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同步高效课堂系列复习课件+知识清单
第八单元 (知识清单)-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八单元 (知识清单)-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共33页。
第八单元知识清单 单元复习要点2.掌握《方帽子店》对比手法的运用。3.体会《漏》中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1.体会《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人物的特点。4.理清《枣核》中枣核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乡亲们的故事。5.选择一种动物编写童话故事。字音辨析易读错的字箱(xiānɡ)子 泄(xiè)气 嚷(rāng)嚷 笔筒(tǒng) 旋(xuàn)风 胶(jiāo)囊 脊(jǐ)背 颠(diān)倒折(zhē)断 袖(xiù)子 衬衫(shān) 橱(chú)窗香蕉(jiāo) 古董(dǒng) 改(gǎi)变 枣核(hé)爹(diē)爹 犁(lí)地 牲(shēng)口 官府(fǔ)扣(kòu)子 圆筒(tǒng) 善罢(bà)甘休取:右部是“又”,不要错写成“攵”。夸:由“大”和 “亏”组成,注意下面的“亏”不要少写一横。漏:右部是“尸”加“雨”,不要把“尸”错写成“户”。喂:书写“”时,不要多加一撇。贼:右部是“戎”,不要错写成“戒”。卷:的下半部是“”。胖:的右部是“半”,长竖出头。贼:的右部是“戎”。易写错的字三、多音字①必须掌握的多音字缝féng(缝破补绽)fèng(见缝插针) 夹jiá(夹袄)jiā(夹生) 溜liù(大溜)liū(溜冰)哩|i好哩 lī(哩哩啦啦) 旋xuán(旋律)xuàn(旋风) 涨zhàng(头昏脑涨)zhǎng(水涨船高)嚷rāng(嚷嚷出去)rǎng(吵吵嚷嚷) 吐tù(吐沫)tǔ(吐气) ②拓展积累的多音字溜liù(眼尖手溜)liū(溜之大吉) 圈juàn(圈牢养物)quān)(可圈可点) 折zhē(来回折腾)zhé(折叠椅)shé(枝折花落) 卷juǎn(卷尺)juàn(画卷) 答dā(答应)dá(回答) 漂piāo(漂浮)piǎo(漂白)piào(漂亮)几jǐ(几个)jī(几乎) 圈juàn(驴圈)quān(圆圈) 蒙mēng蒙骗 méng启蒙 měng(蒙古包)四、形近字性(性别) 卷(卷尺) 夹(夹子) 夸(夸口)姓(姓名) 养(养羊) 失(失去) 考(考试)艺(艺术) 胖(胖子) 驴(毛驴) 狼(狼狗)忆(回忆) 伴(伙伴) 炉(火炉) 狠(狠心)架(木架) 粘(粘住) 务(任务) 偏(偏心)驾(驾车) 沾(沾水) 劝(劝说) 遍(遍布)区分形近字的题目常见的考查形式有:①给形近字组词;②给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小窍门一在答题时,先要看准形近字,注意它们的细微差别,再进行组词。形近字的偏旁一般都能表示意思,如“珠一株”:“珠”是王字旁,与珠宝有关;“株”是木字旁,与树木有关。小窍门二在给熟字加偏旁时,先想一想这个字加哪些偏旁能组成新字,再组词。如“寺”: (待)等待; (诗)诗人。五、一字组多词货huò百货 货摊 鲜货 卷juàn 卷宗 调卷 查卷 juǎn卷尺 卷烟取qǔ 取暖 进取 采取 取得 夸kuā夸奖 夸张 夸口 夸大夹jiā 夹生饭 夹杂 性xìng 性别 忘性 水性 惯性衬chèn 衬托 衬衫 映衬 务wù 职务 义务 任务 业务负fù负数 正负 欺负 负责 衫shān 衬衫 汗衫 罩衫 衣衫责zé责令 斥责 责任 负责 艺yì艺术 文艺 技艺驴lǘ野驴 驴子 毛驴 黄驴 漏lòu 泄漏 遗漏 漏斗 漏勺贼zéi 奸贼 贼赃 乌贼 喂wèi 喂食 喂养 喂饱 饮喂胖pàng 胖子 肥胖 发胖 狼láng 狼主 狼烟 狼头 豺狼莫mò 莫非 莫名 厉lì 严厉 厉害 凌厉 凄厉架jià打架 棚架 招架 抱bào 环抱 抱养 抱病 抱歉偏piān 偏心 偏见 偏离 粘zhān 粘贴 粘板 粘胶 粘连胶jiāo 胶囊 胶卷 胶印 胶泥词语积累一、词语归类(1)量词积累:一位顾客 一卷布料 类似的词语:三家裁缝店 一件棉袄 一个小孩子 一顶圆帽子 一家帽子店 一张广告 一户人家 一个老公公 一个老婆婆 一头小胖驴 一只老虎 一个贼 一个村庄(2)动词积累:夹起布料 抓起圆帽子 类似的词语:钻进驴圈 骑着老虎 蹿到树上 粘满泥水 解开缰绳 照顾县官(3)修饰词积累:美观大方的新棉袄 合时的新衣服类似的词语:难看的衣裳 漂亮的春装 圆圆的脑袋 方方的帽子 各式各样的帽子 黑乎乎的东西 很多的本领 满意地走了 安安稳稳地吃着 惊慌地喊道 大摇大摆地走了 热得满头汗 气得几乎昏过去 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 吓得浑身发抖 听得腿脚发软 欢喜得很 愁得慌 困得很 涨得通红(4)特殊词语:①ABB式:毛乎乎 黑乎乎类似的词语:胖乎乎 黑洞洞 白茫茫 水汪汪②AABB式:密密麻麻 方方正正 安安稳稳类似的词语:严严实实 辛辛苦苦 隐隐约约 高高兴兴 痛痛快快③ABAC式:人山人海 各式各样 大摇大摆类似的词语:全心全意 有声有色 载歌载舞 任劳任怨 不屈不挠 ④“又X又X”式:又奇怪又不舒服 又舒服又漂亮类似的词语:又粗壮又茂盛 又宽敞又明亮 又黑又瘦 又尖又细 又冷又饿 又湿又滑⑤模拟声音的词语:噌 咔嚓咔嚓 扑通类似的词语:丁零零 噼噼啪啪 啪嗒啪嗒 叮叮当当 咔嚓 噗 滴答(5)形容故事的词语:一波三折 峰回路转 类似的词语:扣人心弦 引人入胜 惊心动魄 绘声绘色 娓娓动听 荡气回肠 跌宕起伏 感人至深 大起大落二、重点词语必须掌握的词语:性子 卷起 货物 夹袄 夸奖 服务 衬衫 负责 手艺 漏雨 喂驴 胖驴 抓贼 灰狼 莫非 厉害 抱住 架子 粘住 偏偏四字词语(含成语):人山人海 密密麻麻 大吃一惊 各式各样 方方正正 翻山越岭 走南闯北 晕头转向 安安稳稳 善罢甘休 大摇大摆近义词提醒—提示 准备—打算 恼怒一愤怒 时候一时间本领—本事 争辩—争论 惊慌—慌张 闹腾—折腾适合—合适 肯定—一定 笑话—嘲笑 名声—名誉夸奖—夸赞 羡慕—艳羡 恼怒—愤怒 提醒—提示惊讶—惊奇 舒服—舒适 喜欢—喜爱 假如—如果 式样—样式 吃惊—惊讶 摆放—陈列 赶紧—赶忙莫非—难道 害怕—恐惧 惊恐—恐惧 常常—经常成天—整天 果然—果真 欢喜—欢快 勤快—勤劳 本领—本事 聪明—聪慧 争辩—争论 毛乎乎—毛茸茸善罢甘休—息事宁人 安安稳稳—稳稳当当密密麻麻—挨挨挤挤 各式各样—林林总总 大吃一惊—大惊失色反义词紧—松 宽—窄 热—冷 买—卖 大方—小气 美观一丑陋 纳闷一明白 提前一推迟 夸奖一批评夸奖—批评 满意—不满 喜欢—讨厌 美观—丑陋舒服—难受 漂亮—丑陋 清醒—迷糊 甘心— 不甘欢喜—悲伤 勤快—懒惰 相信—怀疑 惊慌—镇静聪明—愚笨 慢性子—急性子 安安稳稳—动荡不安佳句积累1.比喻句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理解:这句话把“圆帽子”比作“碗”,写出了圆帽子的形状,表现了圆帽子舒适贴合的特点。 2.精彩句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理解:这句话出现在《漏》这个故事的结尾,揭示了老婆婆所说的“漏”原来是屋顶漏雨,使读者对老虎和贼一夜被“漏”所吓的情景感到十分好笑。3.含有哲理的句子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方帽子”为代表的旧势力、旧传统终将被淘汰,而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事物将会把它们替代。 课文回顾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童话故事”为主题,编排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和《枣核》四篇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故事,复述故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裁缝慢条斯理、顾客急于求成,呈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有趣故事。《方帽子店》讲述了大人们“从不改变的方帽子店”被孩子们创新的“各式各样的帽子店”取代的故事。《漏》围绕老夫妇雨夜说“漏”,老虎和贼怕“漏”为线索,呈现了一个趣味十足的民间故事。《枣核》讲述了一个只有枣核大小的孩子,机智勇敢地帮助老百姓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课文概括 《急性子裁缝和慢性子顾客》本文写的是一位急性子顾客到一位慢性子裁缝店里做衣服而发生的有趣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他俩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循序渐进,不能急躁,也不能拖拉。 《方帽子店》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讲述了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直到有一天人们觉得方形的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于是尝试着做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再后来在方帽子店的对面开了一家各式各样的帽子店,人们逐渐进入新帽子店,方帽子店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这个故事提醒人们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漏》是一篇中国民间故事。因为这个“漏”,竟然把贼和一只凶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兽之王吓得如此的凄惨。因为一个漏字,整篇文章奇处环生,老虎和贼不辨真伪、盲目逃窜。整个故事奇趣生辉,讽刺了老虎和贼的愚蠢和贪婪,告诉人们做贼心、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枣核》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的是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名叫“枣核”的孩子。枣核利用自己身材小巧,灵活惩治县官,帮助乡亲的故事。一副勤劳聪明、不畏强暴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第25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题解读 故事讲一个性子最急的顾客在冬天里想做一件棉衣,性子最慢的裁缝让他到明年冬天来取。急性子的顾客由于等不及,就急着要求把冬装改成秋装,又把秋装改成夏装,最后要求把夏装,改成春装。每一次要求,裁缝都欣然答应。可是,原来他什么都还没做,布料还在柜子里一动没动呢。这个故事讽刺了性子过于急的人太过浮躁,性子慢的人太不注重工作效率,都是不对的。二、课文重点解读1、顾客噌一下跳起来:“这么慢啊!”理解:“蹭地跳起来”是对急性子顾客的动作描写,这里“噌”运用了拟声词,形象的写出了急性子顾客跳起来的声音,使人如临其境。可见急性子顾客根本没有耐心等到明年冬天。2、急性子顾客挺纳闷:“为什么?”理解:“纳闷”是对急性子顾客的心理描写,急性子顾客不知道慢性子裁缝话中的意思。3、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于是,做衣服的事儿就算说定了。理解:“不得不”是双重否定词,表示肯定的意思。表达的意思比肯定的意思更强烈。例:天下了很大的雨,我不得不打伞。4、“根本不用。”裁缝解释说,“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理解:事情的结果。写慢性子裁缝还没开始裁料,急性子顾客很生气。5、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这个故事。6、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裁缝肯定没几天就把衣服做好了。可是顾客这时候正好出远门,也没告诉裁缝。裁缝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顾客来取衣服,于是反过来天天去找顾客给他送衣服,可他就是不在,真是急死裁缝了。最后裁缝终于见到顾客了,说:“衣服早就做好了,你怎么就是不来取呢?”顾客说:“着什么急啊,这衣服冬天才能穿,这么早取回家做什么,你要知道,我可是个慢性子啊。”7、从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身上你悟出了什么道理?慢性子裁缝不会合理安排时间,遇到事情一拖再拖,做事不讲效率;急性子顾客朝令夕改,不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8、急性子和慢性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性格是人对事物所表现的经常的、比较稳定的理智和情绪倾向,并无优劣之分,不同于品德。不同性格各有不同的长处或短处。比如,急性子性格多直爽,容易相处,但好发火,发起火来,可能让人忍受不了。相反,慢性子大多态度和蔼,容易相处,办事讲究质量,但速度较慢。性格外向的人则多活泼开朗,而性格内向的人则稳定、深沉。真是各有长短。急性子同急性子,慢性子同慢性子,虽然性格一致,但闹起矛盾来,前者可能闹得“山呼海啸”,后者则会闹得没完没了不见晴天。相反,急性子慢性子相配,如能注意互补,往往会刚柔相济,急慢相和,动静相宜,进而相得益彰。9、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如果你的同学是一位慢性子或急性子,他平时会有什么表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我们做事不应该像他们那么慢和那么急。学习也是一样的,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制力、控制自己急躁的脾气,多分析、细思考。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轻重缓急”安排每一项学习内容。同学,你这个急性子可不好,遇到事情不要着急,要冷静下来想一想。学习上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制力、控制自己性子,多分析、细思考,按“轻重缓急”安排每一项学习内容。10、仿写①“蹭的一下子跳起来”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急性子顾客的动作。像这样的写法我也会:刷的一下子飞走了、呼的一下子刮跑了、嗖地一下子射出去了。②“不得不”是双重否定词,表示肯定的意思。这样的词语还有:不是不、不能不、不会不、非……不可。③描写人物性子慢的词语慢性子、慢条斯理、不慌不忙、不急不慢④描写人物性子急的词语按纳不住、心急如焚、性急口快、操之过急主题概括本文通过讲急性子顾客找慢性子裁缝做棉袄,先后提出改成夹袄、短袖衬衫、春装,结果慢性子裁缝还没开始裁料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过分着急,也不要拖拖拉拉。学有所得: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性子太急,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性子太慢,容易错过做事的最佳时机。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过分着急,也不能拖拖拉拉。第26课:《方帽子店》一、课题解读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家方帽子店,卖的全是不舒服的方帽子,后来孩子们想办法创造出的各式各样既舒服又漂亮的帽子,逐渐替代了方帽子,方帽子变成了古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创新,勇于接受新事物。二、课文重点解读1、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他们想,圆圆的头为什么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理解:写出了孩子们的疑问,创新就是从疑问开始的。2、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义漂亮。理解:孩子们喜欢新鲜的玩意儿,为帽子的创新埋下了伏笔。3、街上人山人海。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项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一惊。理解:“人山人海、密密麻麻”写出了街上戴方帽子的人很多,而圆帽子的出现很新奇,令人吃惊。4、“快快把它丢掉!”方帽子店的主人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理解:“抓、丢”两个动词写出了方帽子店的主人对儿子戴圆帽子的事很生气,对圆帽子持排斥态度。5、夏天戴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圆筒形的呢绒帽,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布帽。理解:突出孩子们长大了,他们的愿望也变成了现实,漂亮的舒服的帽子已经形成潮流。6、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理解:总结,充满隐喻,以人为本的思想充溢其中。时间的变迁必然带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改变。尤其是文化,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而存在,随着历史的发展必然会变化,有些甚至消失。如何对待已经失去语境条件的传统文化,正是这篇课文想表达的深层次的观点。此处的“古董”已非原意,在整篇语义的压制下,指的是不合时代潮流、思想固执的人。“世界”在课文中本意指文本世界,但读者可以以此为“真”移植到对现实世界的社会批评中。7、读课文,填写表格中的内容。8、让你最想不到的内容分别在哪些自然段,先填写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9、方帽子有哪些缺点?后来为什么被圆形帽给淘汰了?他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真不舒服!圆形帽顺应时代变化,符合人们要求,戴着舒服,还漂亮;方形帽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既不舒服,也不好看,到最后只能被淘汰。10、如果长大后你当了商店老板,你打算哪样的商品卖?一定选择那种用起来既舒服、又时尚漂亮的商品。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家方帽子店从来只做方帽子,后来有了卖各式各样帽子的新帽子店,方帽子慢慢就成了古董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创新,勇于接受新事物。学有所得:因循守旧遭淘汰,积极创新久立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创新,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第27课:《漏》一、课题解读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心怀鬼胎的小偷和老虎都来到老公公老婆婆家,可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遇上了 “漏”。画面充满童趣角色而又细腻传神,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幽默十足的民间喜剧。二、课文重点解读1、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理解:“莫非”表示反问的语气,相当于难道。这句话是个反问句,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老虎和贼都认为自己很厉害,当听到老婆婆说自己不怕狼也不怕虎就怕“漏”,从心里认定“漏”是比自己厉害的东西,表达的语气更强烈。2、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理解:把贼比作粘胶说明贼抱住老虎的脖子抱得很紧。3、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理解:把老虎比作旋风说明老虎跑得很快。4、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理解:“一歪、一纵、蹿”形象地刻画了老虎摆脱贼,贼跳到树上的动作。5、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讲老虎和贼都想得到老爷爷和老婆婆养的驴,在偷驴时无意中听到老婆婆谈“漏”,老虎和贼因害怕把对方当成”漏”吓昏了。6、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漏”是什么?为什么老虎和贼都那么怕“漏?”漏是老婆婆说的漏雨,因为老虎和贼都没有弄清楚老婆婆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把“漏”当成了厉害的怪物,所以非常害怕。7、为什么把贼比作粘胶,把老虎比作旋风呢?因为此时老虎和贼都把对方当做“漏”,心里特别害怕。老虎想摆脱贼觉得贼粘在自己身上甩不掉,而贼一心想着老虎要把它驮回家再吃,觉得老虎跑得很快就像旋风一样。这样的比喻很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8、老虎和贼为什么那么害怕“漏”?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理解:误会“漏”是可怕的怪物;做贼心虚。老虎和贼真是太愚蠢了,没有搞清楚事实,仅凭自己的猜想,闹了一场笑话,真是让人笑掉大牙!老爷爷和老婆婆只有小毛驴为伴,老虎和贼还去偷它,太没有道德!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更不能去偷去抢别人的东西。9、想象一下,老虎和贼苏醒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写一写。理解:贼先苏醒过来,看见老虎还没醒,一边跑一边想:“真是福大命大呀,赶紧跑吧!等‘漏’醒过来,他一定会吃了我的!”不一会儿,老虎也醒了过来,找了半天,也没看见“漏”,心想:“这‘漏’果然本领高强,居然无影无踪了,我也赶紧跑吧,一会儿他要是回来,我就没命了!”主题概括 本文主要讲了老虎和贼都想得到小胖驴,由于对老婆婆口中的“漏”极其害怕的心理,导致他们不辨真伪,盲目逃窜,下场可笑。故事告诉我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学有所得:老虎以为贼是“漏”,贼以为老虎是“漏”,结果都被对方吓得昏了过去老虎和贼的遭遇让我们认识到干坏事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清白做事,坦荡为人,多行善事。第28课:《枣核》一、课题解读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枣核如何的勤劳能干,运用自己身体特别小,容易藏匿、躲藏的特点,偷偷赶回了被官府牵走的牲口,被抓之后,不光没有被挨打,反而害得县官挨了打,最后,大摇大摆地回家去了。赞美了枣核的不服输,机智勇敢。二、课文重点解读1、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理解:这句话是个过渡句,前半句“枣核不光勤快”是对上文的总结;下半句“还很聪明”是对下文的概括。所以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文中至关重要。2、牵走了牛、驴,大伙愁得很。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 有的人不相信,说:“我才不信咧,你别小人说大话啦!”枣核也不争辩,只是说:“不信,你们就等着看。”理解:大家觉得枣核那么小,面对强大的县官和衙役们,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从枣核的话可以看出他很勇敢,不畏强权。3、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衙役们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理解:运用对比的手法,反衬了枣核的神奇,增添了故事的讽刺效果。4、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对老夫妻生了一个枣核大的孩子名叫枣核,枣核本领高强,智斗恶霸,帮老百姓要回牲口。5、枣核为什么大声吆喝,惊动衙役?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故意捉弄那些平时耀武扬威的衙役们,可见枣核是个爱憎分明的孩子。6、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枣核不仅勤快、聪明、动作灵敏而且敢作敢当,是个机智勇敢的好孩子。7、这件事之后,枣核可能还有哪些聪明能干的故事?枣核把乡亲们的牲口迁回来之后,县官又命令手下人把百姓的粮食拉到衙门里。枣核又想法把装粮食的仓库的钥匙偷了出来,组织乡亲们把粮食拉回了家。县官又一次把枣核捉拿到县衙,想好好惩治枣核。但是还是没有得逞。没办法只好把枣核给放了。8、怎样复述这个故事?①按照时间顺序复述课文②以地点变化为顺序复述课文③以地点变化为顺序复述④以起因、经过、结果为线索,找关键词枣核把乡亲们的牲口迁回来之后,县官又命令手下人把百姓的粮食拉到衙门里。枣核又想法把装粮食的仓库的钥匙偷了出来,组织乡亲们把粮食拉回了家。县官又一次把枣核捉拿到县衙,想好好惩治枣核。但是还是没有得逞。没办法只好把枣核给放了。主题概括本文讲述了“枣核”凭借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赞扬了他聪明勇敢的美好品质,讽刺了官府的无能和残暴。学有所得:枣核虽然人小,但勤劳、聪明勇敢。他本领多,且能智斗恶势力让我们也学习枣核,做一个聪明勇敢勤劳善良的人吧。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一、交际的内容。有趣的故事,大家都喜欢听。组织一次“趣味故事会”,大家都来讲讲有趣的故事吧!选一个故事,多读几遍,记住故事的内容。先自己试着讲讲,想想怎么讲会更吸引人。如,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手势。二、学习方法。1、明确任务,充分准备。精心选择。课前搜集一个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故事,多读几遍,记住故事的内容,先自己讲一讲,找到合适的方法,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把故事讲得吸引人。在选择故事时要做到:①选择内容清楚、情节完整的故事;②选择短小精悍的故事;③选择生动、有趣、利于表达的故事。用心练习。①运用学过的方法,如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把故事的内容梳理清楚,把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记准确。②练习试讲时,可以在家对着镜子自己练习,也可以讲给家人听。③讲故事时要做到仪态大方,语言富有感染力,配上合适的动作。2.认真倾听,提出问题。大胆交流,展示自我。在小组或班上讲故事,注意吐词清晰、语言生动,把故事讲清楚。学会倾听,精诚合作。别人讲故事时,要认真倾听,并给予别人鼓励和赞美。听别人讲故事要认真,有问题等听完以后再提出来。选一个有趣的故事。有趣的故事,可以是内容神奇巧妙的,可以是情节一波三折的,也可以是人物生动有趣的。(1)怎样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①熟读故事,记住故事的内容。②声音要洪亮,语调要抑扬顿挫,注意运用语速和语调的变化来表现故事情节的起伏。③要辅之以动作表演,通过一些肢体动作提升故事的精彩程度。④讲故事时要自然、大方,并注意控制表情的变化。⑤可以自己先对着镜子试着讲一讲,再讲给大家听。(2)如何听故事?①集中注意力,了解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②借助表示时间或地点变化的词句,记住故事发展的顺序。③听懂故事内容,记住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记住主要内容。准确评议,共同提高。小组评议,看讲的内容是否有趣,是否绘声绘色,仪态是否大方;听的同学是否耐心听别人讲完,有没有打断别人的话。4.交际范例。示例一:我给大家讲一个“狐狸孵蛋”的故事。一只狐狸肚子饿了,便到处找东西吃。他在河边的草丛里东翻翻,西找找,竟然看到一个大鸭蛋!狐狸一个箭步跳过去,把蛋抱住,迫不及待地放到嘴边。这时狐狸转念一想:“既然有了鸭蛋,那我为什么不吃鸭蛋孵出来的鸭子呢?”狐狸决定把鸭子孵出来,再大吃一顿。他一屁股坐在蛋上,又蹭的一下子跳起来:这样会把蛋给压破吧?”他想到一个好主意,于是开始在地上挖起洞来。狐狸把蛋放在塞满干草的洞里,前爪和后爪紧扒住洞的边缘,只让软绵绵的肚子轻轻地覆在鸭蛋上。这个主意看起来不错—既能給蛋保暖,又不会压破蛋。可是这个姿势实在太累了,不到五分钟,狐狸的四肢便酸痛得受不了了狐狸又想到一个好主意。他捡来一条长长的树皮,把蛋放在树皮上,再把树皮绑在自己的肚子上。这样他不仅可以孵蛋,还能够继续找东西吃呢!可是他在追兔子的时候,绑树皮的绳子松了,鸭蛋差点儿掉到地上。狐狸气得把鸭蛋放在嘴边,想一口吃掉算了。就在这时候,鸭蛋裂开了,一只健康活泼的小鸭子从蛋壳里钻了出来。更没想到的是,小鸭子竟冲着狐狸喊道:“妈妈!妈妈!”狐狸被吓呆了,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不是你妈妈!我——我是男的啊!”“爸爸!爸爸!”小鸭子紧紧地抱住狐狸。无奈的狐狸只得给小鸭子找东西吃。小鸭子吃得肚皮圓滚滚的,把头钻到狐狸的爪子底下,睡眼蒙昽地说:“谢谢你,爸爸。我好爱你,爸爸。”狐狸叹了口气,说:“少了一顿大餐,多了一个孩子,这就是我的命吧!”示例二:多了一个儿子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多了一个儿子》。狐狸肚子饿了,便到处找东西吃他在河边的草丛里竟然看到一个大鸭蛋!狐狸把蛋放到嘴里。这时他的脑袋里却有个声音说:“你想吃鸭蛋,还是肥嘟嘟的小鸭子呢?”狐狸决定把鸭子孵出来,再大吃一顿。他便在地上挖了个洞,把蛋放在寒满干草的洞口,再把软软的肚子轻轻地覆在鸭蛋上。可是这个姿势太难受了不到五分钟,狐狸的四条腿便酸痛得受不了了。狐狸想到一个好主意:把蛋含在嘴里不是就可以随意走动了吗?他正得意呢,没想到在追兔子的时候,差点儿把宝贝蛋给吞进肚子里。狐狸正在发愁,突然听到“嘎嘎”的声音,紧接着,蛋的顶端就露出了小鸭子扁扁的嘴巴,小鸭子孵出来了。更没想到的是,小鸭子忽然朝着狐狸冲过来喊:“妈妈!妈妈!”狐狸被吓呆了,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不是你妈妈,我……我是男的只能做爸爸。”“爸爸!爸爸!”小鸭子爬上了狐狸的鼻子。狐狸叹口气:“少了顿大餐,多了个儿子,这就是我的命吧!”解析:这个故事内容短小,情节生动有趣,一波三折。讲述时如果把握好角色的语气,再加上适当的动作,一定会讲得活灵活现。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交流指导复述故事是在理解、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打破原文的语言组织体系,按照一定的要求,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复述故事不是简单地、机械地背诵,也不是介绍故事大意,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怎样才能高效地复述故事呢?(1)熟读故事,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故事结构,了解叙述顺序,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2)采用一定的复述方法,如借助表格和关键词句(《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借助示意图(《漏》)借助图片(《小蝌蚪找妈妈》)借助关键词句(《玲玲的画》)等。《漏》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可以借助课后的示意图来复述故事。《枣核》这篇文章可以列一个表格,来帮助我们梳理故事情节。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我会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按照故事情节来复述,即抓住故事的开端,明确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握故事情节的高潮,明白故事情节的结局。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概括故事内容,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串联起来,就可以概括故事的内容。列提纲复述,主要针对篇幅长和内容较复杂的故事,再根据提纲进行有序的详细复述。抓关键词复述,即抓住一段话或一篇文章里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复述。(3)我们可以用“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结构来梳理文章的脉络。一天晚上,贼和老虎在偷驴的时候,先听到“漏”,以为很厉害,吓得撒腿就跑,然后好不容易在歪脖树下,甩掉“漏”,接着他俩被雨一淋,都清醒了,还想回去偷驴,在树下,又以为对方是“漏”,最后老虎和贼吓得昏过去,原来老婆婆口中的“漏”是屋子漏雨了。复述课文的方式很多,你都会了吗?①借助表格进行复述。②借助示意图进行复述。③借助故事的情节进行复述。④借助故事中地点变化,进行复述。⑤借助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复述。(2)交流范例我讲的是《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伟大的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2.识字加油站(1)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我的发现:丁丁:第一行词语的每个字都含有偏旁“口”,这些词语的意思都和嘴巴有关。冬冬:第二行的词语中,除“言”和“告”之外的字都含有偏旁“讠”,这些词语的意思都和说话有关。当当:汉字真有意思,通过偏旁就能知道它们的意思。我还发现,含有“氵”的字多与水有关,如“海”“河”“洋”“湖”等。(2)你还能找出其他类似的字吗?3.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体会两个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仿写:◇他的水杯咣的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一支箭嗖的一声从他的耳边飞过,他脑中顿时一片空白。(2)你觉得下面故事的题目有趣吗?说几个这样的题目,和同学交流。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胖驴和瘦马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婆提示:这些题目中都含有一组反义词,这些反义词正好表现了人或物的主要特征。两个特点相反的角色碰到一起,容易形成反差,发生的故事一定很有趣。这样的题目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示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瓦罐和铁罐懒惰的小花猫和勤劳的老牛(3)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方法指导: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1)改标点。把冒号变成逗号,把引号删除。(2)改人称。将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他(她)们”。将第二人称“你”“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她)”“他(她)们”。(3)省去不必要的语气词。(4)引语是疑问句时,要将疑问的语气变成陈述的语气。(5)在转述别人说的话时,要先理解别人说的话的意思,准确转达。别人说的话中的第一、第二人称要改变。语气词要省去。如果把转述的话写下来,不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句子改写:◇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改为转述句: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改为转述句:老婆婆说,管他狼哩,管他虎哩,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4.日积月累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解字词:〔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僧人昙诜(shēn)所建。〔芳菲(fēi)〕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恨(hèn)]遗憾,惋惜。〔不知〕岂料,想不到。诗意:四月里别处的春花都凋谢了,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常惋惜春光逝去无处寻觅,却没料到春天悄悄地转到这深山的寺庙中了。赏析:这首诗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真实可感,形象具体,又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使春光在诗句中生动具体,活灵活现。诗歌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留恋、热爱之情。拓展: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地点衙役、县官表现枣核的表现村子衙役牵走牲口。枣核说有办法。县衙门衙役被捉弄,疲于应付。枣核用计赶牲口回村。村子县官带衙役去捉人。枣核被衙役塞进钱褡里带走。大堂县官派衙役打枣核。枣核不但没被打,还惩治了县官,大摇大摆地走了。起因衙役们牵走了村里的牲口。经过枣核用计赶回牲口,后来被衙役塞进钱褡里带走了。结果枣核不但没被打,还惩治了县官,大摇大摆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