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晋江市热岛效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考点学校、考场号及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成功发射升空。飞船计划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此次任务重点围绕规划中的“太空格物”主题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航天医学等领域、开展微重力条件下生长蛋白晶体的结构解析等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这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3次飞行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神州十九号载人飞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即将发射升空的飞船属于天体
    B. 飞船进入空间站过程中飞离了银河系
    C. 维持飞船运行的直接能量来源为太阳辐射
    D. 进入空间站的飞船承受的引力比在地球上小
    2. 神州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依次穿过的大气层为( )
    A. 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C. 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D. 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天体是宇宙中各种物质的统称。即将发射升空的飞船还在地球范围内,没有脱离地球引力,不能算是天体,只有当飞船进入太空后才能称为天体,所以A错误。银河系直径非常大,飞船进入空间站只是在地球附近的太空区域,并没有飞离银河系,所以B错误。维持飞船运行的直接能量来源是飞船自身携带的燃料和锂电池等,而不是太阳辐射,所以C错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后承受的引力比在地球上小,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地球大气层从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是从地面开始,所以依次穿过的大气层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河漫滩是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平原地区河流的河漫滩位置与水位关系示意图。不同时期河漫滩沉积物粒径大小不同,其中图中Ⅲ层沉积物粒径最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根据Ⅲ层沉积物粒径的大小,可以推断当时( )
    A. 气候干旱 B.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
    C. 河流的流量小 D. 河流的流速快
    4. 在河漫滩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
    A. 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 B. 河流的搬运作用
    C. 河流的沉积作用 D. 河流的溯源侵蚀作用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Ⅲ层沉积物粒径最大,沉积物粒径最大,说明该沉积物形成时期流水的搬运能力最强,河流流速快,径流量大,降水较多,气候湿润,D正确,AC错误;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较小,不利于河漫滩的形成和发育,B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河漫滩主要是河流在洪水期溢出河床,流速减缓,泥沙等沉积物在河床两侧堆积形成的,所以在河漫滩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河流的沉积作用,C项正确;河流下切侵蚀作用是河漫滩出露的主要原因,A错误;河流搬运作用是河流携带泥沙的主要原因,不是河漫滩形成的原因,B错误;河流溯源侵蚀作用使得河流流程加长,与河漫滩形成相关性较小,D错误。故选C。
    位于瑞士、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处的阿尔卑斯山脉,被誉为“欧洲的脊梁”,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多达127座。壮阔的自然景致和姿态各异的地貌大多形成于第四纪期。下图为该地地貌的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关于图中②处地貌形态主要的成因是( )
    A. 河流的沉积作用 B. 冰川的搬运作用
    C. 风力的堆积作用 D. 海浪的侵蚀作用
    6. 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该地各处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③处的堆积物数量增加 B. ④处底部会变得更加陡峭
    C. ①处海拔高度将会降低 D. 整个山谷的U形特征会更明显
    【答案】5. B 6. C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是角峰,②是冰斗,③是U形谷,④是刃脊。阿尔卑斯山脉位于高海拔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据材料和图分析可知,图中②冰斗地貌主要为冰川侵蚀地貌,B正确;不是河流沉积、风力堆积和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①处角峰受到冰川侵蚀作用,且山体岩石在风化等作用下海拔高度可能降低,C项正确;③出为冰蚀谷,堆积物的数量不会增加,A项错误;④处刃脊高度变矮,底部坡度会变缓,B项错误;冰川融化,冰川侵蚀作用减弱,会使山谷的U形特征逐渐减弱,D项错误。故选C。
    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主产区位于我国云南文山州。图1为小明同学暑假在当地拍摄的三七种植大棚照片,上覆黑色的透气尼龙网;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有云的白天气温低与①增强有关
    B. 有云的夜间气温高与②减弱有关
    C. “高处不胜寒”与③有关
    D. 晴朗的白天天空呈现蔚蓝色与④有关
    8. 关于尼龙网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主要使用的季节为冬季
    B. 能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气温
    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有云的白天气温低是因为云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②减弱,A错误;有云的夜间气温应该高是因为大气逆辐射③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B错误;“高处不胜寒”是指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较低,大气逆辐射③少,C正确;晴朗的白天天空呈现蔚蓝色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即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与④地面辐射无关,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尼龙网的主要作用是削弱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从而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所以主要使用季节是夏季,A错误;透气尼龙网上覆在大棚上,主要是削弱太阳辐射,而不是增加大气逆辐射来降低棚内气温,B错误;尼龙网不能增强地面辐射,C错误;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正确。故选D。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居民生活生产等人为热释放不断增加,造成城区气温高于周围郊区气温的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等于市区平均温度与郊区平均温度的差值。城市热岛效应威胁人类健康,同时加剧大气污染,导致气候与物候失常。下图示意福建省晋江市2017年城市热岛强度的平均日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晋江市热岛效应( )
    A. 最明显的时段是14点左右
    B. 最明显的时段是24点左右
    C. 热岛强度较大时近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D. 热岛强度与城市化的推进无关
    10. 下列能有效减轻热岛效应的措施有( )
    ①减少废热排放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④合理规划城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据图分析,热岛效应强度夜晚强于白天,最明显的应在夜晚,A项错误;夜间24时热岛效应最为明显,原因是白天在太阳辐射作用下,普遍升温,温差较小,城市由于人口密集,生产、生活产生的热量多,散热更慢,郊区正好相反,散热比较快,到了24时二者的温差达到最大,此时的热岛效应最为明显,因此B项正确;热岛强度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D项错误;由于城区热岛效应的存在,市区温度始终高于郊区,因此近地面风始终是由郊区吹向城区的,C项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热岛强度取决于市区平均温度与郊区平均温度的差值大小,减少废热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合理规划城市都能有效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因此能有效减轻热岛效应的措施①②③④均有,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成都的活水公园是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的城市生态景观公园,秉承“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和“人水相依”的生态理念,将雨水进行有效收集,展示被污染水体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下图为成都的活水公园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成都活水公园建成后对当地水循环的环节产生明显影响的( )
    ①蒸发减少②水汽输送增加③地表径流减少④下渗增加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12. 某兴趣小组对活水公园开展深入学习,关于其认识正确的是( )
    A. 该公园可在乌鲁木齐大范围推广
    B. 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不大
    C. 可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D. 由于技术限制推广难度大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活水公园能将雨水进行有效收集,使雨水更多地被储存和利用,地表径流会减少。由于公园有一定的蓄水和渗水功能,下渗会增加。公园内水体增加,植物蒸腾等作用可能增强,蒸发可能增加而不是减少。水汽输送主要与大气环流等大尺度因素有关,一个公园的建成对水汽输送的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活水公园建成后对当地水循环环节产生明显影响的是地表径流减少和下渗增加,③④正确,①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乌鲁木齐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匮乏,活水公园需要有一定的水资源基础来展示水体净化等功能,乌鲁木齐降水较少,所以在乌鲁木齐难以大范围推广活水公园,A项错误;活水公园有水体和植被等,能够调节局部气候,对城市热岛效应有一定的缓解作用,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活水公园可将污染水体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这表明它可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及技术限制推广难度大的相关信息,因此D项错误。故选C。
    “仙女圈”位于非洲西海岸纳米布沙漠,其中央不长草,周围的草却长得特别茂盛。2013年,德国植物学家尤尔根斯研究发现,“仙女圈”的形成可能与白蚁密切相关。白蚁喜阴凉,多以草类植物为食。一般白蚁巢穴位于地下2米左右,但纳米布沙漠的白蚁巢穴却在地下5米以下,且多分布在“仙女圈”中央土层下。“仙女圈”附近沙漠年降水量多在100毫米左右,雨期极短,“仙女圈”中央下层泥土较为潮湿。图1为“仙女圈”景观图,图2为非洲南部局部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洋流对沿岸纳米布沙漠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 )
    A. 增温增湿 B. 增温减湿 C. 降温增湿 D. 降温减湿
    14. 与一般白蚁相比,白天纳米布沙漠白蚁深居地下,推测其原因( )
    ①地下深处温度相对较低②地下水分充足③地下温暖④地下天敌少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纳米布沙漠沿岸应为本格拉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加剧纳米布地区的干旱,促使纳米布沙漠的形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纳米布沙漠为热带沙漠气候“白蚁喜阴凉”,白天太阳辐射强,沙漠吸热快,地表温度极高,地下5米以下深处温度相对较低,地下深处潮湿的土层使土温增长缓慢,适宜白蚁居住,①正确,③错误;白蚁喜湿,沙漠地区土层空隙大,地表水易下渗到地下,5米以下深处地下深处土层潮湿,水源相对充足,②正确;一般白蚁生活在地下2米而纳米布沙漠的白蚁巢穴地下5米处均比较隐蔽,均少天敌,④不符合题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我国乌兰布和沙漠正在开展菌草种植、沙漠土壤化改造、葡萄产业等生态实践。某科研团队将自主研发的植物纤维黏合剂施加到沙子间,使沙漠表层的沙子“土壤化”。图示意沙漠种植实验区。该团队的沙漠实地种植试验证实,“土壤化”的沙子非常适宜某些植物生长,并且具有很强的抗风蚀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在沙漠土壤化改造过程中,科研团队使用植物纤维黏合剂使沙子“土壤化”。对其主要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
    A. 增加沙子的保水能力 B. 提高沙子的肥力
    C. 减弱沙子的透气性 D. 直接改变当地的气候类型
    16. 沙漠土壤化改造后带来生态效益是( )
    A. 改造后的沙漠可以完全阻止沙尘暴的发生
    B. 能促进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对其他生物无影响
    C. 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
    D. 会导致地下水位快速下降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植物纤维黏合剂能够使沙子颗粒之间的孔隙变小,从而增加沙子的保水能力,A选项描述正确;植物纤维黏合剂的使用可以为沙子带来一些有机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沙子的肥力,B选项正确;使用植物纤维黏合剂会使沙子颗粒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孔隙变小,从而降低沙子的透气性,C选项描述正确。植物纤维黏合剂对沙子的改造作用是有限的,它不可能直接改变当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共同决定的,D选项描述错误。本题选择描述错误的,所以选D。
    【16题详解】
    虽然改造后的沙子有很强的抗风蚀能力,但不能完全阻止沙尘暴的发生,A选项错误。沙漠土壤化改造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还能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对生物多样性有积极影响,B选项错误。沙漠土壤化改造能够增加植被覆盖,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生物的栖息和繁衍,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C选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且植被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持水土和提高地下水位,D选项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17.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山东青岛海岸,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是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岩石表面有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2022年10月2日晚,青岛市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次日清晨人们发现“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经坍塌。图1为海蚀地貌示意图,图2示意“石老人”坍塌前后的景观图。
    (1)指出形成“石老人”景观的主要外力形式。
    (2)推测“石老人”与海蚀崖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3)分析造成青岛沿海“石老人”景观坍塌的原因。
    【答案】(1)风化、海浪侵蚀(侵蚀)、风力侵蚀。
    (2)距离变大,由于海水不断侵蚀,海蚀崖不断后退,与海蚀柱“石老人”的距离增大,逐渐变远。
    (3)“石老人”坍塌的原因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常年风化使岩石破碎,风雨侵袭和海水侵蚀会加剧海蚀柱的破碎、坍塌和消失。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石老人”是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是岩石遭受外力作用风化,然后遭受风力和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
    【小问2详解】
    海蚀崖遭受海水侵蚀,不断回退,海蚀柱扔留在原地,导致“石老人”与海蚀崖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距离逐渐变远。
    【小问3详解】
    青岛沿海“石老人”景观坍塌的原因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影响的。“石老人”为海蚀柱景观,位于近海海域,空气湿润,海水盐度高,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岩石变得松软、破碎,加之风雨的侵袭以及海浪的长时间侵蚀作用下,加剧了海蚀柱的破碎,逐渐坍塌和消失。
    18.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热带云雾林是热带雨林的一种,指繁茂于云雾连绵的山地森林。林木茂密,空气湿度极大,寄生、附生植物发达,终年云雾缭绕降雨频繁,很多云雾林地区年降雨量可达2500毫米以上。这种森林只占全世界热带雨林面积的2.5%。一般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顶或山脊。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至今为止没有受到广泛关注。海南岛是中国热带云雾林最主要的分布地区之一。下图为海南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示意图。
    (1)据图描述热带云雾林分布区的分布特征。
    (2)据材料说明热带云雾林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3)阐述目前热带云雾林没有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
    【答案】(1)分布范围相对集中(分布范围不均)主要在海南岛中部偏南地区;集中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的西(西南)坡。
    (2)对风力的适应: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这样可以减少风的作用力,适应山顶或山脊风力大的环境;对气温的适应: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气温相对较低,其植株矮小等特征也是对较低气温环境的一种适应;对水分获取方式的适应:附生植物发达,很多云雾林地区年降雨量可达2500毫米以上且终年云雾缭绕降雨频繁,多利用树叶吸食雾水以此获取水分,适应云雾多、降雨多的环境。
    (3)分布范围相对狭窄,不易引起广泛关注,研究难度较大;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顶或山脊,地理条件相对复杂,研究成本高,导致研究较少,关注度低;植株矮小,树干弯曲,树木的经济价值小;与普通热带雨林相比,其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尚未被充分认识。位于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不便。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热带云雾林在海南岛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中部偏南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的西(南)坡的山脊或者山顶。
    【小问2详解】
    对风力的适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热带云雾林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顶或山脊,风力较大,植株矮小、树干弯曲能够减少风力对植株的影响,适应山顶或山脊风力较大的环境。
    对气温的适应: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顶或山脊,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带云雾林植株相对矮小,能够适宜相对较低的气温环境。
    对水分的适应:根据材料信息“林木茂密,空气湿度极大,寄生、附生植物发达,终年云雾缭绕降雨频繁,很多云雾林地区年降雨量可达2500毫米以上。”可知,热带云雾林树木寄生和附生植物较多,云雾林终年云雾缭绕,很多云雾林地区年降水量可达25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云雾林可以利用树叶吸收空气中的水汽直接获取水分,适应云雾多、降水量较大的环境。
    【小问3详解】
    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热带云雾林分布范围相对较小,相对狭窄的分布范围不易引起社会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研究的难度较大;根据材料信息“这种森林只占全世界热带雨林面积的2.5%。一般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顶或山脊。”可知,热带云雾林主要分布在1200米以上的山顶或山脊,地形条件复杂,地势起伏较大,研究人员难以到达,研究的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对热带云雾林的研究较少,关注度较小;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热带云雾林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树木的经济价值较低,关注度较低;与热带雨林相比,热带云雾林的分布范围较小,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没有被充分认识,导致关注度较低;热带云雾林主要分布在1200米以上的山顶或山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不便于研究。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地时间2024年3月13日19时10分和19时14分,智利北部城市皮萨瓜以西海域相继发生两次地震,震级分别为4.8级和4.3级,震源深度为124千米。
    智利中部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该城市为港口城市,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缤纷的色彩为了方便修船工回家时能快速找到自己的房屋,也为了防止风对房屋的侵蚀。瓦尔帕莱索地区风向多变,住在沿海地区的居民甚至能感受到一天中白天和夜晚风向也明显不同。
    材料二 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图。
    (1)图中洋流按性质划分为____,受图中洋流影响,沿岸海域南北温差____(填“增大”或者“减小”)。由甲至乙,海水温度____(填升高或降低),海水盐度____(填升高或降低)。
    (2)说明此次震源所处的地球内部圈层及判断依据。
    (3)简述瓦尔帕莱索沿海地区白天和夜晚风向的差异及成因。
    【答案】(1)寒流 减小 升高 升高
    (2)地幔。该地位于海洋上,大洋上地壳平均厚度为5—10千米,震源深度为124千米,应为地幔。
    (3)瓦尔帕莱索地区位于沿海,一天中受海陆风影响明显。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比热容小,海洋比热容大。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而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吹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而海洋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吹陆风。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洋流是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按性质划分,为寒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受其影响,该沿岸海域南北温差减小。由甲至乙,纬度逐渐降低,太阳辐射增多,海水温度升高;海水盐度受温度和降水量影响,温度越高、降水量越少,海水盐度越高,由甲至乙,海水温度不断升高,同时沿岸降水减少,导致海水盐度升高。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震源深度为124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海洋上,大洋板块的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为5—10千米,地幔为地壳约下直到地下约2900千米,所以此次地震位于地幔。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瓦尔帕莱索位于沿海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受海陆风影响显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地比热容较小,海洋比热容较大,白天,接受同样的太阳辐射,陆地升温速度快于海洋,近地面气温较高,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升温较慢,近地面气温较低,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陆地降温速度快于海洋,近地面气温较低,形成高压,海洋降温速度较慢,近地面气温较高,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

    相关试卷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A):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A),共6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评三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评三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评三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评三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评三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评三地理试题,共10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