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1408/0-17390059108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1408/0-17390059109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1408/0-173900591094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三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大致在每年的11月中旬出现,在极盛年份数量很多,被称为“流星雨之王”。轩辕十四星是狮子座中最亮的星,距离太阳系7.7光年。下图示意狮子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狮子座中最亮的轩辕十四星属于( )
A. 恒星 B. 彗星 C. 行星 D. 卫星
2. 狮子座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河外星系 D. 银河系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轩辕十四星是一颗亮星,自身能够发光,属于恒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轩辕十四星距离太阳系7.7光年,而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可知轩辕十四星位于银河系内,D正确,B错误;地月系所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同级别,AC错误,故选D。
2022年3月7日,一种来自我国重庆的植食性新属新种恐龙——元始巴山龙问世。元始巴山龙化石是亚洲目前发现最古老的剑龙化石,其主要生存于中生代时期。据此结合元始巴山龙复原图和地质年代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元始巴山龙生存的地质年代对应右图中的序号是( )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4. 元始巴山龙生存的地质年代( )
A.三叶虫大量繁衍 B. 联合古陆开始形成
C. 是重要的铁矿形成期 D. 裸子植物大发展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原始巴山龙属于恐龙中的剑龙,主要生存于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的中生代,对应右图中的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原始巴山龙生存于中生代,裸子植物空前繁盛,D正确;三叶虫大量繁衍出现在古生代,A错误;联合古陆于古生代开始形成,B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铁矿形成期,C错误。故选D。
2023年5月25日,维珍银河公司的“团结25号”太空船发射升空,成功携带游客试飞抵达太空边缘并安全返回地表,标志着太空旅行即将进入新的时代。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完成下面小题。
5. 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A. 干洁空气、水汽、杂质 B. 二氧化碳、氧气
C. 臭氧、二氧化碳 D. 干洁空气、臭氧
6. “团结25号”太空船自发射至进入③层大气前,途经大气温度变化情况是( )
A. 不断下降 B. 先上升,后下降
C. 不断上升 D. 先下降,后上升
7. 下列关于各层大气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层内适合航天飞行 B. ②层内对流旺盛
C. ②层内存在臭氧层 D. ③层内多云雨现象
【答案】5. A 6. D 7. C
【解析】
【5题详解】
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固体杂质和水汽组成.干洁空气有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组成.臭氧主要在平流层。故选A。
【6题详解】
③为高层大气,发射至进入③层大气前,通过了对流层和平流层,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故变化为先下降后上升,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①为对流层,天气多变不适合航天飞行,A错误。②为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对流不旺盛,B错误。臭氧层主要在平流层,②为对流层层内存在臭氧层,B正确。③为高层大气没有水汽和杂质,无云雨现象,D错误。故选C。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图中⑤表示( )
A. 地面吸收作用 B. 大气反射作用
C. 大气保温作用 D. 地面辐射作用
10. 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₂排放可以使( )
A. ①增强 B. ③减弱 C. ④减弱 D. ⑤增强
【答案】8. C 9. B 10. C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为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为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经削弱后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⑤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为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经削弱后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⑤表示大气(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₂排放可以使④减弱、对①③⑤的强弱影响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世界局部地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A. 地中海 B. 红海 C. 阿拉伯海 D. 波斯湾
12. 影响红海与波斯湾海水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 入海径流 B. 海域形状 C. 太阳辐射 D. 海域面积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红海纬度低,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周围被热带沙漠包围,几乎没有河流注入;红海轮廓封闭,与外部海洋的海水交流少;因此红海是图中盐度最高的海洋,也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波斯湾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注入,稀释海水盐分,海水盐度较低,红海周边没有大河注入,海水盐度较高,A正确;海域形状不是导致两海域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B错误;红海与波斯湾海域纬度相当,周边气候类型都是热带沙漠气候,海域相对封闭,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当,C错误;海域面积不是导致两海域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导致不同纬度表层海水密度存在图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径流数量 B. 海水盐度 C. 海水温度 D. 海水压力
14. 据图可知,各纬度海水密度基本相同的深度是( )
A. 500米以下 B. 1000米以下 C. 1500米以下 D. 2000米以下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世界表层海水密度大致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主要是因为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减弱,温度降低,海水的密度变大,C正确;世界不同地区大尺度范围内的表层海水密度受径流影响较小,径流主要影响局部河口区域海域,A错误;表层海水的密度主要受海水的温度影响,盐度对海水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变化趋势与表层海水密度不一致,不是其影响的主要因素,B错误;海水压力与不同纬度表层海水密度关联度小,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据图示信息可知代表赤道海区、热带海区、高纬度海区的三条曲线大概在海水深度2000米以下的2500米处重合,代表在这一海水深度各纬度海水密度基本相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形成渔场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 ①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A. 降温增湿 B. 增温增湿 C. 增温减湿 D. 降温减湿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乙地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形成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道渔场,B正确。甲北赤道暖流、丙北太平洋暖流、丁南赤道暖流都是单一的风海流,不容易形成渔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①处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使沿岸气候更加干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某校地理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图1示意同学们绘制的地球圈层结构,甲、乙表示不连续界面,图2示意地球各圈层间物质交换。
(1)分别指出图1中字母D、E、F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
(2)说出图1中甲、乙两个不连续界面的名称,并简述地震波向下通过乙界面时波速发生的变化。
(3)图1中的A、C圈层分别对应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且图2中最活跃的圈层是_________。(填数字序号及名称)
【答案】(1)D:地壳;E:地幔;F:地核
(2)甲:莫霍界面;乙:古登堡界面。波速变化: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②大气圈 ①水圈 ④生物圈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甲、乙表示不连续界面,由图可知,D位于地球内部第一个不连续界面以上,为地壳;E位于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界面之间,为地幔;F位 于地球内部第二个不连续界面以下,为地核。
【小问2详解】
甲为地球内部第一个不连续界面,为莫霍界面,乙为地球内部第二个不连续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乙(古登堡界面)界面以上为固体,以下为熔融态,所以地震波向下通过乙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迅速下降。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具有供水作用,为水圈,②产生降水为大气圈,④有供氧作用,为生物圈,则③为岩石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中最活跃的是④生物圈。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夜晚,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差引起的大气热力环流。下图示意海陆热力环流模式。
(1)判断a图中此时陆地和海洋的温度高低及气压大小。
(2)根据海陆温度的高低,用箭头补全a、b两图海陆间热力环流。
(3)分析夏季大气热力环流对海滨地区气温的调节作用。
【答案】(1)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海洋气压高于陆地。
(2)如下图所示:
(3)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滨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夜晚,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a图为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运动,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高压,故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海洋气压高于陆地。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a图为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运动,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水平方向上气流从海洋流向陆地;陆地气流垂直上升运动,高空形成高压,海洋气流垂直下沉运动,高空形成低压,高空气流从陆地流向海洋。b图为夜晚,陆地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流从陆地流向海洋;垂直方向上气流垂直下沉运动,陆地高空形成低压,垂直方向上气流垂直上升运动,海洋高空形成高压,高空气流从海洋流向陆地。如图所示: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滨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
19.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④⑥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
(2)向海洋源源不断输送有机物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填序号);促进陆地水体更新的主要水循环类型是____。
(3)说明图示城市内的湖泊可能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4)说明城市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答案】(1)水汽输送 下渗 地下径流
(2)⑤ 海陆间循环
(3)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4)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结合图示分析知②为水汽输送;④雨水下渗下到地面以下,为下渗;⑥代表地下径流。
【小问2详解】
水循环中通过地表径流⑤向海洋不断输送有机物;海陆间大循环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淡水资源得以再生。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泊如果与有河道与海洋相连,则参与海陆间循环,如果没有相连,为内流湖,则参加陆地内循环。据图可知,该湖泊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向海洋注入,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同时该湖泊蒸发水汽后成为陆地降水水汽来源,参与了陆地内循环。
【小问4详解】
植被遭到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植被破坏导致地表径流流速加快,使下渗减少;下渗的水量减少,则使地下径流补给减少,地下径流随之减少;植被破坏,导致蒸腾量减少,蒸腾作用减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7光年,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图中⑤表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7光年,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图中⑤表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