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江苏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亚非文明课时练(二十二)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年江苏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亚非文明课时练(二十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古代人们把不理解的事物视为神意,法律也披上了神的外衣,如《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为太阳神之意,但罗马的法律很早就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了,如《十二铜表法》就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未称是神意……当理论与实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罗马法总是致力于满足后者的需要。”罗马法产生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符合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C.重实际应用而不只专注理论D.吸收与批判东方法制建设
2.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B.文明开化的程度
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D.农耕文明的优势
3.古代亚非国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以下成果和文明对应正确的是( )
A.太阳历--古印度文明B.60位进制--古埃及文明
C.佛教--古印度文明D.金字塔--古两河流域文明
4.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 )
A.凯旋门B.神庙C.金字塔D.大竞技场
5.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任国王,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统一了除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按照种姓制度,阿育王属于哪一等级?( )
A.吠舍B.婆罗门C.刹帝利D.首陀罗
6.人类早期的文明最早诞生在亚非大河流域。 以下文明成果诞生于下图所示河流流域的是( )
A.荷马史诗 民主政体B.种姓制度 佛教
C.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D.象形文字 太阳历
7.马克思说:“从遥远的古代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他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导致印度社会“超稳定”状态的历史原因最可能是( )
A.民主政治达到顶峰B.基督教会地位稳固
C.种姓制度影响深远D.城市繁荣大学兴起
8.培养历史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核心要素之一。古巴比伦王国诞生的地区是( )
A.北非B.西亚C.南亚D.东亚
9.2024年是“中埃伙伴年”。为促进中埃文明交流互鉴,上海博物馆举办了古埃及文物展。展览最可能包含的文化元素为( )
A.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B.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
C.法老木乃伊和金字塔D.荷马时代和希腊城邦
10.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文字的不同体现出国家和书面表达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现在找到了下面四种人类早期文字,据此反映出( )
A.文明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
B.世界文明发展具有多元化特点
C.不同区域文明产生时代具有同期性
D.古代亚非拉地区文明成就斐然
11.有同学绘制了古代人类早期文明主要成果图。这些成果表明人类早期文明具有( )
A.发散性B.普遍性C.多元性D.统一性
12.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据此判断这是( )
A.欧洲封建等级制度B.封君封臣制度
C.种姓制度D.分封制度
13.文物古迹是古代文明的见证。《汉谟拉比法典》见证了下列哪一地区的文明成就( )
A.古代尼罗河流域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印度河流域D.古代爱琴海地区
14.古代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河流息息相关。以下文明成果属于两河流域的是( )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
C.《荷马史诗》D.《天方夜谭》
15.下图反映了古代历史上一种森严的社会制度,下列选项与图片内容相符合的是
A.古代中国--分封制B.古希腊---民主政治
C.古巴比伦-君主专制制度D.古印度-一种姓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约公元前3500——前539)
材料二 古印度示意图
材料三 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特征,并说说两者特征迥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两处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3)综上所述,你能得到关于古代文明的什么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1)特征: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具有高度活力:古代印度文明独具个性。
原因:古代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相对开放,有利于文明的交流,活力较强。古代印度文明地理环境“一区,漏山,三面环海”,相对封闭,所以独具个性。
(2)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地理环境是影响古代文明的重要因素:古代文明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在亚洲的西南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由西北向东南平行注入波斯湾。这里民族迁徙和流动性强,文明具有高度活力。
——摘编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印度半岛北依喜马拉雅山,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这种“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古代印度的天然屏障,使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从而形成了独具面貌和个性的文明单元。
——摘编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碑,上部是以太阳神授予汉谟拉比权杖为主题的浮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年四川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经典好题单元练(二十二)——古代亚非文明,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学者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年江苏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解放战争课时练(十四),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年江苏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欧洲文明课时练(二十三),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