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小鼠肝脏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甲、乙、丙表示三种细胞,“→”表示液体流动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构成小鼠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B.④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其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直接从②获取
C.A处的O2含量高于B处
D.由于大量的血红蛋白存在,②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③
2.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②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③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恒定不变
④淋巴液、组织液与血浆三者成分不完全相同
⑤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A.①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④⑥D.①④⑤⑥
3.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关于神经系统和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都能够接受信息并能传导信息
B.轴突和树突末端均有细小分支,它们的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
C.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不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D.树突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4.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脑中的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不一定是条件反射
B.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C.在“望梅止渴”这种条件反射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
D.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退,比如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5.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所示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②③④⑤⑥
B.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刺激图乙中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2、1次
D.若抑制图乙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兴奋的传递
6.下图为脑的各级中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②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B.④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
C.④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D.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脊髓中的某些中枢
7.在脑血管病患者群体中,左侧肢体偏瘫的患者语言功能大多正常,而右侧肢体偏瘫的患者常伴有失语症,患者所出现的失语症中,最常见的是运动性失语症,其次是听觉性失语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呈正相关
B.与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有关的大脑皮层的区域分别是H区和S区
C.右侧肢体偏瘫的患者常伴有失语症,说明人的语言中枢多位于大脑皮层左半球
D.短时记忆可能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密切相关
8.科学家在寻找激素,并确定它的分泌部位的实验中,用了很多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科学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斯他林和贝利斯剪下小肠刮下黏膜的操作,是为了排除神经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
B.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再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可以来治疗狗的糖尿病
C.公鸡被摘除睾丸后一段时间再重新植入睾丸观察性状变化的实验,运用了减法和加法原理
D.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的组织,当幼兔生下来之后,观察它们的性染色体和雌性特征均发生了变化
9.下面是人体内神经和体液调节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可作为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信号的刺激产生兴奋,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
B.饱餐后,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
C.寒冷刺激下,激素Ⅱ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D.饮水过多时,调节肾小管、集合管活动的激素Ⅲ的含量下降
10.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e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释放e激素
C.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1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骨髓既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场所,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B.抗体、溶菌酶和白细胞介素是体内常见的几种免疫活性物质
C.免疫细胞包括发挥免疫作用的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
D.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
12.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仅指B细胞,丁仅指细胞毒性T细胞
B.仅靠图中④过程就能将病原体彻底清除
C.图中丙细胞不具有进一步增殖分化的能力
D.病毒侵入人体后,一定会发生图示两个过程
13.下列关于辅助性T细胞作用的叙述,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处理抗原
②参与体液免疫
③识别抗原
④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
⑤激活B细胞
⑥分泌细胞因子
⑦参与细胞免疫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⑥⑦C.①②③④⑦D.②④⑤⑥⑦
14.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15.甲图表示根、芽对生长素的响应,乙图表示水平放置的燕麦幼苗对重力的响应,丙图中的A段表示燕麦胚芽鞘的尖端,B段为伸长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比芽对生长素的响应更敏感
B.由于重力刺激导致a处细胞生长素浓度比b处高
C.重力刺激是A段产生生长素的必要条件
D.A段的生长素可通过极性运输运到B段
16.植物生长过程中既受环境影响,还受多种激素调节,各激素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下列与植物激素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植物某一器官生长的某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抑制该植物另一器官的生长
B.植物体内一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另一种激素浓度的变化
C.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通过促进细胞伸长来促进植物生长
D.植物顶端优势的形成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有关,和运输方式无关
17.如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
B.除了激素的作用外,阳光、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C.a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的激素②促进细胞伸长,激素②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植物生长发育从根本上来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18.以下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某种群有100个个体,一年内出生了20个个体,死亡了10个个体,则年出生率为20%
B.种群甲的出生率高于种群乙,则种群甲的增长速率不一定比种群乙的增长速率高
C.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则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
D.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均可以直接影响种群数量,从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19.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入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第2到4年兔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第4到6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C.8年间兔种群数量为“S”形增长
D.第6年兔种群密度小于起始种群密度
20.关于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到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
B.K值又称为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空间中所能达到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C.东亚飞蝗在干旱年份容易大爆发,体现了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
D.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的数量,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二、读图填空题
21.下图为某同学在医院取手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刺激图甲中的④处,结合图乙分析此处膜内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该变化是由_____引起的,其物质运输方式为_____。
(2)刺激图甲中的①处,可以检测到B处的测量装置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在③处完成传递过程,该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填写图丙中的数字)释放,与后膜上的_____结合,所以兴奋在神经元间具有_____的特点。
(3)如果利用图甲所示的神经结构及相关仪器,验证第(2)小题中兴奋传递的特点,可先刺激图甲中的②处,观察B的指针是否偏转,再刺激④处,观察A的指针是否偏转。预测实验结果:若刺激图甲中的②处,观察到B的指针_____;再刺激④处,观察到A的指针_____,即达到验证目的。
22.下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末梢以_____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调节。
(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_____兴奋,促使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该激素调节使尿量减少,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调节。
(3)如果人体中出现病变导致④的合成释放增加,则②、③合成_____(变多或变少),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调节。
(4)该同学因运动导致体温从37℃升高到37.6℃,此体温升高过程中人体产热_____(大于、等于、小于)散热。激素③的名称是_____。
23.新冠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感染该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急性重症呼吸道感染症状。新冠肺炎暴发后,我国科学家争分夺秒地进行疫苗和药物研制。下图表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免疫系统由_____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保护人体的第_____道防线。
(2)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在人体内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B淋巴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写出两种)等。
(3)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_____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人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①、②上升部分)。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__________。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_____过程。
24.请回答下列与生长素和其他植物激素有关的一些问题。
(1)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成分通常指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示),与生长素生理作用最相近的另外一种植物激素是_____。
(2)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茎促进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为_____,说明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植物的_____不同而不同。
(3)从图乙中读到的信息可以得出,在生产实践中可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杀死_____(填“双子叶”或“单子叶”)庄稼田里的_____(填“双子叶”或“单子叶”)杂草。
(4)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如果图丙表示作用于茎的生长素浓度,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填“小于m”“大于m小于2m”“大于2m”);如果图丙表示作用于根的生长素浓度,则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最可能为_____。(填“大于i”“等于i”“小于i”)
三、填空题
25.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A、B、C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其中A、B、C三种乔木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还要考虑确定样方的多少、样方的大小和取样的_____;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的种群密度,则应采用_____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A种乔木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取决于_____。影响其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①是细胞内液,②是血浆,③是淋巴液,④是组织液,②③④构成小鼠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
B、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①细胞内液,不是④组织液,B错误;
C、如图是小鼠肝脏组织切片模式图,A处为流入肝脏组织的一侧,B处为流出肝脏组织的一侧,小鼠的肝脏组织细胞需要消耗氧气,因此A处的O2含量高于B处,C正确;
D、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而不是存在于②血浆中,②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③是因为②中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析:①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①正确;
②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也称内环境,②错误;
③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不是恒定不变,③错误;
④淋巴液、组织液与血浆三者的成分相近,但血浆含蛋白质的量远多于淋巴和组织液,④正确;
⑤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发生改变,若内环境温度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降低,⑤错误;
⑥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⑥正确。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A、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的功能,也可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但不能用来接受信息,A错误;
B、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B错误;
C、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但受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的控制,C错误;
D、树突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A、脑中的神经中枢控制的一些反射(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A正确;
B、感觉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B错误;
C、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在“望梅止渴”这种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中作为效应器,C正确;
D、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退,如学生听到铃声急速赶往教室、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D正确。
故选B。
5.答案:D
解析:A、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从轴突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②③④⑤⑥,A正确;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正确;
C、突触前膜内含有突触小泡,b点位于突触前膜,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在突触处兴奋的传递速度,因此a处先产生兴奋,d处后产生兴奋,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点位于突触后膜,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只能传导到d处,电流计的指针只能发生1次偏转,C正确;
D、图乙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依靠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消耗能量,而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的有氧呼吸,因此抑制图乙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兴奋的传递,D错误。
故选D。
6.答案:B
解析:A、②为脑干,脑干中具有呼吸中枢,因此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脑干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A正确;
B、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是①下丘脑,④是小脑,B错误;
C、④是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C正确;
D、③大脑的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下丘脑、②脑干、④小脑和脊髓中的某些中枢,D正确。
故选B。
7.答案:B
解析:A、躯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它的代表区,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呈正相关,A正确;
B、语言是人类大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与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有关的大脑皮层的区域分别是S区和H区,B错误;
C、人体的大脑半球是左右交叉支配的,即右侧大脑半球管理着左侧肢体的运动及感觉,左侧大脑半球支配着右侧肢体的运动及感觉,右侧肢体偏瘫的患者常伴有失语症,说明人的语言中枢多位于大脑皮层左半球,C正确;
D、海马体主要负责学习和记忆,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记忆都储存在海马体中,所以人脑的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D正确。
故选B。
8.答案:D
解析:A、斯他林和贝利斯剪下小肠刮下黏膜的操作,是为了排除神经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进一步证明盐酸刺激小肠产生了化学物质,A正确;
B、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胰液不能分泌,不能分解胰岛素,再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可提取到胰岛素,可以来治疗狗的糖尿病,B正确;
C、公鸡被摘除睾丸利用了减法原理,一段时间再重新植入睾丸利用了加法原理,C正确;
D、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的组织,当幼兔生下来之后,它们的性染色体不变,D错误。
故选D。
9.答案:B
解析:A、下丘脑可作为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信号的刺激产生兴奋,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等激素,A正确;
B、饱餐后,血糖浓度上升刺激下丘脑,使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来降血糖,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所以饱餐后,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方式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B错误;
C、由图示可知,激素Ⅱ是甲状腺激素。寒冷刺激下,经图示途径使激素Ⅱ(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该途径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C正确;
D、由图示可知,激素Ⅲ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重吸收水。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激素Ⅲ(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排尿量增加,D正确。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的b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寒冷刺激e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不会增加。A错误;
B、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e抗利尿激素,释放有活性的抗利尿激素的是垂体,B错误;
C、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正确;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错误。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骨髓中含有造血干细胞,可以分裂和分化产生免疫细胞,既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场所,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A正确;
B、抗体、溶菌酶和白细胞介素是体内常见的几种免疫活性物质,白细胞介素属于细胞因子,B正确;
C、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C错误;
D、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D正确。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图中甲可以指B细胞或记忆B细胞,丁可以指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A错误;
B、图中④过程为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但并不能将病原体彻底清除,还需要抗体或其他免疫细胞的作用,B错误;
C、图中丙为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能再进一步增殖分化,C正确;
D、有些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图1所示体液免疫就可以将其清除;有些病毒侵入细胞内需要经过题图两个过程共同清除,D错误。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①处理抗原是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①错误;
②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膜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②正确;
③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都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③正确;
④辅助性T细胞不能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④错误;
⑤辅助性T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激活B细胞,⑤正确;
⑥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⑥正确;
⑦在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能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细胞毒性T细胞,促进其分裂、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⑦正确。
故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②③⑤⑥⑦,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答案:B
解析:A、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浆细胞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A错误;
B、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丧失,常常死于严重感染或者恶性肿瘤等疾病,B正确;
C、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严重损伤,但是有时会危及生命,C错误;
D、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系统过强引起的疾病,而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A、据甲图可知,相同生长素浓度变化使根产生生长效应的变化比芽的大,说明根对生长素比芽敏感,A正确;
B、由于根尖顶端感受重力刺激,发生了横向运输,使得a处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处,B正确;
C、生长素的合成不受重力等因素影响,C错误;
D、在胚芽鞘,生长素只能从尖端向尖端以下部位进行极性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故A段的生长素可通过极性运输运到B段,D正确。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A、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促进某植物某一器官生长的某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抑制该植物另一器官的生长,A正确;
B、植物体内一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另一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如生长素浓度过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B正确;
C、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通过促进细胞伸长来促进植物生长,两者具有协同关系,C正确;
D、植物顶端优势的形成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有关: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导致侧芽处生长素含量较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D错误。
故选D。
17.答案:D
解析:A、据题图分析可知,①是赤霉素,②是生长素,③是乙烯,A正确;
B、由图可知,阳光、温度等环境因素可通过影响激素的分泌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B正确;
C、据图可知,激素②的a浓度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促进细胞伸长,可知激素②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正确;
D、植物生长发育从根本上讲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
故选D。
18.答案:D
解析:A、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新生个体数量为20,出生率为20÷100=20%,A正确;
B、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种群甲的出生率高于种群乙,则种群甲的增长速率比不一定比种群乙的增长速率高,B正确;
C、种群在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的个体数量称为种群密度,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由于种群分布的面积或体积不一样大,故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C正确;
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从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D错误。
故选D。
19.答案:C
解析:A、图示可知,第2~4年λ1,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A正确;
B、第4~6年,λ=1,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
C、由题意可知,第2~4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小于零,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下降;第4~6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等于零,各年的兔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6~8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大于零,兔种群数量逐年上升,8年间兔种群数量先下降后增长,而“S”形增长是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因此8年间兔种群数量不是“S”形增长,C错误;
D、前四年种群数量在减少,第4~6年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因此第6年兔种群密度小于起始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C。
20.答案:C
解析: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到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A错误;
B、K值又称为环境容纳量,不是一定空间中所能达到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即种群的最大数量可以超过K值,B错误;
C、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包括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干旱属于影响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
D、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的数量的比例关系,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D错误。
故选C。
21.答案:(1)由负变正;Na+内流;协助扩散
(2)4;受体;单向传递
(3)偏转;不发生偏转
解析:(1)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其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突触(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甲图中的④是传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即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膜两侧的电位为外负内正,即动作电位,所以刺激甲图中的④,④处膜内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变正(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引起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2)刺激甲图中的①,可以检测到B处的测量装置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在③处完成传递过程,这是因为甲图中的③是一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是通过神经递质完成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丙图中的4)释放,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所以兴奋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甲图中兴奋由右向左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3)以上第(2)小题中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在甲图中兴奋通过突触③只能从右向左传递,若要进行实验验证,可刺激甲图中的②观察B的指针是否偏转,再刺激④观察A的指针是否偏转;实验结果若为刺激②时B的指针发生偏转,刺激④时A的指针不发生偏转即可证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22.答案:(1)胞吐;神经
(2)渗透压感受器;神经—体液
(3)变少;负反馈/反馈
(4)大于;促甲状腺激素
解析:(1)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据题图所示可知,如果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作出综合分析,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心率减慢,血管紧张度下降,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是在反射弧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神经调节。
(2)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作用到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该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如果人体中甲状腺受损,导致④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反馈抑制减弱,导致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③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变多,故这种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反馈)调节。
(4)该同学因运动导致体温从37℃升高到37.6℃,此体温升高过程中人体产热大于散热,故而体温升高;激素③是由垂体分泌的,作用于甲状腺,激素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23.答案:(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二
(2)免疫监视;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3)特异性(体液);T细胞(辅助性T细胞)激活B细胞,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细胞免疫
解析:(1)人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2)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在人体内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B淋巴细胞外,还有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3)从图可以看到,T细胞和抗体都是在乙阶段后期才出现的,并且T细胞和抗体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所以可以判断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特异性免疫尚未被激活。T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是:T细胞(辅助性T细胞)激活B细胞,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此外,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了细胞免疫。
24.答案:(1)吲哚乙酸;赤霉素
(2)抑制;对生长素的敏感
(3)单子叶;双子叶
(4)小于m;大于i
解析:(1)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成分通常指吲哚乙酸(用文字表示),与生长素生理作用最相近的另外一种植物激素是赤霉素,均可以促进细胞分裂。
(2)由图可知,对茎促进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是10-4ml/L,在此浓度下,对根表现为抑制,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
(3)图乙反映的是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可以在单子叶庄稼田里面使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庄稼的生长,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
(4)由于受重力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且生长效应强于远地侧,故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2m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小于m,以保证远地侧的生长效应弱于近地侧;若植物水平放置,由于受重力影响,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远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故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i,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小于i。
25.答案:(1)衰退型;稳定型;增长型
(2)方法;标记重捕;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3)出生率和死亡率;光照、温度和水分等
解析:(1)表中A没有幼年的个体,全为老年的个体,将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属于衰退型;表中B各年龄段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属于稳定型;表中C幼年的个体较多,老年的个体较少,将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属于增长型。
(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保证调查结论可靠,还要考虑确定样方的多少、样方的大小和取样方法。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因为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则应采用标记重捕法。
(3)A种乔木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其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有阳光、温度和水分等。
乔木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密度/株·hm-2
%
密度/株·hm-2
%
密度/株·hm-2
%
A
1267
100.00
0
0
0
0
B
50
31.06
55
34.16
56
34.78
C
50
4.95
80
7.92
880
87.1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经济开发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