暗反应(光合作用)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
【详解】(1)根据题意,光合复合体PSⅡ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其上色素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所依据的原理是4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2)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在图1中的d光强下,玉米的氧气释放速率大于小麦的氧气释放速率,说明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小麦叶的净光合速率,在d光照强度下,玉米的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小麦的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已知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得方程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玉米的呼吸速率)/玉米的呼吸速率=(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小麦的呼吸速率)/小麦的呼吸速率,可转化为玉米的净光合速率/玉米的呼吸速率=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小麦的呼吸速率,已知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小麦叶的净光合速率,说明玉米的呼吸速率也大于小麦的呼吸速率,故玉米叶的总光合速率大于小麦叶的总光合速率。
(3)在强光下,玉米中的D1蛋白含量高于小麦,叶绿素a通常与D1蛋白等物质结合,构成光合复合体PSⅡ,光合复合体PSⅡ可使水发生光解产生氧气。且玉米叶比小麦叶含有更多的CLH和F蛋白,二者结合后能及时将被破坏的D1蛋白降解,使PSⅡ更快恢复;玉米结合态的叶绿素a分子比小麦减少慢,水光解速率降低慢。
(4)酶1可以固定低浓度的CO2形成C4,酶2对低浓度的CO2没有固定能力,因此酶1固定CO2的能力比酶2强。小麦叶肉细胞没有酶1催化生成C4的过程,高温、干旱条件下,气孔部分关闭,叶片内CO2浓度低,玉米和小麦相比含有酶1,可以固定低浓度的CO2,正常进行暗反应(光合作用),因此与小麦相比,玉米更适应高温、干旱环境。
22.(1) 外流 减少/降低
(2)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 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3) 人参皂苷能够促进脂肪细胞中GLUT-4基因的表达,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数量,增加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Akt磷酸化水平和胰岛素含量
【分析】1、分析图1可知,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鸟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
2、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如甘油三酯和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1)某物质能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促使K+通道打开,K+外流,使Ca2+通道构象改变,触发Ca2+通道关闭,导致Ca2+内流减少,Ca2+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故胰岛素分泌减少。
(2)据图1可知,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需要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协助,图1中体现的激素调节的特点有: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3)图2中左图表示加入人参皂苷后葡萄糖摄取相对值提高,且在一定范围内与浓度呈正相关;右图表示随着人参皂苷浓度增加,GLUT-4mRNA增多,说明GLUT-4表达量增大,故人参皂苷能降低血糖的原因是促进脂肪细胞中GLUT-4基因表达,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加快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胰岛素抵抗是指Akt的磷酸化受阻导致组织细胞(如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若要进一步确定人参皂苷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起作用,可检测Akt磷酸化水平或胰岛素受体的含量。
23.(1) 雌性 控制毛色斑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且同时含有B和b基因才表现为黑白斑,雄鼠仅有一条X染色体,不可能同时含有B和b基因(只有雌鼠才可能同时含有B和b基因)
(2) 短尾 4/5 数目 取母本小鼠的体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检查染色体数 母本小鼠体细胞中有41条染色体 TTrXBXb 长尾黑白斑:短尾黑白斑:长尾白斑:短尾白斑=5:1:5:1
【分析】依题文可知,长尾是显性性状。小鼠(2n=40)是二倍体动物,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体,所以对小鼠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要测21条染色体。以此相关知识解答。
【详解】(1)依据题意可知,控制毛色斑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且同时含有B和b基因才表现为黑白斑,雄鼠仅有一条X染色体,不可能同时含有B和b基因(只有雌鼠才可能同时含有B和b基因),因此在该小鼠群体中,毛色上有黑白斑的小鼠性别是雌性。
(2)①正常用一只长尾黑白斑雌鼠与多只短尾白斑雄鼠杂交获得了多只子代,子代中长尾:短尾=1:1,题目中长尾:短尾=5:1,短尾所占数量过少,因此可能是母本产生的含短尾基因的配子存在致死现象,设母本含t配子的致死比例为x,则存活的配子比例为1-x,由于长尾:短尾=5:1即Tt:tt=5:1,父本只产生含t的配子,因此母本产生的T:t=5:1,因此1:1-x=5:1,解得x=4/5,即配子的致死比例为4/5;
②假说Ⅱ认为是母本的尾长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有三条且产生了染色体异常的配子引起的,正常情况下,同源染色体只有两条,因此若这种假说成立,则母本的染色体存数目变异;
③可以取母本小鼠的体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检查染色体数,以确定假说Ⅱ是否成立,如果小鼠得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正常的40条染色体多了一条,则母本小鼠体细胞中有41条染色体,说明检测结果支持这一假说;
④正常用一只长尾黑白斑雌鼠与多只短尾白斑雄鼠杂交获得了多只子代,子代中长尾:短尾=1:1,题目中长尾:短尾=5:1,说明长尾小鼠的数目偏多,因此长尾黑白斑雌鼠亲本中染色体数目较多的是携带T的染色体,因此长尾黑白斑雌鼠亲本的基因型是TTtXBXb,若三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机分配,则其与短尾白斑雄鼠(ttXbY)杂交所得的子代雌性小鼠,根据题意,子代中长尾:短尾=5:1,在雌性小鼠中也符合这种比例,而产生的斑纹比例为XBXb:XbXb=1:1,即黑白斑:白斑的比例为1:1,因此各种性状组合及其分离长尾黑白斑:短尾黑白斑:长尾白斑:短尾白斑=5:1:5:1。
24.(1) 样方 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沉水 浮水植物的单位干重镉含量是高于沉水植物的,但沉水植物生长量明显大于浮水植物,因此在Cd浓度大时,沉水植物吸收镉总含量大于浮水植物
(2) 苦藻 苦藻地上部分富集能力和迁移能力较强
(3)增加老鼠的天敌、环境治理、断绝食源以及安装挡鼠栅、挡鼠板等设施进行隔防
(4)1.1×107J/(hm2·a)
【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去路包括: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详解】(1)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可以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由图知,浮水植物的单位干重镉含量是高于沉水植物的,但沉水植物生长量明显大于浮水植物,在Cd浓度大时,沉水植物吸收镉总含量大于浮水植物。
(2)结合图2可知,苦藻地上部分富集能力和迁移能力较强,可作为及时收割地上部分并无害化处理以达到修复目的的最佳植物。
(3)可通过降低环境容纳量的方法来防止鼠害,例如增加老鼠的天敌、环境治理、断绝食源以及安装挡鼠栅、挡鼠板等设施进行隔防等。
(4)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量=7.6×108,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量=7.6×108-7.1×108=5×107,不经次级消费者的任何作用而直接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最多为5×107-3.9×107=1.1×107J/(hm2·a)。
25.(1)Sfmyb基因表达产物减少可增强对Vip3Aa的抗性
(2) 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识别和结合 不发生 Sfmyb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碱基序列中不包含启动子序列
(3) 能与待测基因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 F1与R1(或“F2和R2”) 不含组氨酸和色氨酸的固体培养基 待测基因是myb(Sfmyb基因表达产物)的靶标基因 只有待测基因是myb的靶标基因,myb才能与之结合,AD才能发挥转录激活活性,诱导下游的组氨酸合成基因和色氨酸合成基因表达合成组氨酸和色氨酸,营养缺陷型酵母菌才能在缺少组氨酸和色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 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 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 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 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 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 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个体水平上 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RNA干扰技术使草地贪夜蛾体内部分Sfmyb基因沉默,即Sfmyb基因表达产物减少,结果使幼虫对Vip3Aa的敏感性显著降低,也就是增强了对Vip3Aa的抗性。
(2)实验发现草地贪夜蛾抗性品系中Sfmyb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低于敏感品系。由此推测,Vip3Aa抗性的产生可能是由于Sfmyb基因启动子活性下调后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识别和结合,从而改变了Sfmyb基因的转录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抗性品系中Sfmyb基因启动子发生了多个位点的突变和缺失。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品系中Sfmy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发生改变,原因是Sfmyb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碱基序列中不包含启动子序列。
(3)PCR扩增中的引物需满足的条件是能与待测基因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为将待测基因插入结构N所示的启动子上游,根据结构N中启动子的位置和引物的箭头指示,采用PCR技术检测时,应选择图中的引物F1与R1(或“F2和R2”)。因结构N中有组氨酸合成基因和色氨酸合成基因,所以可将转基因酵母菌接种到不含组氨酸和色氨酸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若观察到培养基中有酵母菌菌落分布,则说明待测基因是myb(Sfmyb基因表达产物)的靶标基因,因为只有待测基因是myb的靶标基因,myb才能与之结合,AD才能发挥转录激活活性,诱导下游的组氨酸合成基因和色氨酸合成基因表达合成组氨酸和色氨酸,营养缺陷型酵母菌才能在缺少组氨酸和色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 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开学考】新高三上册开学摸底考试卷生物+(山东专用).zip,文件包含生物山东专用解析版docx、生物山东专用考试版docx、生物山东专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生物山东专用答题卡docx、生物山东专用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山东专用),文件包含生物山东专用解析版docx、生物山东专用考试版docx、生物山东专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生物山东专用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文件包含生物-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生物-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考试版docx、生物-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答题卡docx、生物-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