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参考详解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702147/1-17392713266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参考详解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702147/1-173927132671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参考详解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702147/1-173927132675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702147/0-173927131977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702147/0-173927131985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PDF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PDF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高二年级化学试题参考详解答案docx、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解析】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HgS Hg+S,此为分解反应;积变又还成了丹砂,即汞和硫在一起又生
成硫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S,两个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A 错误;
B.湖泊池沼中腐烂的植物发酵会产生甲烷,甲烷能燃烧,所以“泽中有火”,甲烷燃烧的化
学能转化为热能,B 正确;
C.烟花绽放出的绚丽色彩是原子核外电子跃迁发出的不同颜色的光,C 正确;
D.“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薪柴之灰”含有碳酸钾,溶液呈碱性,与铵态
氮肥混合施用放出氨气,D 正确; 故答案选 A
2.答案:C
【解析】A.氧原子有 1s 2s 2p 3 个能级.所以氧原子共有 3 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A 正确;
B.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5,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B 正确;
C. Cl 原子核外共 17 个电子,有 17 种运动状态,C 错误;
D.原子 p 能级存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原子轨道,则钠原子 2px 原子轨道示意图为 ,
D 正确;答案选 C。
3.答案:D
【解析】A.原子光谱有两种: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电子在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产生
原子光谱属于发射光谱,A 错误.
B.各能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
所以 s 能级的能量不一定小于 p 能级的能量,B 错误
C.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d104s1,C 错误
D.第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介于 B、N 之间的有 Be、C、O3 种元素,D 正确
4 答案:D
【解析】 ①醋酸不易腐蚀衣服因为常用的醋酸溶液浓度低,不能说明醋酸是弱酸。
②CH3COONa 溶液显碱性,说明醋酸根离子水解,即 CH3COOH 是弱电解质;
③硫酸是二元酸,醋酸是一元酸,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H2SO4 溶液比等体积等物质的
量浓度的 CH3COOH 溶液消耗的 NaOH 溶液多,不能说明醋酸是弱酸。
④pH 相同、体积相同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相同,盐酸是强酸在水中完全电
离,醋酸是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CH3COOH 溶液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相同 pH 时,醋酸
溶液浓度大于硫酸和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需要的氢氧根离子多,说明醋酸是弱酸。
⑤醋酸钠是个强碱弱酸盐,其中的醋酸根能跟氢离子结合,生成醋酸。加入醋酸钠后,部分
第 1 页 共 10 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氢离子跟醋酸根结合,生成醋酸,降低了氢离子浓度,因此反应速度降低了。但醋酸能电离,
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促进醋酸电离,它结合的氢离子又电离出来,继续
生成氢气,因此不改变产生气体的总量。说明醋酸是弱酸。
⑥做导电性实验,灯泡的明暗,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的浓度大小有关,与酸的强
弱无关,不能说明醋酸是弱酸。
故选 B
5.答案:A
【解析】A. 澄清透明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A 正确;
B.由水电离出的 c(H+)=1×10-13ml·L−1 的溶液说明水的电离被抑制,则溶液可能为酸性,也
可能为碱性,碱性条件下该组离子之间可以大量共存,但酸性条件下 CO32-与 H+之间可以
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 错误
C.Al3+与 S2-能发生完全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C 错误;
D.常温下 的溶液中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 、 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D 错误;故选 A
6.答案:B
【解析】A.用硫化亚铁除去废水中的汞离子,离子方程式:FeS
(s)+Hg2+(aq)=Fe2+(aq)+HgS(s),A 正确;
B.澄清石灰水少量,Ca(OH)2 中两个 OH-都能反应,离子方程式应为 2HCO +
Ca2++2OH-=CaCO3↓+2H2O+CO32-,B 错误;
C.向 FeBr2 溶液中通入氯气时,Fe2+先被氧化,然后是 Br-,当通入等物质的量的 Cl2 时,
Br-反应一半,离子方程式为 2Fe2++2Br-+2Cl2=2Fe3++4Cl-+Br2,C 正确;
D.正确 故选 B
7.答案:B
【解析】A.硝酸银溶液过量,与 KI 溶液反应产生碘化银黄色沉淀,不是 AgCl 沉淀转化成
AgI 沉淀,不能说明两者溶度积的差异,A 错误;
B.碳酸钠溶液中存在 ,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平衡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溶液颜色变浅,可证明存在水解平衡,B
正确;
C.平衡 FeCl3+3KSCN Fe(SCN)3+3KCl,离子反应方程式 Fe3++3SCN- Fe(SCN)3,加
入少量 KCl 固体,平衡不移动,溶液颜色无变化,C 错误;
第 2 页 共 10 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NaClO 溶于水会产生 HClO,溶液具有漂白性,不可用 pH 试纸测其 pH,D 错误;
8.答案:D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M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是元素周期表中 s 区
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则 W 是 H 元素;Y 基态原子 s 能级电子数等于 p 能级电子数,Y 原子
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2p4,所以 Y 是 O;X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 0,则 X 是 C
元素;Y、M 同主族,则 M 是 S 元素;Z 的逐级电离能(单位 kJ/ml)依次为 578、1817、2745、
11578……可见 Z 最外层有 3 个电子,因此 Z 是 13 号 Al 元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及物质
的性质分析解答。
【解析】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 是 H,X 是 C,Y 是 O,Z 是 Al,M 是 S 元素。
A.C 与 S 的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 1∶1,A 错误;
B.Y 是 O,Z 是 Al,二者形成的化合物 Al2O3 是离子化合物,其中阳离子 Al3+与阴离子
O2-个数比是 2:3,B 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Y 是 O,Z 是 Al,M 是 S 元素。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S2-
核外有 3 个电子层,Al3+、O2-核外有 2 个电子层。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就越大;
当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离子的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大小关
系为:S2->O2->Al3+,C 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 是 C,Y 是 O,M 是 S 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也
越大。O、S 是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小,则元素的电负
性:O>S;C、S 是非金属性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
酸性就越强。酸性:H2SO4>H2CO3,可知元素的非金属性:S>C,则元素的电负性:S
>C,故这三种元素的电负性大小关系为:O>S>C,D 正确;
故答案选 D。
9.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中间体 OMgCH4(s)比 MgOCH4(s)能量更低,故更稳定,A 正确;
B.生成 HOMgCH3(s)的过程中有碳氢键的断裂和氢氧键的生成,故有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B 正确;
C.过渡态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值为活化能,即图中过渡态与反应物之间的相
对落差越大则活化能越大,该反应进程中的最大活化能为
,C 错误;
第 3 页 共 10 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由图可知,总反应为氧化镁和甲烷反应生成镁和甲醇,反应放热,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MgO(s)+CH4(g)=Mg(s)+CH3OH (g) ΔH=-146.1kJ·ml-1,D 正确;
10.答案:D
【解析】A.根据方程式知,生成 1mlH2 放出 41kJ 的热量,据此计算放出 32.8kJ 的热量时
生成 n(H2)= ,A 正确;
B.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压强不影响平衡,所以容器①的容积变为原来的一半,
压强增大,但 CO 的平衡转化率不变,B 正确;
C.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①②温度相同,所以化学平衡常数相同,①中生成 n(H2)
= ,根据方程式知,消耗 n(CO)=n(H2O)=0.8ml,生成 n(CO2)=n(H2)
=0.8ml,容器中剩余 n(CO)=(1−0.8)ml=0.2ml,n(H2O)=(4−0.8)ml=3.2ml,该反应
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所以
,C 正确;
D.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压强不影响平衡,两容器的投料比相同,所以达到等效
平衡,CO 的转化率相同,均为 80%,则容器②放出的热量为 2ml×80%×41kJ•ml−1=65.6kJ,
D 错误,故选 D。
11.答案:C
【解析】A.由分析可知 X 为电解池的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A 错误;
B.由分析可知,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 a 室进入 b 室,钠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 b
室进入 c 室,则左侧和右侧均为阳离子交换膜,B 错误;
C.由分析可知,a 室中的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水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
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 ,C 正确;
D.由题意可知,b 室和 c 室溶液混合后可以得到 pH 为 8.3 的海水达到排放标准,排回大海,
不能直接排放,D 错误;
12.答案:B
【解析】A 由电池分析可知,③区中 Fe 为负极、Cu 为正极,电子由 Fe 电极经导线流向 Cu 电
极,A 正确;
B 由电池分析可知,①区中 Fe 为正极,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
极反应式为 O2+ 4e- + 2H20=4OH-,B 错误;
第 4 页 共 10 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 由电池分析可知,②区 Zn 电极和④区 Cu 电极均为电解池的阴极,电极反应式均为
2H20 + 2e- = H2↑+2OH-,C 正确;
D 由电池分析可知,②区 Fe 电极和④区 Fe 电极均为电解池的阳极,电极反应式均
为 Fe -2e¯=Fe2+,放电生成的 Fe2+均能与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 正确。
13.答案:C
【分析】由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则常温下 pH 相同的①②溶液浓度①
>②,③④溶液浓度③>④,②④溶液浓度②=④,据此分析:
【解析】A.溶液①、④等体积混合,由于①的浓度大于④,所以碱过量,因此混合之后溶
液呈碱性,A 正确;
B.醋酸钠溶于水后,使醋酸的电离向逆反应方向移动,pH 增大;盐酸会与醋酸钠反应生
成醋酸,变成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减小,pH 增大,B 正确;
C.弱电解质在稀释过程中会继续电离,所以稀释相同的倍数后,四种溶液的 pH 大小为:
①>②>④>③,C 错误;
D.由于混合后 ,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则
,D 正确;
14.答案:B
【分析】 , ,
,则 ;同理,
;结合图像可知,曲线 XY、XZ 分别代表的是 、
。
【解析】A.由分析可知,曲线 XY 代表的是 ,A 错误;
B.由 X 坐标可知, 的 ,B 正确;
C.在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 固体,则碳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沉淀溶解平衡逆向
移动, 浓度减小,碳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水解生成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C 错误;
D.阴影区域内,可析出 ,而不析出 ,D 错误;
15.答案:D
【分析】随 NaOH 加入,依次发生反应:H3A+NaOH===NaH2A+H2O、NaH2A
第 5 页 共 10 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NaOH===Na2HA+H2O,Na2HA+NaOH===Na3A+H2O, = ,
= , = ,相同 pH 条件, >
> ,则曲线 Ⅰ、Ⅱ、Ⅲ 依次表示的是 pH 与 lg 、lg
、lg 的关系,
【解析】A:加入 20mLNaOH 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为 NaH2A,加入 40mLNaOH 溶液时,溶
液中溶质为 Na2HA,溶液中 HA-离子浓度增大,H2A-浓度减小,HA-水解程度比 H2A-水解程
度大,故 20mL 到 40mL 滴定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A 正确;
B:当加入 20mL NaOH 溶液时,溶质为 NaH2A,从图 1 看溶液显酸性,则 H2A-的电离程度大于
H2A-的水解程度,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Na+)>c(H2A-)>c(H+)>c(HA2-)>c(OH−),选项 B 正确;
C:曲线Ⅲ表示 lg 与 pH 关系,当 pH=14 时,lg =lg =1.64,
则 Ka3=101.64×10-14=10-12.36,当 pH=10 时,lg =lg =lg =-2.36,
C 正确;
D: = >1 时,c(H2A-)>c(H3A),由 曲线 I 可知,当 pH=4 时,lg
=lg =1.88,则 Ka1=101.88×10-4=10-2.12,故 c(H+)<10-2.12ml/L,则 pH=-lgc(H+)
>2.12, × = = × <1 时,c(H3A)>c
(HA2-),由曲线Ⅱ可知,当 pH=10 时,lg =lg =2.8,故 Ka2=102.8×
10-10=10-7.2,若要 × <1 即 c2(H+)>Ka1×Ka2=10-2.12×10-7.2=10-9.34,则 c(H
+)>10-4.66,则 pH=-lgc(H+)<4.66,对应 2.12<pH<4.66 D 错误;
II 卷(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写正确没配平给 1 分,物质没写全 0 分)
第 6 页 共 10 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6.【解析】(1)草酸为二元弱酸,只能部分电离,故答案为: 是弱酸,不能完全
电离(或 );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腐蚀碱式滴定管下端的橡胶管,故标准溶液应
用酸式滴定管盛装,滴定管使用之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故注入标准溶液之前,滴定管需要
检查是否漏水、洗涤和润洗;
(3)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即为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 CO2、K2SO4、MnSO4 和 H2O,
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由+7 变为+2,碳元素化合价由+3 变为+4,根据电子守恒可知,该反应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 +5H2C2O4+6H+=10CO2↑+2Mn2++8H2O;
(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故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
溶液变为浅紫色(或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根据反应方程式:2 +5H2C2O4+6H+=10CO2↑+2Mn2++8H2O,结合草酸钙中草酸
根离子的守恒计算可得样品中总含量为 1.20%;
(6)答案:D A.滴定前盛装酸性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未润洗,使得标准液用量增大,使测
定结果偏大;A 错误;
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盛入待测液进行滴定,不影响标准液用量,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B 错误;
C.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没有气泡,气泡消失时滴定管内的液面下
降,消耗的标准液会偏大,计算的结果偏高,C 错误;
D.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使得消耗的标准液体积读数偏小,使测定结果偏低;D 正确;
17.【解析】(1)①从图中可以看出,亚砷酸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即亚砷酸存为弱酸,
其电离常数为 ,M 点时 pH=9, ,即
= =10-9;
②弱酸酸根离子水解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随 pH 增大,弱酸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水的电
离程度增大,故 M<N;
③A.根据图中信息,pH 为 7.35~7.45 主要是亚砷酸(H3AsO3),而人体血液的 pH 为 7.35
~7.45,用药后人体所含砷元素的主要微粒是亚砷酸(H3AsO3);故答案为:亚砷酸(或 H3AsO3)。
④N 点 pH=12,c(OH−)>c(H+),A 错误;
第 7 页 共 10 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pH=14 时,c(OH-)=1ml·L-1,由图可知 c ( )>c( )>c( ),此时 c(
)几乎为0,所以 c(OH-)>c( ),B 错误;
C.由图可知 NaH2AsO3 溶液呈碱性,C 正确。
⑤由图示可知,将 KOH 溶液滴入亚砷酸溶液,当 pH 调至 11 时,亚砷酸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生成 H2AsO ,反应的离子方程为:H3AsO3+OH−=H2AsO3−+H2O。
(2)根据图示变化曲线,相同时间内,溶液 pH 越大,去除效果越好,pH=9,t=25min 时达到
100%;pH 从 5 升到 9 时,溶液中的 H3AsO3 的比例降低,H2AsO 的比例提高,更容易与带
正电荷的 Fe(OH)3 胶粒结合而沉降,故吸附效果更好;此外,pH 升高有利于产生更多 Fe
(OH)3 胶粒,增强吸附效果,故填溶液 pH 越大,铁盐混凝剂对砷化合物的吸附效果增强。
pH 从 5 升到 9 时,溶液中的 H3AsO3 的比例降低,H2AsO 的比例提高,更容易与带正电荷
的 Fe(OH)3 胶粒结合而沉降,故吸附效果更好;此外,pH 升高有利于产生更多 Fe(OH)3 胶
粒,增强吸附效果。
(3)0.10ml·L-1H3PO3 溶液的 pH=1.6,说明 H3PO3 为弱酸,亚磷酸与足量 NaOH 溶液反
应生成Na2HPO3,则Na2HPO3 属于正盐,Na2HPO3 溶液中存在HPO32−的分步水解平衡:HPO32
−+H2O⇌H2PO3−+OH−、H2PO3−+H2O⇌H
3PO3+OH-,第一步水解大于第二步水解,故 0.1ml·
L-1Na2HPO3 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Na+)>c( )>c(OH-)>c( )>
c(H+);答案为:c(Na+)>c( )>c(OH-)>c( )>c(H+)。
18.【解析】 (1)钴是 27 号元素,钴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r]3d74S2(或
1s22s22p63s23p63d74s2)
(2)为提高“酸浸”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研磨粉碎废渣或升高温度或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
根据分析可知,“浸渣”的主要成分为 Cu、PbSO4;
(3)“沉铜”步骤中,主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u2++H2S=2H++CuS↓
(4)“酸浸”步骤中,Cu 不溶解,Zn 单质及其它元素的+2 价氧化物除铅元素转化为硫酸铅沉
淀外,其它元素均转化为相应的+2 价阳离子进入溶液,浸渣的成分为铜和硫酸铅;由题可
知,“沉淀”步骤中,用 NaOH 调 分离出的滤渣只有 ,Zn2+不能沉淀,调节的
的范围是 2.8≤pH<6.2;
(5)“沉钴”步骤中,控制溶液 pH=5.0~5.5,加入适量的 NaClO 氧化 C2+生成 C(OH)3,ClO
第 8 页 共 10 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被还原为 Cl-,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假设“沉铜”后得到的滤液中 和 均为 ,向其中加入 至
沉淀完全,此时溶液中 ,则
, 小于 ,说明大部分
也转化为硫化物沉淀,据此判断不能实现 Zn2+和 C2+的完全分离。
19.【解析】(1)①根据盖斯定律,目标反应=反应 I-2×反应 II,则目标反应的平衡常数:
;
②由题图可知,在温度为 340-400℃时,甲烷的选择性为 100%,即此温度范围内只发生反
应 I,在此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减小,说明反应 I 平衡逆向移动,KI 减
小,由上述分析及反应 I、反应 II 在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的变化特点可知,温度、压强可影
响甲烷的选择性,增大压强,反应 I 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甲烷的选择性,故可采用控制反
应温度在 340-400℃、增大压强等措施来提高甲烷的选择性;
(2)A.对 Bsch 反应,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小,改变压强正逆反应速率不等,A 错误;
B.已知生成物的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m 点为曲线的最高点,生成物的百分含量
达到最大值,即建立了相应温度下的平衡状态,继续升温生成物的百分含量减小,说明升温
平衡逆向移动,B 正确;
C.A 点二氧化碳转化率大于该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反应逆向进行,v 逆>v 正,且该反应为
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平衡逆移,二氧化碳转化率应下降;C 错误;
D.A 点时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D 错误;
答案选 B;
(3)①向体积为 2L 的恒容容器中通入 4ml 氢气和 1ml 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设达到 10min
时消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xml,列三段式:
,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
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则 10min 时, ,解得 ,
第 9 页 共 10 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在 50min 时达到平衡,设
反应达到平衡时消耗 yml 二氧化碳, ,解得 ,CO2(g)、4H2(g) 、CH4
(g)、2H2O(g)的分压分别为 0.5p、2p、0.5p、p, ;
②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v 正< v 逆,k 正增大的倍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版附解析),共14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PDF版附解析),共11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PDF版附解析),共11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