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实验中学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675051/0-17384213576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实验中学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675051/0-17384213576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实验中学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675051/0-173842135769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实验中学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实验中学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默写《竹石》, 选择读音正确的一项, 选择字形有误一项, 下列描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根据课文内容和古诗文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默写《竹石》。
要求:把这首诗写在方格中,要求行款整齐,书写规范、整洁。
2. 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人的一生总有“朋友”相伴:书籍是“朋友”, zhuān xīn zhì zhì ( )的阅读会让你获得知识,走向未知的领域;大自然是“朋友”,仔细观察,你就能从sī kōnɡ jiàn ɡuàn( )的现象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困难也是“朋友”,只要你勇敢面对,就能经受住kǎ yàn ( ),活出jié rán( )不同的人生。
3. 选择读音正确的一项( )
A. 抽噎(yè)B. 糊弄(hù )C. 教诲( huǐ )D. 养尊处优(chù )
4. 选择字形有误一项( )
A. 荣誉 无原无故B. 锻炼 实事求是
C. 粗犷 见微知著D. 蒜瓣 精兵简政
5.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人们悲情难抑之际,牧师发现三个调皮鬼若无其事地走进教堂。
B. 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C. 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意味着很多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
D. 科学家在会上夸夸其谈,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6.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见如故B. 通国之善弈者也。 能言善辩
C. 思援弓缴而射之 。 惊弓之鸟D. 孰为汝多知乎? 知己知彼
7. 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我赞美您——伟大的祖国!
B.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我也分到了他们一点点的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C. 丁丁正在追赶一个在地上滚动的东西——饼干盒。
D. 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8. 下列描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就是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
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两小儿辩日》中孔子就是这样做的。
C.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首尾呼应,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
D. 《北京的春节》一文按地点的变换,描绘出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9. 根据课文内容和古诗文填空。
(1)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 。
(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 ,不知秋思落谁家
(4)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
(6)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10. 判断下列的知识点是否正确,正确地打“√”,错误的打“×”
A.安徒生是丹麦童话作家。他《海的女儿》《丑小鸭》《灰姑娘》等作品流传世界,几乎家喻户晓。( )
B.《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 )
11. 填空。
中国四大名著中带有“三”的故事很多,例如《水浒传》中有“宋江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中有“刘备三请________”,《西游记》中有“孙悟空三打______”。四大名著讲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_”,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古人谈读书
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②。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③;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
【注释】①士人:读书人。 ②恒:恒心。 ③下流 :下等、劣等。
12. 文中的“此三者缺一不可。”的“此三者”指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13. 文中“井蛙之窥天”,让你想到了那个成语?__________
14. 关于读书,韩愈曾说: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_________。
杜甫也道: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
颜真卿也叹: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____。
15.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浸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6. 阅读①一③段,用“\”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17.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 瞬间——( )
18. 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作者把____比喻为____宴席。把____比喻为____的快餐。
21. 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22.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最美的声音
①大学时同寝室有一个家住哈尔滨的同学,他从不给家里打电话。问他,他说家里没有电话,写信就行了。我们有些奇怪: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也不错,家里怎么不安电话呢?
②那次暑假回来后,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里带来的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我们提出借他的磁带听一听,他说什么也不肯,有一次趁他不在,我们从他枕头底下翻出了那盘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听,好久也没听到声音。我们很是纳闷儿:他每天晚上听这盘空白带干什么呢?我们一再追问,他才告诉我们原因。
③原来他父母都是聋哑人,为了生活,他们吃尽了苦也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冷遇,为了他能好好上学读书,父母的心都放在他身上,给他( A )最好的条件,从不让他受一点委屈。后来日子好过了,他却要离开父母去远方上大学,他说:“我时常想念家中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用无言的爱( B )了我的今天。那次暑假回家,我录下了他们呼吸的声音,每天晚上听着,感觉父母好象在身边一样。”
④我们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得多高,父母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最牵挂的孩子。大爱无言,而那分无言的爱,就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
23. 联系上下文,从“营造、塑造、创造”中为文中A、B两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依次写在下面括号里。
A:( ) B:( )
24. 从叙述的顺序看,本文属于( )
A. 顺序B. 插叙C. 倒叙
25. 第三自然段中“那次暑假回家,我录下了他们呼吸的声音,每天晚上听着,感觉父母好象在身边一样。”照应了文中哪句话?请从文中找出并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亲情还是什么?请你续写两句。
亲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亲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 面对家住哈尔滨的同学,“我们”开始“奇怪”,然后“纳闷儿”,最后“震撼”请分别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奇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纳闷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震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应用文写作。
学校大队部决定于7月1日组织3——6年级队干部去光明街道进行社会调查,要求参加者穿上校服、佩戴红领巾和队干部标志,上午8时在校门口集合出发。请你代学校大队部写一份通知,注意把格式写正确,书写端正,行款整齐。
29. 写作。
心愿,就像一粒刚刚发芽的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你的心底藏着哪些心愿?请以“我的心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主题明确并符合题目要求; 2.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字数在400字左右。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02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实验中学小升初考试
语文试卷
1. 默写《竹石》。
要求:把这首诗写在方格中,要求行款整齐,书写规范、整洁。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词默写。
默写时应注意行款要整齐,书写工整,没有错别字。注意作者以及朝代不要写错。“磨”下面是石,书写时要注意。
2. 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人的一生总有“朋友”相伴:书籍是“朋友”, zhuān xīn zhì zhì ( )的阅读会让你获得知识,走向未知的领域;大自然是“朋友”,仔细观察,你就能从sī kōnɡ jiàn ɡuàn( )的现象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困难也是“朋友”,只要你勇敢面对,就能经受住kǎ yàn ( ),活出jié rán( )不同的人生。
【答案】 ①. 专心致志 ②. 司空见惯 ③. 考验 ④. 截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题目给出的字音,并结合语境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致”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至”;惯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贯”;“考”没有一横,需要注意;“截”下面是四横,不要漏写。
3. 选择读音正确的一项( )
A. 抽噎(yè)B. 糊弄(hù )C. 教诲( huǐ )D. 养尊处优(chù )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
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项,抽噎(yè)——抽噎( yē);
B项,正确。
C项,教诲( huǐ )——教诲(huì);
D项,养尊处优(chù )——养尊处优(chǔ)。
4. 选择字形有误的一项( )
A. 荣誉 无原无故B. 锻炼 实事求是
C. 粗犷 见微知著D. 蒜瓣 精兵简政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项:无原无故 ——无缘无故:没有任何原因。
5.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人们悲情难抑之际,牧师发现三个调皮鬼若无其事地走进教堂。
B. 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C. 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意味着很多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
D. 科学家在会上夸夸其谈,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成语的使用。
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学以致用。
A.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句子说的是三个调皮鬼在人们都在悲伤时,并没有和人们一样感到悲伤,而是好像没有这回事一样的走进教堂,这里用若无其事符合语境,正确。
B.各有千秋:原意是都有流传下去的价值。后引申为各有所长,各有优点。题目要表达的是李白和杜甫的诗风格不同,各有多长。这里各有千秋符合语境,运用准确。
C.事半功倍:花一半力气,收到成倍效果;指做事得法,因此费力小,收效大。句子表达的是计算机是高科技的工具,使很多工作做起来费力小,收效大。这里事半功倍符合语境,运用准确。
D.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这里讲到的科学家提出的是宝贵的意见,说明意见很有用,所以夸夸其谈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不正确。
6.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见如故B. 通国之善弈者也。 能言善辩
C. 思援弓缴而射之 。 惊弓之鸟D. 孰为汝多知乎? 知己知彼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首先理解句子意思,再逐个翻译。
A.第一个“故”意思为“原因”,出自《两小儿辩日》;第二个“故”为“老朋友”,意思是第一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B.这两句的“善”都为“善于”。第一个出自《弈秋》。第二个成语意思是善于言谈和辩论。形容口才好。
C.第一个“之”代指“鸟”,出自《弈秋》;,第二个“之”为助词“的”,意思是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
D.第一个“知”通“智”,智慧。出自《弈秋》;第二个“知”为“知道”,意思是对自己和对方都了解得很透彻。
7. 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我赞美您——伟大的祖国!
B.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我也分到了他们一点点的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C. 丁丁正在追赶一个在地上滚动东西——饼干盒。
D. 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标点符号的作用。
做此类题目首先要熟练掌握各种标点的基本用法,其次根据句子含义确定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作用。这里考查的是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的作用有:表示递进、表示解释说明、表示意思转折、表示声音的延长。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A.句中破折号后面“伟大的祖国”是对前面我赞美的对象“您”的解释说明,所以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B.句中破折号后面“—点光,一点热”是对前面“我分到的恩泽”的解释说明,所以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C.句中破折号后面“饼干盒”是对前面“丁丁追赶的地上滚动的东西”的解释说明,所以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D.句中因为是大年夜,所以它忘不了这个,是意思的深入更进一步,说明大年夜的不同寻常,所以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意思的递进。
8. 下列描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就是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
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两小儿辩日》中孔子就是这样做的。
C.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首尾呼应,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
D. 《北京的春节》一文按地点的变换,描绘出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
解题时先看清楚题干要求,选出“有误的一项”。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主要讲了英国著名的化学家波义耳发现紫罗兰在溅上盐酸后变红了、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和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是互相吻合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在转动,经过反复观察实验,得出睡觉时眼珠转动和做梦有关的结论。通过这三件事来说明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懈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生活中发现真理!课文具体运用了三件事来说明道理。因此A正确。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而《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不能决断两小儿辩日的问题也说明了孔子实事求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因此B正确。
C.《十六年前的回忆》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课文的开头是“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课文的结尾是“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首尾呼应,突出了作者一定要记住父亲的被害日期。因此C正确。
D.《北京的春节》介绍了北京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期间的各项春节传统活动,描绘了老北京春节独有的特色活动,展现了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节日习俗的赞美。因此《北京的春节》不是按地点的变换而是按时间顺序来描绘老北京春节独有的特色活动的。D错误。
故选D。
9. 根据课文内容和古诗文填空。
(1)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 。
(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 ,不知秋思落谁家。
(4)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
(6)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 ①. 寒食东风御柳斜 ②. 老大徒伤悲 ③. 今夜月明人尽望 ④. 休将白发唱黄鸡 ⑤. 随风潜入夜 ⑥. 燕山月似钩 ⑦. 粉骨碎身浑不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识。一定要认真背默,并正确书写。
(1)出自唐韩翃《寒食》,全诗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全诗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3)出自唐王建《十五夜望月杜郎中》,全诗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意思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4)出自宋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全词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意思是: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杜鹃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5)出自唐杜甫《春夜喜雨》,全诗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意思是: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节,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6)出自唐李贺《马诗》,全诗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意思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7)出自明于谦《石灰吟》,全诗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意思是: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10. 判断下列知识点是否正确,正确地打“√”,错误的打“×”
A.安徒生是丹麦童话作家。他的《海的女儿》《丑小鸭》《灰姑娘》等作品流传世界,几乎家喻户晓。( )
B.《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 )
【答案】 ①. × ②.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外国名著。
A.安徒生全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既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海的女儿》、《丑小鸭》出自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安徒生童话》。《灰姑娘》是出自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格林童话》。所以这题表述错误。
B.《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此题正确。
11. 填空。
中国四大名著中带有“三”的故事很多,例如《水浒传》中有“宋江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中有“刘备三请________”,《西游记》中有“孙悟空三打______”。四大名著讲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_”,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诸葛亮 ②. 白骨精 ③. 桃园三结义 ④. 刘备、关羽、张飞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在桃园举酒结义,结为异姓兄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常识。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请诸葛亮”又称“三顾茅庐”。
“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故事。
另外,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熟悉的中国四大名著中带有“三”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出来。
古人谈读书
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②。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③;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
【注释】①士人:读书人。 ②恒:恒心。 ③下流 :下等、劣等。
12. 文中的“此三者缺一不可。”的“此三者”指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13. 文中“井蛙之窥天”,让你想到了那个成语?__________
14. 关于读书,韩愈曾说: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_________。
杜甫也道: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
颜真卿也叹: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____。
15.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①. 有志 ②. 有识 ③. 有恒
13. 井底之蛙 14. ①. 学海无涯苦作舟 ②. 下笔如有神 ③. 白首方悔读书迟
15. 文中“有恒”的方法对我有很大的启示。我喜欢读书,但缺少恒心,许多书只看一半就扔下了,结果收获有限。以后,我一定要用“有恒”来告诫自己,读书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结合译文,联系上下文,从句子“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可知答案。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掌握。
“井蛙之窥天”意思是:这句话说的就是青蛙在井底看天空,比喻见识短浅。与“井底之蛙”意思相同。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人名言默写。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意思是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此句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此句在《增广贤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语出唐朝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出自唐代颜真卿的《劝学》,意思是: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读书的启示。
本文讲了古人读书必须要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这三者缺一不可。结合文章读书的方法,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谈谈你的启发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者缺一不可。
课外阅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浸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6. 阅读①一③段,用“\”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17.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 瞬间——( )
18. 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作者把____比喻为____的宴席。把____比喻为____的快餐。
21. 文学欣赏最佳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22.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 搏 奈 豪 影
17. ①. 细致 ②. 永恒
18. 影视器材可迅速获得各种知识或者轻松欣赏完文学作品;阅读书籍非常辛苦、乏味、寂寞。
19. 读小说是细致的、隽永的,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看卡通,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20. ①. 阅读 ②. 细嚼慢咽的宴席 ③. 电视前的观赏 ④. 便捷的快餐
21. 阅读书籍是求学间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途径。
22. 我赞成作者的观点,因为作者写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阅读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比如我自己看《红楼梦》或者《三国》电视剧的时候。总是不经意想去翻翻原著哪怕电视剧拍的再好,永远也比不上阅读文字的那种境界,并且通过读书一定能积攒自己的才华和词汇,但电视前的观赏就只是消遣为主。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广博:范围大,方面多(多指人的知识、学问)。应划去“搏”。
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划去“奈”。
毫不费力:是一点也不花费力气,比喻事情非常轻松就能解决。划去“豪”。
荧光屏:显示器中关键的部件。划去“影”。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粗略:粗粗、大略、不精确。反义词为“细致”。
瞬间:一会儿。反义词为“永恒”。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
从“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可知,专心读书的儿童越来越少的原因。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内容理解。
从“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可知,读小说和看影片的不同之处。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从“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可知,把“阅读”比作“细嚼慢咽的宴席”,把“电视前的观赏”比作“便捷的快餐”。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阅读使人收获更丰富。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从原文“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可知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阅读书籍。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观点的分析能力。
作者的观点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对此观点一定表示赞同,答题时,先引述作者观点,再结合自己读书经历说明理由。
例如:我赞同作者的观点。因为作者写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阅读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比如我自己看《红楼梦》或者《三国》电视剧的时候。总是不经意想去翻翻原著哪怕电视剧拍的再好,永远也比不上阅读文字的那种境界,并且通过读书一定能积攒自己的才华和词汇,但电视前的观赏就只是消遣为主。
最美的声音
①大学时同寝室有一个家住哈尔滨的同学,他从不给家里打电话。问他,他说家里没有电话,写信就行了。我们有些奇怪: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也不错,家里怎么不安电话呢?
②那次暑假回来后,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里带来的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我们提出借他的磁带听一听,他说什么也不肯,有一次趁他不在,我们从他枕头底下翻出了那盘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听,好久也没听到声音。我们很是纳闷儿:他每天晚上听这盘空白带干什么呢?我们一再追问,他才告诉我们原因。
③原来他父母都是聋哑人,为了生活,他们吃尽了苦也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冷遇,为了他能好好上学读书,父母的心都放在他身上,给他( A )最好的条件,从不让他受一点委屈。后来日子好过了,他却要离开父母去远方上大学,他说:“我时常想念家中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用无言的爱( B )了我的今天。那次暑假回家,我录下了他们呼吸的声音,每天晚上听着,感觉父母好象在身边一样。”
④我们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得多高,父母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最牵挂的孩子。大爱无言,而那分无言的爱,就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
23. 联系上下文,从“营造、塑造、创造”中为文中A、B两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依次写在下面括号里。
A:( ) B:( )
24. 从叙述的顺序看,本文属于( )
A. 顺序B. 插叙C. 倒叙
25. 第三自然段中“那次暑假回家,我录下了他们呼吸的声音,每天晚上听着,感觉父母好象在身边一样。”照应了文中哪句话?请从文中找出并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亲情还是什么?请你续写两句。
亲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亲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 面对家住哈尔滨的同学,“我们”开始“奇怪”,然后“纳闷儿”,最后“震撼”请分别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奇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纳闷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震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 ①. 营造 ②. 创造 24. C
25. 原来他父母都是聋哑人
26. ①. 亲情是天上最亮的明星
②. 亲情是一本厚重的字典
27. ①. 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也不错,家里怎么不安电话呢? ②. 他每天晚上听这盘空磁带干什么呢? ③. 那次暑假回家,我录下了他们呼吸的声音,每天晚上听着,感觉父母就好像在身边一样。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
营造:①经营建造。②经营制造。
创造:建立、想出或做出从未有过的事物。
塑造:指用语言文字等艺术手段描写人物形象;亦指用石膏、黏土等做成人或物的形象。第一句话中,要修饰的词语是“条件”,所以选择“营造”;
第二句话中,表达是父母的付出才有了“我的”今天,更适合用“创造”。
【2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叙述顺序。记叙文叙述顺序一般有顺叙、插叙、倒叙、补叙。
文章开头直接先提出“我们有些奇怪: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也不错,家里怎么不安电话呢?”结果,最后在下文中才开始解释原因。
故为倒叙。
【2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理解。先读懂为什么要录下他们的呼吸,而这出于“原来他父母都是聋哑人,为了生活,他们吃尽了苦也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冷遇,为了他能好好上学读书,父母的心都放在他身上,给他营造最好的条件,从不让他受一点委屈”,就因为父母是聋哑人。
【2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仿写。注意句式一致、修辞一致、内容一致。例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那么仿写时也要使用比喻句。
示例:亲情是天上最亮的明星。
【2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首先定位原文,联系上下文,找到关键语句。
第一段中“我们有些奇怪: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也不错,家里怎么不安电话呢?”
第二段中“我们很是纳闷儿:他每天晚上听这盘空白带干什么呢?”
第四段中出现“震撼”一词,联系上下文,找到原因出处应该是在第三段“那次暑假回家,我录下了他们呼吸的声音,每天晚上听着,感觉父母好象在身边一样。”
28. 应用文写作。
学校大队部决定于7月1日组织3——6年级队干部去光明街道进行社会调查,要求参加者穿上校服、佩戴红领巾和队干部标志,上午8时在校门口集合出发。请你代学校大队部写一份通知,注意把格式写正确,书写端正,行款整齐。
【答案】范文:
通知
我校大队部决定于7月1日组织3——6年级队干部去光明街道进行社会调查,要求参加者穿上校服、佩戴红领巾和队干部标志,上午8时在校门口集合出发。
学校大队部
6月28日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应用文通知的写作,注意掌握通知的正确格式,然后根据题干所给信息把通知写正确。
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
1、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 ”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通知的主要内容。
2、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 ,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
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 、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
4、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
29. 写作。
心愿,就像一粒刚刚发芽的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你的心底藏着哪些心愿?请以“我的心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主题明确并符合题目要求; 2.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字数在400字左右。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答案】范文:
我的心愿
心愿,像一粒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渺小,却可以开出最美的花朵;心愿,像一条小溪,流淌在爱的大地上,尽管它涓细,却可以浇灌绿色的希望。而我也有一个埋藏在心底的愿望——长大后当一名老师。
那天我在看电视的时候,看到记者正在采访贫困山区的孩子,她们脸上充满稚气,坐在冰冷的教室里瑟瑟发抖,但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却紧地盯着老师,有些孩子的作业本是用砖头做的,还有一些孩子都上不起学。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的孩子连上学都很难。于是我萌生了一个愿望:我立志要做一名老师,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学到知识,也要让更多的孩子坐在像我们这样温暖的教室里。
所以,为了完成我的心愿。首先我要更加勤奋的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然后我要提高我的表达能力,学会组织语言,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今不从。”所以我还要从自己做起,作出表率。然后我还要有组织能力,平时我要多参加一些活动来锻炼自己。当老师还要有包容之心,不能为小事而斤斤计较,要有正确的处理方式。
为了心中的梦想,我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愿望+行动+坚持。我相信我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书面表达。首先需要明确主题为“心愿”。
开头:使用排比与比喻的修辞手法,点出心愿的作用,以及点名自身的心愿。
中间:文章叙述重点部分。第一叙述产生心愿的缘由;第二讲述为实现心愿需要作出的努力。
结尾:表明决心,升华主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阳市2024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辽宁省辽阳市2024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辽宁省辽阳市2024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4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4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广西柳州市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广西柳州市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广西柳州市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