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秦淮中学等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秦淮中学等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关于电场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电场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B.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就是试探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C. 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可知,E与F成正比,E与q成反比
D. 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kQr2可知,以点电荷Q为中心的球面上的各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2.在匀强磁场中某处P点放一根长度L=1.0m,通电电流I=0.5A的直导线,调整直导线放置的方向,测得它受到的最大磁场力F=1.0N,现将该通电导线从磁场中撤走,则P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A. 零B. 0.1TC. 2WbD. 2T
3.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1s时刻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和Q是这列简谐横波上的两个质点,从t=0s时刻起质点Q在一段时间内的振动图像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波的波速3m/s
B. 该波的频率为2Hz
C. 该波沿x轴正向传播
D. 0~1s时间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40m
4.关于教材中出现的以下四张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竖直的肥皂膜看起来常常是水平彩色横纹,是由于光的衍射产生的
B. 图乙所示水中的气泡看上去特别明亮,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C. 图丙所示泊松亮斑是由于光的衍射形成的
D. 图丁中的P、Q是偏振片,当P固定不动,缓慢转动Q时,光屏上的光亮度将一明一暗交替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纵波
5.某同学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大小,在实验过程中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30°的摆角,并在释放摆球到最低点时开始计时
B. 实验中选用密度较大的小钢球作为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
C. 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则单摆周期为t100
D. 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小
6.下列关于电容器充电时,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电容器的电容C和所带电荷量Q与两极板间的电压U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为一玩具小车内部工作的电路图,电源电动势E=6V,内阻r=1Ω,指示灯L的规格为“5V,1W”,电动机M内阻rM=1Ω,现把该玩具车放在水平路面上,闭合开关S,指示灯L和电动机M均正常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指示灯L中的电流为0.1AB. 电动机M中的电流为5A
C. 电源的输出功率为3.36WD. 电动机M的输出功率为3.36W
8.如图,R是光敏电阻,当光照强度增大时,它的阻值减小,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当外界的光照强度减弱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B. 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C. 电源的总功率增大
D. 光敏电阻的电功率增大
9.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中某区域内的电场线,虚线为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c是轨迹上的三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B. 带电粒子带正电
C. 带电粒子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a点的电势能
D. 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
10.如图所示,在离地面高为h处将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落地前瞬间,小球的动量大小为m⋅ 2gh
B. 从抛出到落地,小球所受重力的冲量大小为m⋅ 2gh+v02
C. 从抛出到落地,小球动量的变化量方向竖直向上
D. 从抛出到落地,小球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m⋅ 2gh
1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体积相同的两个小球A、B,质量分别为m=0.1kg和M=0.3kg,两球中间夹着一根压缩的轻弹簧,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同时放开A、B球和弹簧,已知A球脱离弹簧的速度为6m/s,接着A球进入与水平面相切,半径为0.5m的竖直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道运动,PQ为半圆形轨道竖直的直径,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弹开过程,弹力对A的冲量与弹力对B的冲量相同
B. 刚开始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为2.0J
C. A球从P点运动到Q点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0.2N⋅s
D. 若使A球不能到达Q点,则半圆轨道半径的最小值为0.72m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2.在“测定导体的电阻率”实验中,待测导体为粗细均匀,横截面为圆形的柱体。除待测导体外所用器材如下:
A.电池组(电动势为6V,内阻约为2Ω);
B.电流表(内阻约为0.1Ω);
C.电压表(内阻约为2kΩ);
D.滑动变阻器R(0~5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E.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开关、导线若干。
(1)用多用电表粗略测量导体的电阻,挡位选用“×1”挡,如图甲所示,则其阻值R= ______Ω;
(2)用毫米刻度尺测得导体的长度为40.00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导体横截面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3)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阻值Rx,应采用的电路图为______。
(4)上题选择的实验电路图中造成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选填“电压表分流”或者“电流表分压”)。
(5)实验测量记录的3组数据如表: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该导体的电阻率ρ= ______Ω⋅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1分。
13.如图,位于原点O的质点从t=0时刻开始振动,产生的简谐横波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t=0.3s时刻传至P点,若xOP=6m。求:
(1)这列波的波速v和波源的起振方向;
(2)这列波的周期T。
14.如图所示,点光源S到水面的距离为h=3m,其发出的光照射到水面上P点刚好发生全反射,S到P的距离为L=6m,真空中的光速为c=3.0×108m/s。求:
(1)水的折射率n;
(2)光从S到P传播的时间t。(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15.如图所示,已知AB间加速电压为U1,偏转电场是由两个平行的相同金属极板C、D组成,CD间加偏转电压,CD板间距为d,板长为L,极板C的右端到直线PO的水平距离为34L,电子从A极板附近由静止经电压加速,从B板的小孔射出,沿平行于金属板C、D的中轴线进入偏转电场后恰好从D板的右端飞出偏转电场,并打到靶台上中心点P。电子质量为m,电量大小为e,忽略极板边缘的电场与电子间的相互作用,不计空气阻力。求:
(1)电子射入偏转极板CD间时的速度大小v0;
(2)CD间偏转电压的大小U2;
(3)图中OP的高度H。
16.如图所示,半径R=0.8m的14光滑圆弧轨道AB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长方形木板M静止在水平光滑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圆弧轨道相切于B点、长木板的右端有一固定在木板上的轻质挡板(厚度不计),挡板上涂有粘性较强的胶水,可以粘住跟它相撞的物体。一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0.5kg的物块从圆弧圆心的等高点A由静止释放,经B点滑上木板。已知物块与长木板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长木板的质量为M=1kg,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物块刚滑到木板上时,物块的加速度a1和长木板的加速度a2的大小和方向;
(2)若要保证物块不和挡板碰撞,长木板的最小长度Lmin;
(3)若长木板长度为L=1m,物块和挡板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ΔE。
答案和解析
1.A
【解析】A、电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电场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故A正确;
B、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反,故B错误;
C、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放入电场中的电荷,以及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无关,故C错误;
D、电场强度是矢量,从公式E=KQr2可知,在以点电荷Q为圆心的圆周上,场强大小处处相等,方向不同,所以场强相等但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2.D
【解析】由题意,通电导线放入磁场中所受安培力最大,说明导线与磁场垂直,放置的导线长度
L=1.0m
则由F=BIL得,磁感应强度
B=FIL=1.00.5×1.0T=2T
磁感应强度与是否放置导线无关,故撤去导线时,P处的磁感应强度仍为2T,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C
【解析】A、由a图可知波长为2m,振幅为20cm,由b图可知周期为2s,结合波速公式v=λT,即可知波速为1m/s,故A错误;
B、由周期与频率关系f=1T,即可知频率为0.5Hz,故B错误;
C、由Q点从t=1s时刻开始的振动方向为竖直向下,根据跟随法,结合波形图,即可判断传播方向为x轴正方向,故C正确;
D、由周期与时间,可知质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为1s2s=0.5,结合振幅为20cm,即可知P点通过的路程为2A,代入得起路程为40cm,故D错误。
故选:C。
4.C
【解析】A、竖直的肥皂膜看起来常常是水平彩色横纹,是由于光的干涉产生的,故A错误;
B、水中的气泡看上去特别光亮,是光从水射向气泡时发生了全反射造成的,故B错误;
C、泊松亮斑是光的圆板衍射现象,故C正确;
D、图丁中的P、Q是偏振片,当P固定不动,缓慢转动Q时,光屏上的光亮度将一明一暗交替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横波,横波才具有偏振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5.B
【解析】A、单摆在小摆角情况下的运动是简谐运动,单摆的最大摆角应小于5°,故A错误;
B、为减小实验误差因,应选择密度较大的摆球,故B正确;
C、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摆球通过最低点2次,所以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则单摆周期为T=t50,故C错误;
D、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Lg可得:g=4π2LT2,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摆长偏大,则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故D错误。
故选:B。
6.A
【解析】AB、电容器充电过程中随着电荷量的增加,充电电流最终为零,故A正确,B错误;
CD、根据电容定义式C=QU得:Q=CU,所以Q-U图像应为倾斜直线,电容不随电压变化而变化,故CD错误。
故选:A。
7.D
【解析】A、指示灯中的电流为IL=PLUL=15A=0.2A,故A错误;
B、干路电流为I=E-ULr=6-51A=1A,所以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IM=I-IL=1A-0.2A=0.8A,故B错误;
C、电源的输出电压等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所以电源的输出功率为P=ULI=5×1W=5W,故C错误;
D、电动机M和灯泡并联,所以电动机两端的电压和灯泡的额定电压相等,则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出=ULIM-IM2rM=5×0.8W-0.82×1W=3.36W,故D正确。
故选:D。
8.B
【解析】AB、当外界的光照强度减弱时,光敏电阻R的阻值增大,电路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可知,电流表示数减小。总电流减小,则电源的内电压和R0的两端电压均减小,则R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示数增大,故A错误,B正确;
C、电源的总功率为P=EI,E不变,I减小,则电源的总功率减小,故C错误;
D、当电源的内阻等于外电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将R0看成电源的内阻,由于等效电源内外电阻的关系不知道,所以不能判断等效电源的输出功率即光敏电阻的电功率变化情况,故D错误。
故选:B。
9.C
【解析】A.同一电场中,电场线越密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由图可知,c、b两点比较,b处电场线较密,则c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故A错误;
B.带电粒子做曲线运动,所受合力(电场力)指向运动轨迹凹侧,大致向右,由图知,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则带电粒子带负电,故B错误;
C.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若粒子由a运动到b,则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则带电粒子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a点的电势能,故C正确;
D.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则由图可知,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故D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A、由动能定理
12mv2-12mv02=mgh
得
v= 2gh+v02
动量为
p=mv=m 2gh+v02
故A错误;
B、由h=12gt2,重力的冲量大小为
I=mgt=m 2gh
故B错误;
CD、合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量,由动量定理有
Δp=I=mgt=m 2gh
则小球动量的变化量方向竖直向下,其大小为m 2gh,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D
【解析】A.弹簧弹开过程,弹簧对A、B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时间相等,由I=Ft可知,弹力对A、B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
B.释放弹簧过程中,A、B系统动量守恒,设A球脱离弹簧时A、B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1-Mv2=0
由题知:v1=6m/s
解得:v2=2m/s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刚开始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为:EP=12mv12+12Mv22
解得:Ep=2.4J,故B错误;
C.设A球至Q点的速度大小为vQ,A球从P点运动到Q点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取水平桌面为零势能面,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v12=12mvQ2+mg⋅2R
解得:vQ=4m/s
小球A从P点运动到Q点过程中,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
由动量定理可知,A球从P点运动到Q点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IA=mvQ-m(-v1)=m(vQ+v1)=0.1×(4+6)N⋅s=1N⋅s,故C错误;
D.A球恰能到达最高点时有mg=mv'2R
A球从最低点到最高点有-mg×2R=12mv'2-12mv12
解得R=0.72m
则若使A球不能到达Q点,则半圆轨道半径的最小值为0.72m,故D正确;
故选:D。
12.22 0.900 A 电流表分压 4×10-5
【解析】(1)用多用电表粗略测量导体的电阻,挡位选用“×1”挡,如图甲所示,则其阻值R=22Ω;
(2)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mm,导体横截面的直径d=0.5mm+40.0×0.01mm=0.900mm;
(3)由于RxRA=220.1=220>RVRx=200022≈91,因此电流表采用内接法;
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和方便调节,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电流表采用内接法,实验误差来源于电流表分压;
(5)根据欧姆定律,导体电阻R=UI
根据电阻定律R=ρLS=ρLπd24=4ρLπd2
电阻率ρ=πd2U4IL
代入数据解得ρ=4×10-5Ω⋅m。
故答案为:(1)22;(2)0.900;(3)A;(4)电流表分压;(5)4×10-5。
13.【解析】((1)依题意,该列波的波速:v=xOPt=60.3m/s=20m/s
根据“同侧法”可知,起振方向沿y轴正向;
(2)由图像可知:xOP=32λ
解得波长:λ=4m
又T=λv
解得:T=0.2s。
答:(1)这列波的波速为20m/s,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向;
(2)这列波的周期为0.2s。
14.【解析】((1)在P点入射角为a,csα=hL=36,得α=60°,
P点刚好发生全发射,临界角C=60°,
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的正弦值sinC=1n,
解得n=1sinC=1sin60∘=2 33;
(2)光线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cn,
从S到P传播所需时间t=sv=nLc,
代入数据得t=4 33×10-8s。
答:(1)折射率为2 33;
(2)时间为4 33×10-8s。
15.【解析】((1)电子在AB间加速,由动能定理
eU1=12mv02
解得v0= 2eU1m
(2)在偏转电场中有:L=v0t1
a=eEm=eU2md
d2=12at12
联立得U2=2U1d2L2
(3)类平抛运动反向延长线过偏转电场水平位移中点,由几何关系
HL2+3L4=d2L2
解得H=54d
答:(1)电子射入偏转极板CD间时的速度大小v0等于 2eU1m;
(2)CD间偏转电压的大小U2等于2U1d2L2;
(3)图中OP的高度H等于54d。
16.【解析】((1)刚滑上木板时,M和m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mg=0.4×0.5×10N=2N,
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1,
解得:a1=4m/s2,方向水平向左,
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2,
解得:a2=2m/s2,方向水平向右;
(2)物块从A到B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知:
mgR=12mv02,
解得:v0=4m/s,
物块和挡板恰好不相撞时,长木板的长度最小,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系统动量守恒、能量守恒,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可得:mv0=(m+M)v共,
解得:v共=43m/s,
由能量守恒可得:12mv02=12(m+M)v共2+μmgLmin,
联立可得:Lmin=43m;
(3)物块和挡板相互作用的过程,系统动量守恒、能量守恒,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可得:mv0=(m+M)v共',
由能量守恒可得:12mv02=12(m+M)v共'2+μmgL+ΔE,
联立可得:ΔE=23J;
答:(1)物块刚滑到木板上时,物块的加速度a1的大小为4m/s2,方向水平向左,长木板的加速度a2的大小为2m/s2,方向水平向右;
(2)若要保证物块不和挡板碰撞,长木板的最小长度Lmin为43m;
(3)若长木板长度为L=1m,物块和挡板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ΔE为23J。
次数
1
2
3
U/V
2.0
3.0
4.0
I/A
0.088
0.131
0.17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高中、秦淮中学等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1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11月联考物理试卷,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