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相关数据明显不合理的是( )
A. 某初中生100m跑的成绩为15sB.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C.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D.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2.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敲击音叉后,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dB逐渐变为30dB。在这过程中,有下列判断:①振幅变小②频率变小③音调变低④响度变小。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霜降”前后的气温变化。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露和霜都是固体
B. 露是由霜熔化形成的
C. 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
D. 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4.小强对光现象很感兴趣,通过学习,他对光现象有以下一些理解,正确的是( )
A.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前端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光,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B.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首次将太阳光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C. 使用验钞机时,我们看到的验钞机发出的淡紫色的光就是紫外线
D. 雨后天边的彩虹门是半圆形,说明光在空气里不是沿直线传播
5.如图所示,是西安市著名景点——大雁塔周围的夜景之一,通过强光源照射精美挂件,将“长安”呈现在墙壁上,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留念。以下四个“影”中成像原理与之相同的是( )
A. 水中倒影B. 立竿见影C. 杯弓蛇影D. 拍照摄影
6.如图甲所示,轿车司机从右后视镜中观察到同向驶来一辆越野车,下一时刻越野车在后视镜中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设两车均匀速向前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后视镜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 越野车在轿车司机的左后方行驶
C. 越野车比轿车行驶的速度大D. 越野车相对于轿车是静止的
7.如图所示,是一副眼镜放到太阳光下,眼镜到地面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在地面上观察到的情境,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
A. 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 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D. 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8.如图甲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的情形如图乙;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同时透过玻璃瓶观察铅笔的像.
关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图乙,人能透过空玻璃观察到铅笔是光的反射成像,此像是虚像
B. 人透过装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像,此像是虚像
C. 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D. 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C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9.如图是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平直公路运动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10秒末甲车正好追上乙车,此时两车相对静止
B. 运动5秒时,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C. 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D. 乙车运动的速度先增大后不变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②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7.5cm”“v,且成实像,说明u=30cm>2f,2f>v=15cm>f,即7.5cmt乙;
从A到B处声音的传播的时间为:
t=t甲−t乙2;
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v声=st=st甲−t乙2=2st甲−t乙。
故答案为:>;2st甲−t乙。
16.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人是不透明物体,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如图,连接CA,延长CA交TH于点D,即灯的位置;如图所示:
17.
【解析】在光的折射规律中,入射角变大折射角也变大,入射角变小折射角也变小,先分析入射光线AO和BO,入射角的大小,就能判断出对应的折射角的大小,从而根据OA′画出BO的折射光线OB′。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入射光线AO和BO,BO入射角小,所以BO的折射光线OB′的折射角也较小,OB′应画在OA′和法线之间,如图所示:
18.
【解析】在画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作出折射光线;反向延长两条折射光线,即可得到发光点S的像点S′。
19.50 左 0 重合
【解析】(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则图中的入射角是90°−40°=50°;
(2)当入射光线从与反射光线重合的位置向右偏转一定角度时,反射光线会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所以反射光线向左偏转;当入射角为0°时,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法线重合;
(3)为了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结论,可进行的操作是:将白纸板沿法线对折,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重合,若能重合,则可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故答案为:(1)50;(2)左;0;(3)重合。
20.点燃 丙 不变 相同 沸点相同 液体质量不同
【解析】(1)安装器材时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保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所以应该点燃酒精灯;水沸腾前,水上层的温度低于下层温度,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气泡越来越小,如图1丙所示;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从第5min开始,继续吸热,温度一直保持在99℃,说明沸点为99℃,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3)同种液体在相同气压下沸点不变,因此a、c为相同液体;液体吸热的多少与液体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量有关,在液体的温度变化量不变时,改变液体的质量可以改变液体吸收的热量,因此能改变加热时间,故造成加热时间t1、t2的原因主要是液体质量不同。
故答案为:(1)点燃;丙;(2)不变;(3)相同;沸点相同;液体质量不同。
21.“F”光源 焦距 增大 焦距 乙 甲
【解析】(2)②为了探究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距有关。应保持物距不变,即保持“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
(3)①分析1、2、3三组数据可知,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
②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当物距不变,像距逐渐变大,焦距也逐渐变大,像的高度也变高,说明像也变大;
由以上数据可知,利用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成像的大小既与物距有关,比如我们总结的物近像远像变大;也与凸透镜本身的焦距有关;
如图3,用此可变焦的手机相机站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即物距不变,甲图像比较小,乙图像比较大,由(3)
可知,当物距不变,像变大,说明焦距大,像小说明焦距小,故拍甲图时,焦距较小,折光能力较强;拍乙图时,焦距较大。
故答案为:(2)“F”光源;(3)①焦距;②增大;焦距;乙;甲。
22.刻度尺 便于测量时间 正 匀速直线
【解析】(1)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时间和气泡上升的距离,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刻度尺;
(2)如果起始点选在管子最底端处,气泡刚开始运动时速度较小,从底端开始计时,很难准确记录起始时刻,而适当提高起始点位置,气泡在该点速度相对稳定,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6s时气泡的位置在30cm处,画出第6秒钟气泡的位置如图所示;;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上升10cm,用时2s,故气泡上升的速度v=st=10cm2s=5cm/s,故画出的v−t图像如图所示:;
(4)由图象可知,在计时的这段时间里气泡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s随t均匀增加,所以这段时间里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刻度尺;(2)便于测量时间;(3);;(4)正;匀速直线。
23.8500 液化
【解析】(1)25M=25×340m/s=8500m/s;导弹飞过以后的天空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白色轨迹,该白色轨迹是由于导弹喷出热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
(2)已知甲、乙两地直线距离约为2040km,假设该导弹从甲地发射,以20马赫的速度前进,大约需要t=sv=2040000m20×340m/s=300s=5min可以飞过乙地上空。(假设发射后,导弹在同一水平方向运动)。
故答案为:(1)8500;液化;(2)5min。
24.(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成都东站到西安北站的路程为658km,
时间为13:00−8:45=4:15=4.25ℎ;则
v=st=658km4.25ℎ≈155km/ℎ;
(2)车长:s车=400m=0.4km,
由v=st可得,列车通过隧道的总路程:
s总=v′t′=144km/ℎ×260ℎ=4.8km
由s总=s车+s隧道,隧道的长度:
s隧道=s总−s车=4.8km−0.4km=4.4km=4400m。
答:(1)D4252从成都东站到西安北站的平均速度约是155km/ℎ;
(2)隧道长4400m。
25.【解析】(1)红外夜视仪夜晚能够识别人体、岩石,是因为被识别物体的温度不同,发出的红外线强度不同;
(2)A、摄像机的摄像头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
B、凸透镜的焦距小,被拍摄的对象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外,故B正确;
C、摄像头成在传感器(相当于胶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当无人机远离被拍摄物体时,物距变大,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要成像仍然清晰,其镜头应该后缩,故D错误;
故选:D。
(3)1m=106μm,25μm=2.5×10−5m;无人机向空中喷洒某种固体小颗粒,并迅速升华成气体,从周围空气中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液化,变成小水珠以凝结污染物,令其降落在地面上;
(4)由表格数据知,人们是利用遥控器操控无人机的,遥控器的有效操控距离至少要为6km;
(5)由题知,摄像机拍摄速度11000帧/秒,已知某轿车通行60米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22000帧,则轿车运动的时间:t=22000帧11000帧/秒=2s,
该轿车的速度:v=st=60m2s=30m/s。
故答案为:(1)温度;(2)D;(3)2.5×10−5;升华;吸;(4)6;(5)30。
t/min
0
1
2
3
4
5
6
7
8
t温/℃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焦距f/cm
像的高度ℎ/cm
1
17.1
15.0
8.0
4.4
2
30.0
15.0
10.0
2.5
3
60.0
15.0
12.0
1.3
4
25.0
11.8
8.0
2.4
5
25.0
16.7
10.0
3.3
6
25.0
23.1
12.0
4.6
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时间t/s
0
2
4
6
8
10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成都东
08:45
0
广元
10:36
10:40
270
汉中
11:24
11:27
412
西安北
13:00
658
参数名称
最大飞行半径R/km
拍摄速度n/帧⋅秒 −1
最大飞行速度v/km⋅ℎ−1
数据
6
11000
7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附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物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