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值题,共33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2.本试卷共值题,共33分。
    一、(33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诩 (xǔ) 鞭挞(tà) 锲而不舍(qiè)
    B. 教诲(huǐ) 肆虐(nüè) 废寝忘食(qǐn)
    C. 迂回 (yū) 花蕾(léi) 跌宕起伏(dàng)
    D. 咀嚼(jiá) 诧异(chà) 有的放矢(sh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教诲”的“诲”应读huì;
    C.“花蕾”的“蕾”应读lěi;
    D.“咀嚼”的“嚼”应读jué。
    故选A。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覆盖 寒暄 毋庸置疑
    B. 默契 诡计 一筹莫展
    C. 国粹 细腻 销声匿迹
    D. 真缔 压榨 秋毫无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D.“真缔”的“缔”应改为“谛”,“秋毫无范”的“范”应改为“犯”。
    故选D。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个人信息的适度收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前提。
    B. 古诗词以其无限的魅力穿越时空,培养、影响、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C. 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是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
    D.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培养、影响、感动”错误,语序不当,应改为“影响、感动、培养”。
    C.“不……,更有赖于……”错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改为“不仅……,更有赖于……”。
    D.“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错误,成分残缺,应在句末补上“的经济增长模式”。
    故选A。
    4.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化江南,重重似画,曲曲如屏,品之如醉,探之弥深,令人目不暇接, 。千百年来,在自然与 的频繁互动中炼就的江南范儿,以其独有的风韵,活跃在文坛艺林,凝结于风土民俗, 进人们的生活和记忆之中。
    A. 流连忘返 人性 描摹
    B. 乐不思蜀 人文 描摹
    C 流连忘返 人文 镌刻
    D. 乐不思蜀 人性 镌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留恋他乡。语境指文化江南对人有吸引力,应选“流连忘返”。
    第二空,人性: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境与“自然”对应,应选“人文”。
    第三空,描摹:指透过覆在原件上的透明纸按照看得见的线条或文字(如图画,版画,手抄本)描摹,也指照原样描写或描画。镌刻:两个字连在一起便是雕刻的意思;把铭文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语境与“进”搭配,强调记忆恒久,应选“镌刻”。
    故选C。
    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清明踏青、端午划龙舟、重阳登高都是中国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课文《劝学》出自《荀子》一书,该书全部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自著。
    C. 与律诗相比,词的声韵、句式、节奏等有着更多的变化,更为自由灵活。
    D. 《站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B.“该书全部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自著”错,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故选B。
    6. 下列说法中与材料观点无关的一项是( )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A.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B.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C. “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D.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名著思想观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本文的中心论点“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其特点表现为:“离不了泥土”、“地方性”、“不流动”、“熟悉”、“礼俗社会”。
    A.“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般喻指报恩父母,材料无此观点。
    B.“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体现了中国社会“地方性”的特点。
    C.“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说乡土社会的地方性、“不流动”的特点。
    D.“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表现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
    故选A。
    7.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电视剧《山海情》刻画了许多为脱贫而努力工作的年轻人形象,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剧中的村支书就是一位农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年轻人参与扶贫 , , , 。年轻人扶贫,其实更是一次知识与文化的“洗礼”
    ①让新的理想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需求信息像潮水一般涌进贫困地区。
    ②打开了阻碍城市与乡村流动性最关键的“闸门”
    ③更多的还是他们的年轻、朝气与锐气
    ④他们给贫困地区带来的除了一些硬性的政策支持之外
    A. ②③④①B. ②①④③
    C. ④②①③D. ④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中写“像潮水一般涌进贫困地区”,②中写“打开了阻碍城市与乡村流动性最关键的闸门”,依据逻辑,这两句应连在一起,且应先打开“闸门”,潮水才能涌进,所以应为②①的顺序,排除AD。
    抓住③中“更多的”、④中“除了一些”可知,④应在③前,排除AC。
    ②①为动宾结构,与主语“年轻人参与扶贫”才衔接,故正确语序为②①④③。
    故选B。
    阅读文言文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续师说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感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侍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有删改)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无可师 师:学习
    B. 张口辄骂欧曾 辄:于是,就
    C. 道听未审 审:审问
    D. 以为苟无其德 苟:假如
    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惑而不能解 人非生而知之
    B. 已累幅见于坊书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以待后之学者 圣人之所以为圣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B. 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C. 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D. 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11. 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一句,批判当时不求甚解、华而不实的学风。
    B. 黄宗羲说“吾惟恐其传也矣”,主要担心的是无才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学风。
    C. 黄宗羲和韩愈都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韩愈认为是弟子之过,黄宗羲更强调为老师之过。
    D. 作者用孙明复、何北山两人的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
    (2)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答案】8. C 9. C 10. D 11. C
    12. (1)师道没有流传下来,难道仅仅是学生的过错吗?同样也是老师造成的。
    (2)如果像这样,那么这种(没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大行其道,人心变得浅薄暴戾,我担心这种风气流传下去。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审:弄清。句意:只是道听途说,没有弄清。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就。句意:有疑惑却不能解答。/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B.介词,在;介词,对于。句意:(这样的文字)已连篇累牍地出现在坊间书籍上了。/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
    C.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句意:传授学生拥有实际的技术、技能。/尊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D.连词,来;所+以构成所字节构,……的原因。句意:等待后来的有学识之人。/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传道授业解惑,既然没有什么要依靠老师的,那么老师活着时学生们不关心他,老师死了学生们不为他办丧事,也就不是过错了。
    “于”是介词,则“师”是其引出的对象,与“籍”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B;
    “生不为之怜”和“死不为之丧”句式对称,应在“怜”后断开,排除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黄宗羲更强调为老师之过”有误,原文“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意思是“师道没有流传下来,难道仅仅是学生的过错吗?同样也是老师造成的”,黄宗羲只是说师道不传既是学生的过错,也是老师的过错,没有更强调是老师还是学生。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岂”,难道;“特”,只是、仅仅;“致”,造成。
    (2)“若是”,像这样;“蟊贼”,作动词,变得浅薄暴戾;“恐”,担心。
    参考译文:
    续师说
    黄宗羲
    呜呼!师道没有流传下来,难道仅仅是学生的过错吗,同样也是老师造成的。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不懂得道理,不精通学业,有疑惑却不能解答,那么就没有资格称之为老师。本来没有什么可学习,强行聚集道路上擦肩之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还不如童子之师,教给他们句读,或是巫医乐师百工这类人,传授学生拥有实际的技术、技能。传道授业解惑,既然没有什么要依靠老师的,那么老师活着时不关心他,老师死了不为他办丧事,也就不是过错了。我认为古代的老师学生都是这样,如果说老师对于道理的传授,甚至比不上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那么这就是当老师的过错了。
    现在世人都把无所忌惮视作高明,代笔门客,张口就骂欧阳修曾巩等人;浅陋之人,动笔就诋毁朱熹陆九渊等人。连古人的姓名身世都只是道听途说,没有弄清,就议论人家的学术、文章,(这样的文字)已连篇累牍地出现在坊间书籍上了。年轻识浅的人,轻浮浅薄,动辄就想超过以前的人,自认为与前人相当,世上没有孔子,不应当在弟子之列。大概不只是以做学生为耻,甚至相互都认为做老师也是可耻的。哎!真是太奇怪了。如果像这样,那么这种(没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大行其道,人心变得浅薄暴戾,我担心这种风气流传下去。
    过去孙明复做老师,收石守道做弟子,石守道拿着手杖鞋子侍奉左右,明复坐着的时候,石守道一定站着,进出都扶着老师,老师和弟子之间的礼节,像这样一般看重。何北山对于来求学的人,不肯接受他们的拜师之礼。北山的意思,认为如果没有品德,宁肯空着(老师)的位子,来等待后来的有学识之人,不能够让为师之道从自己这里开始败坏。北山可以做老师,避开师名而不去做,像这样一般慎重啊!
    我年纪大了,很少时间去学习,只想当一个弟子啊。你们盛情推选我作为老师,我哪里敢冒当世之不韪,做出这样的无耻之事呢?反推韩愈的意思,写下这篇《续师说》,作为推辞的理由吧。
    第 Ⅱ 卷
    注意事项:
    1. 用蓝、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2.本试卷共6题, 共67分。
    三、(12分, 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赳赳老秦
    油灯忽闪,一条黑影已站到大帐之内。
    我大骇,喇地抽出腰刀,厉声喝道,谁?
    来人微微一笑,盂将军,无须惊慌,我是咸阳派来的救兵。
    我忙唤卫兵,燃亮璧灯。
    面前就一老者,身穿交领窄袖长衫,头包方巾,儒雅中透着刚毅。我验过手信,不假,确实是咸阳来的。
    兵呢,来了多少?我抬头向帐外张望,天已蒙蒙亮,除了站岗放哨的侍卫,看不到其他人员。兵呢?我又问。
    就在你眼前啊。老者笑容不变,双眼直视着我。
    开什么玩笑,我可是要和匈奴人打仗的。
    我知道,你已和匈奴打了两次仗,一次小胜,杀敌八十,自损二十。一次平手,双方各有伤者,没有死亡。十天前,匈奴增兵万余人,你只有一千多,故退守上郡,依靠城垣坚固,闭门待援,请王派兵。
    这老头,知道的事还不少。可我没心情夸他,我要的是兵。没有兵,上郡难守,咸阳也将遭到威胁。
    兵呢?我提高嗓门,明显充满火气。
    就在你面前。老者不再笑,很严肃地回答。
    就你一个人?是。
    你来救我们?是!
    按手信上的命令,老者是我的上司,我归他管辖。我这样咄咄逼人,他分分钟有斩杀我的权力。想到这一点,我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孟将军,老者说,依我三天的观察,你现在缺的不是士兵,是士气。
    士气?面对十多倍于我的匈奴,没有足够的兵马,我们只有傻气。要知道,匈奴人骑马,很多都不配鞍的,那屁股就像长在马背上一样。人马一体,自由伸缩。手中挥舞的穹刀,呼呼生风,要多快有多快,让人不寒而栗。
    老者说,看来,你还是没有醒悟。现在天也快亮了,你带着手下的将领和亲兵扮演匈奴,我是大秦士兵,咱们来一场较量如何。
    你一个人?是的。
    我手下有六员大将,八名亲兵,再加上我,可有十五人啊。这老头,难道真的身怀绝技?我从上到下再三打量他一番,那神态、那筋骨,怎么看都不像“练家子”。
    孟将军,现在我命令你,带上人跟我来后山。老者不怒自威,说完走出大帐。
    我让卫兵火速叫齐众人。首先来到大帐的是李岩,他是我最得力的干将,骁勇善战,曾单人独骑杀出匈奴的包围。我把刚才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他说已观察我们三天了?是的。
    他进到大帐之内,你竟然没发觉?是的。
    李岩的两个反问,让我头皮阵阵发麻,不由得冒出冷汗。李岩说,这位老者不简单。来到后山,老者已摆开阵势,他手中竟然拿了一根木棍。老者说是单打,还是群上?这简直是欺人太甚。我一抽腰刀,就要上前。李岩一把扯住我。老大,他可是我们新来的头啊,敢这样单挑我们,必有撒手锏。要不,我先上,你也好有个退路。
    李岩放下长矛,也折了一根木棍。老者说,听清楚了,规矩是戳到为止!现在开始。老者边说话,身子边往前欺,已接近李岩,手中木棍迅速前伸,一下子就戳到了孪岩的胸口。李岩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输了。
    你这叫偷袭,不行,重来。李岩不服气。
    老者抬起木棍打到李岩嘴巴上,战场允许你重来吗,你这个死人。鲜血顺着李岩的口角流下来,李岩倔强地抬起头,双眼冒出怒火。
    不服气是不?好,你们一起来。扰我边塞,杀我民众,今天不把你们碎尸万段,我死不瞑目。老者越说越激昂,木棍再一次打在李岩的脸上。
    李岩怒不可遏,扭头吆喝一声,兄弟们,上!
    这次,老头撒腿往后撤。
    想跑,没门。除了我,大家嗷嗷叫地冲上去。然而,才跑出四五步,猛听得轰隆一声响,我的手下全部落入陷阱内。原来老者早在道路中间做了手脚。他一人跑过,陷阱的覆盖物还能够支撑。可我的将士一起过去,必定全军覆没。难怪,他敢单挑我们一群人。难怪,他选在天刚亮时分。难怪,他有意这样激怒我们……
    见众人落入陷阱,老者抡起棍子向我冲来。老者边冲边大声高歌:赳赳老秦,如日方升,保国安民,不惜生命。我若后退,子女何存,父母何生?老者字正腔圆,铿锵之力穿越层林,群山回应,如同裹挟着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我呆若木鸡,心中一片茫然。老者毫不客气,抡起棍子向我打来。一下,二下,三下……疼痛赶走麻木,羞辱激发血性。我本能地挥出手去,原本想斩断他的棍子,没想到,弯刀一个上擦,却插进了老者的胸膛。
    老者看着我,脸上带着笑,断断续续地说,孟将军, 。
    从陷阱里爬出来的众人,围在老者身边,哭成一团。
    (原载《小说月刊》,有删改)
    13. 请概括文中老者的人物特点。
    14. 请阐释标题的作用。
    15. 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充合理的文字,使作品结尾更能突出主题。
    【答案】13. 儒雅而刚毅;充满智慧;勇武而具有保家卫国的牺牲奉献精神。
    14. 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统领全文内容,文章主要展现的就是老者——老秦的形象;③以“赳赳”形容主人公,不但赞美老者,由点及面,赞颂大秦士兵杀敌保国的士气,指向主题。
    15. 你刚才呈现出的就是士气,它就能助你退敌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特点的能力。
    结合“儒雅中透着刚毅”可知,老人儒雅而刚毅;
    结合“你现在缺的不是士兵,是士气”“我的手下全部落入陷阱内。原来老者早在道路中间做了手脚……难怪,他选在天刚亮时分。难怪,他有意这样激怒我们……”,老人清楚知道现在秦军最需要的是士气,并早想好了激发士气的方法,可见老人有智慧;
    “老者边冲边大声高歌:赳赳老秦,如日方升……”,老人勇武矫健,以一敌多,最后以死让我们明白了士气的可贵,这是秦军可能胜利的根本所在。老人勇武,具有保家卫国的牺牲奉献精神。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作用的能力。
    “赳赳老秦”是怎样的老秦,老秦又是谁,标题语言简洁,但制造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赳赳”是勇武矫健的样子。文章主要展现的就是老者——老秦的形象,题目统领全文内容,呼应老者的话“赳赳老秦,如日方升,保国安民,不惜生命……”。
    以“赳赳”形容主人公,老者说“我是大秦士兵”,题目不但赞美老者的勇武担当,更是由点及面,赞颂大秦士兵杀敌保国的士气和血性,指向主题。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主旨,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前文有“你现在缺的不是士兵,是士气”,结尾“疼痛赶走麻木,羞辱激发血性”,“我”转手杀了老人……而这正是老人想要的结果,老人激发了“我”的士气,“我”有了士气爆发出无限潜力杀死敌人。故本文的主题是拥有报国杀敌的士气就会所向无敌。
    士气,是在一个群体或个人中存在的精神力量和战斗意志,就是老人最后要直接说个孟将军的:你刚才呈现出的就是士气,它就能助你退敌。
    四、(8分)
    16. 请从《登高》和《沁园春长沙》中选择一首,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段文学短评。要求:结合具体的诗句,有理有据。不超过150字。
    【答案】示例:《登高》的颈联,“万里”与“百年”时空结合,极大拓展了时空容量,表达了诗人漂泊无定、年老多病的无尽悲愁,体现了情感表达与时空转换技巧的辩证关系。作者登高触景生情,选用时空转换技巧来抒发,此技巧的运用也反过来使诗人的悲伤之情表现得更充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
    审题:材料要求从《登高》和《沁园春长沙》中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来进行评论。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人们细细品读鉴赏。一般古诗词的鉴赏点有语言之美、意象之美、音韵之美、画面之美、手法之美、构思之美,意境之美、情意之美、哲理之美。从语言表达来看,其着眼点是字词的品味、诗联的赏读、风格的评论等;从描写内容的角度看,有人物、时空、声色、动静、景情、刚柔、宏微、离合等;从艺术手法来看,有借古讽今、借景抒情、用典、炼字、远近、上下、白描、细描、比喻、拟人、对偶等;从情志方面来看,有心境、意境、志向等,或直抒胸臆,或寓情于景,或卒章显志等。
    写作指导:高中学生写文学点评,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这种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它也必须是一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短小精悍的文章。写作时要以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作品材料为依据,紧扣作品,有的放矢,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比如,可以针对诗歌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展开评述,也可以选择诗歌中“景”与“情感”的关系,说明自己是如何从诗歌形象化的景物描写中,感受到他的满腔愁绪的。当然,还可以借助知人论世的手法,深入探讨自己对于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的评价。或者,可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比如《登高》,可考虑从用词等角度评析,如颈联两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仅仅14个字,就把地之远、时之凄惨、久旅、羁旅、迟暮、衰疾、无亲朋和高迥处八层意境展现在我们眼前。而《沁园春长沙》可以赏析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
    五、(40分)
    17. 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对手无处不在, 对手是挑战, 也是一种激励。 请以“对手”为题, 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例文:
    对手
    “桃红李白竞争妍”,正是因为有了百花园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对手们一起赶趟儿,才有了春天的明媚鲜艳;“瀑流飞啸伴松涛”,正是因为有了溪流里作为对手的浪花你追我赶,争先奔涌,才有了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因为有对手,前进路上更有方向,生命长河更加激流勇进。让我们与对手同行,携对手共致远方。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人生不拒对手,亦能成其高。因为对手,我们可以实现人生的超越。
    正如爱德蒙·博克曾言:同我们角斗的对手强健了我们的筋骨,磨炼了我们的技巧,我们的对手就是我们的帮手。林丹和李宗伟,一个是金牌拿到手软的大满贯得主,一个是穷其一生可能也无法实现奥运冠军梦的“千年老二”。有网友说,若没有李宗伟,林丹纵然再强,也无法被激发出最好的自己。林丹也说:“你们除了看到我以外,也应该看到我的对手李宗伟。”尊重对手,欣赏对手,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因为强大的对手可以让自己有更高的挑战欲望,优秀的对手可以激发出自己最好的状态。
    “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何必一骑绝尘孤独走,并驾齐驱亦可贵。因为对手,拓展了生命的宽度。光芒不会掩盖光芒,对手是最好的加速剂,在敬仰中超越,在超越中前行。加多宝视王老吉为不共戴天的对手,结果两败俱伤。廉颇不以蔺相如为对手,不仅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还成就了赵国的强大。微软和英特尔都是计算机行业的巨头,当他们化对手为联手合作时,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对手,可以是一种激励,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互助合作,定能共达远方。
    人如此,集体如此,国家更是如此。摒弃敌对视角的对手意识,拾起尊重对手的共进思想,拥有尊重对手气度的国家才可长治久安。唐朝与吐蕃之间,本为虎视眈眈的对手,但唐朝通过和亲,将先进的汉文化带到吐蕃,不仅促进了当地的文明发展,也为大唐最终迈向巅峰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巴以冲突,两个互不相让的对手将战火点燃,伤及多少无辜百姓。中俄携手,两个合作共赢的对手将发展视为根本,造福两国人民。
    古人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说:以对手为镜,可以走向远方。拥有对手,生命之花才会更加绚丽多姿。因为对手,既是竞敌,又是挚友。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拥有“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气度,尊重对手,感谢对手,超越对手,定会迎来“他日登高天地宽,人间春色从容看”的最亮丽的风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作文的题目是“对手”,这个不能改换。“生活中对手无处不在”,考生可思考哪些层面有“对手”存在,从大自然到人类社会,从学习到工作,从个人到企业到国家,“对手”确实无处不在。“对手是挑战,也是一种激励”,此句引导我们辩证看待“对手”存在的意义。如何理解“对手”是挑战,是激励?没有对手的人生索然无味,没有拦路虎的坦途令人丧失斗志;跟高手的竞争过程,可以说是一条通向胜利彼岸的蜀道,尽管坎坷无限,但只要坚持到底,人生将会得以升华;把对手的力量当作前进的动力,你会认清方向、不断进取,成功就会随之而来。“对手”甚至可以是“合作者”间的相互竞争、共同成就。因此我们要尊重对手,感谢对手,与对手共成长。
    擅长说理的同学,可以写议论文,既可以就“尊重对手,感谢对手,与对手共成长”三个方面中的一个角度来写,也可以将三个方面按照由表层到深层的思路逐一展开。写作时可以列举成功者总是以“对手”为竞争的对象而努力战胜对方取得成功的事例,也可以从反而列举轻视对手而失败的例子,正反对比,更有说服力。可以有个人之间的对手,也可以有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对手,还可以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手,由“小”到“大”地来证明对手能给予我们激励和鞭策,拥有对手,生命之花才会更加绚丽多彩。
    也可以写一篇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写把优秀的同学作为自己的“对手”,与之竞争,奋力拼搏,学有所长,从而在结尾感叹“对手”的重要性,升华中心。
    立意:
    1.感谢对手,让自我成长。
    2.超越对手,成就更好地自己。
    3.和对手合作共赢,成就美美与共。

    相关试卷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4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文件包含天津市红桥区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试卷docx、高一语文期中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