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素养提升测试卷1(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素养提升测试卷1(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同学,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你积极地参与语言实践,阅读名著名篇,培养了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意识,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现在就请你带着这份收获,回顾你的语文学习吧!
一、积累运用(35分)
任务一 回顾古诗文学习与整本书阅读之路
(一)语境默写。(10分)
1.中国古代诗词,似星光浩繁,如星月夺目,能让我们领略丰富的内涵。读《木兰诗》,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的激烈悲壮;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从“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的孤独寂寞;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诗人高瞻远瞩的远大政治抱负;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从“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诗人以落花自喻的崇高献身精神;读杜牧的《泊秦淮》,从“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批判。
(二)整本书阅读。(6分)
保尔打算写一部描述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自然而然就跃入了脑海——《暴风雨所诞生的》。
从这天起,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本书的创作上面。慢慢地,一行接一行,写成了许多页。他忘却了一切,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体验到了创作的痛苦。那些鲜明难忘的场景那么清晰地重现出来,但是他却无法将它们转化为文字,写出的字句是那样苍白无力、缺乏激情。
凡是他写好的东西,都必须逐字逐句背下来。否则,线索一断,写作就受到了阻碍。母亲忐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必须凭着记忆整页甚至整章地背诵,弄得他母亲有时候觉得儿子好像发疯了。(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任务1:读书时可以采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你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会采用其中哪一种读书方法?请说说你选择的原因。(3分)
3.任务2: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往往有追求,有信仰,其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内容,谈谈保尔的信仰。(3分)
任务二 感受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
(三)成语运用。(4分)
贺兰山巍然屹立于黄土高原上,山势雄伟,峻峭挺拔。它在漫漫沙海之中如横卧的一条绿色巨龙,形成一道绿色屏障,阿拉善大沙漠狂风沙砾暴戾东进,在它面前却①________。每到春季,山上的树木浓郁葱茏,风光秀丽;春去夏至,泉水潺潺,生机勃勃;时值金秋,山杏、野葡萄挂满枝头,绽红吐绿,令人陶醉;冬日雪后,万里江山,②________,分外妖娆。须晴日,登山之巅极目俯瞰,山麓景色③________(形容视野开阔,一切景物尽收眼底),怪石嶙峋,神态各异,令人④________(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4.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③④处的成语。(2分)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5.①②处填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寸步难行 粉妆玉砌 B.进退维谷 粉墨登场
C.寸步难行 粉墨登场 D.进退维谷 粉妆玉砌
(四)对联文化。(3分)
6.临近期末,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班主任请你和语文课代表为班级共同撰写一副励志对联。语文课代表写出了上联,请你根据提示写出下联。 (3分)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响激昂人生(对象:贝多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对象:升入初中的我们)
任务三 体验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五)语境运用。
【太空探索·航天器命名】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们通过中国航天器的取名就能知道,中国航天界都是文化人,具有满满的文化范!__________________。还有“嫦娥”“玉兔”“北斗”“鸿雁”“天问”等等,航天人把对未知宇宙的无尽憧憬,寄托在这些浪漫和诗意的名字中。
①中国空间站则命名为“天宫”,寄寓着对未知太空的探索梦。
②“神舟”还有神气、神采飞扬之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
③以中国载人飞船“神舟”为例,“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
④也是“神州”的谐音,象征着飞船是中国各行各业协作的结晶。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④②③ D.③④②①
【太空探索·探月工程】
材料一: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展示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实力。采样完成后,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这面国旗是利用玄武岩熔融拉丝技术制作成的。玄武岩石头来自河北蔚县,把它粉碎、融化以后拉成头发丝直径大概三分之一的细丝,然后把它纺成线,织成布。
嫦娥六号探测器有效载荷分系统总设计师周昌义说:“国旗能够激发全球华人的爱国热情,我想可能全国人民都在期待这一幅图,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自豪。”
材料二:
“驻”——探月工程四期
材料三:
在推进月球与深空探测的同时,中国一贯致力和平利用外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航天发展成果。2024年4月24日,国际月球科研站“朋友圈”新增三名成员,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正是其中一员。由中国发起的国际月球科研站为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尤其是缺乏太空探索经验、无法独立开展航天探索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探索太空的机遇。
8.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展示的国旗是如何制作的?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其制作步骤。(每空2字)(3分)
粉碎、融化玄武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三则材料,说说嫦娥六号成功发射的意义。(3分)
【太空探索·校园活动】
10.学校开展以“科技畅想未来,文化丰富心灵”为主题的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下面是主持人拟写的一段开场白,请在下面横线处,各续写一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曾经,我们徜徉在四大发明的荣耀里;曾经,我们沉浸在(1)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经的辉煌已成为历史,如今,科技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将感受创新与智慧的力量,创造科技与文化的繁荣。当科技之风吹过校园,我们能用敏锐的双眼去发现,用勤劳的双手去触摸,(2)____________________。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强则国强,现在我宣布“科技畅想未来,文化丰富心灵”科技文化节正式开始!
二、阅读理解(40分)
任务四 遨游古诗文海洋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昔有龙王,逢一蛙于海滨,相问讯后,蛙问龙王曰:“王之居处如何?”王曰:“珠宫贝阙①,翚飞璇题②。”龙复问:“汝之居何若?”蛙曰:“绿苔碧草,清泉白石。”复问曰:“王之喜怒如何?”龙曰:“吾喜则时降膏泽③,使五谷丰稔;怒则先之以暴风继之以飞电使千里之内寸草不留。”龙谓蛙曰:“汝之喜怒何如?”蛙(甲)曰:“吾之喜则清风明月,一部鼓吹④;怒则先之以努眼,次之以腹胀,然至于胀过而休。”(有删改)
【注释】①珠宫贝阙:珍珠做的宫殿,贝壳做的阙楼。②翚(huī)飞璇题:华丽的飞檐和玉饰的题额。③膏泽:滋润农作物的及时雨。④一部鼓吹:这里指蛙声一片。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龙复问________________ (2)使五谷丰稔________________
(3)龙谓蛙曰________________ (4)然至于胀过而休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昔有龙王,逢一蛙于海滨。
(2)汝之居何若?
13.请用“/”给画线的句子断句。(断2处)(2分)
怒 则 先 之 以 暴 风 继 之 以 飞 电 使 千 里 之 内 寸 草 不 留
14.请你展开想象,在文段的(甲)处填写一个描写青蛙神态或语气的词语,并结合文章内容阐述选择这个词语的理由。(2分)
(二)古诗阅读。(4分)
中国人喜欢在自己的院子里或家门口种上竹子。竹既宜于观赏,又有着美好的寓意,那么,杜甫笔下的竹又代表着他什么样的精神寄托呢?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释】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含箨(tuò):包有笋壳。箨,笋壳。③书帙:书套。帙,包书的套子。
15.下面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了新发之竹,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
B.“色侵书帙晚”,描写的是竹子的颜色,绿色映照在书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来;“阴过酒樽凉”,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了。
C.“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作者展开想象,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地拂动着。
D.这首咏物之作,托物言志,十分妥帖。状物,形象生动;言志,委婉含蓄。全诗清新雅致,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相同。
16.请赏析本诗的颈联。(2分)
任务五 徜徉现代文花园
(三)现代文阅读一。(10分)
行至景深处,不畏挑战时
高 雁
①人生之路,常有风雨,向上前行,终达峰顶。只有经历风雨洗礼,勇敢地攀上高峰迎接挑战,才能领略雨后彩虹的壮美,吟赏绝顶风光的无限。纵然心中有诗意,处处皆风景,但唯有行至景深处,我们才能见识天地之广阔,万物之浩渺。
②不畏挑战,需在困顿中执着坚守。“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巨擘,你会发现尼采此言不虚。唐代王昌龄两次被贬,几经浮沉,但一片冰心,始终为民;宋代黄庭坚被贬黔州,生活艰苦,仍兴办教育,广写诗文;明代王阳明被贬贵州,尝尽辛酸,却开坛布道,恩泽后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面对艰难困苦,他们都不弃初心,不改志士风骨,坚守文化之魂。他们点亮的精神之光亦穿越时空,闪耀至今。
③____________囿于一方、浅可见底的池塘总是静谧无波,而吞纳百川、浩浩汤汤的江河终年激越。固然,任谁都希望安逸舒适,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正如傅雷所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一位游泳运动员在2021年第一次出征世界大赛,因其参加的单项比赛均未晋级决赛,故只能在看台上观战,他戏称自己是“看台观战选手”。此后的他苦练泳技,不骄不躁。三年后,19岁的他终于绽放于巴黎,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46秒40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让世界看到“中国速度”。从“看台观战选手”到“中国速度”,这骄人的成绩背后,是竞技体育对他的召唤,是他点燃自我、勇往直前的信念,更是他不屈不挠、敢于挑战的决心。
④不畏挑战,需在平凡中不懈追求。当今有不少年轻人好高骛远,对未来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或对前途迷茫,对眼前该做的事无所适从。其实,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懈追求,就是不畏挑战。青年教师黄灯在日常平凡的教学中,思考当下的教育问题,不畏挑战。她将目光聚焦普通本科学生这一庞大却很少有人关注的群体。五年里,她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跋山涉水、横跨南北,进行家访。其中不乏时间、精力、财力、与不同学生家庭沟通等诸多方面的挑战,而她却在行走间,化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的靓丽风景,更以独特的视角,给予当代中国教育新的启示。
⑤行至景深处,不畏挑战时。在漫长而崎岖的人生道路上,与其哀怨叹息,不如破茧成蝶,勇敢地迎接挑战,展翅高飞。
(有改动)
17.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2分)
A.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以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为主。
B.文章结构严谨,且语言生动,文采斐然。
C.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应对人生挑战。
D.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比喻论证,句式整齐,说理有力,语言极具力量。
18.结合文段内容,给第③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与第②段首句结构一致。(2分)
19.本文的标题有何妙处?(3分)
20.请你结合本文内容,联系实际说说当代中学生如何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3分)
(四)现代文阅读二。(14分)
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拼搏奉献。阅读下面的文章,感受新时代青年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实现中国梦所做出的努力。
在希望的田野上
①花珠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在实习的问题上与妈妈桂兰产生了分歧。花珠在上海读的大学,桂兰希望花珠能在上海找个单位实习,将来有机会留在上海。花珠呢,却想回河南老家。两人虽然远隔千里,有了手机便近在眼前,丝毫不耽误交流。
②花珠说:“妈,上海这地方,大学生多了去了,显不着咱,还不如回去。”
③桂兰心里荡漾了一下,她知道花珠的心思,担心自己一个人在家孤单。花珠四岁那年,她爸出车祸走了,是自己累死累活把她养大的,她比一般的孩子更懂得感恩和孝顺。但是,当父母的,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像雄鹰一样飞出去,能飞多远就飞多远,能飞多高就飞多高。想到这里,桂兰稳定了一下情绪,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傻闺女,好不容易走出去了,咋能再回来呢?”
④“妈,人往高处走,其实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其实海能纳百川。您一辈子没走出村,不也是过了大半辈子?”
⑤…………
⑥花珠换了话题:“妈,希望哥租一千多亩地,都弄啥哩?”
⑦桂兰说:“啥子观光农业园,说是种菜都不用土,嗨,妈也搞不明白。需要钱不?妈给你转。今年的地租,希望前天转给我了。”
⑧花珠说:“妈,现在不种地了,家也没啥事,您可以出去转转看看啊。”
⑨“妈听你的,出去旅游。但你也得听妈的,就在上海实习,不要胡思乱想。”
⑩一星期后的一个晚上,花珠跟妈视频聊天。妈看到花珠是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妈忙问:“闺女,你这是去哪儿?”
eq \(○,\s\up1(11))“妈,您不是让我留在上海吗?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只好找了个在火车上实习的机会,乘务员,也不是很累……不过,白天忙,不能聊天,只能晚上啊。”
eq \(○,\s\up1(12))…………
eq \(○,\s\up1(13))桂兰在家闲着无事,就到希望的农业园找了个事,干保洁,每月四天休息时间,一千八百元的工资。上班的第一天,大约是上午十一点,桂兰正在农业园的草坪里捡拾垃圾,忽然接到花珠视频聊天的请求,她忙挂断了。她东张西望了一番,有了主意,跑到那个水泥站台上,两边停放的是火车——希望买的是几截报废的火车车厢,简单装修了一下,让员工以及来这里拓展训练的客人当作宿舍用。桂兰抻了抻衣服,拍打了两下裤腿——其实上面也没有尘土。之后,她点开了跟花珠的视频聊天。
eq \(○,\s\up1(14))“妈,您干啥呢?”花珠还是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
eq \(○,\s\up1(15))“你不是说让我出去旅游吗,瞧,我在站台上。”桂兰说罢,用手机的摄像头照了照身前身后的火车。
eq \(○,\s\up1(16))“妈,您这是要到哪儿旅游?”
eq \(○,\s\up1(17))“北京,妈还没去过北京呢。”
eq \(○,\s\up1(18))“妈,您是不是上错站台了?”
eq \(○,\s\up1(19))“没有啊,就在县城的火车站,巴掌大的小站我还能上错?”
eq \(○,\s\up1(20))花珠忍住笑,说:“妈,您转身看看您身后的站牌。”
eq \(○,\s\up1(21))桂兰扭头一看,只见后边竖着的站牌上写着“希望站(起点)——幸福站(终点)”,她不自然地笑了,然后对着手机说:“花珠,这是希望的现代农业园,我来这里真长见识了,大棚里的豆角两米多长,吊在架子上像蛇……听希望说,他这里来了一个科班院校的实习生,之前就是人家给谋划的。”
eq \(○,\s\up1(22))“妈!”花珠推开“车厢”的门下来了——就是旁边停放着的火车。在阳光的照射下,她的脸蛋如花朵般绽放。
eq \(○,\s\up1(23))桂兰又惊又喜,似乎什么都明白了。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4年第2期,有删改)
21.请你完善小华同学制作的故事情节思维导图。(2分)
22.请从词语和人物心理两个角度,为下面的文字作批注。(2分)
23.文章第eq \(○,\s\up1(13))段写道:“桂兰抻了抻衣服,拍打了两下裤腿——其实上面也没有尘土。之后,她点开了跟花珠的视频聊天。”桂兰为什么要在接视频前抻衣服、拍打裤腿?(2分)
24.小说结尾桂兰明白了什么?这一情节在前文已经埋下了两处伏笔,请找出来。(3分)
25.除母女俩外,文中还有一个从未直接出现的人物——希望。请你结合全文对他进行评价。(2分)
26.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在希望的田野上》。(3分)
三、写作(45分)
任务六 分享内心感悟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与祖国美好的山川相遇,自然风光,人文胜迹,能让我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与伟大的心灵交流,他们的高尚品格与精神,能指引我们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与平凡的人们共处,他们闪现出的优秀品质的光辉,能引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
请阅读以上文字,从中提炼一个主题,讲讲你的故事,或说说你的感受,也可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内容充实,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500字。(不能使用试卷中的材料,不能透露与学生有关的信息)
答案
一、1. ①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②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2. 示例:我会采取做笔记的方法阅读。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我们只有把相关内容记录下来,在阅读中慢慢体会,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
3. 示例:保尔信仰共产主义,这赋予他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给予他坚定的意志。他的信仰坚定而强大,帮助他渡过一次又一次人生难关。当他失明时,当他瘫痪时,都是他的信仰支撑他坚持下去,用顽强的毅力和身体的痛苦抗争,成就了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灿烂的一生。
4. ③一览无余 ④叹为观止 5. A
6. 示例:展青春风采描绘美好蓝图 7. D
8. 拉丝 纺线 织布(每空1分)
9. ①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展示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实力;②嫦娥六号成功发射,激发全球华人的爱国热情;③嫦娥六号成功发射,为后续探月工程打下坚实基础;④嫦娥六号成功发射,为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尤其是缺乏太空探索经验、无法独立开展航天探索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探索太空的机遇。(1点1分,答出3点即可)
10. 示例:(1)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睡梦中 (2)用智慧的大脑去思考
二、11. (1)又,再 (2)庄稼成熟 (3)对……说 (4)停止
12. (1)从前有个龙王,在海边遇到一只青蛙。
(2)你居住的地方怎么样?
13. 怒则先之以暴风/继之以飞电/使千里之内寸草不留
14. 示例:怡然 因为青蛙高兴时就在清风明月中鸣叫,自得其乐;愤怒时就瞪眼、鼓起肚子,随性而为。填写这个词语能够体现青蛙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形象。
【参考译文】从前有个龙王,在海边遇到一只青蛙,相互问候之后,青蛙问龙王:“您居住的地方怎么样?”龙王说:“珍珠做的宫殿,贝壳做的阙楼,华丽的飞檐和玉饰的题额。”龙王又问:“你居住的地方怎么样?”青蛙说:“绿色的苔藓,碧绿的小草,清澈的泉水,洁白的石头。”(青蛙)又问:“您的喜怒是怎样的?”龙王说:“我高兴时就按时降下滋润农作物的雨水,让五谷丰收;发怒时先刮起暴风,接着是闪电,让千里之内寸草不留。”龙王对青蛙说:“你的喜怒是怎样的?”青蛙说:“我高兴时就有清风明月,还有蛙声一片;发怒时先瞪大眼睛,接着就肚子发胀,胀到超过限度就停止了。”
15. D 点拨:“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相同”表述错误,杜甫诗歌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此诗清新雅致,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
16. 颈联写出了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风送来竹的缕缕清香。颈联从视觉和嗅觉角度来描写经雨洗刷后的竹子,写出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
17. D
18. 不畏挑战,需在挑战中突破自我。(2分)
19. 标题巧妙地化用了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结构整齐,富有诗意。(1分)同时运用了象征手法,“行至景深处”象征着经历挑战和困难的过程,“不畏挑战时”则强调了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决心。(1分)题目既富有诗意,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勇敢前行。(1分)
20. 示例:我们作为当代中学生,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应该不畏惧,执着坚守。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初心,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不被困难和挫折打败。同时,我们也要在挑战中不断突破自我,勇于尝试新的方法,不断学习和成长。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分)
21. ①花珠瞒着母亲去希望的农业园工作 ②母亲瞒着花珠去希望的农业园打工(每点1分)
22. ①“荡漾”一词,本指水面起伏波动,此处把桂兰的心当成水面来写,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桂兰的心情激荡。(1分)
②女儿要回家乡实习、工作的话,我们就可以经常见面了,但我不能这么自私,我不能阻挡女儿前进的步伐,她应该留在上海实习,像雄鹰一样飞出去,飞得又远又高。(1分)
23. 因为桂兰不想让女儿知道自己在干保洁,女儿想让她多出去旅游,享受生活,但是她却闲不住,去农业园当保洁,捡拾垃圾。这样的细节描写体现了她对女儿的疼爱。(2分)
24. 明白了花珠早就已经离开上海,在希望的农业园里当实习生。(1分)伏笔:花珠向母亲打听希望哥租地做什么;(1分)花珠跟桂兰视频聊天时,桂兰看到花珠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花珠说她在火车上实习。(1分)
25. 示例:热爱家乡:他租下村里的土地,建设家乡。厚道、关心员工:他买报废的火车车厢给员工当宿舍。年轻有为:租下一千多亩地办观光农业园。具有科学头脑:种菜不用土,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种植。(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26. “在希望的田野上”一语双关,一方面指花珠和母亲到希望创办的农业园工作,(1分)另一方面是指花珠和希望等农村新青年投身乡村建设,为新农村带来希望。(1分)这一题目表现了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1分)
三、27. 略。原文
批注
桂兰心里荡漾了一下,她知道花珠的心思,担心自己一个人在家孤单。花珠四岁那年,她爸出车祸走了,是自己累死累活把她养大的,她比一般的孩子更懂得感恩和孝顺。但是,当父母的,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像雄鹰一样飞出去,能飞多远就飞多远,能飞多高就飞多高。
①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物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素养提升测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诵读·诗文意蕴,感知·社会百态,徜徉·阅读之旅,写作·放飞青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学情调研测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