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城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9007/2/1_17392848915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城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9007/2/2_17392848915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城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9007/2/3_17392848915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城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城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
1.下列属于涡虫与海葵共同特征的一项是( )
A.有刺细胞B.身体呈辐射对称
C.有口无肛门D.身体呈两侧对称
2.下列动物中,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
A.水螅B.涡虫C.蜗牛D.蛲虫
3.下列动物中,身体的对称方式与其他三种不同的 ( )
A.绦虫B.日本血吸虫
C.海葵D.华枝睾吸虫
4.下列动物中,身体有多个体节构成的是( )
A.水螅B.涡虫C.蛔虫D.蚯蚓
5.下列特征中,与蛲虫营寄生生活无关的是( )
A.身体呈圆柱形B.消化管结构简单C.生殖器官发达D.体表有角质层
6.线形动物中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是( )
A.蛔虫B.秀丽隐杆线虫C.血吸虫D.钩虫
7.下列关于环节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节动物的身体分节
B.环节动物都依靠刚毛辅助运动
C.从蛭的唾液中提取的蛭素可以用来生产抗血栓的药物
D.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利
8.河蚌能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
A.出水管B.斧足C.外套膜D.珍珠层
9.海虹学名贻贝,其贝壳黑褐色,身体柔软,不分节,生活在海边岩石上。它属于( )
A.腔肠动物B.扁形动物C.环节动物D.软体动物
10.下列均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①蛔虫 ②涡虫 ③河蚌 ④蚯蚓 ⑤虾 ⑥缢蛏 ⑦蜗牛 ⑧海蜇
A.①④⑦B.②⑤⑧C.③⑥⑦D.②④⑥
11.小明去市场买鱼,发现卖鱼人不断向鱼池中通入氧气,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少水的阻力,促进鱼的运动B.使鱼向四周散开,充分利用水体
C.提高水温,使鱼生存时间长一些D.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使鱼获得充足的氧气
12.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A.鲸鱼B.章鱼C.甲鱼D.鲨鱼
13.鱼类游泳时的动力一般来自( )
A.胸鳍和腹鳍的摆动B.所有鳍的摆动
C.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D.水不断由鳃盖后缘排出产生的喷射力
14.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 )
A.爬行B.自由活动C.辅助呼吸D.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15.娃娃鱼不是鱼,下列关于娃娃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B.娃娃鱼终生用肺呼吸
C.娃娃鱼的幼体用鳃呼吸D.娃娃鱼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16.对两栖动物中的“两栖”含义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幼体生活在水中
B.幼体有时生活在水中,有时生活在陆地上
C.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
D.成体主要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17.爬行动物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
A.只用肺呼吸B.能在地上爬行
C.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D.生殖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
18.家鸽食量大、消化能力很强的原因是( )
A.身体散热快B.飞行时消耗的能量很大C.消化系统发达D.食物中的营养少
19.下列不属于保护和招引益鸟的措施是( )
A.用粘网捕鸟、掏鸟卵等行为
B.保护鸟类的栖息环境
C.创造营巢或居留的条件
D.建立鸟类的自然保护区
20.家鸽的骨骼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其骨骼特点是( )
A.长骨的骨髓发达B.骨厚而坚固C.长骨中空,骨薄而轻D.骨厚而轻
21.下图是鸟的结构图,在鸟的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
A.1B.2和3C.3D.2
22.以下诗句提到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褪暖蚕初卧,巢昏燕欲归
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D.扬花输蚌蛤,奔月恨蟾蜍
23.“冰墩墩”以国宝熊猫为原型制作,憨态可掬,惹人喜爱。下列有关熊猫与鸟类特征相比,描述错误的是( )
A.体温都恒定B.都是体内受精
C.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D.胚胎都在雌性体内发育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
24.如图为水螅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水螅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由[ ] 排出。
(2)水螅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 ,在[ ] 处分布最多。
(3)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水螅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进行生殖,[ ] 长成小水螅后,就会从母体上脱落,独立生活。
(4)由此图可以看出,经过水螅身体的纵轴可以有 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 对称。
25.如图为蝗虫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 三部分。
(2)蝗虫的运动器官包括 ,它们都生长在 部。
(3)蝗虫的身体表面覆盖着 ,它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 的作用。
(4)蝗虫与蜘蛛、蜈蚣一样,身体和附肢都 同属于 动物。
26.如图是兔和狼的牙齿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是狼的牙齿。
(2)与狼的牙齿相比,兔的牙齿没有[ ] 的分化,这是与 (填“植食性”或“肉食性”)生活相适应的。
(3)狼和兔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意义是 。
(4)鸟类没有牙齿,用坚硬的 啄取食物。哺乳动物有了牙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加了对食物的 能力。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
27.实验:“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
材料:鱼缸中的一条活鱼、溴麝香草酚蓝(简称 BTB,是一种化学试剂,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该试剂由蓝色变成黄色)。请根据题意并观察如图,完成以下设计过程:
(1)鱼的口与鳃盖交替一张一合,这是鱼在水中进行 。
(2)水从鱼的 进入,再从鱼的鳃盖后缘流出,在此过程中,水与鳃丝里 中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3)在A 点滴加BTB之后, B点呈现 色。
(4)结论:若结果与预测一致,得出的结论是,流出鱼体和进入鱼体的水相比,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含量 (填“增多”或“减少”);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填“增多”或“减少”)。
参考答案
1.【答案】C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详解】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海葵属于腔肠动物。
A.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扁形动物没有,错误。
BD.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扁形动物呈左右对称(两侧对称),错误。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也有口无肛门,正确。
2.【答案】A
【分析】腔肠动物(刺胞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母、水螅、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详解】水螅是一种水生生物,其身体呈辐射对称,具有口但无肛门,且体壁由三层细胞构成,这些特征都符合腔肠动物(刺胞动物)的定义,故A符合题意。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属于扁形动物,具有更为复杂的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故B不符合题意。蜗牛的身体柔软,表面有外套膜,且大多具有贝壳,蜗牛属于软体动物,故C不符合题意。蛲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线虫动物,其身体细长且呈圆柱形,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故D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答案】B
【解析】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蛰、珊瑚虫、水螅等。
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等。
【详解】由分析可知:A绦虫、B日本血吸虫、D华枝睾吸虫都属于扁形动物,具有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的特征。而海葵属于腔肠动物,具有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的特征,4.水螅体内的空腔结构叫做( )
A.胸腔B.消化腔C.体腔D.腹腔
【分析】水螅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作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吃进去的食物就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
【详解】水螅属于腔肠动物,体壁围成一个消化腔,消化腔只有一个开口,没有肛门,内胚层细胞能分泌消化液,进行细胞外消化和细胞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有口排出。因此水螅体内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B符合题意。
4.【答案】D
【分析】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详解】水螅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结构简单,属于腔肠动物,A错误。涡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B错误。蛔虫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属于线形动物门,C错误。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D正确。
5.【答案】A
【分析】蛲虫:寄生生活,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有一层细胞构成,无专门的运动器官。生殖器官发达,生殖力强。
【详解】蛲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蛲虫营养物质主要是寄生动物体内的消化的食物,所以蛲虫的消化道简单;同时蛲虫为了避免寄生动物消化液,所以体表有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可见蛲虫的身体呈圆柱形与蛲虫营寄生生活无关,A符合题意。
6.【答案】B
【分析】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无毒无害、可以独立生存的线虫。其个体小,成体仅1.5mm长,为雌雄同体。自1965年起,科学家利用线虫作为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模式生物。
【详解】ACD.蛔虫、血吸虫、钩虫都营寄生生活,均可引起动物或人患病,ACD不符合题意。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容易繁殖,生活周期短,是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B符合题意。
7.【答案】B
【分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
【详解】环节动物的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A正确。环节动物中的蚯蚓靠刚毛辅助肌肉运动,而沙蚕依靠疣足辅助肌肉运动,B错误。从蛭的唾液中提取的蛭素可以用来生产抗血栓的药物,C正确。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疏松土壤,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利,D正确。
8.【答案】C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体外被套膜,能分泌珍珠质,分析作答。
【详解】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外套膜能够分泌珍珠质,珍珠是由于软体动物的外套膜所分泌的珍珠层将偶然落入的沙粒包裹而形成的,产量很少;人们利用珍珠形成的原理,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将人工作成的珍珠核植入珍珠贝和三角帆蚌中,然后将其放回水中养殖,就可以得到大量人工培育的珍珠。因此珍珠的形成与外套膜有关。
9.【答案】D
【分析】软体动物:它们身体柔软,具外套膜,大部分身体外面有贝壳。如:乌贼、河蚌。
【详解】腔肠动物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A不符合题意。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两侧对称,身体背腹扁平,无体腔,有口无肛门,B不符合题意。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由许多体节构成,有刚毛或疣足,C不符合题意。根据分析及题意,海虹有贝壳黑褐色,身体柔软,不分节,应属于软体动物,D符合题意。
10.【答案】C
【分析】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借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有的贝壳退化;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详解】①蛔虫属于线形动物,②涡虫属于扁形动物,③河蚌、⑥缢蛏、⑦蜗牛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④蚯蚓属于环节动物,⑤虾属于节肢动物,⑧海蜇属于腔肠动物,C符合题意。
11.【答案】D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鱼在水中游,呼吸靠鳃,鱼所需的氧气来自于水中。室温下,I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所以市场的鱼贩要不断向鱼池里通入气体,其目的是增加水中的氧含量,使鱼生活的时间长一些,D正确。
12.【答案】D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故A错误。章鱼身体柔软,具有外套膜,用鳃呼吸,属于软体动物,故B错误。甲鱼是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甲,用肺呼吸,故C错误。鲨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属于鱼类,故D正确。
13.【答案】C
【分析】鱼鳍在与鱼的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鳍的作用是游动及平衡的器官。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
【详解】胸鳍和腹鳍在鱼类游泳时主要起平衡和转向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虽然鱼类的各种鳍在游泳时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所有鳍的摆动都是游泳的主要动力。实际上,是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了主要的推进力,故B不符合题意。鱼类游泳时,躯干部和尾部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这是鱼类游泳时动力的主要来源,故C符合题意。水不断由鳃盖后缘排出是鱼类进行呼吸的一部分过程,它产生的喷射力很小,并不足以作为鱼类游泳的主要动力,故D不符合题意。
14.【答案】D
【分析】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1)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①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②用肺呼吸;③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2)常见的爬行动物:蜥蜴、龟、鳖、蛇、鳄;(3)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①鳖可以食用,鳖甲可以入药。②毒蛇会伤人,但蛇毒能治病;③变色龙能捕食危害林木的昆虫。
【详解】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保持水分,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陆生。
15.【答案】B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详解】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可见B符合题意。
16.【答案】C
【分析】两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肺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黏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
【详解】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如青蛙等,故ABD错误,C正确。
17.【答案】D
【分析】在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详解】只用肺呼吸是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A不符合题意。
B.能在地上爬行不是爬行动物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
C.爬行动物的卵具有坚韧的卵壳和羊膜,这使得受精卵能够在陆地上发育,不需要在水中孵化,从而适应陆地生活。尽管卵壳是这种适应的一个方面,但关键因素是其整个生殖过程已经完全脱离了对水的依赖,C不符合题意。
D.爬行动物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生殖和发育过程不再依赖于水域环境,D符合题意。
18.【答案】B
【分析】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详解】鸟类的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只有获得大量的营养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能量,才能满足飞行的需要。家鸽属于鸟类,家鸽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供给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便产生更多的能量来飞行。
19.【答案】A
【分析】我们要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鸟的栖息环境,思考解答。
【详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我们要注意保护鸟的多样性,保护鸟的多样性体现在保护鸟的栖息的环境,另外创造营巢或居留的条件、建立鸟类的自然保护区,同不良做斗争,也不要掏鸟卵、毁鸟巢、抓雏鸟等。所以A符合题意。
故选:A。
20.【答案】C
【分析】家鸽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类的食量大,为它的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
【详解】鸟类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这样的骨既可以减轻体重,又可以增强紧密性,利于飞翔生活。
21.【答案】D
【答案】C
【分析】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鸟在空中飞行时需要大量的能量,它能够进行双重呼吸。当两翼举起时,气囊张开,空气进入肺,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体又一次经过肺,在肺内再次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
【详解】图中1是气管,2是肺,3是气囊。鸟类能够在空中飞行,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鸟类用肺呼吸,气囊与肺相通,辅助呼吸。当两翼举起时,气囊张开,空气进入肺,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体又一次经过肺,在肺内再次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气囊只能贮存气体,可见,鸟每呼吸一次,在2肺里进行气体交换的次数是2次。23.随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2023年4月迁地保护的四头江豚首次放归长江,这将有助于改善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江豚通过胎生、哺乳的方式抚育后代
B.不像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江豚的体毛退化
C.江豚生活在水中,体温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
D.江豚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大多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哺乳胎生。
【详解】江豚属于哺乳动物,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成活率,A正确。江豚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体毛退化,B正确。江豚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C错误。江豚是哺乳动物,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对外界环境变化迅速做出反应,D正确。
22.【答案】A
【分析】哺乳动物的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详解】猿的体表面有毛,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哺乳胎生,属于哺乳动物,蚕属于节肢动物,燕子、白鹭属于鸟类,鳜鱼属于鱼类,蟾蜍属于两栖动物,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23.【答案】D
【分析】哺乳动物的体表面被毛,牙齿有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鸟类的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详解】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熊猫与鸟类都属于恒温动物 ,A正确。
B.熊猫是哺乳动物,和鸟类都进行体内受精,B正确。
C.熊猫和鸟类都属于脊椎动物,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C正确。
D.熊猫是胎生动物,它的胚胎在母体内发育,而鸟类是卵生动物,胚胎在卵内发育,D错误。
故选D。
24.【答案】(1)2口
(2)刺细胞 1触手
(3)6芽体
(4)多 辐射
【分析】图中,1是触手、2是口、3是中胶层、4是外胚层、5是内胚层、6是芽体。
【详解】(1)水螅的身体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在消化腔里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从2口排出体外.
(2)水螅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刺细胞,在1触手周围分布最多,帮助捕捉食物。
(3)水螅在营养环境好的时候,主要通过出芽的方式进行生殖。图6是芽体,水螅生长到一定时期,身体上会长出6芽体来繁殖新个体。
(4)由此图可以看出,经过水螅身体的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辐射对称。
25.【答案】(1)头部、胸部和腹部
(2)足和翅/三对足和两对翅 胸
(3)外骨骼 体内水分
(4)分节 节肢
【分析】蝗虫属于昆虫,体表有外骨骼,有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有蜕皮现象。头部为感觉中心,胸部为运动中心。一对触角、三对足,有两对翅。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详解】(1)结合题图可知,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2)蝗虫的运动中心是胸部,其胸部生有足三对,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蝗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因此,蝗虫的运动器官包括足和翅,它们都生长在胸部。
(3)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使蝗虫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4)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蝗虫与蜘蛛、蜈蚣一样,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同属于节肢动物。
26.【答案】(1)B
(2)⑤犬齿 植食性
(3)提高了后代成活率
(4)喙 消化
【分析】观图可知,A图中的①是门齿,②是臼齿;B图中的③是门齿,④是臼齿,⑤是犬齿。
【详解】(1)哺乳动物的牙齿有了分化,其中植食性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犬齿退化;肉食性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兔属于植食性哺乳动物,狼属于肉食性哺乳动物。由图可以看出,A图动物的牙齿有①门齿和②臼齿的分化,无犬齿,因此A图是兔的牙齿;B图动物的牙齿有③门齿、④臼齿和⑤犬齿的分化,因此B图是狼的牙齿。
(2)B图狼的牙齿有③门齿、④臼齿和⑤犬齿的分化,而A图兔的牙齿有①门齿和②臼齿的分化,因此与狼的牙齿相比,兔的牙齿没有⑤犬齿的分化,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这是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的。
(3)狼和兔的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内有膈,大脑发达,胎生、哺乳等,都属于哺乳动物,它们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胎生能够使后代得到母体的保护,哺乳能够使后代获得丰富而全面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等。鸟类的口腔内没有牙齿,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与空中飞行相适应;鸟类用坚硬的喙啄取食物,用肌胃磨碎食物。而哺乳动物则与鸟类不同,它们的口腔内长有牙齿,并且这些牙齿已经出现了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牙齿的分化不仅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而且使它们能够更有效地咀嚼和咬碎食物,从而增加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27.【答案】(1)呼吸
(2)口 毛细血管
(3)黄
(4)减少 增多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等。
【详解】(1)鱼的口与鳃盖交替一张一合,不停地张口吞水,并从鳃盖后缘流出,这是鱼在水中进行呼吸。
(2)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能够吸收水中的氧气,与水中生活相适应。鱼鳃的主要结构是鳃丝,在鳃丝内密布大量毛细血管。
当水从鱼的口进入,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氧气就会进入鳃丝内的毛细血管,而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水中,再由鳃盖的后缘流出,在此过程中,水与鳃丝里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之间进行了气体交换。
(3)由图可以看出,A点接近鱼口,B点接近鳃盖后缘,而该实验主要用BTB指示剂检验二氧化碳含量,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该试剂由蓝色变成黄色。
鱼通过鳃丝内的气体交换后,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然后从B点排出体外,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因此在A 点滴加BTB之后, B点呈现黄色。
(4)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鱼在水中不停地张口吞水,实质上在进行呼吸,鱼张口吞水通过鳃丝内的气体交换后,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然后通过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因此,若结果与预测一致,得出的结论是:流出鱼体和进入鱼体的水相比,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生物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联考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6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