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0866/0-17390029022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0866/0-173900290227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0866/0-173900290230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通过多种途径实施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果。下表示意我国2020年与2025年(预计)碳排放对比,能耗统计以热值为参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2020年相比,2025年我国化石能源消费( )
A. 总量和比重均上升B. 总量和比重均下降
C. 总量上升,比重下降D. 总量下降,比重上升
2. 2025年单位GDP能耗明显低于2020年,表明期间我国可能( )
①能源结构优化②产业结构优化③技术水平上升④经济总量上升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与2020年相比,2025年碳排放总量上升,单位GDP能耗下降,说明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上升,化石能源消费占总能源消费量比重相对下降。C项正确。故选C。
【2题详解】
单位GDP能耗低,说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减少,产业结构优化,或技术水平上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②③正确。①和④与单位GDP能耗不直接相关。B项正确。 故选B。
我国有多种区域界线与秦岭大致重合,秦岭也因此成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图是秦岭南北两侧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有可能位于图示两种植被类型分界线上的地点是( )
A. ①B. ②
C. ③D. ④
4. 甲区域的植被群落中,落叶阔叶树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原因是( )
A. 对热季气温不适应B. 对冷季气温不适应
C. 枝叶量少于常绿阔叶林D. 生长季短于常绿阔叶林
5. ②、③两地冬季气温差别显著的原因是秦岭( )
A. 属于热量带分界线B. 属于自然带分界线
C. 两侧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不同D. 两侧气流水平运动方向不同
【答案】3. C 4. D 5. C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热量差异,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分界线应位于常绿阔叶林上界,③地符合,C正确,①②位于秦岭北坡,且基带为落叶林,不可能有常绿林阔叶林出现,④位于南坡山麓,不可能是分界点,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落叶阔叶林秋季落叶,生长季短于常绿阔叶林,处于竞争劣势,D正确;落叶阔叶对热量要求较高,能适应甲区域的热季气温条件,A错误;落叶阔叶对冷季的适应能力更强,B错误;生长季两者的枝叶量差别不大,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由图可知,②位于秦岭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气温较低。③处位于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两侧气温差异显著,C正确,D错误;与热量、自然带分界线关系不大,AB错误;故选C。
下图是某区域地形略图,该区域内图示公路规划时,把线路坡度和长度作为重点考虑课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示公路选线比该区域内其他位置( )
①同等坡度下长度更小②同等坡度下长度更大
③同等长度下坡度更小④同等长度下坡度更大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7. 该公路规划除了考虑线路坡度和长度外,还需特别关注( )
A. 地形起伏B. 区域需求
C. 技术水平D. 资金投入
【答案】6. A 7. B
【解析】
【6题详解】
该公路选线时经过等高线稀疏处,沿等高线弯曲,线路延长,因此与该区域其他位置相比,同等长度下坡度更小,同等坡度下长度更小,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该公路规划考虑线路坡度,主要受地形起伏、资金和技术水平等因素,ACD不符合题意;另外线路在线路弯曲处连接图示村落,能够满足村民的出行和物资的进出,村落的区域发展需求,因此线路需要连接更多的村落,B项正确。故选B。
地质考查队对某断层进行考查,该断层长达126km,有河流沿断层线发育,流向自东北向西南。下图是队员们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地层模型示意图,建模地段位于河流源头附近,虚线箭头表示河流流向,实线箭头表示地层上下错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河流沿断层线发育是因为断层线附近( )
A. 岩层破碎B. 落差较大
C. 降水丰富D. 植被缺乏
9. 该断层形成过程中,甲处水平作用力的方向是( )
A. 东南向东北B. 西北向东南
C. 西南向东北D. 东北向西南
10. 依据图中信息可确定的地层上下最少错动次数,①、②地层分别为( )
A. 1次,1次B. 2次,2次
C. 1次,2次D. 2次,1次
【答案】8. A 9. B 10. D
【解析】
【8题详解】
断层处岩层破碎,易风化,加上流水侵蚀,常发育沟谷河流,A正确。落差大不是河流沿断层线发育的原因,B错误;降水丰富、植被缺乏与河流沿断层线发育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河流流向为东北向西南,两岸分别为西北向和东南向,甲处岩块位于断层线东南。图示断层为正断层,受张裂作用影响,甲处水平作用力方向为西北向东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②地层错动距离小于①地层,且断层两侧厚度不同,表明①地层错动后②地层再沉积,②地层形成后,①地层与②地层再次错动,故可确定①最少错动2次,②最少错动1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因工作需要,陈先生经常往返于上海与成都。下图显示陈先生利用手机检索到的所选航班信息,图中点虚线是该航班常规飞行线路。飞机降落过程中,陈先生又一次发现飞机窗户玻璃外侧覆盖着浓浓的水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确定该航班常规飞行线路,主要考虑( )
A. 减少极端天气干扰B. 避开高大建筑影响
C. 便于中途临时降落D. 促进沿途经济发展
12. 该航班此次飞行起飞和降落时地面气温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日出时刻②太阳高度③海拔高度④海陆位置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13. 飞机窗户玻璃外侧形成水雾,是因为降落过程造成飞机窗户玻璃温度( )
A. 低于机舱外空气温度B. 高于机舱外空气温度
C. 低于机舱内空气温度D. 高于机舱内空气温度
【答案】11. C 12. D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从图中看,该航班常规飞行线路并不是一条直线,路线中经过重庆、武汉等城市,线路中经过城市较多,便于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临时降落,并未避开高大建筑,B错误,C正确;线路经过城市多与极端天气无关,A错误;航空运输对沿线社会经济促进作用不大,排除D。故选C。
【12题详解】
从图中看,飞机起飞时为7:53,降落时为10:52,两地纬度接近,两地日出地方时大致接近,上海地方时与北京时间接近,成都地方时与北京时间大致相差一小时,故降落时成都地方时大约为9:52,上海起飞时为7:53,由于两地时间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存在差异,气温存在差异,且成都位于内陆四川盆地,升温较快,②和④正确;两地纬度差异小,日出时刻差异不大,①错误;成都虽海拔高,但温度也高,海拔高度与题设不符,③排除。②④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飞机在高空飞行途中外界温度较低,窗户玻璃温度也较低。飞机降落过程中机舱外空气随高度下降而上升,窗户玻璃温度相对较低,机舱外空气遇冷凝结在玻璃外侧形成水雾,机舱内温度较为稳定,与机舱内空气温度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表示某时刻地球表面昼夜分布情况(信息不完整),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此刻太阳直射点( )
A. 位于北半球B. 位于南半球
C. 向北移动D. 向南移动
15. 图示区域的黑夜还有( )
A. ①B. ①+②
C. ①+③D. ②+③
16. 以区时为基础,此刻全球两个日期的面积比约为( )
A. 1:14B. 1:15
C. 1:16D. 1:17
【答案】14. A 15. D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同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图信息无法确定是南移还是北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160°E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③为黑夜,且南极地区为极夜,因此图示区域的黑夜还有②+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此时160°E为0点,即160°E-180°为新一天范围,根据区时计算规律,此时东11区和东12区进入新的一-天,约占1.5个时区,此刻全球两个日期面积比约为1:15,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指保证任何人都能获得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物(包括粮食食物和非粮食食物),土地资源是支撑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
(1)我国有些地区人均耕地不足,人口增加引发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下降,推测其原因。
(2)分析城镇化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的挑战。
(3)有学者建议我国通过增加非粮食食物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1)过度利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不合理的开垦导致环境破坏。
(2)城镇建设占用农业用地,人口城镇化造成农业劳动力不足。
(4)非粮食食物是食物的组成部分,我国耕地比重小,限制了粮食食物生产,其他农业用地数量多,非粮食食物生产潜力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我国有些地区人均耕地不足,人口不断增加,为了获得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物,人们会过度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导致耕地质量下降,不合理的开垦耕地,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小问2详解】
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面积扩大占用大量市郊农用耕地,导致耕地数量减少;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造成农村发展农业的劳动力不足。
【小问3详解】
食物包括粮食食物和非粮食食物,非粮食食物是食物组成部分,土地资源是支撑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而我国耕地比重仅有12.68%,限制了粮食食物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读图可知,其他农业用地数量多,可以用来生来非粮食作物,非粮食食物的生产潜力较大,因此,我国通过增加非粮食食物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是我国重要的钢铁企业,位于上海市区附近,产品主要供应上海,同时也销往国内外其他市场。下图是宝钢主要物流联系示意图。
(1)根据运输成本说明宝钢的区位优势。
(2)宝钢选址与上海市区拉开了一定距离,简述由此产生的效益。
【答案】(1)利用廉价海运进口铁矿石,便利的交通位置有利于煤炭运输(产品外运),临近钢材消费市场。
(2)降低用地成本,减轻对市区的污染。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工业的区位条件,从地理位置、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运输成本。首先上海宝钢位于上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产品主要供应上海,同时也销往国内外其他市场,靠近并且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上海宝钢位于长江入海口区域,水陆交通便利,交通优势显著,可以利用廉价海运进口铁矿石,便利的交通位置有利于产品外运,有利于产品的输出和原材料的输入,运输成本较低。
【小问2详解】
效益包括社会、经济、生态。上海市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宝钢选址与上海市区拉开了一定距离,避免对市区的大气造成污染;上海市区地价较高,且钢铁厂占地面积较大,宝钢厂址布局在市区边缘,低价较低,有利于降低用地成本。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住宅和农田是乡村聚落的主要组成部分。下图表示江西某地乡村景观,该地降水变率大,雨季多暴雨天气,下图示景观特征反映了当地“趋利避害”的地域文化。
(1)列举图示农田布局实现的“趋利”因素。
(2)从“避害”角度指出图示住宅选址应避开的2种自然灾害。
(3)该地近岸农田常常以种植越冬作物为主,解释其原因。
【答案】(1)靠近水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洪涝,泥石流(滑坡)。
(3)冬季处于枯水期,作物不受洪涝威胁
【解析】
【小问1详解】
农业影响的自然区位因素有地形、土壤、气候、水源。当地农田分布在地势平坦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且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便于耕作。
【小问2详解】
图示聚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图示住宅分布在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受季风气候带来的降水不稳定影响,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靠近山区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
【小问3详解】
江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量少,河流处于枯水期,洪涝威胁极小,有利于农业生产。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M湖位于欧洲西部,一年四季湖陆风明显。下图表示7月20日M湖中央(甲处)及湖泊附近陆地(丁处)的气温日变化,图中甲、乙为湖泊,丙、丁为陆地,丙处灌木丛生。此日正午前后湖风显著,乙处湖面以正西风为主。
(1)此日正午前后,一只水鸟贴近地面从丁处飞往甲处。判断水鸟的飞行方向以及飞到丙处时遇到的风向。
(2)解释此日甲处最高气温低于丁处的原因。
(3)与夏季相比,分别指出M湖冬季陆风和湖风的强度大小差异。
【答案】(1)飞行方向:东北向西南。丙处风向:西南风。
(2)日平均气温低,白天升温慢,湖水蒸发消耗热量。
(3)陆风强度大,湖风强度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此日正午前后湖风显著,乙处湖面以正西风为主,为保证乙处湖风为正西风,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应指向东北方向,该方向就是甲丁连线走向,水鸟贴近地面从丁处飞往甲处,因此,水鸟的飞行方向为由东北向西南。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北方向,由于甲、乙为湖泊,丙、丁为陆地,丙处风向受到摩擦力影响,相对于乙处的正西风,丙处风向偏转角度较小,丙处的风向应是西南风。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位于湖中央,丁处位于陆地,甲处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差值较小,此日时间是7月20日,为北半球夏季,由于湖泊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甲处的日平均气温低于丁处,湖泊白天升温慢,丁处升温较快;甲处湖水在蒸发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导致气温降低,最终甲处最高气温低于丁处。
【小问3详解】
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高度角很小且昼短,白天陆地升温很慢,很难与湖泊产生较大的温差,湖风强度小;与夏季相比,冬季夜长较长,陆地降温时间较长,与湖泊产生较大的温差,陆风强度增大。
碳排放总量
单位GDP能耗
单位GDP碳排放量
2020年
1
1
1
2025年
1.10
0.86
0.8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