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河北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人们多反对高科技介入传统程式化表演,反对使用复杂多变的舞台设计”错,根据材料二原文“所以人们大都认为传统程式化表演不需要高科技的介入。然而,夏杂多变的舞台设计也是ー种叙事方式’',人们只是认为“不需要”高科技的介入,并未反对“高科技介入”,也并未说“反对使用复杂多变的舞台设计”,认为“不需要,,不完全等同于“反对“)
2.B(A项,“……的综合使用,是导致宏大制作的宫廷大戏演剧形态形成的直接因素”错,根据材料一原文“物质技术的综合使用和手段更新,进ー步推动了多样的技术形式在戏曲舞台上的应用,由此形成宫廷大戏这类宏大制作的演剧形态”,A项表述中缺失了“手段更新”这一条件,且这两者并非“直接因素”。C项,“都对使用现代布景、现代大型剧场感到不适并强烈反对”错,材料一中只是分别说马连良先生不主张使用“现代布景”,梅兰芳先生“曾提出现代大型剧场会带来’人小台大’的问题”,选项将两者混为ー谈,且文中并未说两人都“强烈反对”。D项,“体现出典型的中国舞台美术风格”错,材料二原文是“对后来逐步形成的中国舞台美术风格产生巨大影响”。)
3.D(材料二的核心观点即其标题“高科技助推舞台眺界不断扩大”,A、B、C三项,都是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呈现舞台艺术的案例,可以支搽材料二的核心观点;D项,呈现的是造型简练、材质简朴的舞台装置,该装置可以起到相应的舞台效果,但该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的核心观点。)
4.①材料一提到“ー桌二椅”,意在强调“ー桌二椅”作为物质载体和创作思维的重要性,是为了论证物质技术的提升对于戏曲发展的作用。②材料二提到“一桌二椅”,指出它虽然是传统戏曲舞台的一种形式,但并非唯一形式,从而引出下文对宫廷演出的舞台样式的说明,为得出“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布置舞台利大于弊”的结论作铺垫。(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5.①这句话强调了舞台设计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复杂多变的舞台设计不仅是ー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叙事方式,它能够与剧本及演员的表演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戏剧作品在舞台上的完整表达。②传统戏曲虽然以演员为中心,但舞台设计同样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引导观众进入特定的语境。如舞台设计可以通过布景、灯光、装饰等元素,为剧情的展开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还能増强戏剧的沉浸感和代入感。③舞台设计还可以通过视觉符号和象征手法,传递剧情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例如,通过特定的色彩、图案或道具,暗示人物的性格、命运或剧悄的走向,使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能思考和领悟作品的丰富意蕴。(每点3分,答出两点给满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6.A(“不是为了祈愿考研成功”错,这是女儿去的目的)
7.B(“紧张慌乱”错)
8.①以村庄名称呼的保姆大堰河和家乡的河,两者有相通点,都是“卑微”的,都是没有名字的;类似于艾青对大堰河的感情,“我”对这条无名河怀有热爱感恩怀念之情。
②它在“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许多美好的回忆:冒险经历也促成了“我”的成长。(每点2分)
9.(1)选“上岸”。①“上岸”既是村庄名称,文章有具体所指;又具有象征意义,指从困境中走出来、取得成功或达成目标。②文章围绕“上岸”展开,选取与之相关的典型事件架构全文。③点明主旨,引发读者对“上岸”内涵的思考。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更有吸引力。
(2)选“上岸的人”。①文章讲述的主体是不同人物“上岸”(与“岸”“河”有关)的故事,展现三代人的不同风貌。②不同的“上岸的人”起线索作用,贯通了全文。③“上岸的人”可引导读者关注人,从而关注人的生活经历和精神追求,更利于读者理解文章主旨。
10.A C F(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
11.B
12.D
13.(1)历阳侯范增说:“汉军容易对付了,现在放掉他们不攻取,以后一定会后悔。”(关键词“与”“释”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在众人之中发掘识别宋义,提拔他做上将军,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关键词“稠”“擢”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14.①材料一指出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怀疑范增私通汉军,所以渐渐剥夺他的权力,排挤范增。(2分)②材料二中认为项羽早已对范增产生了怀疑。其原因在于义帝是范增力荐,宋义则是义帝提拔的主将,项羽杀宋义、弑义帝,必然与范增产生争执,隔阂由此产生,范增也必然会受到排挤。(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汉高祖三年,项王屡次侵夺汉军的甬道,汉王粮食缺乏,恐慌起来,请求讲和,划分荥阳以西归汉。项王想要答应他。历阳侯范增说:“汉军容易对付了,现在放掉他们不攻取,以后一定会后悔。”项王就和范增加紧围攻荥阳。汉王很担忧,就采用陈平的计策离间项王。项王的使者来了,给他准备了牛、羊、猪齐全的丰盛筵席,端进去打算进献。(端饭菜的人)一看使者,假装惊愕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竟是项王的使者。”把饭菜又端了下去,拿来粗劣的饭食给项王的使者吃。使者回来报告了项王,项王就怀疑范增私通汉军,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的事情大局已定,君王好自为之。请让我带这把老骨头回家去吧。”项王答应了他。(范增)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长毒疮死去了。
材料二:
苏子说:“范增离开,是对的。若不离开,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些离开。”那么,范增应当因什么事情离开呢?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因此失掉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建议杀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说明他还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因此事离去呢?《易经》说:‘能够知道事物发生的细微变化而选择时机,那不是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下雪之前,水汽必定先聚集成霰。’范增离开,应当在项羽杀宋义的时候。”
陈涉受到拥护,是因为打出了项燕和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起,是因为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而诸侯反叛,是因为他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是否被杀,岂止是关系着楚国的盛衰,也关系到范增的祸福。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长久独存之理。项羽杀宋义,是杀害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去离间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出虫子;人必定先有了疑心,然后谗言才能听得进去。陈平虽说聪明,又怎能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是天下的贤君。他只派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众人之中发掘识别宋义,提拔他做上将军,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义帝之命杀死宋义,义帝必然不能容忍,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聪明人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想法。岂止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极力反对却不被接受。不听他的话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必定是从此时开始的。
在项羽杀宋义时,项羽和范增同为义帝之臣,还没有确定君臣名分。替范增考虑,有能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很果断的大丈夫吗?范增年纪已经七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不合就离开,不在此时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薄啊!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畏惧。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15. D(“靠着黄河汉水的水势再来油然兴云、沛然作雨”错。“莫依河汉更油然”中的“河汉”指天上的银河)
16.①李诗用的是正衬(“以乐景衬乐情”)。(1分)颈联写出了雨后天晴,路上泥泞变少,车子跑得更加轻快欢畅以及树林中雨水被晒干,林中野果丰富,果味鲜美的景象。多角度描写,展现了久雨“初霁”后焕然一新的景象。(1分)每一个场景都令人心生欢喜,表达出久雨初晴之后作者心中的愉悦和欣喜之情。(1分)
②陆诗用的是反衬(“以乐景衬哀情”)。(1分)面对明艳的春光,诗人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充满闲情逸趣。(1分)而实际上,这些生活细节只是诗人消磨时光的手段,反衬出诗人客居京华时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郁闷与惆怅、落寞与无聊。(1分)(每一点中,手法1分,结合诗句解说1分,情感1分。第①点中表达出久雨初晴之后作者心中的极度喜悦之情均对。第②点中若答“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不愿入京;不肯趋炎附势,急于回到山阴的心情”或“表达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能上前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悲愤心情”等均对)
(1)草创未就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18.A心潮澎湃 B一蹴而就
评分标准:每个成语1分,共2分。
19.①关键是凝聚亿万人民的力量。②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评分标准:每句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破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评分标准:每处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①运用排比的手法,将“昂扬”进行具体阐述,四个句子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生动展现了祖国大地上生机勃勃的图景,增强了文章的气势。②运用比喻的修辞,将丰收的稻菽比作千层浪,生动形象展现了丰收的景象,极具画面感。(解析“丰收画卷”也可以)③语句中音节押韵,如“浪”“房”“望”,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韵律美。超然客公众号
评分标准:答出1条2分,答出2条4分,答出3条5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①用“迈”字比“走”好。②“迈”表示走路的动作,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大步向前,引申为在事业或者人生道路上取得进步或突破。此处用“迈”符合语境,表示共和国75年取得的成就。
评分标准:第一条1分,第二条2分,共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立意参考:
做人要重视“底”,这个“底”,可以理解为道德品质,可以看成是各行各业的基本既能。没有这个“底”,便会头重脚轻,不重视“底”,便是本末倒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