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01 传统文化-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黑吉辽专用)(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11348/0-173952471358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热点01 传统文化-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黑吉辽专用)(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11348/0-173952471367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热点01 传统文化-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黑吉辽专用)(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11348/0-1739524713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热点01 传统文化-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黑吉辽专用)(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11348/1-173952471758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热点01 传统文化-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黑吉辽专用)(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11348/1-17395247176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热点01 传统文化-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黑吉辽专用)(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11348/1-173952471768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热点01 传统文化-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黑吉辽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热点01 传统文化-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黑吉辽专用),文件包含热点01传统文化-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黑吉辽专用原卷版docx、热点01传统文化-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黑吉辽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试题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多选择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材料,从地理视角考查中国传统民居、传统服饰、传统工艺、古诗词、山水画、饮食等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揭秘地理现象的同时,又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考点链接
1.中国传统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中国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传统工艺
(1)生产条件及特点
(2)传统工艺保存完好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自然条件稳定,变化不大;人迹罕至,没受到破坏;地处边远地区,与外界交流少;原料来源及生产工艺变化不大。
②人为原因:产品主要为日常生活用具,简单实用,风格变化小;深受消费者喜爱,需求稳定;生产不曾中断,古代风格延续至今。
(3)传统工艺的困境
①现代材料、工艺等的出现对其产生了冲击。
②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和观念的转变,就业方式的多元化。
③技术工人的流失,技艺传承的中断。
④产品的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4)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专项资金补助,落实保护政策;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加强传统技艺的培训,重视传统技艺的传承;
与旅游开发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发展;
打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业,发展多元化产品,延长产业链;
紧跟市场步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增强传统文化的活
4.中国的诗词书画
作品具有明显的地域、时节特征,经常和节气、天气、气候等相联系,因此掌握中国典型的天气现象、气候特点、时节特点以及与天气等相联系的农业活动、物候现象等非常重要。
5.农业文化遗产
围绕发展农业“因地制宜”的原则,侧重对农业区位条件和综合效益的分析。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1)中国主要地区的地理特征。
(2)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案例1茶文化与地理环境:茶树生长习性对地理环境的要求:
案例2文化与地理环境:贵州茅台酒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6. 春晚: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春晚每年在农历除夕晚上播出,已经成为中国人庆祝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春晚的影响力依然强大,成为连接几代人心灵的纽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春晚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此外,春晚还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和报道,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
(1)春晚的文化意义:
春晚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体,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时代变迁。通过春晚,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以及现代社会的风貌和发展。
(2)2025春晚体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
• 开场视觉秀《迎福》:节目借助打铁花、剪纸、东明粮画制作技艺、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绳结技艺、北京绢花、扬州绒花、青神竹编、洛阳牡丹瓷、英山缠花、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潍坊风筝、温州螺钿、成都漆艺、羌绣、布糊画等非遗,结合AR、裸眼3D等现代科技,将天南地北的年味民俗生动呈现。
• 小品《借伞》:以《白蛇传》中“断桥借伞”为故事框架,巧妙串联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四大剧种,展现了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同时,重要道具如伞的制作也出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之手,体现了非遗技艺的精湛。
• 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以2024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为蓝本,通过美轮美奂的视觉特效,将榫卯、斗拱等中式建筑元素立体呈现,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戏曲艺术的展示
• 戏曲节目如《声动梨园》等,汇聚了京剧、昆曲、豫剧、湘剧等众多剧种的名家新秀,让古老戏曲艺术在舞台上绽放新光彩。
• 春晚还设置了戏曲晚会,通过经典演绎与创新说唱,展现了多彩的戏曲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民俗文化的呈现
• 武汉分会场的《星汉耀江城》融合新派戏曲、杂技与传统楚乐,凸显“英雄城市”的文化底蕴。
• 拉萨分会场的表演融汇多种传统舞蹈,展现了民族大团结。
• 地域特色表演《老巷烟火》在山西太原的地标广场与大街小巷,结合非遗、民俗等传统文化,上演百戏同台的热闹景象。
诗词歌赋的传颂
• 春晚节目中不乏诗词歌赋的朗诵和演唱,这些诗词歌赋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元素和修辞手法,展现了语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传统服饰与礼仪的展示
• 春晚舞台上,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如汉服、旗袍等,展现了中华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
• 融入了传统礼仪元素,如拜年、敬酒等,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礼仪之邦的文化底蕴。
三、真题展示
(2022·辽宁·高考真题)下梅村位于武夷山东、梅溪下游,四周群山环抱。村落始建于隋朝,清朝时成为闽北地区茶叶的集散地与通往欧洲的“万里茶道”的起点。当溪横穿村落汇入梅溪,历史上经过数次改造。下表为宋、明时期当溪的改造内容。下图示意目前该村落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宋朝、明朝当溪改造的目的分别为( )
A.供水;防洪和水运B.供水;水运和养殖
C.防洪;防洪和灌溉D.防洪;养殖和供水
2.图中茶店在村落中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B.茶园C.客流D.地价
【答案】1.C 2.A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下梅村位于武夷山东、梅溪下游,四周群山环抱”可知,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区,降水量大,周围地势起伏较大,易于汇水,洪涝灾害多发。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宋朝对当溪的改造内容主要是疏河床、垒岸坡,可以提高河流的行洪能力,主要目的是防洪;明朝对当溪的改造内容主要是加深拓宽河床,修建提水、蓄水工程,加深拓宽河床可以提高河流行洪能力,利于防洪;修建提水、蓄水工程能够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利于灌溉,C正确,AB错误;明朝的养殖技术较为落后,养殖业不发达,D错误。故选C。
2.读图可知,图中的茶店主要集中于公路、河流沿线,公路、河流沿线交通便利,便于茶叶集散,因此,茶店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A符合题意;茶店的周边惯性应变仪 民居为主,并不是临近茶园,排除B;该地村落不大,客流不是影响茶店的主要因素,排除C;交通线附近往往地价较高,不是布局茶店的优势条件,排除D。故选A。
四、热点训练
一、单选题
(2024·湖南·高考真题)山西省新绛县西庄村附近盛产青石,自宋代以来形成了以石雕加工为主的传统手工业。为保持行业的家族垄断优势,当地主要采取子承父业的技艺传承方式。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下,西庄村规划建设了石雕工业园。如图示意农耕时代西庄村石雕生产的空间次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庄村形成图示空间次序,是因为( )
A.地形地势B.河流分布C.生产流程D.宗族关系
2.“精雕”选择在以厅堂为中心的院落中进行,主要是为了( )
A.石材堆放B.陈列展览C.技艺保密D.交流合作
3.该村石雕生产由分散的家庭作坊集聚到工业园,有利于( )
①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 ②融合生产和生活空间
③限制生态空间的扩张 ④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1.C 2.C 3.B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庄村在聚落空间层面,以生产流程为导向, 形成一系列不同功能的场所空间,呈现出系统的生产空间链条,石雕制作经过采选石材—构图绘画—制坯—粗雕—精雕—打磨—抛光—做旧等多道极为复杂的工艺,形成了:马首山(采石)—西庄坡村(转运)—石雕场(选材、切割)—水池(清洗)—村里空地(粗雕、 打磨)—庭院(创作、精雕、传授)系列生产空间序列,C正确;地形地势是影响聚落选址的区位因素,但不是影响空间次序的主要因素,A错误;河流分布、宗族关系不是影响空间次序的主要因素,BD错误。所以选C。
2.根据材料信息“为保持行业的家族垄断优势,当地主要采取子承父业的技艺传承方式。”可知,当地“精雕”选择在以厅堂为中心的院落中进行,能够减少家族技艺的外流,有利于子承父业、家族垄断,C正确;院落面积较小,不利于石材堆放,A错误;厅堂面积较小,不利于陈列展览,B错误;为了家族垄断,一般很少交流合作,D错误。所以选C。
3.该村石雕生产由分散的家庭作坊集聚到工业园,能够使得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①正确,②错误;不会限制生态空间的扩张,③错误;可以减少石材加工对生活区的污染,能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④正确。所以选B。
(2024·湖南·高考真题)石牌镇地处汉江之滨,古时商贾云集,舟楫繁忙,南来北往的人们路过这里都会吃上一碗豆腐。该镇种植的黄豆富含微量元素,豆腐的制作工艺考究,口感独特。近年来,全镇半数以上劳动力在外从事豆制品加工及相关产业,“石牌豆腐郎”远近闻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古时石牌镇豆腐声名远播,主要得益于( )
A.历史悠久B.交通便利C.宣传有力D.物美价廉
5.当前有些“石牌豆腐郎”将豆制品加工企业迁回家乡发展,看重的是该镇的( )
①产业基础 ②人才优势 ③劳动力数量 ④市场需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为保障“石牌豆腐”品质,可采取的有效举措是( )
A.采购外地大豆B.开发新产品C.制定技术标准D.举办文化节
【答案】4.B 5.A 6.C
【解析】4.由材料“石牌镇地处汉江之滨,古时商贾云集,舟楫繁忙”说明水运交通便利,因此声名远播,南来北往的人们路过这里都会吃上一碗豆腐,B正确;历史悠久、宣传有力、物美价廉不是古时石牌镇豆腐声名远播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5.由材料“该镇种植的黄豆富含微量元素,豆腐的制作工艺考究,口感独特”可知,该镇豆制品加工产业基础好,①正确;由材料“全镇半数以上劳动力在外从事豆制品加工及相关产业”可知,该镇具有从事豆制品加工及相关产业的人才优势,②正确;我国是人口大国,居民普遍喜食豆制品,石牌镇是隶属于湖北荆门钟祥市的小镇,人口数量不多,劳动力数量、市场需求不是当前有些“石牌豆腐郎”将豆制品加工企业迁回家乡发展看重的主要因素,③④错误。故选A。
6.技术标准是指在特定技术领域内,经过共同协商和认可,为了达到统一、规范和协调的目的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从事科研、设计、工艺、检验等技术工作以及商品流通中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为保障“石牌豆腐”品质,可采取的有效举措是制定技术标准,规范生产流程,实施标准化生产,C正确;由材料“该镇种植的黄豆富含微量元素”可知,采购外地大豆,无法保障豆腐原料黄豆的品质,A错误;由材料“豆腐的制作工艺考究,口感独特”可知,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新产品开发,劳动力需求量增加,由于劳动力素质存在差异,很难保障“石牌豆腐”的品质,B错误;举办文化节,让本地特色产品走进市场,可提升“石牌豆腐”知名度,激发市场消费活力,但无法保障“石牌豆腐”品质,D错误。故选C。
(23-24高二下·河北·期中)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岷江出山口处,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该工程修建后,岷江分为内、外两江,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用水。2000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多次修葺和完善,尤其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外江闸与多处引水工程。如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前后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修建前相比,都江堰修建后成都平原( )
A.农业生产条件改善B.土壤更加肥沃
C.杜绝洪涝灾害发生D.增加水源灌溉难度
8.下列月份中,外江闸关闸的时段最可能为( )
A.6月B.8月C.10月D.12月
【答案】7.A 8.D
【解析】7.成都平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径流量不稳定,旱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该工程修建后,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内江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用水,同时减少了洪涝发生频率,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A正确,D错误;都江堰是水利工程,对土壤影响不大,B错误;都江堰水利工程只能减少洪涝灾害发生频率,但无法彻底杜绝,C错误。故选A。
8.随着成都平原人口增多、经济发展,枯水期内江水量难以满足需要,关闸拦截外江分水,增加内江水量。成都平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最少,河流进入枯水期,所以关闸的时段最可能在冬季的12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22高三上·山东日照·阶段练习)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南北两大水系,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灵渠分水坝设计为高2.24米的“人”字滚水坝,其将湘江三七分流,三分通过南渠入漓,七分通过北渠归湘。下国示意灵渠水利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人”字坝与“一”字坝相比( )
A.顺应流向,利用地势B.缩短坝体,节约成本
C.抬高水位,加大流速D.减小落差,利于运输
10.兴安县城( )
A.位于平坦的盆地B.因矿产资源兴起
C.宜发展重化工业D.有水城建筑风格
【答案】9.A 10.D
【解析】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人”字坝坝体走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同,说明其与地势一致,A正确;“人”字坝的坝体比“一”字坝更长,B错误;两者都可以抬高水位,C错误;“人”字坝没有航运的职能,D错误。所以选A。
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兴安县城沿河流分布,建筑物应该有水城的建筑风格,A错误,D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矿产资源较少,不适宜发展重化工业,B错误,C错误。所以选D。
(2024·浙江·一模)杭州市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家家户户自酿红曲酒,红曲酒是莪山畲族乡的传统美酒,当地红曲酒的酿造历史已有500多年,每年的11月份当地会开展“开酒仪式”“红曲酒技艺大赛”等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莪山畲族乡家家户户自酿红曲酒的主要原因是( )
A.红曲酒的酿造方法简单B.自己酿造的品质较好
C.红曲酒的酿造成本较低D.红曲酒的市场需求少
12.每年开展“开酒仪式”“红曲酒技艺大赛”等活动,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 )
A.扩大红曲酒的销售范围B.保护当地的特色文化
C.增加红曲酒的酿造产量D.降低红曲酒酿造成本
【答案】11.D 12.B
【分析】1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红曲酒酿造过程比较繁琐,故酿造简单不是其家家酿酒的理由,故A排除;自己酿造的品质和酿造成本也并非其酿酒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C;因为红曲酒市场需求较小,故生产规模较小,适合家庭生产,故D正确;因此排除A、B、C,选择D。
12.根据材料可得,当地酿造历史已有500多年,每年开展的“开酒仪式”“红曲酒技艺大赛”等活动,是为了纪念传统文化,保护当地特色的红曲酒文化,因此B正确;举办这些活动无法扩大红曲酒的销售范围,也无法增加红曲酒的酿造产量,故排除A、C;降低酿造成本需要降低其原料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等,故通过此次活动无法降低红曲酒的酿造成本,故排除D。故选择B。
(2024·安徽合肥·一模)漏窗是用镂空图案填充的洞窗。有关描述漏窗的诗句,如“春塘雨歇曙莺啼,坊院深闲竹树西。静倚绿窗看漏水……”。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的升级,漏窗文化及文化创意产业迸发出新的活力。下图为漏窗景观和融合漏窗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古诗中描写的漏窗景色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
14.图中的手镯融合了漏窗文化元素的设计,有利于( )
①提升售后服务质量 ②增加产品附加价值
③提高手镯产品质量 ④彰显中华文化自信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5.近年来,漏窗文化及文化创意产业出现了由大城市向部分中、小城市扩散的现象,主要因为这些中、小城市( )
A.网络技术发达B.交通条件改善
C.劳动力更丰富D.市场需求扩大
【答案】13.D 14.C 15.D
【解析】13.由材料可知,当地的景观为“春塘雨歇曙莺啼,坊院深闲竹树西。静倚绿窗看漏水……”,表明该地春季降水充沛,符合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特点,东北平原降水集中在7、8月份,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全年降水稀少,故 D正确,ABC错误。本题应选D。
14.手镯合了漏窗文化元素的设计,使得手镯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有利于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彰显中华含蓄内敛的文化,体现文化自信,②④正确。手镯合了漏窗文化元素的设计,与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无关,不能提高手镯产品质量,①③错误。故选C。
15.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城市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漏窗文化及文化创意产业出现了由大城市向部分中、小城市扩散的现象与中、小城市市场需求扩大密切相关,D正确。相比于大城市,网络技术、交通条件和劳动力都不是中、小城市的优势,ABC均错误,故选D。
冰岛草皮屋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建造通常是在地面上挖掘一个浅坑,然后在周围筑起一道石墙作为围护结构,墙体使用石头和泥浆混合而成,屋顶由木材和树枝构成,上面再覆盖厚厚的草皮。左图为草皮屋景观图,右图为冰岛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草皮屋的构造设计有利于( )
A.方便居民出行B.减少水土流失
C.收集雨水防旱D.提高房屋保温性能
17.有利于草皮屋保护和传承的措施( )
①通过修复和翻新等手段保护传统特色②通过教育和培训传承传统手工技术
③加大旅游开发,获取最大经济效益④把现代建筑全部改造成草皮屋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16.D 17.A
【解析】16.草皮屋是一座小房子,并不能改善交通条件,A错误;草皮屋需要用到木材和树枝,需要砍伐植被,并不能减少水土流失,B错误;草皮屋不具备储水功能,C错误;草皮屋上面覆盖厚厚的草皮,可以提高房屋保温性能,D正确。故选D。
17.通过修复和翻新等手段可以延长草皮屋的使用年限,保护传统特色,①正确;通过教育和培训传承传统手工技术,可以避免草皮屋建造工艺的失传,有利于草皮屋保护和传承,②正确;加大旅游开发,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可能造成草皮屋的破坏,③错误;现代建筑也其优势所在,把现代建筑全部改造成草皮屋不现实,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下图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B.植被C.河流D.土壤
19.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是( )
A.地形封闭B.聚居民族多C.交通便利D.经济实力强
20.关于该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
②河流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③先民们的生活稳定安逸
④受季风气候影响,多旱涝灾害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18.C 19.D 20.C
【解析】18.读图可知,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地大多临近河流,且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表明水源条件对体育非遗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河流是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C符合题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内气候、植被、土壤差别不大,不是影响体育非遗分布的最大自然因素,排除ABD。故选C。
19.材料信息表明,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进入体育非遗名录除了存在有特色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外,还需要有经济势力进行挖掘、保护、申报,与其它地区相比,长沙市经济实力强,对体育非遗挖掘、保护、申报能力强,这是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D符合题意;长沙处于湘中河岸平原地区,地形并不封闭,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排除AB;长沙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活跃,有可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留,排除C。故选D。
20.当地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要求较高,而当地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且年际变化大,因此多旱涝灾害,材料信息表明,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因此当地先民祈求“雨水之神",希望风调雨顺,这是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当地先民们往往靠天吃饭,而当地气候变化大,常出现旱、涝灾害,因此当地先民们的生活并不稳定安逸,如果生活稳定安逸,也无需要祈求“雨水之神",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发展模式。我国鲁中南某丘陵乡镇借助市政府力图把该镇打造为长三角城市带后花园的建设东风,以本乡镇生态环境为根基,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下图为该镇田园综合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鲁中南该丘陵乡镇田园综合体成功创建的主导因素是( )
A.文化内涵深厚B.政府政策推动C.劳动力充足D.科学技术进步
22.与传统乡村产业模式相比,田园综合体( )
①农业总产值降低②经营更专业化③住宅区面积减少④产品推介渠道更多元化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3.该模式有利于( )
①促进城镇化进程②保护当地生态环境③缓解当地劳动力流失状况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21.B 22.C 23.C
【解析】21.由材料可知,鲁中南该丘陵乡镇借助市政府力图把该镇打造为长三角城市带后花园的建设东风,以本乡镇生态环境为根基,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说明其主导因素是政府政策推动,B正确。文化内涵、劳动力、科学技术均不是鲁中南该丘陵乡镇田园综合体成功创建的主导因素,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2.田园综合体是政府着力推出的大型农业产业新模式,经营更加专业化,产品推介渠道更多元化,②④正确。与传统乡村产业模式相比,田园综合体农业总产值升高,①错误;住宅区面积增加,③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田园综合体为城镇化主要功能部分,为城镇化提供支撑功能,①正确;该模式为绿色生态农业模式,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②正确;该模式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高,对劳动力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有效缓解当地劳动力流失状况,③正确。田园综合体的主要目的不是生产粮食,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④错误。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选C。
南方丝绸之路四川段在千余年的演变过程中,重塑了沿线地区村镇聚落的空间体系,形成了不同空间结构类型,下图示意四种古村镇空间结构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示古镇早期的主要功能是( )
A.军事防卫B.观光旅游C.商贸交流D.传递文书
25.乙所示的古村镇结构体系发育较为成熟,主要表现为( )
①有多个古镇 ②古镇间联系紧密
③村落数量较多 ④呈网络化结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24.C 25.D
【分析】2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古镇早期主要是与村落相连,主要是促进货物和人员的集散,主要功能是商贸交流,C正确;不是为了军事防御、观光旅游、传递文书,ABD错误。所以选C。
2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图与甲丙丁图相比,古镇的数量更多,古村镇结构体系更加成熟,①正确;与甲丙丁图相比,乙图的结构呈网络化,区域的联系更加紧密,结构体系更加成熟,④正确;古镇之间的联系没有更加紧密,②错误;村落数量不是影响结构体系发育成熟度的主要因素,③错误。①④正确,所以选D。
二、综合题
26.(2023·日照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明到太行山深处的涉县王金庄进行研学旅行,他在日记中写道:清早起床,沿着陡峻的石板路往上走,抬头望去层层梯田,犹如天梯……来到石头砌成的田埂旁,发现田埂边缘种植了稀稀疏疏的花椒树。花椒树是一种落叶灌木,根系发达,叶片小,耐旱、耐贫瘠,其果实是很好的烹饪佐料。环顾四周,田间地头散落着一些石头砌成的简易小屋,当地人称之为庵子……下图分别是小明拍摄的涉县王金庄石堰梯田景观和石屋景观图。
(1)分析王金庄发展石堰梯田的原因。
(2)结合当地地形和气候特点,推断庵子可能具有的作用。
(3)分析梯田边缘种植花椒树的意义。
答案 (1)地形坡度大,耕地面积小,发展石堰梯田以增加耕地面积;石堰固坡,保持水土的效果更佳;石料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节约土壤。
(2)地势陡峭,上下不便,反复携带笨重的劳动工具,费时费力,庵子可以用来存放农具;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的地区,晴天多、光照强、常有暴雨出现,庵子可以用来遮阳避风雨。
(3)花椒根系发达,有利于固土护坡;花椒叶片小,不易遮挡其他农作物光照;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可增加农产品种类,增加经济收入。
解析 第(1)题,应从“梯田”“石堰”两方面入手,即把设问分解为:为什么要建梯田,为什么是石堰。梯田是对地形的平整,以满足种植耕作业对土地的需求,一般分布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从材料中“太行山深”“陡峻的石板路”“抬头望去”“天梯”以及图片可以推测出这里为山地,地形起伏大,为了获取土地耕种而建设梯田;石头较重,一般梯田直接用土围堰更省事,当地采用石头,说明这里石头取材便利,另外石头与土相比可减少降水时的侵蚀,即石头堰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这些庵子的位置在田间地头——可在耕作时提供休息场所;属于简易小屋——临时使用。山地地势陡峻,上下不便,农田与农家有一定距离,不便及时回家,可在这里临时休息,另外还可存放一些第二天继续使用的农业生产资料;太行山区为季风气候,夏季为农忙季节,但降雨集中,且山地天气多变,这里可避风避雨。第(3)题,花椒根系发达,而这里又是梯田,耕作业易导致水土流失,在梯田边缘种植,有固土作用,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又可固定堰坡;花椒是很好的烹饪佐料——可以作为商品去销售,增加经济收入;花椒又是落叶灌木——枯枝落叶可增加土地肥力;花椒叶片小——比起其他可护坡的树种来说,对农作物光照遮挡作用小等。
典型聚落
环境特征
建筑特点
黄土高原窑洞
黄土不易倒塌,气候干燥
利用黄土直立性的特点挖掘而成
青藏高原碉楼
高寒、光照强
平顶,门窗少,墙厚
云南傣家竹楼
终年高温,潮湿多雨,多虫蛇
就地取材,用竹子搭建而成,便于通风散热
北京四合院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墙体厚,屋顶坡度小
新疆平顶屋
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
屋顶平,墙厚窗小,隔热效果好
蒙古包
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
便于架设、拆卸和搬运
项目
内容
自然条件
气候可能适宜晾晒、方便某种工艺的生产或提供市场需求
水文——提供水源和交通
原料丰富,便于就地取材
社会经
济条件
历史悠久,工艺复杂、独特,技艺精湛
手工制作,耗时耗力,产量低,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质量优,价格高
朝代
改造内容
宋朝
疏河床、垒岸坡
明朝
加深拓宽河床修建提水、蓄水工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热点02 科技创新-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黑吉辽专用),文件包含热点02科技创新-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黑吉辽专用原卷版docx、热点02科技创新-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黑吉辽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01 地球运动规律-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01地球运动规律-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01地球运动规律-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01 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01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01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