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685238/0-173890144979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685238/0-1738901449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685238/0-17389014498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9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相应区域作答,超出区域所写答案无效;在试卷上、草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7题为单选题,每小题4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8-10题为多选题,每小题6分,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共46分)
1. 如图所示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下列对各场景的阐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在邓雅文展示小轮车骑行技巧时,其可视为质点
B. 图2所示,杨家玉获得田径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20公里”指的是比赛过程中杨家玉的位移
C. 图3所示,刘洋展示“十字撑”保持静止时,每根倾斜悬绳的拉力方向均竖直向上
D. 图4所示,陈艺文在女子三米跳板决赛中跳板被压到最低点的瞬间,对跳板的作用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答案】D
【解析】A.因要观察展示“技巧”,需分析邓雅文的动作,故不能将其视为质点,故A错误;
B.“20公里”为杨家玉行进轨迹的长度,即路程,而非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位移,故B错误;
C.刘洋展示“十字撑”保持静止时,每根倾斜悬绳的拉力方向应沿绳方向向上,故C错误;
D.陈艺文起跳时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合力向上,分析可知跳板对陈艺文的作用力一定大于重力,故其对跳板的作用力一定大于重力,故D正确。
故选D。
2. 图中的曲线是某一质点的运动轨迹。若质点在一段时间内从B点运动到A点,当B点越来越靠近A点时,质点的平均速度方向将越来越接近A点的切线方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总是一致的
B. 当时,平均速度趋于瞬时速度
C.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D. 瞬时速度的定义用到极限的思想方法
【答案】C
【解析】AC.平均速度与位移方向始终一致,瞬时速度和运动的方向总是一致,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方向可能不同,故A正确,C错误;
BD.根据速度定义式,当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故B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
3. 某质点在同一平面内同时受三个共点力作用的四种情况分别如图甲、乙、丙、丁所示,已知图中每个正方形方格的边长表示大小为1N的力,则关于该质点所受合外力大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质点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4N
B. 图乙中质点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5N
C. 图丙中质点所受的合外力等于0
D. 图丁中质点所受的合外力等于3N
【答案】ACD
【解析】A.对甲,先将与合成,合力为向左的3N,然后再用勾股定理,求得、、的合力等于5N,故A错误;
B.对乙,先将与沿水平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水平分量相等,竖直分量分别为1N和2N,再与合成,求得合力等于5N,故B正确;
C.对丙,和的合力与等大同向,则三力的合力为,即合力等于6N,故C错误;
D.根据三角形法则,丁图中合力等于0,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CD。
4. 某幼儿园要做一个儿童滑梯,设计时根据场地大小确定滑梯的水平跨度为L,滑板和儿童裤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为使儿童在滑梯中能沿滑板滑下,则滑梯高度至少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为使儿童在滑梯中能沿滑板滑下,则应该让儿童恰好能匀速下滑,即
故
由几何关系可得
解得
故选A。
5. 如图1、2、3、4、5为某高架桥上五根竖直吊绳,间距相等。两辆小汽车a、b车头在时刻分别对齐1、3绳,在两条车道上以相同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刻a、b两车头都对齐5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车的加速度是b车的两倍
B. a车的末速度是b车的两倍
C. a车的平均速度是b车的两倍
D. a车车头对齐3绳时的速度等于a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C
【解析】C.设相邻竖直吊绳间距为L,由平均速度公式得
可得
故C正确;
B.由上式得
可得
即a车的末速度是b车的两倍多,故B错误;
A.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
所以
故A错误;
D.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知
因为
所以
即中间时刻时a车车头对齐2绳,所以a车车头对齐2绳时的速度等于a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6. 雨滴相对伞的速度方向沿伞柄时挡雨面积最大,挡雨效果最好。一无风的下雨天,雨滴下落速度为2.0m/s,某同学打着伞匀速行走,行进速度为1.5m/s,以下伞柄的方向挡雨效果最好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已知雨滴落在伞上时,相对于伞的速度垂直时人淋雨最少,设伞柄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根据速度合成关系可得
解得
故选B。
7. 抖空竹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历史文化悠久。如图,人的两手握住连有轻质绳子的两根短杆,空竹在绳子上旋转并上下左右运动,忽略空竹的自转,认为绳子是光滑的,且空竹在运动过程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不计空气阻力,已知空竹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绳子两端水平距离为d,绳长为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的余弦值为
B. 绳子的拉力为
C. 若左手不动,右手向上移动,绳子的拉力增大
D. 若左手不动,右手向右移动,绳子的拉力减小
【答案】B
【解析】A.空竹两侧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设为,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有
结合
可得
则
A错误;
B.对空竹进行分析,空竹两侧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解得
B正确;
C.若左手不动,右手向上移动,L、d不变,则由
可知,T不变,C错误;
D.若左手不动,右手向右移动,L不变,d增大,则由
可知T增大,D错误。
故选B。
8. 两支玩具枪与竖直墙壁距离相等,沿水平方向正对墙面射出甲、乙两颗子弹,子弹打在墙上,两颗子弹沿竖直方向的位移分别为 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两颗子弹相比( )
A. 甲运动时间较长B. 乙运动时间较长
C. 甲初速度较大D. 乙初速度较大
【答案】BC
【解析】AB.竖直方向根据
可知
A错误,B正确;
CD.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相同,根据
可知
C正确,D错误。
故选BC。
9. 在距地面某一高度处平伸手掌托起篮球,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篮球竖直抛出,之后篮球落地。已知篮球在这一过程中的速度v与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其中Oab为曲线、bc为直线,图线在、内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大小分别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开始向上运动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B. 时刻,篮球处于超重状态
C. 时刻,篮球离地面的高度最大
D. 时刻前,手掌对篮球力逐渐增大
【答案】AC
【解析】A.图像的面积等于位移,由图像可知,篮球先向上运动s1,然后向下运动s2落地,则手开始向上运动时距地面的高度为s2−s1,故A正确;
B.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时刻,篮球的加速度向下,所以篮球处于失重状态,故B错误;
C.图像的面积等于位移,可知时刻,篮球离地面的高度最大,故C正确;
D.时刻前,篮球向上加速度越来越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g=ma
可知手掌对篮球的力逐渐减小,故D错误。
故选AC
10.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长为0.4m木板C,一大小不计的支架B放置在木板C上,一段细线上端固定在支架上,下端连接小球A。已知小球A、支架B、木板C质量分别为1kg、2kg、3kg,支架B底座与木板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线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偏角为53°
B. 当拉力时,细线对A的拉力大小为
C. 当支架B与木板C间发生滑动时,拉力F最小值为45N
D. 当时,B经0.4s从木板C的左端离开
【答案】BCD
【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支架B与木板C间发生滑动时,支架B与小球A的加速度最大,有
即
此时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最大为,选小球A为研究对象,则有
,
解得
故A错误;
C.选木板C为研究对象,则有
且
解得
即当支架B与木板C间发生滑动时,拉力F最小值为,故C正确;
B.当拉力时,支架B与木板C相对静止,即A、B、C三者相对静止,其加速度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此时细线拉力为,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偏角为,选小球为研究对象,有
,
解得
故B正确;
D.当时,支架B与木板C间发生滑动,此时对木板C有
解得
设B经时间t从木板C的左端离开,则有
解得
故D正确。
故选BCD。
二、实验题(共14分)
11.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研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将装有力传感器的小车放置于水平长木板上,把木板适当倾斜一定角度以平衡阻力;挂上砝码,每次通过改变砝码的质量来改变小车受到的力,测出小车的加速度。
(1)下列实验要求,必要的是______。
A. 开始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B. 用天平测出砝码的质量
C.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D. 平衡阻力时小车后面不需要连接纸带
(2)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正确操作得到如图所示纸带。从A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运动过程中小车加速度大小为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甲、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为方便对比,两个同学画图时横、纵轴坐标的标度是一样的,各自得到图线如图所示。图线斜率不同,说明两位同学使用器材中的______是不同的。(请填选项前字母)
A. 砝码的质量B. 小车质量C. 长木板的倾角
【答案】(1)AC (2)1.36 (3)B
【解析】
【小问1解析】
A.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测量数据才可能多且精确,故A正确;
B.不需要用天平测出砝码的质量,传感器可以测出绳子拉力是多少,故B错误;
C.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这样才能保证纸带的大部分距离上都打了点,才能充分利用整个纸带,故C正确;
D.平衡阻力时小车后面需要连接纸带,故D错误。
故选AC。
【小问2解析】
两计数点间的时间
运动过程中小车加速度大小为
【小问3解析】
甲、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根据
可知,图线的斜率代表示,斜率不同说明不同,说明小车质量不同,故选B。
12. 在“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
(1)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实验画出弹簧弹力与弹簧总长度的关系图线如图甲所示(轻质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弹簧的原长为______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
(2)如图乙毫米刻度尺水平放置,“0”刻度线上方固定一个有孔挡板,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一端下面悬挂重物,另一端跨过光滑定滑轮并穿过光滑小孔与轻弹簧右端相连接,使(1)中研究的轻弹簧压缩,稳定后指针指示如图乙(轻质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由此可推测重物重为______N。
(3)由于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该同学用标称值为50g的钩码做实验,这些钩码长期使用磨损严重,质量偏小,导致图甲中弹力的测量值偏大,则(2)中重物重力的测量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答案】(1)0.10 200 (2)18 (3)偏大
【解析】
【小问1解析】
当弹簧的弹力为零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由图可知原长
由胡克定律
可得
【小问2解析】
由图可知,弹簧长为
弹簧形变量
根据胡克定律
【小问3解析】
图甲中弹力的测量值偏大,由胡克定律可知,弹簧劲度系数偏大,则(2)中重物重力的测量值偏大。
三、计算题(共40分。要求:写出解题依据、公式、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13. 小明和小张在郊游时发现了一口枯井,并尝试估算其深度。他们将一块石头从井口自由释放,并在后听到了石块触底的回声。开始时他们直接将代入自由落体公式来计算枯井的深度,但随后意识到声音从井底经空气传递到耳朵也需要时间,于是他们考虑到声音传播的时间重新计算。已知空气中声速为,重力加速度g取。求:(计算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
(1)不考虑声音传播时间计算出的井深;
(2)考虑声音传播时间,直接使用第(1)问中的深度粗略计算声音传播的时间进而计算出井深。
【答案】(1) (2)
【解析】
【小问1解析】
不考虑声音传播时间,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其中
石头下落时间
代入数据得
【小问2解析】
设石头下落的时间为,根据第(1)问的估算声音从井底传到井口的时间
总时间为2.6s,所以石头下落的时间
修正后的井深
14. 如图所示,一氢气球用固定在地面上的轻绳拴接,绳上绑有一石块,将轻绳分成a、b两段,某时刻,由于水平风力的作用,轻绳a与竖直方向成60°角,已知氢气球重力为G,石块重力为3G,氢气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5G,不考虑风对石块的作用力,求:
(1)轻绳a受到的拉力和氢气球受到的风力大小;
(2)轻绳b受到的拉力大小。
【答案】(1),;(2)
【解析】(1)对气球和石块组成的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如图(a)所示,由平衡条件
则有
又
解得
,
(2)对石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设轻绳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由平衡条件
则有
且
解得
15.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倾角的直轨道AB,其右侧放置一长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以速度ν沿顺时针方向传动,直轨道末端B与传送带间距可近似为零。现将一小物块从距离传送带高处的A静止释放,假设小物块从直轨道B端运动到达传送带上C点时,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水平向右。小物块经过水平传送带在D点水平抛出,落在水平地面上,落点为E。已知D点距水平面高,E点与D点间的水平距离为x。小物块与直轨道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求:(,)
(1)小物块到达B端时速度的大小;
(2)若传送带的速度为,求小物块从A点运动到E点的时间;
(3)若传送带的速度取值范围为,小物块落点E与D点间的水平距离x与传送带速度ν之间满足的关系。(小物块可认为从D点水平飞出)
【答案】(1)4m/s;(2)2.375s;(3)见解析
【解析】 (1)从A到B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
从A到B过程匀加速运动
解得
(2)A到B阶段运动时间
C到D阶段运动时间
D到E阶段运动时间
则
运动总时间
(3)小物块在传送带上有相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假设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减速,由
得
假设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加速,由
得
则当
时
则当
时
则当
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友好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第78届期末联考 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3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物理试题,文件包含5物理高一上期末考试pdf、5高一期末物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