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等4地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等4地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等4地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等4地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等4地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等4地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9页。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血液生化检测前如果空腹时间超过16小时,血液中的多项检测指标会发生改变,如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等指标的水平会降低,而肌酐、尿酸等指标的水平会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肌酐、尿酸等水平可作为检测内环境稳态的指标
    B.血液pH保持相对稳定与其含有的HCO3-/H2CO3等有关
    C.由血液、淋巴液与组织液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是内环境
    D.尿素需要借助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
    【答案】C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血液中的肌酐、尿酸属于细胞代谢产物,可进入内环境,其含量处于一定的范围,若肌酐、尿酸含量高于或低于参考值,则预示着机体的异常,A正确;
    B、由于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其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HCO3-/H2CO3,B正确;
    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部分组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血液中除了血浆,还有血细胞,因此血液不等同于血浆,C错误;
    D、尿素属于代谢废物,要排出体外,需要借助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D正确。
    故选C。
    2.保持情绪稳定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交关系的良好发展至关重要。当人愤怒时,机体发生的变化不包括( )
    A.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B.胰高血糖素分泌可能增加,血糖上升
    C.胃肠蠕动减慢,消化不良
    D.副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膀胱扩大
    【答案】D
    【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他们的作用通常时相反的。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详解】AC、当人处于愤怒情绪时,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所以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A、C不符合题意;
    B、交感神经兴奋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含量上升,B不符合题意;
    D、副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膀胱缩小,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4年8月6日,在巴黎奥运会跳水项目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中国小将全红婵以出色的成绩成功卫冕。比赛过程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发挥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是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导致的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可形成局部电流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并引发突触后膜兴奋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处会发生化学信号的转换
    【答案】C
    【分析】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钠离子内流,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钾离子外流。
    【详解】A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导致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所以兴奋部位与未兴奋之间可形成局部电流,AB正确;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类型。因此,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引发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形成局部电流,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处由于释放神经递质会发生化学信号的转换,D正确。
    故选C。
    4.1921年,科学家发现将垂体前叶分泌的物质注射给老鼠,老鼠的生长和发情期会受到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作为机体内分泌器官,受多种激素的调控
    B.垂体前叶分泌物中可能含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C.在垂体前叶分泌物的作用下老鼠的生长可能加快
    D.老鼠在发情期时,性腺合成和分泌的性激素会增加
    【答案】B
    【分析】下丘脑→垂体→性腺的分级调节,即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而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性激素的分泌。
    【详解】A、垂体作为内分泌器官受下丘脑的调控,也受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调控,A正确;
    B、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错误;
    C、垂体前叶分泌物中含有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老鼠生长,C正确;
    D、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老鼠在发情期时,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会增加,D正确。
    故选B。
    5.下丘脑位于大脑腹面,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下图是下丘脑参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②的含量也会增加
    B.若D细胞表面⑥的受体减少,机体尿量会减少
    C.②和⑤在促进细胞代谢及升高体温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D.下丘脑可作为神经中枢,同时还具有感受器的功能
    【答案】B
    【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A、当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②肾上腺素增加,使产热增加,A正确;
    B、由图可知C是垂体,⑥是抗利尿激素,D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表面的抗利尿激素受体减少时,尿量会增多,B错误;
    C、由图可推知,③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是促甲状腺激素,⑤是甲状腺激素,②和⑤可以促进细胞代谢,使产热增加,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
    D、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还是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D正确。
    故选B。
    6.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麻风分枝杆菌侵入机体后会引发相应的免疫反应,下图所示为部分免疫过程,雪旺细胞为外周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胶质细胞。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机体抵抗麻风分枝杆菌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B.物质b可以促进细胞①和细胞②的分裂和分化
    C.物质a与麻风分枝杆菌结合可抑制麻风分枝杆菌增殖
    D.细胞②的功能会在麻风分枝杆菌被清除后受到抑制
    【答案】A
    【分析】麻风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机体细胞后,机体先进行细胞免疫,即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将其裂解死亡,并将抗原暴露到体液中;接着再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消灭。
    【详解】A、机体抵抗麻风分枝杆菌的过程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而不是免疫监视功能,A错误;
    B、物质b是细胞因子,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是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中可以促进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在细胞免疫中可以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B正确;
    C、物质a是抗体,可以与麻风分枝杆菌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麻风分枝杆菌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C正确;
    D、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麻风杆菌被清除后功能会受到抑制,D正确。
    故选A。
    7.近年来,蒿草花粉所致的过敏性鼻炎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蒿草花粉时会出现过敏性鼻炎
    B.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部分抗体吸附在呼吸道黏膜细胞表面
    C.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D.避免再次接触蒿草花粉可有效预防该类过敏性鼻炎
    【答案】C
    【分析】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详解】AB、蒿草花粉所致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当机体接触到蒿草花粉时,在蒿草花粉的刺激下,B细胞会活化产生抗体,这些抗体会吸附在呼吸道黏膜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蒿草花粉时,蒿草花粉会与吸附在呼吸道黏膜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引发呼吸困难、打喷等过敏症状,A、B正确;
    C、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所致,C错误;
    D、由于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才发生的,因此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D正确。
    故选C。
    8.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可引起手足口病(HFMD)。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HFMD,接种要求为2剂次,时间间隔为1个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减毒疫苗相比,EV71灭活疫苗更加安全可靠
    B.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以诱导机体发生体液免疫
    C.接种该疫苗2剂次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
    D.接种该疫苗可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答案】D
    【分析】分析题意,EV71疫苗是灭活的病毒,属于抗原,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
    【详解】A、灭活疫苗不再具备致病性和繁殖能力,而减毒疫苗不具备致病性,但保留了繁殖能力,因此,相对于减毒疫苗而言,灭活疫苗更加安全可靠,A正确;
    B、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以诱导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B正确;
    CD、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接种疫苗,可引发机体产生二次免疫,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此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会产生大量的抗体,并不是记忆细胞直接产生大量的抗体,C正确,D错误。
    故选D。
    9.对刚度过休眠期的马铃薯进行外源乙烯处理后,将其置于室温(20℃)下贮藏,分别在1周时和2周时观测并记录马铃薯块茎的发芽情况及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结果如图所示。IAAO可以通过氧化分解植物内源生长素,来调控生长素水平高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空白对照组马铃薯发芽与内源激素的作用无关
    B.外源乙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马铃薯发芽
    C.外源乙烯通过升高IAAO活性进而升高内源生长素的含量
    D.外源乙烯与内源生长素在抑制马铃薯发芽过程中是协同作用
    【答案】B
    【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就是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AC、由题干可知,IAAO可以通过氧化分解植物内源生长素,来调控生长素水平高低,由图可知,贮藏1周时,空白对照组IAAO活性低于实验组,可推知空白对照组马铃薯中内源生长素的分解程度低于实验组,含量高于实验组,且对照组的发芽指数及芽长均大于实验组,说明空白对照组马铃薯发芽与内源生长素的作用有关,内源生长素促进马铃薯发芽,A、C错误;
    BD、外源乙烯处理组的发芽指数及芽长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可见外源乙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马铃薯发芽,外源乙烯与内源生长素在抑制马铃薯发芽过程中是抗衡(拮抗)关系,B正确,D错误。
    故选B。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桃树的花期受到温度、光周期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桃花花粉管生长会受到油菜素内酯的调控
    B.生长素在桃树的成熟组织中进行极性运输
    C.桃树光敏色素可以感受光周期信号的变化
    D.桃树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是一种适应性特征
    【答案】B
    【分析】生长素的产生: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详解】A、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故桃花花粉管生长会受到油菜素内酷的调控,A正确;
    B、生长素在桃树的成热组织中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而不是极性运输,B错误;
    C、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可以感受光周期信号的变化,并将这一变化的信息通过信号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C正确;
    D、桃树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可以避免在冬季来临之前开花而无法正常结果的情况,是一种适应性特征,D正确。
    故选B。
    11.鼠害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灾害,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认真做好鼠情系统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本地区鼠类发生动态,是做好鼠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以捕获率表示鼠种群数量,捕获率=(捕鼠数/置夹数)×100%,图示为2016—2024年某地鼠类平均捕获率的月份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3月份鼠类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B.由于环境资源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后就保持稳定
    C.鼠类种群的数量波动受人类活动和天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D.据图分析可知,每年3月和10月是当地鼠类防治的最佳时期
    【答案】C
    【分析】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1. 利用微生物防治。2. 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3. 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生物防治优点:对环境污染小,能有效保护天敌,发挥持续控灾作用,成本低、对人畜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节约能源。
    【详解】A、图示为不同月份鼠类平均捕获率。一般来说,捕获率越高意味着种群数量相对越多。由图可知,不同月份的平均捕获率不同,鼠类种群数量不同。3月份种群数量呈大幅度增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由于自然状态下生存存在环境阻力,种群数量不会呈“J”形增长,A错误;
    B、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后也可能会下降,不一定会保持稳定,B错误;
    C、鼠类种群的数量波动会受到人类活动和天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C正确;
    D、据图分析可知,3月至4月份和9月到10月份,鼠类种群数量相对较多,对于鼠类等防治应该在种群数量相对较少时就进行,D错误。
    故选C。
    12.种群数量变化受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才能影响种群数量
    B.气温骤降等使蚊蝇类昆虫死亡的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C.非生物因素对于林下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D.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种群内生物因素的影响大于其他生物的影响
    【答案】C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种群内部。外部因素如温度、水分等;内部因素如疾病、繁殖能力等,都对种群数量变化有影响。尤其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处于波动中。
    【详解】A、影响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的环境因素,也能影响种群数量,A错误;
    B、气候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如春夏时节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除气温升高以外,日照延长、降水增多也是重要因素,C正确;
    D、种群数量的变化既受种群内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其他生物的影响。但无法比较其影响的大小,D错误。
    故选C。
    13.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垂直分层现象明显,其中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林冠层还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B.针阔叶混交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C.林冠层可以为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创造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D.针叶林、岳桦林等所具有的水平结构和外貌特征可能会随着季节发生规律性变化
    【答案】A
    【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是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详解】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属于不同落,不属于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
    B、针阔叶混交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
    C、林冠层可为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创造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C正确;
    D、由于阳光、温度、水分随季节性而变化,因此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D正确。
    故选A。
    14.下列所述种间关系与实例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寄生——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B.捕食——马蛔虫和马
    C.原始合作——海葵和寄居蟹
    D.种间竞争——螳螂和蝉
    【答案】C
    【分析】原始合作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如海葵和寄居蟹;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并获得营养,通过捕食关系两种生物之间的种群数量能够相互制约,如狼和兔子。寄生是指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如马蛔虫与马。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竞争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势均力敌的竞争,如同一草原上的牛和羊;另外一种是相差悬殊的竞争,如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之间的竞争。
    【详解】A、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饲料供植物利用,二者是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
    B、马蛔虫寄生在小马的小肠内,与马是寄生关系,B错误;
    C、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儿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的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二者是原始合作关系,C正确;
    D、螳螂和蝉是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C。
    15.翠鸟中的雄鸟在求偶时,会发出强烈和持久的叫声或在雌鸟周围飞舞以吸引雌鸟的注意,还会捕捉小鱼献给雌鸟,如果雄鸟通过了考察,雌鸟会吃掉小鱼。下列有关翠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雄鸟发出叫声吸引雌鸟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在雌鸟周围飞舞的雄鸟属于信息传递的信息源
    C.雌鸟通过吃掉小鱼这一行为信息与雄鸟交流
    D.雌雄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
    【详解】A、物理信息是指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信息过程传递的信息。雄鸟发出叫声吸引雌鸟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信息传递需要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在雌鸟周围飞舞的雄鸟属于发出信息的信息源,B正确;
    C、雌鸟吃掉小鱼这一特殊行为属于行为信息,C正确;
    D、雌雄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它们进行交配和繁殖后代。而雌雄鸟为同一物种,无法体现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总间关系,D错误。
    故选D。
    16.山西西山煤矿煤层多,储量丰富,由于采煤活动造成当地植被严重破坏、空气污染严重。后来人们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对西山煤矿进行了生态修复,修复过程中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种植模式,优先选择耐性强的草本植物沙打旺、小灌木沙棘等进行种植,在矿内塌陷区域营建湿地生态景观区,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生态工程是一类高消耗、高效益且可以持续发展的工程体系
    B.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种植模式提高了该区域物种多样性
    C.优先选择耐性强的本地植物进行种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D.在矿内塌陷区域营建湿地生态景观区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答案】A
    【分析】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1)自生: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要求:有效的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2)循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即保证物质循环再生。(3)协调:即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等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要求:处理好协调问题,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4)整体:树立整体观,遵循整体原理。
    【详解】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A错误;
    B、设计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群落结构,提高了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B正确;
    C、优先选择耐性强的本地植物进行种植,是考虑了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问题,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正确;
    D、在矿内塌陷区域营建湿地生态景观区,修复环境的同时,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可卡因是一种强烈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它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中风、精神错乱、幻觉、焦虑、抑郁等。图示为可卡因的作用机制(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______,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的速率与神经细胞内O2浓度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据图可知,可卡因可阻止______,从而使突触后膜持续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因此可卡因吸食者情绪高涨。长期吸食可卡因的人体内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数量______,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为维持这些神经元的兴奋,会再次服用可卡因,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
    (3)复旦大学马兰教授研究团队采用大鼠可卡因自身给药成瘾模型,即让雄性大鼠学会在需要毒品时,通过触动踏板来获得可卡因注射,并通过不断增加踏板任务难度,衡量大鼠对可卡因的渴求程度,经研究发现:父代大鼠可卡因成瘾可增加其后代成瘾风险。某研究小组欲通过实验验证此结论,现提供可卡因成瘾的模型雄鼠、正常雄鼠、正常雌鼠若干只,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
    (4)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条禁毒措施:______。
    【答案】(1)①.突触小体 ②.有关
    (2)①.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从突触间隙回收多巴胺 ②.兴奋 ③.减少
    (3)①.将若干可卡因成瘾模型雄鼠和正常雄鼠分别与正常雌鼠交配产生子代,观察并比较两组子带完成踏板任务的难度大小 ②.成瘾模型雄鼠组的子代完成踏板任务难度明显大于正常雄鼠组子代完成踏板任务的难度
    (4)进行禁毒宣传、毒品知识讲座,一旦发现身边有人涉及毒品问题,及时向警方报告等
    【分析】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处,有许多突触小泡。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这样,信号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小问1详解】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所以与细胞内氧气的浓度有关。
    【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可卡因可阻止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回收多巴胺,从而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数量增多。可卡因是一种强烈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它的作用效果为使突触后膜持续的兴奋,长期吸食可卡因,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持续受到高浓度多巴胺的刺激,会导致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数量减少。
    【小问3详解】欲验证父代大鼠可卡因成瘾可增加其后代成瘾的风险,需要设置子代可卡因成瘾模型雄鼠组与正常雄鼠组分别与正常雌鼠交配产生子代。观察并比较两组子代完成踏板的任务难度,以检测子代的成瘾风险。由于父代大鼠可卡因成瘾可增加其后代成瘾风险,故成瘾模型雄鼠组的子代完成踏板任务难度明显大于正常雄鼠组子代完成踏板任务的难度。
    【小问4详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可进行宣传禁毒、宣传毒品知识讲座,一旦发现有人涉及毒品问题,及时向警方报告等,为社会禁毒事业贡献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1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教授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夜间光照影响血糖代谢的机制。健康受试者于夜间(空腹状态下)分别在某波长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口服等量的葡萄糖,然后在不同时间检测血糖水平(图1)。夜间光照影响血糖代谢的过程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夜间受试者机体中血糖的来源有_____(答出2点)。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综合图1和图2分析,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
    (2)夜间光照条件下,机体调节血糖代谢的方式有多种,图2所示的调节方式是_____,完成该调节的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是______。夜间光照条件下该神经的作用效果与_____(填激素)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3)该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健康启示是______(答出一点)。
    【答案】(1)①.口服葡萄糖后吸收的葡萄糖、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②.口服葡萄糖后的时间及夜间是否接受光照 ③.与夜间黑暗条件下相比,夜间光照条件下受试者葡萄糖利用率下降
    (2)①.神经调节 ②.交感神经 ③.胰岛素
    (3)夜间减少熬夜、手机使用时间;夜间睡觉要关灯
    【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小问1详解】受试者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有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及口服葡萄糖后吸收的葡萄糖;据图1可知,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血糖的含量,图中呈现了夜间光照和夜间黑暗两条曲线,故自变量是受试者口服葡萄糖后的时间以及受试者夜间是否接受光照;据图1可知,夜间光照条件下血糖的下降幅度小。由此可知,与夜间黑暗条件下相比,夜间光照条件下受试者葡萄糖的利用率下降,即血糖代谢水平降低。
    【小问2详解】图2所示的血糖调节方式是在反射弧的参与下完成的,只有神经调节;其中视网膜感光细胞上分布有感受器,下丘脑和延髓是神经中枢,视神经和交感神经分别是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棕色脂肪组织属于效应器;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利用,而交感神经使棕色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这与胰岛素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小问3详解】该研究结果对我们的健康启示是夜问减少熬夜,手机使用时间,夜问睡觉要关灯,从而避免血糖调节异常。
    19.毛乌素沙漠曾是一片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经过人类数十年的树木种植、河流恢复等治理和环境保护,该地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树木茂密、水草丰美,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毛乌素沙漠中沙枣树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_____法,若要研究其生态位则需要研究______等特征,以及它与_______等。
    (2)毛乌素沙漠到绿洲的变化,发生了生物群落的______演替,此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
    (3)并非所有的群落最终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原因是______。
    【答案】(1)①.样方 ②.在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 ③.其他物种的关系
    (2)①.次生 ②.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3)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故并非所有的群落最终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分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者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小问1详解】调查毛乌素沙漠中沙枣树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若要研究其生态位则需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小问2详解】毛乌素沙漠到绿洲的变化,发生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此变化说明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小问3详解】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生物的迁入和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最终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的环境相适宜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故并非所有的群落最终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20.2024年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开幕,不仅让世界看到了我国航空航天科技的高水平,还向世界展示了珠海优美的生态环境。从生态系统类型来看,珠海市市域范围涵盖森林、湿地、海洋三大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在结构上有许多共同点,可用如下图模型来表示,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生物类型(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A、B是食物链上两个环节,则A处于第_______营养级,B所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D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
    (2)如果③④⑤代表能量流动过程,则⑤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③的_______。
    (3)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珠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珠海市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若干措施》,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通过增强①可以适当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①是指_______(填生理过程)。
    (4)一般情况下,在森林和湿地交错区物种之间的竞争要比非交错区强,原因可能是_____。
    【答案】(1)①.二 ②.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③.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④.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1%-4%
    (3)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
    (4)在生态系统的交出错区,物种丰富度高,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对资源的争夺,还能体现在生态位和生存空间上的竞争
    【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小问1详解】如果A、B是食物链上的两个环节,则A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B是次级消费者,B所同化的能量去向有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D是分解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
    【小问2详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能得到A同化量的10%-20%,C能得到B同化量的10%-20%,因此
    ⑤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③的1%-4%。
    【小问3详解】①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都指向生产者,代表的生理过程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
    【小问4详解】一般情况下,在森林和湿地交错区,物种丰富度高,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对资源的争夺,还能体现在生态位和生存空间上的竞争。
    21.褐马鸡是山西省省鸟,也是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物种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濒临灭绝,经过多年的保护和恢复,褐马鸡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分布区域也进一步扩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褐马鸡作为珍稀物种,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物种进化、生态适应等科学问题,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对灵空山褐马鸡的调查属于在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多样性层次上进行的调查。
    (2)与单一的人工林相比,灵空山自然保护区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
    (3)褐马鸡不只分布在灵空山,为保护褐马鸡等珍稀物种,在庞泉沟人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目的是提高褐马鸡种群的_______,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保护。除此之外,请再提出一条保护褐马鸡的措施:_______。
    【答案】(1)①.直接 ②.遗传或基因
    (2)灵空山自然保护区的组分更多,食物网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3)①.环境容纳量或K值 ②.就地 ③.建立濒危物种繁育中心、精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褐马鸡的基因进行保护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小问1详解】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研究褐马鸡有助于了解物种进化、生态适应等科学问题因此研究褐马鸡具有科研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题干中提到褐马鸡是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物种之一,可见褐马鸡是一个物种,因此对灵空山褐马鸡的调查属于在生物多样性的遗传(基因)多样性层次上进行的调查。
    【小问2详解】与单一的人工林相比,灵空山自然保护区的物种丰富度更高,食物网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小问3详解】褐马鸡属于珍稀物种,保护褐马鸡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褐马鸡的环境容纳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濒危物种繁育中心、精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褐马鸡的基因进行保护等措施对褐马鸡进行保护。

    相关试卷

    山西省晋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山西省晋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测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西省晋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测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1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