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675340/0-17384643511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省太原市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675340/0-173846435119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省太原市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675340/0-173846435122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省太原市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看拼音,写词语, 下面加点字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按要求写句子, 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 知识回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乐园。
1. 看拼音,写词语。
zhǒng zhàng kòng zhì yī wēi piān pì chuī yān
jiē duàn qiū yǐn qīng cuì kǒng bù pái huái
2. 用“○”圈出每组中书写错误的字,并改正在横线上。
1.燃放 绞拌 哭泣 万象更新 _______
2.明媚 惊惶 严俊 迫不及待 _______
3.援助 出版 阻拦 不可思意 _______
3.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 )( )得已 ( )( )非福 翻( )倒( )
死得( )( ) 见( )知( ) ( )( )入胜
1.他的钱包不知放哪去了,( )找了半天,才找到。
2.我们看人看事都要学会以小见大,( )
选择题。
4.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摊贩(fǎn) 熬粥(á)B. 倒霉(méi) 裸露(nuǒ)
C. 魔鬼(mé) 埋葬(zhàng)D. 花圃(pǔ) 蟋蟀(shuài)
5. 下面加点字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 萧萧暮雨子规啼(形容雨声)B.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
C. 过犹不及(及时)D. 盈盈一水间(清澈的样子)
6.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_____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_____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_____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_____是一门学问。
A. 尽管 如果 那么 更B. 不管 即使 那么 也
C 不管 如果 那么 更D. 尽管 既然 那么 也
7.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和“拔得头筹”的意思相同。
B. “读了《北京的春节》一文,使我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一个病句。
C. 《十五夜望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都是唐代人。
D.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8. 按要求写句子。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不滑下去,他只得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你放学回到家,听到妹妹正在唱歌。当你心情好的时候和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听到歌声的感受相同吗?请分别写一写。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
9. 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
1.春雨是什么?她是杜甫笔下的“随风潜入夜,_________”,也是韩愈笔下的“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2.当我们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们会想起《竹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它教我们在恶劣的境遇中,要学习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
3.弟弟一到写作文时,就抓耳挠腮,搜索枯肠也写不了几个字,真是“书到_________,_________”。
10. 知识回顾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或________。”(《为人民服务》)
2.弈秋,________也。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学弈》)
3.这学期的课文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中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
11. 口语交际。
背诵古诗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你的好朋友却说:“在互联网时代,那些背诵的内容只要上网一查就知道了何必去花时间背呢?”听了这话,你将如何劝说朋友?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2. 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1)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 )
(2)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 )
13. 第二自然段中加引号的“?”指的是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
14.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石蕊试纸的发明这个事例,在这个事例中,“?”具体指的是什么?“!”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15. 文中加点的“敏感”一词说明________
16. 第三自然段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真理?
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夜深了,那盏灯
那一年的春天,我被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双腿,造成粉碎性骨折。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除了整天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还能做什么呢?
在小学教音乐课的姐姐给我抱来了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我怒气冲冲,像一头被激怒的豹子。一股脑儿地将它们撒了一地,姐姐弯下了腰,一本一本拾起来,大滴大滴的泪水从她眼睛里涌出来,我①__________。
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对面那栋黑黝黝的楼房,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她告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姑娘,和她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和写作。才十七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着那扇窗子的灯光,我脸红了。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枕边的课本。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竟不幸牺牲了!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②__________。突然,一束灯光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我心里倏地起了个念头: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了那幢楼,轻轻叩响了门。
没有回音,我使劲敲了敲它。对面的房门打开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我呆住了。
“……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这间房一直空着,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赁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
我突然扔了双拐,③__________。耳畔似乎又响起姐姐叮咛的声音: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17. 在文中①②③处的横线上填入下列恰当的语句。(填序号)
A. 辗转反侧,泪流满面B. 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C. 忍不住失声痛哭
18. 读文中画“﹏﹏﹏”的句子,这句话是对“我”______的描写,此刻“我”可能在想______
19.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这是姐姐说的话,请你摘录出体现“弟弟”有勇气的句子。
____________
20. 这个租房的长辫儿姑娘是谁?她为什么要吩咐房东老太太那样做?
____________
21. 你认为文中姐姐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
22. 联系短文内容和对生活的感悟,说说你对题目“夜深了,那盏灯”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
23. 作文。
人人都渴望获得幸福,人人都曾感受过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会给你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会让你感到福……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体验……
请你围绕“幸福”这个话题,以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要表达出真情实感,450字左右。
山西省太原市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
语文试卷
基础乐园。
1. 看拼音,写词语。
zhǒng zhàng kòng zhì yī wēi piān pì chuī yān
jiē duàn qiū yǐn qīng cuì kǒng bù pái huái
【答案】肿胀 控制 依偎 偏僻 炊烟
阶段 蚯蚓 清脆 恐怖 徘徊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偎”“僻”“脆”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用“○”圈出每组中书写错误的字,并改正在横线上。
1.燃放 绞拌 哭泣 万象更新 _______
2.明媚 惊惶 严俊 迫不及待 _______
3.援助 出版 阻拦 不可思意 _______
【答案】1.绞 搅
2.俊 峻
3.意 议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1.“绞拌”应为“搅拌”,指用手或器械在混合物中转动。
2.“严俊”应为“严峻”,指严厉;严肃。
3.“不可思意”应为“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3.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 )( )得已 ( )( )非福 翻( )倒( )
死得( )( ) 见( )知( ) ( )( )入胜
1.他的钱包不知放哪去了,( )找了半天,才找到。
2.我们看人看事都要学会以小见大,( )。
【答案】 ①. 迫 ②. 不 ③. 焉 ④. 知 ⑤. 箱 ⑥. 柜 ⑦. 其 ⑧. 所 ⑨. 微 ⑩. 著 ⑪. 引 ⑫. 人 ⑬. 翻箱倒柜 ⑭. 见微知著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识记和理解运用,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迫不得已:迫于无奈,不由得不那样(做)。
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
引人入胜: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
1.这里形容寻找东西,用“翻箱倒柜”。
2.结合“以小见大”等内容可知,填“见微知著”。
选择题。
4.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摊贩(fǎn) 熬粥(á)B. 倒霉(méi) 裸露(nuǒ)
C. 魔鬼(mé) 埋葬(zhàng)D. 花圃(pǔ) 蟋蟀(shuài)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摊贩”的“贩”应读“fàn”。
B项,“裸露”的“裸”应读“luǒ”。
C项,“魔鬼”应读“mó”;“埋葬”的“葬”应读“zàng”。
5. 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 萧萧暮雨子规啼(形容雨声)B.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
C. 过犹不及(及时)D. 盈盈一水间(清澈的样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都是字词解释,注意平时对字词的理解和辨析。本题中解释有误的是C项。
过犹不及:及的意思是达到。词语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6. 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_____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_____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_____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_____是一门学问。
A. 尽管 如果 那么 更B. 不管 即使 那么 也
C. 不管 如果 那么 更D. 尽管 既然 那么 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此题是对关联词的考查,要明确关联词的正确用法。在解答时只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选用正确的关联词语就可以了。
“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是条件,用“尽管……那么”;中间是假设,用“如果”,故选C。
7.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和“拔得头筹”的意思相同。
B. “读了《北京的春节》一文,使我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一个病句。
C. 《十五夜望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都是唐代人。
D.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B项,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读了”或“使”,故该项说法错误。
8. 按要求写句子。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不滑下去,他只得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你放学回到家,听到妹妹正在唱歌。当你心情好的时候和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听到歌声的感受相同吗?请分别写一写。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②. 父亲取出手枪。 ③. 为了不滑下去,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 ④. 听到妹妹的歌声,我心里美滋滋的,与妹妹一起哼唱,并手舞足蹈起来。 ⑤. 我觉得妹妹的歌声是噪音,任何的响动都可能带给我情绪的波动。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反问句转为陈述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据此,去掉反问词“哪里……呢?”,加入否定词“没”即可得出答案: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2.本题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
句子的主语是“父亲”,谓语是“取出”,宾语是“手枪”,据此可以得到答案。
3.本题考查句型转换。
肯定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据此,加入双重否定词“不得不”,去掉“只得”,可以得出答案:为了不滑下去,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
4.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注意题目要求。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自己心情好和心情不好时的感受即可,心情不好时可能听完很烦躁,心情好的时候,即使妹妹跑掉也觉得很好听等,学生表述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9. 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
1.春雨是什么?她是杜甫笔下的“随风潜入夜,_________”,也是韩愈笔下的“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2.当我们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们会想起《竹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它教我们在恶劣的境遇中,要学习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
3.弟弟一到写作文时,就抓耳挠腮,搜索枯肠也写不了几个字,真是“书到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润物细无声 ②. 天街小雨润如酥 ③. 千磨万击还坚劲 ④. 任尔东西南北风 ⑤. 用时方恨少 ⑥. 事非经过不知难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歌谚语的识记,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1.句子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句子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其中教我们在恶劣的境遇中,要学习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句子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谚语,出自于古代佳句集锦《增广贤文》中的勉联。意思是到了实际要使用的时候,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
10. 知识回顾。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或________。”(《为人民服务》)
2.弈秋,________也。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学弈》)
3.这学期的课文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中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
【答案】 ①. 重于泰山 ②. 轻于鸿毛 ③. 通国之善弈者 ④. 其一人专心致志 ⑤. 孔子 ⑥. 因为他能实事求是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1.句子出课文《为人民服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句子出自课文《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3.学生写出自己喜欢的人物,理由表述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11. 口语交际
背诵古诗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你的好朋友却说:“在互联网时代,那些背诵的内容只要上网一查就知道了何必去花时间背呢?”听了这话,你将如何劝说朋友?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朋友,只有背诵下来的古诗文,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背诵古诗文,可以积淀文化底蕴,如果只在网上查,我们无法深刻地领会古典诗词之美。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都是口语交际。
作答时语言要诚恳,理由要充分(可以围绕背诵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是一种收货,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提高文学素养等方面展开。)注意内容要简明、准确、得体连贯。
阅读。
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2. 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1)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 )
(2)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 )
13. 第二自然段中加引号的“?”指的是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
14.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石蕊试纸的发明这个事例,在这个事例中,“?”具体指的是什么?“!”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15. 文中加点的“敏感”一词说明________
16. 第三自然段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真理?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①. 司空见惯 ②. 追根求源
13. ①. 发现现象,提出疑问 ②. 通过探索,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14. “?”具体指的是:这种遇到盐酸会变红的物质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具体指的是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15. 波义耳善于敏锐的发现问题
16. 只要善于观察, 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1)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2)追根求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可知,“最后把‘?’拉直变成‘!’”中“?”指的是发现现象,提出疑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问题,发现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可知,在这个事例中,“?”具体指的是:这种遇到盐酸会变红的物质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由“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可知,在这个事例中,“!”具体指的是: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敏感”的意思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在文中指波义耳看到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立刻想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表现出波义耳善于敏锐的发现问题。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理解与分析。
第三自然段写了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紫罗兰花瓣变红,于是提出问题:紫罗兰中什么成分遇盐酸会变红?然后他进行了许多实验,最后发现石蕊地衣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由此可知,只要善于观察, 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阅读
夜深了,那盏灯
那一年的春天,我被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双腿,造成粉碎性骨折。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除了整天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还能做什么呢?
在小学教音乐课的姐姐给我抱来了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我怒气冲冲,像一头被激怒的豹子。一股脑儿地将它们撒了一地,姐姐弯下了腰,一本一本拾起来,大滴大滴的泪水从她眼睛里涌出来,我①__________。
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对面那栋黑黝黝的楼房,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她告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姑娘,和她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和写作。才十七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着那扇窗子的灯光,我脸红了。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枕边的课本。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竟不幸牺牲了!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②__________。突然,一束灯光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我心里倏地起了个念头: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了那幢楼,轻轻叩响了门。
没有回音,我使劲敲了敲它。对面的房门打开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我呆住了。
“……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这间房一直空着,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赁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
我突然扔了双拐,③__________。耳畔似乎又响起姐姐叮咛的声音: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17. 在文中①②③处的横线上填入下列恰当的语句。(填序号)
A. 辗转反侧,泪流满面B. 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C. 忍不住失声痛哭
18. 读文中画“﹏﹏﹏”的句子,这句话是对“我”______的描写,此刻“我”可能在想______
19.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这是姐姐说的话,请你摘录出体现“弟弟”有勇气的句子。
____________
20. 这个租房的长辫儿姑娘是谁?她为什么要吩咐房东老太太那样做?
____________
21. 你认为文中的姐姐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
22. 联系短文内容和对生活的感悟,说说你对题目“夜深了,那盏灯”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
【答案】17. CAB
18. ①. 神态 ②. 那个姑娘生活条件比我差,她都可以活下去并努力学习,而我却在这里发呆、发怒,真是不应该。
19. 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枕边的课本。
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了那幢楼,轻轻叩响了门。
20. 姐姐 为了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安慰、鼓励弟弟,使他摆脱困境,发奋读书。
21. 是一个聪慧、爱弟弟的好姐姐,也是一个善良、敢于为他人牺牲自己人。
22. 表层含义是深夜对面那扇窗的灯光。
深层含义是指弟弟遭遇车祸后而暗淡失望,姐姐的关爱和帮助像明灯指引着弟弟前行。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注意结合前后文分析。
①结合“我被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双腿,造成粉碎性骨折。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除了整天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可知,这时候的“我”是痛苦的,在看到姐姐流泪后就忍不住痛苦了,故选C。
②结合“姐姐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竟不幸牺牲了!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我躺在床上”可知,此时“我”躺在床上是难以入睡且伤心难过的,故选A。
③结合前文可知,“我”敲开了对面的门,知道了姐姐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安慰、鼓励“我”,使“我”摆脱困境,发奋读书。回想起姐姐的好,“我”跌倒在那扇门前,忍不住失声痛哭,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手法的辨析以及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
“脸红”属于脸上的神态表情,故运用了神态描写;结合上文“她告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姑娘,和她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和写作。才十七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等内容可知,姐姐用一个生活条件比“我”差的女孩激励“我”,使“我”意思到自己的错误,故这时“我”的心里应该是对女孩的感叹,对自己行为的后悔,学生围绕此作答即可。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能力,注意认真阅读原文分析。
结合“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枕边的课本”“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了那幢楼,轻轻叩响了门”可知,在经过姐姐的鼓励后,“我”已经能面对生活,看书,甚至走出去了,是他有勇气的具体表现。据此可以得到答案。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结合“……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这间房一直空着,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赁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和“我”的反应可知,这是个租房的长辫儿姑娘是姐姐;结合前文姐姐用对面的姑娘鼓励“我”的事情可知,姐姐是为了用善意的谎言安慰、鼓励弟弟,使他摆脱困境,发奋读书。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学生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文中的姐姐,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安慰、鼓励弟弟,使他摆脱困境,发奋读书。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聪慧、爱弟弟的好姐姐;她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善良、勇敢、为了他人奉献自己的人。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含义的理解,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结合“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枕边的课本”可知,“夜深了,那盏灯”指深夜对面那扇窗的灯光;
结合文中“我”的遭遇,和姐姐对“我”的帮助和引导,可知,“夜深”喻指弟弟遭遇车祸后那暗淡失望的情绪;“那盏灯”姐姐关心弟弟的爱心如明灯指引着弟弟前行。
23. 作文。
人人都渴望获得幸福,人人都曾感受过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会给你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会让你感到福……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体验……
请你围绕“幸福”这个话题,以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要表达出真情实感,450字左右。
【答案】 我眼里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我说笑话你会笑,幸福是我想哭泣,你给我拿纸巾,幸福是你有秘密可以跟我分享……
我眼里的幸福有很多种。
幸福是同学给我的帮助。有一次,快要上课了,我发现我的笔不见了,来不及找就已经上课了。我的老师让我们做一道数学题,没有笔怎么写呀?我怕老师又要批评我,很着急。这时候,我的同桌突然把手伸过来,递给我一支笔,说:“李致远,借你一支笔。”我马上拿过来写了起来。还笔的时候我说了一声谢谢,同桌说不客气,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幸福是我有一个弟弟。我的弟弟很可爱,他每天陪着我睡觉、玩耍、看电脑……吃饭的时候,我和弟弟比一比谁第一个把饭吃完;玩游戏的时候,我们俩合作打仗,总是能胜利……和弟弟在一起的时光真快乐。
幸福是放学的时候妈妈送伞给我,并给我送来零花钱;幸福是回到家就能吃到妈妈做的饭菜。有一次,我回到家门的时候,闻到了油条的味道,我马上跑进家里,拿起油条,一口一口全部吃掉,我知道了,没有妈妈的饭菜香,吃什么东西都没有胃口,能吃着妈妈做的饭长大的孩子最幸福。
前天晚上,我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原来电视上正播着《大耳朵图图》,图图到处找幸福,找来找去找不着,便垂头丧气地回家了。回家之后,妈妈给图图煮鸡蛋吃,图图吃着鸡蛋,突然叫了起来:“妈妈煮的鸡蛋里有幸福的味道哦!”看到这里,我不禁笑出了声。对呀,幸福就是那样简单呀,随时随地,都在。
这就是我眼里的幸福。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要求写“幸福”相关,可以写你眼中的幸福,可以写一件幸福的小事,一句话带来的幸福,幸福的某个瞬间等。写作时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注意结构完整,表达出真情实感。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气引出下文)
正文:通过具体事例突出主题,用上修辞使描写更形象。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阳泉地区2022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答题时间90分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口语与表达, 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写出诗句中所描述的节日和习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考试真题语文试卷(原卷版),共6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