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水熊虫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生命力最为顽强的动物。当环境恶化时,水熊虫会自行脱掉体内99%的水分,使身体缩小,代谢率几乎降到零,进入隐生状态。处于隐生状态时,水熊虫体内会产生大量由两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海藻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藻糖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
B.海藻糖是由两分子单糖在水熊虫细胞内的核糖体上脱水缩合而成的
C.推测水熊虫处于隐生状态时,体内仅剩的1%水分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D.在海藻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没有发生相应的颜色反应,即说明海藻糖为非还原糖
2.2024年10月,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因为“发现micrRNA(简称mi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而获得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miRNA在转录形成后可以与特定的mRNA互补结合以阻止其进行翻译。如图表示miRNA起作用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mi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并消耗四种脱氧核苷酸
B.miRNA发挥作用过程中会在A、T和G、C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
C.miRNA含有与mRNA互补的多个反密码子,以识别特定mRNA
D.结合了miRNA的mRNA可能被运输到溶酶体中进行水解
3.检查某奶粉是否属合格的脱脂无糖(还原糖)奶粉,无需选取的试剂是( )
A.苏丹Ⅲ染液B.龙胆紫溶液C.双缩脲试剂D.斐林试剂
4.华丽硫珠菌被誉为“细菌中的珠穆朗玛峰”,是目前发现的肉眼可见的最大细菌。与大多数细菌不同,这种细菌细胞内有两个膜囊,其中一个膜囊中包含所有DNA;另一个膜囊中充满了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菌体积不能无限增大,原因之一是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B.该细菌中无成形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位于充满DNA的膜囊内
C.膜囊充满水可以使多种物质溶解在其中,同时水也可参与化学反应
D.该细菌膜囊、核膜等构成的生物膜系统由细胞骨架支撑,可以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5.某种昆虫的翅型有裂翅和短翅之分,腹部刚毛有长刚毛和短刚毛之分,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某个体测交后代中,裂翅长刚毛为59只,裂翅短刚毛为61只,短翅长刚毛为59只,短翅短刚毛为60只。根据结果判断,该个体最可能发生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是( )
A.易位B.重复C.缺失D.倒位
6.如图为某真核生物体内由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的物质加热后功能会发生改变且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若②为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则一定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如淀粉、糖原
C.若③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则③彻底水解产物有6种
D.若①③共同构成的结构物质能被碱性染料染色,则该结构物质可以存在于线粒体中
7.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相关知识后,模仿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思路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噬菌体大约繁殖了6代。下列对子代噬菌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部分含有3H、32P和35S
B.部分含有32P和35S,全都含有3H
C.全都含有32P和3H,全都不含35S
D.全都含有3H,部分含有32P,全都不含35S
8.春化作用是指植物在低温条件下经历一段时间的处理后,具备开花能力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春季播种的冬小麦不能顺利开花结实。研究发现,经过春化作用后的植株中赤霉素含量增加。若每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连续处理3周,则不经过春化作用的冬小麦也能开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最早是在研究水稻恶苗病时从赤霉菌体内发现的
B.低温能提高合成赤霉素有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植物开花
C.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连续处理生长期的冬小麦,有利于其开花
D.春化作用是植物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开花结实
9.用脉冲标记DNA复制测定细胞周期长短的方法如下:首先,应用3H-TdR(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短期体外培养细胞,对细胞进行瞬时标记,然后将3H-TdR洗脱,置换新鲜培养液并继续培养。随后,每隔半小时或1小时定期取样,作放射自显影观察分析,从而确定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长短(注:分裂间期含G1、S、G2三个时期,其中S期完成DNA复制,G1期和G2期完成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后续阶段做准备,分裂期用M表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经3H尿嘧啶核苷短暂标记后,可追踪到G1期和G2期均出现放射性高峰
B.G1期合成的相关蛋白可能有组蛋白、解旋酶,G2期合成的相关蛋白可能与纺锤体形成相关
C.置换新鲜培养液后培养,最先进入M期的标记细胞是被标记的处于S期晚期的细胞
D.从更换培养液培养开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为止,所经历的时间为M期时长
10.玉米籽粒的饱满和皱缩分别受等位基因R和r控制。现有一批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1:2的玉米种子,种植后随机交配产生F1。某同学准备利用如图所示的材料进行上述玉米植株随机交配产生F1的模拟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乙两个容器分别模拟雄、雌生殖器官,容器中的小球模拟雄、雌配子
B.甲、乙两个容器中两种颜色球数量比均为2:1,但两个容器中小球总数可以不同
C.从两个容器中取出小球并组合模拟的是等位基因分离及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D.重复“抓取、组合、放回”30次以上,预期结果为RR:Rr:rr=4:4:1
11.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现有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若干,由于标签损坏无法辨认类型,研究小组使用0.3g/ml的KNO₃溶液分别处理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细胞,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0~1h期间I组水稻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发生了质壁分离
B.1~3h期间I组水稻细胞开始吸收K+和,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Ⅱ组水稻细胞原生质体体积没有变小,因此可判断其为耐盐碱水稻
D.可用浓度大于0.3g/ml的KNO3溶液进一步探究水稻的耐盐碱能力
12.柳穿鱼的花有两侧对称和辐射对称两种类型。两种柳穿鱼杂交,子一代均为两侧对称。子一代自交,得到两侧对称植株34株,两种柳穿鱼的Lcyc基因序列相同,但表达情况不同,二者的甲基化情况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两侧对称与辐射对称的基因所含遗传信息不同
B.F2性状分离比说明花型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控制辐射对称的Lcyc基因的甲基化程度相对较高
D.推测甲基化程度与Lcyc基因的表达程度成正相关
13.重叠基因具有独立性但共同使用部分核苷酸序列。ΦX174噬菌体的单链环状DNA共有5387个核苷酸,其编码的11种蛋白质的总分子量为262000(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约为110)。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ΦX174X174噬菌体DNA中存在重叠基因
B.ΦX174X174噬菌体DNA中没有不转录的碱基序列
C.合成平ΦX174X174噬菌体蛋白的过程所需的ATP都来自细胞质基质
D.ΦX174X174噬菌体单链环状DNA中4种碱基的数目可能各不相等
14.2020年全球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其病原体2019-nCV是一种具有包膜,单条正链RNA(+)的冠状病毒,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a-e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RNA(+)既含有该病毒的基因,也含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B.a、c、d表示RNA的复制过程,图中的mRNA与RNA(+)序列相同
C.b、d、e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所需要的原料、tRNA和能量均来自于宿主细胞
D.该病毒经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15.用1个被15N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1个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一定有14N,可能有35SB.只有35S
C.可能有15N,一定含有35SD.只有14N
16.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培养液为葡萄糖溶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为了排除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再设置一组对照:与装置一或二的不同在于将“酵母菌培养液”改为“煮沸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
B.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C.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有氧呼吸强度大于无氧呼吸强度
D.丙酮酸、[H]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中间产物
二、实验探究题
17.以下是有关基因表达的实验探索,请根据实验分析以下问题。
实验一:用RNA酶分解细胞中的RNA,蛋白质的合成停止,再加入酵母RNA,蛋白质合成有所恢复。
实验二:用红绿色染料分别标记DNA和新合成的RNA,发现绿色总是先出现在红色存在的部位。
实验三:SP8噬菌体实验:从宿主细胞中分离出SP8的RNA,分别与噬菌体的2条DNA单链混合,发现只有一条DNA单链可与RNA形成杂交分子,如图所示实验四:α-鹅膏蕈碱实验:α-鹅膏蕈碱是一种可抑制RNA聚合酶活性的物质,且随着α-鹅膏蕈碱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转录进程逐渐被抑制。
请分析以上实验:
(1)实验一说明蛋白质的合成可能与__________有关。
(2)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中杂交分子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由此可知RNA合成的模板是__________。利用分子杂交技术可鉴定物种亲缘关系远近,原因是__________。
(4)实验四说明了转录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已知酵母菌的核基因和线粒体中的质基因均能编码蛋白质的合成,如用α-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α-鹅膏蕈碱抑制的是__________(填“核基因”或“质基因”)的转录过程。
(5)四环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有的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tRNA和mRNA的结合,请根据以上事实说明这些抗生素可用于一些疾病治疗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来自肠道内的大肠杆菌能利用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发酵产生乳酸,同时还能产生甲酸、乙酸、琥珀酸等副产物,这个过程既产气又产酸,过程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大肠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进行了下列探究实验:
①将大肠杆菌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用等量的葡萄糖培养液进行培养,甲组通入氧气,乙组不通入气体。
②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多数同学认为大肠杆菌进行无氧呼吸,他们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大肠杆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较少是因为__________。
(2)若大肠杆菌是一类兼性厌氧菌,对两组培养液进行二氧化碳检测,可发现两组的__________不同;若要检测乙组的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使用的检测试剂需保持pH为__________条件。
(3)科研人员改造出利用乙酸生产异丙醇的大肠杆菌(E.cli),其核心是构建乙酰CA(乙酰辅酶A)生产异丙醇的代谢途径。具体过程是将生产途径需要的thlA、adc、ctfAB等关键基因转入E.cli,并使之得到表达,同时抑制某些途径,从而得到能高效生产异丙醇的大肠杆菌,过程如下图。
①E.cli工程菌利用乙酸生产异丙醇的代谢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加文字表示)。
②丙酮酸转变成乙酰辅酶A的场所是__________,乙酸转变成异丙醇,除了需要酶和某些中间产物,还需要细胞呼吸提供的__________。
③E.cli工程菌在代谢过程中常常需要下调或抑制TCA循环,并阻断图示苹果酸和草酰乙酸的脱羧反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图填空题
19.病毒侵入机体,会诱发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具体图解如下,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中,S蛋白和a分别被称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X和CTL分别是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细胞。
(2)图中甲型免疫与乙型免疫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__免疫。图中初始B细胞还会分裂分化为__________。
(3)初始B细胞活化需要的双信号刺激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此外还需要__________的作用。
(4)科研人员获得病毒的S蛋白将其制成疫苗,定期多次注射到健康人体内使其获得免疫力,多次注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__。
(4)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__________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识别,引起反应。可见“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
(5)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__________;刺激b处,肌肉__________。
四、填空题
21.某天然池塘中生活着不同食性的多种鱼类,在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该生态系统可稳定存在。有人将该天然池塘改造成了以养殖鲶鱼为主的人工鱼塘,在养殖过程中要投放鱼饲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池塘中不同食性的鱼类往往占据不同的水层,不同食性鱼类的这种分层现象主要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天然池塘可稳定存在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能力。
(2)与天然池塘相比,人工鱼塘的鱼产量较高,若天然池塘与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相同,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
(3)如图为该人工鱼塘中主要生物的捕食关系图。图中轮虫与水蚤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若一年内该鱼塘中水草同化的能量为Q,动物X同化的能量为M,不考虑人工投放的鱼饲料,理论上这一年内鲶鱼同化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据题干信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海藻糖”可知,海藻糖是二糖,不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A错误;
B、海藻糖是二糖,而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B错误;
C、处于“隐生”状态时,水熊虫抗逆性较强,体内的水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C正确;
D、若海藻糖为还原糖,则向其中加入斐林试剂后,需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才可观察到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形成miRNA的过程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并消耗四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
B、miRNA发挥作用时与m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相结合,在A、U和G、C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B错误;
C、反密码子特指tRNA上与密码子互补的三个相邻碱基,其他RNA上的碱基序列不能称为反密码子,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结合了miRNA的mRNA可能被运输到溶酶体中进行水解,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解析:A、苏丹染液用于鉴定脂肪,可以鉴定该奶粉是否脱脂,A不符合题意;
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龙胆紫溶液可以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染成紫色,该实验中无需使用,B符合题意;
C、双缩脲试剂可以用于鉴定脱脂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是否合格,C不符合题意;
D、斐林试剂可以用于鉴定该奶粉中是否含有还原糖,D不符合题意。
4.答案:D
解析:A、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这限制了细胞体积不能无限增大,A正确;
B、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是裸露的环状 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区域,由题干可知,该遗传物质主要位于充满DNA的膜囊内,B正确;
C、水是良好的溶剂,能溶解多种物质,且能参与化学反应,C正确;
D、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不存在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D。
5.答案:A
解析: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这样两对基因就有可能出现在两对染色体上,所以可以产生4种配子,测交后代可能出现,表现型及比例为裂翅长刚毛:裂翅短刚毛:短翅长刚毛:短翅短刚毛=1:1:1:1,A正确;染色体片段重复、缺失、倒位均,只产生2种配子,测交后代不可出现裂翅长刚毛:裂翅短刚毛:短翅长刚毛:短翅短刚毛=1:1:1:1,BCD错误。
6.答案:C
解析:A、①的组成元素包括C、H、O、N、S,可能代表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蛋白质加热后变性,只是空间结构改变,肽键没有断裂,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
B、②的组成元素包括C、H、O,可能是淀粉、糖原和脂肪等,脂肪也属于储能物质,但不属于生物大分子,B错误;
C、若③为该生物遗传物质,结合题干信息,该生物为真核生物,则③为DNA,彻底水解有A、T、C、G四种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共6种,C正确;
D、若①③共同构成的结构物质能被碱性染料染色,则该物质为染色质(体),线粒体中无染色质(体),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解析:培养液中的3H进入细胞后会参与合成子代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与核酸,所以子代噬菌体都含有3H;亲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子代噬菌体新合成的DNA链中不含32P,含有亲本模板链的DNA含有32P,子代噬菌体只有部分含有32P;噬菌体中含有35S的蛋白质外壳不能遗传到下一代,故子代噬菌体全都不含S。综上所述,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C
解析:A、赤霉素首先是从引起水稻恶苗病的赤霉菌代谢产物中发现的,A正确;
B、根据题意,经过春化作用后的植株中赤霉素含量增加,推测低温能提高合成赤霉素有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植物开花,B正确;
C、根据题意,赤霉素可促进植物开花,低温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故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连续处理生长期的冬小麦,会使赤霉素含量减少,不利于其开花,C错误;
D、据题意可知,春化作用是指植物在低温条件下经历一段时间的处理后,具备开花能力的过程,是植物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开花结实,D正确。
故选C。
9.答案:D
解析:3H尿嘧啶核标记RNA,G1期和G2期完成相关蛋白质的合成,需要合成大量的RNA,A正确;G1期合成的蛋白为DNA复制做准备,G2期合成的相关蛋白为分裂前期做准备,B正确;3H-THR瞬时标记仅能标记处于S期的细胞,最先进入M期的标记细胞是被标记的处于S期晚期的细胞,C正确;最先进入M期的标记细胞是被标记的处于S期和G2临界期的细胞,其经历时间是G2期,D错误。
故答案选D。
10.答案:C
解析:A、一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容器分别模拟雄、雌生殖器官,容器中的小球模拟雄、雌配子,A正确;
B、由RR:Rr=1:2可知R:r=2:1,故甲、乙两个容器中两种颜色球数量比均为2:1,但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故两个容器中小球总数可以不同,B正确;
C、等位基因分离产生1:1的配子分离比,但甲、乙两个容器中的两种小球数量均不相等,故不能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C错误;
D、亲本配子R:r=2:1,重复“抓取、组合、放回”30次以上,预期结果为RR:Rr:rr=4:4:1,D正确。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A、0~1h期间I组水稻原生质体体积的相对值减小说明细胞失水,也说明了此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发生了质壁分离,A正确;
B、I组水稻细胞开始吸收K+和,始于刚开始即1h之前,B错误;
C、在0.3g/ml的KNO3溶液中,Ⅱ组水稻的原生质体体积增加,说明工组水稻可以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水分,属于耐盐碱水稻,C正确;
D、若需进一步探究水稻的耐盐碱能力,可用浓度大于0.3g/ml的KNO3溶液进行实验,D正确。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A、据题意可知,控制两侧对称与辐射对称的基因所含遗传信息相同,由于甲基化位点的不同导致基因表达情况不同,使得相同基因但使生物表现了不同性状,A错误;
B、基因分离定律是指一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F1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则可判定花型性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但子二代的性状只有两侧对称的数据,没有指出辐射对称多少株,无法得到3:1的数值,故不能说明花型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
C、由图可知控制辐射对称的Lcyc基因的甲基化位点多,且全甲基化的位点也多。故其甲基化程度相对控制两侧对称的Lcyc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较高,C正确;
D、两种柳穿鱼的Lcyc基因序列相同,但表达情况不同,两侧对称花植株Lcyc基因(甲基化程度低)表达而辐射对称花植株(甲基化程度高)不表达,所以推测甲基化程度与Lcyc基因的表达程度成负相关,D错误。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B、由题意可知,单链DNA转录时RNA的碱基数量也是5387,根据三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若是密码子不重叠,5387÷3=1795,理论上总的蛋白质分子质量,1795×110=197450,但实际上蛋白质总的分子质量为26200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ΦX174噬菌体存在重叠基因,即ΦX174噬菌体的同一部分DNA序列可能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不同基因可能存在共同的核苷酸序列,转录获得的各种mRNA的碱基总数大于5387,A正确,B错误;
C、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于活细菌中,故合成ΦX174噬菌体蛋白的过程所需的ATP都来细菌的细胞质基质,C正确;
D、由于单链DNA,没有像双链DNA中碱基互补配对,所以DNA中4种碱基的数目可能各不相等,D正确。
故选B。
14.答案:A
解析: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故含有该病毒的基因;同时RNA(+)可直接作某些蛋白质如RNA聚合酶的翻译模板,故其上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故A正确。
15.答案:C
解析: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亲代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后,其两条单链分开作为模板,经过多次复制,亲代的两条单链始终保留于某两个子代噬菌体中;而亲代蛋白质并未进入大肠杆菌,故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都是由宿主细胞的氨基酸重新合成的,因此子代噬菌体可能有15N,一定含有35S。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A、为了排除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再设置一组对照:与装置一或二的不同在于将“酵母菌培养液”改为“煮沸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A正确;
B、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相等,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
C、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氧气量,可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但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大小无法确定,C错误;
D、丙酮酸、[H]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是两种呼吸方式共同的中间产物,D正确。
故选C。
17.答案:(1)mRNA(或RNA或酵母RNA)
(2)RNA合成(转录)场所在细胞核内(RNA合成(转录)场所在DNA附近)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链;形成的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越高,说明物种之间关系越近
(4)RNA聚合酶;核基因
(5)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或阻止tRNA和mRNA的结合,来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因此可用于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解析:
18.答案:(1)肠道属于缺氧环境;较多能量储存在甲酸、乙酸和乳酸等物质中
(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速率;酸性
(3)乙酸→(乙酰磷酸→)乙酰辅酶A→乙酰乙酸辅酶A→乙酰乙酸→丙酮→异丙醇;细胞质基质;NADH、ATP;减少乙酰CA的去路,提高乙酰CA的含量,促进异丙醇的产生
解析:(1)实验前,该同学认为大肠杆菌为无氧呼吸,其判断的依据是肠道中缺氧。结合图示可知,大肠杆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较少是因为较多能量储存在甲酸、乙酸和乳酸等物质中,因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
(2)大肠杆菌是一类兼性厌氧菌。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二氧化碳,甲组通氧气,大肠杆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更多,甲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速率快于乙组;为进一步检测乙组的产物中是否有酒精,还需使用的试剂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若表现为灰绿色,则说明有酒精生成。
(3)①结合图示可知,E.cli工程菌利用乙酸生产异丙醇的代谢途径可简化为:乙酸→(乙酰磷酸→)乙酰辅酶A→乙酰乙酸辅酶A→乙酰乙酸→丙酮→异丙醇。
②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其没有复杂的细胞器,细胞质基质是其代谢的主要场所,据此推测,丙酮酸转变成乙酰辅酶A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结合图示过程可以看出,乙酸转变成异丙醇,除了需要酶和某些中间产物,还需要细胞呼吸提供的NADH、ATP。
③E.cli工程菌在代谢过程中常常需要下调或抑制TCA循环,并阻断图示苹果酸和草酰乙酸的脱羧反应,使更多的乙酰辅酶A沿着乙酰辅酶A→乙酰乙酸辅酶A→乙酰乙酸→丙酮→异丙醇,进而生产更多的异丙醇。即上述措施涉及的操作为减少乙酰CA的去路,减少副产物的生成,进而提高乙酰CA的含量,促进异丙醇产生。
19.答案:(1)抗原;抗体;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2)细胞;体液;记忆B细胞(记忆细胞)
(3)S蛋白(病原体或抗原);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细胞因子
(4)能提高血清中特定抗体的含量(使人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解析:(1)图中显示,S蛋白经过辅佐细胞的处理能刺激初始T细胞分化为活化T细胞,因此S蛋白激发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即S蛋白为抗原,a为抗体:根据图中显示的X细胞和CTL,细胞的功能可知,二者分别为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2)图中甲型免疫攻击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为细胞免疫,而乙型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为体液免疫。图中初始B细胞除了能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之外,还会分裂分化为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能够产生对抗原的记忆,当相同的抗原进入机体时,能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3)初始B细胞活化需要的双信号刺激,一是S蛋白直接刺激初始B细胞,二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同时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
(4)科研人员获得病毒的S蛋白将其制成疫苗,定期多次注射到健康人体内使其获得免疫力,多次注射的原因是能使人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0.答案:(1)感受器;d;胞体膜或树突膜
(2)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B神经元持续兴奋
(4)高尔基体;糖蛋白
(5)不收缩;收缩
解析:(1)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传入神经、表示感受器,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B表示突触后膜,为下一个神经元胞体膜或树突膜。
(2)A、B属于两个神经元细胞,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A传到B。
(3)由于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而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的分解所以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使B神经元持续兴奋。
(4)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由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有识别功能,其化学本质为糖蛋白所以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能被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识别,这种细胞膜外结构称为糖被。
(5)由于c处被切断,所以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处,肌肉不收缩;而刺激b处,肌肉能收缩。但由于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所以这一过程不属于反射。
21.答案:(1)食物;自我调节
(2)人工投放的鱼饲料中的能量被鲶鱼利用;营养级较少,能量流动中损失的能量较少
(3)竞争;(Q×20%-M)×20%
解析:(1)天然池塘中,不同食性的鱼类占据垂直空间上不同的水后,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影响鱼类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在通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会保持稳定。
(2)与天然池塘相比,人工鱼塘的鱼产量较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人工投放的鱼饲料中的能量被鱼利用;营养级较少,能量流动中损失的能量较少等。
(3)图中轮虫与水蚕均以水草为食,故二者的种间关系为竞争。根据题意可知,轮出和水蚕的最大同化量之和为Q×20%-M,故理论上鲶鱼同化的能量最多为(Q×20%-M)×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