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81156/0-173871850042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81156/0-173871850060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81156/0-1738718500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教室里黑板上沿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200dm
C.成年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0℃
2.(3分)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十一”假期期间,小华乘坐高铁出去游玩,小华说车厢内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树木B.房屋
C.电线杆D.车厢内的座椅
3.(3分)笛子是古老的民族乐器,分为南笛和北笛。二者相比,南笛的管身长且粗,北笛声音清脆明亮。以上关于南笛和北笛声音的描述,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
4.(3分)关于物体的冷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一壶10℃的水比一杯10℃的水热
C.零下10℃的铁块比零下10℃的木块冷
D.100℃的沸水与100℃的铁块一样热
5.(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树叶上的霜B.草叶上的露珠
C.屋檐下的冰柱D.冰雪消融
6.(3分)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7.(3分)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实验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漫反射不遵循光路的可逆性
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D.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8.(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A.看到地上的书B.手影
C.日食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9.(3分)2023年3月22日,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一家爆竹厂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房屋等不同程度受损。其受损主要说明( )
A.声波能够传递能量B.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C.声波传播速度很快D.声波是沿直线传播的
10.(3分)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
B.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11.(3分)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 )
A.0~2s内,a和b车都静止
B.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4s内,a和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4~6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北运动
12.(3分)黑板有时会发生“反光“现象,使坐在教室前排某一侧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面的字,发生“反光“现象的原因是( )
A.黑板太粗糙B.黑板发生了漫反射
C.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D.黑板对光不反射
13.(4分)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14.(4分)如图所示是自然界是水循环,关于这个过程中的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及江河湖泊中的水蒸发放热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C.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液化成小水滴而形成雨
D.因为自然界水是循环的,所以人类不必担心水资源枯竭的问题
二、填空题(本答题共5个小题,第16小题?分,其它每空l分,共15分)
15.(4分)如图,秒表所示的时间为 s,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为了测细铜丝的直径,用铜丝在圆杆铅笔上,测得该部分宽为 cm,那么这根金属丝的直径是 mm。
16.(2分)如图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8.(3分)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9.(2分)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则该处的海深为 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此声呐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0.(4分)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空气中探究声现象时的实验现象。
(1)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使现象更容易观察。这种方法叫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
21.(8分)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平面镜水平放置,一块标有刻度的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可以绕接缝ON翻折。
(1)选择的白色纸板表面应尽可能 (光滑/粗糙),且在实验过程中光束要 纸板照射,这样做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2)当A、B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在B上可看到反射光线,便得出实验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 (合理/不合理),原因是 。
(3)接着,在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小明应 (操作方法),观察到纸板F面上 (能/不能)呈现反射光束。
22.(16分)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安装器材时先安装的是 (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实验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
(2)实验中,从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中,如图中甲、乙所示,图中 是(选填“甲”“乙”)水沸腾时的情况;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 ℃。
(3)为了验证“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吸收热量”,你的操作 。
(4)水在沸腾过程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水在沸腾过程中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的小水珠。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四、计算题(29题6分,30题7分,共13分)
23.(6分)学校举办运动会是为了让同学们的体质得到提高,同时也具有良好减压的效果,小明在学校运动会百米决赛中,其中前50m用时7.5s;
(1)小明前50m平均速度;
(2)小明后50m平均速度;
(3)小明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以上结果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4.(7分)峭壁前方有A,B两辆汽车,其s﹣t图像如图所示,汽车鸣笛后都是经过3s听到回声,求鸣笛时车与峭壁间相距多少米?
(1)A车向靠近峭壁方向行驶;
(2)B车向远离峭壁方向行驶。
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1一12小题,每小题3分,13—14小题,每小题3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共44分)
1.(3分)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教室里黑板上沿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200dm
C.成年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0℃
【答案】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故A不符合实际。
B、教室里黑板上沿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200cm=3m
C、成年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2.(3分)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十一”假期期间,小华乘坐高铁出去游玩,小华说车厢内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树木B.房屋
C.电线杆D.车厢内的座椅
【答案】D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解答】解: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树木、房屋和电线杆的位置在发生变化,相对于车厢内的座椅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ABC错误。
故选:D。
3.(3分)笛子是古老的民族乐器,分为南笛和北笛。二者相比,南笛的管身长且粗,北笛声音清脆明亮。以上关于南笛和北笛声音的描述,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
【答案】B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解答】解:无论是南笛北笛,都可以通过控制空气柱改变各自的音调,可以通过二者发出的声音区别出是南笛还是北笛。
故选:B。
4.(3分)关于物体的冷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一壶10℃的水比一杯10℃的水热
C.零下10℃的铁块比零下10℃的木块冷
D.100℃的沸水与100℃的铁块一样热
【答案】D
【分析】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相同的不同物体,冷热程度相同。
【解答】解:物体的冷热程度跟物体的温度有关,跟物体的种类,只要温度相同,故ABC选项错误。
故选:D。
5.(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树叶上的霜B.草叶上的露珠
C.屋檐下的冰柱D.冰雪消融
【答案】D
【分析】在六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首先要明确各选项中的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再确定是吸热还是放热。
【解答】解:A.树叶上的霜,凝华放热;
B.清晨草叶上结满露珠,液化放热;
C.屋檐下的冰柱,凝固放热;
D.冰雪遇暖消融,熔化吸热;
故选:D。
6.(3分)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答案】B
【分析】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不合题意。
B、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不合题意。
D、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不合题意。
故选:B。
7.(3分)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实验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漫反射不遵循光路的可逆性
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D.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答案】C
【分析】(1)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升华吸热、液化放热。
(4)水银的凝固点高于北方寒冷的气温。
【解答】解:A、小孔成像实验遵循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B、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
D、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水银温度计会凝固失效。
故选:C。
8.(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A.看到地上的书B.手影
C.日食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答案】A
【分析】首先要明白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其次要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最后选出符合条件的例子。
【解答】解:看到地上的书是由于光的发射,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A。
9.(3分)2023年3月22日,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一家爆竹厂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房屋等不同程度受损。其受损主要说明( )
A.声波能够传递能量B.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C.声波传播速度很快D.声波是沿直线传播的
【答案】A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爆炸使周围的汽车,房屋等不同程度受损。
故选:A。
10.(3分)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
B.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答案】B
【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固体熔化都需要吸热。
【解答】解: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B正确;
C、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吸热;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晶体。
故选:B。
11.(3分)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 )
A.0~2s内,a和b车都静止
B.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4s内,a和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4~6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北运动
【答案】D
【分析】(1)在s﹣t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在v﹣t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根据图甲可知,利用速度公式求出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
(3)根据图甲信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4~6s内a车的速度,根据图乙信息可知b车的速度,根据a、b的速度关系可知b车的运动方向。
【解答】解:A、由图甲可知,由图乙可知,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a车运动的路程为60ma===10m/s;
C、由图甲可知,a车处于静止状态,2~3s内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由图甲可知,则4~6s内a车的速度va′==,由图乙可知,
则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后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2.(3分)黑板有时会发生“反光“现象,使坐在教室前排某一侧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面的字,发生“反光“现象的原因是( )
A.黑板太粗糙B.黑板发生了漫反射
C.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D.黑板对光不反射
【答案】C
【分析】光照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物体照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同一方向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解答】解:黑板不太粗糙,射到上面的光接近发生镜面反射,光线较强,射到它上面的光发生漫反射,从而导致这部分同学看不清字。
故选:C。
13.(4分)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对每个选项所考知识点逐个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
A、水中看鱼属于光的折射,故A错;
B、汽车观后镜属于凸面镜;
C、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D、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D正确。
故选:D。
14.(4分)如图所示是自然界是水循环,关于这个过程中的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及江河湖泊中的水蒸发放热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C.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液化成小水滴而形成雨
D.因为自然界水是循环的,所以人类不必担心水资源枯竭的问题
【答案】B
【分析】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解答】解:A.海洋及江河湖泊中的水蒸发吸热成水蒸气,故A错误;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故B正确;
C.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成小水滴而形成雨,故C错误;
D.由于水污染等原因,导致能够饮用的水越来越少,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答题共5个小题,第16小题?分,其它每空l分,共15分)
15.(4分)如图,秒表所示的时间为 100.5 s,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为了测细铜丝的直径,用铜丝在圆杆铅笔上,测得该部分宽为 2.00 cm,那么这根金属丝的直径是 0.5 mm。
【答案】100.5;1;2.00;0.5
【分析】(1)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先判断出刻度尺的分度值,再读出线圈的长度;
细铜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d=。
【解答】解:(1)秒表小盘的指针转一周时间为15min,分度值是0.5min,靠近8min,1s之间有10个小格,指针在40.5s,即停表的读数为:t=5min40.5s=100.5s;
(2)由图所示可知分度值是=mm,
图中线圈的长度为L=12.00cm﹣10.00cm=2.00cm;已知细铜丝的圈数为n=40=。
故答案为:100.5;4;2.00
16.(2分)如图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知道了反射光线的位置(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和水平面成90°角,根据图中标出的入射光线和水平面的夹角,易求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入射角和反射角等大,由此求得反射角的度数。在标反射角的度数时要注意: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由于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过入射点O竖直向下做出反射光线OB。
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AOB=30°+90°=120°;
则反射角∠BON=∠AOB=,如图所示:
18.(3分)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升华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凝华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熔化 成小水滴落下来(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升华;凝华;熔化。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中会迅速的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升华是吸热的过程,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凝华;
冰晶变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称为熔化。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19.(2分)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则该处的海深为 4500 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此声呐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答案】4500;不能。
【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真空。
【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2s=3s,
该处的海深:s=vt=1500m/s×3s=4500m;
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太空中没有介质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4500;不能。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0.(4分)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空气中探究声现象时的实验现象。
(1)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使现象更容易观察。这种方法叫 转换法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
【答案】(1)振动;(2)转换法。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本实验采用了转换法。
【解答】解:(1)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使现象更容易观察。
故答案为:(1)振动;(2)转换法。
21.(8分)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平面镜水平放置,一块标有刻度的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可以绕接缝ON翻折。
(1)选择的白色纸板表面应尽可能 粗糙 (光滑/粗糙),且在实验过程中光束要 紧贴 纸板照射,这样做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
(2)当A、B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在B上可看到反射光线,便得出实验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 不合理 (合理/不合理),原因是 一次实验便得出结论不具普遍性 。
(3)接着,在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小明应 将纸板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 (操作方法),观察到纸板F面上 不能 (能/不能)呈现反射光束。
【答案】(1)粗糙;紧贴;显示光的传播路;(2)不合理;一次实验便得出结论不具普遍性;(3)将纸板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顺;不能。
【分析】(1)我们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光线,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实验中应将光线紧贴纸板照射,这样才可以将光线显示出来;
(2)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3)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解:(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较粗糙些,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都能看得清楚,在实验过程中为了能够在纸板上显示光路;
(2)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不合理,因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所以不能根据一次实验数据就得出结论;
(3)若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若纸板上不能显示光线。
故答案为:(1)粗糙;紧贴;(2)不合理;(3)将纸板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顺。
22.(16分)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安装器材时先安装的是 酒精灯 (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实验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可以使得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
(2)实验中,从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中,如图中甲、乙所示,图中 甲 是(选填“甲”“乙”)水沸腾时的情况;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 99 ℃。
(3)为了验证“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吸收热量”,你的操作 在水沸腾一段时间之后,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若水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不需要吸热,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需要继续吸热 。
(4)水在沸腾过程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水在沸腾过程中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的小水珠。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减少水的质量 。
【答案】(1)酒精灯;可以使得烧杯底部受热均匀;(2)甲;99;(3)在水沸腾一段时间之后,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若水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不需要吸热,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需要继续吸热;(4)不变;液化;(5)减少水的质量(合理即可)。
【分析】(1)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安装装置时,先从下到上,方便调节;
在杯底放置石棉网,可以使得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2)在沸腾前水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3)对沸腾后的水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白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5)无论减小水的质量,还是提高水的初温,都可以减少加热时间。
【解答】解:(1)先安装下面器材,再安装上面器材,在安装器材时先安装的是酒精灯;
在杯底放置石棉网,可以使得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2)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乙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所以甲是沸腾时的情景,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此时温度为99℃;
(3)为了验证“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吸收热量”,可以在水沸腾一段时间之后,停止加热,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需要继续吸热;
(4)水沸腾时,继续吸热;“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5)无论减小水的质量,还是提高水的初温;
故答案为:(1)酒精灯;可以使得烧杯底部受热均匀;99,移去酒精灯,若水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不需要吸热;(4)不变;(5)减少水的质量(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29题6分,30题7分,共13分)
23.(6分)学校举办运动会是为了让同学们的体质得到提高,同时也具有良好减压的效果,小明在学校运动会百米决赛中,其中前50m用时7.5s;
(1)小明前50m平均速度;
(2)小明后50m平均速度;
(3)小明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以上结果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1)小明前50m平均速度为6.7m/s;
(2)小明后50m平均速度为7.1m/s;
(3)小明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9m/s。
【分析】根据题意计算出通过全程所用的总时间,根据v=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解:(1)前50m的平均速度为:v1==≈3.7m/s;
②后50m的平均速度为:v2==≈6.1m/s;
③百米全程用时:t=t1+t5=7.5s+7s=14.5s,
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6.9m/s。
答:(1)小明前50m平均速度为6.6m/s;
(2)小明后50m平均速度为7.1m/s;
(3)小明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7.9m/s。
24.(7分)峭壁前方有A,B两辆汽车,其s﹣t图像如图所示,汽车鸣笛后都是经过3s听到回声,求鸣笛时车与峭壁间相距多少米?
(1)A车向靠近峭壁方向行驶;
(2)B车向远离峭壁方向行驶。
【答案】(1)A车向靠近峭壁方向行驶,汽车鸣笛时和峭壁间的距离是525m。
(2)B车向远离峭壁方向行驶,汽车鸣笛时和峭壁间的距离是487.5m。
【分析】(1)由图利用速度公式得到A车的速度,汽车鸣笛后,声音传到峭壁返回汽车时,汽车已经前行了3s;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两者行驶的路程之和是鸣笛时汽车与峭壁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两者的路程即可解题。
(2)由图利用速度公式得到B车的速度,汽车鸣笛后,声音传到峭壁返回汽车时,汽车已经向远离峭壁的地方前行了3s;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两者行驶的路程之差是鸣笛时汽车与峭壁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两者的路程即可解题。
【解答】解:(1)A汽车的速度vA==36km/h=10m/s
设汽车鸣笛时与峭壁间的距离为s1
A车向靠近峭壁方向行驶,则v声t7+vAt1=2s3
340m/s×3s+10m/s×3s=6s1
解得:s1=525m。
(2)B汽车的速度vB==54km/h=15m/s
设汽车鸣笛时与峭壁间的距离为s2
B车向远离峭壁方向行驶,则v声t2﹣vBt6=2s2
340m/s×8s﹣15m/s×3s=2s7
解得:s2=487.5m。
答:(1)A车向靠近峭壁方向行驶,汽车鸣笛时和峭壁间的距离是525m。
(2)B车向远离峭壁方向行驶,汽车鸣笛时和峭壁间的距离是487.5m。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