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普通用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703686/0-173933017207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普通用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703686/0-17393301721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普通用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703686/0-173933017217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普通用卷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普通用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中学生用的课桌高约0.8dmB. 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6s
C. 一名初中生步行速度约为1.2km/hD. 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2.下列的实验与其科学研究方法的对应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用纸屑跳动显示鼓面振动——控制变量法
B. 研究光现象时,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模型法
C. 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比值定义法
D. 研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时的真空罩实验——科学推理法
3.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细心观察皆学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假若把苹果从地球带到月球,它的质量变大
B. 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C. 钢制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氧气密度变小
D. 向糖水中撒盐,待盐溶解后,液体的密度不变
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B. 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能产生弹力
C. 鸡蛋碰石头,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
D. 两物体间存在摩擦力就一定存在弹力
5.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 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C. 远视眼看近处景物,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D. 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6.如图所示,小俊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薄玻璃板前点燃了蜡烛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在A处能看到像,是因为蜡烛B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
B. 若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则蜡烛A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 若在蜡烛B与玻璃板间放置不透明挡板,从蜡烛A处观察不到像
D. 若蜡烛A所成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中的②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7.两个相同的带刻度的烧杯分别装有水和未知液体,用天平测出装有水的烧杯总质量为m1、装有未知液体的烧杯总质量为m2,并分别读出水和未知液体的体积为V1、V2,现在m-V图像中标出A点(m1,V1)和B点(m2,V2),ρ水=1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杯质量为40g
B. 该液体密度为0.7g/cm3
C. 该液体仍为水
D. 100cm3该液体质量为100g
8.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指标,它是把人体看成一个圆柱体模型,圆柱体横截面积和高分别用字母s和h表示。可以用sh的大小,直观地反映体型状况,如图所示。若人体的密度为ρ,结合密度公式和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将质量m(kg)、身高h(m)按照下列哪种方式计算适合反映体重指数的是( )
A. mρhB. mρh2C. mρhD. mρh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6分。
9.我国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后在奔向目标过程中,相对发射架是______的。
10.噪声监测仪上示数会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如“53、60、70”,这些示数的大小反映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某个乒乓球的直径为______cm。
12.如图所示,在“创作彩虹”的实践活动中,将平面镜斜插入装有水的容器,把它们放在从窗口射入的阳光下并对着白色墙壁(或白纸屏),调整镜面倾斜的角度,观察墙面上出现彩虹。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现象;看到墙壁上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______而形成的(均选填“反射”或“折射”)。
13.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1,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__(选填“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观察到另一亮点B点会移动到点______(选填“B1”或“B2”)。
1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N。
15.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6月2日着陆月球背面阿波罗盆地进行采样,探测器在降落月球实施制动减速时,要将发动机喷管朝向运动方向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方向喷气,使探测器减速,此现象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
16.一个质量为158g的铁球,体积是50cm3,已知铁的密度是7.9g/cm3,该铁球的密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铁的密度;该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______cm3。
17.某实验兴趣小组在“测量冰的密度时”。如图所示,他们用容积为30mL的注射器抽取了27mL的纯净水,再放进冰箱速冻。等水完全结冰后,从冰箱中取出注射器,冰刚好充满注射器,注射器形状、体积均不变。已知ρ水=1.0×103kg/m3,则所测得冰的密度为______kg/m3。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18.如图所示,一个小球在竖直挡板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请作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O为小球的重心)。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19.将一木块和木板叠放于水平桌面上,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于竖直墙壁上,另一端用细线与木块相连。当拉动木板在桌面上向右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1)木板向右运动时,木块受到向______的摩擦力;
(2)在木块上增加砝码,测出的滑动摩擦力将变大,这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3)把木板换成表面较为光滑的玻璃板,重复上面的实验,还可以得到滑动摩擦力与______的关系;
(4)拉动木板运动时,若木板的速度增大,稳定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0.“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如图甲所示,用“F”字发光二极管替代蜡烛作为光源。表格中的数据是节选的部分实验数据。
(1)实验时,调节器件的“高度”,方便观察实验,目的是使像呈在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光屏”)中央;
(2)根据表格数据,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如图甲所示,透镜、光源和光屏分别固定在“0”、“40”和“15”刻度位置,要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如图乙所示是第1次和第2次实验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像,请你判断第2次看到的像是图乙中的______(选填“A”或“B”);
(4)在第4次实验中,某同学将“F”字光源放在距离凸透镜24cm的位置固定不动,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步骤:______。
21.在做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想知道食用油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位置如甲图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8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然后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__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食用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明想较为准确的测量食用油的密度,在原来实验步骤不变的情况下,添加一步操作便可以实现,请你写出添加的实验操作步骤: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22.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小学生书包卫生要求》提出,书包的总重不得超过体重的10%,书包过重会影响脊椎健康。已知一名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g=10N/kg)求:
(1)该中学生的体重为多少?
(2)该中学生的书包总质量最多为多少千克?
23.如图所示,目前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是由我国科学家造出的“全碳气凝胶”,这种材料的密度为1.6×10-4g/cm3。即使把它压在狗尾草上也不会压弯狗尾草的毛尖。它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原油,已知原油的密度ρ=0.9g/cm3,求:
(1)10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
(2)10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可吸收原油质量;
(3)10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原油的体积。
24.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纵波和横波速度分别用v1、v2表示,v1>v2。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t,
则:(1)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s,请证明s=v1v2tv1-v2;
(2)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间(t)的关系,若t=10s,计算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
答案和解析
1.D
【解析】A、中学生用的课桌高约80cm=8dm,故A不符合实际;
B、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5s,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名初中生步行速度约为1.1m/s≈4km/h,故C不符合实际;
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2.A
【解析】A.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用纸屑跳动显示鼓面振动——转换法,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研究光现象时,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模型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比值定义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研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时的真空罩实验——科学推理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解析】A.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位置改变而改变,假若把苹果从地球带到月球,位置改变但它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
B.根据ρ=mV可知,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小,质量越小。所以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故B错误;
C.钢制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氧气质量变小,体积不变,根据ρ=mV可知,密度变小,故C正确;
D.盐的密度大于糖的密度,向糖水中撒盐,待盐溶解后,液体的密度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A、物体之间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比如磁力和重力,故A错误;
B、只要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就能产生弹力,故B错误;
C、鸡蛋碰石头,石头对鸡蛋的力等于鸡蛋对石头的力,故C错误;
D、两物体间存在摩擦力,说明物体之间是相互接触的,且发生了弹性形变,所以一定存在弹力,故D正确。
故选:D。
5.B
【解析】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
B、人眼是一部照相机,物体通过晶状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远视眼看近处景物,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故C正确;
D、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故D正确。
故选:B。
6.D
【解析】A、人能看到像,是因为蜡烛A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虚像B本身不会发光,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将平面镜向上移,对称面、蜡烛位置不变,像的位置不变,故B错误;
C、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若在蜡烛B与玻璃板间放置不透明挡板,从蜡烛A处可观察A的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若蜡烛A所成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中的②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7.B
【解析】ABC、由图像可知,当水和烧杯总质量为m1=80g,水的体积为V1=50mL=50cm3;当未知液体和烧杯总质量为m2=100g,液体的体积为V2=100mL=100cm3;
设烧杯的质量为m杯,
由ρ=mV可得,m=ρV,由此可得:
m杯+m水=m1,
m杯+ρ水V1=m1,
m杯+1g/cm3×50cm3=80g;-----①
m杯+m液=m2,
m杯+ρ液V2=m2,
m杯+ρ液×100cm3=100g;------②
②-①可得:
ρ液×100cm3-1g/cm3×50cm3=100g-80g=20g,
解得未知液体的密度:
ρ液=0.7g/cm3,由此可知,该液体不是水,
由①得烧杯的质量:
m杯=30g,故AC错误,B正确;
D、100cm3该液体质量:
m液=ρ液V液=0.7g/cm3×100cm3=70g,故D错误。
故选:B。
8.D
【解析】根据m=ρV=ρSh知,S=mρh;则
sh=mρh2;
故选:D。
9.运动
【解析】发射后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洲际弹道导弹的位置相对发射架位置发生了变化,故洲际弹道导弹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运动。
10.响度
【解析】噪声监测仪上示数会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如“53、60、70”,这些示数的大小反映的是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响度。
【解析】三角板两直角边之间的距离表示的是乒乓球的直径;这是用平移的方法来测物体的长度,如图,两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刻度值的差,就是乒乓球的直径D=10.00cm-6.00cm=4.00cm。
故答案为:4.00。
12.反射 折射
【解析】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是因为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了反射现象;
墙壁上出现“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反射;折射。
13.顺时针 B1
【解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1处,则反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入射角也需增大,故使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会相应增大,因此,会观察到另一亮点B点会移动到点B1.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顺时针;B1。
14.2
【解析】由图知,在弹簧测力计上,最大示数是5N,所以其量程为0~5N;
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N,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在“2”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
故答案为:2。
15.相同 运动状态
【解析】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6月2日着陆月球背面阿波罗盆地进行采样,探测器在降落月球实施制动减速时,要将发动机喷管朝向运动方向相同方向喷气,使探测器减速,此现象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相同;运动状态。
16.小于 30
【解析】铁球的密度:
ρ球=m球V球=158g50cm3=3.16g/cm3=3.16×103kg/m3,
比较可知,该铁球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158g铁球中铁的体积:
V铁=m球ρ铁=158g7.9g/cm3=20cm3,
则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V铁=50cm3-20cm3=30cm3。
故答案为:小于;30。
17.0.9×103
【解析】由图可见,注射器上一小格表示1mL,则水完全结冰后的体积为V冰=30mL=30cm3;
由ρ=mV可得,27mL纯清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1g/cm3×27cm3=27g,
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即m冰=m水=27g。
则冰的密度为:ρ冰=m冰V冰=27g30cm3=0.9g/cm3=0.9×103kg/m3。
故答案为:0.9×103。
18.小球所受重力不受其所处状态的影响,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小球的重心上。如图所示:
【解析】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其方向永远竖直向下。
重力是一种最常见,也最特殊的力,它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永远不会受到它的运动状态的影响。
19.右 压力 接触面粗糙程度 不变
【解析】(1)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此时,摩擦力的方向与拉力方向相反,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2)在木块上增加砝码,压力变大,测出的滑动摩擦力将变大,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3)把木板换成表面较为光滑的玻璃板,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木板的速度增大,压力可燃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不变。
故答案为:(1)右;(2)压力;(3)接触面的粗糙程度;(4)不变。
20.光屏 15 右 B 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记录此时的像距以及成像特点
【解析】(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时,调节器件的“高度”;
(2)由表中数据可知,u=v=30cm,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30cm,故该凸透镜的焦距f=15cm;
如图甲所示,透镜、光源和光屏分别固定在“0”、“40”和“15”刻度位置,此时物距u=40cm>2f,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s=15cm=f,根据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要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3)由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的物距大于第1次实验的物距,根据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可知,第2次看到的像是图乙中的B;
(4)在第4次实验中,某同学将“F”字光源放在距离凸透镜24cm的位置固定不动,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是: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记录此时的像距以及成像特点。
故答案为:(1)光屏;(2)15;右;(3)B;(4)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记录此时的像距以及成像特点。
21.左 0.83×103 偏大 把烧杯中食用油倒入量筒后,再测量烧杯的质量m烧杯,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等于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总减去m烧杯
【解析】(1)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调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若指针不在分度盘发中央,按照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方法,直到天平平衡,图甲中指针右偏,故向左条件平衡螺母;
(2)由图图所示可知,食用油和瓶的总质量:m总=50g+10g+1.2g=61.2g,
食用油的质量:m=m总-m杯=61.2g-28g=33.2g,
图丙种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食用油的体积:V=40mL=40cm3,
食用油的密度:ρ=mV=33.2g40cm3=0.83g/cm3=0.83×103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食用油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大,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的过程中,烧杯壁上会残留部分液体,测量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
(4)把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后,再测量烧杯的质量m烧杯,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等于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总减去m烧杯。
故答案为:(1)左;(2)0.83×103;(3)偏大;(4)把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后,再测量烧杯的质量m烧杯,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等于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总减去m烧杯。。
22.【解析】(1)中学生的体重:
G学生=m学生g=50kg×10N/kg=500N;
(2)书包的总重不超过G书包=10%G学生=10%×500N=50N,
书包的总质量不超过m书包=G书包g=50N10N/kg=5kg。
答:(1)该中学生的体重为500N;
(2)该中学生的书包总质量最多为5kg。
23.【解析】(1)1000cm3气凝胶的质量:m1=ρ1V1=1.6×10⁻4g/cm3×1000cm3=0.16g;
(2)“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原油,1000cm3气凝胶可吸收原油的质量为 m2=900m1=900×0.16g=144g
(3)吸附原油的体积 V2=m2ρ=144g0.9g/cm3=160cm3
答:(1)1000cm3气凝胶的质量是0.16g;
(2)1000cm3气凝胶可吸收原油的质量144g;
(3)吸附原油的体积160cm3。
24.【解析】(1)t=t2-t1=sv2-sv1,
解得:s=v1v2tv1-v2;
(2)v1=100km20s=5km/s、v2=75km25s=3km/s;
代入数据得:s=v1V2tv1-v2=(5×3×105-3)km=75km。
次数
u/cm
v/cm
实像或虚像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1
6
/
虚像
正立
放大
2
12
/
虚像
正立
放大
3
18
90
实像
倒立
放大
4
24
5
27
33.75
实像
倒立
放大
6
30
30
实像
倒立
等大
7
33
27.5
实像
倒立
缩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B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1c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共5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卷(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中,水的密度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