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短诗五首月夜说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短诗五首月夜说课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杜甫的诗,诗句翻译,《月夜》,沉郁顿挫,杜工部,少陵野老,春夜喜雨,知人论世,回顾有关月亮的名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711-770)
杜甫,字[ ],唐代著名诗人。诗中尝自称 。 曾做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杜甫后人称之为“ ”,他写的诗被人誉为“ ”。 杜甫诗的风格是[ ]。
杜甫,襄阳(湖北襄樊)人,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他有着立登要路,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运多舛(chuǎn),一生坎坷。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有反映;而且提供了战乱时期生动的社会画面,故称“诗史”。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尤为突出,后人称为“诗圣”。其诗“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染徐瘐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为诗中集大成者。
杜甫一生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漫游(712 —746年)即诞生到35岁,。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岁至44岁。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三年。 4、飘泊西南时期(760—770)49岁至59岁去世。
杜甫简介:杜甫的生平可分为四个阶段。1、读书游历时期杜甫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杜审言是著名的大诗人。此时正处于开元盛世,杜甫24岁参加进士考试未能及第,于是游东岳,去齐赵、洛阳、梁宋,与李白、高适等同游。此阶段代表作《望岳》《登衮州城楼》《赠李白》等。
2、困守长安时期杜甫在长安十年,但一直未能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落得“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境遇。此时安史之乱尚未爆发,他困居长安十年,进一步了解了人民,认识了统治者,写出了很多忧国忧民的诗作。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3、陷贼与为官时期安史之乱发生后,杜甫安顿好家人,准备投奔在灵武即位的肃宗行在,但被叛军掳至长安。目睹敌军骄横,首都荒凉的景象,他都有诗记载。不久他投奔凤翔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此后四年左右,由于政权倾轧与战事发展的缘故,历经多次去职与复职,最后去了秦州。代表作有《月夜》《春望》《北征》《羌村三首》,著名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4、漂泊西南时期安史之乱中是杜甫生活最艰难的时期,但也是他的诗歌最闪耀光芒的时期。杜甫入川后,就在成都卜居,经营草堂,先后得到亲友的资助,生活比较安定。后被推荐任命为校检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仅任职半年,后又到夔州寓居,这段时间生活安定,创作颇丰。荆湘漂泊,是杜甫一生的最后阶段。他离开夔州后,东下江陵、公安、岳阳、长沙等地,由于长沙战乱,杜甫匆忙带着妻儿逃亡郴州。途中,洪水暴涨,生活困难,终于病死舟中。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蜀相》《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武侯庙》《八阵图》《登高》等。
我们曾经学过和杜甫诗有:
1、《望岳》 2《春望》 3《登高》 4《江南春绝句》 5《春夜喜雨》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江南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作《月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王建《十五望月》“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
望月怀远。这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烂熟的题目。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时期,古典诗歌固然正处于大开拓、大发展的阶段,但如像对景伤怀、思亲怀友这类的题材,却已早经无数作者吟咏,要出新意颇不容易。为什么这一首五律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千古独步的名篇?
月 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地名,在今陕西富县)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陷 于长安时对家人的思念。
1.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2.闺中:内室。 3.怜:想。4.未解:尚不懂得。 5.云鬟(huán ):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6.香,指云鬟里流溢出来的膏泽的芬芳。7.云,形容鬟的稠密蓬松。 8.虚幌(huǎng ):透明的窗帷。
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明月,我在这看明月,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
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
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
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而你在鄜州却只能一人独看。我遥想那些可爱幼小的儿女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的心情!夜深露重,你乌云般的头发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曾受寒?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陷于长安时对家人的思念。
1、明明是诗人望月,为何诗中却写妻子看月?此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提示:用换位思考法(对写法)来写,撇开自己从别人入手,以虚衬实。想象妻子在鄜州独对明月,痛苦挂念丈夫的情景,实际上是暗写自己在长安正独对明月,深切地惦念妻子。从妻子一方落笔,设身处地地替妻子着想,更深切地表现了对妻子的担心、思念。
不言长安忆鄜州 ,而言鄜州忆长安,此为“翻过一层法”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2.问: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
问: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
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一是说儿女年幼不知道想念在长安的父亲;二是说儿女年幼不理解母亲看月思念父亲的心事 。 凸显“只独看”:更显“闺中人”孤独、冷清、无助
“未解忆长安”有两层意思:
联想妻子望月之久,忆夫之深,以至夜深不寐,鬓湿臂寒。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有人说“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请简要说明理由。
是“湿”和“寒”。一“湿”一“寒”可触可感,形象生动;“湿”写云鬟,“寒”写玉臂,表现了妻子对诗人的忆念之深而“独看”之久。“湿”和“寒”的表象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反照诗人看月之久,忆念之深的痛苦现实;表现诗人对妻子的情深爱切,思念之苦、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联想妻子的愿望,亦即自己的愿望。
“照”字应“月”字,“双”字应“独”字,“双照”与“独看”对举成文,由虚入实,回忆过去的欢乐,感伤现在的孤独,将团聚寄托于将来。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意在言外。
“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独看——双照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诗人的感情:孤苦伶仃的凄凉心情和对家人的担忧。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本诗只写个人的遭遇,与亲人的离散之痛,对吗?
提示:不对。诗中写个人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人民的悲苦生活。其中写夫妇、父子之爱已与忧君爱国、悯时伤乱之情融为一体,这就是文学的典型性。
忧国伤民
悯时伤乱
这首诗以《月夜》为题,抒写夫妻思念的之情,反映了乱离时代的相思之苦。虽只写亲情,但具有广阔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抒发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以《月夜》为题,抒写夫妻怀念的至情,反映了乱离时代的相思之苦。全诗语浅情深,曲折含蓄,章法紧密,而不失流畅清丽,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
相思的情感是抽象的,因而多缘景物而发,或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望月怀人,自古皆然,但以此法写相思,用多了往往有失僵滞。一代诗圣,落笔见奇,因情造象,不写自己望月怀妻,而将相思之情幻化为生动具体的生活图景,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子的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作者主要运用了对写法(想象),通过想像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的画面,来表现自己的“思家”的。(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月 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独在异乡为异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每逢佳节倍思亲。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遥知兄弟等高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遍插茱萸少一人。(1)在写作手法上,两首诗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2)两首诗均用一“独”字,请分析这一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3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月夜教课内容ppt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创作背景,诗歌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主旨,萧红墓畔口占,萧红与戴望舒,诗歌的意蕴分析,此诗何以经典,此诗之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月夜示范课ppt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讲解,作者简介,归纳小结,强化训练,新课导入,萧红墓畔口占,题目解析,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月夜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3《短诗五首》课件pptx、3短诗五首教案doc、第3课《短诗五首》同步练习docx、第3课《短诗五首》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