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docx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六道大题15道小题,共6页,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全部答案对应题号作答在答题纸上。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司马迁一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奇,这是浪漫精神最露骨的表现。因为好奇,所以他在二十岁就遍游全国,而且专门“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厄困鄱、薛、彭城”,开始冒险而浪漫的生涯。因为好奇,所以他的文字疏疏落落,句子极其参差,风格极其丰富多变,既像怪特的山川一样,无一处不是奇境,又像诡幻的天气一样,无一时不兼有和风丽日,狂雨雷电!
    司马迁爱一切奇,尤爱人中之奇。人中之奇,就是才。司马迁最爱才。司马迁常称他爱的才为奇士。例如:“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他对一切有才能的人,不论古今,一律在爱着。他最爱古代的周公、召公,所以他对李斯的惋惜就是他没有做到周、召。“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对于韩信的同情,也是认为他伐功矜能,不能做周、召。“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对于周勃的称赞,也以周公拟之,“及从高祖定天下,在将相位,诸吕欲作乱,勃匡国家难,复之乎正。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
    在跟他同代的人中,萧何、曹参、陈平之才,都是他推许的。他说:“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其实这般人在人格上本来未必多么高尚,但在才能上都是不凡的。只要在才能上不凡,就为司马迁所欣赏了——像欣赏一种奇花异草。在这数人中,尤其是陈平,司马迁更倾慕地说:“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摘编自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材料二
    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评价司马迁:“子长多爱,爱奇也。”(扬雄《法言·君子篇》)对这一“奇”
    字,历来众说纷纭,多数人认为指司马迁评判人物,选定篇章,着重倾向于奇人奇事,尤其重在建功立业、品行特殊之人,这是不错的。细按《史记》内容,具体加以考察,便不难发现,在《史记》130章、53万言的篇幅中,专写人物的列传的字数,占全书百分之七十,在这些人物中,尚勇重义的英雄人物,往往令人印象深刻,感慨难忘。这是《史记》有别于其他史著的重大特色。在困《史记》而流传至今的人物中,有那在敌国强势面前,为了国家利益而无私无畏、大义凛然者如蔺相如;为报亡国之仇而自苦其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为坚持强国谋略,救国家于危难之际的乐毅、田单、晏婴,还有不惜以生命与腐败势力进行生死斗争的屈原等等。即便是生活在民间的下层人物,如荆轲、程婴、郭解等,也因其高尚品行,而在《史记》中被浓墨重彩书写,显其德行,彰其品节。司马迁是把这些人物作为英雄来写的,这是他英雄主义审美史观的深情表达。所以,前人评说司马迁所好的“奇”,更深层的含义应该是一种气概、一种思想、一种审美倾向。
    (摘编自穆陶《:“文史合一”的美学典范》)
    材料三
    司马迁“好奇”而务求“多闻”,首先表现为他对历史资料收集之求之“若渴”,对于其中富有“奇”的意味的信息之深心“欣赏”。司马迁对于历史现象“包举”之“广”,可以说到了极致。就通过实地考察丰富历史体验、充实历史见识而言,王国维曾在《观堂集林》中说:“史公足迹殆遍宇内,所未至者,朝鲜、河西、岭南诸初郡耳。”司马迁勇敢叙写“当代史”为许多评论家所赞许。顾颉刚肯定其对于“武帝之世”历史的记录,认为它是《史记》一书中最精彩及价值最高部分。他又说,“武帝时事为迁所目睹,其史料为迁所搜集,精神贯注”,因而实现了“光照千古”的文化成就。
    司马迁的“好奇”还表现为历史观察视角之新异的追求。有学者评价:“《史记》记载同他有交往的,他常从他们吐谈中寻取这种便利……最可贵的,他还把这种关系深入到野人田父身上……”(卢南乔《论司马迁及其历史编纂学》)《史记》避免了一般史书“不载民事”“未睹社会之全体”的痼病,能够“大抵详察社会,精言民事”(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于是梁启超《中国史学革命案》写道:“(《史记》其书)常有国民思想,如项羽而列诸本纪,孔子、陈涉而列诸世家,儒林、游侠、刺客、货殖而为之列传,皆有深意存焉。”他关注司马迁此奇异之“深意”,于是感叹:“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
    (摘编自王子今《司马迁的和“童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最爱的古代人才是周公和召公,他评价人物才能的最高标准就是“能做周、召”,他对李斯的惋惜和韩信的同情可算其例证。
    B. 通过研究《史记》的内容可知,人物传记占据主要篇幅,是最令读者感慨难忘的内容,也是《史记》与其他史书的主要区别。
    C. 材料二画线语句将对司马迁的“好奇”的内涵的理解上升到精神思想层面,据此可知前人对司马迁的理解比今人更为深刻。
    D. 许多评论家赞许司马迁对“当代史”的勇敢叙写,因而顾颉刚认为《史记》中内容最精彩、价值最高的是“武帝之世”部分。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侧重探讨司马迁人格特质及其对创作风格的影响。
    B. 材料二列举了蔺相如等人物,来证明司马迁对英雄的理解。
    C. 材料三援引众多评价,显示了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宽阔的学术视野。
    D. 材料三将司马迁与“童心”联系,为解读《史记》提供了新路径。
    3.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司马迁“好奇”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
    A. 结局悲惨但有理想有作为的人物,如被秦国车裂的商鞅、郁郁而死的贾谊、被身斩东市的晁错、被活活饿死的周亚夫等出现在司马迁笔下。
    B. 司马迁的个人遭遇促使他更加关注和同情那些被社会忽视或低估的奇士和英雄,他的生活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 司马迁特别注重特异性的故事情节和场面,如《田单列传》中的火牛阵,《淮阴侯列传》中的背水一战,《越王勾践世家》中的卧薪尝胆等。
    D. 《史记》纪事所涵盖的历史跨度长,其间有不少史料缺失,所以司马迁不得不广泛地搜集各种奇闻异事,用以丰富历史叙述。
    4. 司马迁的“好奇”给他写作《史记》带来了哪些影响?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5. 请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文。
    (1)摐金伐鼓下榆关,_______。(高适《燕歌行》)
    (2)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3)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4)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陆游《书愤》)
    (5)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以“_______,_______”二句赞扬屈原《离骚》写寻常事物但意旨博大,列举浅近事例但表达的意义深远。
    (6)_______,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所引的一种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6. 根据两种不同标点,简要概括孔子对人、马的态度(每空不多于10个字)。
    7. 孔子的仁爱有别于墨子的兼爱,请结合后面一种句读及链接材料,说说孔子的仁爱观。
    链接材料:
    ①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墨子·兼爱》)
    ②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③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④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⑤(黄帝)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孔子家语·五帝德》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8. 清代涂瀛评价袭人说:“奸之近人情者也。”对这一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红楼梦》具体内容加以解说。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67年,马尔克斯创作的《百年孤独》横空出世,很快便 了世界文坛。不仅作者描述了马孔多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马尔克斯用魔幻的笔法,把现实社会中政客的虚伪、统治者的残忍、民众的愚昧和盲从写得 ,令人拍案叫绝。此后他还推出了《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佳作。
    马尔克斯对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除了在创作实践上拥有像《百年孤独》这样的世纪 之作以外,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方面,他也是颇有建树的。一是他首先将民族传统和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发掘古老的印第安人神话传说,把它和当代拉丁美洲的现实有机地融合成一体,并在一种虚幻的情景和氛围中,给现实披上了一层 的魔幻外衣。二是他的创作成功地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各种新颖的创作手法。他在运用象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梦幻意识的技巧方面非常高超,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 ),而是善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不拘一格地开创表现新路。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便十分鲜明地体现了他的这种理论创新精神。
    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震动 淋漓尽致 扛鼎 光怪陆离B. 振动 穷形尽相 扛鼎 斑驳陆离
    C. 震动 穷形尽相 压轴 光怪陆离D. 振动 淋漓尽致 压轴 斑驳陆离
    1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从来都不轻易借鉴和运用这些手法
    B. 他不只是在自己的创作中借鉴和运用这些手法
    C. 他在借鉴和运用中从不囿于这些手法的固定程式
    D. 他在借鉴和运用中很清楚这些手法局限
    1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不仅描述了马孔多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B. 不仅作者描述了马孔多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C. 作品不仅描述了马孔多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D. 不仅作品描述了马孔多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
    ①在人艺看话剧《万尼亚舅舅》,三小时的剧长,李六乙竞一处也没舍得删。结束时已近晚十点,出剧院才发现下雪了,薄薄的细雪敷在车顶上,在夜灯反射下闪着碎银一般的光。那一刻我感慨万千,似乎第一次看清,契诃夫已嵌入我的生活很多年了,不是通过书斋式的阅读,而是通过一道道四面八方折射过来的光。
    ②我得到的第一本与契诃夫有关的书是《惜别樱桃园》,由童道明先生签送给我。那时我还不知,童先生早年留学苏联时,就已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和契诃夫联系在一起。全身心地阅读,毕生地翻译,进一步又创作剧本。不是灵魂相应,怎可想象,一个著名的戏剧评论家,晚年要做剧作家。当然,世间也因此多了两部与契诃夫有关的戏:《我是海鸥》与《爱恋·契诃夫》。
    ③和童老师交往,最初是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我约他写了很多次契诃夫,他写的都不重样,像一口源源不尽的井。童先生一直不用电脑,文字都写在稿纸上,怕我认不清字,每次去他家取稿时,他总要先给我读一遍,还即兴发挥,讲点契诃夫的迷人轶事。对我这个酷爱买影碟的人来说,这就等于得到了契诃夫正片之外的花絮。我由此知道了契诃夫与托尔斯泰、高尔基之间的友谊,也知道他深爱的两个女人,一个
    成为《海鸥》中妮娜的原型,一个在舞台上演绎了这个角色。我就这样一点一点潜移默化地认识了契诃夫。
    ④《万尼亚舅舅》上演前,我照旧想请童先生写篇文章。因为李六乙导演的这个戏,剧本就是请他翻译的。取稿的那天天寒地冻,这次他没有读给我听,而是说你来读吧。看他坐在沙发上,已做好了聆听准备,我便也坐下来开始读。稿子共四页,写在印刷品的反面,字儿小,里面涂改无数。念起来打磕绊时,他就帮我辨认。上面照例有契诃夫作品的引文,念着念着,我竞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动情起来;“我们要度过一连串漫长的黑夜,我们将会听到天使的歌唱,我们将看到镶满宝石的天空。人间所有的痛苦,都会淹没在慈爱之中,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安宁、温柔,变得像轻吻一样的甜蜜。”
    ⑤这是《万尼亚舅舅》的结尾。很快我就有机会,听演员将它念了一遍又一遍。先是看了彩排,当然是借了童老师的光。去之前我曾犹豫,这种不穿戏服的剧透式观看会不会影响正式看戏的情绪,看完我就不后悔了,因为只有彩排,你才能看到导演与全体演员在戏结束时那眼中的泪光。他们都入戏了,连我一向熟悉的濮存昕都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愁容骑士。不短不长的头发,怎么看都乱糟糟的,以至于正式演出前,我从他手上接过票,就赶紧离开,好像不忍面对这个被生活打败的“万尼亚舅舅”。
    ⑥这么多年在北京上演的契诃夫的戏,尤其是人艺舞台上演出的,我差不多都看过。奇怪的是,一个演员接了契诃夫的角色,那角色就好像住进了他的身体,或者说,它一定会把他生命中的某些部分唤醒。而像我这样的观众,便也常常能看到戏里与戏外的联系。在我看来,扮演索尼亚的孔维,排练时的感觉比舞台上的好。或许因为不穿戏服,不打灯光,我始终能感到她那种因为年轻,因为缺乏历练而有的怯生生的劲儿,是很合角色的。真实的演员生活,并不像娱乐新闻渲染的那样光鲜,寂寞与等待属于大部分演员。听孔维演的索尼亚劝舅舅“要忍受漫长黑夜,要耐心忍受命运给我们的考验”,我总觉得,那也是她说给自己听的。契诃夫的台词,总是那样富有感染力,不经意间就能将人的心弦拨动。
    ⑦比起孤零零的剧本阅读,我更愿意在生活中与契诃夫不期而遇。
    ⑧我曾一连几天跑小西天电影资料馆,去看土耳其导演锡兰的电影,说不出的喜欢。后来看到他的《五月碧云天》,是请自己的老爹做主角拍的戏中戏。锡兰导演要拍戏,而他的老爹只惦记家中院子里的那些树,听老人诉说着自己与树的情感,我已经联想到了《万尼亚舅舅》,在影片最后,果然看到一行字幕:献给安东·契诃夫。原来,锡兰导演是以《五月碧云天》向契诃夫致敬。我心仪的另一位导演新藤兼人,晚年在拍《午后的遗言》的时候,让两位演过契诃夫作品的老演员重聚,并在一起念电影台词:“我们的生命还没有完结,我们还要活下去。”这又让我联想到童老师所说的“契诃夫式的乐观主义”。
    ⑨而我,如此细碎地写出《万尼亚舅舅》演出前后的一切,是因为其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在构筑一个活生生的契诃夫。契诃夫于我,从来不是词汇、术语堆叠出来的经典,而是如此这般地出没于生活之中。你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就是对自己的灵魂做一次确认,确认疼痛还不够,同时还要
    确认,生活里有种东西值得你继续为它付出。这样好像也是为了,别人能够再从你身上,辨认出你的灵魂以及契诃夫的种种。
    (取材于孙小宁的同名散文)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嵌入:某人深刻、稳固而紧密地进入他人生活。
    B. 潜移默化:受到别人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变化。
    C. 唤醒:特定的角色把演员身上的特质激发出来。
    D. 怯生生:演员因为缺少排练,表演时紧张胆怯。
    1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中的“一个人”,其实是指文中和契诃夫作品发生关联的许多人。
    B. 作者在《万尼亚舅舅》的彩排中看到了导演与全体演员眼中的泪光,认识到彩排比正式演出水平高。
    C. 画线句中的“不期而遇”,表达出作者在欣赏几位外国导演的电影时,意外“遇到”契诃夫的欣喜感。
    D. 契诃夫作品深刻反映普通人的人生境遇和生活态度,激发了人们对他的作品及其本人的热爱之情。
    14. 作者在第①段中说自己是“通过一道道从四面八方折射过来的光”认识契诃夫的。“四面八方折射过来的光”在文中指哪些内容?请简要回答。
    15. 从全文看,第⑤段“我从他手上接过票,就赶紧离开”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相关试卷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小题,名篇名句默写,未知,整本书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