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4 陆地水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4 陆地水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4 陆地水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
    专题04  陆地水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第1页
    专题04  陆地水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第2页
    专题04  陆地水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第3页
    专题04  陆地水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解析版)第1页
    专题04  陆地水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解析版)第2页
    专题04  陆地水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4 陆地水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4 陆地水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4陆地水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04陆地水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目 录
     \l "命题趋势" 命题趋势解读
     \l "核心知识脉络" 核心知识脉络
     \l "重点难点突破" 命题点技巧点拨
    重难点一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重难点二 河流补给及河流特征
    重难点三 湖泊的演化
    重难点四 流域内协调发展
     \l "素养检测提升" 限时检测
    按住 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
    重难点一 水循环及水量平衡
    1.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因素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重难点二 河流补给类型及河流特征
    1.河流补给类型
    2.河流水文特征
    3.水系特征及其演化
    重难点三 湖泊及其演化
    1.湖泊水文特征
    2.不同湖泊的演化
    3.湖泊的面积变化分析——以湖泊萎缩为例
    4.盐湖的形成条件
    5.湖泊与其它地理要素的关系
    重难点四 流域内协调发展
    1.流域整体性分析是协作开发的前提
    2.一般流域内部的开发方式及内容
    3.统筹管理是流域协作开发的重要举措
    4.水利工程建设的利弊评价
    【重难点一 水循环】
    1.(2024·北京海淀·一模)图为湘西某地平面地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该区域地表水资源短缺,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小B.蒸发量大C.下渗量大D.河流流量小
    1.C
    【详解】该区域为湘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AD错误;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广布,地表断裂发育,岩层裂隙大,水分易下渗,故下渗量大导致地表水资源短缺,C正确;蒸发量大不是主要原因,B错。故选C。
    (2023·北京海淀·一模)加冷河位于新加坡市中心区。20世纪60年代,为缓解洪涝灾害,新加坡将其天然河道改建为混凝土河道(图a),2009年启动加冷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图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混凝土河道可以缓解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下渗B.减少径流C.加速径流D.加强蒸发
    3.河道经生态修复后( )
    A.河床拓宽一减弱降水强度B.湿地扩展一净化水质,调节气温
    C.流程加长一提高航运价值D.绿地增加一预留城市的建设用地
    2.C 3.B
    【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混凝土河道使得河床硬化,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出现强降水天气时易导致地表水短时间大量堆积引发洪涝灾害,A错误;河道硬化导致地表水下渗少,地表径流增多,B错误;河道硬化,河床光滑,流速加快,有利于排洪,C正确;河道硬化对河流水面蒸发影响小,河流水面两侧硬化的坡面减少了土地中水分的蒸发,D错误。故选C。
    3.据图可知,河道经生态恢复后,湿地面积扩展,有利于净化水质,调节气候,B正确;河床拓宽,对降水强度影响小,A错误;可能会使河道恢复弯曲,但不改变流域面积,对通航距离影响小,C错误;天然河道占用更多城市空间,D错误。故选B。
    【点睛】湿地的生态价值:降解污染,净化水质;削峰补枯,调节径流;调节局部小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23·北京朝阳·期中)疏勒河从祁连山流出,形成昌马洪积-冲积扇,河流则潜行至冲积扇边缘出露(古称冥水),之后西行。党河则是疏勒河的最大支流。月牙泉原为党河的一部分,是河流改道后留下的一部分河湾。月牙泉水深仅五米,是一处天然淡水湖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冥水( )
    A.在土层薄的冲积扇边缘流出成河B.落差大,河流的汇水速度快
    C.夏季蒸发旺盛,形成季节性断流D.是地下溶洞中流动的地下水
    5.党河( )
    A.春季流量最大,冬季流量最小B.流量季节变化小,泥沙多
    C.为内流河,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D.干流基本为西北流向东南
    6.月牙泉是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其( )
    A.周边沙土中的含盐率很低B.有地下径流进出,可平衡盐分
    C.没有径流注入和带入盐分D.常受党河洪水侵袭,带走盐分
    4.A 5.C 6.B
    【解析】4.根据材料,疏勒河从祁连山流出,形成昌马洪积-冲积扇,河流则潜行至冲积扇边缘出露(古称冥水),之后西行。说明冥水在土层薄的冲积扇边缘流出成河,A正确;冥水只是潜行在冲积扇里,落差不大,由于是潜行在冲积扇里,所以夏季蒸发量不大,BC错误;冥水只是潜行在冲积扇里,不是地下溶洞中流动,D错误,所以选A。
    5.根据材料,党河则是疏勒河的最大支流,所以干流大致为东南流向西北,D错误;党河地处内陆地区,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夏季流量最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大,C正确,AB错误,所以选C。
    6.根据材料,月牙泉原为党河的一部分,是河流改道后留下的一部分河湾。是一个内陆湖,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地下水,有地下径流的进出,可平衡盐分,B正确;党河没有径流注入,但有水的蒸发,如果没有水流带走盐分,随着水的蒸发盐类物质浓度会上升,C错误;月牙泉原为党河的一部分,是河流改道后留下的一部分河湾。且党河流量较小,不易产生洪水侵袭月牙泉,D错误;周边沙土中的含盐率很低,不是月牙泉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有地下径流进出,可平衡盐分,A错误,所以选B。
    【点睛】党河,中国内陆河疏勒河的支流。古名氐置水,亦称龙勒水、甘泉水、都乡河。在甘肃省西部。清代始称党河。源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巴音泽尔肯乌拉和崩坤达坂,西北流至鸣沙山,经党河水库,拐向东北,入敦煌绿洲,至敦煌市,原在北土窑墩注入疏勒河,并最终消耗于敦煌西湖。党河主要依靠冰川冰雪融水、泉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量约占党河全年径流的39.8%。是肃北、敦煌人民的母亲河,肃北、敦煌的生活、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离不开党河,著名的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都与党河和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2022·北京西城·二模)图为北京市某学校海绵校园改造规划图。校学生会组织学生开展了海绵校园改造建议征集活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学生对海绵校园改造提出许多建议,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
    A.雨水花园中应种植单一树种,以增加植物蒸腾 B.生态停车场应铺设透水砖,以利于雨水的下渗
    C.操场应建在相对低洼的区域,以增加雨水汇集 D.树阵广场中应大量种植常绿树种,以净化水质
    【答案】7.B
    【解析】7.雨水花园主要功能拦截地表径流,涵养水源,单一树种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效果较差,应乔灌草结合,A选项错误。操场应建在排水较好的区域,防止雨水汇集,C选项错误;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适宜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D选项错误;生态停车场应防止积水,应铺设透水砖,以利于雨水的下渗,B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以“北京市某学校海绵校园改造规划图”考察海绵城市的原理。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8.(2021·北京·高考真题)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对比流域的径流量变化
    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700m3、12500m3。
    (1)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任务三 分析梯田减少效益
    表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少与梯田面积关系的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
    注:梯田减少比例指修建梯田后减少的输沙量占治理前输沙量的比例。
    (3)绘制统计图,并说明梯田面积变化对梯田减少的影响。
    【答案】(1)径流量减少。截留雨水、径流,增加下渗。
    (3)绘图如下:
    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增加,梯田减少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快变慢。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水土治理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水循环、农业区位及区域生态环境相关知识,考查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可知,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后,年净流量明显小于西沟,原因是修建梯田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缓坡度,植物落叶及根系可以截留地表径流,减少流域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
    【小问3详解】根据图表中的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和梯田减少比例的数值变化进行绘制:
    根据表格中数据变化不难看出,随着梯田面积增加,梯田减少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当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低于30%的时候,梯田减少比例增加较快,超过30%之后,增加速度变慢。
    9.(2023·北京房山·一模)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面积高温干旱现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绘制长江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并标注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针对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状况,专家认为仅调长江上游水库的水无法解决中下游农业缺水问题。因此水利部实施了调度长江上游、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等水库群综合抗旱补水方案。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仅从长江上游水库调水无法解决中下游农业缺水问题的原因。
    (3)列举长江沿江城市在工业发展中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答案】(1)
    (2)汛期降水少,上游水库蓄水量少;输水距离远,沿途蒸发、下渗多;支流灌区农田海拔高,地表水无法自流灌溉;河口海水倒灌,可供灌溉地表径流减少。
    (3)控制高耗水工业布局;循环利用水资源;加强监护水源,健全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避免水污染等。
    【分析】本题以长江流域2022年夏季的高温干旱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涉及长江流域水循环类型和环节、水资源短缺原因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等,主要考查水循环类型和环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突出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可持续观念。
    【详解】(1)长江流域水循环是海陆间大循环,主要涉及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的水循环环节。示意图如下:
    (2)从书循环角度,也就是从水循环的环节入手分析,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面积高温干旱现象,降水少,长江上游水库蓄水量少,可调水量少;长江上游水库距离中下游地区输水距离远,沿途下渗多,蒸发大,达到中下游的水量减少量大;长江中下游的支流灌区农田海拔较高,地表水无法自流到支流灌溉;长江入海口处海水倒灌,地表径流被海水咸化,可供灌溉的地表径流减少。
    (3)工业发展中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从节约、限制和加强监管等方面分析,长江沿江城市在工业发展中,需要建污水处理厂,节约用水,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控制高耗水工业布局;有关部门需要健全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避免水被污染等措施。
    10.(2023·北京朝阳·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10月下旬,“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出现众多湖泊(如右图所示)”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表示,“赶紧种树去,沙漠变绿洲指日可待”。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解释说:“其实我们看到的湖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湖泊,而是塔里木河的河水漫溢到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形成的积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绘制左图所示区域水循环示意图,说明塔克拉玛干沙漠“湖泊”的形成进程。
    (2)针对网友的说法,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
    天山山脉地形雨和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河水上涨外溢到沙漠地势低洼处,积水成湖。
    (2)可行:理由是降水和冰川融水增加,可以维持树木的生长;不可行: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地表径流主要来自冰川融水,水量有限,且沙漠里出现湖泊是偶发现象,不能持久存在,所以不可行。
    【分析】本题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图文材料为背景,涉及水循环原理和植被生长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详解】(1)左图所示区域参与的水循环为陆地内循环,如图:
    据材料可知,气象学家指出这些“沙漠湖泊”的形成与近年来该区域气候暖湿化有关,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暖湿,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增多,导致地表径流增多,塔里木河河水漫溢出河道,在低地形成的积水,积水成湖。
    (2)作为一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谈在沙漠种树的可行性,如果从短期表现来看,地表径流是比较充足的,植被生长所需要的水源也是足够的;从长期效果看,当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这种沙漠中的积水现象是短期现象,不会一直发生,所以种树是不可行的。
    【重难点二 河流补给类型及河流特征】
    11.(2023·北京·高考真题)数据中心建设应考虑低碳、安全、清洁、水源等多种因素。图为某区域景观示意图。该区域( )

    A.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B.土壤肥沃,为国家粮食主产区
    C.河流径流量大,结冰期较长D.夏季高温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11.A
    【详解】由图可知,该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表明地势崎岖,有多处溶洞分布,表明喀斯特地貌发育,A正确;该区域以山地为主,而国家粮食主产区主要是分布在平原区,B错误;根据该区域水稻分布,可推测其热量较充足,河流无结冰期或结冰期较短,冬季应该比较温和,CD错误。故选A。
    12.(2023·北京·高考真题)下图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图。读图图中( )
    A.河流为外流河,属于黄河水系B.龙羊峡水库有灌溉、发电功能
    C.青海湖水位较高,补给倒淌河D.沙珠玉河自东向西流,流速慢
    12.B
    【详解】图中黄河、长江、澜沧江及其支流为外流河,西北部有些河流属于内流河,A错误;龙羊峡水库位于峡谷地带,对库区具有灌溉功能,同时落差较大,是我国著名的发电站,B正确;在地质历史时期,青海湖曾经由倒淌河流入黄河,后来由于地壳抬升,倒淌河流入青海湖,成为内陆湖和内流河,C错误;沙珠玉河自西北流向东南,D错误。故选B。
    (2024·北京大兴·模拟预测)下图为我国某地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沉积地层在地表出露的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区域( )
    A.土壤肥沃,为我国粮食主产区B.河流径流量大,可能有凌汛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
    【答案】13.D
    【解析】13.据图可知: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且有水稻种植,应该位于较湿润的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红壤广布,土壤以酸瘦为基本特征,A错误,喀斯特地貌区怪石林立,地表崎岖,D正确;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河流没有凌汛现象,B错误;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错误。故选D。
    (2024·北京房山·一模)磐安县地处浙江省中部大盘山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推动流域协调发展,在金华市建设金磐开发区,用于磐安县异地发展工业,这一模式被称为“飞地生态补偿”。下图为浙江省金华市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该区域( )
    A.地处热带与亚热带交界处B.河流大致自东向西流
    C.城镇沿交通线分布D.人口环境承载力小
    【答案】14.B
    【解析】14.浙江省中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地处亚热带,并不在热带与亚热带交界处,A错误;据图示河流信息可知东南江和武义江自东向西汇入到金华江(支流呈锐角方向汇入干流),B正确;图中磐安县城镇大多沿河流分布,C错误;金华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人口环境承载力较大,D错误。故选B。
    15.(2023·北京西城·一模)图为西藏自治区四条主要河流不同补给占比示意图。图示河流或流域中( )
    A.①春季水量较大B.②航运价值较高
    C.③是农业主产区D.④径流量不稳定
    【答案】C
    【详解】由图可知,①河流主要以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补给为主,夏季水量较大,A错误;②河流位于西藏,航运价值较低;③雨水补给占比高,降水较多,冰雪融水占比低,气温较高,热量较充足,是农业主产区,C正确;④主要为地下水补给,径流量稳定,D错误。故选C。
    (2023·北京石景山·一模)表为我国部分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统计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6.表中河流为( )
    A.甲—海河B.乙—鸭绿江C.丙—闽江D.丁—珠江
    17.乙河平均年输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台风影响,降水量大B.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低
    C.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D.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
    【答案】16.A 17.C
    【解析】16.我国入海河流大多处在季风气候区,丰水期以雨水补给为主,依据丰水期的月份和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可知,从南(低纬度)到北(高纬度)依次为,乙-珠江,丁-闽江,甲-海河,丙鸭绿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乙河为珠江,处在我国华南地区,雨季开始时间早,结束时间晚,降水量大,径流量大,河流流速快,搬运能力强,C正确;台风活动带来降水,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珠江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B错误;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会引起水土流失,但不是平均年输沙量大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河流都有夏汛,东北的河流除有夏汛外,还有春汛;西北河流有夏汛。另外有些河流有凌汛现象。流域内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我国南方地区河流的汛期长,北方地区比较短。
    (2024·北京东城·一模)位于广东省汕头市的南澳岛海岸多为岩石陡岸,岛上的“自然之门”是我国北回归线标志塔之一。图1为南澳岛示意图,图2为“自然之门”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南澳岛( )
    A.纬度低,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B.年降水总量大,季节分配均匀
    C.河流众多,内河航运比较发达D.低山丘陵为主,海岸地貌发育
    【答案】18.D
    【解析】18.南澳岛穿越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始终位于正南方,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当太阳直射该地以北至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A错误;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向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年降水总量大,但是季节分配不均匀,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B错误;河流众多,等高线较密集,河流短小急促,且人烟稀少,不适宜发展内河航运,C错误;如图所示,等高线最高不到500米,以低山丘陵为主,海岸多为岩石陡岸,海岸地貌发育,D正确。故选D。
    (2023·北京东城·二模)毛里求斯(下左图)有“印度洋的明珠和钥匙”的美誉,是非洲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下右图为2011~2021年毛里求斯人口年龄结构图。(注:少儿和老年抚养比指0—14岁人口和65岁以上人口分别与劳动力人口的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毛里求斯( )
    A.属南半球中纬度地区B.城市分布在沿海平原
    C.比中国时间早4小时D.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答案】19.D
    【解析】19.由毛里求斯位置图可知,其属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A错误;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附近地势较高处,B错误;位于东4区,比中国时间晚4小时,C错误;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12月至次年5月,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毛里求斯东南部位于偏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其他季节降水较少,因此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D正确。故选D。
    【点睛】毛里求斯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分雨旱两个季节,平均温度25℃。高原湖泊为岛民提供了淡水资源。 毛里求斯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分夏、冬两季,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4月为夏季,此时,海水的温度较高,约为27℃,沿海的气温27℃,中部高原稍低,为22℃。每年的5月份到10月份为冬季,沿海的平均气温要高一些,为24℃,中部高原稍低,为19℃,此时海水温度约22℃。全年气候温热。相对而言,这里每年的6至11月份气候较为凉爽,少雨,是最佳的旅行时间,而1至3月毛里求斯多雨,有时候还会有龙卷风,气候炎热潮湿。
    (2023·北京海淀·二模)雅斯河早期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演变(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以下地理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
    ①断裂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
    ②雅斯河早期水系形成
    ③挤压拱起,形成大分水岭 ④地势低洼处积水成湖
    A.①④②③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
    21.科拉林地垒形成对雅斯河的影响是( )
    A.由内流河变为外流河B.降水补给变为湖泊补给
    C.流程和流域面积变小D.流向变为由西北向东南
    【答案】20.C 21.C
    【解析】20.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澳大利亚东侧形成大分水岭,其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东部为大分水岭,西部为大自流盆地,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汇集,形成雅斯河,雅斯河早期水系形成,受断层作用影响,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支流无法注入雅斯河,支流被阻断,被阻断支流汇集,地势低洼处积水成湖,原有古河道及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水系被分割成两个部分,所以顺序为③②①④,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1.流域是由分水岭围成的河流的集水区域,其面积主要受相邻的分水岭(即集水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影响,科拉林地垒形成,流程和流域面积变小,C正确;由图可知,该河流为内流河,参与陆地内循环,A错误;乔治湖与雅斯河之间有高地阻挡,无法补给,B错误;流向没改变,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的水系特征即集水河道的结构,主要有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河道特征等,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降水。
    22.(2023·北京西城·模拟预测)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水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B.白水河干流自东向西流动
    C.龙山山顶常年积雪覆盖
    D.甲村 6 月可见“落日与水天一色”之景
    【答案】22. 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白水河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河流补给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而该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白水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A错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左下角的指向标和河谷东高西低的地势可知,白水河干流自东向西流动,B正确;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冬季气候温和,降雪较少,即使有降雪,伴随春季气温回升也会很快融化,不会常年被积雪覆盖,C错误;“落日与水天一色”即太阳沿河流流动方向日落,落日晚霞映照在水面上呈现出水天相接的壮美景象。图中白水河大致沿自东向西流动,6月日落西北,甲村北面有高山,当太阳位于西北方时,高山阻挡了阳光的照射,故6月看不到“落日与水天一色”之景,D错误。故选B。
    23.(2022·北京·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泃河流域地跨京津冀三地。某校中学生到该流域进行野外研学。下图为泃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任务一:走访桑园水文站
    桑园水文站记录了海子水库多年入库径流量,如表所示。
    (1)绘制统计图,并说出海子水库入库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1)
    入库径流量年际波动大,个别年份无径流入库;降水、生态用水、生产生活用水等。
    【分析】本题以泃河流域水文状况和兴隆县产业发展为材料,涉及河流径流的影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水资源保护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统计图如下:
    变化特点:受气候影响,各年份入库径流差异较大,年际波动大,2010、2015年无径流入库;主要影响因素: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不稳定;人口、城市众多,生态压力大,生态用水、生产生活用水引用径流较多,对入库径流影响较大。
    24.(2024·北京海淀·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白浮泉(海拔55米)曾是京杭大运河最北端水源,泉水不断涌出。元代郭守敬主持引白浮泉水西行,沿着山麓修筑白浮瓮山河注入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海拔40米),再为元大都(北京城)供水,全长约60千米。白浮瓮山河与天然河流交汇处多采用立交设计,而不是直接相交。白虎涧—凤凰岭一带山地历史上多开采山石,明代白浮瓮山河此段河道淤塞,经重新修筑,向东改道。下图为白浮瓮山河路径。
    (1)简述以白浮泉作为北京城水源地的条件。
    (2)说明明代白浮瓮山河中段河道淤塞的过程。
    (3)为进一步探究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精华学校地理研学团队计划在暑假进行实地考察,请根据材料和已学知识帮助该团队拟定研学的主要任务。
    【答案】(1)涌泉量大;地下水补给稳定;远离城区,水质好;地势比北京高,可自流等。
    (2)临近断层,松散物质多;采石活动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受雨水冲刷搬运泥沙至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堵塞河道。
    (3)探究白浮瓮山河与天然河流交汇处多采用立交设计的原因;取样测量河流某一水文特征(例如含沙量);走访调查流域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水资源的使用现状。
    【分析】本题以白浮泉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水体补给、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外力作用、区域发展特征差异、考察任务制定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白浮泉地处山前断裂带,大量山区地下水顺断裂带涌出,且地下水是最稳定的补给类型;北京海拔较低,白浮泉海拔较高,易于引水,输水线路短,工程量小;位于山区,远离城区,受城区环境污染影响小,水质较好。白浮泉以其充足的水量、优良的水质、较短的输水线路以及有利的地理环境,成为北京城的重要水源地。
    (2)明代白浮瓮河中段河道淤塞的过程主要是由于山地开采山石导致的山体破坏和泥沙冲刷,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侧山前有断层经过,岩层风化后发生机械性崩塌,多疏松物质;采石活动破坏了地表形态,加剧地表的侵蚀;山前冲积扇扩张,雨季水土流失加剧,在雨水冲刷作用下,泥沙入河,河流含沙量激增,不断淤积,导致白浮瓮山河中段河道淤塞。
    (3)根据材料可知,白浮瓮山河与天然河流交汇处多采用立交设计,而不是直接相交,可以探究白浮瓮山河与天然河流交汇处多采用立交设计的原因。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从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环境特征入手,该处白浮泉著名,可以取样测量河流某一水文特征(例如含沙量)、调查水资源的使用现状;对于区域人文环境,可以从人口聚落特征、产业结构等开展调查,走访调查流域产业发展现状。
    25.(2024·北京东城·二模)某中学高中学生到河南省林州市研学,感受“红旗渠精神”诞生地的发展变化。图1为林州市相关资料,图2为红旗渠景观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了解林州,认识红旗渠
    林州市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多裂隙、溶洞。历史上,林州市曾经多次出现严重干旱,影响生产生活。20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州市,缓解该地严重缺水的问题。因此,红旗渠有“生命渠”的美誉。
    (1)分析红旗渠成为林州市“生命渠”的原因。
    【答案】(1)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旱灾频发;石灰岩广布,地表水易渗漏,水资源短缺。引浊漳河水资源入林州市,缓解当地缺水的状况,补充生产、生活用水,所以被称为“生命渠”。
    【分析】本题以林州市相关资料与红旗渠景观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林州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旱灾频发;林州市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多裂隙、溶洞,地表水易渗漏,水资源短缺;林州市曾经多次出现严重干旱,影响生产生活,引浊漳河水资源入林州市,缓解当地缺水的状况,补充生产、生活用水,所以被称为“生命渠”。
    26.(2024·北京丰台·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绘制区域内陆地水体与大通河河水相互转换关系示意图 ,并说出大通河的主要补给类型 。
    【答案】(1)
    大气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陆地水源的相互补给,农业的区位条件,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图中经纬度信息以及门源等城市可知,该区域地处我国青海省东北部地区。大通河通过蒸发为大气水提供水分,大气通过降水为大通河提供补给。同时,大通河的河水与地下水也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结合图中陆高信息可知,区域海拔高,存在冰川融水补给和季节性融水补给。由此可以绘制大通河与陆地水体的相互转换关系,如下图:

    27.(2024·北京海淀·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湟谷地是由湟水河和黄河冲积形成的河谷地区。左图为河湟谷地地形与主要水系分布图。右图为2000-2020年河湟谷地不同海拔高度植被覆盖度变化示意图。

    (1)在左图中绘制出不同流域的大致范围,并说明河湟谷地地形对河流水系的影响。
    【答案】(1)标准:准确绘出三个流域沿分水岭的两条边界,三个流域的图与图例对应准确。
    影响(三选二):山脉与河谷呈东西向走向、南北相间分布,导致水系呈平行状,流域面积较小;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流向自西向东(自西北向东南);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较大。
    【分析】本题考查地理图像的绘制、河流的水系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图中海拔设色、河流干支流位置绘制出分水岭,图中包括大通河流域、湟水流域和黄河流域,注意绘制出三个流域的范围和对应的图例,如下图:

    地形对河流水系的影响主要从水系形状、流域范围面积、河流流向等角度说明。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对于河湟谷地而言,山脉与河谷呈东西向走向,且南北相间分布,导致水系呈平行状;受地形的约束,湟水流域面积较小;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影响了河流的流向,导致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由于流域地势起伏较大,就河道的纵剖面而言,河道的落差较大。
    28.(2024·北京昌平·二模)哈尔滨是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1月5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81万平方米的园区面积,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获得“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称号。冰雪景观搭建时,每天需要从松花江上取6000立方米冰块,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园区。
    (1)推测松花江取冰处河段的水文特征。
    【答案】(1)流量较大,结冰期长,冰层厚,流速较慢,含沙量小。
    【分析】本题以哈尔滨的旅游业为背景,涉及河流水文特征、旅游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详解】(1)河流的水文特征指河流的水情,即河流状况及其变化规律等,包括流量、水位、汛期、水能(流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等要素。修建冰雪大世界的冰块要求冰晶透亮,含杂质少,且厚度较大,采冰量大;因此可推知采冰处河流的流量大;河流的结冰期长;河流流速慢,含沙量少。
    29.(2024·北京朝阳·二模)巴彦淖尔市有“塞外粮仓,天下厨房”的美誉,其出产的河套面粉是全球顶尖的蒸煮类面粉,是制作面点的上等食材,产品远销国内外。巴彦淖尔市还享有“中国肉羊之乡”的美誉。202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下图为巴彦淖尔市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黄河磴口—巴彦淖尔段易发凌汛的时段并说明原因。
    【答案】秋末冬初,冬末春初;地处温带(纬度较高),冬季河流结冰;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高纬河段先结冰且后融冰,阻塞低纬河段来水。
    【分析】本题以巴彦淖尔市农业发展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条件、河流水文特征、盐碱地改良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磴口到巴彦淖尔的黄河河段是自南向北流,当下游河流结冰时上游未结冰会形成凌汛。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下游冰封,上游未结冰或已经解冻,容易形成凌汛。形成凌汛的首要原因是河流有结冰期,该地区处于温带,纬度较高,冬季河流结冰。形成凌汛的另一个原因是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高纬度河段结冰期长,会阻塞低纬度河段来水,从而形成凌汛。
    30.(2024·北京石景山·一模)北京城坐落在永定河冲积扇上,北京城市发展与永定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的调研,同学们实地考察永定河石景山段并搜集归纳了相关资料。图14为某同学撰写的考察调研笔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实例,从不同时空视角论述永定河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
    【答案】
    古代:利:北京城坐落在永定河冲积扇上,永定河为北京城提供了建城的土地、适宜耕种的土壤、较充足的水资源和便利的水运。弊:永定河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上游山区地势陡峭,来水速度快,下游常发生洪水。
    现代: 利:永定河畔建成森林公园,成为市民休憩锻炼的场所,还能够美化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弊:永定河阻碍了两岸的联系,使河西城市化发展相对滞后。
    【分析】本题以“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调研活动为背景设置问题,涉及不同时期河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河流对城市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供水、航运等方面,但同时也会带来洪涝及阻碍交通等不利的影响。由材料“母亲河”、“北京城坐落在永定河冲积扇上”以及考察点①“协商共同利用永定河水修建车箱渠向京城引水”可知,永定河对历史上北京的形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现为河流沉积形成的冲积扇,为北京建城提供了土地,淤积的土壤利于耕种,能为北京提供充足的农产品,河流还为古代北京提供了较充足的水资源以及便利的水运。由考察点②“河东桥头伫立着雍正御制碑,传承清代盛世时治河之功”可知,永定河历史上洪涝灾害多发,流域内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上游山区地势陡峭,来水速度快,河流水位上涨快,平原泄洪不畅形成洪涝。由考察点②“新首钢大桥横跨永定河曾经的天堑如今三分钟即可驾车通过,河对岸门头沟新城拔地而起可知,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水运地位下降,河流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一定程度的阻碍了城市空间的扩张,使河西的城市化相对滞后;由考察点③永定河森林公园可知:永定河畔建成森林公园,成为市民休憩锻炼的场所,河流提供生态用水,共同美化了城市环境、调节了城市的小气候。
    31.(2024·北京石景山·一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9月10日飓风“丹尼尔”在利比亚东部地中海沿岸登陆,24小时带来400多毫米降水量,使德尔纳河形成高含沙洪水,下游德尔纳市损失惨重。图(a)为利比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图(b)为德尔纳市及周边地区地形图。
    说明暴雨后德尔纳河形成高含沙洪水的原因。
    【答案】(2)植被覆盖率低,沙漠广布,地表沙源丰富;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暴雨形成洪水,携沙能力强。
    【分析】本题以地中海飓风对利比亚东部地中海沿岸的影响为背景,涉及区域的降水特征及成因、洪水含沙量及温室效应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的学科素养。
    【详解】(2)读图(a)可知,德尔纳河流域年降水量在200-400mm,降水少而蒸发旺盛,因此植被稀疏、沙漠广布,物理风化作用强,地表多松散碎屑物,沙源物质多;由图(b)可知德尔纳河河流长度不大,落差可达600多米,由此可知,河流流速快,侵蚀搬运作用强;由材料“24小时带来400多毫米降水量”可知,飓风带的强降水形成洪水,携沙能力强,故暴雨后德尔纳河形成高含沙洪水。
    【重难点三 湖泊及其演化】
    (2016·北京·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2.图中( )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33.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
    A.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答案】32.D 33.C
    【解析】32.仔细读图,①处冰川融化,不会引发图中湖泊的水位上升,A错;②处受湖泊影响,流量较稳定,但该处有陡崖分布,河流的落差大,B错;③处谷宽、流速慢,不适宜修建水库,C错;④处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D对。答案选D。
    33.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描述了从源头到入海口的状况,比例尺较小,特征不够清晰,A错;图中信息显示该河流为外流河,若冰川地处新疆,该河流为北疆的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只有小部分在我国境内,B错;该河流为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季风区中,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C对;从图上的信息难以判断海域的位置,D错。答案选C。
    (2019·北京·高考真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图示区域内( )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湖泊水主要来自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答案】34.A
    【解析】34.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A对;该地湖泊水主要由西部和西南部的河流汇聚入湖,以河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不对;该地降水较多,土壤淋溶作用强,农田盐渍化现象不明显,C不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不对。故选A。
    【点睛】土壤盐渍化现象的产生的自然条件一般有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势低平、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地方。如中国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较严重,一般在春季由于蒸发旺盛,更易发生盐碱化,在夏季由于降水多,土壤淋盐,盐碱化较轻。
    (2022·北京丰台·期末)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古河道为遗留废弃河道,地垒为两个同性质断层之间的上升断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图中( )
    A.强烈的构造运动导致古河道演变B.泰勒斯溪与雅斯河属于同一水系
    C.大分水岭地处太平洋板块的边界D.雅斯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乔治湖
    36.乔治湖( )
    A.流域面积逐渐减小B.水位季节变化大
    C.多以冰川补给为主D.参与海陆间循环
    【答案】35.A 36.B
    【解析】35.由材料“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和“古河道为遗留废弃河道”,结合图中泰勒斯溪和古河道的位置及流向可知,在地垒上升前,泰勒斯溪的河水通过古河道流向雅斯河。目前,由于地垒的阻挡,泰勒斯溪河水注入乔治湖;古河道作为遗留废弃河道,泰勒斯溪和古河道附近的水不再注入雅斯河,即强烈的构造运动(克拉林地垒上升)导致了古河道的演变,并在两侧形成两个独立的水系,A正确,B错误;由所学板块构造知识可知,大分水岭位于印度洋板块的内部,C错误;因克拉林地垒上升后的阻挡作用,雅斯河河水没有流入乔治湖,D错误。故选A。
    36.流域是由分水岭围成的河流的集水区域,其面积主要受相邻的分水岭(即集水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影响,在没有构造运动影响下,流域面积不会逐渐减小,A错误;由注入乔治湖的河流多为时令河可知,乔治湖的水位季节变化大,B正确;澳大利亚纬度较低,且大分水岭海拔较低,没有冰川分布,C错误;由图可知,乔治湖为内流湖,参与陆地内循环,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的水系特征即集水河道的结构,主要有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河道特征等,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降水。
    (2024·北京东城·二模)安纳西湖位于法国东南部,湖面海拔447米,由于实施了严格的环境处理技术,出现了湖泊水的透明度增加,鱼类数量减少等现象。临湖的安纳西小镇景观独特,被誉为“法国的威尼斯”。图1为安纳西小镇位置示意图,图2为安纳西小镇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安纳西小镇被誉为“法国的威尼斯”,是由于( )
    A.河流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结冰期长 B.水域面积较广,古建筑多沿河而建
    C.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 D.以常绿硬叶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
    38.导致安纳西湖鱼类减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缺乏营养物质 B.人类废水排入湖泊,湖水污染严重
    C.全球变暖,鱼类的栖息地面积减少 D.旅游业发达,人类过度垂钓、捕捞
    【答案】37.B 38.A
    【解析】37.由材料可知,安纳西湖位于法国东南部,临湖的安纳西小镇景观独特,被誉为“法国的威尼斯”,当地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河流无结冰期,A错误;读图可知,该区域水域面积较广,古建筑多沿河而建,类似于威尼斯,B正确;常年受盛行西风带的控制,全年温和多雨,C错误;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错误;故选B。
    38.由材料可知,由于实施了严格的环境处理技术,出现了湖泊水的透明度增加,鱼类数量减少等现象,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缺乏营养物质会使得鱼类缺乏饵料,鱼类减少,A正确;环境管控使得人类废水排入湖泊的量减少,B错误;全球变暖,鱼类的栖息地面积减少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旅游业发达,但无法获知人类是否过度垂钓、捕捞,D错误。故选A。
    【点睛】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威尼托大区首府,威尼斯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威尼斯画派的发源地,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
    39.(2018·北京·高考真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希马尼东北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
    (3)分析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答案】(3)该地区全年高温,蒸发旺盛,降水季节变化大;湖泊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5月份和10月份降水多,湖泊水位高,盐度低;7月份气温最高,降水少,湖泊水位最低,盐度最高;其他月份降水少,湖泊水位较低,盐度较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世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农业区位条件知识点。考察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
    【详解】(3)据希马尼气候资料分析可知,该地区最低气温20℃以上,全年高温,因此蒸发旺盛,且降水季节变化大,湖泊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据图可知,5月份和10月份降水多,补给湖泊水多,因此湖泊水位高,降水多,起到稀释作用,因此湖水盐度低;而7月份气温最高,蒸发旺盛,且降水少,因此湖泊水位最低,盐度最高;其他月份降水少,湖泊水位较低,盐度较高。
    40.(2024·北京朝阳·一模)某校学生赴青海湖流域进行野外研学,下图为该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二 探究倒淌河对青海湖的影响
    倒淌河原来是一条东流最终汇入黄河的河流,后由于地壳运动,它折头西流,成为一条倒淌河。
    (2)阐述倒淌河流向的变化对青海湖盐度的影响。
    任务三 调研流域生态治理的措施
    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湖水中磷酸盐和总氮含量明显增多,水体出现了“富营养化”。经过近十年的治理,青海湖呈现“一湖碧水”的景象。
    (3)列举保护青海湖水质的具体措施。
    【答案】(2)导致青海湖盐度升高。该河流倒淌使青海湖变为内流湖,多条河流向青海湖汇入盐分,青海湖盐分不能随径流(河流)被带走,盐分积累升高。
    (3)加强生物措施(改善植被),净化水质;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区生产规模),减少生产、生活对水体的污染;提高水体监测力度,加大污水治理;恢复或扩大湖中鱼类等生物种群,保持水中营养平衡。
    【分析】本题以青海湖地理特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由于地壳运动倒淌河流向发生改变,使得青海湖外流河流减少,多条河流反向流入青海湖,带来诸多盐分。同时,青海湖盐分不能随河流带走,盐分累积,使得青海湖盐度升高。
    (3)结合所学知识,为保护青海湖水质,可以加大周边植被覆盖,提高其净化能力,从而净化水质;调整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带来的水体污染物;同时,加强水体监测,加大污水处理,对污水进行达标排放;同时,恢复或扩大湖中生物等生物种群,从而保证水中营养平衡,保证湖水水质。
    41.(2022·北京·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图为黄河源园区示意图。
    (2)判断扎陵湖和鄂陵湖是淡水湖的主要依据。
    【答案】(2)积雪冰川融水和径流等注入,黄河依次汇入扎陵湖和鄂陵湖,在扎陵湖乡流出,盐分不易累积。
    【分析】本题以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黄河源园区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黄河源园区的植被类型 、气候特征、湖泊类型、人类活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2)扎陵湖和鄂陵湖地处青藏高原的山间盆地,周围高山积雪冰川融水和径流汇入较多;黄河依次流经扎陵湖和鄂陵湖,湖水有河流流入和流出,故形成淡水湖。
    42.(2017·北京·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3)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答案】(2)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3)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详解】(2)据图和图例可知,巴拉顿湖周边为断块山,所以该湖泊的形成应以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即地壳断裂下陷雨水汇集而成的湖泊。
    (3)河流水位特征应从流速、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应结合所在区域地形和气候特征分析。据图可知,甲河段流经山区,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流域面积小;流量小;且纬度高,结冰期较长;而乙河段流经平原,河流流速慢;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汇水量大,流量大;且纬度低,结冰期短。
    43.(2022·北京房山·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赛里木湖位于新疆天山西北部的山间封闭盆地内,湖面海拔约2017.9米,受人类影响小。图为赛里木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赛里木湖流域水体类型多样,水体之间存在着补给关系。
    (1)绘制赛里木湖流域陆地水体中主要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示意图。
    我国西北地区年蒸发量大多在1200毫米以上,赛里木湖年均蒸发量约550毫米。
    (2)分析赛里木湖年蒸发量较低的原因。
    赛里木湖原本没有鱼,1998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如今赛里木湖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
    (3)针对赛里木湖是否继续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赛里木湖流域陆地水体中主要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示意图

    (2)湖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受冰雪融水补给影响,水温较低;湖面结冰期长,蒸发历时较短;流域内湖面所占比重大,空气湿度较大。
    (3)赞同:该地渔业资源缺乏,市场需求量大;发展渔业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增加就业。
    或不赞同:当地地处山地,海拔较高,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发展渔业会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可能会污染湖水,造成当地环境污染。
    【分析】本题以赛里木湖相关信息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水体相互补给关系、蒸发量小的原因、发展农业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赛里木湖位于新疆境内天山内部的山间盆地,其地势中间低,四周高,降水少,湖水主要来源于注入湖泊的河流和地下水,河流和地下水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湖泊和地下水,地下水和河流之间相互补给。具体补给关系如下图:

    (2)由材料可知,赛里木湖海拔约2073米,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读图可知,赛里木湖周围高山环绕,地处内陆盆地,地形封闭,赛里木湖湖面面积在整个流域内占比大,受其影响,空气湿度较大,湖水不易蒸发;赛里木湖受西侧的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水温较低,蒸发弱;该湖结冰期长,蒸发时间较短。
    (3)同意:根据上题可知,该湖泊为冷水湖,可以利用湖泊冷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新疆地区,河湖面积小,渔业资源缺乏,市场需求量大。
    不同意:赛里木湖位于新疆天山内部的盆地内,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冷水水产养殖会破坏湖泊的水生环境;大力发展养殖业可能会污染湖水,造成当地环境污染。
    【重难点四 流域内协调发展】
    (2023·北京西城·一模)“数字黄河”是“数字地球”概念的延伸,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黄河问题,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图示意某地水务局的“智慧生态黄河”网页界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4.黄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多建设在下游,这里水质检测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主要原因是( )
    ①水、沙条件复杂 ②河道狭窄,水流较湍急 ③地形、地质复杂 ④水质较差,污染物复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44.B
    【解析】44.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流含沙量大,水沙条件复杂,①正确;黄河下游地势平坦,河道开阔,水流速度平缓;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区,华北平原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质简单,③错误;黄河下游来水量小,流速缓慢,水体的更新速度慢,且流经地区工农业发达,污染物复杂多样,④正确,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水资源的统筹调配措施(1)以流域为单元,设置专门协作组织、河长制、湖长制等协同管理制度,统筹管理,统一调配水资源的规划方案,兼顾生态用水,保证生产、生活用水。(2)统筹管理的措施和手段①工程措施:修建水库蓄水→解决季节性用水不足;修建引水工程、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②技术措施:推广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治污技术,提高水资源污染的治理水平;发展循环经济,促使水资源循环利用。③行政、法律、市场手段:制定环境保护法,依法保护水资源;提高水价,促使节约用水。
    (2022·北京海淀·二模)雅砻江流域规划建设风光水互补能源基地,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清洁能源基地之一。图1为雅砻江位置图。图2为雅砻江流域风光水年内出力系数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5.雅砻江( )
    A.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较小 B.干流自东南流向西北,支流较少
    C.夏季冰川融水补给多,流域面积扩大 D.受地形影响,流域形态南北狭长
    46.雅砻江流域风光水发电互补表现为( )
    A.春季降水多、流速快,水电量占比高 B.风电量夏秋季节较小,与水电互补明显
    C.冬季晴天多、光照强,太阳能发电为主 D.消除清洁能源发电的波动性,稳定发电量
    【答案】45.D 46.B
    【解析】45.雅砻江属于外流河,因此属于海陆间循环,故A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支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故B错误。夏季冰川融水较多,但是流域面积不会变大,故C错误。横断山区山脉南北纵列,因此会出现南北狭长的流域,故D正确。故选D。
    46.雅砻江流域受夏季风影响,夏秋季降水较多,春季降水较少,故A错。据图可知,雅砻江流域风电在夏秋季的发电量较少,雅砻江流域夏秋季节降水较多,水电发电量较大,水电与风电互补明显,故B对。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能发电量较小,故C错。据图可知,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水电的波动性较大,故D错。故选B。
    【点睛】水循环包括三大类型: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其中,海陆间循环是促进陆地水体更新的最重要的循环类型。水循环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方面,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明显的为地表径流和下渗。
    (2023·北京顺义·二模)下图为瓦约村河流地貌剖面示意图,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岩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7.图中( )
    A.瓦约村孤山由外力作用形成B.古河道因无地下水补给而干涸
    C.地貌格局形成于古生代早期D.澜沧江河段不适宜修建水电站
    48.瓦约村最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D.秦岭
    【答案】47.D 48.C
    【解析】47.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岩层发生倾斜,为褶皱构造,则瓦约村孤山为内力挤压作用形成,A错误;孤山两侧都有古河道,说明是地壳运动导致古河道抬升,河流改道,与地下水补给无关,B错误;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岩层,为中生代中期形成的,C错误;图中澜沧江河段有断层构造,地壳运动活跃,不适宜修建水电站,D正确;故选D。
    48.根据所学知识,澜沧江为西南地区的河流,不经过华北平原和秦岭,BD错误;而图中信息显示,海拔在3175m左右,符合青藏高原的海拔,四川盆地海拔较低,A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石油、天然气多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利于修隧道,采石场; 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 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
    49.(2024·北京·高考真题)某校地理小组到滹沱河流域开展研学活动。图a为滹沱河流域局部示意图,图b为流域水情监测系统的相关模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调研水库功能
    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在滹沱河流域发挥重要作用。
    (1)在两水库中任选其一,简述其承担的主要功能。
    任务二 设计信息系统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为该流域设计水情监测系统。
    (2)结合图b,说明6—8月需要重点关注的数据并绘制流域水情监测系统结构框图。
    【答案】(1)黄壁庄水库:发电;灌溉;城市用水;防洪等。或岗南水库:防洪、发电;调节水量;灌溉、渔业、城市供水等。
    (2)重点关注的数据:径流量、降水量。
    【分析】本大题以“某校地理小组到滹沱河流域开展研学活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利设施的功能、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带的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水库的一般功能包括发电、防洪、供水、运输、旅游、养殖等。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可判断出该区域容易出观洪涝灾害,因此防洪调蓄为其主要功能之一;结合图中城市分布,可推测该区域城市供水需求大,因此,该水库有为城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的功能;水库所处地势较高,落差大,水能充足,可提供发电功能。所以综上所述,黄壁庄水库有发电、灌溉、城市用水供给、防洪等功能;岗南水库有防洪、发电、调节水量、灌溉、渔业、城市供水等功能。
    (2)6—8月是该区域的雨季,降水增多导致河流径流量增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因此需要重点关注降水量和径流量这两个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和数据处理的过程可知,将海拔、坡度、降水量和径流量进行数据输入处理,通过数据查询、空间叠加分析和流域水情分析后,将数据存储与管理、制图与产品输出,由此可以得出结构框图。
    50.(2022·北京·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毛里求斯岛地处印度洋西南部,易受热带气旋影响。图10(a)为毛里求斯岛地图,图10(b)为当地时间2022年2月2日16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图10
    (2)说明岛上不适合发展内河航运的理由。
    【答案】(2)岛屿面积小,河流短小、落差大、流量季节变化大等。
    【分析】本大题以毛里求斯岛地图和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带气旋、内河航运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2)根据图中毛里求斯岛所跨经纬度范围可知,该岛面积较小,加上该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落差大、流程短、流速快,不利于发展内河航运。该岛地处15°S-25°S,受东南信风与赤道低气压带交替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当地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不利于发展内河航运。
    51.(2021·北京·高考真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斯洛文尼亚西南地区年降水量达1000-1500毫米。
    (1)若在雷卡河修建一座水电站,请评价选址的自然条件。
    【答案】(1)有利条件:降水较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势起伏,河流有落差,水能丰富。
    不利条件: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流量小,水能不稳定;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易渗漏。
    【分析】本题以斯洛文尼亚为背景,涉及水能资源开发、工业区位、农业生产类型及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知识,考查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雷卡河位于斯洛文尼亚西南部,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西南部年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结合陆高图例可以看出,该地西南部海拔高,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结合图中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当地降水季节差异大,夏季降水量小,河流径流量不稳定,再结合图中信息,西部为喀斯特高原,说明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
    52.(2021·北京·高考真题) 图洱海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洱海流域面积约2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万。该地农业生产涵盖种植、养殖和水产捕捞等,工业生产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业发展迅速。
    (1)说明洱海流域特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
    居民老何从小在洱海边长大,他的就业与生活经历见证了洱海环境的变化。起初,他以打渔为生。1996年,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老何改行从事水产养殖。2003年,蓝藻再次暴发,按照退田、退塘等要求,老何再次改行,开起了客栈。近几年,他响应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号召,拆掉了被划入“红线”范围内的客房。
    (2)概述老何经历的三次改变所对应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
    2018年,在洱海湖滨地带实施生态修复与湿地工程,建设“洱海生态廊道”,其中12千米供游客参观体验,当地村民受聘负责生态廊道的管理和维护。
    (3)阐述洱海生态廊道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答案】(1)流域较封闭,河流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居民点多,生产部门多,生产和生活污水汇入河湖,易造成污染。
    (2)第一次:减少了汽柴油污染。第二次:减少了鱼塘养殖等农业生产污染。第三次:减少了旅游活动污染。
    (3)生态效益: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经济效益:发展旅游观光业,带动相关产业。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环保意识,增加休闲空间。
    【分析】本题以洱海为背景,涉及水污染与治理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考查综合思维能力及人地协调。
    【详解】(1)本题主要结合流域形态特点及流域内生产生活活动进行分析。读图可知,图中有多条河流注入洱海,结合材料可知,流域内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活动频繁,产生的污染物较多,且洱海水体较封闭,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2)结合材料可知,第一次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主要是减少机动渔船产生的汽柴油污染;第二次蓝藻暴发,政府部门退田、退塘,主要是减少水产养殖等农业活动产生的影响;第三次按照政府要求,拆掉洱海旁的客栈,主要是解决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3)洱海作为重要的湿地资源,洱海生态廊道建成后,能够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和改善洱海水质,构建健康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洱海生物多样性和洱海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洱海及其周边地区,自然风光秀丽,生态廊道的建设,有利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民众收入,在努力把生态廊道打造成为大理最靓丽名片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为当地人民增加了更多休闲空间。
    53.(2020·北京·高考真题)某校中学生赴长江上游支流大宁河(重庆段)进行野外实习。下图为大宁河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二 走访水文站,查阅文献,获取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2)绘制统计图,说出该流域侵蚀量与输沙量的关系。
    任务三 调研流域的综合治理。
    (3)简述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
    【答案】(2)
    侵蚀量越大,输沙量越大。
    (3)退耕还林、防洪护岸、节水灌溉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地理图表的绘制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决定的知识分析作答。
    【详解】(2)根据表格信息绘图即可,绘图如下:
    根据表格信息以及绘图结果可知,侵蚀量越大,输沙量越大。
    (3)该流域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流域的侵蚀量和输沙量均较大,应退耕还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在河谷沿岸地区,应防洪护岸;在耕作农业地区,应发展节水灌溉等。
    54.(2024·北京朝阳·二模)某校学生赴北京北部的怀柔区研学,下图为雁栖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调查入湖径流和总氮含量
    查阅文献,获取图中监测点入湖总氮含量与径流量监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1)绘制统计图 ,说出入湖总氮含量和径流量的关系 。
    雁栖河及长园河上建有多条拦水堰。
    (2)简析拦水堰对入湖总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任务二 调查流域生态保护措施
    (3)列举雁栖湖的水生态保护措施。
    【答案】(1) 正相关
    (2)在枯水期拦蓄和沉淀含氮污染物,降低入湖总氮含量;洪水期洪水大量扰动和搬运含氮污染物,大幅度提高入湖总氮含量。
    (3)发展低污染的产业,提高污水处理技术,落实雁栖湖河湖长制(加强统筹管理),加强上游流域的生态修复,生态补水。
    【分析】本题以雁栖河流域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水体污染、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表格信息按日期描点绘图,横轴为日期,纵轴为总氮含量、净流量,绘图如下:

    根据绘制的统计图可知,入湖总氮含量随径流量增加而增加,减小而减小,成正相关。
    (2)拦水堰是一种水利工程设施,主要用于控制河流流量,防止洪水泛滥,在枯水期,河流水位较低,流量较小,拦水堰起到拦蓄和沉淀含氮污染物,降低入湖总氮含量;洪水期,水位较高,水量增大,洪水大量扰动和搬运含氮污染物,水流越过拦水堰,大幅度提高入湖总氮含量。
    (3)雁栖湖的水生态保护措施主要从产业、生态补水等角度分析。雁栖湖发展低污染的产业,减少污染水的排放,提高污水处理技术,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落实雁栖湖河湖长制,明确管理责任,加强统筹管理,加强上游流域的生态修复,生态补水,保障保证水体的自净能力。
    55.(2024·北京通州·一模)某校中学生赴陕西省汾川河流域进行野外研学。图(a)为该流域示意图,图(b)为某同学撰写的考察报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二:探究洪峰成因
    某年7月该地曾经发生严重洪水,不少河滩上铺满了被水冲下来的高大树木。下表为汾川河该年7月降水量和洪峰关系的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
    (2)绘制该年7月降水量累计统计图 ,并说明该流域第五次降水导致最大洪峰的原因 。
    任务三:调研生态治理
    南泥湾镇从20世纪40年代的“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到80年代过度开荒耕种,导致部分地区出现“黄山臭水黑泥潭”的景观。21世纪初经过岸坡防护、河道疏浚等工程措施,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3)在两大工程措施中任选其一,阐述其对该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2) 前期降雨强度大,历时长,累计降水总量多,补给河流水量大;黄土土质疏松、保水能力弱,前四次降水使土壤中水分饱和,下渗更弱,雨水大多汇入河道;降雨造成山体滑坡,泥沙和树木等冲积物大范围淤塞河道,水位激增,导致河道出现较大洪峰。
    (3)岸坡防护:防止河岸崩塌,保护两岸土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降低河流含沙量,减少泥沙淤积,调节蓄水能力,减轻洪涝灾害;改善全流域河道生态环境。
    河道疏浚:提高全流域河道输水能力、蓄水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利于水体自净和水质改善;改善全流域河道生态环境;疏浚出的淤泥可用于岸坡防护或农田改良。
    【分析】本题以某校中学生赴陕西省汾川河流域进行野外研学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水循环的环节、生态环境保护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2)该年7月降水量累计统计图的绘制可结合表格中几日的降水量来绘制,横坐标为日期,纵坐标为降水量,注意要求绘制的是累积降水量,所以后边几日的累积降水量要加上前边的降水量。如图所示:
    读表格可知,前四次降雨强度大,历时10天,时间长,累计降水253mm,降水总量多,补给河流水量大;而根据所学可知,汾河流域处于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保水能力弱,前四次降水使土壤中水分饱和,下渗更弱,雨水大多汇入河道;降雨造成山体滑坡,泥沙和树木等冲积物大范围淤塞河道,水位激增,从而导致河道出现较大洪峰。
    (3)由材料可知,两大工程措施为岸坡防护和河道疏浚。岸坡防护,可以防止河岸崩塌,保护两岸土地;降低外力对岸坡的侵蚀,减少入河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减少泥沙淤积,调节蓄水能力,减轻洪涝灾害,同时可以改善全流域河道生态环境。
    河道疏浚,可以提高全流域河道输水能力、蓄水能力,减少洪涝灾害;河道疏浚,水流通畅,利于水体自净和水质改善,改善全流域河道生态环境;疏浚出的淤泥可用于岸坡防护或农田改良。
    56.(2024·北京海淀·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湖溇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始建于春秋时代,是环太湖地区与太湖湖区相连、引排太湖水的河道。垂直于环湖大堤方向的河道叫作“溇”或“港”,每一条溇港水道汇入太湖处均设有水闸,用以双向调节河、湖间水流;平行于环湖大堤方向的河道叫作“塘”,横塘纵溇之间的田园叫作“圩田”,河道与圩田构成棋盘式的溇港圩田系统,是太湖流域特有的灌溉排水工程,也是历史上发展桑基鱼塘的重要基础。图为湖州太湖溇港平面及景观图。
    (1)溇港圩田系统具有防洪排涝、灌溉、通航等综合效益。说明该系统对于发挥上述效益的主要作用。
    太湖溇港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遗产包括古代堤防工程、溇港横塘体系、溇港圩田体系和古村落等。桑基鱼塘农业模式以其“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太湖溇港内涵和价值不断丰富并焕发新的生机。
    (2)为太湖淡港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河流汛期时,溇港水闸开启,洪水泄入太湖,减少农田水患;太湖水位涨高时,溇港水闸关闭,防止湖水灌入引发洪涝;干旱时期,溇港水闸开启,引太湖水流入溇港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圩田被纵横交错的塘溇包围,便于引水灌溉;水道交错、四通八达,便于水运联系等。
    (2)对水利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发挥灌溉排水工程的水利价值;以湖泊及溇塘水系为基础,建设滨湖绿色生态系统,发挥生态涵养功能;发展文化体验、观光为主的现代农业旅游,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加强保护文化遗产及古村落、传统民居等,传承历史文化等。
    【分析】本题以太湖溇港为材料,涉及区域治理和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每一条溇港水道汇入太湖处均设有水闸,用以双向调节河、湖间水流”可知,河流汛期径流量较大,太湖溇港水闸开启,洪水可以进入太湖,减少洪涝灾害威胁;太湖水位较高时,要关闭溇港水闸,防治太湖水倒灌,减少洪灾威胁;河流枯水期,太湖溇港要开闸,将太湖水引入塘溇,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充足水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圩田被纵横交错的横塘纵溇包围,便于直接引水灌溉,灌溉便利;塘溇纵横交错,水道四通八达,能够提供便捷的水上交通等。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太湖溇港遗产包括古代堤防工程、溇港横塘体系、溇港圩田体系和古村落等,要对传统的水利灌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和维护,发挥灌溉排水等水利设施的价值;根据材料信息“桑基鱼塘农业模式以其‘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可知,要依托湖泊和溇溏水系系统为基础,发展建设滨湖绿色生态系统,发挥绿色生态小题的生态价值;要依托当地特色景观,发展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等为主的绿色现代农业旅游,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要加强对当地传统古村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等。
    57.(2024·北京丰台·一模)某校中学生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进行“饮水思源”野外研学。图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消落带是指河流、湖泊、水库等因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被水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出露水面的区域。丹江口水库流域内有消落带约435km2,其中有约1173km2的农田。水库蓄水时,消落带土壤中氮、磷等营养物会进入水体,影响水库水质。
    任务一探究水环境变化
    表丹江口水库消落带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变化
    (1)绘制统计图,说出丹江口水库消落带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任务二 调研区域生态治理
    以“守好一库碧水,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为目标,当地十分重视水源区的生态治理。
    (2)列举水源区为保护水资源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统计图如下
    变化特点:土壤中氮、磷含量淹水期减少,落干期增加。理由:土壤中氮、磷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活动,落干期农业生产活动使用化肥和动植物残体增加了土壤氮、磷含量;淹水期氮、磷从土壤中释放进入水体。
    (2)设立专门的机构,强化流域统一治理管理;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强水质水量检测;保护植被,提高区域水源涵养能力;完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分析】本大题以某中学学生在南水北调水源区进行“饮水思源”野外研学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水环境变化、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任务一表格数据进行统计图绘制:
    根据表格数据变化——淹水期为负值,落干期为正值得出:土壤氮磷含量在淹水期减少,在落干期增加。材料表明丹江口水库流域内由大量农田分布,可知土壤中氮磷含量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在落干期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使用和动植物残体会增加土壤中的氮磷含量,淹水期,土壤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土壤中含量下降。
    (2)针对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措施,水源地作为河流上游地区,保护水资源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强化流域统一治理管理;附近农业生产影响到水质则需要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并加强水质水量检测;另外还需要保护植被,提高区域水源涵养能力;完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58.(2023·北京西城·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南美洲某区域略图,下表为圣地亚哥和蒙得维的亚多年平均降水量。
    表:圣地亚哥和蒙得维的亚多年平均降水量 (单位:mm)
    (1)据表分别描述圣地亚哥和蒙得维的亚的降水特点。
    乌拉圭河源出巴西南部海岸山脉。是南美洲的第四大河流,流经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三国,河流上游为巴拉圭高原,下游注入拉普拉塔河口。阿根廷和乌拉圭在乌拉圭河上游分别建造了Salt大坝和 Fray Bents大坝,用于发电和灌溉。由于两个大坝的建造导致河流水量变化,河口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针对当前流域存在的问题,列出两点乌拉圭河流域开发治理的可行措施。
    【答案】(1)圣地亚哥:年降水量较少;季节变化较大;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蒙得维的亚:年降水(总)量较多;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2)加强国际合作,全流域统一管理;(建设河流水量和水质监测系统,协调上下游水量;进行废水管理和治理污水);上游及河口附近建设生态保护区;(植树造林;下游疏浚河道)。
    【分析】本大题选取南美洲的圣地亚哥和蒙得维为区域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特征、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城镇化、产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描述降水量特点,既要关注总量,又要关注季节变化,还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依据表中数据可知,圣地亚哥的降水特点是:年总降水量较少;季节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远低于冬季降水量);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蒙得维的亚:年降水(总)量较多;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2)乌拉圭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因此全流域的统一管理需要国际合作。材料中提到该河流既有污染问题也有水量不足问题,因此需要既治理污染,又采取措施调控水量。还可以从技术方面加强污水管理和治理,提高利用率;工程措施:疏浚河道,防止淤塞;生物措施: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管理措施:设置生态保护区,加强管理与保护。
    四年考情分析
    2025考向预测
    2024北京卷T13、16:水资源与国家安全、水库功能、河流水文特征
    2023北京卷T4、14、16(2-3):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流域的综合治理
    2022北京卷T16、17(2)、18(2):水文特征、流域的综合治理、湖泊的演变
    2021北京卷T12、16(1)、17(1)、20:水系特征、水循环、流域的开发、流域的综合治理
    考点预测:北京卷中陆地水环境在选择题考察相对较少,在主观题考察力度非常大,一般出现在第16-17题,此部分更能承载高难度、多角度设问的试题,属于高频、高分值、高难度的考点。主要考查水循环、补给及水文特征、流域的治理,湖泊演变等,其中画图题也是重点考察之一。
    考法预测:水循环、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水文特征、流域的综合治理依然是2025年重点方向,这部分仍有较大可能涉及画图题,且命题内容的考察会更加趋向细致化、过程化的问题分析,需要考生重点把握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善于过程类的分析能力。
    蒸发
    ①气温;②光照;③风速;④空气湿度;⑤裸露面积
    水汽输送
    ①风带;②海陆位置;③地形阻挡(迎风坡、背风坡)
    降水
    ①空气湿度(水汽含量);②空气上升;③凝结核;④地形、坡向
    地表径流
    ①年降水量;②流域面积;③植被;④地质条件;⑤人类活动
    下渗
    ①年降水量和持续时间;②地面坡度:③地面性质;④植被覆盖率
    改变地表径流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影响局部降水
    如人工降雨
    影响蒸发、蒸腾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影响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不渗
    补给类型
    雨水补给
    分布
    分布在降水多的地区及季节
    流量
    流量的大小或变化取决于当地的气候类型
    汛期
    降水集中的季节
    季节性积雪
    融水补给
    分布
    高纬度或高海拔(雪线以下)的地方
    流量
    取决于气温和冬季的降雪量
    汛期
    春季(随纬度升高推迟)
    特征
    流速慢,侵蚀弱;含沙量少,营养盐少
    冰川融水补给
    分布
    两极地区或有高海拔冰雪带山脉附近
    流量
    气温影响,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汛期
    气温最高的季节
    湖泊水补给
    流量
    流量小而且稳定
    补给特征
    取决于湖泊与河流水位关系
    地下水补给
    流量
    流量小而且稳定
    补给季节
    取决于地下水与河流水位关系
    泉水补给
    断层处,可能会有泉水补给
    主要
    作用
    多种补给类型、补给季节差异,有调节径流量的作用;提供水源;提供沙源;提供营养物质;冲淤作用会影响地貌
    角度
    概念解释
    特征描述
    影响因素
    流量
    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称为径流量
    大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有无断流
    ①“得”:补给类型;支流状况及流域面积;调入水。
    ②“失”:蒸发;下渗;引水;用水
    ③“储”:流程长短;湖泊、沼泽、水库等湿地的调节作用
    水位
    指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
    高低、季节变化大小
    ①水量;②下垫面性质(植被、土壤);③湖沼调节;
    ④流速的快慢造成的河床侵蚀与泥沙堆积;
    ⑤人类活动(修水库、植树种草—改造下垫面性质)。
    汛期
    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之时
    汛期在什么季节,汛期长短
    ①河流补给类型;②流域内的气候类型。
    含沙量
    单位水体体积中含悬移质的泥沙重量
    大、小
    ①泥沙的来源量: 植被状况、地形坡度(流速)、表土性质、降水强度、流量多少→侵蚀强度→沙的来源量②泥沙的沉积量:流经的地形和河道曲直(水流速度)、湖、沼等湿地吸附沉积、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拦蓄作用
    结冰期
    指水体从结冰开始到结束的过程
    有、无
    或长、短
    ①气候:最冷月均温;②地形:海拔高度、地形对冷空气阻挡;③海洋、湖泊的调节;④河水的深浅、流速的大小;
    水能
    水的落差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动能
    丰富、贫乏
    ①地形——落差;②流量(流域内的气候类型和流域面积)
    航运价值
    发展航运的条件
    大、小
    流量和季节变化;江阔水深;地形——落差;结冰期、含沙量等;
    凌汛
    俗称“冰排”,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
    有、无
    ①气候:最月均温;②河流流向;;河道特征
    水系特征
    描述角度
    流域范围、支流多少、流向、流程长短、河道特征、河道弯曲度、水系形状等
    水系形状
    放射状、向心状、树枝状、平行状、扇形、辫状等
    河道特征
    宽窄、深浅、曲直、V型或U型、河床比降;
    水系演化
    气候变化
    影响河湖水量,进而影响河湖在内外流水系之间转化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
    改变流域范围、河流流向、河道弯、宽窄深浅等
    岩浆活动
    堵塞拦截河道,河道发生变化
    外力作用
    冲淤变化
    河道摆动
    流水侵蚀
    河流袭夺、河道发生变化
    气象、地质灾害
    洪水、滑坡等导致河道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
    改造河道,如河道硬化、裁弯取直,改变河道
    填埋挤占河道,如建设用地占用河道,改变河道
    开挖新河道,增加河道
    湖泊水量大小
    取决于湖水补给量与蒸发量→取决于气候
    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取决于湖水补给方式
    有无结冰期
    取决于温度(纬度、海拔)。若材料有提供冰期长短、冰层厚度,则回答结冰期长短与冰层厚薄
    补给水源
    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
    淡、咸性质
    盐度低为淡水湖;盐度高为咸水湖
    含沙量
    主要取决于植被覆盖率
    水质优劣
    根据材料推断
    风浪大小
    取决于受盛行风影响还是受气压带、风带控制,取决于温差大小
    咸水湖
    来水少
    降水少;过度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小;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蒸发多
    蒸发旺盛(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淡水湖
    原因
    自然原因:泥沙淤积,湖面减小。
    人为原因:围湖造田,湖面减小
    危害
    ①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②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③破坏生物多样性;④影响航运;⑤渔业减产
    治理措施
    禁止过度砍伐天然林,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淡水补给量
    自然因素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冰川消退,冰雪融水补给少;
    无径流汇入,径流汇入减少
    人为因素
    工农业、人口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水库截留;大规模灌溉等
    蒸发大
    气候干旱,气候变暖
    气温高,蒸发量大
    风力强劲,加剧蒸发;
    盐类物质来源
    河流携带盐不断汇入与积累
    地壳抬升,早期海洋残留形成湖泊
    有通道与海洋相通
    与自然要素的关系
    地形
    湖岸、湖底坡度、地质构造
    气候
    湖陆风、大湖效应、气候影响水量、盐度等
    生物
    湿地生态系统
    与人文要素的关系
    城市
    景观、供水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农业
    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减轻旱涝灾害
    工业
    对农业的影响 提供水源、盐类等资源。提供运输条件
    水资源的利
    用及功能
    利用
    解决季节性用水不足主要靠修建水库蓄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靠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质型缺水主要靠水污染整治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功能
    发展航运、农业灌溉、水力发电、淡水养殖、生态保护、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旅游
    水能资源的开发
    开发条件
    河流水量大小、落差大小、结冰期长短、地形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开发
    开发需求
    本地区用电量需求、经济发展程度、输电技术水平
    河流的航运
    条件分析
    自然条件
    地形
    地势平坦,落差小,水流平稳
    径流量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降水均匀,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结冰期
    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通航里程
    河道宽阔平直,可通航里程长;可河海联运
    社会经
    济条件
    经济
    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
    人口、城市
    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
    产业发展与
    城市布局
    对农业
    流域开发能为中下游平原地区提供灌溉水源
    对工业
    可提供水源和运输条件
    对城市
    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和水运条件
    流域开发的不协调现象
    ①同一流域的上、下游之间,可能出现争建水库或港口、码头的现象
    ②上游大量排污,造成下游污染严重
    ③上游山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河道淤积、洪涝灾害
    流域内统筹管理的措施
    上游
    保护植被,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水、水能等资源;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等
    中游
    合理发展灌溉、养殖、航运;防治水污染;防汛抗旱;征收费用作为对上游生态保护的经济补偿
    下游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如河长制、湖长制,对全流域进行水量的分配和调度、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规划、排污治污管控
    有利影响
    社会经济效益
    改善航运、开发水能、供水、灌溉、防洪、水产养殖、旅游
    生态效益
    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不利影响
    上游(库区)
    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及文物古迹等,生物多样性受影响,诱发地质灾害、泥沙淤积、土壤次生盐碱化等
    下游(三角洲)
    径流量减小、海水侵蚀加剧三角洲萎缩、海水倒灌、营养物质减少、河口渔业受影响等
    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
    0
    5
    10
    15
    20
    30
    40
    50
    60
    梯田减少比例(%)
    0
    8
    28
    50
    67
    82
    89
    92
    94
    河流
    平均年径流量/(108m3)
    枯水月份
    丰水月份
    平均年输沙量/(106t)

    154
    2
    7-8
    9

    3457.8
    1
    5-6
    83

    345
    4
    8
    2

    662
    12-1
    6-7
    8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年径流量/106m3
    23
    11
    0
    24
    37
    47
    7
    0
    26
    23
    考察点①麻峪村:该村历史悠久。村中老人为我们讲述解放前本村与周围村落共同组建“水利会”,协商共同利用永定河水的故事。村南原有废弃古河,元代郭守敬在此基础上重开金口,修建车箱渠向京城引水,首钢建成时的引水渠也在村落附近。考察点②新首钢大桥:是一条连接石景山区和门头沟区的过河通道,横跨永定河,是长安街西延工程的关键节点。曾经的天堑如今三分钟即可驾车通过,河对岸门头沟新城拔地而起。河东桥头伫立着雍正御制碑,传承清代盛世时治河之功,祈盼永定河永保安澜。
    考察点③永定河森林公园:该处原是永定河边堆放马口柴的地方,马口柴是明宫御膳房用柴,产自永定河上游支流,采集后置于河中顺流而下,漂流至此取上岸晾晒后再运往京城。如今已建成森林公园,很多市民在此休闲锻炼。
    表现水平
    水平描述
    水平4
    能从时空两个视角,综合利、弊两方面阐述。表达逻辑严谨,实例恰当,条理清晰,地理术语准确。
    水平3
    能从时空两个视角,利、弊两个方面阐述。表达逻辑较严谨,实例较为恰当,地理术语较为准确。
    水平2
    视角少,仅从有利或不利方面论述。表达有一定逻辑,实例不当,能适当运用地理术语。
    水平1
    未作答,无实例,地理术语有错误,表达逻辑较为混乱。
    日期
    2月21日
    3月21日
    4月22日
    5月30日
    6月20日
    7月20日
    8月19日
    9月25日
    12月20日
    径流量(立方米/秒)
    0.10
    0.09
    0.08
    0.06
    0.06
    1.00
    0.50
    0.18
    0.18
    总氮含量(毫克/升)
    1.5
    0.4
    1.5
    0.5
    1.0
    9.0
    3.5
    2.4
    2.4
    降水序号
    单次降水总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一次(7—10日)
    80
    无明显洪峰
    第二次(11—15日)
    100
    无明显洪峰
    第三次(17—18日)
    73
    无明显洪峰
    第四次(21—22日)
    90
    洪峰流量346m3/s
    第五次(24—25日)
    54
    洪峰流量1750m3/s
    氮(吨)
    磷(吨)
    淹水期(9-12月)
    -834.7
    -10422.1
    落干期(3-6月)
    8623.7
    10032.9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圣地亚哥
    0
    1
    3
    10
    42
    70
    87
    52
    22
    13
    9
    2
    蒙得维的亚
    87
    102
    105
    86
    89
    83
    86
    88
    94
    108
    89
    84

    相关试卷

    专题 05 海洋水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 05 海洋水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5海洋水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05海洋水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 03 地球上的大气-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 03 地球上的大气-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01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04 地质作用规律-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04 地质作用规律-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04地质作用规律-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04地质作用规律-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