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686483/0-17389379286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686483/0-173893792866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686483/0-173893792869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台风“万宜”为2024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4个被命名的风暴。中央气象台11月18日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在19日5时,台风“万宜”中心位置大致是( )
A. 19°S,115°E B. 19°N,115°E
C. 19°S,115°W D. 19°S,115°E
2. 从18日17时开始,“万宜”运动轨迹的大致方向是由( )
A. 东北向西南 B. 东向西转向西南
C. 西北向东南 D. 西南向东北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在19日5时,台风“万宜”中心位置大致是19°N,115°E,B正确,ACD排除,故选B。
【2题详解】
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辨别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据图可知,从18日17时开始,“万宜”运动轨迹的大致方向是由东向西转向西南,B正确,ACD排除,故选B。
海洋具有互联互通的特点,许多海峡被称为海上交通线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黑海出入地中海的唯一海上“咽喉”①是( )
A. 直布罗陀海峡 B. 英吉利海峡 C. 亚得里亚海 D. 土耳其海峡
4. 直布罗陀海峡沟通的两个大洲M、N分别是( )
A. 亚洲和欧洲 B. 欧洲和非洲 C. 非洲和北美洲 D. 亚洲和非洲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英吉利海峡沟通大西洋与北海,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间接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与地中海,所以黑海出入地中海的唯一海上“咽喉”①是土耳其海峡;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直布罗陀海峡沟通的两个大洲M是欧洲、N是非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辽宁某市一学生用手机截取11月8日至11日天气预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
A. 8日 B. 9日 C. 10日 D. 11日
6. 周日休息时,该同学去图书馆看书,下列物品必须携带的是( )
A. 防晒霜 B. 羽绒服 C. 雨伞 D. 帽子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气温日较差是当日最高气温与当日最低气温的差值。计算如下:11月8日: 15℃ - 5℃ = 10℃; 11月9日: 19℃ - 6℃ = 13℃; 11月10日: 14℃ - 0℃ = 14℃;11月11日: 15℃ - 0℃ = 15℃;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11月11日。故选D。
【6题详解】
由图中天气预报可知,周日休息时,最高气温14℃;最低气温0℃;天气有雨,去图书馆看书,必须携带雨伞。C正确,ABD排除,故选C。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等温线分布也随之发生变化。读“局部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气温分布特点是( )
A.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B. 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C. 北半球等温线向北突出
D. 等温线稀疏,气温分布陆地比海洋上简单
8. 纬度大致相同的四个地点①②③④,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A正确;南半球气温自南向北逐渐升高,北半球相反,B错误;北半球等温线向南凸出,C错误;海洋表面比较均匀,对气温影响较小,陆地地形复杂,影响气温的因素较多,所以海洋上的等温线较陆地更简单,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③④地年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②地位于青藏高原,该地海拔高,气温低,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因此②地年平均气温最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全球陆地被海洋分隔成几块面积较大的大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陆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东、西半球图上的经线圈是( )
A. 0°和东经180°组成的经线圈
B. 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C. 赤道
D. 东经20°和西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10. 赤道穿过的大洲M和大洋N分别是( )
A. 非洲、印度洋 B. 南美洲、太平洋
C. 大洋洲、大西洋 D. 亚洲、太平洋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之和为180°),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基本上是从海洋通过,避免了以0°和180°经线划界,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所以东、西半球图上的经线圈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AD错误,B正确;赤道的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图中赤道穿过的大洲M是南美洲,大洋N是太平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很大。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亚洲的地形复杂,主要是以( )
A. 高原和平原为主 B. 平原为主
C. 高原和山地 D. 高原为主
12. 位于亚洲中南部、我国西南部的地形区是( )
A. 东欧平原 B. 刚果盆地 C. 巴西高原 D. 青藏高原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地形多种多样;高原和山地面积广大,比如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平原面积相对较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东欧平原位于欧洲,A错误;刚果盆地位于非洲,B错误;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C错误;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南部,在中国的西南部,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D正确。故选D。
13. 板块运动引起大陆的漂移,形成世界地形的分布格局,海洋的发育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读图,完成问题。
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红海不断扩张的原因是( )
A. 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B. 地处环太平洋地带
C. 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板块张裂运动使其不断扩张
D. 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张裂地带,板块张裂运动使其不断扩张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由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拉伸造成红海不断扩张,故选C。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海洋与人类息息相关,海洋对人类的影响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2024年7月,我国多地经历了创纪录的高温天气,打破了当地历史最高气温纪录。海边成为消暑度假的好去处。人们下海游泳的区域主要位于( )
A. 洋中脊 B. 洋盆 C. 大陆架 D. 大陆坡
15. 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有( )
①资源的宝库②重要的交通要道③直接提供淡水④生命的摇篮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海底地形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洋中脊等。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为大陆架;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为大陆坡;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为海沟;洋盆是大洋中宽方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为洋中脊。海底地形中,目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大陆架,海水较浅,阳光充足,水温适宜,是人们下海游泳的主要区域。洋中脊是海底山脉,洋盆是大洋底部的主体部分,大陆坡坡度较陡,这些区域都不适合人们下海游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含着丰富的矿产、生物等资源;海洋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许多海上航线连接着世界各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但是海洋中的水是咸水,不能直接提供淡水;①②④正确,③错误。综上,A①②④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5分)
16. 下面是我国某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根据表格信息,将该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绘制完整。
(2)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中,横坐标代表12个月;纵坐标代表气温,确定气温的取值范围;根据气温逐月用点标注出来;最后,用平滑的____把各点连接起来。
(3)该市最热月平均气温是____,气温年较差为43.4℃,气温的年变化特点是____。
(4)从南、北半球看,该地位于____,原因是____。
【答案】(1)
(2)曲线
(3)23.3℃ 冬季寒冷,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
(4)北半球 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而该市的气温数据符合这一特点,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
【解析】
【小问1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将该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绘制完整,如图所示:。
【小问2详解】
横坐标代表12个月,依次标注1月至12月。纵坐标代表气温。观察表格中气温的最大值是23.3℃,最小值是-20.1℃,所以气温的取值范围可以确定为-25℃至25℃,这样能完整包含所有数据。根据每个月的气温,在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位置用点标注出来。最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市最热月平均气温是23.3℃。气温年较差为43.4℃,气温的年变化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气温年较差较大。
【小问4详解】
从南、北半球看,该地位于北半球。原因是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而该市的气温数据符合这一特点,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
17. 地球表面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分布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读图,回答问题。
(1)从总体看,世界海陆分布很____。地球表面三分是陆地,____分是海洋。
(2)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但其海洋面积仍大于陆地面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____。
(3)陆地被海洋分隔成许多的陆块,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其中终年积雪覆盖,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洲是____。
(4)七大洲中,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分界借助了天然界线,即是____。
【答案】(1)不均匀 七
(2)北半球 海洋
(3)南极洲 (4)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总体看,世界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且分布不均匀。根据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小问2详解】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小问3详解】
陆地被海洋分隔成许多的陆块,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其中终年积雪覆盖,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洲是南极洲,因为南极洲气候极端寒冷,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
【小问4详解】
七大洲中,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分界借助了天然界线,即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18. 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而且板块是不断地在运动着。读图,回答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____大板块,其中完全位于大洋上的板块是____。
(2)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地震频繁的原因是____。
(3)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上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图中山脉A____:B____。
(4)喜马拉雅山脉位于____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碰撞挤压地带,而且挤压在不断进行,因此,测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在不断____。
【答案】(1)六 太平洋板块
(2)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4)亚欧 升高
【解析】
【小问1详解】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其中完全位于大洋上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小问2详解】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在日本地震频繁的原因是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小问3详解】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所以世界上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图中山脉A是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B是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小问4详解】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如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碰撞挤压地带,而且挤压在不断进行,因此,测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在不断升高。
19. 某中学地理小组模拟实验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并以此原理解释1月和7月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的差异。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第一步:用相同的烧杯分别取相同体积的水和沙子,提前一天放在室内。
第二步:第二天早上,分别测量水和沙子温度并记录,然后将装有水和沙子的烧杯放在室外让太阳照射。
第三步:中午再分别测量水和沙子的温度,并记录,然后两只烧杯送回室内。
第四步:傍晚,再分别测量水和沙子的温度,并记录。
(1)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从早到晚,水和沙子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
(2)水和沙子同时接受太阳照射,到中午时,温度较高的是____。
(3)傍晚,充分散热后的水和沙子的温度也不同,温度较高的是____。
(4)如果用水和沙子分别类比海洋和陆地,在北半球,1月,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对比较高的是____;7月,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对比较高的是____。
(5)在北半球的陆地,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是____月。
【答案】(1)先升后降
(2)沙子 (3)水
(4)海洋 陆地
(5)一 l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从早到晚,水和沙子温度的变化规律是先升后降;早上测量时水和沙子温度相同,经过中午太阳照射温度升高,傍晚没有太阳照射且热量散失,温度下降。
【小问2详解】
水和沙子同时接受太阳照射,到中午时,温度较高的是沙子,沙子吸热升温快,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热量,沙子温度升高得多。
【小问3详解】
充分散热后的水和沙子的温度也不同,温度较高的是水;水散热降温慢,所以傍晚时水的温度较高。
【小问4详解】
如果用水和沙子分别类比海洋和陆地,在北半球,1月,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对比较高的是海洋,1月是北半球冬季,海洋冬季降温慢,气温相对较高;7月,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对比较高的是陆地,7月是北半球夏季,陆地夏季升温快,气温相对较高。
【小问5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在北半球的陆地,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是1月,最高是7月。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0.1
-15.8
-6
5.8
13.9
19.7
23.3
21.6
14.3
5.6
-6.7
-16.8
物质温度
早上
中午
傍晚
水
5℃
16℃
8℃
沙子
5℃
18℃
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所示阳光垂直照射的纬度是,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地理坐标是, 此后一个月期间,我们家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共7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