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新高考通用)
第07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上课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第07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上课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透视·目标导航,知识导图·思维引航,拓展应用·遗传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型突破·命题预测(3大题型,3大预测)
核心整合·能力提升(3大核心,8大串联)
1.不完全显性:Aa×Aa→1AA∶2Aa∶1aa2.复等位基因:最常见的人类ABO血型遗传涉及IA、IB、i3.致死情况:
【典例1】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叶形的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相关基因不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现用宽叶雌株和窄叶雄株杂交,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宽叶性状为隐性B.该植物种群有5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C.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窄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组合为XBXb×XBYD.若后代性别比例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组合为XBXb×XBY
P: XbY(窄叶),,即宽叶性状为显性。由于含有窄叶基因b的雄配子致死,所以该植物种群不存在XbXb植株,故该植物种群有4种基因型(XBXB、XBXb、XBY、XbY),3种表现型(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雄株)
无论是配子致死还是合子致死,均按无致死现象,遵循分离定律写出配子种类及比例,并书写遗传图解;
AaBb×aabb时,若后代不同表型数量比出现“多∶多∶少∶少”则为连锁互换,其中,“少∶少”为重组类型;若后代不同表型数量比为1∶1,则为完全连锁。
1.基因完全连锁遗传现象
2.剖析9∶3∶3∶1的变形(以AaBb×AaBb为例)
若ab雄配子不育,则比例变为8∶2∶2。
【典例2】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三种表型,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R/r、B/b、D/d控制,已知基因R、B和D三者共存时表现为红花(分为深红花、浅红花两种表型)。选择深红花植株与某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2均为浅红花,F1自交,F2中深红花∶浅红花∶白花=1∶26∶37。下列关于F2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浅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7种,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9种B.白花植株之间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浅红花植株C.浅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会有白花植株出现D.浅红花和白花植株杂交,后代中会有深红花植株出现
由于白花植株至少含有一对隐性纯合基因,所以浅红花和白花植株杂交,后代中不会有深红花植株出现
平衡致死体系的基因型一般应为双杂合子;两个纯合致死基因为非等位基因,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若两个纯合致死基因均为显性纯合(或均为隐性纯合)致死,平衡致死体系应为下图1所示;若两个纯合致死基因一个为显性纯合致死,另一个隐性纯合致死,则平衡致死体系应为下图2所示。
【典例3】雄蚕(ZZ)与雌蚕(ZW)相比具有食桑少、出丝率高和丝质优等特点。研究人员通过诱变和一系列杂交实验创建了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性的1对性染色体上分别带有2个不等位的隐性纯合致死基因a和b,会导致家蚕在胚胎期致死,不能成功孵化。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与普通家蚕杂交,过程如图(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普通家蚕W染色体上不含致死基因的等位基因B.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才导致雌蚕胚胎期致死C.平衡致死系产生雄配子时发生染色体互换导致①现象D.创建平衡致死系时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可能导致②现象
a和b基因只要有一个隐性纯合就会导致致死,如果是a和b基因同时存在才能致死就不能得到题图杂交结果
【典例1】如图甲和乙分别为两株豌豆体细胞中的有关基因组成,要通过一代杂交达成目标,下列操作不合理的是( )A.甲自交,验证B、b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乙自交,验证A、a基因与B、b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甲、乙杂交,验证D、d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甲、乙杂交,验证A、a基因与D、d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乙自交,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A、a基因与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不同基因型之间交配,后代在性状上往往有一些规律性的分离比。如杂合F1(一对杂合基因,有显隐性关系)自交,后代分离比为3∶1,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1,亲本之一为显性纯合子,其后代只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利用这些规律性的分离比是解自由组合题目的技巧之一。
由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完全显性)控制的n个不同性状的遗传规律
【典例2】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表现为小花瓣,aa的表现为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的花瓣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B.子代共有4种表型C.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约为1/3D.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纯合子约占1/4
此题运用拆分法求解,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3种表型;Rr×Rr后代有3种基因型,2种表型。故AaRr自交后代有3×3=9种基因型、5种表型
1.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的判断(1)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2)若未知性状的显隐性
2.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还是X、Y的同源区段的判断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和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基本思路一:用“隐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1的性状。即:
基本思路二:用“杂合显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1的性状。即:
3.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2)在已知性状的显隐性的条件下,未限定杂交实验次数时,则可采用以下方法,通过观察F2的性状表现来判断:
(1)在已知性状的显隐性的条件下,若限定一次杂交实验来证明,则可采用“隐性雌×显性雄(杂合)”[即aa(♀)×Aa(♂)或XaXa×XAYa或XaXa×XaYA]杂交组合,观察分析F1的表型。分析如下:
【典例1】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翅形长翅和残翅、眼色红眼和紫眼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现用长翅紫眼和残翅红眼昆虫各1只杂交获得F1,F1有长翅红眼、长翅紫眼、残翅红眼、残翅紫眼4种表型,且比例相等。不考虑突变、交叉互换和致死。下列关于该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F1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可位于两对染色体B.若F1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X染色体C.若F1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常染色体D.若F1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位于一对染色体
假设用A/a、B/b表示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若F1有两种表型为雌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aBXab和XAbY符合F1有长翅红眼、长翅紫眼、残翅红眼、残翅紫眼4种表型,且比例相等的条件
判断两(多)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质是确定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还是遵循连锁与互换规律。(1)如图所示,①图中A/a、B/b、D/d这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②图中基因A/a与D/d(或基因B/b与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③图中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后代性状分离比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AaBb自交为例)
(3)若自交后代出现(3∶1)n的分离比(或其变式),或测交后代出现(1∶1)n的分离比(或其变式),则说明这n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①如果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可利用“拆分法”解决:即将多对等位基因分解为若干个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②若结果表型出现(3/4)n或子代性状分离比之和为4n,则n代表等位基因的对数,且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
【典例2】木材的材质与木质素含量有密切的关系,用木质素含量低的木材造纸能减少废料和污染。下图为木质素合成的部分代谢途径。回答下列问题:物质X → 物质Y → 物质Z → 木质素(1)某树种的木质素含量正常与木质素含量低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该树种木质素含量低的三个突变体,是上图中三个酶对应的常染色体单基因纯合突变所致。三个突变体两两杂交,F1的木质素含量都正常,说明三个突变体都是等位基因突变成为________性基因。上述突变体木质素含量低是因为相应的酶失去功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木质素含量这一性状。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典例2】(2)为了探究这三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自交(不发生突变和互换),观察并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①若子代中木质素含量低的比例为5/8,用A/a、B/b、D/d表示基因,在该杂合子染色体上标出基因位置(如图)。②若子代中木质素含量低的纯合子比例是________,则三对基因位于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3)木质素的合成有多条途径。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改变木质素合成相关酶基因可降低该树种的木质素含量,说明基因组编辑可通过碱基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使酶基因碱基序列发生变化。与单基因被编辑的个体相比,多基因被编辑的个体木质素含量更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基因被编辑的个体可以阻断更多木质素的合成途径
1/8(子代所有纯合子)-1/64(AABBDD)=7/64
4.利用染色体片段缺失定位
基因型为Aaa的三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A∶aa=2∶2∶1∶1;基因型为AAA的三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1∶1;基因型为aaa的三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1∶1。
【典例2】某大豆突变株表现为黄叶(ee),用该突变株分别与不含e基因的7号单体(7号染色体缺失一条)、绿叶纯合的7号三体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若单体和三体产生的配子均可育,且一对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的个体致死。则关于F1和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析突变株与7号单体杂交的F1可确定E、e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B.若E、e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则突变株与7号三体杂交得到的F2中黄叶∶绿叶=1∶3C.若突变株与7号三体杂交得到的F2中黄叶占5/36,则 E、e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D.若突变株与7号单体杂交得到的F2中黄叶∶绿叶=5∶3,则E、e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若E/e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突变体基因型为ee,而单体绿叶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EO,二者杂交后代为Ee∶eO=1∶1,表现绿叶和黄叶,F1中Ee自交后代E_=1/2×3/4=3/8,ee=1/2×1/4=1/8,eO自交后代为1/2×1/4=1/8ee、1/2×1/2=1/4eO,由于一对同源染色均缺失的个体致死,所以致死个体为1/2 X 1/4=1/8,所以F2中黄叶∶绿叶=4∶3
(2024·贵州·高考真题)人类的双眼皮基因对单眼皮基因是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一个色觉正常的单眼皮女性(甲),其父亲是色盲:一个色觉正常的双眼皮男性(乙),其母亲是单眼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的一个卵原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含有两个色盲基因B.乙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中期含四个单眼皮基因C.甲含有色盲基因并且一定是来源于她的父亲D.甲、乙婚配生出单眼皮色觉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4
假设人类的双眼皮基因对单眼皮基因用A、a表示,A表示双眼皮,B、b表示红绿色盲. 乙的基因型为AaXBY,减数分裂前,DNA进行复制,减数分裂Ⅰ中期含2个单眼皮基因
(2024·北京·高考真题)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绘出了第一幅基因位置图谱,示意图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均表现为伴性遗传B.所示基因在Y染色体上都有对应的基因C.所示基因在遗传时均不遵循孟德尔定律D.四个与眼色表型相关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X染色体和Y染色体存在非同源区段
果蝇X染色体上一些基因的示意图
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仍然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图中四个与眼色表型相关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 体上,其基因不是等位基因
(2024·福建·高考真题)人体Ⅰ型胶原蛋白是骨骼和结缔组织的主要结构蛋白,由两条α1链和一条α2链组成,α1链由17号染色体上的COL1A1编码,α2链由7号染色体上的COL1A2编码。某夫妻因部分Ⅰ型胶原蛋白结构异常导致疾病发生,检测发现丈夫存在1个突变的COL1A1,妻子存在1个突变的COL1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中的COL1A1和COL1A2为非等位基因B.该夫妻所患疾病都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丈夫体内Ⅰ型胶原蛋白结构异常的概率是1/2D.该夫妻生下正常女孩的概率是1/8
丈夫存在1个突变的COL1A1,α1链正常概率为1/4,丈夫体内Ⅰ型胶原蛋白结构异常的概率是3/4
(2024·新疆河南·高考真题)某种二倍体植物的P1和P2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对个体的DNA进行PCR检测,产物的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其中①~⑧为部分F2个体,上部2条带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下部2条带是另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这2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个体均为杂合体,F2中③所占的比例大于⑤B.还有一种F2个体的PCR产物电泳结果有3条带C.③和⑦杂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②⑧电泳结果相同D.①自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④电泳结果相同的占1/2
①AaBB自交子代为,AABB(1/4)、AaBB(1/2)、aaBB(1/4),其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④aaBB电泳结果相同的占1/4
题型2 利用分离定律思维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2024·海南·高考真题)海南优越的自然环境适宜开展作物育种。为研究抗稻瘟病水稻的遗传规律,某团队用纯合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甲、乙、丙分别与易感稻癌病品种丁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结果见表。不考虑染色体互换、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等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是两性花植物,人工授粉时需对亲本中的 进行去雄处理。(2)水稻的抗稻瘟病和易感稻瘟病是一对相对性状。实验①中,抗稻瘟病对易感稻瘟病为 性。实验②中,这一对相对性状至少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3)实验③中,F2抗稻瘟病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F2抗稻瘟病植株中的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题型3 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推理
F2抗稻瘟病植株中的纯合子比例为7/63=1/9,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1/9=8/9
当含有耐盐基因的染色体都在一个配子中时,所含的耐盐基因最多,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耐盐基因,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耐盐基因,因此1个雄配子携带的耐盐碱基因最多有3个。
(4)培育耐盐碱的抗稻瘟病水稻对于沿海滩涂及内陆盐碱地的利用具有重要价值。该团队将耐盐碱基因随机插入品种甲基因组中,筛选获得1号、2号、3号植株,耐盐碱基因插入位点如图(注:植株只要含有1个耐盐碱基因即可表现出耐盐碱性状,不含则表现出盐碱敏感性状)。①据图分析,2号植株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 种,1个雄配子携带的耐盐碱基因最多有 个。②该团队将1号、2号、3号植株分别自交,理论上所得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分别是 。
耐盐抗稻瘟病:盐碱敏感=1:0 ; 耐盐抗稻瘟病:盐碱敏感抗稻瘟病=15:1、耐盐抗稻瘟病:盐碱敏感抗稻瘟病=3:1
(2024·贵州·高考真题)已知小鼠毛皮的颜色由一组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B1(黄色)、B2(鼠色)、B3(黑色)控制,其中某一基因纯合致死。现有甲(黄色短尾)、乙(黄色正常尾)、丙(鼠色短尾)、丁(黑色正常尾)4种基因型的雌雄小鼠若干,某研究小组对其开展了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B1、B2、B3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 。实验③中的子代比例说明了 ,其黄色子代的基因型是 。
B1对B2、B3为显性,B2对B3为显性
基因型B1B1的个体死亡
B1B2、B1B3
实验③中的子代比例说明基因型B1B1的个体死亡
(2024·贵州·高考真题)(2)小鼠群体中与毛皮颜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 种,其中基因型组合为 的小鼠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代毛皮颜色种类最多。(3)小鼠短尾(D)和正常尾(d)是一对相对性状,短尾基因纯合时会导致小鼠在胚胎期死亡。小鼠毛皮颜色基因和尾形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甲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子代表型及比例为 ;为测定丙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可选择丁个体与其杂交,选择丁的理由是 。
黄色短尾:黄色正常尾:鼠色短尾:鼠色正常尾=4:2:2:1
丁是隐性纯合子B3B3dd
甲的基因型是B1B2Dd
(2024·宁夏四川·高考真题)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对粮食生产具有突出贡献。回答下列问题。(1)用性状优良的水稻纯合体(甲)给某雄性不育水稻植株授粉,杂交子一代均表现雄性不育;杂交子一代与甲回交(回交是杂交后代与两个亲本之一再次交配),子代均表现雄性不育;连续回交获得性状优良的雄性不育品系(乙)。由此推测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A)位于 (填“细胞质”或“细胞核”)。(2)将另一性状优良的水稻纯合体(丙)与乙杂交,F1均表现雄性可育,且长势与产量优势明显,F1即为优良的杂交水稻。丙的细胞核基因R的表达产物能够抑制基因A的表达。基因R表达过程中,以mRNA为模板翻译产生多肽链的细胞器是 。F1自交子代中雄性可育株与雄性不育株的数量比为 。(3)以丙为父本与甲杂交(正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中与育性有关的表型有 种。反交结果与正交结果不同,反交的F2中与育性有关的基因型有 种。
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F1有两种表型,野生型鳞的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型,这4种表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A.Aabb×AabbB.aaBb×aabb C.aaBb×AAbbD.AaBb×AAbb
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互交,子代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4种表型的比例是6:3:2:1,即是(3:1)×(2:1)的变式,因此F1单列鳞的基因型是AaBb,由于BB显性纯合致死,因此单列鳞的基因型是A_Bb、散鳞基因型是aabb,A_bb和aaBb为野生鳞和无鳞性状,利用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因此F1亲本纯合野生鳞的基因型是AAbb,无鳞基因型是aaBb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等位基因与植物的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外,A/a基因还影响花粉的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而且B基因纯合致死。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粉花植株数的3倍B.若要验证A/a基因影响花粉的育性,可选择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植株做正反交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D.子代白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2/3
AaBb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AB∶Ab∶aB∶ab=2∶2∶1∶1,又B基因纯合致死,则子一代中个体的基因型和表型为6AaBb(红色)、4AABb(红色)、2AAbb(粉红色)、3Aabb(粉红色)、2aaBb(白色)、1aabb(白色),可见子一代中红花植株∶粉红花=2∶1,即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粉花植株数的2倍
“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仅由母本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自身基因型支配的现象。椎实螺外壳的旋向符合“母性效应”,右旋(S)对左旋(s)为显性。研究发现,第一次卵裂的纺锤体向右旋转约45°,则椎实螺的外壳会右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椎实螺第一次卵裂纺锤体的角度由细胞质中的物质直接决定B.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有三种可能C.利用纯合子验证旋向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至少需要繁殖两代椎实螺D.通过与一只右旋的椎实螺杂交,可推断出任一椎实螺的旋向相关基因型
左旋椎实螺的母本基因型应为ss,所以其基因型可为Ss或ss两种
F1基因型为Ss,F2雌雄个体中基因型即比例分别为SS:Ss:ss=1:2:1,但表型均为右旋,还无法验证分离定律;要验证分离定律,即要求子代中出现右旋:左旋=3:1,这一结果在F3中才会出现
右旋椎实螺的母本基因型应为S_,所以其基因型可为SS或Ss或ss
某雌雄同株植物,其花单瓣与重瓣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单瓣对重瓣为显性;该植株野生型开白花,经太空育种,出现了紫花突变体H,花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分别对野生型植株和突变体H的花色基因进行扩增并电泳,结果如图。现将甲、乙两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F2表型为单瓣白花:单瓣紫花:重瓣白花:重瓣紫花=99:33:165:5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B.控制单瓣、重瓣的基因与控制花色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为验证紫花为隐性性状,可选紫花突变体与野生型白花植株作为亲本杂交D.F2自由交配得F3,F3中重瓣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27/64
白花:紫花=3:1,则F1的基因型为Bb,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bb;单瓣:重瓣=3:5,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aa,且比例为1:1,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故甲、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
GAL4基因的表达产物能识别启动子中的UAS序列,从而驱动UAS序列下游基因的表达。野生型雌、雄果蝇均为无色翅,且基因组中无GAL4基因和含UAS序列的启动子。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在雄果蝇的一条Ⅲ号染色体上插入GAL4基因,雌果蝇的某一条染色体上插入含有UAS序列的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科研小组利用杂交实验对雌果蝇中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进行判断:将上述雌、雄果蝇杂交得到F1,让F1中绿色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由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位置不同将导致F2个体的表型和比例出现差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F1的性状分离比,无法确定亲本雌果蝇中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插入位置B.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Ⅲ号染色体上,则F2中绿色荧光翅:无色翅=1:1C.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I号染色体上,则F2中无色翅雌性个体的比例为7/16D.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X染色体上,则F2中无色翅个体的基因型共有6种
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I号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F2中无色翅占7/16,由于雌雄比例为1:1,故无色翅雌性个体的比例为7/32
开两性花的某植株高茎(基因A)对矮茎(基因a)完全显性,红果(基因B)对黄果(基因b)完全显性。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可能出现的表型比例如表所示。对这些比例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科学家将耐盐植物的耐盐基因成功导入了某植物体内,结果发现一批植物自交后代中耐盐∶不耐盐=3∶1,另一批植物自交后代中耐盐∶不耐盐=15∶1。请你解释这一现象。方案:自交后代中耐盐∶不耐盐=3∶1的植物,其亲本只在一条染色体上导入了耐盐基因。自交后代中耐盐∶不耐盐=15∶1的植物,其亲本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导入了耐盐基因。
实验1:基因导入位置确定
基因型为AaDdTt的植株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tD∶aTD∶ATD∶atD∶Atd∶aTd∶ATd∶atd=9∶9∶1∶1∶9∶9∶1∶1,请解释其产生的原因(不考虑突变和致死情况)。解释:(1)A、t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a、T基因在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D、d基因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a和Tt所在的染色体发生了部分交叉互换
实验2:特殊配子比例分析
果蝇翅膀的形状有卷翅和正常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研究表明卷翅基因具有如下遗传特性:卷翅基因为显性,并且有纯合致死效应。现有卷翅雄果蝇、正常翅雌果蝇和正常翅雄果蝇,请设计实验证明卷翅基因的遗传特性。(要求:写出杂交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方案:让卷翅雄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得到F1,再让F1中卷翅雌、雄果蝇相互交配(或F1中卷翅雌果蝇与亲代卷翅雄果蝇杂交),F2果蝇出现卷翅∶正常翅=2∶1,则证明卷翅基因为显性,并且有纯合致死效应。
研究者发现在两个纯种的小鼠品系内均发生了眼睛变小的隐性突变个体,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方案:让两个纯种品系的小鼠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若子代小鼠的眼睛都变小,则突变的两个基因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若子代眼睛正常,则突变的两个基因不是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
实验4:突变基因关系确定
实验室中有一批未交配的纯种灰体紫眼和纯种黑体红眼果蝇,每种果蝇雌雄个体都有。已知:上述两对相对性状均属完全显性遗传,性状的遗传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灰体和黑体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位于第1号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都能正常生活。如果控制果蝇紫眼和红眼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杂交方案,以确定控制紫眼和红眼的基因是否也位于第1号同源染色体上,并预期结果和结论。方案:让纯种灰体紫眼果蝇和纯种黑体红眼果蝇交配得F1,再让F1雌、雄果蝇杂交得F2,观察并记录F2的性状分离比。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①如果F2出现4种性状,其分离比为9∶3∶3∶1,则说明控制紫眼和红眼的基因不是位于第1号同源染色体上。②如果F2不出现9∶3∶3∶1的分离比,则说明控制紫眼和红眼的基因位于第1号同源染色体上。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08讲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上课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透视·目标导航,知识导图·思维引航,典例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06讲 细胞的分化、衰老、死亡和癌变(上课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透视·目标导航,知识导图·思维引航,典例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05讲 细胞的增殖和减数分裂(上课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透视·目标导航,知识导图·思维引航,S期之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极微管,典例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