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生物膜系统在真核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提高了细胞代谢的效率
    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
    C.核膜具有四层磷脂分子,与视网膜、小肠黏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D.血液透析膜模拟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透析出尿毒症患者的代谢废物
    【答案】A
    【分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概念: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组成。
    (2)生物膜系统功能:①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②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需要酶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③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从而提高细胞代谢效率,A正确;
    B、细胞中并不是所有的酶都分布在生物膜上,如叶绿体基质中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B错误;
    C、核膜是双层膜,具有四层磷脂分子,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但是视网膜、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错误;
    D、血液透析膜的作用是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其他物质保留在血液内,这模拟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A。
    2.豆子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经历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并发生了复杂的细胞代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豆子开始萌发时,赤霉素含量增加
    B.与豆子相比,豆芽DNA总含量保持不变
    C.与豆子相比,豆芽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
    D.豆子萌发成豆芽后,细胞的全能性丧失
    【答案】A
    【分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不同发育阶段含水量不同,细胞内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A、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据此可推测,豆子开始萌发时,赤霉素含量增加,A正确;
    B、豆子萌发过程中细胞经过了增殖、分化,细胞增殖过程中有DNA复制,因此,与豆子相比,豆芽DNA总含量应该增加,B错误;
    C、种子萌发时细胞代谢加强,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上升,C错误;
    D、豆子萌发成豆芽后,由于细胞分化程度上升,因而细胞的全能性降低,但细胞的全能性并未丧失,D错误。
    故选A。
    3.某豌豆基因型为YyRr,Y/y和R/r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的前提下,其细胞分裂时期、基因组成、染色体组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减数分裂I后期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此时基因组成应为YYyyRRrr,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减数分裂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但减数分裂Ⅱ中期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故基因组成是YYRR或yyrr或YYrr或yyRR,细胞中含1个染色体组,B错误;
    C、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基因组成是YYRR或yyrr或YYrr或yyRR,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和染色体组加倍,基因组成是YYyyRRr,染色体组有4个,D错误。
    故选C。
    4.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
    B.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会看到四种类型的花粉
    C.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
    D.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③和④为亲本进行杂交
    【答案】B
    【分析】一、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详解】A、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遗传的基本规律,必须选择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出来的性状,即非糯性(A)和糯性(a)、花粉粒长形(D)和圆形(d)。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Ttdd,其花粉只有抗病(T)和染病(t)不同,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错误;
    B、将②(AAttDD)和④(aattdd)杂交后所得的基因型为AattDd,其产生的花粉有AtD、Atd、atD、atd四种,加碘液染色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蓝色长形、蓝色圆形、棕色长形、棕色圆形四种类型的花粉,B正确;
    C、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TtDd,其花粉有ATD、ATd、AtD、Atd四种,加碘液染色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只能观察到蓝色长形(ATD、AtD)和蓝色圆形(ATd、Atd)两种配子,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糯性抗病优良品种的基因型应为aaTT,③和④为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ttdd,其自交无法获得基因型应为aaTT的糯性抗病优良品种,D错误。
    故选B。
    5.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淋巴与血浆的pH均降低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C.促性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D.通过反馈促进TRH释放
    【答案】B
    【分析】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作用:①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A、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呼吸,产生更多的CO2,因此血浆的pH降低,但淋巴pH变化未知,A错误;
    B、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B正确;
    C、促性腺激素与性激素的分泌相关,从表格中无法得知促性腺激素含量,C错误;
    D、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即TRH)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即TSH)的分泌,这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B。
    6.2018年,我国成立了脑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脑计划”正式拉开序幕,并被列入我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时记忆可能与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临时记住手机验证码属于第三级记忆
    C.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是在大脑的右半球
    D.期末考试在生物试卷上答题时,参与大脑皮层言语区主要是V区和W区
    【答案】D
    【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A、短时记忆可能与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错误;
    B、临时记住手机验证码属于第一级记忆,B错误;
    C、大多数人的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空间识别等,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是在大脑的左半球,C错误;
    D、期末考试在生物试卷上答题时需要阅读和书写,故V区和W区参与,D正确。
    故选D。
    7.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轴突2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
    B.轴突1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出神经元M
    C.轴突1释放的递质能与轴突2和神经元M的受体结合
    D.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答案】D
    【分析】一、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详解】A、分析题图2和题图3可知,与图2中只刺激轴突1相比,图3中先刺激轴突2,再刺激轴突1,动作电位降低,说明轴突2抑制了轴突1释放的递质,而不能说明轴突2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A错误;
    B、刺激轴突1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说明轴突1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入神经元M,B错误;
    C、轴突1释放的递质只能与神经元M的受体结合,而不能和轴突2的受体结合,C错误;
    D、轴突1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轴突2释放抑制性递质,二者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D正确。
    故选D。
    8.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研究者研制了一种“智能”胰岛素(IA)。为评估其调节血糖水平的效果,研究人员给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血糖浓度80—120mg/dL)均分别注射适量普通胰岛素和IA,测量血糖浓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注射试剂的种类
    B.对糖尿病小鼠而言,IA的降糖效果更持久
    C.注射普通胰岛素的正常小鼠更容易出现低血糖晕厥
    D.研究结果显示,IA比普通胰岛素调节血糖更具有优势
    【答案】A
    【分析】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
    【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注射试剂的种类及不同血糖的小鼠,A错误;
    B、分析题图,随时间延长,对糖尿病小鼠而言,IA的降糖效果更持久,B正确;
    C、注射普通胰岛素的正常小鼠血糖更低,更容易出现低血糖晕厥,C正确;
    D、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糖尿病小鼠来说,IA调节血糖能力比普通胰岛素好,对于正常小鼠,普通外源胰岛素调节血糖能力与IA差别不大,因此IA比普通胰岛素调节血糖更具有优势,D正确。
    故选A。
    9.菊花是一种典型的短日植物。下列对菊花进行各项处理及相应结果的描述,合理的是( )
    A.菊花打顶以增加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侧枝发育
    B.夜晚给菊花打补光灯,能提早其花期
    C.长途运输时适当施用细胞分裂素,能保持叶片不发黄
    D.菊花幼苗水平放置,茎会背地生长是因为其远地侧生长受抑制
    【答案】C
    【分析】低浓度生长素能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生长。
    【详解】A、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运输并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升高,抑制侧芽生长发育,因此菊花打顶可降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侧枝发育,A错误;
    B、菊花是一种典型的短日植物,夜晚给菊花打补光灯,使日照时间延长,会抑制其开花,因此会延后其花期,B错误;
    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因此长途运输时适当施用细胞分裂素,能保持叶片不发黄,C正确;
    D、菊花幼苗水平放置,由于重力作用导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但茎对生长素不敏感,因此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更快,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慢,D错误。
    故选C。
    10.A、B两个小岛的气候、植被等生态条件基本一致。人们向这两个原本没有驯鹿的小岛引入驯鹿,驯鹿主要以生长极为缓慢的地衣为食。两岛均没有捕食者和人的狩猎活动。科研人员经过多年调查统计,绘制了两个岛上驯鹿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岛上驯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呈典型的“J”形增长曲线
    B.B岛驯鹿种群的K值大于A岛,原因是B岛面积大
    C.两个岛上驯鹿种群数量骤减的原因可能是种群数量过大,导致地衣被破坏,食物短缺
    D.若向两个岛内引入驯鹿的同时也引入驯鹿的天敌,岛上驯鹿种群数量可能呈“S”形增长
    【答案】A
    【分析】一、在理想条件下,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则大致呈“J”形;
    二、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形曲线;
    三、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详解】A、小岛引入的驯鹿属于外来物种,由于没有捕食者和人的狩猎活动,因此两个岛上驯鹿种群数量在达到峰值前呈现典型的“J”形增长,A错误;
    B、根据题意“A、B两个小岛的气候、植被等生态条件基本一致”,B岛驯鹿种群的K值大于A岛,原因是B岛面积大,B正确;
    C、驯鹿主要以生长极为缓慢的地衣为食,当驯鹿种群数量达到峰值后,地衣被破坏,食物短缺,种内斗争加剧,从而使驯鹿种群数量骤减,C正确;
    D、若向两个岛内引入驯鹿的同时也引入驯鹿的天敌,当驯鹿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天敌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使驯鹿种群数量可能呈“S”形增长,D正确。
    故选A。
    11.科研人员对鄱阳湖湿地几种生活习性相似的越冬候鸟冬季取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候鸟从寒冷的北方迁徙到鄱阳湖湿地越冬,说明种群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B.“错峰”取食将减轻东方白鹳、白琵鹭、苍鹭对鱼类的激烈竞争,以达到共存
    C.两种大雁生境类型选择的分化,避免了离岸距离的生态位重叠较大带来的种间竞争
    D.几种越冬候鸟在鄱阳湖湿地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A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研究它在某地域中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研究鸟类的迁徙行为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范畴,A错误;
    B、“错峰”取食将减轻东方白鹳、白琵鹭、苍鹭对鱼类的激烈竞争,以达到共存,B正确;
    C、两种大雁生境类型选择的分化,避免了离岸距离的生态位重叠较大带来的种间竞争,C正确;
    D、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几种鸟类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12.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河流轻度污染后具有自我净化能力,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流入该河流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AB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藻类减少和需氧型细菌的大量繁殖
    D.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大量无机盐,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B
    【分析】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由一定限度的;
    二、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详解】A、由题意可知,该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
    B、由题意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不仅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有污水中的能量,B错误;
    C、分析图可知,AB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藻类数量的减少和需氧型细菌的大量繁殖,导致溶解氧随有机物被需氧型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C正确;
    D、分析图可知,BC段含碳有机物在减少,说明有机物被大量分解,产生NH4+等无机盐离子,使藻类大量繁殖,D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来清除外来病原体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G代表相应免疫细胞。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经APC处理后的抗原呈递在其细胞表面并传递给B淋巴细胞
    B.图中A所示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C.图中D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
    D.图中G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靶细胞,但不能与病原体结合
    【答案】BCD
    【分析】一、体液免疫:B细胞经两个信号活化后,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开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反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
    二、细胞免疫: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后,分裂并分化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后,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因而可以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详解】A、人体中抗原呈递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A错误;
    B、图中A所示细胞是B细胞,其活化需要抗原接触形成的第一信号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传递的第二信号刺激以及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
    C、图中D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C正确;
    D、图中G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靶细胞,病原体被暴露出来,被抗体结合并消灭,但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与抗原结合,D正确。
    故选BCD。
    14.在乙烯的作用下,香蕉果皮逐渐变黄,果肉中的淀粉酶活性升高,果肉逐渐变甜变软。某研究小组以乙烯利为处理剂,研究乙烯对香蕉的催熟过程,设计的技术路线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照组香蕉会在自身产生的乙烯的催化作用下逐渐成熟
    B.实验组香蕉果实内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分别增加和减少
    C.本设计路线对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减法原理
    D.乙烯利作为营养物质在香蕉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B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乙烯对香蕉的催熟过程,实验的自变量是乙烯利溶液的有无,因变量是香蕉的成熟情况,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乙烯属于植物激素,激素不具有催化作用,其作用是调节,A错误;
    B、分析题意,在乙烯的作用下,香蕉果肉中的淀粉酶活性升高,淀粉酶可以促进淀粉的水解,生成还原糖,故实验组香蕉果实内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分别增加和减少,B正确;
    C、本设计路线对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加法原理,即对实验组采取了外源乙烯利处理,C错误;
    D、乙烯利是是由人工合成的具有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质,D错误。
    故选B。
    15.“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小工匠”四小农场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如图所示为一个小型人工生态农场的模式图,以及该小型人工生态农场中农作物和鸡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⁴kJ),请根据图和表格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小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网流向人的能量值为1.7×105kJ
    B.与常规农业种植模式相比,人工生态农场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C.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6.8%
    D.该小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及它们之间形成的营养结构
    【答案】AC
    【分析】一、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二、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
    三、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详解】A、据表分析,农作物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10-21-58=31×104kJ,鸡的同化量为10+7=17×104kJ,所以农作物流向人的能量是14×104kJ,鸡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7-1-3=3×104kJ,所以人通过食物网获得的能量为1.7×105kJ,A正确;
    B、生态农场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1×104kJ)÷[(110+75)×104kJ]=16.8%,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除了生物成分还有非生物成分,D错误。
    故选AC。
    16.生态学家将生物大体上分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即r对策和K对策。r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北虎的生活史对策为K对策,达到环境容纳量后种群密度主要受密度制约因素限制
    B.东亚飞蝗的生活史对策为r对策,种群密度易受干旱、寒潮等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
    C.当今环境多变,r对策生物能产生大量后代作为选择的材料,而K对策生物则已不适应
    D.翻车鱼成体达3吨,寿命20年,每次产卵3亿粒,这说明两种对策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答案】ABD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
    (1)密度的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等生物因素。
    (2)非密度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素,污染、环境的pH等环境因素。
    【详解】A、东北虎是哺乳动物,后代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其生活史为K对策,易受密度因素的制约,A正确;
    B、东亚飞蝗的生活史对策为r对策,个体小生殖能力强,但是成活率低,易受非密度因素的制约,B正确;
    C、r对策的生物易受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如蝗虫受环境条件影响,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后代,使种群在相应的环境中占优势,而K对策生物存活率高,使后代有很好的保护,也能适应多变的环境,C错误;
    D、翻车鱼成体达3吨,寿命20年,具有个体大、寿命长特点,每次产卵3亿粒,具有生殖力强特点,这说明两种对策的划分不是绝对的,D正确。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含五个小题,共60分)
    17.某科研小组发现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为探究细胞分裂素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结果。
    注:①chl——叶绿素;FW——鲜重;DCIPRed——还原型DCIP。②希尔反应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将叶绿体加入DCIP(二氯酚靛酚)溶液并照光,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而溶液中的DCIP被还原并发生颜色变化,这些变化可用仪器进行测定。
    (1)在正式实验前,往往都需要进行一次预实验,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
    (2)希尔反应模拟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中____阶段的部分变化,发生的具体场所是____。
    (3)氧化剂DCIP既可利用于颜色反应,还相当于该反应中的____。希尔反应活力可通过测定DCIP溶液的颜色变化得到,也可通过测定____得到。
    (4)幼苗叶片中的细胞分裂素主要由____产生。由表中数据可知,使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能提升植物生物量,原因是____。
    【答案】(1)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①.光反应 ②.类囊体薄膜
    (3)①.氢载体或氢受体 ②.氧气释放量
    (4)①.根尖 ②.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导致植物总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作用,生物量增加
    【分析】根据希尔反应测定的基本原理,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可知,该反应模拟的是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的部分变化。DCIP被还原颜色会发生变化,同时也可作为氧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氧气,也可以通过测定氧气的含量测定希尔反应活力。据表分析,施用细胞分裂素后,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光合速率、希尔反应活力、生物量都有所增加。
    【小问1详解】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小问2详解】光合作用由光反应和碳反应两阶段构成,根据题中希尔反应活力测定基本原理可知,该过程模拟的是水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等,故希尔反应模拟的是光反应;光反应的场所在类囊体薄膜上。
    【小问3详解】DCIP是氧化剂,在希尔反应中的作用与自然条件下光反应中的NADP+相似,因此可相当于实验中的氢载体(或氢受体、电子受体),氧化剂DCIP可以使水分解产生氧气,故单位时间内氧气的释放量可以代表光反应的速率,因此希尔反应活力也可以通过测定氧气的释放量得到。
    【小问4详解】幼苗中的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产生,而后运输到幼苗叶片中,发挥相应生理作用;施用细胞分裂素后,叶片含氮量增加,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增强光能的捕获能力,使光合速率增强,导致总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作用,从而增加植物生物量。
    18.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其中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NE)可以和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NE发挥作用后又可被回收进交感神经细胞再次发挥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后,使得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_______运动神经,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但它们对心脏的作用强度不是等同的,研究人员利用心得安和阿托品进行如下实验(心得安、阿托品是不同神经递质受体的阻断剂)。对两组健康青年分别注射等量的阿托品和心得安各4次,给药次序和测得的平均心率如图所示,分析结果可知,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促进作用。
    (3)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进而使机体组织代谢供血不足引起的疾病。研究发现,心康冲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探究心康冲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相关实验:
    Ⅰ.取若干健康雄性大鼠均分3组,A组正常培养,B组和C组连续10周注射盐酸多柔比星。
    Ⅱ.后续连续6周时间内,A组和B组都注射适量_______,C组注射等量的_______。
    Ⅲ.一段时间后测定三组大鼠血液中的NE含量和交感神经细胞中的NET(表达产物和物质的运输有关)表达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将步骤Ⅱ补充完整;
    ②步骤Ⅰ中注射盐酸多柔比星的目的是_______,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心康冲剂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是_______。
    【答案】(1)变大
    (2)①.内脏 ②.大于
    (3)①.生理盐水 ②.心康冲剂 ③.构建心力衰竭模型大鼠 ④.提高交感神经细胞中NET基因的表达量,促进交感神经回收NE
    【分析】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为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二、分析“探究心康冲剂对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的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注射心康冲剂和大鼠是否患有心力衰竭,并通过注射盐酸多柔比星来获得心力衰竭的模型鼠;因变量的指标为NE含量和NET表达量。
    【小问1详解】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可推知,乙酰胆碱作用于M受体后,引起Cl-内流,进而使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大。
    【小问2详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内脏运动神经,不受意识支配,构成自主神经系统。已知心得安、阿托品是不同神经递质受体的阻断剂,分析曲线图可知,注射阿托品之后,心率加快,注射心得安之后,心率减低,可知阿托品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心得安是β﹣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但是注射阿托品后心率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心得安,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抑制作用远超过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
    【小问3详解】为了探究心康冲剂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应制备患有心力衰竭的模型鼠进行实验组的实验操作,故步骤Ⅰ中注射盐酸多柔比星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心力衰竭模型大鼠,自变量为是否注射心康冲剂,因变量的指标为NE含量和NET表达量。
    Ⅱ为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组和B组都应该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C组注射等量的心康冲剂;
    Ⅲ分析实验结果可知,C组的实验结果是NET的表达量为0.44,大于B组的0.10,可推测,NET的表达量增加与注射心康冲剂有关,故心康冲剂能提高交感神经细胞中NET基因的表达量,促进交感神经回收NE,从而起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作用。
    19.由肝细胞合成分泌、胆囊储存释放的胆汁属于消化液,其分泌与释放的调节方式如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与体液调节相比,迷走神经对肝细胞分泌胆汁的调节,具有_____的特点,该调节涉及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____。
    (2)机体血浆中大多数蛋白质由肝细胞合成。肝细胞合成功能发生障碍时,组织液的量_____(填“增加”或“减少”)。临床上可用药物A竞争性结合醛固酮受体,通过调节尿量,使组织液的量恢复正常。从水盐平衡的角度,推测可能的调节过程是_____。
    (3)为研究下丘脑所在通路胆汁释放量是否受小肠Ⅰ细胞所在通路的影响,据图设计以下实验,已知注射各试剂所用溶剂对实验检测指标无影响。
    实验处理:一组小鼠不做注射处理,另一组小鼠注射_____(填序号)。
    ①ACh抑制剂 ②CCK抗体 ③ACh抑制剂+CCK抗体
    检测指标:检测两组小鼠的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检测指标无差异,则下丘脑所在通路不受影响。
    【答案】(1)①.迅速、精确、短暂、局限 ②.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肝细胞
    (2)①.增加 ②.药物A竞争性结合醛固酮受体,抑制醛固酮的作用,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促进钠离子的排泄,从而增加尿量,使组织液的量恢复正常
    (3)①.② ②.胆汁释放量
    【分析】由图可知,食物通过促进下丘脑相关通路,增加Ach的释放,同时通过小肠Ⅰ细胞通路,增加CCK的释放,二者均可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后者又能促进胆囊平滑肌收缩,进一步促进胆囊释放胆汁。
    【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迷走神经对肝细胞分泌胆汁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具有迅速、精确、比较局限、短暂的特点。该调节涉及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肝细胞。
    【小问2详解】机体血浆中大多数蛋白质由肝细胞合成。肝细胞合成功能发生障碍时,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大量渗透到组织液,组织液的量增加,导致组织水肿。醛固酮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的作用。药物A竞争性结合醛固酮受体,抑制醛固酮的作用,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促进钠离子的排泄,从而增加尿量,使组织液的量恢复正常。
    【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小肠Ⅰ细胞所在通路相关的物质是CCK。为研究下丘脑所在通路胆汁释放量是否受小肠Ⅰ细胞所在通路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射CCK,所以实验处理:一组小鼠不做注射处理,另一组小鼠注射②CCK抗体。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胆囊释放胆汁的量,故检测指标为:检测两组小鼠的胆汁释放量。
    20.某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严重,土层浅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该地区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凋落叶的分解对土壤有机碳(SOC)的含量及碳排放均有影响。研究人员选择6种耐干旱贫瘠的优良树种进行了研究。
    (1)植物凋落物进入土壤后,可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碳和微小植物残片,并在土壤中稳定储存。因此,凋落物是SOC的重要来源。通过________________作用,可将部分SOC转变为__________ 等无机物,此过程称为SOC的输出。
    (2)为了解不同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取每种树的0.5g凋落叶添加至土壤表层,180天后检测各组的质量损失率,结果见下表。分析表格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还进行了凋落物对SOC输出影响的研究,检测结果如下图。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且与各组的温度、水分等条件均一致。据图可知,除海南椴和任豆外,其余树种的凋落叶都促进了SOC的分解。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角度出发,在处于植被恢复初期的地区,可以选择凋落叶分解速率较______(填“快”或“慢”)的几种树,以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与利用;在处于植被恢复中后期的地区,可选择的树种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生态修复工程中遵循了自生、协调、循环、整体的原理。
    【答案】(1)①.微生物的分解 ②.CO₂
    (2)不同植物凋落叶的分解速率有差异
    (3)①.不加凋落叶 ②.海南椴组、任豆组的土壤来源CO₂的释放量略低于对照组,其他组土壤来源CO₂的释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4)①.快 ②.海南椴和任豆理由是这2种树能抑制SOC分解,减少SOC的输出
    【分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小问1详解】由题可知,凋落叶的分解对土壤有机碳(SOC)的含量及碳排放均有影响,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将分SOC转变为CO2等无机物,进入到大气中。
    【小问2详解】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越高,分解速率越快,由表可知,不同植物凋落叶质量损失率不同,说明不同植物凋落叶的分解速率有差异。
    【小问3详解】该实验是研究不同凋落物对SOC输出的影响,自变量为不同的凋落物,因变量为土壤CO2释放量,该实验需要空白对照,即对照组的处理方式为不加凋落叶,无关变量与其他实验组保持一致;土壤CO2释放量包括土壤来源CO2和凋落物来源CO2,据图可知,除海南椴和任豆外,其余树种的凋落叶都促进了SOC的分解,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海南椴组、任豆组的土壤来源CO2的释放量略低于对照组,其他组土壤来源CO2的释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小问4详解】为了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与利用,在处于植被恢复初期的地区,可以选择凋落叶分解速率较快的几种树;由(3)可知,海南椴和任豆能抑制SOC的分解,因此,在处于植被恢复中后期的地区,可选择的树种为海南椴和任豆,理由是这2种树能抑制SOC分解,减少SOC的输出。此生态修复工程中遵循了自生(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协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循环(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整体原理(树立整体观)。
    21.下图是研究者调查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t.km-2.a-1)流动过程。
    (1)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请写出第四营养级到第五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数字形式)。
    (2)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来源途径包括______________。
    (3)据调查,输入长江口水域的总能量/总呼吸量的值为2.8,表明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________(达到/未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理由是_________。
    (4)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
    ①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②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③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④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
    【答案】(1)①.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②.2.02/20.74×100%
    (2)来自生产者和有机碎屑
    (3)①.未达到 ②.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大于散失,向资源积累的方向发展,生态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4)①②④
    【分析】一、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二、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
    三、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小问1详解】长江口水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食物链方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析题图可知第四营养级的同化量为,第五营养级的同化量为,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所以第四营养级到第五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的数学表达式2.02/20.74×100%。
    【小问2详解】分析题图可知,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来源包括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和有机碎屑。
    【小问3详解】由于该生态系统的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大于散失,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向资源积累的方向发展,生态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未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小问4详解】①杂食动物既会捕食植物,又会捕食动物,如果捕食植物,就是第二营养级,捕食动物,就是第三营养级或更高营养级,所以不同食物链中的动物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①正确;
    ②绿色植物进行的是光合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②正确;
    ③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③错误;
    ④因为第一营养级是植物,第二营养级是动物,食物链是单向的,能量流动也就是单向的,④正确。
    综上①②④正确。
    故选①②④。
    选项
    分裂时期
    基因组成
    染色体组数
    A
    减数分裂Ⅰ后期
    YyRr
    2
    B
    减数分裂Ⅱ中期
    YR或yr或Yr或yR
    1
    C
    减数分裂Ⅱ后期
    YYRR或yyrr或YYrr或yyRR
    2
    D
    有丝分裂后期
    YYyyRRrr
    2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l/L
    胰岛素
    1.7
    5.0-20.0
    Mlu/L
    鸟的种类
    东方白鹳
    白琵鹭
    苍鹭
    鸿雁
    白额雁
    取食高峰或取食位置
    08:00—08:59
    16:00—16:59
    07:00—07:59
    17:00—17:59
    16:00—16:59
    浅水和泥滩
    草地
    分组
    实验处理
    香蕉果实
    对照组
    每2天取样一次,共6次
    测定还原糖含量
    乙烯利溶液处理
    测定淀粉含量
    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测定果皮色素变化
    项目
    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呼吸消耗量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农作物
    110
    75
    21
    58

    7
    10
    1
    3
    细胞分裂素浓度(g·L-1)
    叶绿素含量
    (mgchl·gFW-1)
    光合速率
    (μmlCO2·m-2·s-1)
    希尔反应活力(μmlDCIPRed·mgchl·h-1)
    叶片氮含量(%)
    生物量(g·plant-1)
    0
    1.58
    6.52
    13.55
    1.83
    17.65
    0.5
    1.82
    7.82
    25.66
    1.94
    22.95
    1.0
    2.34
    8.64
    32.26
    1.98
    27.44
    2.0
    2.15
    8.15
    27.54
    1.96
    23.56
    NE含量
    NET表达量
    A组
    138
    0.71
    B组
    175
    0.10
    C组
    159
    0.44
    树种
    光皮株木
    青冈栎
    海南椴
    任豆
    降香黄檀
    望天树
    质量损失率
    48.2%
    16.5%
    50.1%
    32.5%
    41.8%
    26.3%

    相关试卷

    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pdf、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答案docx、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体液免疫过程,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