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年中考初中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件

    16696031第1页
    16696031第2页
    16696031第3页
    16696031第4页
    16696031第5页
    16696031第6页
    16696031第7页
    16696031第8页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年中考初中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件

    展开

    部编版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明确素养目标,把握中考热词定位历史时空,突出核心素养03核心考点梳理核心知识,夯实中考基础考点01 秦统一中国考点02 秦末农民大起义考点03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考点04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考点05 东汉的兴衰考点06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两汉考点07 两汉科技和文化知识横向关联,迅速提高能力全面系统复习,提升复习效果0106真题感悟精选全国真题,熟悉中考模式素养热词立足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知道秦朝的统一和灭亡。立足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知道西汉发展的历程,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立足家国情怀,知道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增强文化自信秦朝、秦始皇、郡县制、小篆、统一度量衡、秦长城、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休养生息政策、推恩令、主父偃、董仲舒、盐铁专卖、卫青、霍去病、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政、黄巾起义、丝绸之路、西域都护。时空观念——中外文明同时空世界中国BC221秦朝2世纪封建社会BC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代奴隶社会BC27罗马帝国建立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黄巾起义东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西域(今新疆境内)正式归属中央政权1世纪核心考点串讲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车轨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都长安休养生息政策政治:“推恩令”(主父偃)、刺史制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经济:汉五铢、盐铁官营军事:北击匈奴刘秀,公元25年,都洛阳黄巾起义光武中兴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张骞通西域《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东汉名医——《伤寒杂病论》——医圣华佗——东汉名医——“麻沸散”西汉时,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道教产生“文景之治”考点01 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原因时间顺序意义秦统一中国与秦朝的建立①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实力大大增强②秦王嬴政重用人才(李斯、韩非等)③连年战乱,人民渴望实现统一④兼并战争促进了局部地区统一都城咸阳统一是历史趋势。①区分秦国和秦朝秦朝-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国-诸侯国②区分秦朝和夏朝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秦: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时间换算公元前3世纪后期分裂后又统一的朝代秦、西晋、隋、元考点01 秦统一中国郡县制废分封,设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皇帝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三公制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指由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组成的制度,其包含两方面:(1)专制主义是就决策方式而言,是指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个人专断独裁,帝位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2)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是指中央统率地方,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完全服从于中央。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考点01 秦统一中国秦朝的巩固与统一唯物史观措施影响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交通—军事—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小篆)车同轨,开灵渠;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焚书坑儒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评价人物方法:①呈现观点-例:XXX是......的人②按照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原则把人物活动分为积极(功绩)、消极(过失)两方面。③总结这些活动带来的影响①理论基础—法家韩非: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②建立—秦朝: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③顶峰—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④灭亡—辛亥革命考点01 秦统一中国秦赵韩楚燕齐魏圆形方孔半两铜钱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下图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哪些举措?史料实证考点01 秦统一中国制度:分封制;措施: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据材料一,说说秦始皇所述是其前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弊端?针对这一弊端,他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措施?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车轨;意义: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史料实证例1 (2024•广东)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A⁠ 本题考查秦朝对地方的统治,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根据材料“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可知秦朝对地方治理的强化,故A正确;考点01 秦统一中国考点02 秦末农民大起义评价秦始皇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农民起义秦的暴政前期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时间人物口号政权性质地位公元前209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楚”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农民战争后期刘邦项羽起义经过性质项羽—灭秦军主力刘邦—灭秦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功—(1)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首创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广建宫殿,大修陵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3)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考点02 秦末农民大起义史料实证秦空心砖《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秦代刑具考点02 秦末农民大起义(1)陈胜、吴广在______(地名)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项羽率领起义军在______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巨鹿材料二:秦王足已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史记•秦始皇本纪》(2)原因: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启发:失民心者失天下,治国应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注意缓和社会矛盾。(2)结合材料,概括秦朝灭亡的原因。秦帝国的兴亡史,对当今的治国理政有何启发?大泽乡时空史观例2(2023•绥化)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A⁠ 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于是杀死押队的军官,对众人说:我们因遇雨误期,肯定要被杀头;即使去戍边,大多数人也会死去。“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他们的号召下,大家热烈响应,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砍削树木,做成兵器,举起反抗的大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故A符合题意;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发生在明朝末年,都比陈胜、吴广起义晚,排除BCD。考点02 秦末农民大起义考点03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西汉建立休养生息维持和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生产、稳定社会局势①兵皆罢归家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③鼓励农业生产轻徭薄赋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都城长安文景之治人物措施表现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③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汉文帝、汉景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充盈。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出现了我国第一个治世,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意义考点03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境况: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社会动荡。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影响:使西汉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增强,出现“文景之治”治世局面。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建立之初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为此,汉初实行了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政策带来什么影响?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原因。史料实证例3 (2024•哈尔滨)《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重文轻武B⁠ 本题考查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针对题干现象,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休养生息。《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休养生息。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故B符合题意;针对题干现象,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休养生息,不是严刑峻法、盐铁官营,排除AC;重文轻武是宋代实行的,排除D。考点03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考点04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②设置刺史制度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①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制造五铢钱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背景: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影响: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诗》《书》《礼》《易》《春秋》与秦朝焚书坑儒实质:都是思想文化专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考点04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分别说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指出其发展趋势。图一:记录了孔子的思想言论,宣传了儒家思想。图二:在大学等教育机构讲授儒家经典,传播儒家学说,培养儒学人才。发展趋势:儒家学说是春秋以来众多学派的一支,西汉时居于主导地位,被列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图一 图二史料实证考点04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力量;巩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说出图一、图二货币的朝代及其名称。结合所学,概况“货币统一”的共同影响。秦朝圆形方孔半两铜钱汉武帝时的五铢钱 图一 图二例4 (2024•青岛)汉武帝一方面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彻底的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另一方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 B.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C.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D.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D⁠ 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的统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因此汉武帝的经济措施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D项正确;汉高祖和汉文帝、汉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汉武帝统治时期,汉朝国力强盛,排除A项;地方豪强地主的发展出现在汉武帝统治开始之前,排除B项;经济措施与提升社会的文化素养无关,排除C项。考点04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考点05 东汉的兴衰建立衰亡25年刘秀(光武帝)洛阳时间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东汉中期后,继位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动摇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原因特点影响光武中兴目的:巩固统治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监督;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影响:光武帝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人物都城考点05 东汉的兴衰东汉宅院画像砖陶院落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东汉形势图史料实证例5 (2024•广州)汉代某皇帝统治时期,陆续下诏“复三十而税一”“复五铢钱”“释奴婢”“并官省职”,这些措施使社会逐步安定。该皇帝统治的时期被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光武中兴的相关史实。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据“汉代某皇帝统治时期”“复三十而税一”“复五铢钱”“释奴婢”“并官省职”等及所学知识可知,该皇帝统治的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B项正确;文景之治与“释奴婢”“并官省职”无关,排除A项;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时期,排除C项;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排除D项。考点05 东汉的兴衰考点06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西汉初年,西域受匈奴控制和奴役,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119年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为设立西域都护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一次出使西域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武帝考点06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中原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中原: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苜蓿、乐器和歌舞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后)*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考点06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敦煌鄯善阳关玉门关于阗疏勒大宛葱岭塞琉西亚西汉大月氏安息秦大匈奴乌孙丝绸之路西安西北和田南若羌巴格达(古 罗 马)海里海黑咸海(波斯湾)喀什敦煌西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意义:1、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2、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根据示意图说出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考点06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张骞通西域的意义。理解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材料三:《汉书•张骞传》:“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例6 (2023•宜昌)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预期目标,却造就了一项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成就。这项成就是 (  )A.平定七国之乱 B.促成昭君出塞 C.开辟丝绸之路 D.实现盐铁专卖C⁠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汉代丝绸之路开通的相关史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A.汉景帝时期,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排除A。B.昭君出塞是在汉元帝时期,排除B。C.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预期目标,但是成功的沟通了西域诸国,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所以这项成就是开辟丝绸之路,故C正确。D.实现盐铁专卖是汉武帝在经济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排除D。考点06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考点07 两汉科技和文化医学张仲景华佗时期成就评价东汉末年编写《伤寒杂病论》;治未病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医圣”时期成就东汉末年“麻沸散”;“五禽戏”,司马迁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兼具文学和史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内容地位特点发明:西汉时期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先后传入朝鲜、日本、阿拉伯国家;12世纪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非洲,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概况传播影响《史记》造纸术考点07 两汉科技和文化纸本地图蔡伦张仲景像造纸工艺流程图司马迁像史料实证考点07 两汉科技和文化①便利了典籍的保存和流传;②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造纸术的改进和外传有何意义?史料实证例7 (2024•齐齐哈尔)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根据“麻沸散”“五禽戏”“实施外科手术”等关键信息可以知道的东汉名医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B⁠ 本题考查华佗和张仲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华佗的成就。东汉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故B符合题意;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排除A;张仲景是东汉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排除C;孙思邈是唐朝医学家,排除D。考点07 两汉科技和文化拓展提升 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归纳两汉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和作用,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共同点: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都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生产;都减轻了农民负担,轻徭薄赋;都维护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等。启示: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关注民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等。拓展提升1张骞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汉朝3宋朝设市舶司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宋元5一带一路现代4郑和下西洋海禁;闭关锁国明清2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唐朝影响事件特点时期陆路为主海陆为辅海陆并举全面繁荣海陆为主海陆衰落共商共建共享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海外贸易发达,四大文明的外传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发展知识体系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第10课第11课第12课第13课第14课第15课秦灭六国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措施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推恩令与尊儒盐铁专卖北击匈奴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管理两医两宗教造纸术《史记》真题感悟1.(2024·广东省·3)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答案】2.(2024·广东深圳·20)“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灭六国 B.焚诗书C.行郡县 D.筑长城【答案】AD3.(2024·甘肃金昌·3)汉武帝时期,主父偃提出“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建议。该建议的采纳和实施(  )A.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传播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便利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确立了儒家学说正统地位【答案】4.(2024·甘肃天水·2)汉武帝曾派著名农学家赵过到边疆地区传播农耕技术,他在西北边疆地区推广了代田法,还把“三犁共一牛”的耕作技术带到西北边疆。这一做法 (  )A.消除了汉代民族之间的隔阂 B.有助于推动西北边疆农业发展 C.实现了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 D.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答案】真题感悟BB5.(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4)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华章。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的起点是(  )A.长安 B.洛阳 C.陇西 D.阳关【答案】6.(2024·湖北荆州·16)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答案】真题感悟AC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