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沈阳五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生物试题五校联考高一期末生物试卷.docx
    • 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生物试题五校联考高一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docx
    • 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生物试题五校联考高一期末生物试卷答题卡.docx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生物试题五校联考高一期末生物试卷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生物试题五校联考高一期末生物试卷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生物试题五校联考高一期末生物试卷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生物试题五校联考高一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生物试题五校联考高一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生物试题五校联考高一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生物试题五校联考高一期末生物试卷答题卡第1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沈阳五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沈阳五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生物试题五校联考高一期末生物试卷docx、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生物试题五校联考高一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docx、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五校联考生物试题五校联考高一期末生物试卷答题卡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考试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
    1.A
    【分析】1、原核细胞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中央是拟核区,拟核区含有DNA分子。
    2、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详解】A、发菜细胞是原核细胞,细胞中无叶绿体,A错误
    B、真核细胞大多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且以DNA作为遗传物质,B正确;
    C、真核生物细胞核中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原核细胞DNA裸露存在, C正确;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复杂程度不同,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拟核,没有染色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都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A。
    2.B
    【分析】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层次即个体层次。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由生物群落与它所生存的无机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详解】A、种群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整体,培养皿中所有的细菌包括多种生物,不属于种群,A错误;
    B、一个大肠杆菌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正确;
    C、生态系统是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滋生的其他细菌和真菌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C错误;
    D、群落是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整体,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不参与构成群落,D错误。
    故选B。
    3.D
    【分析】根据题意,蛋白质错误折叠后,可被重新折叠并从核仁中释放,说明核仁与细胞的保护机制有关。
    【详解】A、细胞核外膜与内质网的膜相连,A错误;
    B、核仁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而不是细胞器,B错误;
    C、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蛋白质重新折叠后离开细胞核,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C
    C
    A
    B
    D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C
    A
    A
    ABD
    B
    AC
    ABC
    BC
    需通过核孔复合体而不需要穿膜,C错误;
    D、题干信息:“在特定的时间,这些蛋白质可以被重新折叠并从核仁中释放出来,离开细胞核”,可见在核仁中会发生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D正确。
    故选D。
    4.C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
    【详解】A、麦芽糖是二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若A为葡萄糖、B为果糖,则D为植物体所特有的二糖—蔗糖,A错误;
    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中间以肽键相连,若A、B各为一个氨基酸,则D为二肽,C为连接两个氨基酸的肽键,不是氢键,B错误;
    C、若A为ADP、B为磷酸,则C为特殊化学键,水解时末端磷酸基团会挟能量转移,C正确;
    D、若A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则C为磷酸二酯键,可以形成DNA单链,不是肽键,D错误。
    故选C。
    5.C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由图乙可知,①为氨基,②③④⑤为R基,其中④⑤相同,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R基团(侧链基团) 种类不同,说明图乙所示结构含3种氨基酸, A错误 ;
    B、图乙表示β肽链一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由图可知,该β肽链中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2条相同的β肽链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氨基,B错误;
    C、血红蛋白是由4条多肽链、574个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经脱水缩合过程形成的失去的水分子数=574-4=570(个),C正确;
    D、血红蛋白含有 Fe元素,不含Mg元素,D错误。
    故选C。
    6. A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线粒体、②是核膜、③是内质网、④是核糖体、⑤是细胞膜、⑥是中心体、⑦是高尔基体。
    【详解】A、生长激素分泌前后,③内质网的膜面积变小,⑦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先增后减),A错误
    B、使用同位素标记氨基酸,可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因此使用3H标记的亮氨酸可探究生长激素合成、分泌过程,B正确;
    C、⑦高尔基体可以对来自③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③内质网和⑦高尔基体均可产生运输小囊泡,C正确;
    D、①是线粒体、②是核膜、③是内质网、④是核糖体、⑤是细胞膜、⑥是中心体、⑦是高尔基体,D正确。
    故选A。
    7. B
    【分析】1、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植物细胞内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半透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看作是半透膜,所以都可以发生渗透吸水。
    2、题图分析,在b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转移至a浓度溶液中,由于a浓度小于b浓度,所以细胞会从外界溶液吸收水分,导致萝卜条的质量增大。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在b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转移至a浓度溶液中,由于a浓度小于b浓度,所以细胞会从外界溶液吸收水分,导致萝卜条的质量增大,A错误;
    B、由于萝卜细胞吸收了水分,导致细胞液浓度降低,B正确;
    C、当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仍在进出细胞,只是进出达到了动态平衡,C错误;
    D、处于b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的溶液后,由于溶液中的水分进入了萝卜细胞,所以蔗糖溶液的浓度升高,吸水能力增强,D错误。
    故选B。
    8. D
    【分析】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得出该类对象全部都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的推理。
    【详解】A、通过大量实验观察到植物细胞有细胞核,从而推理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法,没有观察所有的细胞核,A正确;
    B、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属于提出假说,B正确;
    C、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颗粒较大的细胞器先分离,C正确;
    D、只用伞形帽伞藻的假根和菊花形帽伞藻的柄做嫁接实验,结果生长出伞形帽,说明伞形帽伞藻的假根能控制其代谢和遗传,但是假根中有细胞核和细胞质,故需要做核移植实验进一步确认细胞核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9.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降解产物中的BHET会与PET竞争该酶的活性部位
    【详解】A、酶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
    B、因为降解产物中的BHET会与PET竞争该酶的活性部位,所以及时回收水解产物能缓解BHET的抑制作用,B正确
    C、PET的浓度越高,可以促进水解酶对PET的降解,C错误;
    D、该酶虽然能结合PET和BHET,但是仍然具有专一性,专一作用于PET物质, D错误
    故选B。
    10. B
    【分析】题干中提出“曲线②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此时的酶活性最强,改变温度或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使曲线下降。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ad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d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d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
    【详解】A、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A正确;
    B、由于曲线②是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如果在d点升高温度,酶促反应速率降低,不能用曲线①表示,B错误;
    C、曲线②是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进行的,如果降低pH后,重复该实验,酶促反应速率将降低,可用曲线③表示,C正确;
    D、酶量减少时重复该实验,酶促反应速率降低,达到最大反应速率的反应物浓度降低,d点位置向左下方移动,D正确。
    故选B。
    11. A
    【分析】由图可知,①为细胞质基质,无膜结构,含有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及无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化学反应所需酶,②为线粒体基质,含有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化学反应所需的酶,③是线粒体内膜,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
    【详解】A、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甲物质(丙酮酸)转化成CO2和[H],还需要H2O的参与及相关酶的催化,A正确;
    B、甲表示丙酮酸,乙表示[H],丙表示乳酸,B错误;
    C、①为细胞质基质,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及无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的场所,②为线粒体基质,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③是线粒体内膜,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C错误;
    D、只有③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伴随着大量ATP的产生,①②处为少量ATP,D错误。
    故选A。
    12. C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②表示细胞生长,②→③、④表示细胞分裂,使得细胞数目增加;③→⑤、④→⑥表示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⑤与⑥细胞的基因型相同,但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A正确;
    B、细胞的衰老与凋亡都是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对人体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积极的意义,B正确;
    C、由图可知,a是细胞生长、b是细胞分裂、c是细胞分化都是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变,C错误;
    D、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大,故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降低,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减弱,D正确。
    故选C。
    13. C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详解】A、PDI参与蛋白质中二硫键的形成,形成一个二硫键会脱去2个氢原子,蛋白质经PDI作用后其相对分子质量减小,A错误;
    B、题干可知,PDI的表达量在老年小鼠组织中表达量增加,因此造血干细胞中PDI的表达量低于衰老细胞,B错误;
    C、SERPINE1基因的表达量减少,延缓细胞衰老,则激活SERPINE1基因的表达,SERPINE1基因的表达量增加,可以加速细胞衰老,C正确;
    D、分析题干,PDI通过H2O2调控于SERPINE1基因的表达,不是直接,D错误。
    故选C。
    14. A
    【分析】装片的制作:①解离: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②漂洗:用清水漂洗,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③染色: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进行染色,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④制片:盖上盖玻片后压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详解】A、实验过程中需对根尖依次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再制成临时装片观察,A正确;
    B、实验过程中,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②时期的细胞进入①时期,B错误;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叶绿体,C错误;
    D、统计视野中各细胞数目,只能推算每个时期时长在细胞周期总时长中占的比例,不能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长,D错误。
    故选A。
    15. A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为密闭的玻璃罩,因此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当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中B点和C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图乙中,a表示呼吸强度,c表示光补偿点。图丙中,a表示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b表示叶绿体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
    【详解】A、图甲中,假设B点与C点时的温度相同,B时刻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最大,C时刻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由于两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呼吸速率相等,B点和C点光合速率相同,因此B时刻的光照强度小于C,A正确;
    B、将温度从30℃调节到25℃,图乙中c表示光合强度,对应的柱状体的高度将升高,B错误;
    C、光照强度为b时,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释放量>0,故此时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光合速率,C错误;
    D、图丙中a=b,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状态相当于图乙中光照强度为C时的生理
    状态,在图甲中处于B、C两点,D错误。
    故选A。
    16. ABD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高尔基体膜上的 RS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RS的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说明RS 受体和含有短肽序列 RS的蛋白质结合,将其从高尔基体运回内质网,且RS受体与蛋白质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可以将错误转运至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运回内质网,即这些蛋白质不应该运输至高尔基体,而消化酶、胰岛素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运输至高尔基体加工并运送至细胞外,所以消化酶、胰岛素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A正确;
    B、细胞通过囊泡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若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高,则结合能力较弱,所以可以推测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低,C错误;
    D、通过题干可以得出结论,若RS受体的功能缺失,则不能与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蛋白质结合,并将其运回内质网,因此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D正确。
    故选ABD。
    17. 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钠钾泵消耗ATP将细胞内多余的钠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出,可见钠离子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为协助扩散,血浆中I-运入滤泡上皮细胞,而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30倍,可见I-进入细胞内是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
    【详解】A、由图可知,钠钾泵消耗ATP将细胞内多余的钠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出,可见钠离子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为协助扩散,由题意可知,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30倍,说明I-运入滤泡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二者运输方式不一样,A正确;
    B、NO3-可以与I-竞争NIS,则影响了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但影响Na+的运输,B错误;
    C、由图可知,钠钾泵在同时运输Na+和K+时,消耗ATP为,均为主动转运,C正确;
    D、哇巴因是钠钾泵抑制剂,从而意向Na+的运输,而I-的运输需要Na+提供势能,所以哇巴因可抑制甲状腺滤泡细胞吸收碘,D正确。
    故选B。
    18. AC
    【分析】磷酸化是指蛋白质在蛋白激酶的作用下,其氨基酸的羟基被磷酸基团取代,变成有活性有功能的蛋白质;去磷酸化是指磷酸化的蛋白质在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去掉磷酸基团,复原成羟基,失去活性的过程。
    【详解】A、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是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A错误;
    B、Ca2+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因此需要蛋白激酶作用使ATP水解供能,同时无活性载体蛋白质变成有活性载体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B正确;
    C、伴随蛋白质磷酸化形成的ADP可进一步水解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建RNA分子的单体,C错误;
    D、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存在动态平衡,所以周围环境中不会有ADP和磷酸分子的积累,D正确。
    故选AC。
    19. ABC
    【分析】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地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但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在酶(与催化有氧呼吸的酶不同)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无论是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转化成乳酸,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详解】A、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确;
    B、酵母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和NADH,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不产生ATP,B正确;
    C、依题意,H2O2浓度分别为0mml/L、3.75mml/L和5mml/L时,培养所得的菌落数依次是96个、25个、0个,说明随H2O2浓度的持续上升,酵母菌受到的损害程度逐渐加深,C正确;
    D、依题意,该实验接种的酵母菌取自无氧条件下培养的,接种后也是无氧条件培养,故无法证明酵母菌接触O2的最初阶段,细胞产生的H2O2浓度会持续上升,D错误。
    故选ABC。
    20. BC
    【分析】非绿色器官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N点之前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吸收量,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N点后,氧气吸收量大于二氧化碳释放量,说明呼吸底物不只有糖,可能还有脂质等物质。
    【详解】AC、N点后,氧气吸收量大于二氧化碳释放量,说明呼吸底物不只有糖,可能还有脂质等物质。脂质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故N点时,该器官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相等,不能确定其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C正确;
    B、假设M点时的呼吸底物是糖类物质,由于糖类物质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的氧气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则图中氧气的吸收量曲线也可表示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曲线。据此可知,AM可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总二氧化碳量,BM可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则AB段可表示无氧呼吸。若AB=BM,则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但实际情况是在M点时的呼吸底物有非糖物质,非糖物质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大于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实际情况下M点有氧呼吸释放的二
    氧化碳量小于BM。故M点时若AB=BM,则此时有氧呼吸强度小于无氧呼吸的强度。
    据图可知,A点表示二氧化碳的释放量,B点表示氧气的吸收量。M点时若AB=BM,则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是氧气释放量的2倍,B正确;
    D、据图可知,O点氧浓度为0,此时只有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场所在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BC。
    二、非选择题
    21. (11 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 脂质和蛋白质 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
    (2)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1分) 碳链(1分)
    (3) 1 (1分) 核糖、磷酸和四种含氮碱基A、U、C、G
    (4)突变株的S蛋白中有两个氨基酸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或答氨基酸排序发生改变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题图分析,图1是某病毒结构模式图,图2为多肽链部分结构,其中①氨基、②③④⑤为R基;图3中含有碱基U,说明为RNA链的片段,图中方框表示的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详解】(1)该病毒的囊膜来源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其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意味着含有该细胞膜的细胞功能越复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具有独立的代谢能力,因此可推测,病毒刺突蛋白S的合成场所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
    (2)从结构上看,该病毒与酵母菌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酵母菌具有细胞结构。图2和图3所示的两种分子都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因为组成它们的单体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
    (3)该病毒体内含有一种核酸,即为RNA病毒,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其完全水解可以得到的物质是核糖、磷酸和四种含氮碱基A、U、C、G,共6种小分子。
    (4)与野生型相比,该病毒的突变株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明显增强,研究发现与刺突蛋白S有关。科研人员检测了野生型和突变株S蛋白中部分氨基酸序列,结果如下图,图中字母代表氨基酸残基。由图可知突变株和野生型相关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有两个氨基酸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进而导致突变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增强,据此说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22. (10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 磷脂双分子层 (1分) 流动镶嵌模型
    (2)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
    (3)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胞间连丝(1分)
    (4)温度较高时,胆固醇可降低膜的流动性;温度较低时,胆固醇又可以提高膜的流动性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1)图1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
    (2)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膜蛋白A可以作为靶细胞上的受体与其他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专门的通道(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实现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4)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图中显示不同温度下胆固醇对人工膜(人工合成的脂质膜)微粘度(与流动性负相关)影响的曲线。图中显示胆固醇能抵抗因为温度的改变而导致的细胞膜微粘度的改变,故可总结为:在温度较高时,胆固醇可以降低膜的流动性;在温度较低时,又可以提高膜的流动性,即胆固醇使细胞膜的流动性在较大温度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3.(11 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先将加入淀粉酶及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意思对即可得分)
    (2) 相同且适宜 不能(1分) 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温度,影响最终实验结果
    (3) 25℃~45℃ 增加淀粉酶的量或浓度(或降低底物的量或浓度)
    【分析】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在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效率最高,低于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效率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效率逐渐增加,高于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活性逐渐下降,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改变,永久性失活。
    【详解】(1)步骤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之前,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均处于室温(不同季节温度不同),为确保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前已经达到预设温度,应先将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的5组试管和加入等量淀粉溶液的5组试管分别放在15℃、25℃、35℃、45℃、55℃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再混合摇匀,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在本实验中,各组溶液的pH属于无关变量,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各组pH应相同且适宜。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在检测时改变温度,最终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该实验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3)分析上述实验结果,35℃组的实验开始时呈棕黄色,反应一段时间后仍然是棕黄色,蓝色程度最低,说明相同反应时间下淀粉被分解的量相对最多,剩余量相对最少,淀粉酶的活性相对最高,所以,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35℃左右,即25°C〜45°C之间。为了加快反应,在不改变自变量的情况下,可适当改变无关变量,如适当增加酶量或适当降低底物的浓度等,都会使反应时间缩短。
    24. (11 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CD 92 中心体
    (2) DNA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2分)
    (3) 有丝分裂后期 92
    (4)骨髓造血干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因此在有丝分裂末期不出现细胞板。(2分)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①为中心体,②为染色体,③为赤道板位置,④为纺锤丝。图2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BC表示DNA复制,DE表示着丝粒的断裂。
    【详解】(1) 图1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布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部位,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对应图2中的CD段,此时的细胞中有92条染色体。图1中①为中心体。
    (2)若用胰蛋白酶处理图1中②,即染色体,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的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则剩余的细丝状物质是DNA。图2中BC段细胞核内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E段表现出的变化是从一个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的状态转变成一个染色体含有1个DNA的状态。该过程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即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
    (3)研究发现,90%~95%的“慢粒”患者与染色体异常有关,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最多时细胞所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有92条。
    (4)植物细胞在分裂末期细胞板会逐渐扩展形成细胞壁,骨髓造血干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在有丝分裂末期不出现细胞板。
    25. (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无水乙醇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2分) 吸能
    (2) 酶变性失活 磷酸丙糖 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2分)
    (3) z+x-2y(2分)
    (4) 下降 上升
    【分析】据图可知,①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的CO2的固定阶段,②是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阶段。从图中可以看出,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其产物磷酸丙糖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也可以被运出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蔗糖可以进入液泡暂时储存起来;蔗糖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被运至茎块细胞,在茎块细胞内合成淀粉。
    【详解】(1)提取光合色素时常用的溶剂是无水乙醇,也可以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来代替。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
    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图中②过程为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NADPH和ATP,据此可推测该过程属于吸能反应。
    (2)①热甲醇能使细胞中酶变性失活,导致正常代射中断。
    ②根据图示,若细胞中出现两种放射性有机物,则这两种放射性物质分别是C3和磷酸丙糖,其合成顺序是先合成C3,再继续反应合成磷酸丙糖。磷酸丙糖可在叶绿体基质中继续反应生成淀粉和其他有机物,或运输至细胞质基质合成蔗糖。
    (3)黑暗后1h叶圆片的干重为y,即呼吸强度为(x-y);第2小时的净光合作用强度为(z-y),所以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z-y)+(x-y)=z+x-2y。
    (4)若摘除一部分块茎,则会导致光合产物(蔗糖)积累,从而抑制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的进行,导致下侧叶片的光合速率下降;此外,积累的蔗糖会运输至液泡,使叶肉细胞液泡中的蔗糖含量上升。

    相关试卷

    2025抚顺省重点高中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5抚顺省重点高中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PDF版含解析,共12页。

    2024抚顺六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抚顺六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沈阳五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沈阳五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共1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