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三诊一模”摸底诊断考试生物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05861/0-1739407069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三诊一模”摸底诊断考试生物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05861/0-173940706998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三诊一模”摸底诊断考试生物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05861/0-173940707000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三诊一模”摸底诊断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三诊一模”摸底诊断考试生物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与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时,对照组土壤需经60℃处理
B.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运用了差速离心法
C.探究酶最适温度的实验属于对比实验
D.可用根尖分生区细胞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某些水解酶结合M6P(甘露糖-6-磷酸)后,可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高尔基体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囊泡,囊泡进一步形成溶酶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6P和M6P受体都是由核糖体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
B.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水解酶作进一步的修饰加工
C.溶酶体的形成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D.溶酶体参与的细胞自噬有助于营养缺乏的细胞获得物质和能量
3.干旱环境下水稻会大量表达水通道蛋白PIP1和PIP2以应对水分亏缺。科学家将PIP1基因和PIP2基因分别转入水稻原生质体,发现PIP1主要位于细胞质中,PIP2主要位于细胞膜上;两者同时转入时,PIP1和PIP2都主要位于细胞膜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IP1和PIP2可利用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从环境中吸收水分
B.PIP1和PIP2可与水分子结合并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C.PIP2可能具有将PIP1募集到细胞膜上的功能
D.水分子更多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水稻细胞
4.肌膜常驻卫星细胞(SCs)在正常情况下处于不分裂的状态,肌肉受损时被激活,一部分自我更新维持体内SCs的数量,一部分分化为成肌细胞。胞内蛋白的糖基化修饰可影响SCs的分裂和分化。某科研小组用糖基化抑制剂OSMI-1(溶于DMSO中)进行实验,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Cs的自我更新通过有丝分裂实现
B.本实验控制自变量时利用了减法原理
C.DMSO组属于对照组,可排除DMSO对实验的影响
D.由实验结果可知胞内蛋白糖基化会抑制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5.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受全球气温升高的严重影响。籼稻抵抗高温的能力强于粳稻。水稻受到高温胁迫后,HsfA1基因的6mA(DNA腺嘌呤甲基化)水平升高,促进其表达,增强了水稻抵抗高温的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6mA修饰导致HsfA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B.HsfAl基因的6mA修饰引起的表型改变可遗传给后代
C.高温环境下,与粳稻细胞相比籼稻细胞中HsfA1基因的6mA水平可能更高
D.上述现象说明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是受到调控的
6.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品种鸡慢羽(D)对快羽(d)为显性,用慢羽雄鸡和快羽雌鸡杂交,慢羽雄鸡:慢羽雌鸡:快羽雄鸡:快羽雌鸡=1∶1∶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亲本中,慢羽雄鸡为杂合子
B.中的慢羽雌鸡和快羽雄鸡杂交,可确定D/d基因是否位于Z染色体上
C.中的慢羽雌鸡和慢羽雄鸡杂交,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D.中的慢羽雌鸡和慢羽雄鸡杂交,慢羽雌鸡占3/4
7.细菌素是植物乳杆菌分泌的一类抑菌活性物质,利用紫外线照射并筛选获得细菌素高产菌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紫外线照射可引起植物乳杆菌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B.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的过程
D.该育种方法可提高植物乳杆菌的突变率
8.人在紧急情况下,表现出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提高和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可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B.脑干中调节呼吸的中枢兴奋,呼吸频率提高
C.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心跳加快
D.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9.下列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B.机体识别和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依赖于免疫监视功能
C.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再次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D.器官移植后注射免疫抑制剂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10.杜鹃种类丰富,杜鹃种子萌发条件是引种工作的关键。科研工作者研究3种杜鹃种子萌发情况的实验结果(GA为赤霉素)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自变量有杜鹃种类、光照条件、外源赤霉素
B.3种杜鹃种子萌发都受光信号的调控,但对光的敏感程度不同
C.赤霉素主要由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合成,可促进种子萌发
D.对于3种杜鹃种子的萌发,光照和赤霉素混合使用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11.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在高原上繁殖和越冬的鹤,9月开始结群南迁越冬,来年3月中下旬返回繁殖地。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的重要越冬地,1990年至2022年大山包越冬黑颈鹤从348只增长到2260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决定大山包黑颈鹤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B.黑颈鹤南迁越冬时大山包的生物群落会体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C.黑颈鹤具有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通过退耕还草还湿地提高了黑颈鹤的环境容纳量
12.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抵御风沙侵害,我国开展了飞播造林等生态恢复工作,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不足10%增加至现在的20%~50%。某研究团队对毛乌素沙地飞播区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样方法调查毛乌素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数
B.毛乌素沙地发生的演替与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同一种类型
C.随演替时间延长,飞播植物在群落中的数量比例不断降低,环境持续改善
D.人类活动影响了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
13.云南片马地区怒江金丝猴可取食植物、地衣、昆虫和小型动物等113种食物,其在全年四个季节取食植物各部位的比例有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怒江金丝猴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多个营养级
B.基于声音的个体识别技术可调查怒江金丝猴的种群数量
C.怒江金丝猴取食部位的季节性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研究怒江金丝猴的生态位即研究其觅食行为和食性
14.某除草剂(含氮有机物)不易被降解,且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污染。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科研人员按照下图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含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长期施用该除草剂的农田中获取土壤样品有利于获得目的菌
B.完成Ⅰ的操作,接种环至少需进行6次灼烧灭菌
C.Ⅱ过程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都是以该除草剂作为氮源的微生物
D.Ⅱ中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菌落中菌株降解除草剂的能力越强
15.紫草素是一种紫红色萘醌类天然色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主要在紫草根部产生。下图为紫草素的提取流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灭菌处理后紫草外植体的1/3-1/2正向插入无菌的培养基中
B.过程①的培养基中需添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蔗糖、血清等
C.利用上述方法获取紫草素可以保护植物资源
D.上述获取紫草素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6.碱性磷酸酶是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前体的专一性活化酶,将碱性磷酸酶与单克隆抗体制成“生物导弹”,使多柔比星前体在肿瘤细胞处被活化,对其DNA造成损伤,抑制以DNA为模板进行的生理活动,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小鼠注射多柔比星前体后,可从脾脏中得到能产生肿瘤抗体的B细胞
B.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和抗体检测进行筛选
C.“生物导弹”利用了碱性磷酸酶的定向制导作用和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杀伤能力
D.多柔比星前体活化后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和翻译,而抑制其无限增殖
二、非选择题
17.随着工业的发展,镉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研究表明,镉对香樟幼苗光合作用具有抑制作用。为研究吲哚乙酸对镉胁迫下香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香樟叶片中的叶绿素吸收的光能有以下两方面用途: 。为提取香樟叶片中的叶绿素,应在研钵中加入剪碎的香樟叶片和 ,经快速研磨、过滤后收集滤液。
(2)与甲组相比,乙组的实验结果说明 。
(3)据表分析,吲哚乙酸可 (填“加剧”或“缓解”)镉对香樟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为进一步探究吲哚乙酸作用的最适浓度,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
18.不同品种烟草在受到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后症状不同,非敏感型纯合品种甲受TMV侵染后表现为无症状,敏感型纯合品种乙被侵染后表现为感病。甲与乙杂交,均为敏感型;与甲杂交,后代敏感型与非敏感型植株之比为1∶3。回答下列问题。
(1)烟草对TMV是否敏感这对性状中的隐性性状为 ,至少由 对等位基因控制,理由是 。
(2)若烟草对TMV是否敏感这对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自交,中非敏感型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非敏感型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3)从TMV中提取蛋白质和RNA,分别感染A、B两组敏感型品种乙,表现为感病的是 组。
19.GLP—1RA和二甲双胍是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常见药物,GLP—1RA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二甲双胍部分作用机理见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由 细胞合成和分泌。图中胰岛素的作用过程体现出的激素调节特点是 。
(2)结合图示信息,二甲双胍增加血糖去向的作用机理是 。
(3)某糖尿病患者餐后1h内胰岛素含量持续高于正常人,应选择上述两种药物中的 进行治疗,不选择另一种药物的原因是 。
20.松材线虫是一种严重影响人工松树林的害虫,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在取食和产卵过程中将其大量传播到健康松树上,松材线虫进入松树体内后大量繁殖,导致松树迅速萎蔫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1)松树大量死亡可能会导致该生态系统崩溃,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2)为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研究人员开展了对甲、乙、丙三种药剂的相关研究,结果见下表。
据表分析,宜采用药剂 防治松材线虫病害,判断依据是 。
(3)残留的药剂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研究者用性引诱剂诱杀松墨天牛的雄性个体,改变了松墨天牛种群的 ,使其种群密度明显降低,从而降低松材线虫的传播率。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 的措施来降低松墨天牛的数量,实现对松材线虫的有效防治。
21.苜蓿是一种耐旱性较强的牧草,推测苜蓿的Mfhb-1基因参与抗旱应答,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Mfhb-1基因转入到二倍体植物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中,所用载体见下图。组成型启动子可高效地启动目的基因在植物各种组织中的表达,但常会阻碍植物的生长发育。诱导型启动子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诱导目的基因的表达。回答下列问题。
(1)用载体1构建含Mfhb-1基因的表达载体,可以成功转化拟南芥,但会出现抑制抗性芽生长和抗性植株生根的现象,推测35S启动子属于 启动子。若要将载体1中的启动子替换为Rd29A启动子,需要用 酶切割载体1、2,并用 (填“E.cliDNA”或“T4DNA”)连接酶进行连接。
(2)通过农杆菌转化法,研究者成功的将Mfhb-1基因整合到拟南芥的一条染色体上,这些植株自交,F1中Mfhb-1基因纯合植株的概率是 。
(3)研究者采用RT-PCR技术对Mfhb-1基因纯合植株进行转录情况鉴定,首先分别提取拟南芥Mfhb-1基因纯合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 作为模板,经逆转录获得cDNA,再以c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如下图,2号泳道加入的样品是基因表达载体中Mfhb-1基因的PCR产物,则纯合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RT-PCR扩增产物分别加入 泳道。
(4)为进一步研究转入拟南芥的Mfhb-1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还需在个体水平开展的研究是 。
杜鹃种类
发芽率(%)
黑暗
光照
黑暗+GA
光照+GA
宽钟杜鹃
0
78
77
82
泡泡叶杜鹃
0
84
73
73
红棕杜鹃
0
10
11
66
组别
实验处理
叶绿素含量mg/g
镉浓度mg/kg
吲哚乙酸浓度mg/kg
甲
0
0
1.846
乙
20
0
1.337
丙
20
5
1.585
丁
20
10
2.141
戊
20
40
1.756
药剂
对照
甲
乙
丙
感病指数
100
36.6
16.6
28.2
松材线虫死亡率(%)
45.3
70.2
90.2
78.2
药剂残留量(mg/kg)
0
0.403
0.124
1.308
限制酶
BclⅠ
SacⅠ
BamHⅠ
PstⅠ
SmaⅠ
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
T↓GATCA
GAGCT↓C
G↓ATCC
CTGCA↓G
CCC↓GGG
《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三诊一模”摸底诊断考试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1.C
【分析】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
【详解】A、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时,对照组土壤不需经60℃处理,实验组需要经过60℃处理,A错误;
B、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实验中,需要用到密度梯度离心法,而不是差速离心法,B错误;
C、探究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不同的温度处理组均是实验组,各实验组之间构成对比实验,C正确;
D、可用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可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D错误。
故选C。
2.A
【分析】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的过程是:在游离的核糖体开始合成肽链,信号序列引导核糖体进入内质网,在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由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M6P(甘露糖-6-磷酸)非蛋白质,不是由核糖体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A错误;
B、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形成后经内质网、高尔基体的修饰加工后转移到溶酶体内,B正确;
C、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分离出去的囊泡形成,此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C正确;
D、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降解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有助于营养缺乏的细胞获得物质和能量,D正确。
故选A。
3.C
【分析】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详解】A、PIP1和PIP2是水通道蛋白,参与运输水分时,不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A错误;
B、PIP1和PIP2是水通道蛋白,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自身的构象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
C、依据题干信息:将PIP1基因和PIP2基因分别转入水稻原生质体,发现PIP1主要位于细胞质中,PIP2主要位于细胞膜上;两者同时转入时,PIP1和PIP2都主要位于细胞膜上,据此可推测,PIP2可能具有将PIP1募集到细胞膜上的功能,C正确;
D、水分子更多是通过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水稻细胞,D错误。
故选C。
4.D
【分析】依据题干信息,Myd和Myhc基因的转录水平与细胞分化水平呈现正相关,据图可知,OSMI-1+DMSO组的Myd和Myhc的基因转录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和DMSO组,而不分裂细胞占比高于空白组和DMSO组,而OSMI-1是糖基化抑制剂,说明胞内蛋白糖基化会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详解】A、肌膜常驻卫星细胞是体细胞,体细胞的自我更新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A正确;
B、OSMI-1是糖基化抑制剂,所以本实验控制自变量时利用了减法原理,B正确;
C、OSMI-1溶于DMSO,DMSO是溶剂,所以DMSO组属于对照组,可排除DMSO对实验的影响,C正确;
D、依据题干信息,Myd和Myhc基因的转录水平与细胞分化水平呈现正相关,据图可知,OSMI-1+DMSO组的Myd和Myhc的基因转录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和DMSO组,而不分裂细胞占比高于空白组和DMSO组,而OSMI-1是糖基化抑制剂,故可推知,胞内蛋白糖基化会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D错误。
故选D。
5.A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A、依据题干信息,HsfA1基因的6mA水平升高,促进其表达,增强了水稻抵抗高温的能力,故可推知,6mA修饰导致HsfA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并没有改变,只是表达水平发生了改变,A错误;
B、HsfAl基因的6mA修饰引起的表型改变,属于表观遗传,可以遗传给后代,B正确;
C、高温环境下,水稻需要提高抗高温能力,而HsfA1基因的6mA(DNA腺嘌呤甲基化)水平升高,促进其表达,增强了水稻抵抗高温的能力,所以高温环境下,与粳稻细胞相比籼稻细胞中HsfA1基因的6mA水平可能更高,C正确;
D、上述现象说明了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是受到调控的,如DNA腺嘌呤甲基化,D正确。
故选A。
6.D
【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则雌鸡基因组成为ZW型,雄鸡基因组成为ZZ型。
【详解】A、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某品种鸡慢羽(D)对快羽(d)为显性,用慢羽雄鸡和快羽雌鸡杂交, F1慢羽雄鸡:慢羽雌鸡:快羽雄鸡:快羽雌鸡=1∶1∶1∶1,可知,亲本的慢羽雄鸡和快羽雌鸡的基因分别为:Dd、dd或ZDZd、ZdW,即慢羽雄鸡为杂合子,A正确;
BC、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Z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ZDZd、ZdW,F1慢羽雄鸡、慢羽雌鸡、快羽雄鸡、快羽雌鸡的基因型为ZDZd、ZDW、ZdZd、ZdW,F1中的慢羽雌鸡和快羽雄鸡杂交,即ZDWZdZdZDZd、ZdW,即所有雄鸡都为慢羽,所有的雌鸡均为快羽;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F1中的慢羽雌鸡和快羽雄鸡杂交,即DdddDd、dd,无性别差异,所以F1中的慢羽雌鸡和快羽雄鸡杂交可以确定D/d基因是否位于Z染色体上,并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BC正确;
D、结合BC项可知,F1 中的慢羽雌鸡和慢羽雄鸡杂交,即ZDZdZDWF2:ZDZD、ZDZd、ZDW、ZdW,表型分别为慢羽雄鸡、慢羽雄鸡、慢羽雌鸡、快羽雌鸡,所以F2慢羽雌鸡占1/4,D错误。
故选D。
7.A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利用紫外线照射并筛选获得细菌素高产菌株的育种过程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
【详解】A、植物乳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A错误;
B、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
C、由于人工选择具有目的性,所以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C正确;
D、利用紫外线照射进行人工诱变能提高基因的突变率,D正确。
故选A。
8.C
【分析】激素种类多,量极微,即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详解】A、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警觉性提高,可提高机体应激能力,A正确;
B、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使脑干中调节呼吸的中枢兴奋,呼吸频率提高,B正确;
C、紧急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心跳加快,C错误;
D、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脑中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正确。
故选C。
9.B
【分析】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①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②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监视: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详解】A、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是抗原呈递细胞,既能吞噬病原体,也可以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A正确;
B、免疫监视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而机体识别和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依赖于免疫自稳功能,B错误;
C、记忆细胞具有记忆功能,能特异性识别再次入侵机体的病原体,C正确;
D、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注射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D正确。
故选B。
10.D
【分析】赤霉素的合成: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
赤霉素的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株增高和果实发育、种子萌发。
【详解】A、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实验自变量有杜鹃种类、光照条件、外源赤霉素,因变量是种子的萌发率,A正确;
B、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光照组与黑暗组相比较,光照组的萌发率明显高于黑暗组,说明3种杜鹃种子萌发都受光信号的调控,光照组中,种子的萌发率泡泡叶杜鹃宽钟杜鹃红棕杜鹃,说明3种杜鹃种子萌发对光的敏感程度不同,B正确;
C、赤霉素主要由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合成,可促进种子萌发,C正确;
D、对于泡泡叶杜鹃而言,光照+GA组与光照组相比较,种子的萌发率不仅没有提高,还出现了下降,说明对于泡泡叶杜鹃种子的萌发,光照和赤霉素混合使用没有显著的增效作用,D错误。
故选D。
11.A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详解】A、由题意可知,大山包是黑颈鹤的越冬栖息地,影响该地区黑颈鹤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A错误;
B、大山包是黑颈鹤的重要越冬地,黑颈鹤南迁到大山包越冬时生物群落会体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B正确;
C、黑颈鹤具有观赏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
D、退耕还草还湿地改变了大山包的生态环境,为黑颈鹤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空间,可提高了黑颈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A。
12.B
【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可用样方法调查毛乌素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A正确;
B、毛乌素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
C、据图可知,随演替时间延长,飞播植物在群落中的数量比例不断降低,而物种数不断增加,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从而使环境持续改善,C正确;
D、据图可知,开展的飞播造林等生态恢复工作,使飞播植物在群落中的数量比例不断降低,物种数不断增加,说明人类活动影响了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D正确。
故选B。
13.D
【分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详解】A、怒江金丝猴可取食植物、地衣、昆虫和小型动物等113种食物,既捕食植物也捕食动物,说明其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多个营养级,A正确;
B、可用基于声音等特征的个体识别技术调查其种群数量,B正确;
C、怒江金丝猴在全年四个季节取食植物各部位的比例有差异,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研究怒江金丝猴的生态位不仅要研究其觅食行为和食性,还要研究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等,D错误。
故选D。
14.C
【分析】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前者还可以对微生物进行数量统计。
【详解】A、实验目的是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长期施用该除草剂的农田土壤中含有更多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A正确;
B、结合图示可知,操作Ⅰ共划线五次,第一次划线前灼烧灭菌一次,每一次划线后灼烧灭菌一次,因此共灼烧灭菌6次,B正确;
C、某除草剂为含氮有机物,为筛选能降解该除草剂的微生物,培养基中应该以该除草剂为唯一的氮源,能降解除草剂的微生物形成的菌落会有透明圈,故Ⅱ过程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并非都是以该除草剂作为氮源的微生物,C错误;
D、能降解除草剂的微生物形成的菌落会有透明圈,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菌落中菌株降解除草剂的能力越强,D正确。
故选C。
15.C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详解】A、外植体只需消毒,不能灭菌,灭菌之后外植体细胞就会死亡,A错误;
B、①过程中,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才能获得愈伤组织,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才需要添加动物血清,B错误;
①过程为脱分化,即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形成具有全能性的愈伤组织,B正确;
C、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方法获取紫草素不会破坏植物,可以保护植物资源,C正确;
D、依据题图可以发现,该流程主要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来提高紫草素的产量,也就是依据细胞增殖的原理,而不是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C。
16.B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
(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详解】A、给小鼠注射多柔比星前体后,可从脾脏中得到能产生抗多柔比星前体抗体的B细胞,A错误;
B、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获取B-瘤杂交瘤细胞)和抗体检测进行筛选,B正确;
C、“生物导弹”利用了碱性磷酸酶的特异性杀伤能力和单克隆抗体的定向制导作用,C错误;
D、依据题干信息,多柔比星前体在肿瘤细胞处被活化,对其DNA造成损伤,抑制以DNA为模板进行的生理活动,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所以多柔比星前体活化后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和转录,间接抑制翻译过程,进而抑制其无限增殖,D错误。
故选B。
17.(1) 一方面将水分解为氧和,另一方面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无水乙醇、碳酸钙和二氧化硅
(2)镉胁迫下香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从而使光合作用受抑制
(3) 缓解 在浓度为5-40mg/kg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配置系列浓度的吲哚乙酸溶液重复上述实验,一段时间后检测香樟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
【分析】实验目的是研究吲哚乙酸对镉胁迫下香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是吲哚乙酸的浓度,镉浓度是无关变量,保持相同,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
【详解】(1)叶绿素吸收的光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用途:一是将水分解为氧和 H + ,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提取叶绿素,应在研钵中加入剪碎的香樟叶片和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碳酸钙(防止色素遭到破坏)和二氧化硅(为了研磨的充分),经快速研磨、过滤后收集滤液。
(2)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是镉胁迫组,乙组的叶绿素含量低于甲组,说明了在镉胁迫下香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从而使光合作用受抑制。
(3)乙组为镉胁迫组,丙、丁、戊组给予了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与乙组相比较,丙、丁、戊组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乙组,说明了吲哚乙酸可环节镉对香樟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若要进一步探究吲哚乙酸作用的最适浓度,可在5-40mg/kg的浓度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配置系列浓度的吲哚乙酸溶液重复上述实验,一段时间后检测香樟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即可。
18.(1) 非敏感型 两 纯合品种甲和纯合品种乙杂交获得的为杂合子,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甲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3,说明杂合子减数分裂时至少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所以该相对性状至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等位基因控制
(2) 5 100%
(3)B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双杂合子测交后代分离比为3∶1,则可推测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5∶1。
【详解】(1)由题意可知,已知品种甲受TMV侵染后表现为无症状(非敏感型),而品种乙则表现为感病(敏感型)。甲与乙杂交,F1均为敏感型,说明敏感型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为非敏感型。与甲回交相当于测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与非敏感型植株之比为1∶3,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至少为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2)假设烟草对TMV是否敏感这对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根据F1与甲回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与非敏感型植株之比为1∶3,可知基因型为AaBb,甲的基因型为aabb,且同时含有A、B显性基因才表现敏感型,其余表现为非敏感型,自交,中非敏感型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即A bb(2种)、aaB (2种)、aabb,非敏感型植株自交后代全为非敏感型,即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00%。
(3)RNA是TMV的遗传物质,从TMV中提取蛋白质和RNA,分别感染A、B两组敏感型品种乙,表现为感病的是B组。
19.(1) 胰岛B 作用于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2)二甲双胍可促进与胰岛素受体结合的酪氨酸激酶的活化,进而增强胰岛素信号转导,从而增加血糖去向
(3) 二甲双胍 GLP—1RA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而该患者胰岛素含量高于正常人
【分析】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主要是葡萄糖。血糖平衡的调节,也就是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研究发现,机体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激素来调节血糖的代谢速率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胰岛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详解】(1)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据图可知,图示中有胰岛素受体的存在, 可知,胰岛素的作用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是作用于靶细胞、并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2)据图可知,二甲双胍增加血糖去向的机理在于:二甲双胍可促进酪氨酸激酶的活化,进而增强胰岛素的信号传导过程,从而增加了血糖去向:①促进了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②促进了糖原的合成等。
(3)由于GLP—1RA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糖尿病患者餐后1h内胰岛素含量持续高于正常人,所以应选择二甲双胍。
20.(1)松树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松树大量死亡会导致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显著减少,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少
(2) 乙 用药剂乙防治,松树的感病指数最低,松材线虫死亡率最高,药剂残留量最低
(3) 性别比例 引入松墨天牛的天敌
【分析】种间关系: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外一种为食的现象;②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③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④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彼此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⑤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详解】(1)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松树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松树大量死亡会导致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显著减少,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少,所以松树大量死亡可能会导致该生态系统崩溃。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用药剂乙防治,松树的感病指数最低,松材线虫死亡率最高,药剂残留量最低,所以宜采用药剂乙防治松材线虫病害。
(3)研究者用性引诱剂诱杀松墨天牛的雄性个体,改变了松墨天牛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松墨天牛种群的出生率,使其种群密度明显降低,从而降低松材线虫的传播率。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如通过引入松墨天牛的天敌的措施来降低松墨天牛的数量,实现对松材线虫的有效防治。
21.(1) 组成型 SmaⅠ和SacⅠ T4DNA
(2)1/4
(3) 总RNA(RNA) 3、1
(4)比较分析Mfhb-1基因纯合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抗旱能力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组成型启动子可高效地启动目的基因在植物各种组织中的表达,但常会阻碍植物的生长发育。结合题意,用载体1构建含Mfhb-1基因的表达载体,可以成功转化拟南芥,但会出现抑制抗性芽生长和抗性植株生根的现象,推测35S启动子属于组成型启动子。若要将载体1中的启动子替换为Rd29A启动子,一般选择载体1和载体2上都有的限制酶切位点,且一般选择双酶切法,同时还要考虑启动子插入的方向,因此结合题图,需要用SmaⅠ和SacⅠ酶切割载体1、2。SacⅠ酶切后会形成黏性末端,SmaⅠ酶切后会形成平末端,T4DNA连接酶即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而E.c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因此选择T4DNA”连接酶进行连接。
(2)通过农杆菌转化法,研究者成功的将Mfhb-1基因整合到拟南芥的一条染色体上,假设Mfhb-1基因用M表示,则这些植株的基因型为Mm,自交后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MM:Mm:mm=1:2:1,F1中Mfhb-1基因纯合植株(MM)的概率为1/4。
(3)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因此研究者采用RT-PCR技术对Mfhb-1基因纯合植株进行转录情况鉴定,首先分别提取拟南芥Mfhb-1基因纯合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总RNA作为模板,经逆转录获得cDNA。结合题意并分析电泳结果可知,2号泳道加入的样品是基因表达载体中Mfhb-1基因的PCR产物,比较可得3号泳道为纯合植株的RT-PCR扩增产物,野生型植株中不含Mfhb-1基因,因此在电泳过程中未显示为条带,对应1号泳道。
(4)为进一步研究转入拟南芥的Mfhb-1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还需在个体水平开展的研究是比较分析Mfhb-1基因纯合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抗旱能力。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D
A
D
A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D
C
C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昆明高三上学期“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生物PDF版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生物试卷(PDF版附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2025届高三高考模拟“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生物+答案,共10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