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2026学年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中考一轮复习)习题及答案

    2025——2026学年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中考一轮复习)习题及答案第1页
    2025——2026学年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中考一轮复习)习题及答案第2页
    2025——2026学年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中考一轮复习)习题及答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2026学年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中考一轮复习)习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2026学年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中考一轮复习)习题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乙】
    公父文伯①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②。文伯曰:“以吾之家而母犹绩,吾不能事母乎?”其母叹曰:“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今尔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情,其何以避辟③?恐汝有废先人。”
    (选自《国语·鲁语》)
    【注】①公父文伯:鲁国大夫。②绩:织布。③辟:罪名。
    1.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 )
    A.“非宁静无以致远”与成语“闲情逸致”中的两个“致”,意思不同。
    B.“意与日去”与“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中的两个“意”,意思相同。
    C.“其母方绩”与“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中的两个“方”,意思相同。
    D.“择瘠土而处之”与“乡书何处达”中的两个“处”,意思不同
    2.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
    A.“夫君子之行”中的“之”与“劳其民而用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
    B.“静以修身”中的“以”与“以吾之家而母犹绩”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
    C.古人常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劝勉,这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D.“庐”是简易的房舍,“穷庐”是指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3.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
    A.甲、乙两文都是叙议结合,叙述详实,论证有力,阐明哲理,引人深思。
    B.甲文句式整齐,读来富有韵律美:乙文以人物对话为主,人物形象鲜明。
    C.甲文画线语句先正后反,论述了“静”与“学”“才”“志”之间的关系。
    D.乙文中文伯之母察觉到儿子思想问题,及时劝诫,富有智慧,教子有方。
    4.乙文画波浪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今尔在 A下位 B朝夕 C处事 D犹恐忘 E先人之业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2)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非淡泊无以明志D.险躁则不能治性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受任于败军之际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B.还于旧都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8.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B.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表文,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书。
    B.甲文追述了三段往事: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北上兴复汉室。
    C.乙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须谨记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D.甲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乙文在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10.翻译下列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韦斌虽生于贵门,而性颇质厚。然其地望素高,冠冕特盛,而斌立朝侃侃①,容止尊严,有大臣之体。每会朝,未尝与同列②笑语。旧制,群臣立于殿庭,既而遇雨雪,亦不移步廊下。忽一旦,密雪骤降,自三事以下,莫不振其簪裾③,或更其立位。独斌意色益恭,俄雪甚至膝。朝既罢,斌于雪中拔身而去。见之者咸叹重焉。
    斌兄陟家法整肃。其子允,课习经史,日加诲励,夜分犹使人视之。若允习读不辍,旦夕问安,颜色必悦。若稍怠惰,即遽使人止之,令立于堂下,或弥④旬不与语。陟虽家僮数众多,应门宾客,必遣允为之,寒暑未尝辍也,颇为当时称之。
    (选自《酉阳杂俎》,有删改)
    【注】①侃侃: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不慌不忙,从容不迫。②同列:同等地位。③簪裾:指古代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④弥:长,久。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淫慢则不能励精( ) (2)年与时驰( )
    (3)见之者咸叹重焉( ) (4)若允习读不辍(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斌于雪中拔身而去”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受地于先王B.鹏之徙于南冥也C.于我如浮云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独斌意色益恭,俄雪甚至膝。
    14.【甲】文和【乙】文第二段都是关于教子成才的,它们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
    1.B 2.A 3.A 4.BD 5.(1)百姓劳苦就会思考,思考就会产生善心。(2)每天早晨开始劳作,晚上休息,没有一天是懈怠的。
    【导语】本文选取了《诫子书》和《国语·鲁语》中的两段文字,通过古代家庭教育和修身养性的主题展开。从内容上看,《诫子书》强调静心养德、惜时修学,以达到修身治世的目标;《鲁语》则借母亲劝谏儿子勤勉自省的对话,阐释了劳逸关系对德行的影响。从表达上看,甲文论述精炼,乙文叙述生动,二者结合探讨了勤修德行、敬重家业的重要性,传递了浓厚的儒家家训思想,发人深省。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B. “意与日去”的“意”是“意志”的意思,“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的“意”是“神情”的意思,意思不同。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和文章内容。
    A.“夫君子之行”的“之”是“的”的意思,“劳其民而用之”的“之”是代词,代指百姓,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A。
    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A. “甲、乙两文都是叙议结合,叙述详实”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甲文主要是议论性的表述,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告诫儿子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并没有详实的叙述部分。例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句,都是直接阐述观点,没有叙述性内容。乙文以文伯和其母的对话为主,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其中文伯之母讲述“昔圣王之处民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等内容,是叙述古代圣王对待民众的方式,以引出对儿子的劝诫,属于叙议结合。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本句句意:现在你处于较低的职位,日夜处理事务,还恐怕忘记祖先的功业。“今尔在下位”是说所处地位,为一层意思;“朝夕处事”是说日常的工作状态,为一层意思;“犹恐忘先人之业”是说内心的担忧,为一层意思。
    根据以上分析断句为:今尔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
    故选BD。
    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夫,句首发语词,不译;劳,勤劳;则,就;思,思考;善,善良;心,心思;生,产生。
    (2)明,天亮,可译为早晨;动,劳作;晦,夜晚;休,休息;无日,没有一天;怠,懈怠。
    二、
    6.C 7.A 8.D 9.B 10.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中出名。
    【解析】6.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A.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的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因此“卑鄙”的古义和今义不同;
    B.句意: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感激:感动。“感激”的今义:深深的感谢,引申指激动。因此“感激”的古义和今义不同;
    C.句意: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淡泊”的今义:内心恬淡,不追名逐利。因此“淡泊”的古义和今义一致;
    D.句意: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险:轻薄。“险”的今义:险要;危险。因此“险”的古义和今义不同;
    故选C。
    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两个“之”都是助词,的;
    B.动词,到/介词,比;
    C.介词,把/连词,因此;
    D.连词,表并列,和/连词,表转折,却;
    故选A。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可结合语法结构来分析。
    D.“淫慢”和“险躁”是主语,其后应断开,“则”起到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不能励精”是充当谓语成分,不能断开,“不能治性”也是充当谓语成分,不能断开,正确的断句因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故选D。
    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B.“北上兴复汉室”不是追忆的往事,而是诸葛亮向刘禅表明的决心,即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故选B。
    10.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躬耕:亲自耕种。于:在。苟:苟且。全:保全。闻达:显达,有名望。
    三、
    11. 放纵懈怠。 疾行,指迅速逝去。 全,都。 停止。 12.A 13.(1)有道德修养的人,摒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只有韦斌神色更加谦恭严肃,不久大雪都到了(他的)膝盖。 14.【甲】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书信,他侧重从修身、立志、为学、珍惜时间等方面来告诫劝勉儿子;【乙】文第二段侧重的是韦陟对儿子成长中学习和言行的实际督促,比如要求儿子早晚刻苦勤学,培养他待人接物应对有礼。
    【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淫慢,放纵懈怠;
    (2)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3)句意:见到他的人都感叹敬重他。咸,全,都;
    (4)句意:如果韦允学习读书不停歇。辍,停止。
    1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斌于雪中拔身而去”句意:韦斌在雪中抽身离开。于,介词,表示从某处;
    A.介词,表示从某处;B.介词,到;C.介词,对于;D.介词,比;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君子,指有才德的人;行,操守,品德;静,宁静专一;修身,修养身心;俭,节俭;养德,培养品德。
    (2)独,唯独;意色,神色;益,更加;恭,恭敬;俄,不久;至,到。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甲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书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强调了修身和养德的重要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出立志需要淡泊和宁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说明为学需要静心和立志;“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否则将一事无成。由此可见,甲文侧重从修身、立志、为学、珍惜时间等方面来告诫劝勉儿子。
    乙文第二段中,“其子允,课习经史,日加诲励,夜分犹使人视之。若允习读不辍,旦夕问安,颜色必悦。若稍怠惰,即遽使人止之,令立于堂下,或弥旬不与语”,这句话具体描述了韦陟对儿子学习的督促,要求儿子刻苦勤学,不能懈怠;“陟虽家僮数众多,应门宾客,必遣允为之,寒暑未尝辍也”,则体现了他对儿子言行的培养,让儿子通过接待宾客来锻炼应对能力。因此,乙文第二段侧重的是韦陟对儿子成长中学习和言行的实际督促。

    相关试卷

    中考 文言文阅读测试卷(课内外对比阅读):

    这是一份中考 文言文阅读测试卷(课内外对比阅读),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八上)(有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八上)(有答案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02 陋室铭(原卷版+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02 陋室铭(原卷版+答案),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翻译下列句子,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