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备考攻略】2024-2025学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专题10压强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71851/0-17381535322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满分备考攻略】2024-2025学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专题10压强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71851/0-17381535323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满分备考攻略】2024-2025学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专题10压强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71851/0-173815353231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满分备考攻略】2024-2025学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专题10压强
展开
这是一份【满分备考攻略】2024-2025学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专题10压强,共19页。
一、固体压强
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他们对地面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各切除相同厚度,再将切除部分分别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用大拇指与食指挤压一支铅笔的两端,食指较疼,食指受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更 (填“明显”或“不明显”);说明压力的的作用效果与 大小有关。
3.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利用 知识可以鉴别物质;刀刃磨得锋利,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以便用较小的力就能产生很大的 ,在实验室和生产技术中广泛使用的液体密度计是应用 原理的典型例子。(前二格填写物理量名称)
4.小军发现一个质量为1.6kg,不吸水的新型圆台体建筑材料,他只有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重为8N、底面积为100cm2的薄壁容器M内盛有2000cm3的水,容器M置于水平地面,当轻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1.5N,此时材料浸没在水中静止且未触底。求:
(1)材料受到的重力;
(2)材料未放入前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材料的密度。
5.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甲图中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中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丙图中桌面朝下,并在其上放一个同样的砝码。
(1)比较乙、丙两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下列应用可以用该探究实验结论解释的是 ;
A.载重汽车有很多个宽大的车轮
B.冰刀鞋的刀刃做得很薄
C.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
D.切蛋器上的不锈钢丝做得很细
(2)图丙中,砝码和小桌的质量分别为500g和100g,砝码的底面积和小桌桌面的面积分别为20cm2和200cm2,砝码对小桌的压强和小桌对海绵的压强之比为 ;
(3)在图乙中画出砝码对小桌作用力的示意图。
二、液体压强
6.一个装有适量水、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轻放入水中,木块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在木块上放一物体A时,木块刚好完全浸没水中(如图乙所示)此时液面上升了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质量为2kg
B.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
C.木块的密度为0.8×103g/cm3
D.图甲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1000Pa
7.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相同容器中分别盛有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它们的液面高度相同,若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中液体密度ρ甲>ρ乙>ρ丙
B.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F甲>F乙>F丙
C.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p乙<p丙
D.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甲>F乙>F丙
8.图甲为我国古代的滴水计时工具——漏刻,图乙为它的模拟示意图。漏水壶通过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壶中滴水,受水壶中的箭尺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当受水壶中液面升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箭尺受到的浮力变大B.箭尺排开水的体积变大
C.箭尺排开水的重力不变D.水对受水壶底压强不变
9.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阅兵活动,61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参加,场面盛大。被称为当今“世界最强驱逐舰”的055型万吨级驱逐舰在此次阅兵式中首次亮相,如图甲所示。据悉055型驱逐舰满载时吃水深度为8m、排水量12500t,舰长度为180m,宽23m,最大航速32节。若055型驱逐舰在某段航行中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N/kg,海水密度近似为1.0×103kg/m3。求:
(1)055型驱逐舰满载航行时受到的浮力;
(2)055型驱逐舰满载时舰底受到海水压强;
(3)请根据图乙所示计算,055型驱逐舰以10m/s的航速航行时,发动机的牵引力。
10.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的实验。
(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2)实验时,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没于水中,如图乙和丙所示。由图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3)接着小明对实验进行改进,其装置如图丁所示。
①如图丁,根据在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倒入A、B两种不同液体时的情景,据图可以判断容器内 (选填“左”或“右”)侧液体对橡皮膜产生的压强较大;
②继续向左侧加入A液体,当容器左右两侧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仍向左凸起,由此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则A、B两种液体密度关系是ρA ρB(选填“”或“=”)。
三、连通器
11.图甲为我国沿纬线36°N的地形剖面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水从高处往低处流动时,水的能量守恒
B.第一级阶梯位置的气压最低
C.阶梯交界处水庞大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适合建水电站
D.修建水电站后,图乙中的船闸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实现船只通行
12.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 的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如图甲所示,洗手池下方排水管的“反水弯”利用了 的原理,使水管里的异味不会散发出来;如乙所示,说明塑料小勺带了 。
13.火车进站时乘客必须站在安全黄线之外,因为流体速度越 ,流体压强越小,三峡大坝的船闸是利用 原理工作的。
14.如图甲所示,A、B两容器内盛着液面相平的水,两容器间用一斜管相连,当开关K打开后,水将 (选填“由A流向B”、“由B流向A”或“不流动”);图乙为液压机原理图,液压机内装有同种液体,活塞A、B的面积SA:SB=1:6,当用50N的力作用在活塞A上,活塞B能举起 N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活塞重力)
四、大气压强
15.如图所示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完成的托里拆利实验,原来玻璃管竖直,后来让玻璃管倾斜,水银充满全管,有关尺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玻璃管倾斜后,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
B.外界大气压强等于76cm高水银柱所产生压强
C.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
D.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出一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出
16.小华利用饮料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瓶子悬空水不流出
B. 水从侧孔喷出
C. 用手弹开纸片
D. 将瓶按入水中感到费力
17.著名的 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次用 mm汞柱测得了大气压的值。
18.“沿洄划转如旋风,半侧船头水花没”,这是描写船过漩涡时,漩涡中心流速大,中心的水压 (选填“大于”或“小于”)周围的水压而造成的惊险情景;峨眉山顶“煮米不成饭”,是因为峨眉山顶气压 (选填“高”或“低”),水的沸点低造成的。
五、流体压强
19.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松手后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B.乙:飞机升力利用了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
C.丙:集气瓶内液体上升的体积就是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D.丁:冷却后析出晶体,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20.承载国人大飞机梦想的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成功首飞,揭开了我国民用飞机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对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制造C919大型客机要用密度 (选填“大”或“小”)而强度大的材料;C919能够在空中飞行,主要是因为机翼上方比下方空气流速 ,这样,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产生了向上的升力;飞机与塔台依靠 传递信息。
21.春节期间,小红和家人一起坐飞机从成都到哈尔滨旅游,在景区她乘坐热气球观赏雪景。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民航客机利用机翼上、下表面空气流速不同而产生的 升空。热气球利用空气产生的 升空。(两空均选填“升力”或“浮力”)
六、能力提升
22.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向其中分别放入由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等的小球A、B,稳定后两容器中水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小球A的密度小于小球B的密度
B.小球A所受的浮力等于小球B所受的浮力
C.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23. 如图甲所示,薄壁柱状容器盛有密度为0.8g/cm3的酒精,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5。将合金小球通过细线浸没在酒精中,如图乙所示,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3000P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3600Pa;将细线剪断,金属球沉到容器底部,如图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4800Pa。合金小球的密度为( )
A.1.6g/cm3B.2.4g/cm3C.3.0g/cm3D.3.6g/cm³
24.科学家乘科学考察船前往北冰洋进行科学研究,在船的甲板上安装了一台起重机用来吊装重物,起重机的起重臂OA(含A处未画出的滑轮和电动机)以及钢丝绳重力不计,在液压顶作用下,起重臂OA与水平方向最大成60°夹角,液压顶(其下端固定不动)施加的力F作用于B点并与起重臂一直垂直,OA长5.4m,当起重臂OA水平时OB长1.5m,某次需要起吊水下300m深的海底质量为50kg的矿物,钢丝绳施加300N的拉力恰好可以使矿物在水中匀速上升(矿物出水前后的质量不变,忽略水的阻力),如图甲所示。求:
(1)水下300m深的矿物受到水的压强多大?
(2)在45s内将矿物从海底拉到水面处,拉力的功率多大?(矿物未露出水面,计算时忽略物体的高度)
(3)起重臂在图甲水平位置平衡时,矿物浸没在水下。当起重臂OA与水平方向成60°夹角时,液压顶处传感器显示施加的力F比图甲状态下增加了432N。求乙图状态下钢丝绳的拉力和此时矿物浸在水中的体积?
25.如图所示,将质量为50kg底面积为100cm2的匀质圆柱体甲放在水平地面上,轻绳的一端系于圆柱体甲上表面的中央,另一端拉着杠杆的A点。当把质量为27kg、底面积为100cm2的实心圆柱体乙悬挂在杠杆的B端并浸没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M中,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0。已知圆柱形容器M的底面积为200cm2,容器中的水深ℎ=30cm,物体乙的上表面与水面相平,AO=15cm,OB=30cm,AC=5cm;不计杠杆的质量,g取10N/kg,ρ水=1.0×103kg/m3,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物体乙受到的浮力;
(3)物体乙的高度;
(4)保持杠杆右边细线的悬挂点B不动,将杠杆左边细线悬挂点从A移动到C后,打开出水口的阀门,容器M中的水以100cm3/s的速度匀速流出,则10s后甲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七、直击中考
26.乐山某初中学校开展以“苍穹”为主题的飞机模型制作大赛,要让飞机获得升力,机翼横截面的形状应设计成( )
A.B.
C.D.
27.如图所示,是修筑公路的压路机,下列措施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碾子质量很大B.轮胎很宽
C.用橡胶制作轮胎D.向转轴加润滑油
28.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试管倾斜、乙试管竖直,两试管内液面相平。甲试管内的液体密度为ρ甲,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为p甲,乙试管内的液体密度为ρ乙,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为p乙,则ρ甲 ρ乙,p甲 p乙.
29.如图甲所示,不吸水的石块m叠放在浸在水中的木块M上保持静止,石块的重力为4N、体积为200cm3,木块的重力为8N、底面积为200cm2,此时木块M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Cm3。当按图乙方式连接静止时,木块M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a。
30.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活动中,兴趣小组准备了压强计、水和盐水等实验器材.
(1)对于图甲所示压强计出现的问题,应将压强计金属盒拿出液体,然后____;
A.将U形管中液体倒出一部分
B.更换U形管中液体
C.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
(2)正确处理存在问题之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中,如图乙、丙、丁所示,需要观察和记录U形管中 ;
(3)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该比较 两图所示的实验;
(4)小明利用矿泉水瓶装满水,继续探究,如图戊①所示,将瓶盖拧紧,他只将N孔堵住,水从M孔也不能流出,因为水受到了 的作用.当他拧开瓶盖,放开两小孔,在瓶底部水平放置接水盘,发现水的落点为图戊②所示的B、C,于是他将接水盘向下平移至D处,使MA=ND,水的落点为E、F.为了比较两小孔处液体压强大小,应比较AC与 的距离.
31.近年来在东北林区发现了越来越多野生东北虎的足迹。生物学家为了估算某只野生东北虎的质量,在松软、平坦且足够深的雪地上,选取该东北虎四脚着地停留时的脚印,其中的一个脚印如图甲所示。在方格纸上描绘出脚印的轮廓,如图乙所示,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9cm2,数出脚印轮廓所围小方格的个数(凡大于半格的都算一个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用数出的小方格的个数乘以一个小方格的面积,就大致得出了脚印的面积。测出脚印的深度,在脚印旁边相同的雪地上放一底面积为100cm2的平底容器,在容器中缓缓放入适当的物体,当容器下陷的深度与脚印的深度相同时,测出容器及内部物体的总质量为30kg。忽略脚趾和脚掌之间空隙的面积,g取10N/kg,求:
(1)该东北虎一只脚印的面积。
(2)该东北虎的质量。
32.如图1所示,用动滑轮将重力为5N的木块匀速提升1m,所用拉力F为4N。
(1)求此过程中的有用功。
(2)求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3)将木块取下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2所示,木块底面积为0.01m2,求木块对地面的压强。
33. 有一个质量为4kg,底面积为500cm2的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g取10N/kg。
(1)容器受到的重力是多大?
(2)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3)科技小组利用这个容器来研究物体的浮沉,他们将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吸水的正方体A和长方体B放在容器中,如图甲所示,向容器内缓慢加水,A、B始终保持竖直,水深h与加水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水深为3ℎ0时,取出其中一个物体,水面下降2cm。当水深为3ℎ0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多少帕?(不考虑取出物体的过程中带出的水,ρ水=1.0×103kg/m3)
34.如图所示,实心均匀圆柱体A、底面积均为30c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B、C,都放置在水平桌面上,A、B、C的高度均为10cm。容器B内装有水,容器C内装有油,各项参数如表所示。忽略圆柱体A吸附液体等次要因素,g取10N/kg。
(1)求圆柱体A的体积;
(2)将A竖直缓慢放入B中,静止时A漂浮在水面,求此时圆柱体A受到的浮力;
(3)将A竖直缓慢放入C中,待A静止后,求油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5.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
(1)组装好器材后,用手指无论是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U形管两侧液面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该压强计气密性 (选填“好”或“差”);
(2)调整好器材后,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可以通过比较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判断,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
(3)比较 、 两图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4)比较甲、丙两图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 有关;
(5)根据实验结论对压强计进行改装,改装后可用于比较不同液体的密度大小。现将压强计两个探头分别浸入酒精和水中并处于同一深度,如图丁所示可判断出A杯中盛有 (选填“酒精”或“水”)。将A杯中的探头向 移(选填“上”或“下”),U形管两侧液面会再次相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明显;受力面积
3.【答案】密度;压强;阿基米德
4.【答案】(1)由 G=mg 知道,材料受到的重力
G=mg=1.6kg×10N/kg=16N
答:材料的密度1.6×103 kg/m3。
(2)(2 )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 1g/cm3×2000cm3=2000g=2kg ,
水的重力G水=m水g=2kg×10N/kg=20N ,
材料未放入前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压=G水+G容=20N+8N=28N ,
材料未放入前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F压S=GS=28N100×10−4m2=2800Pa
答:材料未放入前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2800Pa;
(3)由平衡条件知道,材料对杠杆的拉力 F拉=FL1L2=1.5N×
由平衡条件知道,材料受到的浮力 F浮=G−F拉=16N−6N=10N
由 F浮=ρ液V排g 知道,材料的体积 V=V排=F浮ρ水g=10N1.0×103kg/m3×10N/kg=1.0×10−3m3
故材料的密度 ρ=mV=1.6kg1×10−3m3=1.6×103kg/m3
答:材料的密度1.6×103 kg/m3。
5.【答案】受力面积;ABCD;25∶3;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1)解: 满载时,号055型驱逐舰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1.25×104×103kg×10N/kg=1.25×108N;
答:满载时,055型驱逐舰受到的浮力有1.25×108N;
(2)解: 该处受到海水的压强:p海水=ρ海水gℎ=1.0×103kg/m3×10N/kg×8m=8×104Pa。
答:若舰底某处距离海面的深度为8m,则该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8×104Pa;
(3)解: 由图像可知,055型驱逐舰在某段航行中牵引力与速度的乘积不变(根据P=Fv可知发动机的功率不变),
且v=2m/s时,F牵=6×107N,
则发动机的功率P=F牵v=6×107N×2m/s=1.2×108W,
055型驱逐舰以10m/s航行时,发动机的牵引力:F牵=Pv'=1.2×108W10m/s=1.2×107N。
答:请根据图所示计算,055型驱逐舰以10m/s航行时,发动机的牵引力为1.2×107N。
10.【答案】(1)高度差
(2)深度
(3)右;密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满分备考攻略】2024-2025学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专题22电和磁,共17页。
这是一份【满分备考攻略】2024-2025学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专题17欧姆定律,共25页。
这是一份【满分备考攻略】2024-2025学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专题12压强和浮力的综合,共1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